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我们周围的空气》
称
从知识结构来说: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
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
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
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
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
1、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可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并以仿照实验测定空气中的 氧气含量。
2、让学生事先收集资料和图片,并根据收集的资 料归纳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3、让学生收集有关空气污染的照片、漫画、短文 等资料,完成有关空气污染的调查报告,并通过广播、 电视、报纸收集本地的空气质量日报,绘制图表。
力分析 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
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
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
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好每
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
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
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展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3)、 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学生按教材中图 2-3 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 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 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分析 原因吗?请把看到的现象及你的分析与同组的同学交 流一下。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 (1)、实验成功,描述现象;(2)、实验失败, 寻找原因。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 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对实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 讨论与思考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如果烧杯中的水足量,请 问水会充满整个集气瓶吗?为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同3.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用更多的方法、充分的证据证明空气的存在教学难点:对无法看到的现象(空气的存在)如何把现象放大,让学生感知到材料准备:学生:塑料袋2个、水槽1个、轻小物体、毛巾、记录单、注射器1个;教师:吹泡泡的一套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1.关于水的基本知识(回忆学过的知识说说对水的了解)二、教学新课:(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0分)1.空气知识的了解师:同学们对于空气都了解些什么?2.学生说说自己对空气的了解,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板书在黑板上。
完成空气知识班级气泡图。
3.在这些想法中,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二)空气存在吗?1.提出研究问题(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空气吗?你能将空气装周围的空气装在这个袋里吗?(学生演示)这个袋里真的有空气存在吗?你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这个袋子里有空气存在的?用画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在记录单上。
2.同桌讨论研究方法后边实验边记录。
(记录方法和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3.汇报交流。
(请学生逐一上台展示方法与看到的现象,充分感受空气的存在)4.小结:同学们有许多方法证明了塑料袋里是有空气的,而塑料里的空气是来自于我们周围的。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
(三)比较空气和水1.学生四人小组对比观察水和空气。
2.师生讨论水和空气的异同。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提出问题:A:空气与水相比,谁更重,谁更轻?如何证明?(机动)B:水能流动,空气能流动吗?如何证明?(1)刚才的实验中有没有现象可以证明空气是否可以流动?(2)生活中有没有现象说明空气是可以流动?(3)你可以让我们感受空气在流动吗?(4)教室中的空气在流动吗?4.师生整理空气与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维恩图。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空气,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
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是较少的,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的难度。
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知活动。
让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这将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背景:《我们周围的空气》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五课。
前面四课的研究主题是水,从第五课开始,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空气方面知识也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认识学习。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二)过程和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对空气和水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装水的水槽、80毫升的烧杯一只、一个透明塑料袋、一根吸管、一只气球、一把小纸扇、一块抹布。
教师准备:一筒透明塑料食物袋、学生材料一套、两张气泡图及活动记录表。
教学流程:我们知道的空气→空气的存在→比较水和空气→拓展延伸(10分钟)(16分钟)(13分钟)(1分钟)教学过程基础设计个性化设计一、我们知道的空气1、(教学开始教师出示盛有水的烧杯)问:烧杯里有什么?(教师把水倒掉)现在这个烧杯怎么样了?学生回答杯子里没水了,杯子里空了,杯子里有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本课最大的亮点,本课不仅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了许多生活中的空气流动工具,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感受空气流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制作泡泡器时,教师还使用希沃同屏软件,将学生们好的设计、制作投射在大屏幕上,直观地展示在每一个孩子面前,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展示的机会,有效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创造力。
通过同屏软件,我们还可以将课堂中不同工具展现出的各种实验现象放在一起比较,让孩子们得到自己发现的规律。
此外,在用韦恩图类比空气和水的性质时,我用PPT设计了动画效果,这样韦恩图的类比思维过程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石头、水和空气分别属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但因为空气看不见,所以容易被忽略。
在这一课中,学生首先通过猜测密封盒中物品的小游戏,来回顾固体、液体、气体的知识,顺势从固体、液体过度到气体的研究。
在小游戏中,学生不仅触摸到了空气的确存在,也为下一课研究空气占据空间埋下伏笔。
在用塑料袋研究空气的环节里,学生用塑料袋把“摸不到”的空气变得“可以摸到”。
通过类比,将研究水的方法迁移到研究空气中来,探知到了空气的部分性质,知道了科学的结论需要证据来加以证明,引出了空气流动性的调查。
学生有许多可以观察空气的好方法,吹泡泡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所以在设计泡泡器时,孩子们的兴致很高,目的性页很强,想法千奇百怪。
由于是用自己制作的工具来观察,学生研究空气流动时非常认真,不仅有了空气也能流动的证据,还发现了空气流动和水流动是有区别的。
最后的拓展环节中,学生都很期待泡泡器的改进,也对其他研究空气的方法跃跃欲试。
学生应该是实验探究的小主人,所以在本课的实验中,就需要他们通过分析材料,思考、设计实验的方法。
在实验中,学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但都通过小组讨论、请求教师帮助等方法解决了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更正。
