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历史简述
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顾
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一次伟大革命战争。
这场战争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持续了八年之久,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本文将回顾这场重要历史事件,并探讨其对中国和世界的深远影响。
一、开战前夜的中国在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
国内经济落后,社会动荡不安,并深受列强侵略的欺凌。
同时,日本在东北地区已经实施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侵略统治。
中国各界人士对抗日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大批前赴后继的抗日志士逐渐浮现。
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1937年7月7日,日本定造了卢沟桥事变,这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中国军队经过奋勇抵抗,迫使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战争。
中国国共两党还签订了致日本帝国主义书,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发出严正警告。
三、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与努力。
各个战区发生了一系列英勇的抗战战役,如华北战役、武汉会战和淞沪会战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也在敌后开展,不仅有效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力,还为抗战胜利积蓄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国际援助与合作中国在抗战期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与援助。
联合国抗日军事委员会成立后,中国成为其中的重要一员,与美国、苏联等国共同作战。
同时,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也为中国提供了物资和军事援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五、中国抗战的胜利与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战胜了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战争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争的胜利为中国收回了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领土,并获得国际上重要的地位。
六、抗战胜利的影响与启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国际地位和国家自信心。
同时,战争的胜利也促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了民族精神和孕育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今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极具意义的历史事件。
关于抗战的历史资料
关于抗战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战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抗战的历史资料一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
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最为具有民族意义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英雄人物涌现,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中国的尊严和独立。
本文将从历史事件和人物两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历史事件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日本与中国国共合作军所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争。
1941年11月至12月期间,中国军队充分利用工事设施和高地地形,对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虽然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退,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整个抗日战争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与热血。
2、武汉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是中国国共合作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斗。
1938年至1939年,日军对中国武汉进行长达七十天的轰炸,中国军队则坚持了长达四个月的抗战。
最终,由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武汉保卫战成为中国抗日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3、八百壮士八百壮士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战斗中的一个部队,由于敌人侵略的疯狂,加上装备有限,中国军队一度陷入绝境。
但是,由于士兵们的舍生忘死,使得整个部队都发扬了顽强的精神。
在经过多次的伏击和反击之后,八百壮士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他们也给国人留下了一段不朽的历史。
二、历史人物1、黄维黄维,中国抗日英雄,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
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参加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曾经率领部队进行了多次打退日军进攻的重要战斗。
在黄维的带领下,中国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为整个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林彪林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将领。
抗战时期,他积极组织和领导了抗日武装,不仅成功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还负责了保卫抗日根据地和剿灭日本侵略者的任务。
在整个抗战时期中,林彪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3、叶挺叶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人物,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将领之一。
他曾经率领部队在多个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国家和人民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叶挺在军事工作中的威望和统帅才能都非常优秀,他的牺牲更是让人们十分感动。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日本军队为了占领中国,先侵占我国东北地带后,继续向南前进,企图占领华北。
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军事演习。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称有一名日军士兵于演习时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之战争背景对外扩张甲午海战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
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袁世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
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张作霖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
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抗日战争史
抗日战争史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战争史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历史上 的一段重要时期,它不仅改变了中 国的命运,也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
谢谢欣赏
主讲:xxx
7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 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 完全胜利的民,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 础。以下是抗日战争的一些重要方面
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 放战争,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的国耻,为中国的独立和 解放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历史的转 折点。它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 响,也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大量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 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全面抗战
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的存在为抗日战 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正面战场主要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作战, 敌后战场则是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山东临沂地区对日作战, 取得了临沂大捷,这是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从1937年7月7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15日。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展现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抗战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一方面,日本通过侵略中国来寻求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满足自己的扩张需求;另一方面,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挑战。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
