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滦二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10月考
语文试卷
说明:1、本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单项选择题全部用铅笔按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

双选题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笑声中的雅俗之辨
蒋慧明
①最近重读朱自清先生写于1947年的文章《论雅俗共赏》,颇有感触。

文中提到:“中唐的时候,比安史之乱还早些,禅宗的和尚就开始用口语记录大师的说教。

用口语为的是求真与化俗,化俗就是争取群众。

”这其实讲的就是曲艺史中的古代说唱形式——俗讲。

文章的主旨其实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即“雅俗共赏”体现的是“自然而然的趋势”。

②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而雅俗共赏也早已成为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

“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而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辩证统一。

”即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③作为通俗文艺(又叫大众文艺)的代表形式之一,传统的曲艺艺术,无疑是被列入俗文化阵营中的。

一方面,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另一方面,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部分自我标榜为雅文化之代表人士的偏见、歧视与冷落。

事实上,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譬如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便毕生致力于此,他令相声艺术的整体品格得以不断提升。

再如,被誉为“一代滑稽戏宗师”的周柏春先生,也曾说过“有文化的滑稽是幽默,没文化的幽默是滑稽”,他同样以其自身的艺术实践为观众奉献了众多高质量的笑声。

④所谓“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真正优秀的经典的曲艺作品,传递给观众的正是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和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曲艺之“俗”,当取其通俗、民俗、俚俗之意,而绝非为人所不耻的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

文艺的雅俗之间,似乎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一旦越界,则很容易滑入无视艺术品格、匮乏审美价值的泥沼。

这一点,从中国曲艺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实不难找到例证。

可惜的是,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⑤笔者认为,作为曲艺的从业者,理应不断提高自身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本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于曲艺创演的实践中去,力争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1.下列关于“雅俗共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雅俗共赏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共识,而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

B.雅俗共赏讲究的是内容与形式的兼顾,内容上要生动活泼、大雅若俗,形式上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C.真正优秀的经典曲艺作品,给人以雅俗共赏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观众的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D.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是深刻的思想、高尚的艺术追求与时代精神、群众的审美需求的和谐统一。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被列入俗文化阵营的传统曲艺属于大众文艺的代表,它以其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以及轻松诙谐、幽默风趣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B.当前曲艺创演中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一些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这一点需要认真反思。

C.文艺的雅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曲艺之“俗”却始终有着清晰的底线,绝非陋俗、粗俗、庸俗、媚俗或流俗,而是通俗、民俗和俚俗。

D.传统曲艺都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所有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雅者得其深,俗者得其浅。

”“雅俗共赏”的曲艺作品总是能给各类观众带来“高质量的笑声”的,它不应受到偏见、歧视与冷落。

B.一些曲艺作品的媚俗现象之所以能产生和存在,其主要原因是观众素质低下,趣味低俗,因而提高观众审美情
趣乃拯救通俗艺术的根本出路。

C.曲艺工作者应该向侯宝林、周柏春等老艺术家们学习,使更多的曲艺作品达到雅俗共赏的美学高度,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食粮。

D.曲艺的从业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增强自身认识社会生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每小题3分)
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

洪武中,以国子生擢山西按察司佥事。

明永乐二年,以敏练,拜工部尚书。

七年丁母忧①,诏留视事。

九年命开会通河。

会通河者,元至元中,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

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

明初输饷辽东、北平,亦专用海运。

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

永乐初,河海兼运。

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河运则由江、淮达阳武,发山西、河南丁夫,陆挽百七十里入卫河,历八递运所,民苦其劳。

于是命礼及都督周长往治之。

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

乃筑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遏汶流,使无南入而北归海。

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达临清者十之六。

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所谓水脊也。

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

自分水北至临清,地降九十尺,置闸十有七,而达于卫;南至沽头,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闸二十有一,而达于淮。

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②租一百一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

