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王安忆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王安忆读书笔记
【篇一:《长恨歌》读书笔记】
《长恨歌》读书笔记
读到这书题,竟然不自觉地联想起“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来。《长恨歌》应该算得上是小资上海真实而细腻的写照——细腻,既
是上海人骨子里具有的通性,又是本书字里行间蕴涵着的韵味,可
见得连这书都带上了几分沪味儿。
开头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等篇章有卖弄文
字之嫌,处处极尽细腻之能事,细到极处确有几分腻味。我曾因此
一度废书。耐住性子细读后,发现这竟是对上海来了几张以点及面
的速写,这“清明上河图”的方式竟也描画出了这座城市的神髓:
飘着万国旗的小巷,脂粉气的闺阁,暧昧的流言,幽雅的淮海路,
高高的法国梧桐,昏暗的灯光,暗中细语的女人……朦胧,优雅,
懒散,还散发着潮湿的霉味。王安忆毫不吝啬地把上海一次描摹给
你看。
读到此,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就连这满纸的铺排渲染都写不尽、道
不清上海这位佳人的旖旎风情。
“上海弄堂里,风也飘,雨也摇。闺中女儿轻换,绿洋装,粉旗袍,
痴情淑媛为谁笑?为谁笑,歌舞之后,命丧银霄,爱恨情仇事难料,日月如梭催人老。催人老,换容貌,心不老,上海弄堂里,流言伴
鸽绕。”
主人公王绮瑶就是从这样的弄堂里,从这样的流言中袅袅婷婷地走来。王绮瑶的脾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养蓄出来;王绮瑶的
故事,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上演。与其说王绮瑶是王安忆创
造出来的,不如说王绮瑶是上海创造出来的。王绮瑶就是上海,上
海就是王绮瑶。
“王琦瑶的美可说是这动中的一静,瞬息万变里的一个岿然不动,浮
光掠影里的一个真实不虚。人间所谓?美?是讲究外相迷人,体态窈窕,是种凛然容不得靠近带有些拒绝的意思,
王琦瑶的美则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她的美源自于乖巧和煦,矜持
温婉,不露声色却又善解人意并终尽流于平常。这平常又不比那平常,是不作刻意的描画,亦不是故作的矜持,就那么叫人实心实意
地尾随了去,一百个死心塌地。”
看她的故事,先是有些瞧不起她,接着恨她太聪明,最后就会爱她,是由同情而生的爱怜。她那样的普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但
当你走近,她又显得那么远,难以触及,高高在上。
她勤奋,一个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那么讲究,有条理。她也幸福,一生付出、承受那么多的爱。她把一切看透了,透得潇洒,潇洒得
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别人争议的讨论,不在乎别人排斥的目光,
任那议论久了,成了妒忌;看得多了,成了艳羡。她又太懵懂,懵
懂地不知道收敛自己,单为自己活,她曾反对严家师母说“我偏要为
自己活”,这种小女人的“自私”竟使得她身边的人,男女老少,都争
着邀她的宠。
王绮瑶从一开始就以一个优越的姿态出现,不管是吴佩珍还是蒋丽莉,都是以一种仰视讨好的姿态和她交往,而王绮瑶也不去珍惜这
些平白得来的友情。可以说,她一直是在被动接受友情,她对自己
的朋友付出得很少,即便是两个好朋友相对而泣,也不过是感怀个
人身世罢了,又有多少同情在其中呢?只有在几经波折后,蒋丽莉
将死的时候,两个人才真正生出彼此间的惺惺相惜之感。
真是个孤独的王绮瑶,命中注定的孤独,这样一个可人儿,却一生
无依,她的情与爱一直在漂泊,真爱她的男人得不到她,她爱的男
人她又无法得到,致使她的爱情一直不长久也不稳定。即使有真心
爱她的程先生守在身旁,也终究脱不掉这孤独的长袍。
虽然社会的变革给王绮瑶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她本人却对这
种变化既不敏感也不关心,完全无视政治风云的存在。解放前王绮
瑶享受着“三小姐”的称号,在爱丽斯公寓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因为解放,李主任才离她而去,而这对于她来说,不过是少了一个
可依靠的男人。解放以后,她自食其力,靠双手吃饭,有时窘迫到
卖衣服度日,可她仍能在平
安里打麻将吃火锅,又牵出几段爱恨情仇。外界再大的变革她都毫
不在意,她不懂,也不关心,只安心过她小女人的日子,把每一刻
都过得有滋有味。
王安忆写的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此情此恨,无关政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亦是这样,整个港战,似是为成就白流苏和范柳原的
爱情而作为背景出现。“也许就因为要成就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
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女人天生不关心政治,这是小女人的小视野,即使狭隘,
也无可挑剔。
我以为,虽说“王绮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但上海人再相似,也不会再出一个王琦瑶,这个聪明过头、爱慕浮华、看破人生、善
解人意、乖巧可爱、自私自利、爱恨交织的王琦瑶。在她身上,爱
即是恨,恨即是爱。她能对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产生影响,却都又
伤害了他们,让人“今天说要忘了你,明天却又想起你,念你念你在
梦里,问此情何时已?”就这样,一生一世都搭进去了。在剪不断,
理还乱的爱与恨间,王琦瑶糊里糊涂地成了个不朽。她总有别人没
有的、不敢有的、没权利有的爱、勇气、魅力、品质、俗气、直白……为她痛心,为她感慨。
这个旧上海的小女子,在一种温柔婉转的气氛中展现了沧桑的人生
画卷。她的人生确实值得我们把盏玩味,可这大喜大悲戏剧化的情
节却少了些煽动的文字。作者下了大笔墨,却没往这方向使,只是
让王琦瑶尽可能平淡地接受她戏剧化的人生。
网上摘来这样一则情节梗概:
“《长恨歌》讲述了上海一个美丽而普通的女孩王琦瑶偶然的机会当
选上?上海小姐?后不再平凡的一生。王琦瑶只因为了名利,跳出市
民生活圈走入更宽阔的世界而放弃学业,成为?军政界的一位大人物?李主任的妾室。后来李主任在一架北平至上海的飞机上罹难,王琦
瑶就从此又回到了市民生活圈中。不甘心的她又常常兴风作浪,终
于孤独地被人因图财掐死在家中。”
读来读去,却总觉得意境氛围与书不怎么相符。
即使是对于她的死,我也不觉得悲痛,只是略带惋惜,我仿佛已经
可以接受她宿命里的任何一种安排。
“王琦瑶眼睑里最后的景象,是那盏摇曳不停的电灯,长脚的唱歌博
挥动了它,它就摇曳起来。这情景好像很熟悉,她极力想着。在那
最后的一秒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厂。对了,就是片厂。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
人横陈床上,头顶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
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
然后灭了,堕入黑暗。”
这样看来,长恨歌并不是一出悲剧,它只是一出含着淡淡哀愁的戏剧,带着一丁点儿的《荷塘月色》的范儿,带着一种服从于命运的
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