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大班《球体和圆柱体》教案

大班《球体和圆柱体》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球体和圆柱体的定义•能够区分球体和圆柱体•能够运用球体和圆柱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球体和圆柱体的定义2.球体和圆柱体的区别3.运用球体和圆柱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究。
正文部分2.示范性教学:–先从学生熟悉的长方体出发,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六个面,相邻两面形状相等。
然后再介绍球体和圆柱体的形状特点。
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兴趣,可以设计一些富有生动性的比方,如球体像一个小球,圆柱体就像铅笔桶等。
–通过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制作纸质的球体和圆柱体,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状特点和数量关系。
3.讲解性教学:–通过 ppt 介绍球体和圆柱体的定义, 还可以讲解其计算公式,从而让学生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示实际场景中的球体和圆柱体,并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训练及实践环节4.练习与评价:–布置习题,让学生练习运用球体和圆柱体的知识。
–通过教师针对学生练习成果的评价,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总结与输出环节5.总结:–通过总结课堂内容和练习题的答案,确保学生对球体和圆柱体的理解及应用达到预期目标。
6.输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练习解决球体和圆柱体有关问题。
教学评估通过习题、练习结果等方式,对学生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情况进行评估。
同时在课堂上观察学生活动,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评估。
教学反思1.如果遇到学生理解程度较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外部场景的展示,引导学生感性理解、进一步理解形状特点,加深学生记忆。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掌握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的深入,同时要注意不要太过冗长,导致学生无法集中注意。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球体和圆柱体,理解其三维形态。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性,包括面、棱和顶点等基本概念。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空间观念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发展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通过比较和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区分能力。
1. 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提高空间感知能力,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幼儿了解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识别和区分它们。
课程着重强调观察和体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科学素质。
老师首先向幼儿展示各种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体,以及纸巾筒、水管等圆柱体。
引导孩子们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引起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兴趣。
定义:向幼儿介绍球体的定义,球体是所有的点都距离其中心等距离的立体图形。
特点讲解:通过实物展示和PPT图片,让孩子们观察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表面是光滑的,没有平面。
定义:圆柱体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两个平行的圆形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特点讲解:通过对比实物和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圆柱体上下两个圆形的底面相等,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观察与体验:让孩子们试着旋转圆柱体,感受其特点。
并让孩子们触摸纸巾筒等物品,理解圆柱体的结构。
比较与对比让孩子们观察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并说出各自的特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体验活动,孩子们将能够初步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我们将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深化孩子们对这两种立体图形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在这一环节,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使他们对球体与圆柱体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大班科学《认识球体、圆柱体》教案

大班科学《认识球体、圆柱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形状与空间》,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两种几何图形。
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和情景体验,让学生深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这两种几何图形。
2. 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能够辨别这两种几何图形。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球体、圆柱体模型,图片,实物(如篮球、乒乓球、饮料瓶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利用故事、谜语或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球体和圆柱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物展示(10分钟)展示球体和圆柱体模型,让学生观察、触摸,说出它们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制作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这两种几何图形的理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7. 生活中的几何图形(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让学生意识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板书设计1. 球体:没有棱角、可以滚动2. 圆柱体:上下两个圆、侧面是曲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生活中寻找球体和圆柱体,记录下来,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球体:篮球、乒乓球等,特点是没有棱角、可以滚动。
圆柱体:饮料瓶、卫生纸卷等,特点是上下两个圆、侧面是曲面。
