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地理分区框架下的大兴安岭植被动态研究
大兴安岭的植被
大兴安岭的植被大兴安岭地区的植被,北部是以落叶松为主的寒带山地针叶林带,往南经针阔混交林带逐渐过渡到以蒙古栎为主的温带丘陵叶阔叶林带。
从植被类型分,大体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
(一)针叶林类型针叶林类型主要分布在本区的西部、北部,按中国植物地理区划属于泛北极植物区,欧亚森林植物亚区大兴安岭地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的明亮针叶林分布型,属于东西伯利亚(达呼里)分布型,兴安落叶松林也是亚洲东部针叶林带的一个主要树种。
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有兴安落叶松——偃松林,其特征是有大量低温植物分布,如偃松、岳桦、高山桧、岩高兰、白山蒿、林奈草等,指示这里的热量不足。
1000米以下的山坡地,广泛分布着兴安落叶松——杜鹃林,林下灌木层发达,以杜鹃为主,混生赤杨,灌木层下生长着越桔、红花鹿蹄草小灌木和草本植物。
山坡下部缓坡、漫岗、阶地在永冻层影响下,排水不良,土壤沼泽化,这里喜湿小灌木——杜香和鲜类生长很好,形成兴安落叶松——杜香林。
在山间谷地,由于沼泽化进一步发展,形成落叶松疏林沼泽。
在针叶林中,除落叶松外,尚有小面积成片状分布的樟子松林和数量很少的云杉林。
上述针叶林火烧或砍伐后,常被次生林树种白桦更替,形成白桦林或兴安落叶松白桦林;而在宽谷的地域则宜形成笃斯、越桔、苔草为主的沼泽化灌丛。
在东南部,随着海拔的降低,在兴安落叶松林中出现一些落叶阔叶林种,如柞树、黑桦等,开始了针叶林向落叶阔叶林的过渡,形成了有柞树参加的落叶松林。
(二)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落叶阔叶林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北部边缘及东南部丘陵区,海拨一般在400米以下。
这是亚洲东部温带落叶松林的一部分,属于中日――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东北区植物区,主要类型是柞树――胡枝子林,林木组成以柞树为主,有时混生黑桦、林下灌木层发达,以胡枝子占优势,林间空地有团块状分布的榛灌丛,草木层茂密,种类丰富,常达40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有凸脉苔草、单花鸢尾、裂时蒿、铃兰、苍术、大叶草藤、蕨类等。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
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深入分析其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森林植被的实际状况,综合运用生态学、林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森林植被生物量的估算方法、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生物量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及森林植被净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等。
本文期望通过系统研究和综合分析,为我国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森林植被分布及特点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这为森林植被的多样化分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我国的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各具特色。
东北针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以针叶林为主,如落叶松、红松等。
华北落叶阔叶林区:包括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及部分山地,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杨、柳、榆等。
华中华南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如樟树、楠木等。
西南高山针叶林区:位于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地,以高山针叶林为主,如冷杉、云杉等。
热带季雨林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台湾岛和云南的南部,以热带季雨林为主,如橡胶树、椰子树等。
生物多样性丰富:我国森林植被类型众多,每种类型中又包含大量的物种,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地理分布不均: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影响,我国森林植被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点,东部和南部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而西北部的森林覆盖较低。
