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郑州大学网考资料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 郑州大学网考资料及答案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把科学的实践观点引进到认识论,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

第二,把辨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坚持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应,认为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辨证过程。

第三,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和统一起来,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说,任何实践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的、历史的实践,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理论和认识也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认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能动反映论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坚持这一统一也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使思想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同时,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真正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辨证地结合和统一起来,遵循用马克思主义能动的反映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错误,把各项工作做好。

试论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的指导意义。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从而使事务保持着稳定、统一的状态。

但这种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它使得事物呈现出动荡、变革的状态。

斗争性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在同一性包含斗争性,制约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但同一性并非吾侪别的等同,而是包含差异和对立的同一,这种同一的许多条件要通过斗争来建立,所以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测试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事物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C )。

A、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也决定内容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消极服从于内容C、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D、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2、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C )。

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3、我们把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D)。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4、相对静止是( B)。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绝对不变的事物D、绝对运动的状态5、时间和空间是(B )。

A、物质的两种属性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D、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是指(AB )。

A、事物的根本属性没变,比较次要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使事物呈现出阶段性B、事物全局性质未变,某些局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C、新质要素在量上的迅速扩张D、旧质要素在量上迅速减少E、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 ADE)。

A、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B、只看到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区别C、一切事物、现象浑沌一片的联系D、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的E、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3、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的错误观点是( ABC)。

A、根据它时间上出现的先后B、根据它的形式是否新奇C、根据它的力量是否强大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E、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4、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BCE)。

A、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B、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是由无数有限时空构成D、时空的有限性是由无数无限时空构成E、时空无限性存在于有限性之中,并通过时空有限性表现出来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BE)。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解析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解析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线练习参考答案满分第一章内容已经打出来了楼主• 1.1 [单选] [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 1.2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 1.3 [单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B )。

• 1.4 [单选] [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B )。

• 1.5 [单选] [对] 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D )。

• 2.1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和正确对待现代西方哲学的态度是(ABCDE)。

• 2.2 [多选] [对] 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CE)。

• 2.3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我国有许多有利条件(ABC )。

• 2.4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2.5 [多选]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BCDE)。

• 3.1 [判断] [对]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X• 3.2 [判断] [对] 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X• 3.3 [判断] [对]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X• 3.4 [判断] [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X• 3.5 [判断] [对]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满分第02章在线测试楼主1.1 [单选] [对]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C )。

• 1.2 [单选] [对] 人类所特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B )。

• 1.3 [单选] [对] 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

• 1.4 [单选] [对]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C )。

• 1.5 [单选] [对] 在人工智能与人的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有着种种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是(D)。

2018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8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试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试课程:0006.马克思主义哲学 考试日期:2017-09-27一、单项选择题(15道小题,共15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岀特点是()。

(1分)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分)3、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1分)CC 实践活动的对象化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

(1分)仅供参考A 辩证法B 、 直观性□ C 形而上学性D 、机械性 口 A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B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C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A 运动的绝对性B 、 客观实在性D 、矛盾性 4、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 (1分)口 A 对客观世界的改造B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 对人类自身的改造D 、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 分)A 客观实在性B 、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 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 、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 分)A 客观实在性B 、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D 、 运动变化的自发性d A 出现时间的先后C 形式上是否新奇D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仝A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H B 、d C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 、 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

(1旦A 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 、C 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10、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

(1 分)A 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r \C 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D 、11、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1分) A 上层建筑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B 、 D 、12、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1分) A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C-I 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13、人民群众的主体()。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考核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考核答案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考核要求说明:本课程考核形式为提交作业,完成后请保存为WORD格式的文档,登陆学习平台提交,并检查和确认提交成功。

一.作业要求必须由自己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请人代写,雷同作业按照零分处理。

二.作业内容一、辨析题(每题8分,共40分)1.“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

”答: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揭示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的趋势。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但是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必然性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所决定,因而它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偶然性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所决定,因此一般处于从属地位,能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使发展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

事物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往往忽视偶然性的作用,导致机械决定论。

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不引起结果的现象,也没有无原因的现象,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

认为“必然性是有原因的,偶然性是没有原因的”,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在此意义上,又会导致非决定论的观点。

2.“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即从抽象的规定达到思维中的具体。

此时的具体不是现实中的感性具体,不是“混沌的表现”,而是思维中的理性具体,是对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反映。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一个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的运行过程。

它是理性认识的深化、发展过程,是形成概念体系、构建理论框架及体系的过程和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它属于总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具体——抽象——具体”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是对事物本质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则是理性认识形成以后,回到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正、补充和发展认识的过程。

郑大远程教育马哲试题及答案

郑大远程教育马哲试题及答案

1、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之所以是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思想体系,是因为它们( )。

A 、大多直接同生产力相联系B 、反映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基础C 、反映的是并不属于特定的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 D 、都是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 2、历史唯物主义一条极为重要的基本原则是( )。

A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B 、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

A 、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 、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 、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 、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4、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

A 、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5、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 )。

A 、统治阶级的意识与被统治阶级的意识B 、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C 、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D 、先进的意识与落后的意识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科学技术只所以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 )。

A 、它已经成为决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B 、它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其他要素C 、它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D 、它已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E 、它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2、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是( )。

A、哲学B、艺术C、语言学D、逻辑学E、宗教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4、整个社会意识形式系统的灵魂和核心是()。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答案

