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调解节目的优势与短板——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为例

合集下载

浅析电视调解节目的发展现状

浅析电视调解节目的发展现状

2023.08一、电视调解节目兴起及蓬勃发展的原因电视调解节目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社会矛盾日益增多和复杂化,民间争议纠纷不断涌现,而司法机关的资源和能力有限,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所有的纠纷。

电视调解节目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一种快捷、便利、低成本、高效率的调解途径,缓解了司法机关的负担,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2.媒体需求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和竞争,电视媒体需要寻找一种既能吸引观众,又能体现社会责任和价值的节目类型,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电视调解节目作为一种具有话题性、真实性、教育性、娱乐性等特点的节目类型,能够满足电视媒体的需求,同时也能反映电视媒体对社会法治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3.文化需求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礼仪规范、情感表达等方面有着深厚的认同和尊重。

电视调解节目作为一种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节目类型,能够体现人们对于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法治文明的认知和尊重。

二、电视调解节目的分类电视调解节目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节目形式,可以分为演播室对话式、现场调解式、纪实跟踪式等。

按照节目内容,可以分为家庭婚姻类、邻里社区类、财产合同类、民事刑事类等。

按照节目风格,可以分为严肃正规类、幽默风趣类、温情感人类等。

电视调解节目的分类反映了节目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体现了节目制作人对不同受众需求和喜好的把握和满足。

但是,电视调解节目的分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模糊性。

例如: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能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而且有些节目难以归入某一类别,或者同时属于多个类别。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偏颇性,难以量化或界定。

三、电视调解节目的特点在传播导向上,电视调解节目以传播法治理念和社会正能量为导向,通过展现真实案例和专业调解,提高观众的法律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在传播方式上,电视调解节目以电视媒介为主要传播方式,利用电视媒介的覆盖范围广、感染力强等特点,增加了观众的注意力和参与度,提高了节目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电视调解类节目现状分析——以《金牌调解》为例

电视调解类节目现状分析——以《金牌调解》为例

— —
以《 金牌调解 》为例
梁 东霞 汪延 芳
( 河北大学 ,河北 保定 0 7 1 0 2 8) 摘 要: 本文对 电视调解类节 目现状进行 了分析 , 并以 《 金牌调解 》为例‘ , 分析 了其顺势而为, 传递正能量、 模式创新、 精 英团队、 谈话节 目与真人 秀的结合、 人 文情怀浓烈、 与新媒体结合等成功因素 , 并对调解类节 目 存在
最后 , 从受众方面来讲 , 随着我 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 ,
社会竞争力 日 益激烈,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各种经济 以及其 他矛盾接踵而来 。各种经济纠纷和心理障碍以及社会矛盾 都需要一个平台来解决。同时,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增高, 人 民的传统理念正在逐渐打破 , 公众认为 电视调节类 节 目是 种 有 效 的调 解 方式 , 不再 认 为 上 公开 的调 节类 节 目 “ 丢 脸”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观众的窥私心理需要 , 给观众 心理慰藉 , 从而推动了电视调节类节 目的快速发展。 二、 《 金牌调解 》案例分析 在众多的调节类节 目中 《 金牌调解 》可 以作为其 中 的佼佼者。《 金牌调解 》作为江西卫视倾力打造的社教类节 目, 最 为直 观的展 示调解 的艺术 和魅力 。节 目于每周 一至周 日2 2 : 0 0  ̄ 次播 出 , 次 日8 : 0 5 重 播 。节 目为 演 播 室 对 话 + 外 景短片形式 , 时长为4 5 分钟。《 金牌调毹 》录制形式为主持 人、 调解员 、 观察员、 当事人共同进行演播室录制。主持人 章亭是一位集美貌 、 智慧于一身的知性女人 , 极具亲和力, 在节 目中一直 处 于站 立状 态 , 十 分利 于拉 近与 当事 人 、 观众 的距离。《 金牌调解 》还拥有一个强大的金牌调解员人才 库, 集权威 、 公信力 、 知名度 、 亲和力 , 专业技能于一体, 为当 事人提供诸多解决方案。其成功因素可以为同类节 目发展 提供更多的参考 : ( 1 ) 顺势而为, 传递正能量。《 金牌调解 》以 “ 调解纠 纷、 化解矛盾、 促进 和谐 ”为调解宗 旨, 顺应时代潮流 , 在 “ 限娱令 ”的大背景下 , 制作服务大众的内容 , 选取普遍典 型、 贴 近 生活 的真 实事 例进行 理 性 、 睿智 调 解 。这样 的节 目 是健康的, 和谐 的 , 不带炒作性质 , 远离 “ 三俗 ”的。在整 体的传媒生态环境中传递正确 的价值观、 和谐的舆论导向, 同时传递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新时代满满的正能量。 ( 2 ) 模式创新。《 金牌调解 》是我国开创的首档全新 模拟法庭 现场调解的节 目, 在 民生节 目中生动形象逼真情 景 再 现 。 以调 解结 构 模 式分 类 , 电视 调 节类 节 目大 多采 用 双方或三方结构模式。《 金牌调解 》采用四方结构模式 , 更 加 合理 、 公正 。节 目采 用演 播室 对话 +外景 短片 编排 方式 , “ 邀 请一 对 ( 或 多个 ) 有 矛盾 的 当事人 进入 演播 室 , 主 持人 和人 民调解 员 现 场为 当事人 排 忧 解难 , 通 过 节 目告诉 观众

