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以及溶解的基本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对学生来说,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溶解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2.教学手段: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2.实验与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溶解的基本原理。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溶解现象。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实验现象:食盐逐渐消失,溶液变咸溶解原理:溶质(食盐)+溶剂(水)→溶液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第一篇:《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本课意在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逐步加深学生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由于教学中使用到的材料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实现“溶解”概念的构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平时,在喝汤之前,我们都会往汤里放点……(盐),盐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了,溶化了)2、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盐溶(溶化)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
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概念1、提出观察要求:先观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观察,对比盐和沙子前后的变化。
2、学生把盐和沙子放进水中,实验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4、小结:食盐在水里慢慢消失了,看不见了,食盐溶解了;沙子与原来一样大小,没有变化,沙子没有溶解。
(板题: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三: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溶解状况,通过过滤实验进一步理解“溶解”的实质1、出示粉末,让学生猜测:粉笔粉末在水中会溶解吗?2、学生实验,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变化。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3、汇报讨论,引发学生思考“粉笔粉末到底溶解了还是不溶解,或者是溶解了一部分?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4、教师介绍过滤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提出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和分析。
6、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滤纸上看到什么?”、“过滤后的液体是怎样的?”和“三杯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7、小结:没有溶解的沙子和粉笔粉末被滤纸分离出来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不能被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word教学实录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word教学实录执教:湔底小学林付莉618409教具预备: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面粉、食盐、4个空烧杯、高锰酸钾、4个被标上序号的烧杯、烧杯内装上适量的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引人新课师:同学们都喝过汤,假如感受汤是咸的,汤里有什么呢?生:(举手)盐……师:盐不是一粒一粒的吗?汤里的盐到哪里去了呢?生:盐化的,变成水了。
生:盐溶化到水里了。
生:盐溶解在水里了。
师:“盐化了”或“盐溶化了”这确实是我们常说的“溶解”(板书“溶解”),“溶解”到底是如何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那个问题。
二、自主对“溶解”进行探究(设计为大环节)(一)用食盐和沙在水中初步研究“溶解”小黑板出示研究要求:1、在1、2号杯中分别加入少量沙和食盐,观看有什么现象。
2、把小包内的沙和盐分别多次少量加入同样水量的1、2号水杯中,观看有什么现象。
3、用玻璃棒搅拌后,待溶液静止时再观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中认真观看做好记录,认真分析记录,组内交流,预备好向全班汇报。
预备好后举手。
师:读一次实验要求,明确要求。
生:学生读。
师:现在我们就按照实验步骤来进行研究,研究开始,学生进入研究之中。
(学生研究)师:研究终止,各组都举手了,大伙儿静下来,我们开始交流汇报。
生:在1号杯加少量的沙,沙沉到水底;在2号杯加入少量的盐,盐不见了或盐溶解了。
生:后来放入1号杯的沙同样沉到水底;放入2号杯的盐,开始放入的少量食盐从水面向水下沉降的过程中不见了,后来在下沉的过程中溶解的少了,沉到水底的越来越多。
生:搅搅1号杯,水和沙一起运动起来,停止搅拌,水的运动逐步停止下来,沙也逐步沉到水底;搅拌2号杯子,水和盐运动起来,专门快就看不见盐了,停止搅拌,水逐步静止下来,盐不见了,盐溶解了。
师:你们的实验做得不错,表述能不能更加清晰完整。
生:加沙不管多少它总是沉在水底,而盐却不见了。
生:我有补充(迫不急待地)我有补充,盐加入少量时,慢慢地看不见了,加多了以后沉到水底,但用玻璃棒搅后拌才看不见了。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多数学生已有的对溶解的认识— “ 食盐在水中化了
的现象叫溶解” 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起点, 从观察比 较食
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 ,引导学生进人到对溶解的