二、艰苦的抗战岁月中国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在战争初期,中国军队面临着日军的空前猛烈的进攻,中国军民被迫进行艰苦的拼搏。
由于军力和装备的不平衡,中国军队一度处于劣势,但他们积极抵抗,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广泛的抗战活动,组织起游击队和民兵,从各个地方积极参与到战斗中。
中国全国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抵抗外敌入侵,战胜了重重困难。
三、重大战役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战役,这些战役胜利的取得对于整个战争的结果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淞沪抗战中的满城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会战等,都是中国军队奋勇杀敌的典型例子。
特别是台儿庄战役,中国军民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一战击溃了日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
四、中国与国际抗战中国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事业,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在战争初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有力支援。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五、抗战胜利与和平中国抗日战争最终于1945年胜利结束。
日本在中国沦陷近八年后被打败,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抗战胜利由于争取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为中国取得了独立和和平的机会,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持。
结语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外敌侵略的伟大历史,为中国人民争取独立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二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1937年开始,持续了八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和意义。
一、战争背景和经过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处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危机之中。
社会矛盾加剧,政治动荡不安,外部侵略愈加威胁。
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
从此,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7年至1940年,正面战争和游击战交替。
第二阶段是1940年至1942年,抗战进入低谷期。
第三阶段是1942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力量逐渐壮大,最终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得以胜利结束。
二、战争的意义和影响1. 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是二战时期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坚决抵抗,有效地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纵观二战时期,抗日战争其中的牵制和组成部分的作用不容忽视。
2. 中国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的反映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国民族精神和团结精神的最高体现。
面对外敌入侵和危机的威胁,全民族积极响应,团结一致,为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而战。
在苦难和艰辛中,中华民族展现了巨大的韧性和生命力,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大改变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巨大增强。
中国全面抗日并最终胜利,成为亚洲大国,也是反法西斯军事联盟的主要盟国之一。
中国在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也为中国今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三、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人物和经典事迹抗日战争中有许多英勇的人物和经典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如抗日名将赵登禹、刘伯承、远征军等,以及抗日女烈士罗瑞卿、林希瑾、邓颖超等。
其中,宋庆龄女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权威人物,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复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历史
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历史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艰辛和血泪的历史。
自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逐渐陷入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是中国人民与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坚强意志力的象征。
本文将回顾中国对抗日本侵略的抗战历史,以展示中国人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抗日战争的爆发源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日本军队趁机占领了中国东北部分地区。
接着,日本不断扩大侵略规模,先后侵占了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面对侵略者的屠杀和残暴行径,中国人民秉持抵抗到底的信念,挺身而出,展开了迎击日军的斗争。
二、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装备和训练上明显劣于日军,但他们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国家意识让他们不屈不挠。
中国人民以最殷切的希望和渴望取得对侵略者的胜利,投身到了战斗之中。
游击战和运动战成为中国军队在抵抗日军侵略中主要采用的战术。
中国还设立了抗日根据地,以提供后方支援和培养抗日军事力量。
三、抗战胜利的转折点抗战历史中,有几个重要的战役改变了战争的态势,对中国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长沙保卫战、武汉会战、台儿庄战役等。
这些战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勇敢与坚决的决心,在可怕的困境中,他们没有屈服,他们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抗争。
四、中国与盟国的合作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并非孤军奋战,国际局势的变动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中国与苏联、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中美援助合作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美援与中共的合作使得中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意义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保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这场战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让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培养了众多英雄,打破了中国军队的长期消极防御的战略模式,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抗战历史回顾
抗战历史回顾抗战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篇章。
自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至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的浴血奋斗,最终取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
本文将回顾抗战历史,并探讨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一、抗战初期1937年7月7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军民展开了顽强抵抗。
中国共产党与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成立了抗日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努力。
而全国各地的抗战游击队也在日军后方进行了顽强的游击战。
二、艰苦岁月抗战初期,中国军民面临着巨大的物资短缺和人力压力。
但中国人民的意志坚定,毅然投身到抗战的战斗中。
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纷纷参军,投身到抗战的浪潮中。
同时,中国的工业体系也面临巨大压力,但却奇迹般地生产出了大批军备物资。
中国人民的勇敢和无私为抗战注入了强大力量。
三、八年抗战八年的抗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艰苦的岁月。
中国军民与日寇进行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其中以淞沪会战、太原保卫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武汉失陷、八百壮士等战役最为著名。
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顽强抗战,最终重夺了失去的失地,并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同时,中国与其他盟国合作,形成了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全球战线。
四、民族团结与牺牲精神抗战期间,中国展现了民族团结和牺牲精神的最高境界。
不同地区、不同党派、不同阶级的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敌。
各地党派、社会团体纷纷组织抗日救亡团体,积极参与到抗战中来。
同时,普通百姓也在战火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把家园抛之脑后,毅然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抗战的胜利与影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抗战的惨烈战斗。