2. 画一画:用彩笔画出自己找到的球体和圆柱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几何图形,如圆锥体、正方体等,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了解它们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球体:让幼儿观察球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了解球体的特点。
2. 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圆柱体的形状、高和底面等,了解圆柱体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比较法:让幼儿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提高他们的比较能力。
3.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球体和圆柱体模型、图片、卡片等。
2. 材料:积木、纸杯、胶带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具,引导他们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名称。
2. 讲解:教师讲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3. 比较:让幼儿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讨论它们的特点。
4. 操作: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特点。
5. 总结:教师总结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让幼儿加深记忆。
6. 拓展:让幼儿用积木、纸杯等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六、教学活动1. 游戏:球体和圆柱体捉迷藏教师将球体和圆柱体模型隐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幼儿去寻找。
在寻找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
七、实践活动1. 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教师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教师指导幼儿操作,帮助他们完成制作。
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特点。
八、家庭作业1. 观察家庭物品教师让幼儿在家里找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拍照或画出来。
第二天带到幼儿园,与同学分享并交流。
九、评价方式1. 观察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十、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反应和理解程度,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幼儿园大班教案《球体与圆柱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球体与圆柱体》一、教学目标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形状。
3.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案。
2.球形和圆柱形的模型。
3.图书《几何图形》。
4.彩色笔和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常规环节1.问个好,确认幼儿出勤情况。
2.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球体和圆柱体。
3.要求幼儿听讲认真,注意安全。
2. 知识讲解1.用手指模拟球体和圆柱体,让幼儿初步了解两种几何形状。
2.展示球形和圆柱形的模型,让幼儿观看、触摸和转动,进一步认识形状。
3.通过图书让幼儿观看真实的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初步认识两种图形。
3. 活动环节1.给每个幼儿发一张白纸,要求幼儿用彩色笔画出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
2.放置颜料,让幼儿用手印出一些彩色的圆形,并将圆形组合成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
3.分组游戏,教师分别指定两位幼儿,一个扮演球体,一个扮演圆柱体,两位幼儿进行互动,展示两种图形的不同之处。
4.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2.问答环节,测试幼儿是否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3.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创造的作品。
4.教师反思今天的教学,查找自己的不足并进行计划改进。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程度,及幼儿的创造力。
2.教师采用问答方式评估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因为没有认真听讲,错误地画出图形。
下一节课需要进行针对性培训。
2.组织活动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安排,下一节课需要针对活动时间适当调整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球体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滚动等方法,感知球体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材质的球体,如橡胶球、篮球、足球等。
2. 画有球体的图片。
教学步骤:1. 邀请幼儿观察不同的球体,感知它们的外观和质感。
2. 让幼儿动手滚动球体,感受球体的运动特点。
3. 引导幼儿观察球体的顶部和底部,发现它们是平行的。
4. 出示画有球体的图片,让幼儿辨认。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球体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对球体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二章:认识圆柱体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堆叠等方法,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材质的圆柱体,如积木、笔筒等。
2. 画有圆柱体的图片。
教学步骤:1. 邀请幼儿观察不同的圆柱体,感知它们的外观和质感。
2. 让幼儿动手触摸圆柱体的侧面,感受圆柱体的曲面特征。
3. 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的上下底面,发现它们是平行且相等的。
4. 出示画有圆柱体的图片,让幼儿辨认。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圆柱体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对圆柱体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三章:球体和圆柱体的比较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摸能力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1. 不同材质的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步骤:1. 邀请幼儿观察球体和圆柱体的外观和质感。
2. 让幼儿动手触摸球体和圆柱体的侧面,感受它们的曲面特征。
3. 引导幼儿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上下底面,发现它们是平行且相等的。
