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点击这里

1. 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1)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2)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

6. 对表2.4.1 中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2)

7. 查阅2011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3)

8.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 (6)

9.如果我们在作罗伦次曲线时,不是把某要素各组分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序, (11)

11. 根据第10 题中的数据,计算锡尔系数L 指标和T 指标。 (17)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

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

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 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6. 对表2.4.1 中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25*0.5+96*1.5+136*2.5+214*3.5+253*4.5+

286*5.5+260*6.5+203*7.5+154*8.5+85*9.5+24*10.5)/11=867.091;

从表2.4.1中可以看到中位数是5.5;

1)确定中位数所在的组位置:

所以中位数在第六组中;

2)求中位数:

所以中位数是5.5

7. 查阅2011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GDP 数据为变量,运用平均值、方差、变异系数等统计量,对全国各年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差异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2011年各省人口与GDP统计图

省市GDP(亿元) 常住人

口(万) 人均GDP(元)

人口比

(P)

GDP比

(W)

比率

(W/p

)

人口累

计值

(X)

GDP累计

(Y)

P i(2Q i-

Wi)

贵州5701.84 3475 16408.1726

6

2.61%

1.10

%

0.42

20

2.61

%

1.10% 0.000

云南8750.95 4597 19036.2192

7

3.45%

1.69

%

0.48

96

6.06

%

2.79% 0.001

甘肃 5 4.7068 1.92% 0.97

%

0.50

47

7.98

%

3.76% 0.001

西藏605.83 300 20194.3333

3

0.23%

0.12

%

0.51

94

8.20

%

3.87% 0.000

安徽15110.3 5950 25395.4621

8

4.46%

2.92

%

0.65

32

12.6

7%

6.79% 0.005

广西11714.3

5

4603

25449.3808

4

3.45%

2.26

%

0.65

45

16.1

2%

9.05% 0.005

江西11583.8 4457 25990.1278

9

3.34%

2.24

%

0.66

84

19.4

6%

11.29% 0.007

四川21026.7 8042 26146.1079

3

6.03%

4.06

%

0.67

25

25.5

0%

15.34% 0.016

河南27232. .09275 7.05% 5.26

%

0.74

49

32.5

5%

20.60% 0.025

海南2515.29 867 29011.4186

9

0.65%

0.49

%

0.74

62

33.2

0%

21.08% 0.003

青海1634.72 563 29035.8792

2

0.42%

0.32

%

0.74

68

33.6

2%

21.40% 0.002

湖南19635.1

9

6568

29895.2344

7

4.93%

3.79

%

0.76

89

38.5

5%

25.19% 0.023

新疆6574.54 2181 30144.6125

6

1.64%

1.27

%

0.77

53

40.1

9%

26.46% 0.008

山西11000.2 3571 30804.2565

1

2.68%

2.12

%

0.79

23

42.8

7%

28.58% 0.015

黑龙江12503.8 3831 32638.4755

9

2.87%

2.41

%

0.83

94

45.7

4%

30.99% 0.017

宁夏2060.79 630 32710.9523

8

0.47%

0.40

%

0.84

13

46.2

2%

31.39% 0.003

陕西12391.3 3733 33193.9458

9

2.80%

2.39

%

0.85

37

49.0

2%

33.78% 0.018

河北24228.2 7185 33720.5288

8

5.39%

4.68

%

0.86

73

54.4

1%

38.46% 0.039

湖北19594.1

9

5724

34231.6387

1

4.29%

3.78

%

0.88

04

58.7

0%

42.24% 0.035

重庆10011. .62392 2.16% 1.93

%

0.89

25

60.8

7%

44.17% 0.019

吉林10530.7

1

2746

38349.2716

7

2.06%

2.03

%

0.98

63

62.9

3%

46.20% 0.019

福建17410.2

1

3689

47194.9308

8

2.77%

3.36

%

1.21

38

65.7

0%

49.56% 0.027

山东45429.2 9579 47425.8273

3

7.19%

8.77

%

1.21

98

72.8

8%

58.33% 0.078

辽宁22025.9 4375 50344.9142

9

3.28%

4.25

%

1.29

48

76.1

6%

62.58% 0.040

广东52673.5

9

10430

50502.0038

4

7.83%

10.1

6%

1.29

89

83.9

9%

72.74% 0.106

内蒙古14246.1

1

2471

57653.2173

2

1.85%

2.75

%

1.48

28

85.8

4%

75.49% 0.027

浙江32 1.10784 4.08% 6.18

%

1.51

21

89.9

3%

81.67% 0.064

江苏48604.3 7866 61790.3635

9

5.90%

9.38

%

1.58

92

95.8

3%

91.05% 0.102

北京16000.4 1961 81593.0647

6

1.47%

3.09

%

2.09

85

97.3

0%

94.14% 0.027

上海19195.6

9

2302

83387.0112

9

1.73%

3.70

%

2.14

47

99.0

3%

97.84% 0.033

天津11190.9

9

1294

86483.6939

7

0.97%

2.16

%

2.22

43

100.

00%

100.00

%

0.019

全国518202.