抗战胜利不仅彻底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也积聚了中国民众的斗志和团结。
抗战的胜利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抗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了极其不同寻常的共同努力,为后来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抗日战争八年艰苦卓越的抗战史
中国抗日战争八年艰苦卓越的抗战史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重大战争。
自1937年7月7日淞沪会战爆发起,至1945年日本在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中国抗日战争共历时八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抗战史。
本文将从战争的背景、战争的过程以及抗战的意义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战争背景1937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了中国全面抗战。
此前,日本侵略者已经在东北地区掌握了实际统治权,并在华北地区扩张势头迅猛。
以国共两党为核心的中国人民已经达成抗战共识,全国上下迅速奋起响应。
在此背景下,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二、战争过程中国抗日战争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顽强抵抗、战略退却与游击战以及全面反攻。
1. 初期的顽强抵抗在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民面对日军的侵略,展现出顽强的抵抗精神。
1937年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以及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战斗,中国人民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向日本侵略军展示了中国人民崇高的抗战精神。
2. 战略退却与游击战随着战局的恶化,中国军队在一些战略地区采取了战略性的退却,为集中兵力,进行游击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国人民解放军游击战争的开展,大大削弱了日军的战斗力度,对中国抗日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全面反攻1943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了全面反攻的机会。
长沙、常德、平汉、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相继打响,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多次决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尤其是194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渡江战役,成功解放了南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抗战的意义和影响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勇敢抵抗外敌入侵的历史见证,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和伟大胜利。
抗战的意义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中国抗战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激发了每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 削弱了日本侵略势力,为二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与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与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持续了八年之久,对于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并重点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战役。
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
随后,日本侵略军逐渐扩大侵略范围,先后进攻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这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抵抗战的初期,从1937年到1938年。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民面对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展开了英勇抵抗,形成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整体上仍然处于劣势。
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到1942年,这个阶段被称为抗战的相持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采取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战略,通过消耗日本侵略军的战斗力来保持抗战的持久性。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在淮海战役、平型关战役等战斗中取得了重要胜利,有效遏制了日本侵略势力的扩张。
第三阶段是从1942年到1945年,这个阶段被称为抗战的反攻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逐渐转入反攻,开始收复失地。
其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就是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在1940年发动的一次大规模反击战役,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此外,还有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一系列战役,最终在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夕,中国军队收复了全国大部分失地。
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军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和独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一页。
抗战历史
抗战综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自卫战争,是中华民族奋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解放战争。
1868年明治维新后,具有深厚军事封建传统的日本,效法西方,“脱亚入欧”,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在促进近代化发展的同时,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朝鲜为主要目标的“大陆政策”。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是其近代历次侵华的继续。
从明治维新开始的70余年间,日本穷兵黩武,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按其阶段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开启侵华战端。
1874年,日本侵犯中国领土台湾,随后又强行将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并入日本版图,从而完成了对华战略试探。
第二个时期,扩大战争规模。
1894年,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华的甲午战争(第一次中日战争)。
日本迫使战败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强占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攫取了巨额战争赔款和一系列在华特权,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急剧膨胀。
第三个时期,伙同列强侵华。
1900年,跻身于帝国主义行列的日本作为主力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获得了在中国京、津等地的驻兵权。
1904年,日本为同俄国争霸东亚,在中国东北发动了历时19个月的日俄战争,夺取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权益。
第四个时期,蓄意独霸中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1915年日本公然提出独霸中国的“二十一条”。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炮制“田中奏折”,制定了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战略构想。
为加快实现独占中国的既定目标,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制造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动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
抗战历史事件
抗战历史事件中国抗战是指1937年至1945年间,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
这场战争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京郊区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但意图侵占中国领土。
中国驻守军队发现后,与日军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标志着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抗战浪潮,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战。
二、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26日)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战初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
日军企图攻占上海,但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
中国远东军总司令孙连仲率领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最终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这场战役显示了中国军队的抵抗力量,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三、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为残忍的事件之一。
日军攻占南京后,对该城市的居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抢劫。
据估计,数十万中国平民和战俘丧生。