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类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垂直带谱。
人工林比重较大: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成为我国森林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
1961_2010年中国植被区的气候与林火动态变化_田晓瑞
*
hm2,极端严重的火灾年份越来越频繁[1].在美国西南部森林生态系统中,火也是不可缺少 的因子,该地区的历史上出现过多种火动态,从频繁的地面火到罕见的树冠火[2-3].但在 20 世纪,严格的林火管理政策使得美国西部森林火灾急剧下降[4],火烧频度降低引起许多森林 类型结构发生改变,可燃物载量增加,结果导致野火日益严重,气候变化引起的森林大火发 生频度增加[5-6].目前,野火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森林管理者面临的挑战[7]. 随着全球范围的温度升高,大部分区域的火活动将增加[8].火险期严重度对全球气温升 高敏感[9],气候变暖会增加潜在的火灾风险,火险期延长和可燃物含水率下降(蒸散量增加 和枯落物干燥)将导致更多的野火.长期的人为干扰导致火险期、可燃物载量和火管理方式 等发生了变化,预计 21 世纪景观水平上的火动态将由于全球变化而进一步改变[10].预计到 2030 年和 21 世纪末, 北方林火灾次数将分别增加 30%和 75%[11]. Spracklen 等[12]认为, 2050s 美国西部年均火烧面积将增加 54%,太平洋西北森林和落基山脉森林的火灾面积将分别增 加 78%和 175%.中国东北地区的火动态也表现出与美国西北森林相似的变化趋势[13].澳大 利 亚东 南部的 很高 和极端 火险 等级日 数在 2020 和 2050 年将分 别增加 4%~25% 和 15%~70%[14].预计 2071—2100 年,中国东北地区的潜在火灾将增加 10%~18%,火险期延 长 21~26 d[15].Liu 等[16]认为,2081—2100 年中国东北寒带森林的火发生密度将增加 30% (CGCM3 B1 情景)~230%(HadCM3 A2 情景). 气 候 变 化 对 我 国 乃 至 黑 龙 江 省 林 火 发 生 周 期 有 重 要 影 响 [17-18] . 陈 锋 等 [19] 研 究 1982—2008 年云南省各生态区气象因子与森林火灾之间的关系,发现各生态区年森林受害 率均呈现出反曲线式的显著下降趋势, 年森林受害率随时间变化且呈显著的 S 函数关系. 赵 [20] 凤君等 认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 1972—2005 年可燃物的干燥状况呈增加趋势,其中, 夏季非防火期表层和半腐层可燃物的增加趋势显著, 是该区域夏季雷击火灾频发的主要原因 之一. 正确认识目前林火动态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适应性是开展科学林火管理的基础, 基 于生态地理区研究全国尺度上林火动态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科学与现实意义. 为此, 本文根据 地面气候历史资料, 研究各个生态地理区的气候和火动态变化趋势, 为开展科学的林火管理 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基础.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中国包括多种气候类型和植被类型,可燃物类型和火动态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 参考中国生态地域分类系统[21]分区域分析各区的主要气候特征及火动态变化.根据中国生 态地理系统分类结果[22]和近年的野火分布特征[23],本文把中国划分为 8 个生态地理区和无 植被区(R0),这些生态地理区包括大兴安岭北段山地落针叶林区(R1)、中温带湿润地区森 林区(R2)、中温带干旱地区荒漠针叶林区(R3)、中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原区(R4)、暖温带湿润/ 半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人工植被区(R5)、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原区(R6)、 中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R7)、热带南亚热带湿润地区阔叶林、人工植被区 (R8)(图 1).考虑到中国区域热带湿润地区面积所占比例较小,且其林火分布特点与南亚热 带湿润地区相似, 所以, 把这两部分合并为一个区域进行分析. 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 南方和西南地区,其中,天然林主要分布于东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其次为 西南天然林区.