4. 引导幼儿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滚动特点。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时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对球体和圆柱体异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第四章:创意活动——制作球体和圆柱体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加深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立体图形的认识》,详细内容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分类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并分类这两种立体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球体和圆柱体的区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以及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球体和圆柱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学具:画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展示易拉罐、纸筒、饮料瓶等圆柱体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例题讲解(1)讲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定义,以及它们的特征。
(2)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球体和圆柱体的区别。
3. 随堂练习(1)出示一组球体和圆柱体图形,让学生进行分类。
(2)出示一组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物品,让学生识别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复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及分类方法。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2. 内容:球体的特征:圆形、曲面、无棱角圆柱体的特征: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曲面、上下底面平行球体和圆柱体的区别:球体无棱角,圆柱体有棱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物品。
(2)画出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并标明它们的特征。
2. 答案:(1)生活中的球体物品: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圆柱体物品:易拉罐、纸筒、饮料瓶等。
球体:圆形、曲面、无棱角圆柱体:底面为圆形、侧面为曲面、上下底面平行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掌握较好,但在区分方面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的形状特征和基本概念;2.球体与圆柱体的形状特征与其他几何图形作对比;3.掌握测量球体与圆柱体的方法;4.锻炼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感。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球体1.教师展示不同的球体,并与幼儿讲解其形状和特征; * 鞋球、足球、篮球、网球等; * 着重强调其曲面度和圆形特征;2.鼓励幼儿展示并叙述他们手中所持球体的特点。
2. 认识圆柱体1.教师班展示不同的圆柱体,并与幼儿讲解其形状和特征; * 圆柱笔、水杯、奶瓶、筒形纸壳等; * 着重强调其圆柱形特征;2.鼓励幼儿展示并叙述他们所持圆柱体的特点。
3.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测量1.教师展示测量球体和圆柱体的工具; * 刷子、尺子、计量勺等; * 着重介绍如何使用这些工具;2.展示示范如何测量球体和圆柱体的体积和周长。
4. 学习场景的设计1.教师准备一个球或圆柱形的模型,使用这个模型进行展示;2.利用幼儿园周边的环境资源设计场景来展示球体和圆柱体,如球场、跑道、绳栏等;3.鼓励幼儿进行互动和观察,在互动中进行足球、篮球等简单活动。
三、教学反思1.意见分析:本次教学通过引入多种形状和实物模型展示营造出了更加生动的学习氛围,并准备了足够的场景和环境进行优秀的课件设计。
较好地结合了幼儿园周边和孩子家中的实物资源,学生大多都对课上内容产生了积极兴趣。
同时,新的教学工具和器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形式和多元性。
2.问题和建议:(1)教学方式可以进一步精进,通过课前预习和自习的方式使学生提前熟悉课程内容,防止在教学课堂上浪费时间浪费学生的耐性;(2)学习机具和配备的器材有局限性,考虑增加更多的可操作的器材和材料;(3)需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和方式,让孩子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氛围。
四、教学总结通过对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含反思的编写,注重了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的设计,及时根据其表现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大班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球体和圆柱体》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应该能:1.知道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能辨认不同大小、颜色、质地的球体和圆柱体。
3.能够模拟球体和圆柱体的滚动、转动。
4.能够通过观察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属性,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1.球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征2.球体和圆柱体的分类3.观察球体和圆柱体的质地、大小、颜色等属性,并进行简单的分类4.制作简单的玩具模型,模拟球体和圆柱体的滚动和转动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首先,老师会先拿出几个球体和圆柱体,让幼儿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幼儿学习球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特征。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属性,如圆柱体有两个平行的圆形底面,球体体表无边角,没有定向等。
2. 学习环节(1) 学习球体和圆柱体的分类老师会拿出不同材质、大小、颜色、形状等属性各异的球体和圆柱体,并让幼儿进行观察和试玩,引导幼儿体验球体的滚动,圆柱体的转动,并提问幼儿:•这些球体和圆柱体有什么不同?•他们的共同点又是什么?在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根据球体和圆柱体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简单的分类。
(2) 观察球体和圆柱体的质地、大小、颜色等属性,并进行简单的分类老师会拿出不同材质、大小、颜色等属性各异的球体和圆柱体,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将相同属性的球体和圆柱体进行分类,并且在分类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分类的依据。
3. 实践环节(1) 制作玩具模型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记忆和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老师会让幼儿通过简单的手工制作,制作球体和圆柱体的玩具模型,并模拟滚动和转动。
这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探究反射性老师会使用光源,如手电筒或阳光,照射球体和圆柱体的表面,让幼儿观察反光现象,并引导幼儿思考原因。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在学习、实践、发现和探究等方面都对幼儿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在学习环节中,能够较好地让幼儿了解并区分球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区别,提高幼儿对探究事物的兴趣。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式,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滚动、堆叠等基本玩法。