这一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愤慨,也使得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
四、八年抗战(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战是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中国军队和民众在日军的侵略面前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采取了游击战和正面战的相结合的战略,与日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
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长期的抗日游击战争,对日军的后方进行袭击和破坏。
五、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重庆谈判是中国抗战胜利后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谈判,就和平解决战后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终,双方达成了《中日战争休战协定》,标志着中国抗战的胜利和战争的结束。
六、抗战胜利和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使中国恢复了独立和国家尊严,也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一个抗击侵略的典范。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与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与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所展开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抗战。
自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八年时间的浴血奋战。
这场战争不仅对中国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带来了重要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争经过、抗战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19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旨在扩张其势力范围。
随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一系列的战斗导致了中国抗战的爆发。
中国国内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抗战号召,形成了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
二、战争经过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书写了中国人民抗战壮丽史诗。
首先是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阶段,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既有正规军的阻击,也有民间武装的游击战争。
然后是八年抗战的长期斗争,中国人民坚持持久战的战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多次正面和游击战斗,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三、抗战意义1. 维护了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捍卫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使中国的抗日斗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部分,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2. 促进了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中最早爆发的一场抗战,中国人民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
中国的抗战牵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兵力,削弱了其在亚洲的强大实力,为其他反法西斯盟国在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提供了宝贵支持。
3. 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中国抗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牺牲,但也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表现出了顽强的抗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4. 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战争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国家统一和军队建设,提高了人民的国防觉悟。
抗日战争历史资料158字
抗日战争历史资料158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抵制和消耗了日本军队大量的兵力,阻止了日本进攻苏联的计划,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因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抗日战争历史资料158字”,供大家参阅。
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历史--伤亡人数中国政府军队伤亡322万余人,其中阵亡约132万人;中国共产党军队损失58万余人,其中阵亡16万余人。
中国军民伤亡共计约3600万人。
[2]不包含大量依附日军的中国伪军等等,纯日军伤亡为约81万8,074人,约315,861人阵亡502,213人受伤抗日历史--失守防御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
当时,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所以由国民党军担负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进攻的主要战场。
在全国抗战初期,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并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阻滞了日军的推进,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
但是,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的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抗日战争的历史
抗日战争的历史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它从1937年中国国共两党联合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进攻开始,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共经历了八年的艰苦卓绝。
一、侵略的源头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甲午战争,这场对中国的侵略让日本国崛起并成为亚洲新的侵略国家。
在20世纪初期,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控制,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对手。
二、淞沪会战1937年7月7日,日军对中国淞沪地区进行了进攻,引发了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中国军民在淞沪会战中奋起抵抗,展示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尽管中国抗日军队数量不多,但在沦陷区和敌后,各种抗日游击队纷纷成立,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游击战。
三、八年抗战从淞沪会战开始,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整个抗日战争历时八年。
抗日战争以游击战为主,充斥着许多著名的战役和战斗,如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八百壮士等,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四、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历史性的合作,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种合作为中国抗日斗争的成功打下了基础,也为两党在战后的合作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希望。
五、国际支援尽管中国在抗战初期面临巨大的压力,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抗战给予了广泛的支持。
苏联通过援华航线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同时还有一些国际志愿军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斗。
六、战争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千万中国人牺牲在战火中,同时也为中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语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伟大历史。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也为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段历史不仅提醒着我们珍惜和平,也告诫着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历史资料
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以及大事记,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抗战大事记1931.9.18,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就此展开;1932.1.28,日军于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在上海建立侵华桥头堡;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同年在北平爆发了一二.九学生运动;1937.7.7,日寇于北平发动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全面抗战;1937.8.13,日军发动侵略上海的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8.13;;11.12)就此展开;1937年9月至11月,太原会战展开,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并于9.25.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所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忻口之战十万将士壮烈殉国;1937.12.13,日军攻陷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血腥屠杀;1937年年底1938年5月,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以徐州为中心展开徐州会战,其中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1938.6.12至10.27,武汉会战展开。
