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白姜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5•【字号】铜政[2009]55号•【施行日期】2009.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铜政[2009]55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铜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业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九月五日铜陵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实施方案铜陵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38号),为加快我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观念转新,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环境转优,努力全面解决资源型城市历史遗留问题,开辟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引导,政府调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坚持自主创新,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努力打造生态山水铜都;坚持抢抓机遇,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推进转型工作;坚持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全面转型。

三、工作目标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00亿元以上,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6%,城市化水平达72%,三次产业比重为1.5:63.5:35。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一体化,城市化水平达75%,三次产业比重为1:62:37。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铜政[2017]48号【发布部门】铜陵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9.05【实施日期】2017.09.0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的通知(铜政〔2017〕48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业经市政府第12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2017年9月5日铜陵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为加快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根据《安徽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皖政〔2017〕43号)、《铜陵市关于贯彻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铜发〔2016〕36号)和《铜陵市“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到202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效益显著提升。

具体目标是:(一)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到2021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20家,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2家,50亿元以上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切实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甲级队”。

(二)农产品加工水平持续攀升。

到2021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9: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三)带动农户增收大幅提升。

到2021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达到9%以上,达到17722元。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姚继贵【期刊名称】《长江蔬菜》【年(卷),期】2018(000)017【总页数】2页(P34-35)【作者】姚继贵【作者单位】安徽铜陵市农科所,244000【正文语种】中文导读:铜陵白姜姜嫩皮白、品质上乘、口感极佳,享有“中华白姜”的美誉,2009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铜陵白姜系统被授予“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该种植系统是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而形成,主要包裹姜阁孵种、高畦高垄、搭棚遮荫。

姜阁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是青铜文化发祥地之一。

铜陵素有“八宝之地”之美誉,铜陵“八宝”(金银铜铁锡,生姜老蒜麻)核心是青铜和白姜,被合称为“一青二白”。

铜陵白姜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盛于北宋,衰落于元末明初,复苏于清朝,振兴于建国以后,发展于改革开放年代。

虽屡经沧桑兴衰,跌宕起伏,但铜陵白姜因姜嫩皮白而得名,凭借其品质上乘、口感极佳的优势,自北宋时即纳入朝廷贡品之列,素有“中华白姜”的美誉。

2009年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获注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农业部授予“第四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铜陵白姜叶青翠、茎红紫、质鹅黄、形为佛手、厚为肉掌、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

其优良品质,除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化外,关键在于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潜心研究,形成独特的种植系统,主要包括姜阁孵种、高畦高垄、搭棚遮荫3项栽培技艺,是全国唯一,独具特色。

1 姜阁孵种姜阁建造在地势高燥、避风向阳的农家房屋的院落内。

姜阁高度为8~10 m,长、宽各为5~6 m,呈正方形。

阁的四周筑土墙或砖墙,墙的内外均用泥灰封实,以防冷风侵入。

阁内距地面约1.5 m处用木料架设楼栅,即并排铺设9~10根桁条,每根桁条间距为55~60 cm,在桁条上面相间铺钉毛竹片,状如蒸笼底。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陵白姜【摘要】铜陵白姜是安徽铜陵的特产之一,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整理和记录这一富有地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地区的文化并加以保护。

第一章从铜陵白姜的种植历史入手,经过资料收集,整理出这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

第二章重点在于介绍铜陵白姜的制作过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都三章主要是阐述铜陵白姜的药用价值和白姜文化对当地经济,生产,社会人文的影响,进一步总结白姜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白姜;铜陵;非遗;价值;历史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受到时间,空间的影响而顺着历史的长河与周围的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进一步融合而发展而来。

这些因素也同样影响着民俗文化,而铜陵白姜文化就是作为民俗文化中极具本地特色,经过时间的更迭而形成的。

姜作为一种草本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香辛料,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至于姜的起源,一直是一个较为有争议的话题。

有的学者认为是起源于中国,而有部分则认为是舶来品。

然而翻阅古籍,会发现我国自古就有种植生姜的历史,湖北江陵战国墓葬,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公元前186年)的墓室陪葬物中都有姜块的发现。

王安石也曾经在《字说》中有记载“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

《吕氏春秋》也中说“和之美者,蜀郡杨朴之姜。

”说的是,用来调味最好的东西,就是四川的姜。

而明代之后,生姜的种植范围也变得更加的广泛。

清朝之后,北方地区也开始种植生姜。

目前世界上中国生姜的产量是世界第一。

到了现代,生姜种植的踪迹几乎是遍及全国。

在中国中部、东南部甚至西南部都广为栽培。

主要品种有鲁姜一号,莱芜大小姜,来凤姜,台湾肥姜,还有就是铜陵白姜。

有关于铜陵白姜的起源目前没有可以查证的文献。

后来到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提到,“江南出姜”,而铜陵属于皖南地区,也包含在其中。