26

.30524

100.0

0%

100.

00%

1.00

00

200.

00%

200.00

%

3.000

根据基尼系数的公式:

得G=0.216

8.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作出其各年份的罗伦次曲

线、计算集中化指数,并由此比较不同年份该地区GDP 在亚区之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

亚区代码年份

1999 2 2003 2004

1 1645.53 3769.69 3755.61 3469.81 3445.99 2962.48

2 79.66 151.55 174.88 153.98 137.41 141.92

3 390.2

4 628.94 673.39 735.93 634.23 641.52

4 74.12 210.81 223.87 193.17 173.03 162.78

5 167.38 517.09 411.58 462.88 393.17 480.73

6 44.55 187.06 201.89 189.5 189.69 154.75

7 150.88 402.74 465.04 499.11 446.98 469.67

8 211.62 657.16 733.89 921.47 938.48 1036.94

9 136.7 256.6 271.15 329.78 354.43 343.18

合计2900.68 6676.3 6911.29 6955.99 6713.16 6394.28

1999年GDP:

1999年GDP情况

亚区序号GDP GDP% GDP累积%

1 1645.53 0.567291118 0.567291118

2 390.24 0.134533971 0.701825089

集中化指数:

A=0.5672911+0.7018251+...+1=7.636237 R=1/9*1+2/9*1+...+9/9*1=5 M=9*1=9

I=0.66

集中化指数:

A=0.0223471+0.0499304+...+1=2.4962384 R=1/9*1+2/9*1+...+9/9*1=5 M=9*1=9

I=-0.625

3 211.62 0.072955307 0.774780396

4 167.38 0.057703711 0.832484107

5 150.88 0.052015389 0.884499497

6 136.

7 0.047126881 0.931626377 7 79.66 0.027462526 0.959088903

8 74.12 0.02555262

9 0.984641532 9 44.55 0.015358468 1 合计

2900.68

2000年GDP 情况

亚区代码 GDP GDP%

GDP 累积% 1 3769.69 0.55587 0.55587 2 657.16 0.0969 0.65277 3 628.94 0.09274 0.74551 4 517.09 0.07625 0.82176 5 402.74 0.05939 0.88115 6 256.6 0.03784 0.91899 7 210.81 0.03109 0.95008 8 187.06 0.02758 0.97766 9 151.55 0.02235 1.00001

合计 6781.64

2001年GDP 情况

集中化指数:

A=0.5434022+0.6495893+...+1=7.4614638 R=1/9*1+2/9*1+...+9/9*1=5 M=9*1=9

I=0.615

.

亚区代码 GDP

GDP%

GDP 累计% 1 3755.61 0.5434022 0.5434022 2 733.89 0.1061871 0.6495893 3 673.39 0.0974333 0.7470226 4 465.04 0.067287 0.8143096 5 411.58 0.0595518 0.8738615 6 271.15 0.0392329 0.9130944 7 223.87 0.0323919 0.9454863 8 201.89 0.0292116 0.9746979

9 174.88 0.0253035

1 合计 6911.29 1

2002年GDP 情况

亚区代码 GDP GDP%

GDP 累计% 1 3469.81 0.498823 0.4988233 2 921.47 0.132471 0.6312948 3 735.93 0.105798 0.7370928 4 499.11 0.071753 0.8088453 5 462.88 0.066544 0.8753894 6 329.78 0.047409 0.9227989 7 193.17 0.02777 0.9505692 8 189.5 0.027243 0.9778119

9 153.98 0.022136 1 合计 6955.99 1

集中化指数:

A=0.4988233+0.6312948+...+1=7.4026257

R=1/9*1+2/9*1+...+9/9*1=5

M=9*1=9

I=0.6

2003年GDP情况

亚区代码GDP GDP% GDP累计%

1 3445.99 0.5133

2 0.5133186

2 938.48 0.1398 0.6531157

3 634.23 0.09448 0.7475913

4 446.98 0.06658 0.814174

5 393.17 0.05857 0.872741

6 354.43 0.0528 0.9255373

7 189.69 0.02826 0.9537937

8 173.03 0.02577 0.9795685

9 137.41 0.02047 1

合计6713.16 1

集中化指数:

A=0.5133186+0.6531157+...+1=7.4598401

R=1/9*1+2/9*1+...+9/9*1=5

M=9*1=9

I=0.615

集中化指数:

A=0.4633016+0.6254684+...+1=7.349381

R=1/9*1+2/9*1+...+9/9*1=5

M=9*1=9 I=0.5875

对比以上6幅图,及其I 值可以看

到1999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的集中化程度基本相似,其中1999年的集中化程度最高,2004年的集中化指数最低。

9.如果我们在作罗伦次曲线时,不是把某要素各组分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序,

而是由小到大排序,其结果又会怎么样呢?如果这样操作,集中化指数的计算公式又应该是什么样的?根据表2.5.3 中的数据,试把各亚区的GDP 数据由小到大排序,作出各年份的罗伦次曲线、计算集中化指数,并将计算结果与第8 题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从小到大排列后: 1999年GDP 情况:

2004年GDP 情况 亚区代码

GDP GDP% GDP 累积%

1 2962.48 0.4633016 0.4633016

2 1036.94 0.1621668 0.6254684

3 641.52 0.1003272 0.7257956

4 480.73 0.0751813 0.8009768

5 469.67 0.073451

6 0.8744284 6 343.18 0.0536698 0.9280982

7 162.7

8 0.0254571 0.9535554 8 154.75 0.0242013 0.9777567

9 141.29 0.0220963 1 合计

6394.28 1

1999年GDP 情况 亚区代码

GDP GDP % GDP 累计% 1 44.55 0.015358468 0.0153585 2 74.12 0.025552629 0.0409111 3 79.66 0.027462526 0.0683736 4 136.7 0.047126881 0.1155005 5 150.88 0.052015389 0.1675159 6 167.38 0.057703711 0.2252196 7 211.62 0.072955307

0.2981749

集中化指数:A=0.0153585+0.0409111+...+1=2.363763

R=1/9*1+2/9*1+...+9/9*1=5

M=9*1=9

I=-0.66

2000年GDP情况

亚区代码GDP GDP%GDP累计%

1 151.55 0.02235 0.0223471

2 187.06 0.02758 0.0499304

3 210.81 0.03109 0.0810158

4 256.6 0.03784 0.1188533

5 402.74 0.05939 0.1782401

6 517.09 0.07625 0.2544886

7 628.94 0.09274 0.3472302

8 657.16 0.0969 0.444133

9 3769.69 0.55587 1

合计6781.64 1 2.4962384

集中化指数:

A=0.0223471+0.0499304+...+1=2.4962384

R=1/9*1+2/9*1+...+9/9*1=5

M=9*1=9

I=-0.625

8 390.24 0.134533971 0.4327089

9 1645.53 0.567291118 1

合计2900.68 1 2.363763

2001年GDP情况

亚区代码GDP GDP%GDP累计%

1 174.88 0.0253035 0.0253035

2 201.89 0.0292116 0.0545151

3 223.87 0.0323919 0.0869071

4 271.1

5 0.0392329 0.12614

5 411.58 0.0595518 0.1856918

6 465.04 0.06728

7 0.2529788

7 673.39 0.0974333 0.3504122

8 733.89 0.1061871 0.4565993

9 3755.61 0.5434022 1

合计6911.29 1 2.5385478

集中化指数:

A=0.0253035+0.0545151+...+1=2.5385478

R=1/9*1+2/9*1+...+9/9*1=5

M=9*1=9

I=-0.615

集中化指数:

A=0.0221363+0.049379+...+1=2.5969603

R=1/9*1+2/9*1+...+9/9*1=5

M=9*1=9

I=-0.6

2003年GDP 情况 亚区代码

GDP GDP % GDP 累计%

1 137.41 0.02047 0.0204688

2 173.0

3 0.02577 0.0462435 3 189.69 0.02826 0.0744999

4 354.43 0.0528 0.1272962

5 393.17 0.05857 0.1858633

6 446.98 0.06658 0.2524459

7 634.23 0.0944

8 0.3469216 8 938.48 0.1398 0.4867186

9 3445.99 0.51332 1 合计

6713.16 1

2.5404578 集中化指数:

A=0.0204688+0.0462435+...+1=2.5404578

R=1/9*1+2/9*1+...+9/9*1=5

M=9*1=9 I=-0.615

2002年GDP 情况 亚区代码

GDP GDP % GDP 累计%

1 153.98 0.022136317 0.0221363

2 189.5 0.027242707 0.049379

3 193.17 0.02777031 0.0771493

4 329.78 0.047409499 0.1245588

5 462.88 0.06654408

6 0.1911029 6 499.11 0.07175254

7 0.2628555 7 735.93 0.105798024 0.3686535

8 921.47 0.132471438 0.5011249

9 3469.81 0.498823316 1 合计

6955.99 1

2.5969603

2004年GDP情况

亚区代码GDP GDP%GDP累计%

1 141.29 0.0220963 0.0220963

2 154.75 0.024201

3 0.0462976

3 162.78 0.0254571 0.0717548

4 343.18 0.0536698 0.1254246

5 469.67 0.073451

6 0.1988762

6 480.73 0.0751813 0.2740574

7 641.52 0.1003272 0.3743846

8 1036.94 0.1621668 0.5365514

9 2962.48 0.4633016 1

合计6394.28 1 2.6494429

集中化指数:

A=0.4633016+0.6254684+...+1=7.349381

R=1/9*1+2/9*1+...+9/9*1=5

M=9*1=9

I=0.5875

结论:如果将各组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则洛伦兹曲线会是程下凹的曲线。如果这样操作,集中化指数

的计算值公式将会是

I=

比较6幅图及观察I 值可知:1999年的集中化指数最大2004年的集中化指数最小。并且集中化指数和从大到小排序的结果一样。根据指数越大集中化程度越大知道1999年的集中化成都最大,2004年的集中

化程度最小。

10.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人口与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将纵、横坐标均以 累计百分比表示,作出罗伦次曲线,并近似的计算基尼系数。