是年,帝复用工部侍郎张信言,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使河不病漕,命礼兼董之。

八月还京师,论功第一,受上赏。

明年,以卫河水患,命礼往经画。

礼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

帝命俟秋成后为之。

礼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败,有漂没者。

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

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运四千石。

以此而论,利病较然。

请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衮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

”于是河运大便利,漕粟益多。

十三年遂罢海运。

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

七月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宋礼传》)
[注]①丁忧:遭逢父母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②蠲:除去,免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汶绝济 绝:截断
B.属之卫河 属:连接(集中)
C.因相地置闸 相:交互
D.帝命俟秋成后为之 俟:等待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 ②乃筑城及戴村坝,横亘五里
③汇诸泉之水,尽出汶上 ④复旧黄河道,以杀水势
⑤南旺地势高,决其水,南北皆注 ⑥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礼主要从事水利工作,并得到皇帝的重用,即使遭逢母亲丧事,皇帝也不同意他回家守丧,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

B.由于会通河淤滞,永乐初年,河海兼运。

海运路途险远物质易失,而河运要抽调壮丁,也周折劳顿,所以皇帝下决心治理会通河。

C.要治理会通河,宋礼认为首先要解决会通河水源补给问题,他采用筑坝的方法,引汶(水)入卫(河)。

宋礼因治水有功,受到皇帝表彰。

D.宋礼认为海运劳民伤财,上言请求改用河运。

会通河、卫河修浚后,河运昌盛,可运输大量物资。

永乐十三年,海运终止。

?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故终元世海运为多。

(5分)
(2)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派为民病,而船亦不坚。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完成8题。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

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

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8.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5分)9.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6分)
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
(3)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

( 杜牧《阿房宫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将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刚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选择
武献卫
海啸来的毫无征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取监狱85名死囚生命的时刻,用生命作赌注冒险放走死囚犯。

B.小说鲁米斯的放囚行为及其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展开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C.行刑前监狱广场的环境描写和鲁米斯被套在绞刑架上的外貌描写,刻画主人公临死前的紧张和绝望心理。

D.鲁米斯E.死囚犯在鲁米斯将被绞死的关键时刻一个个走向刑场,出来自首,证明了主人公“信任是相互的”这一信念。

(2)“目光坚毅的鲁米斯终于从绞刑架上放下来,人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 鲁米斯差点被绞死,他为什么还“目光坚毅”?“雷鸣般的掌声”表达什么意思?(6分)
(3)小说以“选择”为题目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4)小说描写了鲁米斯和监狱长的“固执”,在“情与法”的冲突中,两个人的性格得到了充分地凸显。

有人说鲁米斯放死刑犯是拿自己的生命冒险,不值得;有人说鲁米斯的做法是对的,值得赞扬;有人说监狱长冷酷无情,没有人性;有人说他依法办事,忠于职守。

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清逸的线条泯灭了,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一钵”指佛门清净清贫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在佛门的生活使弘一舍弃了尘世的一切牵挂,使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B退休干部王锡柱先生,通过几年晨钟暮鼓地勤劳耕作,终于在古稀之年了却了商隐故里人的夙愿,由他主编的《李商隐诗选浅释》日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C电影《一九四二》让更喜欢津津乐道历史辉煌而不喜欢翻看沉重记忆的中国人在享受苦味的同时,去思考怎样避免灾难的再次发生。

D.著名作家余秋雨,博学多才,有立地书橱的美称,一部《文化苦旅》使多少人为之倾倒。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的开局之年,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B.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一些有条件的地区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步伐,
将地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保持经济增长、切实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

C.韩国运载火箭“罗老”号的第二次发射以失败告终,韩国媒体认为“罗老”号坠毁
是由于俄罗斯制造的一级火箭出现问题造成的。

D.近两年来,随着“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发展和兴起,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
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随着黑人布鲁斯的兴起,歌曲重新回到了音乐的主流地位
②而器乐的发展开始呈现缓慢和僵化的局面
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
④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
⑤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
⑥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
A.①⑤②⑥③④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⑤②⑥④ D.①②⑥⑤④③
在广州出差的班主任汪老师得知学校要组织学生打甲流疫苗,给班长晓蓉打电话说:“晓蓉,张强请假在家,我现在跟他联系不上,你放学回家的时候顺道去他家把《预防接种知情同意书》交给他,并告诉明天上午8点带上签好的同意书到学校交给赵兰老师。