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反思作者:许芳来源:《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3期许芳天津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天津 300221摘要电视调解类节目是融合了真人秀以及谈话类节目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这类节目是在市场化大背景下消费文化的必然产物,迎合了现代受众所缺失的心理诉求,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目前电视调解类节目层出不穷,成风靡之势,然而在电视调解类节目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亟须解决的问题暴露在我们的面前。

文章试对我国的电视调解类节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进行了一些反思,希望能够为日后电视调解类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养分。

关键词调解类节目;现状;问题及反思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3-0148-02目前,电视调解类节目层出不穷,有以演播室谈话为主要方式的调解类节目,如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北京卫视的《第三调解室》、湖北卫视的《调解面对面》等,也有少数以采访拍摄专题片为主要形式的节目,如天津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二哥说事儿》节目。

调解类节目借助大众媒介的力量来解决纠纷,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为电视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调解类节目的快速发展,诸多问题以及缺陷也暴露在受众的视野下。

1 我国调解类节目存在的问题1.1 节目取材范围偏窄,视角单一自调解类节目产生之日起,节目取材范围就一直是其短板。

目前调解类节目的视角多集中在家庭纠纷、夫妻感情等方面,很少涉及劳资纠纷、借贷纠纷、医患纠纷、拆迁纠纷等影响更大,涉及更广的问题。

婚外情、婆媳矛盾、第三者等这些题材确实能够满足受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也能够很好的迎合电视的故事范式。

但取材视角的单一也使得节目受众面变得单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节目的发展空间。

1.2 私人隐私界限模糊,保护不够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受到现实利益的影响,电视调解类节目的制作和生产为了满足受众和市场的需求、提高收视率,在涉及私人隐私等较敏感的话题时,很多节目并没有低调处理、善意保护当事人的私人隐私,相反,却为了节目的收视率刻意对这些隐私夸张放大。

电视调解类节目热背后的冷思考

电视调解类节目热背后的冷思考

电视调解类节目热背后的冷思考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调解类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这些节目通常主要以解决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为主题,并且常常得到了一定的纪实电视的性质。

在这些节目中,解决矛盾的方式主要是借助调解员、律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通过更合理的方式达成和解。

电视调解类节目热背后的冷思考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与虚假性质的平衡:虽然很多电视调解类节目主打的是真实性,但是很多制片人或媒体公司为了吸引观众而注重节目的娱乐性和可亲性,从而可能出现造假等现象。

这种矛盾显然会引发人们对其真实性的质疑和批评。

2. 节目的效用和长期作用:虽然一些电视调解类节目在短期内可以给产生视觉上的震撼和利益上的收益,但是它们的持久作用甚至可能是负面的。

这是因为在解决纠纷、矛盾方面,往往需要不断地沟通、调解和磨合,而电视调解类节目有时候只是通过一次表演般的过程来解决问题,缺少长期性、细致性的考虑,从而可能成为问题的另一种来源。

3. 信息的完整性和谅解的深度:虽然电视调解类节目可以给广大观众提供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但是这种信息和知识的质量和深度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估量的。

比如,节目中可能只给出了矛盾的表面层面,而忽略了深层次的根本原因。

这无疑会影响广大观众的认知和思考,使他们更加追求表面形式,而不是深层次的真相。

综上所述,电视调解类节目在吸引大众关注和提高社会观念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处理家庭矛盾、纠纷等问题时,大家也需要认清它所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才可以更好地加以应用和利用。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栏目分析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栏目分析

第7卷第23期Vol.7 No.23119作者简介:张晓阳(1991—),女,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影视传播。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栏目分析张晓阳(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随着201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正式施行,各大电视台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民生类节目。

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推出了《万家灯火》这档地方栏目,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但同时我们也察觉到了原生态的节目内容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下面笔者对《万家灯火》栏目进行多角度分析。

首先分析该栏目成功的主要原因,其次对《万家灯火》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希望可以推动目前民生类、调解类等栏目的创新性发展,从根本上满足委托人的需求,同时满足受众的收视需求。

关键词:栏目定位;社会需求;调解员;后期跟进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23-0119-022011年,政府反复强调“百姓尊严”,同时百姓也越来越关注“幸福社会”的概念,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抓住此机遇,适时推出《万家灯火》这档公益真情故事讲述类节目。

此节目通过讲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温暖人心的真情故事,满足百姓的情感需求,共同传达“幸福社会”这一概念。

节目在开办的6年时间里深受百姓欢迎,始终秉承传播幸福的主旨助力中国走向幸福社会。

一、栏目成功的原因(一)栏目自身定位1.内容定位。

近些年,在栏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巩固“内容为王”这一名词,电视媒体能否在内容上有新意不仅关系到观众的喜爱程度,而且关系到栏目的长期生存问题。

《万家灯火》栏目作为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的一档公益真情故事讲述类节目,不论是情感纠纷,还是邻里间的矛盾,只要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都是《万家灯火》所包含的内容。

