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 第五课 函数

合集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中求和函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中求和函数》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据,选中要复制的 F3 单元格,在单元格的右下角,当鼠标指针变为源自字形时,这个点叫做填充柄。向下拖动
填充柄,可以把 F 列的所有公式填充出来

学生利用填充柄求出 F3 至 F9 及 B9 至 F9 的总和。
教师边巡视边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发现有问题有及
时解决。
3、作业。
打开 E:\“春季植树造林统计表”并求出各年级
求和函数 SUM 的使用。 教学目标
2.学生利用填充柄填充公式。
3.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通过以往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
般计算机的操作方法,且已经掌握了 Excel 的启动、编 学生学习能
辑、数据的修改等基本方法,在本课的基本操作部分可 力分析
以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是学生刚接触函数,对函数的理
造林的总数,将该文件保存并提交到教师机。
主要收集的课堂教学信息:学生的操作情况、学生
对函数的理解情况、学生的探究兴趣、整体的课堂氛围。
课例研究综 我认为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背景下,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

中要抓重点,特别是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注重
学生学习兴趣、合作意识的激发,并注重科学的引导,
才能更好的实现育人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Excel 中求和函数》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信息技术
教学课例名
《Excel 中求和函数》

本课是 Excel 电子表格制作中的求和函数部分,本
课的教学重点有为:
教材分析
1.输入数值、文本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数据表的整理。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函数的理解。
1.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并熟练掌握

信息技术的if函数

信息技术的if函数

信息技术的if函数一、引言在信息技术领域,if函数是编程语言中非常常见且重要的控制结构之一。

它提供了条件判断和分支执行的能力,使程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做出不同的决策。

if 函数的灵活性和强大性使其成为编写复杂程序的关键工具之一。

本文将对if函数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

二、if函数的基本语法if函数作为一种条件控制结构,其基本语法如下所示:if (condition) {// 当条件为真时执行的代码块} else {// 当条件为假时执行的代码块}在这个语法中,condition是一个布尔表达式,它决定了代码块是否执行。

当condition为真时,将执行if代码块中的内容;当condition为假时,将执行else代码块中的内容。

三、if函数的用途和优势if函数在信息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其用途和优势包括:1. 条件判断if函数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来进行判断和执行不同的代码块,使程序在不同的情况下产生不同的结果。

这种能力对于实现复杂的逻辑和流程至关重要。

2. 分支执行if函数可以将程序的执行流程分成多个分支,每个分支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独立执行。

这种方式使得程序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3. 多条件判断if函数可以通过嵌套使用或者使用逻辑运算符来实现多个条件的判断。

这种能力使得程序可以同时考虑多个条件,并做出相应的处理。

4. 错误处理if函数可以用于对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异常情况进行处理。

通过判断条件,程序可以在发生错误时执行相应的错误处理代码,从而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和鲁棒性。

四、if函数的使用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if函数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使用示例:1. 判断数值大小var a = 10;var b = 5;if (a > b) {console.log("a大于b");} else {console.log("a小于等于b");}2. 判断字符串相等var str1 = "hello";var str2 = "world";if (str1 === str2) {console.log("两个字符串相等");} else {console.log("两个字符串不相等");}3. 多条件判断var age = 20;var gender = "male";if (age >= 18 && gender === "male") {console.log("可以参军");} else {console.log("不可以参军");}4. 错误处理function divide(a, b) {if (b === 0) {console.log("除数不能为零");return;}return a / b;}console.log(divide(10, 2)); // 输出5console.log(divide(10, 0)); // 输出"除数不能为零"五、if函数的注意事项在使用if函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于多个条件的判断,要注意判断顺序和条件的范围,以免出现逻辑错误。

一次函数的图象 优秀教案

一次函数的图象 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教学案例基本信息对应信息技术主题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T22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T24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开始时间8:00 结束时间8:40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段7-9年级年级八年级案例名称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数学八年级出版社:北京出版社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