口数累计百分比:

GDP 累计百分比:

习题2.10表 某一地区个各亚区的人口与GDP 数据 亚区代码 人口数/万人 GDP/亿元

1 3075 1479.71

2 8550 3711.61

3 3710 911.86

4 4192 1855.74

5 25

6 105.61 6 3618 1487.61

7 2543 931.9

8 8 510 238.3

9 9 543 241.49 10 1774 1168.55 全区合计 28771 12132.55

亚区代码

人口数/万人 人口% 人口数累积%

1 8550 0.29717 0.29717424

2 4192 0.1457 0.44287651

3 3710 0.12895 0.5718258

4 3618 0.1257

5 0.69757742 5 3075 0.10688 0.80445588

6 2543 0.08839 0.89284349

7 1774 0.06166 0.954502

8 8 543 0.01887 0.97337597

9 510 0.01773 0.99110215 10 256 0.0089 1 合计 28771 1 7.62573425 亚区代

GDP/亿元 GDP% GDP 累积% 1 3711.61 0.30592 0.30592167 2 1855.74 0.15296 0.45887715 3 1487.61 0.12261 0.58149029 4 1479.71 0.12196 0.70345228 5 1168.55 0.09632 0.79976757 6 931.98 0.07682 0.87658407 7 911.86 0.07516 0.95174221 8 241.49 0.0199 0.97164652 9 238.39 0.01965 0.99129532 10 105.61 0.0087 1 合计

12132.55

1 7.64077708

G=0.00846。

11. 根据第10 题中的数据,计算锡尔系数L 指标和T 指标。

亚区代码人口数/

万人GDP/亿元人口% 人口累

积%

GDp% GDP累

积%

1 8550 3711.61 0.297174 0.297174 0.30592

2 0.305922

2 4192 1855.74 0.145702 0.442877 0.152955 0.458877

3 3710 911.86 0.128949 0.571826 0.075158 0.534035

4 3618 1487.61 0.125752 0.697577 0.122613 0.656648

5 3075 1479.71 0.106878 0.80445

6 0.121962 0.77861

6 2543 931.98 0.088388 0.892843 0.076816 0.855427

7 1774 1168.55 0.061659 0.954503 0.096315 0.951742

8 543 241.49 0.018873 0.973376 0.019904 0.971647

9 510 238.39 0.017726 0.991102 0.019649 0.991295

10 256 105.61 0.008898 1 0.008705 1 全区合计28771 12132.55

T系数的计算公式:

P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在EXCEL中算的P系数为0.25246583

在EXCEL中算的T系数为-0.653551189

《计量地理学》作业论文

《计量地理学》期末作业 课题: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姓名:贾斌学号:2012141234 专业:地理科学班级:1202 课程名称:计量地理学 学期:2013至2014 学年第一学期

主成份分析法在甘肃省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 贾斌 (地理科学1202 2012141234) 摘要:本文采用客观赋值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套包括4个方面26个指标的城市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和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通过SPSS12.0统计软件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求出无量纲后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R及R的特征值、特征向量和贡献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作为初始因子的主成分变量,并计算出各主成分分值及综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对甘肃省14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1. 引言 甘肃地处我国的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作为我国东南部通向西北的交通要道、汉唐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甘肃省的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落后,贫困面大,甘肃省又是少数民族广泛聚居的地区。甘肃各中心城市的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也关系到地区稳定与建立和谐社会等问题。因此研究甘肃省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发展水平具有对于促进甘肃省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所谓“中心城市”是指所处区域内经济比较发达、功能相对完善,对区域外的资本、技术、人力等资源具有吸纳力,对区域内其他城市及农村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辐射力的城市[i]。中心城市以其地理位置、规模大小、辐射范围、影响程度及吸纳能力等的不同,区分为世界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省级中心城市等等[ii]。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核心和区域开发的重要依托,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直接影响着它的区域带动力。评价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对于规划城市布局、确定城市等级、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构建城市产业链等具有基础意义。 目前对中心城市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主观赋值法,如层次分析法、德尔非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另一类是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主观赋值法是由相关专家根据主观经验评判给分或给出相关指标的权系数,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主观赋值法的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缺点是人为干扰因素多,尤其是在指标较多时,很难确定指标权重客观赋值法是根据客观对象构成要素的因果关系设计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采集原始数据,根据原始数据计算指标权重,然后加权计算总分的评价方法。客观赋值法的优点是克服了主观赋值法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也可以在不损失有价值信息的情况下进行数据简化或结构简化。近年来,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 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 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 A.RBF神经网络方法 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 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 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C.分层计算特征值 D.层次总排序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 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 B.结点数目 C.网络中亚图数目 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 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二、填空题 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 答案:越大、越小参考课本P43页 2.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参考课本P27页 3.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答案:g1>0、g1<0,参考课本P33页 4. 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

