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染色体传递的基本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单位性状:把植物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区分开来的性状即为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性状分离:一般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杂种第二代及其以后世代出现形形色色不同性状个体的现象。

测交:被检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的亲本杂交。

基因型:即遗传型,指个体的基因组合。

表现型: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所表现的性状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所表现的性状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

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个体同时表现出双亲的性状。

纯合体:基因型完全处于同质结合状态的生物体。

杂合体:基因型部分或完全处于异质结合状态的生物体。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或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

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连锁遗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作为一个整体而共同传递到一个配子中的现象。

完全连锁: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紧密连锁,完全不发生交换,测交后代只出现亲本类型。不完全连锁: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间或多或少地发生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

交换值:即重组率,指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遗传距离:以交换值表示两个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相对距离。

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顺序和彼此间的距离。

连锁遗传图:把一个连锁群上各个基因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标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连锁群: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一组连锁在一起的许许多多基因。

伴性遗传:指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限性遗传:指某些性状只局限于雌性或雄性上所表现现象。

从性遗传:指位于常染色体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由于内分泌及其它关系,使某些性状或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2.答:

显性基因与其相对的隐性基因的关系不是显性基因抑制了隐性基因对性状表现的控制作用,而是它们各自参加一定的代谢过程,分别起着各自的作用。一个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决定于它们各自的作用性质,即决定于它们能不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

因为分离规律是生物界普遍存在是一种遗传现象,而显性现象的表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重组,才能表现出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说无分离现象的存在也就无显

性现象的发生。

3.答:

分离规律的关键在等位基因的分离,其细胞学基础就在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分离。在杂种体内,两个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同一个细胞里,但它们分别位于同源的两条染色体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互相分离,两个等位基因也就随着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传递给后代。因此,基因的分离规律是有细胞学基础的。

4.答:

设非甜粒为显性(Su),甜粒为隐性(su)。当两种纯种玉米间行种植时,甜粒玉米穗上接受非甜粒玉米的花粉,产生的种子为非甜粒(Susu),非甜粒玉米穗上接受甜粒玉米的花粉,产生的种子亦为非甜粒(Susu),而不会出现甜粒种子。将甜粒玉米果穗上的非甜粒的杂合类型(Susu)种子种下后与甜粒玉米杂交,结出的果穗上的籽粒应该是非甜粒:甜粒为1:1。在非甜粒玉米果穗上虽然没有甜粒的籽粒,但一定存在杂合状态的非甜粒籽粒,把所有种种下,与甜粒玉米杂交,一定有部分植株结出既有甜粒种子又有非甜粒种子的果穗。

5.答:YyMm×yyMm

6.答:27:1=x:10 → x=27×10=270(株)

7.答:(1/2+1/2)6=C65(1/2)5(1/2)1=3/32

(3/4+1/4)3=C32(3/4)2(1/4)1=27/63

8.答:

(p+q)n=(3/4+1/4)4=C44(3/4)4(1/4)0+ C43(3/4)3(1/4)1+ C42(3/4)2(1/4)2+ C41(3/4)1(1/4)3+ C40(3/4)0(1/4)4具有四个显性性状的个体为81/256,具有三个显性性状、一个隐性性状的个体为108/256,具有两个显性性状、两个隐性性状的个体为54/256,具有一个显性性状、三个隐性性状的个体为12/256,具有四个隐性性状的个体为1/256。

C53[(3/4)4]3 C22 [(1/4)4]2和C52[(3/4)4]2 C33 [(1/4)4]3

9.答:

株色的遗传可能受两对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中只要有显性基因存在就表现为绿株,全部为隐性时表现紫株。

10.答:(1)3:1;(2)3:1;(3)1:2:1;(4)2:1:1;(5)1:1:1:1

11.答:

分离规律是遗传的最基本的规律,是研究任何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传递规律。

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规律都是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传递规律。区别在于独立分配规律是研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共同遗传时的规律,而连锁遗传规律则是研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不同基因所控制性状共同遗传时的规律。但是,独立或连锁中的任何一对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仍受分离规律的支配。

12.答:

交换值越大,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弱,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远。反之,交换值越小,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强,它们之间的距离越近。

13.答:

假设a和b之间还有一个基因o,则顺序为a-o -b,那么:

交换值(a-o)= 重组体率(a-o)+ 双交换值①

交换值(o-b)= 重组体率(o-b)+ 双交换值②

①+②得:交换值(a-b)= 重组体率(a-b)+ 2×双交换值→ 20%=18%+ 2×双交换值→ 双交换值= 1%

14.答:

Th//tH基因型的植株自交,其数目最少的子代类型为tthh,所以交换值= 2×(0.25/100)1/2=10%,T和H基因间的图距是10个遗传单位。

15.答:

(1)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交换值为(18+20)/(201+18+20+203)=8.6%

(2)裸粒散穗的配子应该为(4.3%)2,所以(4.3%)2=20/X → X=10816

(3)裸粒散穗目标性状个体比例为4.3%,非目标性状个体比例为96%,如果种植N株,使出现非目标性状个体所占比例下降到1%,即(96/100)N=1% →N=113

16.答:

(1)实际的双交换值为20%×11% =2.2%,所以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1.1%;

a和b之间的重组率=20%-2.2%=17.8%,所以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8.9%;

b和y之间的的重组率=11%-2.2%=8.8%,所以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4.4%;

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50%-1.1%-8.9%-4.4%=35.6%。

(2)实际的双交换值为0.7×20%×11% =1.54%,所以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0.77%;a和b之间的重组率=20%-1.54%=18.46%,所以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9.23%;

b和y之间的的重组率=11%-1.54%=9.46%,所以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4.73%;

ABy和abY配子的比例为50%-0.77%-9.23%-4.73%=35.27%。

17.答;

(1)8种类型配子的比例为:EDR、EDr、edR和edr各为[(100%-18%)/2]×50%=

20.5%;EdR、Edr、eDR和eDr各为(18%/2)×50%=4.5%

(2)F2代中稳定的矮秆、抗锈和正常叶的植株基因型为ddEERR,其出现期望百分率为(dER)2=(4.5%)2=0.2%

18.答:

根据题意可知:c基因位于三个基因的中间;

双交换值=(5+5)/(44+96+358+5+352+5+94+46)=0.01;

a和c之间的重组率=(94+96)/(44+96+358+5+352+5+94+46)+0.01=0.2;

c和b之间的重组率=(44+46)/(44+96+358+5+352+5+94+46)+0.01=0.1;

符合系数=0.01/(0.2×0.1)=0.5

19.答:

根据题意可知:bc基因连锁,其交换值为7%,所以BC和bc配子的比例为46.5%,而Bc 和bC配子的比例为3.5%;而a基因与bc基因属于独立,所以A和a配子的比例为50%。因此杂合体AaBCc产生的8种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为ABC:aBC:Abc:abc:ABc:aBc:

AbC:abC=93:93:93:93:7:7: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