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ppt课件(39张)
![李清照词两首优秀ppt课件(39张)](https://img.taocdn.com/s3/m/087eede1524de518964b7dad.png)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 李清的词可以南渡为界, 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期。 分为前后两期。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 故国、 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 旧事的深情眷恋 的深情眷恋。 旧事的深情眷恋。
《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 下片由远及近, 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 表达出三种境界。 寻寻觅觅” 写人的动作、神态; 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 清清” 写环境的悲凉; 凄凄惨惨戚戚” 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 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 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 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 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 过雁” 下阕用“黄花” 梧桐” 细雨” 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 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 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 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两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4e96893ce53a580217fcfe4c.pn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2.《声声慢》
结束
《声声慢》写了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
此时,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漂
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成为流落凄苦、形
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使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
想的火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二)常识整理
结束
第7课
李清照词两首
结束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 生 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 平 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 经 丞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历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仓 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 (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
(2)上元节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
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 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 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山中隐居,晋文 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 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共35张PPT)
![李清照词两首 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a287ea4a7302768f993939.png)
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
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精选版课件ppt
2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 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 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 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 才能。李清照多才多艺, 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 受人注意。史书记载说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 华赡,逼近前辈。”
学 科网
精选版课件ppt
1
•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济南章丘人,婉约 派代表词人。有《易安 居士文集》《漱玉词》 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 《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等。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了
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后
精选版课件ppt
3
李清照十八岁嫁了太学 生赵明诚。赵爱好金石之学, 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婚后, 他们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夫妇在一起常常诗词唱和, 欣赏金石拓片。赵明诚很晚 才出仕,到过莱州、淄州等 地任职,李清照便常常以诗 词排遣寂寞,表达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精选版课件ppt
4
1127年赵明诚南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结论: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精选版课件ppt
32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精选版课件ppt
15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 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 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 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 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d2133f5a8102d276a22fc4.png)
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 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
当年不见收。
朗读并思考: 1.词中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描写 议论
描写: “暗淡轻黄体性柔, 情疏迹远只香留。” 议论: ⑴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⑵些是描写?哪些是议论?
⑶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写作特色
二、这首词出色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指出本词哪里 使用了这种手法。 今与昔对比 他人与“我”对比 乐与悲对比
(2013· 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 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 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 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 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这首《鹧鸪天》是一首咏桂词,有人评价它 说“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 托物抒怀”请你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善于在咏物词中议论。这首词是咏桂花的。全词除了开头两句 是直接描写桂花外,其余都是议论的文字。把桂花的内质美和自己 所要表达的情志,水乳交融地融会在议论之中。而且,在开头两句 的描写中,就隐含了议论的因素。桂花“暗淡轻黄”的外表是不怎 么耀眼的,她的社会声望似乎也很平淡,“情疏迹远”,有多少人 知道她呢,更谈不上什么荣宠了。但是她有很丰厚的内在美。她有 温柔的体性,她有浓郁的芳香。内美与外美相比较,何者更值得珍 重呢,在作者看来,当然是内美。因此她认定,桂花尽管没有“浅 碧轻红”的艳丽外表,但她还是“花中第一流”,是秋花之冠,连 历来都被人们倍加宠爱的梅花、菊花也会自愧不如。最后作者从更 深层的传统文化内含着眼,对历来为人们所敬重的屈原,给予颇有 分量的批评。本来屈原是很懂得鉴别和珍惜香花香草的,他却竟然 忘了桂花,多么的遗憾!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39张最好版本)
![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39张最好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39351709cc175527072208d3.png)
读《声声慢》,整体把握全词 的内容和写法。 • 《醉花阴》写于前期,是写给丈夫 赵明诚的,《声声慢》是后期的作 品。 • 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 表现作者悼亡之悲、怀旧之哀、家 国之痛。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 满纸呜咽。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 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李清照 词 两首
