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在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变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互动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明显。
小学语文教学缺乏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只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忽视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注重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也能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国学教育的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将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国学教育的重要性国学教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学教育强调儒家思想的传承,注重培养学生的修养和品德,提倡孝道、礼仪、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国学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的认识和文化的认同感,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发展的人格,促进学生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的综合发展型人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情怀的新一代。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国学教育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视角,进行初步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融合1. 语文教学应该强调国学教育的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和语文教学应该紧密融合,相互渗透。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国学教育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国学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1. 通过经典诵读渗透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融入国学知识的方式,渗透国学教育。
在教学中穿插介绍中国古代诗词、历史故事、传统文化等国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知识的融入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更可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国学教育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3. 通过国学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渗透国学教育1.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3.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品德等多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教师素质和能力待提高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对国学教育的理解和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研究。
教育管理部门可以加大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力度,提高教师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教师渗透国学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体验式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探讨概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华夏儿女的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几年来,我们通过国学课、国艺班等各种渠道力争在我校实现这个目标,在国学课堂模式的研究中一直在不断努力,在摸索中前行,经过调研反馈,磨课反思,实践总结,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形成较为成熟的体验式国学课堂模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也顺利通过了东莞市“十三五”课题立项。
最让人欣喜的是,通过体验式国学课的开展,学生能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项情境和活动中,从认知内容获得感悟,内化为实践行动,各项行为习惯得到较好地改善,真正达到知行合一的育人效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国学课堂中固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系统地学习,能有效地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及特点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
国学课堂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达到融会贯通,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效地渗透进课堂,教学模式则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有一些专家学者们进行过研究。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2012年华云松提出的《小学国学启蒙导读课教学模式研究》中采用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微观层次上构建了讲授—体知或研究—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注重讲授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学经典,开创了国学课教学模式的先河。
2013年许凤英提出了《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其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在流利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其中的道理,并指导价值观的养成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背诵。
探寻课堂教学模式传承国学文化精髓 论文.pptx
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情境融入到国学课堂中来,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广阔的学习生活天地,让学生的认识更 完整,体会更细腻,人物的品质才能更入脑,入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课题组这一年多的教学 课例分享,让国学启蒙教育有了理念支撑,也让我们教师今后的国学课堂有了明确的方向,国学文化的精髓也将得 到传承和发扬。
.思考文本,把握教学重难点
课前文本的思考,就是要教师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帮 助其掌握重难点。《司马光》这一课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图文结合,通俗易懂。我们在思考文本过程 中发现文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如”戏〃是“游戏〃,“登〃 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 的共同之处,帮助学生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我们还可以利用课文的插图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 司马光冷静机智的人物形象。
(1)李子怎样多?
(2)孩子们看到这么多的李子会说些什么?
(3)孩子们是如何“竞走取之〃的?
(4)王戎为什么不动?
《囊萤夜读》一文中,教师采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主人公勤奋好学的品质: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车胤?
生:恭勤不倦。
师:胤恭勤不倦的结果是?
生:博学多通。
师:车胤是怎样学习的呢?