在这一过程中,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有时教师对学生的“放任”并不是坏事,对学生不用面面俱到的“严格”要求,同学们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的所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不但培养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由“教师教如何做”转变为了“自主探讨”。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精选20篇)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篇1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的时候,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哪里有空气?学生就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汇报。
通过汇报我导入了课题。
然后就是学生的材料进行扑捉,感受,寻找我们周围的空气。
在学生进行活动之前,我首先提问:利用我们的材料,怎样去寻找我们的周围的空气呢?学生相处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这一点还是比较的好。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较为完好的倾听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了。
之后,我指导学生利用他们的方法进行找空气的活动。
在活动之前,学生说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这个程序一定要有。
找的的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和我们刚才的寻找的发现,进行看一看,尝一尝,问一问等等活动,从而发现空气的性质。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进行摸一摸的活动,如果让他们进行摸一摸,还会发现空气具有流动性。
然后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探究活动。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然后我介绍说我将纸塞在瓶子底部,塞紧一些以防其掉下来。
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放到水盆的里。
然后,再将杯子竖直提起来。
你看看会发现什么?学生就去做。
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杯子的底部的纸还是干的。
然后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是干的呢?这样就学生就会知道里面有空气的原因,空气占据着这个空间。
在探究空气有重量的时候,利用杆杆和气球进行探究。
但是我发现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
我想在实验的改造上需要进行思考。
空气在哪里教学反思篇2《空气在哪里》是大班的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发现空气无处不在,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让幼儿一步一步的认识空气的特征、重要性及空气污染的情况和危害性。
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我以实际操作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看看,摸摸,并自己动手操作。
我拿一个大的塑料袋往天空中抓空气,孩子们一看到原来扁扁的袋子一下子变得又大又鼓起来,他们都开始站起来,睁大眼睛看着我,直问:“老师!你的袋子变得好大,里面装了什么啊?”我只是笑笑,逐个的让他们去摸摸,并问他们摸后有什么感受。
小学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教后随笔《我们周围的空气》作为“水和空气”单元研究空气的起始课,首先一个定位就是了解空气在学生中的前概念,通过研究“空气的存在”从而丰富、提升空气概念,“水和空气的比较”又能为液体概念的巩固、气体概念的提出起到支架作用。
空气,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
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被观察到,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难度。
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需要学生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
证明了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
如何运用方法将这一学生看不见的事物能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图景,最终形成抽象概念这将是本课的研究重难点。
上完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节课,首先回顾一下我上课的思路:本节课共有三个大环节:1、学生想出多种证据证明空气确实存在;2、让学生回忆以前对于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完成空气特征气泡图的填写; 3、空气和水的比较,完成维恩图的填写。
第一个环节让学生捕捉空气进而证明空气存在,这个环节中为了让学生知道证据可以是感觉到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我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些材料,想帮着他们完成,在实验中学生充分动手了,但是我的目标指向不明确,将重点放在了空气确实存在,而没有强调运用各种方法去证明空气的存在,忽略了学生想各种办法去证明的过程,致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降低了。
其次,大部分学生想到运用气球、塑料袋、吸管、水等材料,而纸巾和针筒很少有学生运用到,这里应该注意应发调动学生思维,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这材料上来,使得每种材料都能得到运用。
另外,整节课下来,感觉材料应该准备得更多一些,这样学生的兴趣会被更多地调动起来,并能引发他们思考。
在第二个环节,我给每个小组一个透明塑料杯,首先让学生装一杯空气,由于我并没有先知道方法,所以学生多数以为只有往杯子里吹或者把杯子扣过来,杯子才装了空气。
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公开课(我们周围的空气〔第—课时〕)今天上了一节公开课,在课下,感觉自己已经打算的很充分了,教学设计的流程、过度、思路、引导、问题的设置上,在经验老师的援助下已经比拟完整,一节课下来,自己也觉得上的还不错,没有大的问题。
但是,在专家教师的点评中,才感觉到自己的浅薄和最重要的还是课堂上学生生成的成分比拟少,主要问题有:1、思路很完整,但设计的痕迹太重,学生一直按照教师的思路来走,而没有自己去思考,去提问。
切忌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走。
让学生引领教师,教师把握方向。
2、教师在提问时,填空式提问,问题提的太直接,且一直在强调实验的结果,没有注重这个结果是怎么生成的。
比方:空气中氧气含量占1/5,那这1/5从哪来?为什么是1/5?3、是做了实验探究,但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升有多大意义?即在实验时,提问的设置上,应引导学生去思考,比方:误差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误差,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教师在这方面应做一些引导,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压强差。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压强差不够?如果以后遇到了这种问题,学生可以按照这些方面去思考。
4、要跳出课本,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及拓展上入手,不要为了太局限于课本这个红磷的实验时课本上的实验,最后可以设置问题:还可以用些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发散思维,给学生提高的空间。
5、小结让学生自己来盘点归纳。
6、细节上的小失误,口头语、言语不够标准、精炼,口误等等。
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通过专家的点评,我收获很大,通往成功的路还很遥远,但是,在经验教师的指导下,在我自己的不断的修正,不断努力下,我信任我终会努力的成长起来的。
多谢您们的指导!。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科目:化学-教学对象:初中学生-课时:2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⒈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⒉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的体积分数。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2乐趣。
⒊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生经过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现时的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严格要求。
二、教学目标⒈了解空气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
的体积分数。
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体验探究⒉通过共同设计、探究空气中O2乐趣。
⒊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同学们,在学习了小学自然课后,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中化学主要是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也为中考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和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动脑的问题情景,提供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上好本课题的关键。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的体积分数。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O2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情境导入】:猜谜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2.“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与同学们一起深呼吸,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空气-深呼吸、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活动深呼吸设计意图放松心情,也暗示着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2021-01-01《我们周围的空气》的教学反思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