(完整word版)大兴安岭自然资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自然资源人们赞美大兴安岭是聚宝盆,称它“遍地皆为宝,天下也难找。
”这里的地上、地下资源极为丰富。
森林资源大兴安岭地区是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和国内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森林覆盖率79.83%。
截止2008年末,全区有林地面积665.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5.14亿立方米。
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樟子松等。
动植物资源大兴安岭是我国高纬度地区不可多得的野生动植物王国。
这里生长着野生维管束植物900多种,包括笃斯、红豆、山葡萄等野生浆果;黄芪、灵芝、五味子等药用植物;木耳、蘑菇、猴头等食用菌类;蕨菜、百合等山野菜。
这里有鸟类250种(亚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6种。
哺乳动物56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种。
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紫貂、貂熊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棕熊、猞猁、马鹿等。
这里还有味道鲜美的冷水鱼类哲罗鱼、细鳞鱼等均为水中珍品。
矿产资源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富集,素有“乌金铺地,黄金镶边” 之美誉。
已发现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43种(含亚矿种),已被国家列为重点找矿靶区。
在德尔布干和大兴安岭两个成矿带先后发现了漠河砂宝斯岩金矿、新林塔源铅锌矿等一大批大中型矿床,现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开发和冶炼加工的潜在经济区。
水资源大兴安岭地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160.76亿立方米/年,水能理论储备78.04万千瓦,电站装机容量可达89.6万千瓦,年可发电25.3亿度以上。
行政区化大兴安岭行政公署辖3个县4个区,23个镇,12个乡,6个城镇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80个村民委员会。
呼玛县辖2个镇,6个乡,8个居民委员会,64个村民委员会,即呼玛镇、韩家园镇,兴华乡、北疆乡、白银钠乡、鸥蒲乡、金山乡、三卡乡。
塔河县辖3个镇,3个乡,29个居民委员会,11个村民委员会,即塔河镇、盘古镇、瓦拉干镇,依西肯乡、开库康乡、十八站乡。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
基于IBIS模型的东北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模拟王萍【摘要】集成生物圈模型(the integrated biosphere simulator, IBIS)作为目前最复杂的基于动态植被模型的陆面生物模型之一,已经成为模拟大尺度(全球区域)的植被地理分布、净第一性生产力和碳平衡以及预测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有效工具.应用IBIS模型对2004~2005年大小兴安岭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进行了定量估算,模拟与研究了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植被NPP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年均NPP值为494.7 gCm-2 · a-1,年吸收0.06Pg的大气碳.研究区年均NPP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大兴安岭地区基本上呈现出由北向南增加的趋势,小兴安岭地区除单位面积年均NPP大于1.1kgCm-2 · a-1在小兴安岭北部孙吴和逊克地区分布外,基本上呈现出均匀分布的趋势.加强基础数据研究的同时如何根据中国的实际合理确定模型参数,使模型在我国典型生态系统中应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6【总页数】8页(P3213-3220)【关键词】大小兴安岭森林;集成生物圈模型;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季节变化【作者】王萍【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5;Q948;S718.5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物圈的主体,不仅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上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碳平衡中也起着巨大的贡献。
森林碳储量和生产力既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森林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基础[1]。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简称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它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运转研究的基础,直接反映植物群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产能力[2]。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
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牟兆军;刘会锋;王立中;刘学爽;张婷【摘要】在土壤抽样调查基础上,对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类型划分,总结了其特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森林培育、群落修复等参考.【期刊名称】《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类型划分;特性;分布规律【作者】牟兆军;刘会锋;王立中;刘学爽;张婷【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4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的大兴安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东侧,地处黑龙江上游,北部、东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接壤;伊勒呼里山脉(东—西走向,西端与大兴安岭山脉相连)横亘于中部,将该林区分为岭南岭北;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没有高山及平原;林区总面积8.35万km2,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带[1];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
本次调查面积153.08万hm2,调查斑块2006块,调查样方774块。
1 主要土壤类型根据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剖面形态和土壤属性等特征,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划分为7个土类,20个亚类。
详见表1。
表1 土壤类型表?2 土壤分布2.1 棕色针叶林土棕色针叶林土是寒温带地带性土壤,是该林区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壤类型[2,3]。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范文
《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大兴安岭,作为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其南部山地的生态环境独特且丰富。
其中,苔藓植物作为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变化具有敏感的响应。
因此,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还能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本研究选取大兴安岭南部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苔藓植物的种类、分布、数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生态学、植物学、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
三、苔藓植物区系分析1. 区系组成: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种类繁多,包括多种科属。
其中,以丛藓科、灰藓科、金发藓科等为主。
这些苔藓植物在山地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区系特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苔藓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生态性特点。
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和繁衍。
四、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1. 物种多样性: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较高,这得益于该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生态环境。
不同种类的苔藓植物在该地区形成了丰富的群落结构。
2. 生态多样性:苔藓植物的生态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其对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能够在森林、草地、湿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中生长,形成了丰富的生态群落。