由此推断,铜陵白姜种植历史可能有 2000 多年。

到了北宋时期,铜陵白姜由于品质优良,更是一度成为皇室贡品,其产量也相当可观。

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

作者简介花桂玲(1968—),女,安徽铜陵人,高级农艺师。

研究方向:铜陵白姜和蔬菜瓜果园艺。

收稿日期2021-04-14摘要铜陵白姜是铜陵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2009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加之保种和资源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外地姜种流入等,白姜种性混杂、退化,病虫害加重,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本文总结了铜陵白姜种质资源现状,分析了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促进铜陵白姜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2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1)21-0093-02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1.21.03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铜陵白姜种质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花桂玲姚继贵(铜陵市农业农村局,安徽铜陵244000)铜陵白姜是铜陵地区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2009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铜陵白姜株高80~100cm ,植株生长势强,株高可达1m 以上,分枝力强,每丛地上茎有15~20根姜芦,地上茎为绿色,叶片呈披针形;姜块长而肥大,姜指饱满,外形美观,鲜姜表皮光滑、呈乳白色至淡黄色,嫩芽粉红色,肉质鹅黄色、质地细嫩、纤维少、辛香味浓、辣味适中、品质优。

铜陵白姜种植系统2017年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入选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备选名单[1]。

2020年铜陵白姜种植面积320hm 2,是白姜种植核心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白姜的生产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产业。

近年来,虽然白姜知名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产品销售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姜农收入每年增幅达到10%~15%,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加之保种和资源保护体系不完善以及外地姜种流入等,铜陵白姜种性混杂、退化,病虫害加重,产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铜陵白姜产业发展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铜陵白姜产业发展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0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铜陵白姜产业发展研究马晓云(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安徽铜陵244000)摘要:铜陵白姜品质优良、效用广泛、生产工艺独特、文化内涵丰富。

当前,铜陵白姜产业格局初步形成、产品及消费模式多样、助力乡村振兴定位明确、品牌保护渐趋规范、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也面临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乏力,受外来生姜冲击大等问题。

为此,铜陵市应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从规模扩大、技术创新、品牌宣介以及保护等方面入手,推动白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铜陵白姜;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06-0054-04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ngling White Ginger under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Ma Xiaoyun.(Tongling City CPC School,Tongling244000,China)Abstract:Tongling White Ginger has excellent quality,wide utility,uniqu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At present,the industrial pattern of Tongling white ginger has taken initial shape,the product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are diverse,the positioning of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clear,the brand protection is gradu⁃ally standardized,and its influence is constantly enhanced.However,it also faces the problems of low degree of scale and intensification,insufficient innovation ability,wea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great competition from foreign gin⁃ger.Tongling city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white ginger industry from the aspects of scale expans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rand publicity and protection.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ongling white ginger;High-quality development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对铜陵市郊区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对铜陵市郊区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对铜陵市郊区农业园区建设的思考摘要介绍了铜陵市郊区农业园区建设的目标及建设现状,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以为铜陵市郊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状;措施;建议;安徽铜陵实施农业园区建设是发展铜陵市郊区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

经过全区的共同努力,该工程得到了有效实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1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亿元,同比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9 198元,同比增长20%,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其经济发展的模式值得探讨。

1 农业园区建设目标农业园区建设任务:完成200.00 hm2大通无公害蔬菜基地、66.67 hm2大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66.67 hm2东风葡萄基地、6.67 hm2五洲食用菌基地、666.67 hm2铜山笋竹基地、66.67 hm2安铜板栗基地、266.67 hm2大通白浪湖休闲渔业基地、333.33 hm2桥南苗木基地、66.67 hm2铜陵(大院)白姜优质良种资源保护基地、200.00 hm2久昌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快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形成。

2 农业园区建设现状2.1 大通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面积已达200.00 hm2,标准化改造了93.33 hm2,安装了1 300个钢架大棚。

同时,结合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新建清水池塔2座,彻底分离生产与生活用水。

结合生产实际,制定相应的黄瓜、豇豆、辣椒等蔬菜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

农残检测力度加大,年抽检蔬菜样品456个,合格率达98.2%。

吸纳民间资本,扶持蔬菜专业大户,发展蔬菜营销队伍。

结合铜陵市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永平、和悦蔬菜“一村一品”项目建设。

适时邀请省、市农科院专家对和悦蔬菜专业合作社会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广大菜农的种植水平。

2.2 东风葡萄基地2009年完成133.33 hm2葡萄基地建设详规设计,现已建成了66.67 hm2标准化葡萄示范园,举办了灰河首届葡萄节,使东风村成为名符其实的葡萄专业村。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铜陵办〔2016〕40号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铜陵办〔2016〕40号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铜陵办〔2016〕40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19日铜陵市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实施方案为加快转变我市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推进方案的通知》(皖政办〔2015〕7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建设路径。

