《滑轮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滑轮组》教学反思范文
一、“老师!他占领了弹簧秤,能否再给我一个!”
按照要求,同窗开始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并探求滑轮组的作用。

每个小组分得两个滑轮,一根细绳,四个钩码,还有一个弹簧秤。

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有一个同窗匆匆走到我跟前说:“老师!他占领了弹簧秤,能否再给我一个!”听到这么一句话,着实让我一惊。

一个小组只要一个弹簧秤,也只需求这么一个弹簧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走到小组跟前才知道,原来有一位女生“抢”到了弹簧秤就不情愿给大家做实验了,而其他同窗都以为她是比较“不行”的,不应该把实验器材给她。

出现这样的情形,不得不让我再一次感叹我们的小冤家真的非常缺乏“合作精神”,在有限的条件下,不可能分出更多的小组,六人合作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理想。

而在小组合作中却经常出现争抢实验器材,“工作量”差异大等成绩,内局部工不协调,导致小组成员之间无法很好地进行有效地合作,这样在科学探求的过程中,势必导致同窗发展不均衡,探求效率低,无法发明出一个良好的科学探求环境,同窗的科学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进步。

如何做到科学有效的分组,是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值得研讨的一个成绩。

二、依葫芦画瓢,真难!同窗明的确验目的后,就要按照要求,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理想上,只需按照课本上的图片,依葫芦画瓢即可。

教学预设这一环节5分钟应该足矣,而理想上,同窗花了10分钟都没有完成,作为教师,真的有点无法,难道非要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们的小冤家动手才能真有这么差吗?我无语!不得不让我想起上本单元《运用工具》一课时,很多同窗连螺丝刀都不会用。

从这几件大事中折射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景象:同窗的动手才能真的很差。

而我们老师,该做点什么呢?我们中国的教育能做点什么呢?难道这一切就无法改变吗……
三、没有记录的习气。

可能是我的关系,没有在同窗实验之前说一句“仔细
和时做好实验记录”,全班同窗没有一个做到和时将数据记录上去。

当实验结束后进入全班汇报交流这一环节时,早记不全实验时获得的数据了……和时记录实验获得的数据,是科学探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讨的重要方法与研讨根据,而我们的同窗依然没有养成记录的习气,科学探求流于肤浅的表层,华而不实。

从不记录到记录,从记录到习气的养成,其间需求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科学教师责无旁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