一、课前思考,构建有效课堂。
文言文是古人所用文字,本就抽象难懂,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果课堂教学方法不当,根 本无
法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堂课应该如何教,怎么教?这都是教师课前应该思考的范围。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学切 入点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同。教师课前的备课是否充分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对文 言文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 课前思考这一块花费了很多的心思,融入了趣、学、思、情、练等多元化的元素。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国学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渐渐成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国学教育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对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国学教育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国学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传承国学精神,都成为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分析国学教育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和身心发展的影响,介绍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案例,最终探讨国学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对提升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国学教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价值传承。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冲击,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国学教育也逐渐被忽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教育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通过学习国学,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文化觉悟。
国学教育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国学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的渗透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国学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品质和修养,有利于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在当前社会中备受关注,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
国学课程是一门以经典著作为基础的人文科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道德品质。
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实践是国学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系统教学法:国学课程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系统地讲授课程的各个部分,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国学的内涵和价值。
2. 对比研究法:国学课程教学可以通过对比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经典著作,从而加深对国学的理解和认识。
3. 互动教学法:国学课程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经典阅读:国学课程的核心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2. 书法练习:书法是国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可以通过书法练习来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古文背诵:古文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背诵古文来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水平,提升自己的文字功底。
4. 古乐演奏:古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古乐的演奏和理解,感受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审美价值。
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应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组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国学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国学教育的作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道德情操的青少年。
国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究(3篇)
第1篇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学的价值日益凸显。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学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国学课堂教学实践,以期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
一、国学课堂教学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3.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国学教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二、国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国学经典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国学的魅力。
(2)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诵读,积累经典(1)引导学生正确诵读国学经典,注重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3.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运用。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国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互动交流,共同成长(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5. 课外拓展,丰富学习(1)推荐学生阅读国学经典著作,拓宽知识面。
(2)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感受国学的魅力。
三、国学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1. 教学内容的选取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经典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2.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国学知识。
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最新教育文档
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最新教育文档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模式的提出近年来,全国兴起的“国学热”“读经热”反映了传统文化开始复兴与回归的趋势,但是,目前国学教育存在学习内容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以及忽视国学精髓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导向等问题。
我们认为要提高国学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研究与构建有效的国学课堂模式。
历经十一年三个阶段的探索与实践,我校构建了国学课堂教学的“三环七步”教学模式。
二、研究目标第一,建立适合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模式。
第二,检验该模式能否达到以下几个效果:(1)学生对国学经典具有浓厚的兴趣;(2)学生知书达礼、品行端正、儒雅大方;(3)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古文与诗词,识字量、记忆力、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较同龄儿童具有较大优势。
三、研究成果(一)建立了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见图1)本模式的操作系统:国学经典“三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在流利诵读的基础上感悟其中的道理,并指导价值观的养成和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背诵。
其中的“三环”指“温故”“知新”“致用”,“七步”指“回顾”“展示” “熟读”“悟意”“博引”“导行”“成诵”七个步骤。
1. 三个环节温故: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之前,总会用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知新: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指教师讲授新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顺文本,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文意。
致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同伴的启发下,把经典承载的道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引导以后的生活实际。
2. 七个步骤(1)回顾: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展示: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展示已学知识。
(3)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这一环节中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分层次有目的地指导诵读,加深理解和记忆,是“七步曲”最重要的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国学教育是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
国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进行一次初步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括诗词、歌谣、传统节日、寓言等内容,这些文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选编、朗诵比赛、传统节日活动等途径,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国学教育。