便、 高效的目的。 课堂上一支细试管, 一个玻璃漏斗, 一 张滤纸就可以进行过滤了,这样既方便控制过滤的液 体总量, 节省时间,又能清楚地看到过滤后的液体情 况, 以便和过滤前作对比, 更深刻地认识到溶解的特征。 5.教学最后一节设计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由 于之前进行的糖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我们的肉眼 很难观察到, 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 黑紫色的高锰酸钾散人水中,水中立刻出现一条条紫 红色的带子或线条, 并逐渐漫延。很快, 一杯水就成了 紫红色的。在此时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不仅能帮 助学生想象其他可以溶解的物质溶解时的情景, 还能 舒缓学生的情绪, 达到放松的目的, 让学生觉得学习也 是有趣的, 轻松的。
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意在通过观察比 较食盐、 砂糖
和沙 、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
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特征, 逐步加深学生对溶 解的认识和理解, 并通过仔细观察比较面粉在水中过滤 前后的变化过程, 帮助他们形成“ 溶解” 的描述性概念。
描述、 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的过滤操作的活动
过程;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 度, 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
和能力。
5.板书课题后半部分“ 溶解了” 。 三、 观寮、 描述溶解的现旅 1.观察、 比较并讨论 :哪些现象说明物质溶解了? 2.分组讨论, 师板书表格。 3.汇报:( 1) 物质在水里变成肉眼看不见的细小颗 粒; (2)它在水中分布均匀, 没有沉淀。 4.面粉到底溶解了没有呢? 同学们对此有争议。 你 们有办法来证明你们组的观点吗?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以及溶液的形成。
教科书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和溶液的形成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形成,能用溶解和溶液的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过程和微观解释。
2.溶液的形成和溶液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和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理解溶解的过程和溶液的形成。
六. 教学准备1.食盐、水、玻璃棒等实验材料。
2.实验操作台、显微镜等实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溶解?谁可以举个例子?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2.呈现(5分钟)教师演示实验,将食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如颜色、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验,每人一份实验材料,按照教师示意的步骤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用溶解和溶液的概念解释实验结果。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了解溶液的形成和溶液的概念。
如:溶液的定义、溶液的性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溶解的过程、溶液的形成等。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后,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下家里的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后乐园街小学黄昕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而且不能用过滤和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这就是溶解的特征。
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行。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对物质溶解现象的观察中,能够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变化过程,能用过滤的方法完成混合物的分离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参加在比较中观察的活动,能够意识到只有仔细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加准确。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每组7个透明的烧杯、3个漏斗,滤纸,小勺,小棒,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食盐等试验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我们桌面上摆了好多的试验材料和器具,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去做试验研究它们呢?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二、新授:1.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A 学生实验:将食盐和沙子倒进水里,先不搅拌,观察,看发现什么现象B 用小棒搅拌2杯液体,边搅拌边观察,看看有什么现象师:"食盐有变化吗?沙子有变化吗?"师:“很多同学说盐溶化了,在科学上,我们应该说盐在水里溶解了。
”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使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小结: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它没有沉淀变成了肉眼看不到的微粒(填写试验报告)2.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A 猜测:师:"食盐在水里很快就被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难被溶解。
