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慧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单选题,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高一上·北京期中) 下列说法能够直接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是()A . 女娲抟土造人,建构人类社会B . 元谋人门齿化石和用火遗迹C . 仙人洞遗址中距今1万年的水稻遗存D . 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四字2. (2分)长城在我国历史上产生的积极作用有①作为防御性工程,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②随着长城的修筑,发展了长城沿线的社会经济和文化③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纽带,促进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④体现了民族歧视政策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3. (2分) (2019高一下·济宁月考) 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国国王是()A . 巴比伦B . 汉谟拉比C . 腓尼基D . 婆罗门4. (2分)“从通商口岸到内地穷乡僻壤,传教士们建立起大大小小的教堂、会所,用花言哄骗或钱财收买,诱惑中国人去‘吃教’,皈依他们的上帝——西方殖民主义者。

有些教士居然也着起了儒冠儒服,一手握圣经,一手持四书,在布道时发现如听众不愿听基督教,则另讲以孔教,狡猾地借助孔孟之道来兜售殖民主义奴化思想。

”该材料反映出作者研究历史①侧重意识形态②侧重文明交往③强调中外民族冲突④强调文化多元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②④D . ①③5. (2分)“古希腊法律制度涉及社会各领域,而其中很突出的便是在文化方面的制度性规定。

与中国秦代的‘书同文’极为相似,古希腊也通过对语言文字使用的立法来加强文化思想的‘大一统’,从而为公共生活和民主决策创造精神氛围”。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A . 古希腊是西方民主政体发祥地B . 古希腊民主政治以法制为基础C . 秦朝与古希腊的阶级本质相同D . 思想文化专制曾盛行于东西方6. (2分) (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 下图是欧洲某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式样,该建筑是()A . 图拉真广场B . 大斗兽场C . 万神殿D . 伊瑞克提翁神庙7. (2分) (2017高一上·浙江月考) 古代罗马人制定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独特的贡献。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9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卷非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2.井田制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C.“普天之下,莫非王土”D.“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3.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4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 )A.邸店 B.飞钱 C.坊 D.柜坊5.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包括()①专卖制度②加征商税③歧视商人④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6.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直接导致了( )A.井田制瓦解B.地主阶级政治力量壮大C.周王室的统治 D.改革变法时代风潮7.从西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8.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出现的新现象有()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②涌现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③工商市镇蓬勃兴起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9.鸦片战争前,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是()A.自然经济B.中国的资本主义C.外国资本主义D.自然经济和中国的资本主义10.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C.农民的地位比奴隶有所提高 D.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发展生产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 B.灌钢法 C.水排 D.铸钢法12.某同学向图书馆借阅《红楼梦》《苏州府志》《天工开物》三本书,计划写一篇研究性学习的论文。

安徽省安庆慧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徽省安庆慧德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慧德高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实际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用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所有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实际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研究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周围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研究。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研究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入研究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如“沦”指水的纹理)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波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研究这类文献可以佐证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郡县制度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宗法制D.宗法制和郡县制4.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5.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力图表达的是A.大臣地位不断削弱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D.官员管理日益规范6.秦朝统一中国后便征用大量的劳动力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工程。

秦朝能够倾尽国家之力,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A.奴隶制经济的兴盛和发展B.秦始皇的正确决策C.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工匠水平的高超7.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8.时下热议的“异地高考”改革,折射出的是对教育公平的呼唤。

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没有世袭等级,没有财富和权力,不主张任人唯亲,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世袭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

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1.doc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考试题1.doc

长春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出题人:郑海坤审题人: 王微沈晓雯一、单选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2.我国最早的农作物的格局是:A.“五谷”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 B.南稻、北粟C.粟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 D.稻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3.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A.精耕细作法 B.代田法 C.垄作法 D.区田法4.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A.男耕女织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5.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特点是: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6.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D.明中叶以后部分行业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7.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8.有一水下考古队在福建海域发现一艘装满青花瓷器与五彩瓷器的古代沉船。

四万余件瓷器造型精美,瓷面可见锈斑,图案带有欧洲风格,估计是销往西方。

据此判断这艘船沉没的最早时间应在:A.元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9.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10.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抑商”含义是:A.取消一切商业活动 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C.限制私人的商业经济活动 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11.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

2018-2019下学期高一月考一历史答案

2018-2019下学期高一月考一历史答案

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DDBCD 6-10 DCCCB 11-15 DDABD
16-20 CADDC 21-25 BBACC 26-30 BBCCB
二、问答题(13+13+14=40分)
31题:
①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亚非新兴独立民族国家的支持;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中美关系缓和的促进。

(4分)
②结束了中美两国间的和期对抗;影响了苏联对中国的政策;推动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高潮的出现。

(3分)
③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的最主要因素;国际形势是影响外交的因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