在课文选编方面,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名篇名段,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朗诵比赛方面,可以让学生选择古诗词进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兴趣;在传统节日活动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春节晚会、端午龙舟赛等活动,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慢慢培养起对国学教育的兴趣和热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修养和品德,包括孝道、仁爱、礼仪、廉耻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经典诗词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
在阅读文言文方面,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古文进行诵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人文情怀;在经典诗词方面,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深刻道德思想的诗词进行品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品格、人情等话题。
通过这些途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情怀。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和重要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格修养,启发学生的文化智慧,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涵养了民族精神和文化情怀。
国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3篇)
第1篇摘要: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国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实践意义以及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国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国学教学模式的内涵国学教学模式是指在国学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知识,培养国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国学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注重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启发、点拨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重视实践与体验。
国学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参观、考察、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
4. 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国学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国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意义1. 增强民族自信心。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国学教育,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
国学教学模式使学生深入了解国学知识,增强文化自觉,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人才。
4.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国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 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国学教学模式强调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有助于推动国学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学教育有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实施国学教学模式的策略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具有深厚国学素养、教学能力的教师,是实施国学教学模式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教育前沿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罗万斌一、“国学”的概念国学是我国固有的一个词语,最早出现于周朝,原义是国家设立的学校及制度。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一些知识分子产生文化危机感,为抵御西学的冲击和细化倾向,国学逐渐形成[1]。
关于国学的真正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有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国学”是指根据西方学术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
它具有两种意义,其中一种即胡适先生所说:中国的一切历史文化均包括在内;另一种指的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本质,也是当前弘扬国学教育的根本。
因此,国学的涵义十分丰富,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研究。
二、国学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注入国学中涉及的人文教育十分丰富,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承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及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得到提升。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入国学教育是值得每位教师关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笔者提出一些有效措施:1.经典诵读,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国学的理解与认识,而且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教师将国学经典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积淀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小学是学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记忆力占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在此阶段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能使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文中的意境。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诵读唐宋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让学生体会作者思念故乡时的情感。
又如广为流传的《三字经》,其用典多、知识性强的特点,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精神。
学生诵读之后,不仅有效提高了生字量,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及道德修养,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心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
国学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探论一、国学课程的重要性与意义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倡和国学热的兴起,国学课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诗词、书画、易经等内容。
作为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国学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学课程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提升其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探讨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实践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国学课程的教学方法1. 多媒介教学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介教学成为了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在国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介手段,如影视、音频、互动课件等,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比如通过播放古代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通过展示传统书画作品,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领略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多媒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视听的更好地体会并理解国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 实地体验教学法国学课程的教学也可以采用实地体验的教学方法。
以古建筑为例,可以组织学生前往相关古建筑参观,了解其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代建筑文化。
通过实地体验,学生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国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3. 互动式教学法在国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在讲解诗词或经典名著时,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国学课程的深入学习。
三、国学课程的实践探索1. 推动国学课程融入校本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推动国学课程融入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从而深化国学课程的实际教学。
可以在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中,将国学元素融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传统学科知识的也能够接触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达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国学经典教学模式初探
国学经典教学模式初探第一篇:国学经典教学模式初探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模式微探国学经典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累,是人类所能选择的最丰富的精神宝藏,课外阅读教学不仅能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素养,培养审美观念,提高精神素养和认识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9年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900万字,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小抓起,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名著选文更是一个“引子”。