关于计量地理学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 A 依阿华的经济派 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 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3页 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 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 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 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 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 A. 区域联系 B. 地理范围 C. 地理属性 D. 空间联系 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 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A. 某种土壤或植被的分布区土地面积 B. 居住区各种地理区域的界线 C. 海拔高度土壤侵蚀强度 D. 森林覆盖率黄石市行政区 答案:A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20页 5、当相关系数rxy>0时,表示两要素之间存在()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都可能 答案:A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6、下列两组数据(1,2,3,4,5,6,7,8);(10,12,18,20 ,16,14,15,17) 运用相关系数计算公式,计算两组数据相关系数为( ) A B C D 答案:B 参考教材第47页关于相关系数的内容 7、下列哪一种距离不能用于聚类分析的距离的计算。() A.绝对值距离 B.明科夫斯基距离 C.欧几里德距离 D.最短距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4页 8、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方法。() A.总和标准化 B.标准差标准化 C.极小值标准化 D.极差的标准化 答案:C 参照教材第三章第83页 9、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随机关系 D.没有关系 答案:B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21页 10、下列哪一类模型不属于不属于地统计学三大模型() A.有台基值模型 B.无台基值模型 C.抛物线模型 D.孔穴效应模型 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 二填空题 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 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 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 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 。 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 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 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 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 来完成的。 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 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

计量地理课后题答案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地理 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

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示量的多少,而只是给出一个等级或次序。 ②二元数据。即用0、1 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③名义尺度(Nominal Scale)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 )不确定性 3 )多种时空尺度 4 ) 多维性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 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5)来自于互联网(internet)的有关共享数据。 6)来自地图图件。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专题地图等。 7)来自遥感数据。 8)其他来源的有关数据,如室内实验分析数据。 9)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答:1)运用数学方法,建立地理数学模型,从更高,更深层次上揭示地理问题的机理。数学方法可以通过定量化的计算和分析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 2)地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空间数据和海量数据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而GIS相关软件如ARCGIS等将空间数据域属性数据完美结合,处理起来更方便。

计量课后习题第七章答案

习题 解释概念 (1)分类变量 (2)定量变量 (3)虚拟变量 ( 4)虚拟变量陷阱 (5)交互项 (6)结构不稳定 (7)经季节调整后的时间序列 答:(1)分类变量: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对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1,不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0,这样便定义了一个变量D : 1,0,D ?=??具有某种特征不具有某种特征 我们称这样的变量为分类变量。 (2)具有数值特征的变量,如工资、工作年数、受教育年数等,这些变量就称为定量变量。 (3)在回归模型中,我们对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1,不具有某种特征或条件的情形赋值0,这样便定义了一个变量D : 1,0,D ?=??具有某种特征不具有某种特征 我们称这样的变量为虚拟变量(dummy variable )。 (4)虚拟变量陷阱是指回归方程包含了所有类别(特征)对应的虚拟变量以及截距项,从而导致了完全共线性问题。 (5)交互项是指虚拟变量与定量变量相乘,或者两个定量变量相乘或是两个虚拟变量相乘,甚至更复杂的形式。比如模型: 12345i i i i i i i household lwage female married female married u βββββ=++++?+ female married ?就是交互项。 (6)如果利用不同的样本数据估计同一形式的计量模型,可能会得到1β、2β不同的估计结果。如果估计的参数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就称为模型结构不稳定。 (7)一些重要的经济时间序列,如果是受到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数据,利用季节虚拟变量或者其他方法将其中的季节成分去除,这一过程被称为经季节调整的时间序列。

计量地理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徐建华版计量地理学第二章答案点击这里 1. 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1)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1) 3. 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 4. 地理数据采集的来源渠道有哪些? (2) 5. 数学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数据处理中各自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 6. 对表2.4.1 中的分组数据,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3) 7. 查阅2011年的中国经济统计年鉴,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 (3) 8.某一地区各个亚区的GDP 数据如下表所示。 (7) 9.如果我们在作罗伦次曲线时,不是把某要素各组分的数据由大到小排序, (13) 11. 根据第10 题中的数据,计算锡尔系数L 指标和T 指标。 (21) 1.地理数据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答: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指标。 按类型可分为: 1)空间数据:点数据,线数据,面数据; 2)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品质标志数据 地理数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采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空间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几何拓扑关系。属性数据表现了空间实体的空间属性以外的其他属性特征,属性数据主要是对空间数据的说明。如一个城市点,它的属性数据有人口,GDP,绿化率等等描述指标。它们有密切的关系,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将一个 地理试题表达清楚。 2. 各种类型的地理数据的测度方法分别是什么? 地理数据主要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 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 系;属性数据——对于属性数据的表达,需要从数量标志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 两方面进行描述。其测度方法主要有: (1) 数量标志数据 ①间隔尺度(Interval Scale)数据: 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②比例尺度(Ratio Scale)数据: 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这种数据要求事先规定一个基点,然后将其它同类数据与基点数据相比较,换算为基点数据的比例。 (2) 品质标志数据 ①有序(Ordinal)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这种数据并不表

计量地理学题库

计量地理学题库 一、选择题 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 A 地理数据采集 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 C 地理数据描述 D 地理数据的处理 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 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 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 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 A 人口数量 B 村庄河流的分布 C 国内生产总值 D 土地面积