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学生猜测结果B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先不搅拌“现在面粉在水里的状态像食盐还是像沙子?”请你说说你的理由C 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再问:“现在面粉在水里的状态像食盐还是像沙子?”学生答案不一,那怎么办呢?——引出用过滤的方法D 学生试验:分别过滤食盐溶液,沙子水和面粉水讲讲滤纸的使用方法以及过滤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试验进行完后,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过滤出来的3种液体怎么样的?过滤后3张滤纸上边有没有留下什么小结:通过滤纸的帮忙,我们发现沙和面粉没有溶解在水里,如果是溶解了的溶液是不能通过过滤分离出来的(填写试验报告)3.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A 出示高锰酸钾,它会溶解吗?B 把高锰酸钾倒进水中,先不搅拌,观察C 搅拌一下高锰酸钾溶液,对着光看看高锰酸钾跑到哪去了,液体中的颜色是不是均匀分布?D 教师试验:用过滤的方法过滤高锰酸钾溶液,看看能不能分离开来小结:物体溶解以后它在水中是均匀分布的(填写实验报告)4.等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4杯液体,看看每杯液体的沉淀情况5. 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
四年级科学:《溶解-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doc
四年级科学:《溶解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一、食盐在水里溶解了【设计思路】对于学生而言,“溶解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无意识的。
究竟什么是“溶解”,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
学生也可能从来没有对溶解的现象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述。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食盐、沙、面粉、高猛酸钾、砂糖等物质的观察比较,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溶解” 和“不溶解叩勺科学概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按教材的陈述顺序和方法进行教学。
而是将“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的观察同步进行,以利于学生在观察时就能进行比较发现不同。
这样做可能比单独观察更直观、更省时,更便于学生掌握溶液的概念。
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了多种鼓励性和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 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吸引到实验上来,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井然有序,观察描述得比较丰富生动。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3、在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2、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镭酸钾、糖、搅拌棒、杯子、自来水、抹布、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
【教学过程】1、品尝饮料,复习引入。
出示一杯糖水,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饮料,尝一尝。
说一说:糖水是哪些物质的混合物?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了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把几种物质和水的混合现象。
2、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猜一猜:如果把食盐、沙、面粉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组织学生把这三种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看哪一个小组发现得多。
引导学生描述实验情况,得出结论。
可引导:水中能看到的是什么?什么看不见了?介绍滤纸的作用,猜一猜:如果把杯中的混合物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滤纸上留下什么呢?指导学生进行过滤,观察描述发生的现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解读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巴南区鱼洞二小周军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食盐、沙子、高锰酸钾、白糖、清水、过滤装置、面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溶解”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喝汤,对吗?生:对。
师:你们的妈妈做的汤味道一定很鲜美。
可是你们知道吗,汤的味道为什么会这么好?究竟里面放了什么东西?生1:味精。
生2:盐,还有葱等调料。
师:葱我们可以看得见。
但是味精和盐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生:“溶解”到汤里面去了。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成这一说法,也有少数人说“溶化”)师:在这里,我们把这一过程说成“溶解”恰当些。
这是一个新的科学名词。
(教师板书,学生齐读)二、引领学生探究“溶解”的秘密活动一:食盐+水?沙子+水?师:为了搞清楚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带来了几样东西,大家一起边观察边研究。
(出示食盐和沙子,让学生上来辨认)生:(很快就)右边的是沙子,左边是食盐。
(板书:食盐沙子)师:现在我要做的是把食盐和沙子分别与水混合,请你们认真观察。
(教师演示:先把杯子移至投影仪,然后分别倒入清水)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沙子被清水冲起来,沉下去后还在底部,而盐好象变少了。
师:(接过话)它们有没有充分混合?生:(摇摇头)没有!师:(自言自语)我把它充分混合。
(教师用玻璃棒搅拌)师:(稍过片刻)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盐不见了。
而沙子还在,好象没什么变化。
生2:我认为盐“溶解”到水里去了,而沙子没有。
师:你用上刚认识的新词,很好!那说盐溶解了,能不能就说盐没了呢?生:不能!生:盐只不过变细了,变小了,我们眼睛看不见。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教学设计
(边说边板书)
师:我们同学总结的非常棒,具备这样三个现象我们就能称它为溶解了。像食盐这样的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像泥土这样的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总结出本课的重点
教学活动7
七、本课收尾工作
收拾实验器具,清洁
八、课外拓展
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在爸爸妈妈帮助下,选择家中的几种东西进行实验,看看它们能否溶解,一定要注意安全哦!