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按照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总要求,以创建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示范区、示范主体为载体,以“生态、循环、优质、高效、持续”为主线,着力打造“近郊精品都市农业、枞阳传统品牌农业、普济圩现代生态农业”三大板块,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品牌化经营、构筑生态循环体系、推广新型种养加模式为工作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联动,建立产业生态布局合理、产业融合和品牌化经营显著、资源利用高效、生产清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富有铜陵特色的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示范市。

(二)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改革创新、注重实效。

二、目标任务以加速推进“五大行动(绿色增效示范行动、品牌建设示范行动、科技推广示范行动、主体培育示范行动、改革创新示范行动)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强化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铜陵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通过两年(2016—2017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211工程)创建工作,建成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区)2个,示范区10个、示范主体100个;通过创建,到2017年,全市粮油、水产、蔬菜、畜禽、铜陵生姜、凤丹等主导产业生产基本建立生态循环模式。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铜陵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02•【字号】铜发[2008]15号•【施行日期】2008.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的通知(铜发〔2008〕15号)各党委(党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现将《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铜陵市委铜陵市人民政府2008年9月2日铜陵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铜陵实现率先崛起、跨越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结合铜陵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考察的讲话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途径,进一步加快铜陵城市化进程,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二)总体要求。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布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户籍管理、土地管理、行政管理、公共财政和社会管理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进而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探索新经验。

(三)主要目标。

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形成“一主两副”的格局,农村形成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主体的格局;城市建成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达7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8万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和13%以上;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提前八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率先建成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发项目标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发项目标书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发项目标书一、项目背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开发是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农业产业园区,提供现代化的种植、养殖、加工等设施和服务,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二、项目目标1. 建设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包括温室大棚、养殖场、加工厂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确保农产品的优质和安全。

3. 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引入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

4.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的商业化和规模化。

5. 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提升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三、项目内容1. 建设规模:总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其中建筑用地占比为XX%。

2. 建设内容:包括温室大棚、养殖场、加工厂、仓储设施、办公楼等。

详细的建设方案和设计图纸将在后续阶段提供。

3. 技术支持:引入专业的农业技术团队,提供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4. 设备引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和加工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人才培训:组织针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6. 市场拓展:建立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完成项目规划和设计,与相关部门协商并获得批准。

2. 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土地开发、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

3. 技术支持和培训:引进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与当地农民进行合作。

4. 农业生产和加工:开始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工作,并建立农产品加工线。

5. 市场推广:与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和销售农产品。

五、项目预算1. 建设投资:总计XXXX万元,包括土地开发、建筑施工、设备采购等费用。

2. 运营成本:每年预计XXXX万元,包括工资、水电费、设备维护等费用。

3. 收益预测:预计项目在XX年内实现盈利,预计年均利润为XXXX万元。

六、项目风险与对策1. 市场风险:可能存在农产品市场波动的风险,需要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0000吨优质中华白姜系列产品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00吨优质中华白姜系列产品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20000吨优质中华白姜系列产品项目—一期:年产8000吨优质中华白姜清汁系列产品可行性研究报告铜陵市金长江食品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年产8000吨优质中华白姜清汁系列产品项目(年产20000吨优质中华白姜系列产品项目一期)——优势特色农产品中华白姜产业化深加工第一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年产8000吨优质中华白姜清汁系列产品项目(年产20000吨优质中华白姜系列产品项目一期工程)1.1.2建设性质扩建1.1.3项目单位食品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1.1.4建设地点开发区或其他合适的园区。

1.1.5建设规模年产优质中华白姜系列产品20000吨(一期工程:8000吨)。

其中:中华白姜清汁口腔清新剂200 吨(一期工程:20吨)、白姜清汁5000吨(一期工程:2000吨)、姜汁VC防暑降温保健饮料(天然姜茶饮料)15000吨(一期工程:6000吨)及生姜批发市场。

项目建设用地:80000平方米(一期工程:13000平方米)建设期限:28个月(一期16个月)建设内容:建年产中华白姜清汁口腔清新剂200 吨一条,2500吨白姜清汁生产线二条(一期工程:一条),年产8000吨姜汁饮料生产线二条(一期工程:一条)。

建生姜批发市场(自建或兼并重组形成绿色食品市场---生姜批发市场20000 m2,一期:4000 m2) 。

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总投资:20000万元(一期:6000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000万元(一期:395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3000万元(一期:1000万元),银行贷款或融资、合作12000万元(一期:295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5000万元(一期:2050万元)企业自筹流动资金1500万元(一期: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或融资、合作3500万元(一期:1250万元)。