2.受众定位。

只有注重本地地域化特色,关心百姓所关心的实际问题,才能提高地方台的收视率。

电视调解类节目的困境

电视调解类节目的困境

龙源期刊网
电视调解类节目的困境
作者:
来源:《声屏世界》2015年第11期
一、个人隐私边界模糊。

电视调解类节目的产生虽然是为了满足市场、受众的需求,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难免受到现实利益因素的影响。

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排除有节目组花钱说服当事人上电视暴露个人隐私,甚至很有可能请人制造事件。

而对于事件的当事人来说,客观清晰地说明事实真相也并非易事。

自古以来就被人们与羞耻感密切相连的个人隐私,现今却暴露在众人面前,这些都在考验着当事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约束力。

二、真实性存疑降低公信力。

有些电视调解类节目中的当事人在讲述自己经历时,或被节目打上马赛克,或躲在屏风后以剪影效果出现,这种标榜真实的“技术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观众视作“作假的包装”,不惜以牺牲部分真实性来增加节目的冲突性和戏剧性,这似乎成为该类节目舍本逐末的追求误区。

有些节目制作者按照编剧和自己的理解对事情进行舞台化的表演,这也是对事件真实性的一种弱化甚至扭曲。

三、调解结果低效。

媒体不具有法律职能,无法判决,只能给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即便是在演播厅里大家碍于面子互相释怀了,但离开公共视线回到了私人环境,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是否真的能够得到最终解决值得怀疑。

(据沈洁于《视听界》2015年第5期)。

电视调解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为例

电视调解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调解》为例

黑 龙 江 省 政 法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N o . 4 2 0 1 5
( S u m N o . 1 1 5 )
电视调解 的实证研究
— —
以河 南 电视 台公 共频道《 百姓调解》 为例
邵小琼
( 北 京 师范 大学 法 学 院 , 北京 1 0 0 8 7 5 )
电视调 解应 当提升调 解员法律 素养 , 丰 富调 解案件 的类型 , 完善调 解程序 , 更好地 解决 民事 纠纷 , 进 而对新 时期 人 民调 解制度
的创新、 发展起 到示范、 引 导和 宣传 的 作 用 。
关键词 : 人 民调 解 ; 公共媒体 ; 电视调解 ; 《 百姓调解》 中图分类号 : D F 7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7 9 6 6 ( 2 0 1 5 ) 0 4—0 1 1 3— 0 3 定期 向社会公 开征集 而来 的 , 征集条件一般 为“ 能说会 道 、 了
解 民情 世故 、 说话 做事 以理服人 、 以情动人 , 而且 善于 调解 ,
具有一定 的法律 知识 ” 。考 虑 到调 解工 作 是志 愿 服务 的性 质, 为 了鼓励市 民参与 , 电视 台组织 “ 百姓 调解 明星” 评 选活 动, 对百姓 调 解 员 实 施 奖 励 , 吸 引 了大 批 热 心公 民 参 与。 2 0 1 0年 1 2月 1 4日, 河南省 人大 、 河南 省政 协 的 8名人 大代 表、 政 协委员也加入“ 百姓调解员 ” 的 队伍 。2 0 1 1 年 1 1月 2 2
2 0 1 5年第 4期 ( 总第 1 1 5期 )
J o u ma l o f He i l o n g j i a n g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C a d r e C o l l e g e o f P o l i t i c s A n d L a w

“调解+”平台下的“幸福家”--以调解类节目为例浅议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服务

“调解+”平台下的“幸福家”--以调解类节目为例浅议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服务

应用新闻研究XINWEN AIHAOZHE(2018-4)“调解+”平台下的“幸福家”—以调解类节目为例浅议电视媒体如何做好服务□张斌【摘要】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消除纷争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

电视调解则是人民调解发展的一个重要模式,两者强强联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宣传法律知识,促进法制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探索发展9年,将电视调解工作内容不断扩大,把调解深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情与法交融的“调解+冶大平台,为广大观众带来了“幸福家”。

【关键词】调解+曰沟通平台;幸福家因为有一档深耕中原9年的“调解”栏目,所以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也被河南老百姓称为“调解频道”。

9年来,这个“调解频道”影响了河南1亿观众的生活,参与、分享了上万个家庭的喜怒哀乐,又通过调解帮助上万个家庭、数万人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找回家庭的和谐安宁。

而频道并没有将自己定死在“调解频道”上,而是积极地发展“调解+ ”大平台,积极做好“调解”的增值服务,一步步地完善、实现河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幸福家”的概念。

一、电视调解节目如何良性发展(一) 调解的前世今生新中国调解制度始于20世纪40年代。

1991年,《民事诉讼法》确立了 “调判结合”的原则。

调解根据场所的不同,大致分为法院的诉讼调解和诉讼外调解,如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等。

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发展,虽然老百姓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也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处理纠纷,但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个“人情社会”,有时候出于成本与时间以及人情的考虑,有了矛盾纠纷,还是寻求“第三人”“中间人”来说和解决问题,因此,人民调解在当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优势。

[|]电视调解则是社会转型期中的一种大胆尝试,是人民调解在新时期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

人民调解与电视媒体的结合,有利于在纠纷中化解矛盾,为老百姓提供化解矛盾的新渠道,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推动法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视节目调解纠纷的局限性剖析