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
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
通过学生回忆所学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
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
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单元的复习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本环节如果改成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然后再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可能效果较好。
因为我们的学生都存在一个特点是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是被动地去学习,不愿意思考问题,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
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
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
我们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让学生进行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但是由于时间较紧,本环节被省略了。
总之,经过本次公开课,让我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及我个人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让我对我今后的整个复习计划进行了改变。
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本节课所上的是九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化学后的第二单元,因此会涉及到很多的基本概念以及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复习课要求学生将所学的只是串联起来,形成知识是网络,现在处在九年级的备战复习之中,更是要培养学生降知识归纳总结并且前后关联的能力。
具体到本单元要求学生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掌握氧气的性质以及制法,会对实验进行分析,认识基本的反映类型,知道空气污染的途径很防止方法。
对于本节课,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难点是将各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目的是为了扩大课容量,复习课的内容比较多,知识点也很多,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将本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更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主要采用讲练结合法,边讲边练。
按照课本上三节课的顺序即空气的组成、氧气的性质和制法分别加以归纳,在其中学生回忆内容,完成涉及到的相关练习,教师在分别加以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基本对氧气真一单元的知识点有所了解,知道了本单元应该掌握些什么,那些知识应该引起重视。
但是本节课存在的不足还有很多:1.运用了多媒体但是也是由于事先准备不充分,部分坐在后面的学生根本看不清楚大屏幕上的题目,使得部分学生听天书,没有参与到本节课的复习之中。
2.这节课基本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参与的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没有预想的好,甚至有学生在半节课的时候就昏昏欲睡。
但是复习的内容大(特别是处在现阶段的复习课)知识点多,到底应该怎么上,想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一起讨论一下。
3.本节课的最大败笔在于知识比较零散,没有讲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网络。
4.对于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没有把握好,其中又一道题出现了问题,当时就应该及时把它处理掉,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又不至于引起学生的骚动,一举两得。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_教科版
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_教科版三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教科版在这次学校观摩活动中,我上了?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空气〞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拟抽象的概念,对于它看不见、摸不着的根本特点学生已经掌握了解了一些,这些方面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呈现他们的原由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是错误的。
再通过一步步的验证去体验,在他们的亲身体验中,认识到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使本来抽象的知识变的非常简单。
学生感受空气存在的同时。
接着,让学生举例证实空气的存在,方法从学生中来,又到学生中去,也就是让他们用这个方法使原本空气这一无形的物质看得见了,同时、通过视频展示使学生了解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学生掌握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也了解到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整节课,学生在不断的观察探究,探究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无穷的知识与乐趣。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展。
但是经过课后听课老师的点评和给出的建议,我进行了自我反思,觉得自己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在这节课中处理还不够恰当的地方。
教材的处理上,虽然已经通过一个个的实验活动把教学任务都很好完成了,但是活动与活动之间还是缺乏连接性的话语,虽然有联系,但是总感觉在突破孤立的一个个难关,特别是研究空气会流动这一活动和前面的教学活动几乎没什么过渡。
其次实验设问不到位,没有进行演示学生观察不清,重点突出不够,教学过程不够细腻,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活动所用的科学方法和涉及的科学知识做的还不够,这节课所要让学生深知的一些空气的特性和方法,,如空气是充满空间、证实空气存在的方法。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很少是在活动和讨论的过程中慢慢让学生概括出来,老师说的比拟多。
除此之外,对于教态上面我感觉自己在课堂的空间位置上还没有自己的定位,整节课气氛有些沉闷,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我讲讲自己在这节课中还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一是课堂语言不够精准,太随便。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6篇)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1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是较少的,这些将造成空气的教学有相当难度。
空气的存在,需要学生用相关的证据来证实。
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学生需要借助其他媒介进行间接观察。
证明空气的存在,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展开对空气特征的认识活动。
空气这部分内容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设计。
这一课从说说自己的认识开始,到捕捉空气并观察空气,再到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
没有像以前在有关空气的特征上追根揪底,搞不灵清。
所以,这节课的气氛非常轻松!有了前面对水的认识,通过比较,学生能够轻松的建立对空气的认识。
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兴趣极高。
特别是捕捉并感受空气以及画风这个活动。
在讲解空气的特点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后面又会讲到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这里学生会问:既然是摸不着的,那为什么电扇在吹的时候能感觉到风,既然感觉到了风也应该是能感觉到空气,也就能摸到空气。