只有借助选文将名著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才是对名著选文的高质量教学。
师生共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本校的读书交流,真正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我校的师生共读教学模式如下图:“三步阅读法”教学模式课前预读→ 激活知识储备,引领学生入门借助教师的提示,学生自由阅读。
课上点拨→ 语言激励表扬,引导学生坚持(一)独立学习,初感人物形象(二)合作学习,清晰人物形象(三)集体学习,品析人物形象课后升华→延续学生激情,养成阅读习惯①深情朗读激趣法。
②精彩语段激趣法。
③影视媒体激趣法。
④设计问题激趣法。
教学模式解读:一、课前预读“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在学习古典名著选文的时候就要注重学生的这种已有经验,在学习时要适时挖掘,使头脑中储存的已有知识被激活,处于备用状态:一是在学期初的时候,可以布置学生阅读本学期课文里所涉及到的文学原著;例如我先现在教的是九年级,在暑假开学初我就布置学生购买了《水浒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布置学生每天阅读15页,这样学生在课前有了阅读,课上学习交流时就有话可说。
二是可以在学课文前几周布置学生找到选文所在的章节,把相关的章节读一读,或是查看相关的影视资料,从而对选文的故事情节有个了解;三是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名著相关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写作意图等)让学生宏观把握课文,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有效途径收集资料,并形成一种共享知识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与改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国学
教育也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教育呢?本文将从教
师的角度为大家介绍。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古
诗词,如《静夜思》、《滕王阁序》等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名著,如《红
楼梦》、《水浒传》等等。
通过这些经典的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可以
让他们懂得尊重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修身养性。
学生在小学阶段正处于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一些国学经典故事,如《孝经》、《中庸》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一
些优良品德的重要性,如诚信、孝顺等等。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念,也能够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最后,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
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因此在
语文教育中,也可以采用一些渗透国学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如让学生写古诗词,让学生自己编写古怪对联等等,这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文化的美丽,从而对语文学习产
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国学文化、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等方式,渗透国学教育,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建立正确
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出优秀的语文能力。
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受益良多,也能够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国学经典教学模式初探
国学经典教学模式初探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模式微探国学经典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累,是人类所能选择的最丰富的精神宝藏,课外阅读教学不仅能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和思考,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素养,培养审美观念,提高精神素养和认识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1-9年阶段课外阅读量不少于900万字,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小抓起,增加学生的课外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名著选文更是一个“引子”。
只有借助选文将名著引进课堂,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才是对名著选文的高质量教学。
师生共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本校的读书交流,真正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我校的师生共读教学模式如下图:“三步阅读法”教学模式课前预读→激活知识储备,引领学生入门借助教师的提示,学生自由阅读。
课上点拨→语言激励表扬,引导学生坚持(一)独立学习,初感人物形象(二)合作学习,清晰人物形象(三)集体学习,品析人物形象课后升华→延续学生激情,养成阅读习惯师及时的鼓励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品析人物形象,在学习名著选文时,我通常采用下面的方法:(一)独立学习,初感人物形象学生自读课文,指导学生结合书下的注释、手中的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来理解重点词句,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采用默读、自由读、听读等方式来独立思考、独立学习。
(二)合作学习,清晰人物形象学生对课文有了感知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
在合作交流活动中,教师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比如对人物形象作调查、人物自述、记者采访等等,让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人物形象在小组成员的述说中、补充中、争议中逐渐清晰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中互补共进。
(三)集体学习,品析人物形象“好书不厌百回读”,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在于它绝不同于“快餐式”流行阅读的经典价值;经典阅读无止境,只有反复品尝、咀嚼、玩味,才能汲取其更多的精神营养。
国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
国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在当今社会,国学教育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国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智慧,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核心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国学教育,我们需要研究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以经典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国学教育的核心是传授经典文化,包括《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重点讲解经典文本的内容和意义,学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去思考和质疑。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把学习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通过实地考察、参观博物馆、剪纸、书法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意识。
三、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国学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的学术能力。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除了传授经典知识外,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会通过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和创新能力。
四、借助科技手段的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科技手段来辅助国学教育。
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在线课堂等,能够使得学习更加便捷和灵活。
通过视频讲解、网络交流等方式,学生可以与优秀的国学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
总之,国学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千差万别,每个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
教师在实施国学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选择合适的模式和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国学课堂基本教学模式初探
2018年第6期文史天地实践探索高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有效策略。
如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可预先布置作业:能不能根据你的理解,试着画一画诗歌描绘的画面?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对意境幽僻、情调凄寂的意境进行创作再现。
教师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课堂上分析比较,欣赏交流最符合“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意境的作品,进而更深入地感受作者遗世独立、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在深入理解诗歌内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四、合理拓展,重视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古典诗歌教学,是指让学生在古典诗歌的学习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温儒敏教授在解读统编语文教材编写思路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要避免抽象的说教,必须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里,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知不觉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阅读教学可设置如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予“明月”呢?试着结合中国文化传统进行分析。