五、结论通过对大兴安岭南部山地苔藓植物的区系及多样性研究,我们发现该地区的苔藓植物种类丰富,区系特点明显,且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和物种多样性。
这些苔藓植物在维持山地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物质循环、提高土壤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该地区苔藓植物的保护和研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其生态环境,维护其生物多样性。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强监测与保护:建立苔藓植物保护区,加强对该地区生态环境和苔藓植物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某个植被的分界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我国某个植被的分界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在我国某个植被的分界线这一主题下的概述参考内容: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被的分布则受到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生态多样的国家,有着独特的植被分布格局。
在我国某个特定植被分界线的研究中,我们将聚焦于这一植被分布的变化和界限。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我国某个特定植被的分界线,深入了解该植被的生态环境和影响因素,揭示形成植被分界线的原因,并探讨其对生态系统和环境变化的响应。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特定植被在分布上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保护和管理该植被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首先对植被分界线的定义进行解读,探讨什么构成了植被分界线,以及该植被分界线的界定标准和方法。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影响该植被分界线形成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因素、土壤条件、地形等。
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被的生存和分布情况。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植被分界线的重要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的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被分界线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环境变化的响应,为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某个特定植被的分界线的研究,探讨植被的分界线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总结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植被的分布格局,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布局和框架进行介绍和说明,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大纲,使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脉络和逻辑展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在本篇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介绍文章的整体组织:可以指出文章包含的主要部分和章节,并简要说明每个部分的内容和主要论点。
大兴安岭简介
03
地理位置重要性
• 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 嫩江、额尔古纳河等重要河流的发源地
•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水资源安全的重要区域
大兴安岭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形特点
气候特点
植被特点
• 山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1600米
•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森林资源丰富,以针叶林为主
•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经济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水平
05
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
发展
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现状
生态保护成果
• 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生态环境改善
•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珍稀物种数量增加
• 污染防治取得成效,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生态保护问题
•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农牧业产业
• 调整农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
• 提高农牧业技术水平,提高产量和品质
• 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提高附加值
大兴安岭的未来发展规划
发展规划目标
发展规划措施
• 建立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 保护和利用好资源,实现绿色发展
•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水平
大兴安岭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 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 生态旅游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市场潜力大
• 生态旅游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 发掘和保护好旅游资源,提高旅游品质
• 发展生态旅游,打造旅游品牌
•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多年冻土区,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包括森林、草地、耕地和荒漠等类型的土地利用。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有着不同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土壤的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森林土地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而草地土地的生物量较高,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较多。
耕地土地由于长期的耕作和施肥,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低,土壤质量相对较差。
而荒漠土地则因干旱和贫瘠的环境条件下,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非常低。
针对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大兴安岭地区的土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从而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组分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程度;2.探讨森林、草地、耕地和荒漠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机制,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3. 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组分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规划和实施冻土区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冻土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是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氮循环的重要方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森林、草地、耕地和荒漠等类型,它们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各有不同。
研究表明,森林土地利用方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积累,森林植被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小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的研究
小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植被更新的研究【摘要】本研究对小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的森林植被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针叶林过火迹地上,落叶松幼苗较少,阔叶树萌条更新强度同火烧程度成正比。
