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卖场客流动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卖场客流动线设计与改进
连锁0908 谢洪定 1139090516
[内容摘要]动线规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商家所重视,好的动线能够有效引导顾客消费。在此就卖场动线问题简单的讲解下常见的动线格局和一些实际动线设计遇到的些问题。
[关键词]卖场动线;布局;动线设计
好的卖场就是能够将最多的商品在最多的购物者面前展示最长时间的卖场,换句话说,也就是将商品放在人们的行进路线上和视线范围内,并能让人们考虑购买这些商品的卖场场。因此,卖场总是依照人们怎样行走以及看什么地方来进行设计,使顾客进来之后会按照我们设计的思路一步一步地把整个商场全部逛到。这就是卖场客流动线。好的卖场动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卖场销售。
一、常见的动线格局
1.棋盘格状。第一代商业规划,尤其是百货或者市场出身的人规划的,往往如此。当辅以明确的分区和导视时,且消费者比较熟悉或有足够动力时,可以逛遍每一个角落,像气体分子一样无处不在。比较适合以价格和品种齐全为特点的低档大众消费品设施,当你要做的是个中高档的购物中心时就不大合适了,不断往复的路线给人带来挫折感,方向感差的甚至会视为畏途,棋盘布局也谈不上什么美好体验,最关键的是,商业组成单位之间靠集群效应汇聚和分享人流的效果不
很明显,人流一般会放弃一半以上的路径。
2.放射状。以中心的广场或者中庭为核心,道路向四面放射布置,规模较大的,广场外围再设置环线。适合周围可以或必须开设较多出入口,内部核心有较强吸引力的项目。缺点是消费者较难设想出一个完整的不重复的线路逛遍全场,一般只会走完2条放射线。将人流汇聚到核心再导向不同分区固然可以提高效率,但同样各分区之间分享人流随机消费的效果不明显,各分区适合目的性较强的内容。
3.树状。一条主动线,可以曲折,沿途分出若干枝杈板块,枝杈板块中为环线或树状。消费者可以进入每个枝杈板块完成单项循环后回归主动线前行,进入下一枝杈板块。这种布局便于消费者理解和设计出最佳路线,但与放射状布局相似,由于消费者可以主动选择,各枝杈板块之间分享人流随机消费的效果不明显,适合规划互补型内容。
4.单一回环曲线,简单模式是沿较大中庭四周布置环线(较常见,牺牲掉中庭面积商业价值,变方为条),升级版是“宜家模式”,在尽量不需要导引牌情况下使消费者走完整个项目所有角落:主动线回环曲折,串起所有节点和功能区的主线,同时设置一些主动线之间的捷径作为辅助动线,便于消费者临时离开和按照自己需要顺序安排购物路线。动线设计的目的,是使得消费者比较容易把握理解项目布局的逻辑性,建立可以快速离去的安全感从而可以放心流连。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消费者人流如果愿意的话可以不重复地自然(半被动)流动到项目每一个角落,以提高每一角落的商业价值和项目的均好性,各
部分共享人流增强系统性效果;同时尽量避免回头路带来的效率降低和挫败感。个人认为如果能注意提高空间趣味性增强体验感,“宜家模式”是最佳模式。
二、卖场动线常见问题和对应改进
1.卖场常常会面对电梯感到头痛,电梯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电梯位置决定卖场布局和动线。多层卖场层与层之间上下需要电梯,在设计卖场布局前需要先确定电梯位置,位置关系了卖场楼层间上下及客流动线是否通畅。当顾客进来之后,电梯正好在中间,除非在卖场深处有特别吸引人的东西,否则他最多在电梯附近转一圈,然后就上楼了,形成客流小循环,楼体两边成了死区。我认为,这种狭长形楼体的电梯必须分开设立,顾客进来之后如果想上楼,必须向两边走,这么一来他必须经过更多的卖场空间,接受更多的商品信息,所示走“回”字的外线。
2.在几万种商品都要陈列时,商品该怎么样过渡也是关键问题。陈列商品过渡自然,布局商品区块时,不同类商品区域要通过关联性商品实现自然过渡。比如:文教办公用品区域可以通过办公电器像电话机、传真机、打印机等过渡到小家电,也可以通过体育用品像羽毛球拍、健身器械等过渡到休闲百货,这些都属于自然过渡;如果从小家电一下子跳到服饰、清洁用品,这样跨度就太大了,商品陈列也很难做。百货楼层动线要“先松后紧”,百货楼层入口设计宽大的入口和过道,布置众多的促销品把顾客吸引到超市内部,在百货楼层到食品楼层的过道稍微设计窄些,增加顾客在百货楼层逗留时间。像家乐
福、易买得等超市在这方面设计做得很好,第一次去这些门店一般顾客都找不到百货楼层到食品区楼层的电梯口,后来百货楼层到食品楼层处都增加了引导牌和箭头。在食品区楼层动线设计是“由主到次”,顾客进入食品区楼层后,会有一条主的通道引导顾客按照设计路线到达食品区货架或散货区,顾客再进入区域内的次通道买到自己需要的商品。
3.理想的动线是顾客进门之后走完整个卖场,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顾客进入卖场之后首先进入共享空间,此时共享空间可能正在做营销活动,聚集了大批顾客围观,但由于共享空间距离入口太近,实际情况是门口人山人海,卖场深处柜组前面人烟稀少,顾客在门口就停住了脚步,所以我们认为,共享空间应该适当后移,顾客要想观赏共享空间的活动表演必须先穿过门口的一批柜组,这样顾客就进入了商场里边。
4.大多数业务人员为了保证商场的通透性而设计了两条笔直的主通道,试想一下,当顾客站在一条一百多米长、两三米宽的通道一边,看着眼前的通道以及头上的顶棚POP由近及远、由大到小的变化,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让顾客感到特别疲惫,这条通道太长了,走下去太累了,于是乎转身离去。我们认为针对这种百货卖场中的长通道不能做“一”字形设计,而应该考虑“之”字形设计,隔三、四十米做一个拐弯继续前进,这么一来顾客那种疲惫感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有一种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参考文献:
[1]郑光财.连锁经营管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邱云.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J],龙源期刊网,2011,2.
[3]居长志.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05,3.
[4]唐娜.快时代,快营销[J],市场观察,2011,01.
[5]赵丽梅.营销新模式[J],中国市场(综合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