(6分)
32题:
①美国极力推行霸权政策,干涉他国内政;世界整体呈现出和平与发展的局面;区域性动荡加剧;世界政治秩序暂时出现混乱。

(4分)
②原因:西方国家实力的减弱;中国、印度等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世界经济权力变化的推动。

(3分)
影响:有利于国际力量的重新组合;有利于世界力量间相互制约而维护和平;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国家的发展。

(6分)
33题:
①宋代:打破了市场界限;出现了早市、夜市;政府不再严格管控。

(2分,答两
点即可)
明代:经济专业化趋势明显;长途贩运发达;商品品种多。

(2分,答两点即可)②信息:我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丝织品等行业繁盛。

(2分)
原因:清政府闭关锁国,只允许广州一地与外国人通商,因此商人必须先把商品贩运到广州,然后再出口。

(2分)
③因素:政府政策的影响;对外交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6分,答出三点且
方之有理即可)。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公元前782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命令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说封建的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

材料中的“地主”和后世相比,其特殊性主要在于A.拥有世袭统治权B.所属土地可以买卖C.尊重上级的权威D.属下人民归其管理3.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

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A.宗法制B.世卿世禄制C.礼乐制度D.分封制4.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中央集权制5.吕思勉的《中国制度氏·宗族》记载:“正姓,若周姓姬,齐姓姜,宋姓子。

庶姓,若鲁之三桓,郑之七穆。

’盖正姓所以表大宗,庶姓所表小宗也。

”材料反映的制度A.用血缘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统治C.表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成熟D.标志“家天下”局面的出现6.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据此判断,“楚”姓起源于A.封国B.谥号C.爵号D.职业7.在中央,皇位由私家世袭,地方由异姓非世袭官僚管理。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 版

[精品]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共35小题,总计70分)1.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享其利。

”该材料记载的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白渠D. 龙首渠【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蜀守冰凿离碓(堆)”指的是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故A项正确。

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排除B。

白渠是继郑国渠之后又一条引泾水的重要工程,排除C。

龙首渠位于陕西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水渠,排除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信息“蜀守冰”、“成都”,由此信息判定得出这是都江堰。

2. 明太祖说:“四民之业,莫劳于农,观其终岁勤劳,少得休息。

时和岁丰,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困。

”这反映出A. 明朝初年,政府鼓励垦荒,重视农业生产B. 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C.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D. 水旱灾害成为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不幸水旱,年谷不登,则举家饥困”反映出小农经济抵抗不住天灾,这是小农经济脆弱性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鼓励垦荒,故A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的剥削,故D项错误。

3. 在古代中国中后期,江浙地区一直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心,唐宋时期“东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朝中后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他种以图利”,甚至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的状况,还有一些地方因“为稻利薄,蔗(甘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二、判断题:(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13、T 14、F 15、T三、材料题:(16题5分;17题6分;18题9分。

共20分)16、(1)蒸汽机的发明(1分);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发明应用)(1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明应用(1分)。

(2)战争的需要,带来军事技术突破,引起了科技革命。

(1分)生产力的发展。

(1分)17、(1)主要因素: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

(1分)(2)表现形式:形成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分)影响:①积极:使苏联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或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分)②消极:a.造成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使苏联的消费品生产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c.劳动者和企业的生产积极受到严重压抑。

(1分,答到任意一点即可)(3)问题:环境污染;(1分)认识:①要抓住全球化的机遇;②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③工业化要注重民生;④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分,答到任意两点即可)18.(1)政治:大殖民帝国的形式(对外侵略扩张);(1分)变革:第一,二次工业革命。

(1分)(2)愿望:欧洲联合(欧洲统一);(1分)原因:战争的教训;苏联的威胁;美国的控制。

(2分,回答到两点即可)(3)问题:核心的地区与外围国家的分化日趋严重;(1分)英国脱欧。

(1分)原因:利益分歧。

(1分)(4)启示:重视科技;加强合作。

(1分)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慧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月考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的“豭”“豕”皆为“猪”的意思,故排除与此无关的B、C两项;以农业为主的现象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晚于“家”产生的时间: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定居的人们以种植业为主。

故本题应排除D项,选择A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早期中国的农耕文明2.殷墟甲骨文中有“王令众人曰:劦田”的记载。

据史学家考证“劦田”是三耒共耕的意思,由此可知商朝的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集体耕作【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由材料中“劦田”为“三耒共耕”的解释可知商朝使用奴隶集体耕作。

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

生民之业,莫重焉。

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

”对此理解正确的有①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③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④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关键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材料中“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体现了农业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人们的一切生活需求都与农业有关,因此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性。

故①③正确,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农民致富的问题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②④错误。

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4.明末曾出现绳索牵引的代耕架,其将用于辘轳的绞关用于犁的牵引,可“坐而用力,往来自如”地进行垦耕。