李清照:
(1084-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 南人,南宋杰出的女 词人。父亲李格非很 有学问,母亲王氏知 书能文,文学气氛浓 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 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 学艺术成就。
公元1101年,李清 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 诚结婚。赵明诚爱好金 石学,且能诗词。婚后 夫妻恩爱,在学术上互 相切磋,艺术上共同砥 砺,共同的爱好和兴趣, 使他俩成为“志同道 合”、“相敬如宾”的 爱侣,过着平静的富于 诗意的幸福生活。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愁而作。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叠字。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 表达出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神态;“冷冷 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的巨 大伤痛。同时,这几对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 作的音乐性。第二个特点是借物抒情。上阕用“淡酒”、“晚 风”、“过雁”,下阕用“黄花”、“梧桐”、“细雨”,都 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逼出“怎一个愁字了得” 的强烈感情,突然作结,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 巧用叠字,满纸呜咽,动人心弦。
李清照现存词近50 首,创作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个时期。从愁 情角度分析: 前期词:家愁、情愁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后期词:国破家亡之忧 颠沛流离之苦 超越时空的孤独 浓愁、哀愁--沉郁凄凉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27张)
![李清照词二首ppt课件(27张)](https://img.taocdn.com/s3/m/7a77990f844769eae009edad.png)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段时期的词作比较真实地 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 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 离别相思。 离别相思。 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 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表露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 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 王灼说:李清照 作长短句, 作长短句 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 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 姿 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 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 肆意 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 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未见如此无顾籍也
赵明诚去世(1129) 赵明诚去世( ) 受诬陷—— “玉壶颁金” 玉壶颁金” 受诬陷 玉壶颁金 改嫁张汝舟 (1132) ) 金石古玩大部丢失 国破家亡夫死——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 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 国破家亡夫死
《永遇乐》下阕 永遇乐》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两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5fac6b02768e9951e7386e.png)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 词 《醉花阴》
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重阳节, 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 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在这首词 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 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
• 上片小结:上片写秋凉,既写 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情 景交融。委婉地展现了丈夫离 家后自己孤独寂寞的心境。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 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 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 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 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 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 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问哪三句, 陆德夫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愁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直接抒发孤寂 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合作探究
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绪?这 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
眼因流多泪水而愈 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 而愈益温厚。
——《泪珠与珍珠》
正所谓“国家不幸 诗家幸”, 苦难不停地擦拭着 艺术的灵魂,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 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 给予几倍的补偿和 酬惠。
名句赏析: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李清照词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c76a6b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1e.png)
《声声慢》首句:连叠十四字,统纳全篇, 并突出了诗人百无聊赖,心神不定的神态,表现 诗人悲深愁绝的痛苦心情,诗人连遭不幸,于是 她苦苦寻求精神上的寄托,然而,找到的只是 “冷冷清清”,而“凄凄惨惨戚戚”更看出痛之 深。全诗抽绎难尽的愁思,便由此延展而出。
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 的感想。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后期 对国破家亡夫死,受尽折 磨,颠沛流离的深沉哀叹。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 “黄花”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诗酒自遣的 潇洒; 后 “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 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伤。
课堂讨论
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 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类似,情调心境迥异。
前 “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 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后 “酒”是凉薄的安慰,是生存的一丝寄托, 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化不了心头的冰霜。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后:淡酒 晚风 归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链接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 如:“、夕阳”、 “流水、落花” 、“鸿 雁”等,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呢?
课堂讨论
3、两首词中哪句话最能打动你?请谈谈你 的感想。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课堂讨论
1、这两首词的写作时代是否相同?两 首词的主旨分别是什么?
《醉花阴》前期 抒发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后期 对国破家亡夫死,受尽折 磨,颠沛流离的深沉哀叹。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 “黄花”不失孤芳自赏的情调、诗酒自遣的 潇洒; 后 “满地黄花堆积”,表现了词人晚年孤苦飘 零的处境,隐含着对生命将逝的悲伤。
课堂讨论
4、同是写“愁”,两词有何不同? ①前 以“愁”发端,后 以“愁”结。 ②愁之风神不同,人之形象迥异。 ③“黄花”及“酒”类似,情调心境迥异。
前 “酒”是相思的载体,是才情的伴侣,表达 一个年轻贵族女子的闲愁; 后 “酒”是凉薄的安慰,是生存的一丝寄托, 词人欲借酒暖身,却融化不了心头的冰霜。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课堂讨论
2、为了突出主旨,两首词分别运用了 哪些意象?