布置课外拓展作业,提醒注意安全
三、知识与技能
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颗粒,没有沉淀,均匀的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这是溶解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行。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食盐和泥土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溶解的含义及溶解的三个特征
教学资源
PPT,食盐,水,泥土,漏斗,杯子2个,滤纸。实验记录单
教学活动设计
生:是
师:这说明固体在水中的分布也是均匀的
现在同学们已经能够很准确的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了,那么让我们一起开始实验吧。
感受颗粒消失,和分散均匀的现象,锻炼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为下面的观察对比做铺垫
教学活动3
三、学生活动1
师:请全体同学看大屏幕,我们下面要做泥土和食盐分别放入水中的实验
1、仔细阅读实验要求30s
引入新课,设疑
教学活动2
二、教师演示实验1
出示一包晶体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一包橘黄色的固体,是一种磷酸盐,请同学们观察它与水混合后的现象
(将磷酸盐放入水中,稍稍搅:固体颗粒消失了,水从透明变成了黄色(可请多个同学回答,以期完成以上两个现象的描述)
师:大家看看这杯子中的水,颜色是不是均匀的?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第一课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一)教材简要分析:小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感性体验,口头言语中的“溶化”“化了”等词汇,也包含对溶解这一现象的描述,只是没有建立起着“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本课通过引领学生探究“溶解”这一物质变化现象,建立“溶解”这一科学概念,分清“溶解”和“不溶解”的不同之处。
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经历“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等物质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的过程,在观察活动中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初步学会“过滤”的实验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收集整理信息和综合概括的能力。
科学概念目标:理解“溶解”这一物质变化现象的本质含义,建立“溶解”的概念;能够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尊重证据和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善于合作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观察、实验和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溶解”的实质,建立“溶解”的科学概念。
难点:过滤实验方法的学习和操作。
课前准备:食盐、沙子、面粉、高锰酸钾、白糖、五杯清水、过滤装置。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出“溶解”1、同学们,我们经常喝汤,对吗?2、我也相信你们的妈妈做的汤味道一定很鲜美。
可是你们知道吗,汤的味道为什么会这么好?究竟里面放了什么东西?鱼、鸡等等材料做的汤里面如果没有了食盐,味道就要差得多了,汤里面的食盐我们可以看得见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引出“溶解”一词,并板书课题。
二、引领学生探究“溶解”的秘密(一)活动一:食盐+水沙子+水学习这节课,我们要做到:①观察要求是:观察要细致、认真。
②合作要求:组长进行操作,大家一起观察,分工明确。
③纪律要求是:每一项任务作完之后,马上做好,老师说了要怎么做,就要能马上做到。
公布各小组评比方法:纪律、操作、表述都可以为自己组加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到的星星最多,它就是今天的“科学之星”小组。
过渡:同学们,你们想弄清楚溶解是怎么回事吗?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要分析小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有较丰富的感性体验,口头言语中的“溶化”“化了”等词汇,也包含对溶解这一现象的描述(当然不是全部和不准确的),只是没有建立起着“溶解”这一科学概念。
本单元除了通过引领学生探究“溶解”这一物质变化现象,建立“溶解”这一科学概念外,更重要的是经历提出研究的问题,用不同方法和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观察和实验,获得解决问题的证据,进行必要的猜测和类比、推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和思考,建立科学概念(或认识)。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承前启后、启发学生对“溶解”的有关问题展开探究的作用。
所谓“承前”,是指本课承接三年级下册“混合”单元,对“混合”的一种特殊现象——“溶解”进行深入探究。
所谓“启后”,是指在本课引领探究解决了“溶解的本质问题”之后,将逐步展开对于“溶解”有关的其他有关问题的探究。
所以,上好本课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和活动要求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引领学生展开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等物质在水中是怎样变化的”的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活动,学习运用猜测、比较实验、反证、类比推想等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学习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和获得认识进行描述,从而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表达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初步运用“溶解”、“过滤”等观察和实验方法。
科学概念及其他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溶解”这一物质变化现象的本质含义,建立“溶解”的概念;能够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不同;初步接受“溶液”这一概念。
学习“溶解”“沉淀”“过滤”等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尊重证据和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善于动脑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使学生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对一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从而体会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和运用不同方法来认识事物和现象;2.在观察、实验和思考的基础上,理解“溶解”的实质,建立“溶解”的科学概念。
科教版食盐的溶解教案