1.1.7资金筹措企业自筹4500万元(一期:1800万元);贷款或融资、合作15500万元(一期:4200万元)。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规划区内磨盘张村北郢组、美城居委会孟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规划区内磨盘张村北郢组、美城居委会孟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规划区内磨盘张村北郢组、美城居委会孟庄组集体土地征收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为加快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项目建设,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皖政〔2012〕67号)、《关于调整蚌埠市城市规划区征收集体土地拆迁补偿安置暂行办法的通知》(蚌政办〔2013〕38号)精神,结合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规划、建设实际,制定以下征迁补偿安置方案。

一、征地拆迁范围本方案征迁范围为磨盘张村北郢组磨王路以北部分及美城居委会小孟庄两个自然庄,共350亩土地,涉及260户村民、居民房屋,拆迁面积约6.4万平方米。

二、征地拆迁部门征地拆迁部门为固镇县国土资源局,实施单位为新马桥镇人民政府。

三、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一)征地补偿。

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安徽省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皖政〔2012〕67号)规定标准执行。

(二)失地农民安置。

土地被征用后,剩余土地人均低于0.3亩的应安置农业人口,可以就地办理农转非,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和城镇居民医疗体系。

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蚌埠铜陵现代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新马桥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引导各类企事业单位、社区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支持被征地农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督促指导用地单位优先安置被征地农民就业。

(三)房屋补偿安置。

拆迁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房屋,经镇村两级认定为一户一宅的,宅基地面积220平方米以内的合法建筑按照房屋类型和成新状况等综合因素予以补偿。

被拆迁人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选择产权调换。

1.选择货币补偿的按下表标准予以补偿。

单位:元/平方米2.选择产权调换的按以下原则进行。

拆迁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房屋,按照人均45平方米确定安置面积,经认定为合法有效的房屋等面积安置部分,被拆迁人应缴纳产权调换建新差价。

(1)人均45平方米以内的楼房按每平方米70元、平房按每平方米80元、砖木房按每平方米90元、半砖瓦房按每平方米100元、草房按每平方米110元缴纳产权调换建新差价。

铜陵“精耕”农村特色产业

铜陵“精耕”农村特色产业

egion 区域R铜陵“精耕”农村特色产业本刊记者 郭 敏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7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4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0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4家基地入选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名单。

这些是铜陵“精耕”农村特色产业结出的硕果。

产业发展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动力,铜陵市委书记丁纯多次强调要推动特色农产品提档升级,把铜陵的土特产、小品种做成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在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进程中,铜陵精耕细作,打造了一批特色精品产业,为夯实“产业强”的新阶段幸福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沐浴着春光,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探寻铜陵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片白姜的产业传奇清明前夕,铜陵姜农鲍光文迎来一年中的大日子。

经过姜阁中近半年的温室培育,白姜姜种要“出阁”了。

玉米粒大小的姜芽萌出便被播种到一畦畦高垄的姜田中。

待到7、8月成熟后,鲜嫩的白姜食品不仅给人们带来味蕾的享受,更作为地方特色产业,为农民致富增收。

铜陵属沿江丘陵地带,境内山水林田湖俱全,土壤中含有多种特殊矿物质,特别适合白姜种植。

“一片生姜,胜过单方”,根据检测,铜陵白姜含有丰富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白姜种植在铜陵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在《本草纲目》《红楼梦》中都能找到铜陵白姜的身影。

依托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白姜逐渐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不仅种植范围广泛,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姜阁保种催芽、深翻高垅栽培、空中搭棚遮阴等独特的生产工艺。

一直以来,铜陵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白姜这块地域色彩浓郁的农业品牌。

为促进白姜产业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迈进,铜陵坚持规划先行。

早在2011年,便制定了《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并成立铜陵市白姜研究会,严把质量关、对接产学研服务、搜集整合市场信息,促进白姜产业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将白姜产业发展壮大,“十三五”期间,铜陵精心制定白姜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相关措施对生姜姜种保存、有机肥料进行真金白银的补贴。

铜陵白姜无公害栽培技术

铜陵白姜无公害栽培技术

铜陵白姜无公害栽培技术
王先荣; 高国安; 刘克银
【期刊名称】《《现代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5(000)002
【总页数】1页(P6)
【作者】王先荣; 高国安; 刘克银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县农业委员会 24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2.5
【相关文献】
1.铜陵白姜与高杆白轮作绿色增效栽培技术 [J], 李翠红
2.铜陵白姜高产栽培技术 [J], 朱桂文;宋元周
3.铜陵白姜的组培脱毒及高产栽培技术 [J], 徐振海
4.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比较铜陵白姜与白姜蜜饯的风味物质 [J], 史先振;王强伟;李永仙;王洪新;高行恩;苏义海
5.铜陵白姜高产栽培技术 [J], 杨自保;丁祖明;姚继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