三、教学准备:1. 各种形状的球体和圆柱体模型。
2. 画有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
3. 记录表格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各种球体和圆柱体模型,引导他们说出各自的名称。
2. 讲解:向幼儿讲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如形状、光滑度、滚动等。
3. 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触摸、滚动球体和圆柱体,感受它们的特征。
4. 游戏:组织幼儿进行球体和圆柱体堆叠、滚动比赛,增强他们对形状的认识。
5. 总结:让幼儿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教师进行点评。
五、作业: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记录在作业本上。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作业,并在旁边签名确认。
3. 教师定期收作业,进行点评和反馈。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操作准确性,评价他们对球体和圆柱体特征的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幼儿在生活中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球体和圆柱体的学习和兴趣保持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一起进行球体和圆柱体的亲子活动,增加家庭教育的参与度。
2. 组织幼儿参观超市或文具店,寻找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的商品,增强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图形的认知。
3. 开展球体和圆柱体的创意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几何图形作品。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课堂上,确保幼儿的操作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
2. 在讲解和操作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3. 对于操作有困难的幼儿,要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月日第周星期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数学(认识形体)
活动目标:
1.能够分辨球体和圆柱体两种立体图形,从生活中找出相似的立
体图形。
2.掌握球体及圆柱体的一些基本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1)教具:球体和圆柱体的一些生活用品,玩具等。
音乐磁带,录音机、吹泡泡用的玩具。
(2)幼儿(幼儿食品)使用的
操作材料,如橡皮泥、土豆、泥工板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与幼儿听音乐入教室,教师带领幼儿像小鸟一样自然地“飞”成一个圆圈,教师在中间吹泡泡。
指导语:谁能告诉老师,我吹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二)将圆形和球体进行比较,体会两者的不同
1.指导语: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出示圆形饼干)它是什么图形?这是什么(出示皮球)?它是什么图形?他们两个一样吗?
2.指导语:小朋友们,请在你们的桌子上找出这两种图形,并试着
摸一摸,滚一滚,玩过之后啊,想一想通过玩球和圆形卡片,你发
现了什么?
(三)了解圆柱体和球体的外形特点
1.指导语(教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老师要用这张纸变个魔术,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它会怎么变,最后又变成了什么?(圆柱)2.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共同特点
指导语:小朋友们,请你们摸一摸这些物体,滚动一下,玩过以
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滚动方向不同)
3.说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四)实验比较球体和圆柱体的横切面的特点
集体实验小结:球体在任意切一刀后都会出现圆形,而圆柱体在横
切后出现圆形,在竖切后会出现长方形。
延伸活动:在区域提供材料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与圆柱体》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球体与圆柱体的基本形状、特点及应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球体的基本形状、性质及应用。
2.圆柱体的基本形状、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手持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体,让幼儿观察并问“这两个形状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思考和发表看法。
2. 概念讲解1.向幼儿介绍球体的概念。
–描述其形状。
–问问幼儿它有什么特点。
–找一些球体的图片展示给幼儿看,询问同学们球体运用的场景。
2.向幼儿介绍圆柱体的概念。
–描述其形状。
–问问幼儿它有什么特点。
–找一些圆柱体的图片展示给幼儿看,询问同学们圆柱体运用的场景。
3. 实物展示1.给幼儿展示球体和圆柱体的实物,让幼儿自己摸一摸,并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2.让幼儿在课桌上用橡皮泥或插管装置模拟出球体与圆柱体。
4. 用具操作1.给幼儿发放不同大小的球体与圆柱体,并让幼儿手中拿到球体与圆柱体自由探究。
2.给幼儿发放符号牌或贴纸,并要求同学们将其贴在不同大小的球体或圆柱体上,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5. 结束环节1.回顾今天讲的内容,并让幼儿简单回答所学的知识点。
2.引导幼儿自己设计一道关于圆柱体和球体的小测试题。
四、教学收获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对球体和圆柱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及表达能力。
认识球体与圆柱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2篇)

认识球体与圆柱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优秀12篇)认识圆柱体和球体大班数学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教室气球、粉笔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出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球体和圆柱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能力,培养幼儿的辨别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区分球体和圆柱体活动准备皮球、圆形纸片、圆柱体小积木活动过程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的形状。
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形纸片、一个小皮球和一个圆柱体小积木,让幼儿自由的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幼儿掌握球体。
4、再出示圆柱体小积木,请幼儿在教室中找出与其类似的物体。
5、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是什么形状,用手从上至下摸摸有什么感觉。
6、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结果,老师总结。
7、让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和圆柱体。