(2)古诗词中有许多借月抒怀的诗句,请你找出几句并体会诗人的情感有何异同。
这样的问题设置不仅让学生读懂了诗歌的内容,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还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了古诗传达作者心灵语言的特殊方式,体会到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月”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更是一种情感最恰当的寄托方式,其已成为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情感符号。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古典诗歌教学策略,是避免目前古诗词教学以训练代替鉴赏,以教师的解读代替学生真实感悟的最有效途径,也只有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古典诗歌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古典诗歌教学有品、有味。
参考文献:[1]吴如厂.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教材处理[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23).[2]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3]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68.作者简介:王雄,青海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国学教法初探
国学教学方法初探什么是国学?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以学科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哲学为主流;国学是指以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总称。
国学书籍包罗万象,涵盖了经、史、子、集等方方面面。
有的高韬深远,意境幽深;有的桀屈聱牙,词意艰深。
小学的国学内容从“蒙学”读物开始,其主要内容是我们通常读到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弟子规》等。
这些读物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上基本适合孩子们阅读。
那么如何上好国学这门学科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一步几点:一、注重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孩子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
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们经常轻松吟诵国学经典,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的同学讲礼貌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有的同学主动捡拾垃圾保护环境了、学习积极主动了……我看到都会及时的给予表扬。
通过学习强化我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学生从小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国学教育,应明确了教育方法的选择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物质环境和轻松的氛围下学习。
三、让国学评价指标有机灵活而呈动态变化。
国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其中评价指标是应当是动态变化的。
第一,根据研究的深入和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和完善伙伴英雄帖的相关内容。
第二,教材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了不同的评价项目。
第三,授课的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特点,因人而异,及时调控得到奖励的情况,保证了每位孩子尝试成功的可能。
第四,根据学生纵向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动态的过程中适时给予评价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陕西省西乡县古城九年制学校723500
中华民族长期领先于人类文明,以其悠久博大的民族文化系统屹立于世界民族强林。
国学经
典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源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是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去
伪存真、去粗取精、大浪淘沙的筛选、沉淀、凝集,其古老但不陈旧,与时俱进,经久弥新。
我校从2013年秋季开始,将国学教学纳入正轨教育教学中去,我也开始从事国学教学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国学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首先,我加强了专业理论学习,
认真阅读研究了国学书籍《论语》、《中庸》、《大学》、《诗经》等,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新课标学习、教学
技能、课堂教学艺术、心理健康知识等),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习后及时书写反思,消化吸收后,我努力将所学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去。
在新观念的指导下,我在“国学”教育
教学中落实以下四个方面。
一、注重品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环境,
我们不得不承认,独生子女在生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诸如好胜、自私、独立性小、依赖性大、宽容度小。
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品德
教育,学生们经常轻松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冬则温,夏则清晨
则省,昏则定”的学习中,通过故事使学生了解到汉代的黄香如何孝敬父亲,为学生树立了榜样。
让学生通过学习国学,逐步懂得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爱学习等,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有的同学讲礼貌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有的同学主动捡拾垃圾保护
环境了,学习积极主动了……我看到都会及时地给予表扬。
通过学习强化我引导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逐步树立了他们的责任意识,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品德习惯。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我努力从教育内容中挖掘出多种教育功能。
如:分组诵读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在教
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多音字,并单独写出来学习,强化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
对学生学习理解教学内容扫除了一些障碍,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写能力,并培养了学
生寻找多音字的浓厚兴趣;丰富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三、注重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思维力
如七年级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诵读》字句有一定的难度,内容也不易懂,阅读起来不琅琅
上口,于是,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力图使国学课堂兴趣盎然。
我先范读、领读,在背诵方式上,我做了很多尝试。
通过种种方法,培养了学生对国学的兴趣,降低了
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对学习国学更加有信心,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了学生记忆
力的发展。
针对国学课堂浩大的背诵任务,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也做了诸多尝试,如将“艾宾浩斯”的遗忘率曲线,用生动形象的方法,给学生讲道理,使学生知道了“用则进、不用则退”的规律,激发了学生培养记忆力的积极性;并采取以下具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一种是“猜句”比赛,即学生在朗诵过程中,老师将其中的几句藏起来,接下来,
要求学生猜出其中的几句,以激发学生对背诵的兴趣;另一种比赛是定时不定量,给学生三
分钟背诵,能背多少背多少,在我的鼓励下,课堂上,许多同学都有很大进步,主动要求背诵。
此外,当所学字句有些难时,老师会进行定量不定时的竞赛(分组进行),比赛气氛一
出现,连最懒的学生也短时间内变得勤奋起来,注意力不太集中的学生在这段时间内也能做
到全神贯注。
这样一来,大家都取得了超越自我的成绩,尽管最快的和最慢的学生所用时间
相差悬殊,但大家都尝到了战胜自我的欢乐。
四、运用多种复习形式,创新复习方式
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过: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
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
随着国学教学的进一步开展,由
于内容的不断增加,背诵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只是要孩子死记硬背,他们会失去兴趣。
怎
样使学生好学、乐学国学,如何有效地加强复习呢?我为此做了以下探索。
首先,利用每周
各班都有一次10分钟的国学晨读时间,及时有效地复习所学内容,每天清晨,朗朗的国学
诵读声响彻整个校园。
其次,利用课前三分钟齐声背诵国学内容。
第三,在国学诵读课上师
生共同背诵……总之,我们抓住点滴时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它不仅使学生及时有效地复习国学的学习内容,还无形中为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古代诗词琅琅上口,易于传唱,现代人也愿意用古诗词填词作曲。
这给我以启发,能不能让学生在唱游中学习、复习呢?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古诗词歌曲,给学生教唱。
我将继续积极探讨借助音乐手段美化、深化、活化国学教学,进一步将古文与音乐(古典经典音乐)结合起来,以更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经过近一年的国学学习,学生从课堂到家庭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学生更孝敬父母了;学生更懂礼貌了;学生在学习上更为主动好学;学生的记忆力大大提高,注意力大大增强;学生的国学知识积累也明显快速增多了……我的教学也取得了一点进步,但国学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要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它,非一日之功,因此我还要坚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总结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经常轻松并有韵律感地吟诵,在潜移默化中,在琅琅书声中投身到中华民族心灵的深处,去体验美和高尚在心灵中的统一。
我相信,通过国学的学习,一定会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国学也即将成为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