科教版食盐的溶解教案教案标题:科教版食盐的溶解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食盐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 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食盐、水、小瓶子、搅拌棒、量筒、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等)。
2. 实验安全:确保实验环境安全,学生佩戴实验室服装和护目镜。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2. 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解释溶解的概念,并举一些例子。
实验步骤:1. 将一杯水倒入烧杯中。
2. 向水中加入少量食盐,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3. 继续加入少量食盐,每次加入后都要搅拌均匀,直到食盐无法再溶解为止。
4. 记录每次加入的食盐量和是否溶解。
实验观察:1. 观察食盐的溶解过程,记录溶解的速度和溶解度。
2. 观察是否有剩余的食盐无法溶解。
实验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食盐溶解的因素,如温度、搅拌、食盐量等。
2. 提问学生:“你认为加热水会如何影响食盐的溶解?”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探究不同因素对食盐溶解的影响。
实验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加热水会加快食盐的溶解?”等问题。
3. 结合实验结果,解释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设计其他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2. 学生可以制作海水模型,观察海盐的溶解过程。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实验记录的完整性。
2. 提问学生关于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问题,评估他们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教学延伸:1. 将食盐溶解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如烹饪中的食盐的使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应用,如药物的溶解性和溶解度对药效的影响。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食盐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教材简析:《食盐地水里溶解了》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辨别常见的几种物质是否溶解在水中,认识溶解的几个特点,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身实践“鉴别各种物体是否能溶解在水中”,知道什么是“溶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溶解”的几个特点。
教学准备1、 9种可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2.实验必备仪器。
(烧杯、玻璃棒、聚气瓶、勺子、滤纸、漏斗、铁架台)3.探究用的表格,1张。
教学流程:(一)故事引入,质疑激趣1、老师讲一个关于溶解的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谈谈对溶解的认识。
(二)演示实验,学会操作1、认识实验仪器课件展示实验仪器烧杯、聚气瓶、玻璃棒、勺子,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在烧杯内装一定量的水;第二步:把盐加入水中;第三步: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第四步:做好实验记录,汇报实验情况。
(三)亲自实验,了解“溶解”1、小组分工合作将全班同学分成8组,每组4人,根据各自的特长,组内分好工。
2、学生实验学生按步骤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小组讨论汇报各小组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所做实验是“溶解”实验还是“不溶解”实验,说说依据。
(四)分离实验,解释“溶解”1、认识实验仪器课件展示实验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了解这几种仪器的作用。
2、课件演示实验步骤第一步:折滤纸:先把滤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把滤纸打开,一面三层,一面一层,跟漏斗一样的.形状;第二步:放滤红:把滤纸小心地放入漏斗内,滤纸要比漏斗低一些,用一点水把滤纸湿润,使滤纸与漏斗紧贴。
第三步:放漏斗在铁架台铁圈下放好一个量杯,再把漏斗放入铁架台铁圈内,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第四步;引流,把玻璃棒的末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将烧杯斜靠在玻璃棒上,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进漏斗,不能漫过滤纸。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word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看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科学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看、描述、说明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看适应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进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对观看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教学难点】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看比较。
【教学预备】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各一包(编号为1、2、3、4)、搅拌棒1根、塑料杯1个、烧杯4只、水、抹布、方座支架、滤纸、塑料水槽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做实验吗?想不想做实验呀?在三年级我们差不多学过了什么是混合物,今天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再来做几个混合物,好不行?二、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桌上三个纸包里是什么呢?打开看看?今天我们要做的是食盐、沙、面粉分别和水混合2.猜一猜:假如把食盐、沙放入水中,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3.那好!现在请大伙儿把食盐、沙分别放在个杯子中,请大伙儿认真观看!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记录。
5.交流:好!现在你发觉沙子、食盐和水的混合液体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刚才放入水中的是一小包食盐,现在你还能看到食盐吗?食盐还在不在水中?(食盐变成了专门细小的微粒分散在水中了)食盐跑到水的什么地点去了?(水的每个地点,叫“平均分布”)从食盐和沙子与水的混合中,你能比较出溶解与不溶解有哪些区别?6.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觉食盐在水里没有沉淀,平均分布,食盐溶解了;沙子呢底下有沉淀,不平均分布,因此说在水里没有溶解。
猜一猜:面粉在水中又是如何样的呢? 是吗?请大伙儿赶快动手吧7.在面粉和水的混合液体中,我们发觉有一部分面粉沉在了底部,还有一部分分散在水中,使水变成了白色。