如果他不打算注射疫苗,就不用了。


答:
17.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生活能给我们许多启示:绳子可以断木,它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 ;
, 。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曾因扮演“超人”而在好莱坞红极一时、风光无限的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场激烈的马术比赛中,意外坠马,这场飞来的横祸改变了他的人生。

当他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对家人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让我早日解脱吧。

出院后,为了让他散散心,平息他肉体和精神的伤痛,家人带着轮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他无意中发现每当车子即将行驶到无路的关头,路边都会出现一块交通指示牌:“前方转弯!”而拐过每一道弯之后,前方照例又是一片柳暗花明。

他恍然大悟,冲着妻子大喊一声:“我要回去,我还有路要走!”从此,他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

他还用牙关紧咬着笔,开始了艰难的写作。

他还四处奔走,举办演讲会,为残障人的福利事业筹募善款,成了一个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虽然“超人”克里斯朵夫已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名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月考答案
1.C(A偷换概念,“能够流行的作品都是遵循了雅俗共赏原则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回顾整个文艺史,我们不难发现,但凡能够传世的作品,无不是遵循了雅俗共赏的原则”。

B表述与原文有出入,应为“内容上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和形式上的生动活泼、大雅若俗”。

D“雅俗共赏是高雅与流俗的混合交融”错,原文说的是“雅俗共赏不是高雅与通俗的混合”;“……和谐统一”也与原文“辩证统一”不一致。


2.D(“都是”“所有”等措辞把话说绝对了。

原文意思是,“传统曲艺特别是其中的优秀作品,恰恰是具备雅俗兼备的艺术品格的,而雅俗共赏的美学境界,同样也是许多杰出的曲艺人长期以来的艺术追求和自我认同”。


3.B(颠倒主次,无中生有。

作者认为:当前的曲艺创演中确实存在着沉渣泛起、拿无聊肉麻当有趣、一味迁就甚至迎合个别观众不良趣味的问题。

认真反思起来,其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可能更主要的还是部分曲艺从业者的艺术修养与文化品位的欠缺)
4.C(“相”是“察看”之意。


5.B(B项中②③⑤句均能表明宋礼治河有方,符合题干要求。

①句是解说会通河在元朝从东平安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的前情,故AD项不可选;④句治河之方是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⑥句虽也表明宋礼治河有方,但与④句编组,故
C项不可选。


6.A(A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原文说“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

七月卒于官”,“卒于官”相当于“卒于官任”,是说他担任工部尚书之职未退休就去世了,选项中“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的“积劳成疾”和“在工部”,于原文无据,且有悖于文中“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之意。

) 7.(10分)(1)(5分)然而河岸狭窄水浅,不能承受重载船只,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海运都比漕运多。

(5分,翻译出大意给2分,译出“任”“终 ”“世 ”分别给1分。


(2)(5分)有关官员负责修补,但迫于时间限定,增多摊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够坚固。

(4分,翻译出大意给2分,译出“有司”“科派 ”“病”分别给1分。


【参考译文】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

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身份被提拔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永乐二年,因(办事)机敏干练,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永乐七年遭逢母亲丧事,但是皇帝下诏让他留任处理政务。

永乐九年皇帝命令开修会通河。

所谓会通河,是元朝至元年间,从东平安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引汶水并截断济水,连接(集中)到卫河,形成转运漕粮的河道,名叫“会通”。