郑大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3、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4、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当作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

它( )。

A、认为原子的质量是不变的B、把原子理解为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C、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D、认为原子没有广延性,是不可分割的E、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同具体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混为一谈2、劳动的重大意义( )。

A、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B、劳动产生了语言C、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D、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E、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环节3、意识是( )。

A、人脑的机能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C、人的头脑里固有的D、有客观内容的E、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4、人类社会是( )。

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C、是某种神秘力量创造的D、精神的产物E、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式5、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E、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世界统一于存在。

郑大远程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答案课件.doc

郑大远程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答案课件.doc

一、单项选择题(15 道小题,共15 分)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1 分)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2、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 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3、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 。

(1 分)A、运动的绝对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矛盾性4、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 。

(1 分)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1 分)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 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 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和斗争的焦点在于( ) 。

(1 分)A、是否用整体性观点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D、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

(1 分)A、唯物主义的观点B、联系的观点C、发展变化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

(1 分)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约11、使人与自然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 。

(1 分)A、地理环境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D、社会意识12、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 。

郑大远程教育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试题

郑大远程教育201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2018年郑州大学远程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 58:37答题须知: 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B)。

O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O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O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O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B )。

OA、要有旺盛的革命热情OB、正确反映客观规律Oc、充分集体主义精神OD、把世界的万物之源归结为主观精神3、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A )。

A、对喜观世界的改造OB、对喜观世界的反映O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O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4、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D )。

O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O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O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O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5、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因而就意识本身而言它具有( A)。

OA、主观性OB、能动性Oc、随意性OD、物质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劳动的重大意义(ABCDE )。

口A、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口B、劳动产生了语言口c、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口D、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E、劳动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环节2、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CE)。

A、唯物主义-元论B、相对主义诡辩论C、二元论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E、唯心主义一元论3、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BCDE)。

口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口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口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口E、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4、下列各项属于人类所特有的活动的有( B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明确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
B、坚持一切从现实出发,而不是从可能性出发
C、做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D、努力创造有利的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E、从主观愿望出发,凭想当然、凭感觉地去办事
6、割裂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会导致( )。(2分)
A、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
B、辩证唯物的相对主义真理观
四、论述题(1道小题,共20分)
试论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并以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关系。(20分)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C、相对主义真理观
D、实用主义真理观
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
7、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 )。(2分)
A、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部分
B、无穷的绝对真理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C、过去实践业已达到认识成果
D、进一步迈向绝对真理的起点
E、是认识过程的一个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站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 )。(2分)
仅供参考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考试课程:0006.马克思主义哲学考试日期:2017-09-27
窗体顶端
本卷共有4大题。
窗体底端
一、单项选择题(15道小题,共15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1分)
A、辩证法
B、直观性
C、形而上学性
D、机械性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分)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4、科学实验是( )。(2分)
A、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B、运用实践手段,把认识对象放在理想的环境中进行探索的活动
C、暂时撇开认识对象的复杂联系,排除各种偶然因素的干扰,从而发现其本质和规律的活动
D、为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必要的知识的活动
E、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性活动
5、掌握可能性与现实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 )。(2分)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是社会基本矛盾,因为它们( )。(2分)
C、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是等同的
D、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它的一切活动无需人有意识地进行
E、人类社会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
三、辨析题(3道小题,共45分)
1、凡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15分)
2、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同一对象可以用多种理论观点解释,因此,真理是多元的。(15分)
3、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就是真理。(15分)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存在的关系问题
3、物质的根本特性是( )。(1分)
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可知性
D、矛盾性
4、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从根本上说是( )。(1分)
A、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对人类自身的改造
D、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A、出现时间的先后
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
C、形式上是否新奇
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是说( )。(1分)
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
9、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
A、决定着其它一切社会矛盾
B、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
C、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D、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E、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10、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有( )。(2分)
A、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是客观的、物质的、辩证的过程
B、人类社会发展也像自然界一样,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C、是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
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14、社会基本矛盾是( )。(1分)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矛盾
15、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 )。(1分)
A、人们摆脱了客观规律的限制
B、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人们可以自主地制造和消灭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10道小题,共20分)
1、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在于( )。(2分)
A、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世界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
C、人生观是世界观在个人、自我生存意义上的特殊表现
D、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也必然不同
E、世界观也就包含着人生观
2、从类人猿转变为人类( )。(2分)
A、其内在根据是类人猿的生理结构和生活特点
B、其重要基础是类人猿的群体组织程度比较高
C、其外部条件是气候的变化
D、其关键因素是生产劳动
E、只是生物进化规律的结果
3、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和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具有不同的性质,其表现有( )。(2分)
11、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1分)
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
12、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 )。(1分)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3、人民群众的主体( )。(1分)
A、是体力劳动者
B、是进步的知识分子
A、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动物不能进行生产劳动,人能利用自己制造的工具从事生产活动
C、动物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人能能动地改造自然
D、自然环境及其变化在动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则不起决定作用
E、动物的存在不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人的存在能引起自然界的变化
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
A、客观实在性
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
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
7、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1分)
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
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
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
10、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是因为( )。(1分)
A、真理与谬误本身没有严格的界限
B、真理与谬误的区别是主观错误造成的
C、谬误中包含着真理的因素
D、真理与谬误具有同一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