电子白板,ppt,实物投影的资源整合,能够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学校配备全套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课件播放提供硬件保障。

教学背景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北京版八年级(下)第十四章《一次函数》的第五节.本节内容安排了2个课时。

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接受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这一事实,在实践中体会“两点法”的简便,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生动形象的变化来发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作准备。

学情分析: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等有关的知识,对利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已有所认识,并能从图象中获取相关的信息,但对函数与图象的联系还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能用“两点法”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2)会求一次函数图像与两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及所围成三角形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一次函数图象的作图过程,提高动手作图能力;(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和归纳的能力;(3)结合具体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版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版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基础操作2.信息检索与处理3.办公软件应用4.网络与通信5.编程基础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基础操作、信息检索与处理、办公软件应用、网络与通信、编程基础。

2.教学难点: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网络安全的防范、编程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计算机基础操作1.导入(1)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机的经历,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概念及分类(2)计算机启动与关闭的正确操作(3)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4)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3.实践操作(1)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学习计算机基础操作。

(2)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信息检索与处理1.导入(1)讲解信息检索的重要性。

(2)展示网络搜索技巧。

2.教学内容(1)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2)信息筛选与整理(3)信息加工与呈现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

(2)将检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加工。

(3)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第三课时:办公软件应用1.导入(1)讲解办公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展示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

2.教学内容(1)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2)Excel表格的制作与应用(3)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与应用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学习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2)利用办公软件完成实际任务。

(3)展示成果,互相评价。

第四课时:网络与通信1.导入(1)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

(2)展示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内容(1)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2)网络通信协议(3)网络安全防范3.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学习网络的基本操作。

(2)模拟网络通信过程。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肖遥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融合是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探究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希望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函数教学;应用策略随着我国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相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部分的知识内容相对抽象,同时也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理解函数知识时也相对吃力,此时,如果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优越、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够全面的体现和扩展函数方面的知识内容,将抽象复杂的函数关系转化为更加直观、形象的数学信息,进一步有利于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为此,数学教师要深入挖掘信息技术与数学函数教学融合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一、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图象认知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完整和全面的演示函数图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帮助学生认知函数的图像和本质。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还原函数动态演变过程,丰富函数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函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节内容时,有这样一道例题,“将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函数()的图象。

”如果学生单纯的想象可能会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演示这个变化的过程,屏幕中是一个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先将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然后屏幕中图象沿着x轴向右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因此是“x+1”,随后将图象向下平移2个单位,因此是“y-2”,将式子变形整理后得出:“与y=(x+1)2+2”,得出最终的函数结果。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应用公式和函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应用公式和函数》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公式和函数,掌握公式的输入与编辑,了解常用函数及其应用场景,学会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了解其在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

2. 学会输入和编辑公式,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3. 能够运用公式和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

2.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的输入与编辑,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计算机、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数据处理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数据。

2. 知识讲解:(1)介绍公式和函数的概念。

(2)演示公式的输入与编辑方法。

(3)讲解常用函数及其应用场景。

3. 例题讲解:(1)举例讲解求和、平均值等常用函数的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公式和函数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应用公式和函数》2. 内容:(1)公式和函数概念(2)公式的输入与编辑(3)常用函数及其应用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某班级学生的总分、平均分。

B.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总和、平均值。

(2)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数据处理?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公式和函数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处理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其他常用函数,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教学课件—公式与函数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教学课件—公式与函数

信息技术基础教程教学课件—公式与函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信息技术基础教程》第五章“公式与函数”部分。

详细内容涉及:1. 公式的概念及分类;2. 公式在电子表格中的应用;3. 常用函数的介绍与使用,包括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4. 公式与函数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公式的概念及分类,理解公式在电子表格中的作用;2. 学会使用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公式与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嵌套使用、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2. 教学重点:常用函数的语法结构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子白板;2. 学具:计算机、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 Excel或WPS表格)、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理论讲解:a. 讲解公式的概念、分类及作用;b. 介绍常用函数及其语法结构;c. 解释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3. 实例演示:a. 演示如何使用公式进行计算;b. 演示如何使用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c. 演示函数嵌套使用的方法;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案例,运用所学公式与函数进行数据处理;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答疑惑;b.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公式与函数的概念及分类;2. 常用函数及其语法结构;3. 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4. 实际案例中的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利用公式计算数据;b. 使用常用函数进行数据处理;c. 编写一个包含嵌套函数的公式。