那么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在水中呢?你觉得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像食盐呢,依旧像沙子呢?有什么相同的地点?8.提出过滤“沙、面粉、盐”三种物质。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目标:本课意在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屮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逐步加深学牛: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猛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由于教学中使用到的材料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实现“溶解”概念的构建。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1、师生谈话:平吋,在喝汤之前,我们都会往汤里放点……(盐),盐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了,溶化了)2、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盐溶(溶化)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
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概念1、提出观察要求:先观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观察,对比盐和沙子前后的变化。
2、学生把盐和沙子放进水中,实验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4、小结:食盐在水里慢慢消失了,看不见了,食盐溶解了;沙子与原来一样大小,没有变化,沙子没有溶解。
(板题: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三: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溶解状况,通过过滤实验进一步理解“溶解”的实质1、出示粉末,让学生猜测:粉笔粉末在水中会溶解吗?2、学生实验,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变化。
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3、汇报讨论,引发学生思考“粉笔粉末到底溶解了还是不溶解,或者是溶解了一部分?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4、教师介绍过滤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提出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和分析。
6、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滤纸上看到什么?”、“过滤后的液体是怎样的?”和“三杯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这儿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7、小结:没有溶解的沙子和粉笔粉末被滤纸分离出来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不能被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四:观察高猛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类推想象食盐、糖等物质溶解的过程1、出示高猛酸钾,问:它在水里会溶解吗?想证实一下吗?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溶解”,在生活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无意识的。
究竟什么是“溶解”,学生是很难说清楚的。
学生也可能从来没有对溶解的现象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述。
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等物质的观察比较,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科学本质区别特征,明白物质在水中溶解是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试图运用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到探讨的主题上来:(1)观察沙和食盐在水中的不同变化现象来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概念;(2)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现象进一步来明确“溶解”和“不溶解”的区别;(3)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现象来进一步确认“溶解”的本质,感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清晰→不清晰→清晰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食盐、沙、面粉这三种常见物质在水中的不同变化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科学现象的兴趣。
通过一次一次的观察、交流活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态度。
2、通过沙和食盐在水中的不同变化现象的观察,建立“溶解”和“不溶解”的概念;经历研究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现象是不是算“溶解”的猜测、讨论、验证过程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通过亲身经历实践后能较为清晰地描述出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变化过程。
3、知道判断物质在水里“溶解”和“没有溶解”的区别办法。
知道物质溶解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三、器材准备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糖、筷子、杯子、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
四、教学活动过程一)引入“溶解”师生对话(引用书本上的话)引出同学的初步认识“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二)生生碰撞研究“溶解”是怎么回事(一)仔细研究“食盐+水”和“沙+水”的现象1、学生操作:沙+水盐+水要求;仔细观察沙和食盐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2、学生反馈:第一,发现盐少了,沙子没有少。
第二,盐消失了,沙子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逐步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科学技能: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
【教学难点】
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观察比较。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各一包(编号为1、2、3、4)、搅拌棒1根、塑料杯1个、烧杯4只、水、抹布、方座支架、滤纸、塑料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实验吗?想不想做实验呀?