电视节目调解纠纷的局限性剖析

电视节目调解纠纷的局限性剖析郑红秀【摘要】近一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调解民间纠纷的电视节目,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但是,电视节目在调解纠纷功能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即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与解决纠纷的目的性存在冲突;电视节目调解的纠纷类型范围较窄;调解说理重在道德,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和传播;电视调解节目缺乏对当事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电视节目调解纠纷会带来一些负面社会效应等。

【期刊名称】《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24)007【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电视节目;调解纠纷;娱乐性;道德伦理;局限性【作者】郑红秀【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太原0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25.114;J902近来,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推出了调解纠纷的栏目,如河南电视台的《爱心调解》、湖北电视台的《调解现场》、江西电视台的《金牌调解》和山西电视台的《小郭跑腿》等,给老百姓开辟了新型的调解纠纷的渠道。

在司法解决纠纷成本高昂与效率低下所导致的司法接近权虚无的背景下,电视调解节目无疑给老百姓,特别是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了可接近的解决纠纷的途径,是很值得称道和肯定的。

但是,电视调解节目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电视节目在调解功能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局限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电视传媒有着多元化的功能,如新闻传播功能、社会教育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等,但说到底,就像美国传播学者赖特所说,娱乐功能是大众媒介传播功能中最为显著的一种功能。

“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

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

”[1]而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休闲娱乐的渴望日渐强烈,电视作为大众接触最广的媒体,无疑应当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娱乐节目也就自然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再加上,相比较其他功能,体现娱乐功能的节目往往能带来更高的收视率,这无疑是电视这一媒介生存的主要依托。

以《金牌调解》为例浅析调解类电视栏目的策划-毕业论文

以《金牌调解》为例浅析调解类电视栏目的策划-毕业论文

以《金牌调解》为例浅析调解类电视栏目的策划-毕业论文以《金牌调解》为例浅析调解类电视栏目的策划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电视节目的形态也越来越丰富。

特别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情感调解类节目,更是如日中天。

但是,随着同质化市场的饱和,如何从各种调解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成为了这一类栏目研究的重点。

江西卫视的《金牌调解》栏目是江西卫视与江西省司法厅合作开设的一档以“法制”为卖点的调解类节目,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

本文将这一已成类型的节目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节目出现的背景、社会作用、节目形式和构成要素、结合个案《金牌调解》分析其成功原因、指出节目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今后的发展建议,对这一类型的节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以《金牌调解》为例,分析调解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与栏目设计。

本文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要概述《金牌调解》介绍调解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节目的推出;第二部分为《金牌调解》的节目创意,介绍其节目样式,节目元素以及节目的品牌与形象;第三部分阐述节目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结论,就前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关键词:调解类真人秀电视节目节目节目创意存在问题目录一、《金牌调解》概述 (3)1、调解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 (3)2、《金牌调解》的火爆 (3)二、《金牌调解的》的创意策划 (4)1、独树一帜的节目样态 (4)2、创新性的人物设置 (5)3、对观众心理的有效把握 (6)4、多元叙事策略的使用 (7)5、节目形象与品牌的塑造 (8)三、节目中存在的问题 (9)四、《金牌调解》节目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11)总结 (12)一、《金牌调解》概述1、调解类电视节目在中国的发展调节类的电视节目这种电视参与介入社会纠纷的节目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出现了,随着电视节目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越来越多的调节类节目进行了改变,与真人秀等节目形式进行不断的结合与融合。

而在调解类节目20世纪90年代末期进入到中国之后,随着人民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个人和家庭压力增大,矛盾增多,人民也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平台。

电视调解:人民调解的新尝试——兼与一般人民调解比较

电视调解:人民调解的新尝试——兼与一般人民调解比较

电视调解:人民调解的新尝试——兼与一般人民调解比较
王俊娥
【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电视调解是人民调解在现阶段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是人民调解和电视媒体的联姻,二者的强强联合,对于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规范意义上的电视调解不同于一般的情感类谈话节目,其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视调解也不同于一般的人民调解,它有调解的公开性、非地域性、影响的广泛性等
优势,但也面临个人隐私的曝光、娱乐化倾向、节目的公益性与私利性矛盾等问题。

因此,在实践中应注重当事人的隐私保护,警惕"娱乐化"的侵害,更多地体现社会关怀与社会责任。

【总页数】4页(P66-69)
【作者】王俊娥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山东济南25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529
【相关文献】
1.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评估与完善——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J], 阮婧驰;
2.人民调解纠纷解决机制评估与完善——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J],
阮婧驰
3.人民调解制度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 [J], 李喜莲
4.村民信赖和拥护的调解能手——记荣获“2013年天津市最美人民调解员”称号的天津市西青区程村党总支副书记兼村委会副主任、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学芳 [J], 王晶
5.有序推进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兼评昆山市人民调解员职业化制度 [J], 何阳;孙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视调解类节目现状分析及对策

电视调解类节目现状分析及对策

电视调解类节目现状分析及对策作者:王冬梅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以《金牌调解》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的现状及不足,提出增强节目真实性、扩大选材范围、提高调解员素质、加强人文关怀意识、适度运用电视表现手段等策略。

【关键词】电视调解类节目《金牌调解》现状对策一、电视调解类节目概述近三年来我国电视荧屏刮起一股调解旋风,省级电视台纷纷开设此类节目,但节目质量却良莠不齐、饱受争议。