2. 答案:a.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相应计算;b.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数据处理;c. 给出嵌套函数的解题步骤及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公式与函数解决实际问题;b. 介绍更多高级函数及其应用场景,提高学生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变量与函数说课稿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量与函数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变量与函数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节课主要对函数单调性的`学习;(2)它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又为基本初等函数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看看这一课题的前后章节来写)(3)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具体的课题改变就行了,如果不是热点难点问题就删掉)2、教材重、难点重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难点:函数单调性的证明重难点突破: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办法来实现重难点突破。

(这个必须要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2)函数单调性的证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以及了解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合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注重教学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三、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只有方法得当才会有效。

新课程标准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放式探究法、启发式引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反馈式评价法2、学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只是。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

在学法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前三部分用时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可适当删减)四、教学过程1、以旧引新,导入新知通过课前小研究让学生自行绘制出一次函数f(x)=x和二次函数f(x)=x^2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象的特点,总结归纳。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公式、函数的使用课件(1)

华中师大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公式、函数的使用课件(1)

EXCEL公式的使用
EXCEL公式是EXCEL工作表中进行数值计算的等式。 公式输入是以“=”开始的。简单的公式有加、减、乘、 除等计算。
创建和编辑公式
1.创建公式
创建公式有两种输入方式,可以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 也可以在编辑栏中输入。
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
对于简单的公式,我们可以直接在单元格中输入: 第一左键单击需输入公式的单元格,接着输入=(等号), 然后输入公式内容,最后单击编辑栏上的“输入”按钮 , 或按【Enter】键结束。
3 单击K13单元格,然后单击“开始”选项卡上“编 辑”组中的“求和”按钮。
4 显示求和的单元格区域,确认后按【Enter】键, 即可得到所有应收的合计金额。
2 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I2单元格右下角的填充柄, 至I13单元格后释放鼠标,得到其他学生的成绩总分。
EXCEL函数的使用
函数是Excel预先定义好的用来执行某些 计算、分析功能的封装好的表达式,即用户 只需按要求为函数指定参数,就能获得预期 结果,而不必知道其内部是如何实现的。
常用函数 1、求和函数 SUM 2、平均值函数 AVERAGE 3、逻辑函数 IF 4、计数函数 COUNT
单击单元格 后选择函数
输入第二个函数参数
在“公式”选项卡的“函数库”中,系统分类列出了 各种函数。其中,单击各分类函数按钮可打开函数列表, 将光标指向某个函数并稍等片刻,可查看函数帮助,如下 图所示。要使用某个函数,只要单击选择该函数就可以了。
6.5.3 获取函数帮助
要获取某个函数的帮助,可先打开“插入函数”对话框, 然后选择函数,最后单击对话框左下角的“有关该函数的帮 助”链接,在打开的对话框中拖动滚动条进行查看即可。
版本: Microsoft Office 97 Microsoft Office 2000 Microsoft Office XP Microsoft Office 2003 Microsoft Office 2007 Microsoft Office 201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Python》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Python》精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Python》精
品教案
一、教案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Python编
程模块。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Python编程基础知识,掌握基本语法,能够简单实现常用功能编程。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Python的基础知识和编程语言的特点;
2. 掌握Python的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
3. 熟练掌握控制结构、函数和模块等编程基本知识;
4. 能够简单实现常用功能程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Python的基本语法;
2. 控制结构;
3. 函数和模块。

难点:
1. 程序设计思路的建立;
2. 函数和模块的使用。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 Python编程基础知识;
2. Python编程语法;
3. Python控制结构;
4. Python函数和模块。