武汉会战后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军主动发起“冬季攻势”,取得一定战果;1940.5月至6月,枣宜会战展开,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壮烈殉国;1940.8月至12月,百团大战;1942年起中国远征军入缅甸参战,于1945年与美英军队配合初击败侵缅日军;1944年抗战转入战略反攻阶段;1945.8.6与8.9,美军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1945.8.9,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关东军;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1945.9.9,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1948.12.23,东条英机等七名甲级战犯于东京巢鸭监狱被处以绞刑。
根据这个大事记选择你所感兴趣的事件去搜索一下就好。
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为什么许多抗战老兵都不愿提及过去崔永元和制作团队用8年时间采访3500人最终完成的纪录片《我的抗战》,不是重新书写抗战史,而是反映普通的生命个体在战争中的真实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
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
1931年12月15日,关东军已经开始进攻锦州。
12月7日,日本陆军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并从朝鲜调第20师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轰炸飞行中队以增援关东军。
12月28日,第2师主力渡过辽河进攻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进攻打虎山(今大虎山)。
1932年1月3日,第20师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领锦州。
而此时驻锦州的东北军第12、第20旅和骑兵第3旅早已奉张学良命撤退至河北滦东地区和热河。
在张学良的一再不抵抗下日军兵不血刃占领锦州。
1932年1月28日关东军第3旅由长春向哈尔滨进军,同时从辽西地区调第2师增援。
当时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满洲的关注,日本在国际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发了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
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
1932年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不久,东北全境沦陷。
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战争结果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历史影响九一八事变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生在中国东北的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也是法西斯国家在世界上点燃的第一把侵略战火,它的爆发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的揭开,同时它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
一·二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
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了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
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率领下,奋起抵抗。
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掩护其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的丑剧,自导自演在上海挑衅引发的冲突,时间长达一个多月。
日本海军陆战队在1932年1月28日夜对上海当地中国驻军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随即起而应战。
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吸取九一八事变期间不与日本直接交涉专依国联的教训,在“一面积极抵抗”之际,也“一面交涉”,与日本进行谈判。
国民政府认为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内乱不已、军令政令不统一、财政极端困难,无力与日本全面开战,希望在“不丧失国权”的情况下以最小代价达成停战。
5月5日,南京政府代表郭泰祺与日本特命全权公使重光葵分别代表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
协定规定双方自签字之日起停战;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第十九路军留驻停战线、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中国不得在上海至苏州、昆山一带驻军(但中国保留行政权和警察权);日本军队撤退到公共租界暨虹口方面之越界筑路,即恢复1932年1月28日事变之前的状态。
就在淞沪抗战激战方酣之际,江西中央红军猛攻赣州,此即赣州战役(1932年2月4日至3月7日)。
赣州战役牵制了一部分国民党军队援沪作战(如牵制了中央军陈诚第18军、第9师等),蔡廷锴甚表不满地说:“此次我军与暴日在淞沪激战最烈时,江西的‘赤匪’不特不能为国难所激醒以合力御外,反乘机猛攻赣州,企图夺取赣南重要城市,以捣乱我后方,这种行为,不啻为暴日张目。
”(见《蔡军长对官兵训话》,《大公报》1932年5月5日)一二八事变期间红军的这些进攻,也为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提供了口实。
历史影响事变后,国民党各派系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汪蒋合作,蒋介石复出,自此南京政府的地位相对稳固。
而国内各阶层、各界人士,也因支援淞沪抗战,激发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团结。
此外,由于中共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极左思想的影响贸然发动赣州战役,致使国民政府确立“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
1933年5月,原西北军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月31日,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国民革命军退出热河和冀东,日本打开了通往华北的大门。
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发动福建事变,事变最终失败,蒋介石撤销了十九路军的番号。
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华北问题提出备忘录;7月6日,何应钦复函全部承认日方要求,实际形成《何梅协定》。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于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6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民主人士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随后,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了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迫使蒋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
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塘沽协定塘沽协定是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5.31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
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何梅协定《何梅协定》是何应钦和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其主要内容是: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等等。
这个协定实际上放弃了华北主权,为两年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
7月16日、17日,中华民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在庐山先后发表《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号召全民族抗战;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宣告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平津作战(1937年7月)1937年7月,中国第29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的防御战斗;随后在平(今北京)津地区与日军的作战,则称为平津作战。
战争结果7月30日,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
至此,平、津作战结束。
历史意义平津作战是日军发动大规模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个战役、中日战争全面展开。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战争结果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历史影响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江阴保卫战(1937年8月16日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保卫战自1937年8月16日拉开序幕开始至1937年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
本次战役重创了日军,达到牵制日军西进并消耗兵力的预期目的。
自甲午战争后所建造的海军船只大部分都损失于江阴保卫战中,是抗战期间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
战争结果1937年12月2日,江阴要塞失守,史书上称其失守标志着第二道国防工事锡澄线被全部突破,中国第三战区和第七战区的军队均已撤离锡澄线及宜兴、广德等地,中国军队全面转入南京保卫战。
1937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通过该条约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物资援助,1937年11月派遣苏联空军志愿队来华作战。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11日改称第18集团军)。
随后,八路军主力在朱德、彭德怀率领下相继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