调解类节目脱胎于情感类节目,同时具备民生节目的特点,是以解决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为目的和导向的。

细观情感类节目的发展,表现对象从名人转变为普通人,诉求重点从呈现情感到寻求解决之道。

也可以说调解类节目是现阶段情感类节目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录制形式上看,可分为演播室录制和非演播室录制两种模式。

演播室录制指以演播室调解为主,辅以外景拍摄、记者调查等环节。

非演播室录制主要以当事人或求助者的生活场景为调解现场录制节目。

电视调解类节目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首先,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所面临的利益之争也越来越多;其次,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的道德和伦理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但新的道德体系仍未建立,价值观在人群中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再次,节目的窥私性符合观众的心理需求,人们在窥探中寻求精神慰藉;最后,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电视媒体利用这一机遇将调解搬上屏幕。

另外,限娱令的颁布也使调解类节目拥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金牌调解》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分析其成功因素可以为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金牌调解》的成功因素1、真人秀与谈话节目的结合真实问题一直是困扰调解类节目的一大疑难杂症,特别是个别节目被爆出找群众演员出演的丑闻后,虚假的当事人和虚构的故事情节,成为人们对此类节目最大的诟病。

这显然与真人秀的特质背道而驰。

《金牌调解》始终坚持选择真实的故事,展示真实的情感。

电视节目调解机制的利弊分析

电视节目调解机制的利弊分析

电视节目调解机制的利弊分析作者:肖滨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3期摘要随着民事冲突的增加,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选择。

其中,调解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被称为“中国特色”。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现在各地电视节目都纷纷推出调解类节目,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对这一现象,褒贬不一,众说纷纭。

再加上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人民调解法》,可见调解在我国的民事纠纷解决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本文从电视调解入手,分析了这种调解模式的利弊。

关键词民事纠纷电视调解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0前言面对日益增加的民事纠纷,单靠法院的力量早已无法满足中国现实的需要。

为更好地解决民事冲突,构建适合现代社会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成为必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近些年来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电视调解类节目,这样的节目的高收视率直接或间接地吸引了不少人的参加,也解决了很多民事冲突。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

结合我国的纠纷解决实践看,民事纠纷解决方式主要分为私力救济、社会救济、公力救济和电视节目调解四类。

其中,电视节目调解本质上就是社会救济中的一种,是调解的一种,跟传统调解模式不同的是用了电视这种媒介。

这种调解模式一般都是有当事人、主持人、调解员的参与,有的调解节目还有人民调解员和相关专家的参与。

选择这种调解模式的一般都是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一些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纠纷。

所以从本质上说,这种调解方式就是社会救济的一种。

1电视节目调解机制的优点1.1普教性我国于2011年正式施行的《人民调解法》,充分说明调解的地位,可见,国家期望调解这种方式解决纠纷的观念能够深入民心,继续发扬“和”为贵的思想。

这样,既能更好解决纠纷,又能缓解法院民事案件的压力,何尝不是一举两得呢。

而利用电视这个先进传媒,把对当事人个案的调解活动播放展示给观众,不仅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也让广大观众从中受到教育、启发,发挥出了一般人民调解活动起不到的示范宣传和普法教育作用。

电视调解类节目在纠纷解决中优势局限

电视调解类节目在纠纷解决中优势局限

浅析电视调解类节目在纠纷解决中的优势与局限摘要:随着201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的正式施行,调解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电视调解成为当前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形式,以纠纷解决为目的的电视调解类节目风靡荧屏。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电视调解类节目在明晰事理、解决纠纷、引领价值、稳定人心等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释了电视调解类节目产生的背景及现状,又分析了电视调解类节目在纠纷解决中的优势与局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调解类节目在今后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调解类节目;纠纷解决;优势;局限作为最古老的纠纷解决方式之一,调解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偏爱,在社会矛盾频发、社会冲突日益加剧的当今中国,调解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调解与现今发达的电视传媒相结合,以解决纠纷为目的的电视调解类节目应运而生。

电视调解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现象和法律现象,越来越引起法学界和法律界的重视。

一、电视调解类节目产生的背景及现状电视调解类节目是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其产生及风靡荧屏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21世纪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因经济利益引发的纠纷呈现”爆炸”趋势,诉讼之外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寻求解决纠纷的新形式,电视调解作为调解的一种创新尝试,应时而生。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从两个方面影响了电视调解类节目的产生:一方面,人们传统的道德及伦理观念有所改变,往往容易陷入经济、感情等各种利益的纠纷中,无法自拔,家庭纠纷尤为突出,人们急需一个平台来宣泄感情、舒缓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很多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提高,逐渐摆脱”家丑不可外扬”等陈旧观念的负面影响,敢于也乐于将各种家庭矛盾置于”阳光”之下,通过电视调解类节目解决纠纷。