这期间中国北方出现了漏(露)锄,南方则出现了塍铲、虫梳和除虫滑车等,还有用鹿角制成的农具。

这实质表明A. 明政府重视农具的更新B. 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C. 中国南北方农具差异大D. 明末农用动力发生了质的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表明明末我国南、北方的传统农具有了较大改进,尤其是犁的牵引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使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效率大为提高,故选B。

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

5.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培植的农作物有①玉米②水稻③棉花④粟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玉米原产美洲,排除①。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故②④正确。

棉花种植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4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排除③。

故选②④组合,排除ABC,选D。

6.与下面《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A. 《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B. 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C. 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D. 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稻花要雨,麦花要风,秋分种麦正当时”主要反映的是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谚语反映了农耕经济的经验,故《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图片中反映的是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经验积累的信息,故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图片强调了农业与天气、时节的关系,反映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故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古代科举考试以儒家学说为主,且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信息,故选D。

7.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 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两个成语分别与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有关,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A项表述不全面,C、D两项与题意无关。

故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包括: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

8. 从战国到清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是()A. 集体耕地向私有制转化B. 国有耕地向私有制转化C. 由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模式转化D. 由集体劳动向一家一户小农经济转化【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所学知识可知,B答案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演化趋势,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是战国以前土地所有制演变的过程,排除;C答案是耕作方式的表现,不是土地所有制的演化趋势,排除;D答案是小农经济的组织形式,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据此可知,实行该“制”的目的是( )A. 抑制土地兼并B. 增加财政收入C. 缩小贫富差距D. 打击豪强地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该“制”为均田制,由所学知识可知推行均田制的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正确。

10.《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文中“公田”的实际占有者是A. 周王B. 贵族C. 平民D. 奴隶【答案】B【解析】从材料的叙述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井田制,所谓的“公田”也就是井田之中的部分,它是贵族的主要土地,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井田制下所有土地都归周王室所有;C选项错误,平民没有土地所有权;D选项错误,奴隶制度下奴隶没有任何地位和权力。

11. 清朝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制瓷技艺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 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 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 官营手工业规模大且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因而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故B答案符合题意;A答案错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朝时期,故排除;C答案错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答案错误,明朝时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B。

12.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一种纺织技术)嫁不得。

”这种现象产生的危害是A. 加速了元朝灭亡B. 婚姻开始受到父母严格管制C. 容易造成手工技术失传D. 导致人性扭曲【答案】C【解析】【详解】元稹是中唐诗人,材料揭示的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顽固传统,与元朝灭亡无关,排除A;根据这句诗,为了技术的传习,某些手工业者的婚姻使受到影响,但材料无法体现“开始”的限定,排除B。

材料反映手工业传承的封闭性特征,容易导致手工业技艺失传,故选C;材料的主旨不是讨论人性问题,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材料中这两句诗意思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时间以及中国古代手工业情况的把握。

13.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A. 浙江的青瓷B. 四川的白瓷C. 河南的“唐三彩”D. 江西的粉彩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大邑的制瓷业,而大邑所在地就是属于四川,所以,说到底杜甫的这首诗描写的是古代四川的白瓷。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四川的白瓷14.某同学对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进行专题研究。

以下可能成为其首选素材的是A. 高转筒车B. 素纱单衣C. 秘色瓷D. 花楼机【答案】D【解析】【详解】高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提水灌溉工具,排除A;素纱单衣反映了汉代高超的纺织水平,排除B;秘色瓷是青瓷的一种,反映了唐代的制瓷业水平,排除C;明中期以后,在江南的丝织业已开始使用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故选D。

15. 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 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 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 古代发达的造船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市舶司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唐玄宗开元间(713~741)﹐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是为市舶司前身。

鸦片战争前广州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

也叫公行、洋行、洋货行、外洋行。

相传其名起于明代,号为“十三行”,却非固定为13 家。

清代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规定对外贸易仅限于广州一口,十三行业务十分发达。

所以小论文研究的对象是A考点:商业的发展•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6.“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绸之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④政府为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材料是对元代世界第一大港口泉州对外贸易的繁荣的描绘,由此可知,①②③说法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泉州是元代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十三行”是明清时期在广州设立的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而非元代。

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所以答案选B。

17.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A. 商朝人善于经商B. 春秋时范蠡经商C. 商鞅变法的规定D. 徽商和晋商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一般说法是,商朝灭亡后,商代遗民以善于买卖而著称,因而后世把从事买卖活动者叫做商人,故选A;“商人”的来历不是因为春秋时范蠡经商,排除B;商鞅变法的规定重农抑商政策,严格限制工商业发展,与“商人”起源无关,排除C;徽商和晋商的出现于明清时期,且与“商人”起源无关,排除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