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 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 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 参考课本P72-P73页 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 A.回归分析 B.时间序列分析 C.相关分析 D.系统聚类分析 答案:C 参考课本P95页 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 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 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 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 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 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 答案:C 参考课本227—230页 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 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 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 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

计量地理学 期末作业2013.6

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题 (11级地理教育1、2、3班) 1.以下是甘肃省20个气象台站某年份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数据。 试求:20个台站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平均值、方差、标准方差。(要求:结果需要列表表示) 2、设有12个地区的4个工业部门,各部门的工业总产值所占百分比列于下表。试作出各工业部门的空间罗伦兹曲线。

要求:图中要有对角线,即最终结果有五条线,图例中各工业部门应以字母表示。最终需将计算过程以excel形式提交,打印的作业中只需拷入图。 表2 统计表(%) 3、为了规划某地区的商业网点,需要对其商品零售额进行预测。现 将统计资料列于下表,如果今后几年影响该地区零售额诸因素无多大变化,试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要求:在spss中试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效果检验(各个检验方面要进行分析,将结果分析的表格拷到作业中,三部分分析内容【拟合优度R2,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p值,系数分析p值】,并列出方程),最后根据方程预测2002年商品零售额。

表3 年份与零售额统计表 4、某地区近十年的粮食总产量(X)和农业总产值(Y)数据如下表: 表4 粮食总产量与农业总产值 (1)试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X)与农业总产值(Y)之间的相关系数r(要求:按照以前练习时的要求,说明r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2)试建立该地区农业总产值(Y)与粮食总产量(X)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检验该回归模型是否显著(三部分分析内容拷入即可,不需要分析)。(注: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5.某市的钢、铁产量与总运量如下表,试建立它们之间的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α=0.01)。当钢、铁生产量各为200万吨时,其总运量为多少?(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要求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同,要求分析三部分检验内容) 表5 钢、铁产量与总运量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题

填空: 1.1967年计量地理学课本出现,作者是加里森。 2.计量地理学发展史上的学派: (1)依阿华的经济派(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历史上特别推崇计量地理学的人物: 英国的乔莱哈格特美国帮吉德国克里斯泰勒 4.历史上反对计量地理学的人物:英国的史密斯和奥格登 5.地理发展历史:2000多年 6.地理学历史发展中曾有的学派: (1)区域学派(2)人地关系学派(3)景观学派 7.舍弗尔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8.层次分析法步骤:(1)明确问题(2)建立层次结构模型(3)构造判断矩阵 (4)层次单排列(5)层次总排序(6)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9.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方法:(1)乐观法(2)悲观法(3)折衷法 (4)等可能性法(5)后悔值法 10.风险形求值分析方法:(1)最大可能法(2)期望值决策法及其矩阵运算 (3)树型决策法(4)灵敏度分析法(5)效用分析法 11.趋势拟合方法:平滑法(移动平滑法、滑动平滑法、指数平滑法)、趋势线法(直线型、指数型、抛物线型)、自回归模型 12.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 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名词解释 1.最小二乘法:指通过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的一种数学优化技术,利用最小二乘法可简便的计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的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 2.洛伦兹曲线: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3.基尼系数:通过对人口和收入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将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 比表示,作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集中化指数而得到的一个判断收入分配不平等程

计量地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意义 2.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论述计量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4.简述计量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的区别 5.简述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6.简述地理系统中“系统”的含义 7.简述地理系统的性质 第二章地理数据系统 8.简述地理数据中属性数据的类型,并举例说明 9.简述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10.简述地理数据的来源 11.简述按照组距式对地理数据进行分组的过程 12.论述地理的数据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应的描述指标 第三章空间分布的测度和时间序列 13.简述地理学中研究空间分布的必要性 14.简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并举 例说明 15.简述衡量点状分布的最邻近距离测 度中的顺序法的具体过程 16.简述根据邻点平均数衡量各点之间 离散程度的计算方法 17.根据右图采用标号法计算v1→v9的 最短路径及其长度 18.根据下图计算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心 点

19.根据下图确定网络图中的中央点 20.简述空间洛伦兹曲线的做法 第五章地理系统要素间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21.简述地理要素相关的含义 22.简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异同 23.简述地理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 24.推导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 25.简述一元线性地理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并作图说明 26.简述空间趋势面分析的数学原理 第六章地理系统要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27.简述最优回归方程的含义

28. 简述确定最优回归方程的方法 29. 简述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原理 30. 采用求解求逆紧凑变换的公式按照x2→x3→x1的次序解方程组,并计算其系数矩阵的逆阵 ??? ??=++=++=++3 434437744710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第七章 地理系统的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 31. 简述聚类的过程 32. 简述聚类分析中数据处理的必要性 33. 阐述聚类分析中所使用的统计量 34.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已标准化)采用绝对值距离计算距离矩阵,然后采用最短距离法对其进行系 统聚类,并绘出其谱系图 35. 简述聚类分析与判别分析的异同 36. 简述判别分析的作用 37. 简述判别分析中的费歇准则 38. 简述判别分析中贝叶斯准则