这里就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跟学生解释空气的特点就要特别讲明:空气直接触摸不着,但是可以通过间接进行感受。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2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应该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应该以学生为重点,教会孩子们如何学,如何做,如何真正地掌握知识点,从被动的学习演变成主动地学习。
本周讲课空气这一节课的内容,叫我感受颇深,多位老教师的指正叫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课后思想总结。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探讨的,人类离不开空气,空气又是人类生存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的成分有哪些呢?我们如何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呢?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展开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初三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初三上册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近年来,环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初三上册化学中,学生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课程。
本文将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进行反思。
教学内容与目标在本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空气成分及其特点;2.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影响;3.检测和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到周围空气的重要性,知道什么是空气,掌握空气的成分和特点,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及对生态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应该知道如何检测和防治空气污染。
教学方法这一章的教学目标相对明确,教学方法也比较多样化。
我们采取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引入真实的空气污染案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空气污染对生态的破坏;2.实验教学:进行简单的空气检测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巩固所学知识及技能;3.讲解式教学:老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空气的成分和特点、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通过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空气的概念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知,而教师的讲解加上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空气的特点和成分,同时明确空气对人类、动植物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环节,学生很快掌握了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等成分的方法,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些常用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如植树造林等。
通过教学调查,学生对本章内容掌握较好,90%以上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能够正确回答与空气成分、空气污染有关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学生依赖老师的讲解,缺乏主动学习能力;2.实验环节时间较短,学生未能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3.课堂互动不够,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如下方法:1.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解答;2.增加实验时间,让学生利用实验来掌握相关知识;3.采用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初中化学复习课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
初中化学复习(fùxí)课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初中化学复习课反思:《我们(wǒ men)周围的空气》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
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
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
通过学生回忆所学知识(zhī shi),然后根据学生的回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行复习,并配有一定的中考真题。
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
但是整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缺点,现对本节课做出反思。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第二单元的知识比较简单,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
在此环节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本节课的复习前松后紧。
本环节如果改成先让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然后再请个别学生进行汇报的方式进行,可能效果较好。
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fēnxī)不够。
其次、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
再次,由于复习内容较多,虽然本课的重难点都能突破,但是对于学生本身的难点,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分化。
还有一些知识点被遗漏,如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气工业制法等。
内容总结(1)初中化学复习课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初中化学复习课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2)首先是让学生回忆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所回忆的内容进行复习(3)不管是从教学内容还是习题的选择上,我都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4)从本环节也能看出我对学情分析不够。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科学优质课教案《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空气是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及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作为气体的典型代表,空气无气味,无味道、透明,而且无固定形状和体积,密度很小,同时,由于空气无法直接观察,学生对空气的原有认识相对较少,为此,让学生借助媒介如水、塑料袋、纸条、气球,用手、眼、鼻、耳等感觉器官进行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在此基础上认识空气的特点。
学生对空气和水进行有联系的对比观察,使学生对空气的特征有更多的认识,同时也会加深对液体和气体特征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2、过程与方法: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事实来加以证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难点: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合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描述。
三、教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播放器或MP3播放器;吹泡泡器、清洁精、花露水、香水、蜡烛、打火机等。
教师备份材料:水槽、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装有水的水槽、吹泡泡器、清洁精等。
学生自带: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气球、牙签、吸管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导语:同学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做一个“闭眼游戏”好吗?请同学样缓慢地闭上你们的双眼,放飞你们的想像。
2、用多媒体或MP3播放器播放班德瑞音乐《清晨》。
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想像: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一同闯入了一片迷雾森林,那里有自由流淌的风,穿过浓密树叶的会跳舞的阳光,欢快清脆的鸟叫声。
多么美妙的早晨,我们忍不住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一个深呼吸……3、睁开又眼,谈谈感受。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反思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面对初三的学生,怎么样能使其进入学习状态,又不让他们觉得学习有困难呢?