第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的局限性也为电视调解类节目的产生及发展提供了可能。

电视调解节目的优势与短板——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

电视调解节目的优势与短板——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

2 0 1 1 年 】 月 1日.《 一 f I 华人民共 和同人民调解 法》
正式施行, 调解得到 r 法律的认可。 以此 为契机 , 我国 电视测解类 节 目如雨后 春笋般 涌现, 至今 仍活跃在电 视荧屏 I 二 ; 而且很 多节 日收视良好, 在观众 叶 l 的口碑和 影 响力均很 出色。 2 0 1 I " I < 5 月1 6 H, 广东公共频道 《 万家
二、 调 解 类 节 目在 新 传播 形 势下的优 势
( 一) 发挥 内容制作 的核心优势 纵 观当下的电视调解类栏 目, 无论是 家喻户晓的
《 金牌调解 》《 新老娘舅》 还是广 东公共频道 的 《 万家 灯火》, 多 个栏 目一直在持 续播 出, 且收视稳 定, 都还
是所在频道的名牌栏 目。 应该说, 长期积 累的公信力、
口, 其 关注百姓情感 生活 、 解 决百姓情感 r 木 1 惑的形 象
也 已深 人人 心
经过 六 年 的 沉淀 与积 累, 应该说 整 个栏 目在 策
众 天下事, 剩下的百姓 生活里 的家长里短平常事就给
电视调解节 目留下 了空问。 在广 东公 共频道 . 民生 新
划、 构思 、 制作 与编排上都有了很大 的提 升, 观众群在 不 断扩大 , 忠实 观众的 数量也越 来越 多。 但在 当前移 动互联 网与 自媒 体兴盛 的传播格局下, 伴 随着新媒体 带 来的传播 环境的变化 、 受众需求 的变化 、 传播语境
有 明星大腕 参与 、 主要关 注普 通 民众 情感 的节 目, 不 但优 势不显 且进入 了发展 的瓶 颈。 那 么未 来该 如何突 破? 笔者将 以广东公共频道 《 万家灯火》 为例, 结 合新 媒体 的传播 特 征. 分析电视调解节 目在新 传播格局下

善做加减法:调解节目的突围——以广东公共频道《和事佬》为例

善做加减法:调解节目的突围——以广东公共频道《和事佬》为例

善做加减法:调解节目的突围——以广东公共频道《和事佬》为例作者:马冬蕾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3期马冬蕾摘要:调解类节目在电视收视中大有市场。

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的《和事佬》在深刻理解传播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做“加法”,另一方面做“减法”,有章可循、与时俱进地推动栏目的变革和创新,最关键的是它能够跳出“情感”的局限,站在频道竞争力打造的高度综合考量节目变革的方向,值得称道。

关键词:调解类节目加法减法情感在一线卫视拼资源、拼明星,视频网站拼创意、拼流量的当下,二三线卫视和地面频道如何另辟蹊径,戳中观众需求点?笔者认为,二三线卫视和地面频道应深入剖析调解类节目的优势和劣势,实现“市场需求”和“受众需求”的完美结合,在一线卫视和视频网站包围圈中寻找到突破口。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改革开放40年过去,我国大部分民众的物质占有已经较为丰富,从温饱阶段迈向全面小康阶段,生存、安全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情感和归属需求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就凸显出来。

反映在电视节目的需求上,就是情感类节目的广受欢迎。

《大王小王》《金牌调解》《非常完美》《爱情保卫战》等开播多年的调解类节目收视稳定、影响力大,已经构筑起不菲的品牌价值,成为二三线卫视差异化运营的重要支点。

地面频道与二三线卫视相比,打造调解类节目的外部条件有相似也有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笔者以广东公共频道《和事佬》为例,探讨地面频道调解节目如何做“加法”和“减法”。

主动创新,为节目“加”分广东公共频道《和事佬》是一个演播厅谈话类节目,由一支专家调解团队充当“和事佬”,帮助当事人化解矛盾、消解烦恼。

《和事佬》的节目选题、语境营造和嘉宾选择,都会围绕“本土”特性做“加法”和“减法”。

但是在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本土”特性需要与共性并行不悖。

电视调解节目:使命与价值

电视调解节目:使命与价值

电视调解节目:使命与价值
作者:暂无
来源:《传媒》 2020年第10期
1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

伴随该法的颁布和实施而生的电视调解节目,以其贴近生活、能为普通百姓排忧解难而迅速崛起,成为电视屏幕上的主要节目类型之一。

涌现出《有话好好说》《小区大事》《小郭跑腿》《非常帮助》《第三调解室》等一批广受欢
迎的栏目,有的栏目年解决各类纠纷2000多件,为法律知识普及、民间纠纷调解、基层社会治理、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电视调解节目的使命和价值。

近年来,新媒体
的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全面冲击,电视调解节目也在此冲击下遭遇到了发展瓶颈,如何破
解瓶颈,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成为电视调解节目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2019年11月28日,司法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国家广电总局在济南举行全国电
视调解工作座谈会,研究和探讨了在新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媒体环境下,电视调解节目面
临的问题、破解之策,推广济南电视调解经验。

相关部委、省市司法部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
省市电视媒体等领导专家近百人参加会议。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颁布10周年,本刊以此次全国电视调解工作座谈会为基础,在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和济南广播电视台的
支持和帮助下,策划了本专题。

在约稿过程中,得到各电视台的积极响应,各台的文章,各具
特色,有总结,有思考,有规划,有展望,使我们的专题异常丰富、充实。

在此一并致谢!
策划人:王清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调解节目的优势与短板——以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万家灯火》为例2011年 1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调解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以此为契机,我国电视调解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至今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而且很多节目收视良好,在观众中的口碑和影响力均很出色。