计量地理学上机作业

说明: R33=1 R3y=0.89 R代表样本数为7 且X3在a=0.007上显著 这是X1 X2 X3 Y 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R11=1. R12=0.311 R13=0.507 R1y=0.808 R21=0.311 R22=1. R23=0.771 R2y=0.68 R31=0.507 R32=0.771 R33=1. R3y=0.89 近似矩阵为相关系数

说明: 如上图:实测点全部落在线上,说明误差小,模型效果好。Sig即α Sig=0.000……1 模型在此值上显著 Df1(为第一个自由度)=1 Df2(为第二个自由度)=n-1-1=10 R方是相关系数。R方=0.999 常数=a=0.838 b=1.049

4.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

说明: 由上图及下表综合分析: F值要选最大的 R方选最大的 Sig.要找最小的 综合分析:取R方=0.997 F=1469.738 sig=0.000……可判断,点大多落在对数曲线上,所以为对数曲线 a=0.449 b=0.049 确定模型Y=0.449+0.049X 5.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说明: 样本个数7 系数表: 三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b o+b1X1+b2X2+b3X3 b o=-28.817 b1=1.132 b2=0.056 b3=0.111 模型:Y=1.132X1+0.056X2+0.111X3-28.817 Anova b: 回归平方和为308.842 残差平方和为10.838 L yy总计=319.680 Df1=3 均方即回归平方差 F=28.497 sig=0.010 模型在sig=0.010上显著 6.逐步回归模型(最优模型)

计量地理 闭卷整理复习题-1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计量地理学,它的发展历程和阶段怎样? 答:计量地理学是应用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地理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学科。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1)计量革命阶段(20世纪60年代) 2)数学模型革命阶段。(20世纪70年代)00 3)GIS革命阶段(20世纪80年代)--(三维数据分析) 4)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数据分析) 2.地理学的“计量革命”是怎么回事,如何客观评价计量地理学? 答:计量运动的发起者-德国地理学家舍费尔,1953年,德国流亡学者F.K. Schaefer在美国发表了一篇对他本人而言空前绝后的文章——《地理学中的例外论:方法论的检视》。 他认为,地理学应该是解释现象,而不应该是罗列现象。解释现象必须有法则,应该把地理现象看成是法则的实例。地理学的目的应该与其他科学有相似之处:都是追求、探索法则的。这篇文章成为诱发地理学“计量革命”的“导火线”。 ①、在现代地理学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有着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②、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③、传统方法与数学方法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 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 1、中位数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在累积频率图上,累积频率为(50 )%处所对应的特征值即是中位数。 2、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3、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4、样本标准差公式 5、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 6、偏度系数测度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 7、峰度系数反映频数分布曲线顶端(尖峭或扁平)程度的指标,它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8、描述地理数据的一般指标有(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描述地理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标准偏度系数)、(标准峰度系数)。 9、基尼系数? 答: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G.Gini),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 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10、集中化指数? 答:集中化是用来分析和衡量区域内工业或经济部门专门化(或集中化)程度的一项重要的数量指标。 11、简述地理数据的来源 答:(1)来自于观测、测量部门的有关专业数据。 (2)来自于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中的有关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 (3)来自于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不定期的典型调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以及问卷调查数据。(4)来自于政府公报、政府文件中的有关数据。 (5)来自于档案、图书等文献资料中的有关数据。 (6)来自于互联网的有关共享数据。如:中国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网 (7)地图。主要包括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影像地图、专题地图等。 (8)遥感数据。主要包括各种航空遥感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 (9)其它来源的有关数据。

计量地理学试题

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2、写出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常用到的统计指标与参数。并 解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含义。 3、简述地理回归分析的研究意义以及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 4、Moran散点图的意义是什么?在Moran散点图中,第一、二、 三、四象限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5、设某地有2000户居民,某产品只有甲、乙、丙3厂家在该地销 售。经调查,8月份买甲、乙、丙三厂的户数分别为800,600,600。通过询问下月的购买倾向为原买甲的有240户转买乙产 品,有240户转买丙产品;原买乙的有360户转买甲产品,有 60户转买丙产品;原买丙的有360户转买甲产品,有60户转 买乙产品。 (1)求初始概率分布和转移概率矩阵(5分) (2)甲、乙、丙3厂的市场最终占有率。(5分) 1、二、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 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构造一系列统计量来定量地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应用各种概率分布函数、方差等简单的统计特征回归分析方法。 分布中心、区域形状、地理要素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等都有了定量指标,许多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也可以进行定量地表示。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许多地理学家熟练地掌握了多元统计方法,具备了分析多因素、复杂结构和动态特征等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 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调控方法等被引进地理学研究领域,促进了运筹学中的规划方法、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方法,以及数学物理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分形几何学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等一系列现代数学方法的形成。同时GIS技术的发展为

2020智慧树知道网课《计量地理学》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中,人类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规模、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均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人类的持续发展,()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A. 经济优先理念 B. 发展经济为主 C. 可持续发展理念 D. 先发展后治理 2 【多选题】(2分) 第一位给近代地理学比较明确定义的学者是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下列哪些观点是他提出的? A. 地理学的最高目标,在于发掘人类和物质的地球以及与自然现象也有联系的生物现象之间的关系。 B. 地理学的特殊目的是集中研究地球表面上相互联系的各种现象。 C.