我设计的导入是找空气的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兴趣,激发课堂气氛。
合理使用教材,并能大胆根据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合课堂教学,设计灵活得当,基本领会和达到了课堂改革的意图。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得当,内容有点多,下课前还有一点内容没处理完,以待改进。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化学
教学课例名
《我们周围的空气》
称
本单元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空气、氧气作
为学习素材,使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而
且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从中使学生
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但是
学生虽然熟悉这些物质,却了解不深,不曾从化学的视
2、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 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的过程 中,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 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 和人格养成。课堂上学生一直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随 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也使越来越 强。
通过活动:“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通过实 验让我们感觉到空气的存在吗?”然后,引导学生回忆 教学策略选 并创设问题情境:“关于空气你都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择与设计 将同学们引导到对空气的关注上来,通过学生们七嘴八 舌的讨论,将学生已经具备的一些空气的组成知识呈现
出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来测定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将学生逐渐引导到本节课的重 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用“红磷在集气瓶中 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没有全部燃烧,说明 了什么?”“打开止水夹,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 15 体积的水呢?”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真正得到科 学探究的方法和心得,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本身。最后 从实验的结论中得到空气是一个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 合物。
3、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 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主宰者,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知识的 接收者。课堂中总是单线条的传输,即使是互动,也只 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预先设计的,这 样很难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学生的想法。而本节课 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融洽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 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反思本课是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的复习课,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空气和氧气,空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成分、探究实验、用途和空气污染。
而氧气主要复习了它的性质和制法。
首先是学生回忆本单元知识环节,从以往的教学中,我认为学生对第二单元的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可是从本次环节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不够,而且不愿意去看书及思考。
其次,也是我一直都存在的问题,上课都能给学生准备一些习题,也能给时间给学生思考,但是对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的评价力度不够,没能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机会,也没有适当地鼓励学生,这可能也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思考问题及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
总之,经过本次公开课,让我对我们学生的学情及我个人都进行了深刻反思,也让我对我今后的整个复习计划进行了改变。
我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能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中心学校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反思
班级:
执教:*老师
日期:201*年*月
我们周围的空气课堂教学反思
我作为一个年轻教师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与思考应该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应该以学生为重点,教会孩子们如何学,如何做,如何真正地掌握知识点,从被动的学习演变成主动地学习。
本周讲课空气这一节课的内容,叫我感受颇深,多位老教师的指正叫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课后思想总结。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探讨的,人类离不开空气,空气又是人类生存的最宝贵的自然资源,那么空气的成分有哪些呢?我们如何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呢?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展开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认识。
(一)、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活动
本节课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上课伊始通过欣赏美丽的风景,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到了本节课的研究任务上。
抓住学生好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整节课以轻松地探究形式教学生自己去探讨研究氧气的体积含量。
并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实验的原理与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实验探究。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要以学生为重点展开实验探究,应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拓展,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逐步培养,是学生自己乐于学,乐于动手。
同时学生的猜想,直接影响他们探究的方向和目的。
因此,
应该重视学生的猜想,而且要时刻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他们提出的疑点应给与解释,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作出探究。
(三)、赏识学生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该多多的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还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想法。
同时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及时的处理学生的疑惑并且认识到初学者的思维方式,更应该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去解答他们的不懂点,疑惑点。
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应该给予鼓励不能给予否定的态度,应该委婉的告诉学生如果这么做是不是就会好一点呢?用这样的语言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会给学生增加探索的信心。
通过这节课的讲解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年轻的教师,应该多多的以学生为中心,带着学生从他们的出发点去思考问题,更应该积极向老教师学习,注意讲课的方式方法,多注意语言的运用,更应该注意现阶段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新知的联系与应用。
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不要求多尔要求精,不要求繁而要求懂,做到学生对知识的简单明确,之后再进行能力提升。
最后达到知识的应用与升华。
本节课叫我再一次的成长,再一次的得到了锻炼。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更加的努力的学习,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