2011年5月16日,广东公共频道《万家灯火》正式开播,于每晚21:30与观众见面。

开播六年来,《万家灯火》共播出了两千多期,至今已经成为广东本土一档深受观众喜爱与信赖的调解类情感纪实栏目,其关注百姓情感生活、解决百姓情感困惑的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经过六年的沉淀与积累,应该说整个栏目在策划、构思、制作与编排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观众群在不断扩大,忠实观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但在当前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兴盛的传播格局下,伴随着新媒体带来的传播环境的变化、受众需求的变化、传播语境的变化,我们跟其他调解类节目一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显然,这类节奏偏慢、镜头语言不新潮、没有明星大腕参与、主要关注普通民众情感的节目,不但优势不显且进入了发展的瓶颈。

那么未来该如何突破?笔者将以广东公共频道《万家灯火》为例,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分析电视调解节目在新传播格局下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改进路径。

一、关注社会情感是电视调解节目的主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正式施行催生了一大批电视调解节目,但跟风模仿并不是《万家灯火》开播的主要原因。

从2011年4月起,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全新启用“苹果纪”的频道概念,以苹果具有平安、美满的吉祥寓意,向大众宣传关注民生生活、为创造幸福生活而努力的美好意愿,并力求在旗下节目中向观众灌输这一频道理念。

而《万家灯火》在引领价值、明晰事理、稳定人心、社会动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与公共频道的定位完美契合。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背景是,广东是民生新闻大省,多个民生新闻栏目占据着全省收视的前列位置。

但是民生新闻关注突发、此时此刻,关注社会、公众天下事,剩下的百姓生活里的家长里短平常事就给电视调解节目留下了空间。

在广东公共频道,民生新闻类节目《DV现场》和调解类节目《万家灯火》可谓一表一里,关注的都是百姓生活,只是指向不同,样态不同,共同构成了公共频道“苹果纪”概念的重要支撑。

二、调解类节目在新传播形势下的优势(一)发挥内容制作的核心优势纵观当下的电视调解类栏目,无论是家喻户晓的《金牌调解》《新老娘舅》还是广东公共频道的《万家灯火》,多个栏目一直在持续播出,且收视稳定,都还是所在频道的名牌栏目。

应该说,长期积累的公信力、社会资源和内容制作经验是电视媒体制作、播出调解类节目的先天优势,至少新兴媒体短期内难以企及。

资源优势是电视媒体内容制作的主要优势。

诸如专业的采编播人力资源和各种制作、播出系统的设备资源,以及开路频道这样的平台资源,都是电视媒体独有的综合资源优势。

新兴媒体讲究资源集约利用,通常是一人身兼采、编、播多职,手机、摄像头、笔记本电脑作为后期和播出平台,连上互联网就可以开讲。

这样的优点在于快捷、低成本,劣势在于内容制作的水准良莠不齐,更别说情感调解类这样复杂的节目制作。

因此电视媒体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对旗下各种资源合理调配、综合利用的成熟经验,以及可以胜任任何类型的节目制作能力,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也是《万家灯火》将继续奉献更多精彩故事给观众的根基所在。

(二)专注新闻价值的创作追求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确实有很多优势,如快捷、便利、互动、迎合受众需求等,但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新兴媒体在多种“光环”加身的同时,其弊端也慢慢显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对传统新闻价值的伤害与新闻事实的挖掘能力严重不足。

以《万家灯火》为例,它每一期节目就相当于集中关注某件事的民生新闻。

它的新闻价值在于以主人公及其周围人发生的真实故事为切入点,展示人的情感、人的心灵、人际关系、人生轨迹以及人们在社会、人生中的具体体验、感悟等,并透过个体生命的生存空间来折射大千世界;简而言之,关注百姓生活,记录社会面貌,是《万家灯火》的自发要求和精神召唤。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记者的实地采访、面对面询问当事人、奔波往返各个事件发生点,一个又一个的新闻事实被挖掘出来,使观众离真相越来越近。

对新闻价值的坚守和新闻事实的挖掘与还原能力,恰恰是《万家灯火》在新的传播格局下做成精品栏目的一个重要优势。

而新兴媒体尤其是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传播平台,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更注重数字而非事实。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52.3%网民使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网民已将公众号内容作为了解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受用户持续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占比仅为10%。

面对如此天量的竞争对手,新兴媒体主要以阅读量、点击量、评论数等数字来标榜传播效果,例如追求“10万+”的阅读量,或者“1000+”的评论、留言。

为了达到这样的“数字”效果、博取关注度,新兴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关注更快、更主观、更意见化,更倾向于追逐热点;标题往往简单粗暴、哗众取宠,至于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以及挖掘了多少新闻事实,并不是它们的兴趣点所在。

这样的结果,往往容易误导受众,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使人们离事实真相越来越远。

(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的“走转改”活动,对国内新闻工作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家在工作中自觉地对照履行。