为了要取得有益的可靠的结论,地球表面上任何部分的地理研究都必需以详细描述自然现象开始,然后推进到地球表面的其他现象与基本的自然结构的关系。 D. 地理学必须限于研究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触的地方。 3 【多选题】(2分) 数学在地理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A. 准确的解释 B. 精确的预测 C. 科学的说明 D. 定量化的描述 4 【判断题】(1分) 计量运动是使地理学从近代阶段跨入现代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A.

对 B. 错 5 【判断题】(1分) 古代地理学的特点为以描述地理知识为主,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乏理论体系的,地理学内部尚未出现学科分化,各国的地理学基本上是在本国封闭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A. 错 B. 对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1分) 在统计上,通过对各取值之间()的测定来反映现象总体中各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 A. 离散程度 B.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 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 第一章 1、计量地理学P1:就是将数学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得一门新兴学科,它就是随着生产发展得需要与科学技术得进步而产生与发展起来得,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得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得三大学派:P3 (1)艾奥瓦得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2)威斯康星得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与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 (3)普林斯顿得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得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得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 “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第二章 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得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得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得基本特征:P19 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就是数学得基本特征;地理数据得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就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定量化研究得前提,就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得先决条件; (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得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得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得数据误差; 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得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得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得性质; (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得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研究目得,按照一定得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

计量地理学作业-定量和定性地理学

中山大学计量地理学作业 1,谈谈自己了解到的生活中的计量地理学 个人觉得计量地理学在生活中其实出现得还是比较多的,可能我们之前并没有刻意去留意,认真观察一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其实计量地理学的应用还是颇为广泛的。简单点来说,计量地理学可以说得上是一门利用数学方法解析和研究地理科学的学科。具体我举几个例子: 例一,利用数学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我们可以进行各种地理区域的划分; 例二,利用网络分析方法我们可以研究交通网络,河流水系等地理网络; 例三,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用于产业部门的联系,劳动地域构成分析等。 因此,计量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比较广泛的学科,既有着数学类学科和地理学科的共性,同时其本身也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特殊的应用,在我们生活中,计量地理学涉及到方方面面。 2,谈谈你所理解的定量地理学和定性地理学。 一门学科要想从经验科学发展成为理论科学,首先必须成为一门实证科学,而数量化乃是实证化的基本前提。因此定量地理学的出现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关于定量和定性两者谁优谁劣的问题始终没有一个满意结果,为什么呢?是否证明定量地理学就一定是一个错误呢? 如很多地理问题是无法定量化的,比如地质上某个断裂走向是北东向的,地质图上标明的地层,某地区岩石绢云母化等等。同时还有不同学科带来的量纲不一致无法运算的问题。比如遥感影像上亮度值为AA,地球物理讲某地地磁异常量值XX,地球化学某种元素含量是YY,某断裂长度是ZZ……如何将这些量纲不一致,数值相差十几个数量级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等等。 然而定性研究是地理学的传统方法,一般分成定性记述和定性论述两种形式。定性的优点是重点突出、印象深刻,缺点是对研究对象局限于形象描述、概略评估,其可靠性和有效性受研究者的水平、经验、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影响很大。 因此,定量地理学和定性地理学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地理现象的研究无疑是往后发展的方向,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去讨论到底应该选择哪个,问题不在于定性和定量上面,在于地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我们目前尚未可以给地理学一个准确的科学定义,因此,在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的今天,我们应该好好的结合定量和定性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促进地理学的发展!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 ?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 ?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 ?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 ?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 ?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 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 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 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 ●拟合优度的度量 ●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 ●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回归模型预测 ●实际应用 ?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 ?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 ?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 ?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 ?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第二节距离的计算 ?第三节直接聚类法 ?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 ?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 ?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 ?第三节应用案例 ?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 ?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 ?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 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 ?第一节基本原理 ?第二节分析过程 ?第三节计算方法 ?第四节方法评价 ?第五节应用案例 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 ?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

?地理数据 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 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属性数据 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包括数量标志数据与品质标志数据两种。 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Geocomputation)的实质是借助于现代化的计算理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术,通过对“整体”和“大容量”的地理数据进行处理,揭示复杂地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探索和寻求新的地理系统理论。 平均数 平均数是集中趋势指标中最重要的一种指标,代表研究对象的一般水平。一般地,平均数包括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两种类型,能反映出同质总体和样本数值的平均水平和一个数列的数值的“集中趋势”。 平均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或人口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的平均递增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的求解公式: X0为基期(或基年)数据 n为间隔年数(不包括基年)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中位数 中位数也称中央值,是地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居中间的那个数值。 众数 众数是一个地理观测(或调查)系列中出现频数(次数)最多的数。它也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极差 极差是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 } { min } { max i i i i x x R- = n n g x x x = 1 r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