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过了什么是混合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东西,我们再来做几个混合物,好不好?
二、食盐、沙、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1.桌上三个纸包里是什么呢?打开看看?今天我们要做的是食盐、沙、面粉分别和水混合
2.猜一猜:如果把食盐、沙放入水中,我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3.那好!现在请大家把食盐、沙分别放在个杯子中,请大家仔细观察!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记录。
5.交流:
好!现在你发现沙子、食盐和水的混合液体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刚才放入水中的是一小包食盐,现在你还能看到食盐吗?
食盐还在不在水中?(食盐变成了很细小的微粒分散在水中了)
食盐跑到水的什么地方去了?(水的每个地方,叫“均匀分布”)
从食盐和沙子与水的混合中,你能比较出溶解与不溶解有哪些区别?
6.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食盐在水里没有沉淀,均匀分布,食盐溶解了;沙子呢底下有沉淀,不均匀分布,所以说在水里没有溶解。
猜一猜:面粉在水中又是怎么样的呢? 是吗?请大家赶快动手吧
7.在面粉和水的混合液体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面粉沉在了底部,还有一部分分散在水中,使水变成了白色。
那么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在水中呢?
你觉得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像食盐呢,还是像沙子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8.提出过滤“沙、面粉、盐”三种物质。
老师这里有一些实验器材,这些器材是做过滤实验用的。
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只漏斗、一张滤纸、一只烧杯。
我们把这张滤纸放在漏斗的底部,下面套上烧杯,再把混合液体倒在滤纸上,液体就会渗透滤纸滴到下面的烧杯中去了!大家想不想看看过滤这三杯混合物有什么现象?
9.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猜一下:通过过滤,你觉得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10.教师演示过滤食盐、沙和水的混合液体。
——好!现在大家就看老师把食盐、沙子和水的两杯混合液体过滤一下!注意仔细观察!(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研究时的注意事项)(为了提高研究的效率,我们只需倒入大半个漏斗的液体就行)
11.交流观察结果。
现在我们来看看滤纸上有没有留下什么,发现什么了吗?——盐水——滤纸上没有发现食盐;沙子——沙子都留在了滤纸上。
我们再来看看烧杯中的两杯液体,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交流)
12.通过对这两杯液体的过滤,谁能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溶解和不溶解有很大的区别:溶解的通过过滤不能分离,不溶解的通过过滤能够分离开来!)
13.那么面粉到底有没有溶解在水中呢?想不想通过过滤来验证一下!那好,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最早有发现。
1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完成记录。
15.学生交流:
有什么发现吗?现在我们说面粉能溶解在水中吗?
三、观察高锰酸钾、砂糖在水中的溶解
1.老师这里有一种物质,叫高锰酸钾。
大家还想不想来研究这种物质与水混合会产生什么现象?
2.教师指导实验:(在研究之前,老师要给大家提4点要求。
)
▲ 取出几粒高锰酸钾和砂糖分别倒入两杯水中(不要搅拌),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 通过搅拌,使高锰酸钾、砂糖和水充分混合,你又发现了什么?
▲ 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
▲ 及时完成记录表。
3.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
4.交流。
◆高锰酸钾刚倒入水中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砂糖刚倒入水中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像一下它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吗?
◆通过搅拌后,高锰酸钾和水充分混合了,你又发现了什么?
◆根据我们刚才的研究,你能判断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整理实验器材。
四、课外拓展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有关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在水中能否溶解的问题。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同学们想不想再研究?请大家回去后寻找一些我们身边的物质如洗衣粉、味精等,然后按照我们课堂上学的方法研究一下它们是否能溶解,并且完成记录表的剩余的部分。
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附记录表: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研究记录表
填写提示:肯定的用“√”表示,否定的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