《万家灯火》中的故事主角大部分是基层、底层民众,例如阿培家境贫寒又有口吃,老婆因此离他而去;邱风云不忍抛弃前夫将他接来和现任丈夫一起生活;阿翔的老婆跟人走了还结婚生了小孩;红菊与大自己29岁的老刘结婚只为能挽救儿子生命……他们都不是什么名人,故事也不高大上,但每件事几乎都关系到这些普通人几乎所有的幸福,对他们来讲就是天大的事。

《万家灯火》愿意关注弱势群体,愿意让他们成为荧屏里的主角,彰显了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拉近了电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

相比之下,很多新兴媒体通过提供量身定做的“花边新闻”“八卦新闻”来套牢用户,或者设置一些擦边球的话题吸引眼球,实现流量变现,追求所谓经济价值。

其实,这种唯市场论会使整个新闻行业的信誉度和公信力受损。

因为当公众都不关心严肃新闻、不探究事实真相时,新闻行业存在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就会受阻。

综上所述,在传播环境大变革的背景下,调解类民生栏目反而凸显了它独有的优势和价值:首先,能依托电视媒体平台,借助主流媒体长期建立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取得民众和受众的认可和信任;其次,能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内容制作的优势,节目质量有保证;第三,坚守新闻价值,挖掘新闻事实,承担新闻媒体应有的职责和使命;第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应民生需求,维护民众利益,符合群众期待。

三、巩固优势,扬长避短,补齐电视调解节目的短板(一)精心把关选题,提升节目品位电视调解节目最吸引观众的是窥视他人陷入情感困境和矛盾冲突,部分人以此反思自身,部分人纯属好奇。

因此电视调解节目难免会在猎奇、低俗边缘徘徊,如何处理好节目可看性和价值导向的问题很考验节目制作者的水平。

纵观《万家灯火》之前的节目选题,存在两个明显不足:1、过多关注底层群体的情感难题。

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原因而导致的情感纠纷在中低收入群体中的确更为常见,而无力解决问题的他们也更愿意求助于电视媒体,同时节目成本和节目录制也都更好控制。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中高端电视受众会因此流失,节目品位受到影响。

2、选题方向比较单一,过多集中在男女情感纠纷。

这也让节目难免陷入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中,格局不够大气,视野不够开阔。

因此,笔者建议《万家灯火》在今后的选题上要拓展突破,同时精心把关。

第一,城市白领和中高收入群体的情感难题同样存在,增加这类选题能吸引中高端电视受众,对于节目品位也有提升作用。

诚然这类群体更不愿“家丑外扬”,需要节目组更有技巧、投入更多精力。

第二,除了情感纠纷,同时可以关注经济、职场、邻里、环保、城市空间等更生活化、公共化的选题,开阔视野,为节目增添时代气息。

(二)主持人更融入节目,增强存在感《万家灯火》的主持人林星云表述流畅,形象亲和,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也成为《万家灯火》的形象代表。

但是与《金牌调解》《新老娘舅》等同类型节目的主持人相比,林星云在节目中的表现缺乏主体与介入意识,存在感不强,与节目主线的结合不紧密,更多地体现“解说”的作用而不是“调解”。

为此,建议主持人除了做好起承转合的串联解说外,还应更多融入节目,像主人一样引导和把控节目,成为节目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在节目开头增加出镜时间,以更个性化的形式引出故事;而在调解过程中,不但要适当发问、增加故事悬念,还可适当对故事做阶段性的评论;在节目结尾,不妨加以立场鲜明的点评,既能凸显节目特色,又有价值导向作用。

主持人鲜明的个性和善恶分明的立场以及强势介入的态度,是调解节目脱颖而出的关键;情绪的张扬和内敛、理性与感性的冲突、控场和拿捏的节奏,是节目既平易又高端的关键要素。

(三)守住真实性底线,慎用场景重现2011年,石家庄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的《情感密码》栏目播出一期《我给儿子当孙子》的节目,节目现场一个对父亲出言不逊的“不孝”儿子被揭是一名临时演员,由此爆出国内情感类节目、包括情感调解类节目弄虚作假、编造故事的丑闻。

为此,国家广电总局在通报中指出该节目“雇佣群众演员表演,用夸张的手法表演儿子对老人不敬、不孝,肆意渲染家庭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

并明文严禁各类情感电视节目编造故事。

真实,是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底线,也是生命线;类似《情感密码》这样雇佣演员、用表演代替真实故事的做法,无论收视多成功,都应该坚决杜绝。

一旦电视情感节目在真实性上受到质疑和诟病,它们就失信于观众,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一时的轰动。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情感调解类节目却只能忠于生活。

有人说,真实生活的戏剧性,往往比电视剧和电影里的更匪夷所思,确实如此。

情感调解类节目搜集到大量来自真实生活的题材,它们有足够的故事性吸引观众,不需要人为造假,只要后期剪辑保留最精彩的部分以及简单的逻辑梳理即可。

在这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场景重现手法,以弥补无法拍到的已经发生的事实画面,笔者认为这需要慎重。

场景重现的模拟性很强,与整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反差,由当事人口述会更恰当。

(四)加大利用融媒平台,争取年轻受众的关注情感调解类节目的劣势在当前的全媒体传播环境下比较突出:节奏偏慢、镜头语言不新潮、没有明星大腕参与、主要关注底层民众的情感……总之不是年轻受众喜爱的类型;宣传手段单一、缺乏有效曝光和互动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