《认识球体与圆柱体》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2教材分析幼儿容易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混淆。
活动中,将平面图与相应的几何体比较,既可加深幼儿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可突出几何体的特征。
同时,将几何体与几何体比较,帮助幼儿发现不同几何体的异同,加深对几何体的认识。
另外,幼儿在亲手制作几何体的过程汇总,可以具体形象的地感知、探索几何体的特征,在主动观察、比较、操作中提高综合能力。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能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能清楚地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1、各种不同形体的物体若干,如:球体物体:乒乓球、皮球、海洋球、玻璃球等;圆柱体物体:各种瓶子、易拉罐、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积木、薯片筒及粗细不同的管子等;不能滚动的物体若干。
2、每组一个筐子,报纸、正方形和长方形硬卡纸,各种不同大小的硬币、橡皮泥若干。
球体和圆柱体大班教案

球体和圆柱体大班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大班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球体和圆柱体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球体和圆柱体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球体与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在探索、操作中,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3、乐意与同伴交流、讨论,能清楚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难点感知、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吹泡泡工具:操作材料:各种圆形物体、球体、圆柱体,如硬币、小球、固体胶棒;分别贴有球体与圆柱体标记的两个纸盒屋。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师:今天,老师特地从家里带来了自己心爱的吹泡泡玩具,大家想玩吗?(带幼儿玩吹泡泡游戏)师:你发现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的基本特征)二、自由探索,感知球体1、出示硬币,引导幼儿观察圆形与球体的不同特征。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东西,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硬币)它是什么形状的?师:小朋友都说是圆形,还说刚刚吹出的泡泡也是圆形,可它们两个的形状好像是不一样的呀?(引起幼儿的思考)2、幼儿自由操作圆形物体与球体,感知两者的不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从桌上的筐子里找出和硬币形状一样的东西,再找出和泡泡形状一样的东西。
找到之后,请小朋友拿起来摸一摸,转一转,再滚一滚,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3、集体讨论、交流,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小结球体的主要特征。
师:(出示硬币)像这种圆片片,从正面看、反面看都是圆的,而这样转转转(立起硬币旋转),从侧面看过来就是扁扁的了。
像球这样的物体(出示皮球),转转转,转转转(旋转皮球),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5、请小朋友从筐中找出球体在桌上滚一滚。
6、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球体。
三、自由探索,感知圆柱体1、将硬币进行垒叠,呈现圆柱体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球体和圆柱体》含反思教案名称:球体和圆柱体授课内容:通过实际操作让孩子认得球体和圆柱体课时:1小时授课目标:1. 帮忙孩子认得球体和圆柱体的形状和区分。
2. 提高孩子的动手本领和想象力。
3. 发掘孩子学习中的自动性和制造性。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10分钟)师生互动游戏,让孩子们跑步、跳动、手舞足蹈等活动,让孩子们渐渐热诚高涨,提高注意力。
2. 导入主题(10分钟)老师向同学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为什么要学习球体和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这两种图形有哪些应用等等。
3. 实际操作(3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操作,让孩子们通过模型、玩具等物品认得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并察看它们的不同之处。
4. 学习巩固(10分钟)老师通过幼儿绘画,让孩子画出他们本身的球体和圆柱体,然后请孩子本身介绍画的图形的特点,从中总结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
5. 反思(10分钟)同学在落下帷幕之前向家长共享他们学到的内容,以及如何把它应用于他们日常生活中。
教学反思: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能够基本地了解球体和圆柱体,对球体圆柱体有确定的认得,并通过本身的操作和手工进行学习。
我接受了很多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味味。
事实上,孩子们对于图形的认得本领很快,并且把它快捷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与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课堂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一,我觉得我在引导孩子们思考时没有利用好他们的想象力和制造力,我可以给他们供应一些更开放的问题,并让他们自行找寻答案。
第二,我应当让孩子们更自动地参加到课堂中来,例如予以他们更多的本身的提问,并把他们的回答纳入课堂,让课程更加互动和有趣味味。
总而言之,这个教学方案是在班级和同学的合理反馈之后进行调整和改进。
尽管它不是完美的,但这是我下一次教学时的起点。
信任通过不断地尝试和反思,我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有趣味味地学习。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等方法,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 球体和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物: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体,圆柱形的饮料瓶、积木等。
2. 图片: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
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球体和圆柱体实物,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2. 讲解:向幼儿讲解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如球体的光滑、圆柱体的侧面和底面等。
3. 示范:展示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4. 操作:让幼儿分组操作实物,观察、触摸、比较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创作:邀请幼儿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自己喜欢的球体和圆柱体作品。
6.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说出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 评价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运用球体和圆柱体的知识。