教学方法:
1. 示范法;
2. 指导法;
3. 典型案例演示法;
4. 合作研究法。

五、教学步骤
1. Python编程基础知识的讲解;
2. Python编程语法的研究;
3. Python控制结构的掌握;
4. Python函数和模块的介绍;
5. 典型案例的演示;
6. 实践编程操作;
7. 课上互评和总结。

六、教学评估
1. 考试;
2. 作业评分;
3. 实际操作评定;
4. 课堂互动评估。

七、教学资源
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材;
2. 电子设备;
3. 编程软件(PyCharm、Anaconda等)。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第2节操作系统简介第3节计算机网络基础2. 第2章文字处理软件第1节 Word基本操作第2节 Word文档格式设置第3节 Word表格制作3. 第3章电子表格软件第1节 Excel基本操作第2节公式与函数第3节数据分析与图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文档编辑、排版和表格制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图表制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

Word文档格式设置和表格制作。

Excel公式、函数及图表制作。

2.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知识。

Word基本操作、文档格式设置。

Excel基本操作、公式与函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计算机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基础知识的作用是什么?2. 知识讲解:依据教材内容,详细讲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础知识。

结合实践,讲解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

3. 例题讲解:以Word为例,讲解文档格式设置、表格制作。

以Excel为例,讲解公式、函数及图表制作。

4. 随堂练习:学生动手操作,完成Word文档格式设置和表格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Excel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基础知识: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2. 文字处理软件Word:基本操作文档格式设置表格制作3. 电子表格软件Excel:基本操作公式与函数数据分析与图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Word文档,包括文章排版、插入图片、制作表格等。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1.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重点讲解如何从二元一次方程推导出一次函数,以及如何通过一次函数图像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举例:从方程ax + by = c推导出一次函数y = (-a/b)x + c/b的过程,以及如何从一次函数图像中看出方程的解集。
(2)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分析:强调一次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及其在坐标平面内的变化规律,如何通过图像分析来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时,有些同学能够很快抓住关键,而有些同学则显得有些吃力。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需要更加细致和具体地解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我发现,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学生们对一次函数的应用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案例分析环节,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感到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将实际问题与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并且在小组内部分享自己的观点。不过,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讨论的主题不够感兴趣。为此,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5.6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六节“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float(input(" 第 5 个数:")) x=max(a,b,c,d,e)
y=min(a,b,c,d,e)
print(" 最大的数 :",x,",最小的数 :",y)
【试一试】
1.编写海里与千米换算程序: 代码清单 def ntokm(n): return n*1.852 2.编写程序:从键盘上输入 5 个数,然后输出其中最
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提示:使用 python 内置函数: max() 求最大值, min() 求最小值)
程序如下: 代码清单 a=float(input(" 第 1 个数:")) b=float(input(" 第 2 个数:")) c=float(input(" 第 3 个数:")) d=float(input(" 第 4 个数:先定义才能使用,内建函数之所以
不需要定义就可以使用,是因 为 python 已经定义好了这些函数。
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创建函数,定义函数的
规则如下: def < 函数名 > ( 参数 ) : < 语句块 >

◆ 函数代码块以 def 关键词开头,后接函数 名称和圆括号(),以冒号结尾。 ◆ 任何传入参数必须放在圆括号中间。例如: def < 函数名 >(< 参数 1>,< 参数 2>,…) : 如果没有参数,圆括号中为空。例如: def < 函数名 >() : ◆ 语句块必须缩进,默认缩进4个空格。 ◆ 如果要将表达式的值返回给调用方,函数 的<语句块>中的最后一行为: 第五课函数一× 27 return < 表达式 > 调用函数得到的值就是这个表达式的值。


一、什么是函数 函数是可重复使用、实现某一功能的代码块。 Python 使用函数来实现模块化编程。
Python 提供了许多内建函数,可以直 接使用,例如前面学过的 print()、input()、 int()、float() 都是内建函数。我们也 可以自己创建函数,叫做自定义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