然而河岸狭窄水浅,不能承受重载船只,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海运要比漕运多。

明朝初年运输粮饷到辽东、北平,也专用海运。

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断绝了安山湖水流,会通于是淤滞。

永乐初年,河运海运并行。

海运艰险遥远物资多有失亡,而河运则从长江、淮河到达阳武,征调山西、河南的民夫,沿岸牵引一百七十里入卫河,经过八个递运所,百姓觉得非常辛苦。

于是命令宋礼和都督周长前往治理会通河。

宋礼认为会通河的水源,必须依靠汶水(输送)。

于是在城和戴村筑坝,横亘五里,遏止汶水的流向,使汶水不向
南流入水而向北流入大海。

又汇集几处泉流,都从汶上流出,到达南旺后,又分为二道水流,十分之四的流水向南连接徐、沛,十分之六的流水向北到达临清。

南旺地势高,开口引水,往南往北都注入水流,就称作水脊。

借此观察合适的地方设置水闸,根据天时节令蓄水放水。

从这里分水北边到达临清,地势降低了九十尺,设置水闸十七处,而后到达卫河;向南到达沽头时,地势降低了一百一十六尺,设置水闸二十一处,而后到达淮河。

总共派遣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工三十万,免除租税一百一十万石有余,二百天疏浚工程完成。

这一年,皇帝又采用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恢复黄河旧河河道,用来削减水势,使黄河不再危害漕粮运输,命令宋礼同时监管这项工程。

八月回到京师,评论功劳属于第一,受到上等奖赏。

第二年,因为卫河水患,皇帝命令宋礼前往筹划治理。

宋礼请从魏家湾开挖支河两条,泄水放入土河,又从德州西北开挖支河一条,泄水放入旧黄河河道,让水流从海丰大沽河入海。

皇帝命令等到秋收后开工。

宋礼还提出:“海运经过艰难险阻,每年船只往往损毁,有的还漂失沉没。

有关官员负责修补,但迫于时间限定,增多摊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够坚固。

统计海船一艘,用一百人运一千石,这笔费用可以办理河船装载二百石的二十艘,每船用十个人,可以运载四千石。

据此分析,利弊很明显。

请调拨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衮州粮,合计一百万石,从河运供应北京。

”于是河运得到极大便利,漕粮运输越来越多。

永乐十三年终于停止了海运。

永乐二十年宋礼因为衰老患疾被免除了早朝参拜,有事奏请可让侍郎代办。

永乐二十年七月死在官任上。

8.运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地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诗意解说1分)。

(学生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或“眼前的彤云密布与想象中春回大地的美景互相映衬”并合理分析也可)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

[情感2分,其中分号前后各1分,加点词语(或近义词)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9.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

(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2分)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

(2分)
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3)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11.(1)悬念迭起,扣人心弦()(每3分
,)(3)(每点2分,)
(4)鲁米斯的做法不值得他们是死囚,对他们说,死是早晚的事情。

把死囚放出去,他们可能会杀人越货。

他们可能不会回来鲁米斯。

鲁米斯的做法值得赞扬鲁米斯给死囚生的机会。

他坚信信任是相互的死囚最终回。

监狱长冷酷无情,没有人性不给死囚生的选择机会。

不支持鲁米斯放走死囚的请求。

监狱长依法办事,忠于职守认为对于死囚,死是早晚的事情。

担心死囚出去可能会杀人越货。

(观点明确2分,理由阐述合理6分,共8分)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内容3分:“打疫苗”1分,时间及相关内容说明1分,所交对象1分;
语言2分:简洁1分,整体通顺1分。

共5分。


17.滴水可以穿石,它是在告诉我们奋斗应坚持不懈;大地能载万物,它是在告诉我们求学可广读博览。

(每句3分,其中修辞1分,句式1分,语意连贯1分)
18.立意提示:(1)心中有路,人生便有方向,心随路转,心路常宽。

(2)学会转弯也是人生智慧,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要有变通的智慧,要学会化挫折为转
折,化危机为转机。

(3)一个角色不能陪伴人的一生,要学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人生不断展现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