前:薄雾 浓云 玉枕 纱厨 淡酒 黄昏 西风 黄花
后:淡酒 晚风 归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黄昏
链接
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常用意象,例 如:“、夕阳”、 “流水、落花” 、“鸿 雁”等,它们都代表了什么呢?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两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64f2b4c77da26925c5b0aa.png)
对李清照的评价: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
(zhi)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 大宗矣。(《四库提要》)
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
大晟(sheng),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 可谓奇矣。 (《白雨斋词话》)
李清照的词独具风貌,被后人 称为「易安体」。 主要特点: 一是以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 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 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 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 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 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 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 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知人论世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 铸
赏析上片
上片写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
雾浓云愁永昼。”这“薄雾浓云”不仅布满 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 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 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 节令:“佳节又重阳”。随之,又从“玉枕 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 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 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 夜”的则是“愁”、“凉”二字。深秋的节 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 片“人比黄花瘦”的原因。
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 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的寂寞 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 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 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 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 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 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 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 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 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 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李清照词两首》ppt
![《李清照词两首》ppt](https://img.taocdn.com/s3/m/db7ec85977232f60ddcca125.png)
时 令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倍觉神伤的孤独
间
景 物 行 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时 令 时
以清秋游乐的佳节反衬她 倍觉神伤的孤独
间
景 物 行 动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 风,人比黄花瘦。
• 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 起是由于西风,闺中少妇比黄花
更加消瘦。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 柳永
“莫道不销魂”三句历来为人 称道,说说李清照这三句神来 之笔的佳妙之处。
• 从“卷”中,可以想象西风一定很大很 猛,所以风中的菊花才会被吹得凋零, 脱落。 • 词人用“瘦”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愁 思本来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但词人却巧妙地用黄花这种真实可感的 形象把抽象的“愁 ”形象化。
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
其女性身分和特殊经历写词, 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 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 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 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 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 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 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稀薄的雾气浓密的云层掠 起烦愁直到白昼,龙脑的香料
淡酒 秋风 鸿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1、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天末怀李白》)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7《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
![7《李清照词两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9c28d7941ea76e58fa0491.png)
李清照的词创意出奇,工于造语,长于白描。创制 了雅而不涩、易而不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易安体”。 后人评清照词:“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 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 很好的教育,其父亲 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 家,母亲出身于官宦 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 诗词,善书画,很早 就受人注意。史书记 载说她:“自少年便 有诗名,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
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 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 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2、上阙后三句中哪一字暗含了作者 的心情?请结合本句加以分析 。
“凉” ,一语双关 •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
厨,难御风寒。 • B深层面:独居家中,丈夫不在,内心感
觉孤独凄凉。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
李清照词两首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 “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济南章丘人,婉约 派代表词人。有《易安 居士文集》《漱玉词》 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 《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等。
1、前两句词人抒发怎样的感情?从 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愁”,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 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 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 总缕缕不绝呢?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 罗汉洞观月,流连忘 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李清照自幼就受过 很好的教育,其父亲 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 家,母亲出身于官宦 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 诗词,善书画,很早 就受人注意。史书记 载说她:“自少年便 有诗名,才力华赡, 逼近前辈。”
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 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 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2、上阙后三句中哪一字暗含了作者 的心情?请结合本句加以分析 。
“凉” ,一语双关 •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冷。玉枕纱
厨,难御风寒。 • B深层面:独居家中,丈夫不在,内心感
觉孤独凄凉。
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词人又怎能
李清照词两首
她是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 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 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 “空前绝后”,“不徒俯视巾 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 人,济南章丘人,婉约 派代表词人。有《易安 居士文集》《漱玉词》 等著作传世。代表作有 《声声慢》、《一剪 梅》、《如梦令》等。
1、前两句词人抒发怎样的感情?从 景与情的角度加以分析。
“愁”,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永昼”指漫长的白天,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 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 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 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 总缕缕不绝呢?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 节,赵明诚至仰天山 罗汉洞观月,流连忘 返;李清照独居青州 归来堂,重阳赏菊, 无人相伴,故作此词, 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愁?
作品是如何表现相思之愁 的呢?
声声慢
李清照
写作背景 靖康之变后,她和心心相印 的丈夫赵明诚被迫从北方逃难到 江南,不久,赵染病身亡,孤苦 的她继续辗转流离于江南,只身 经历国破家亡的痛苦,在辗转流 离中度过凄苦的晚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 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 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 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 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对联写的是谁?
李清照
1、《漱玉集》是李清照的作品集。 2、《金石录》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 诚以毕生的心血写成的一本研究考 古金石的论著。 3、后主指“李煜”。
李清照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体会其“愁”情。 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理解作品中前后期“愁”的区别。
知人论世: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 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 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著名婉 约派女词人。 李清照现存词近50首,其词以南渡为界 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如《醉
花阴》。
南渡后: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感情
调,如《声声慢》
再 见!
合作探究:
1、为什么说是“淡酒”? 2、为什么说“雁”是“旧时相识”? 3、“满地黄花堆积” 是指黄花盛开 ,还是黄花凋零、洒落满地呢?
同是写“愁”,《醉花阴》和《声声 慢》所蕴含的情感相同吗?为什么?
“愁”之内涵 《醉花阴》 《声声慢》 相思之愁 亡国之痛
沦落之苦
孀居之悲
可以从哪些方面鉴赏诗词?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2、认真品读诗词,寻找意象,鉴赏意境; 3、从炼字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探讨
淡酒 秋风
愁
借 秋雁 景 抒 黄花 情
梧桐 细雨
直抒胸臆
1、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意境) 借景抒情 (意象)
愁
(词眼)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布置作业: 一、背诵《醉花阴》和《声声慢》 二、拓展练习 收集有关写“愁”的诗句,并体会这些诗句的不同之处。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 照《一剪梅》)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8.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毛泽东《虞美人》)
醉花阴
李清照
这首词是前期的怀人之作。 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 便负笈远游,表现了她独居生 活的寂寞及对丈夫深深地思念 之情。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 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