3. 关注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球体和圆柱体的兴趣。
六、教学扩展:1. 邀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如地球仪、铅球等,让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2. 组织幼儿进行球体和圆柱体形状的竞赛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
2. 强调球体和圆柱体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八、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物体,拍照或画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手工作品,下节课带到课堂上展示。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是否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

大班数学《认识球体和圆柱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天地》第五章第二节,主要涉及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和触摸球体和圆柱体,帮助幼儿感知这两种图形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能正确识别球体和圆柱体,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触摸实物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正确识别球体和圆柱体,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触摸,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空间特点,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球体和圆柱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学具:每人一个球体和圆柱体模型,一张白纸,一支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球体和圆柱体实物,引导幼儿注意它们的外观和空间特点。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展示球体和圆柱体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
3. 触摸体验:让幼儿触摸实物的球体和圆柱体,感知它们的空间特点。
教师引导幼儿描述触摸时的感受。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白纸和彩色笔绘制自己认识的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这两种图形的理解。
6. 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球体和圆柱体的特点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分别画出球体和圆柱体的模型,旁边列出它们的特点,方便幼儿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找出家里或身边的球体和圆柱体实物,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球体和圆柱体的创意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提高对这两种图形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更多的球体和圆柱体实例,拓宽他们的视野。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

认识球体、圆柱体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常见的生活中应用场景。
2.能够运用图形思维进行对球体、圆柱体的认识,并掌握常用的量度单位。
3.培养学生爱好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意识,并加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4.爱护班级和谐的氛围,发扬合作精神,培养团队的力量,互相探究,共同提高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进行准确的理解。
2.掌握圆柱体和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三、教学难点1.运用图形思维将球体和圆柱体的图形形态进行构思和分析。
2.掌握球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规律,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启发探究通过将常见的球体、圆柱体进行展示,让学生从图形的形态上认识球体和圆柱体,从中感受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球体?什么是圆柱体?他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哪些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2.重点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讲解球体和圆柱体的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定义、构成元素、基本特点等。
形象的呈现和实际生活中的示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运用图形思维进行认识通过手工制作、拼图等方式,让学生把球体和圆柱体的形态的图形复原,让学生感受它们的三维空间视觉效果,进而掌握它们的基本特点,并从形态上加深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
4.计算表面积和体积通过讲解球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通过简单实例进行讲解,巩固计算规律。
5.合作探究通过分小组合作探究,将利用图形模型将自己创造出来的球体和圆柱体进行拼接,并计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合作精神。
各小组交流展示成品及计算方式五、教学反思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球体和圆柱体的认识和运用,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在课程中注重了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班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设计思路:
新《纲要》中指出:“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学习活动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本次活动的设想来源于幼儿的兴趣,为了让孩子在松弛的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会滚动的的废旧物品以及一圆硬币。同时,根据本班幼儿喜欢探索及看动画片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以看电脑课件为主线以动手操作为探索过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解放松弛的氛围中观看及尝试操作各种物体中认识圆形、球体、圆柱体,感知圆形、球体、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例外,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个一元的硬币、一只篮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形、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重点:
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活动方法:
引导法、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