(2)重度火烧有利于天然更新,促使白桦、山杨萌生;中度火烧最初形成以杨桦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林,后又逐渐演变为针阔混交林;轻度火烧有利于针叶林更新。
(3)火烧后不同林型下灌木草本植被种类变化不同。
【关键词】小兴安岭地区;火烧迹地; 植被更新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生态学家和林学家所关注的焦点。
我国对林火生态的研究,尤其是对火后林火迹地的恢复研究仍属薄弱环节,近年来对火烧迹地的更新和恢复研究也非常有限[1,2]。
本文以小兴安岭地区内不同森林类型、不同火烧强度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火烧迹地上的植被恢复情况,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地区概况本研究选择小兴安岭火灾典型分布区爱辉区为实验地。
爱辉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9°14′—51°03 ′,东经125 °52 ′—127 °39 ′之间。
东以黑龙江主航道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与孙吴县相邻,西与嫩江县相邻,北与呼玛县相邻。
近十年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550mm左右,无霜期122d,年平均日照时数2653.9小时。
我区森林植被类型位于大小兴安岭植物区系过渡带,分布具有明显的临界性质和过渡特征,植被十分丰富。
乔木树种主要有兴安落叶松、白桦、蒙古柞、黑桦、枫桦和山杨;灌木树种主要有大叶杜鹃、越桔、榛子和胡枝子;草本植物主要有地榆、杜香和苔草。
2.调查方法在火烧迹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地块设立标准地,同时,在各标准地附近未过火区域设置对照标准地。
分别在不同林火类型、林火强度的火烧迹地内和未经火烧的林地内设置2块平行的20m×20m的样地,对样地内的乔木每木检尺,记录乔木的种类、胸径、树高。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
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DVI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典型植被类型(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动态变化与气温、降水变化的敏感性。
NDVI作为一种重要的遥感植被指数,能够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覆盖度以及生产力等关键信息。
气温和降水作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对NDVI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NDVI与气温、降水之间的敏感性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植被动态变化的驱动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研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基于长时间序列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典型植被类型的NDVI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
通过构建敏感性分析模型,评估气温和降水变化对NDVI的影响程度,揭示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和差异。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植被动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类似地区或国家的植被动态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选取了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分布区作为研究区域,这些植被类型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
具体研究区域的选择基于中国植被图的分类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布局,确保所选区域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
遥感数据选用了长时间序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该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MODIS卫星产品,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和稳定性,能够准确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和变化趋势。
气象数据则来自中国气象局的国家气候中心,包括气温和降水等关键气象要素,数据覆盖范围广泛,时间序列连续,为分析植被与气候因子的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植物群落动态监测与环境变化响应研究
植物群落动态监测与环境变化响应研究一、引言植物群落是由一定地理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植物种群以及与之关联的生物群体,从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生物、生态和环境特征的生态系统。
随着人类活动的迅速发展和环境改变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对各种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当代环保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植物群落动态监测是指对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植物群落及其附带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定量和质量评估的过程。
该监测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生态基础和复杂性,从而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本文将从植物群落动态监测的定义、目的、研究方法入手,分析植物群落动态监测与环境变化的响应,以期加深我们对植物群落动态监测与环境变化关系的认识和深入研究。
二、植物群落动态监测的定义及目的植物群落动态监测是指以特定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对一定时间间隔内该地区内植物群落及其附带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进行定量和质量评估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生态基础和复杂性,以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植物群落动态监测的目的主要包括:(1)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植物群落动态监测可以对生物群体的多样性进行评估,从而了解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还可以分析生物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等,进一步评估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2)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植物群落动态监测可以评估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状况,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质量及其对生物群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分析环境状况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危害程度,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指导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植物群落动态监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态系统内植物的繁殖状况和分布范围,有助于指导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三、植物群落动态监测的研究方法植物群落动态监测的研究方法一般包括定位点选取、植被调查、环境监测和数据处理等环节。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碳储量监测及碳层分配特征研究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碳储量监测及碳层分配特征研究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海平面上升、冰川和冻土消融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
国际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主要是采用直接减排和间接减排两大措施,其中间接减排即是森林吸收二氧化碳(CO2),而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调节全球气候和碳平衡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使得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监测尤为重要。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四大重点国有林区中纬度最高,面积最大、国有林地最集中,生态地位最重要的国家森林生态功能区。
落叶松是寒温带干燥寒冷气候条件下最具代表性的森林植被类型,也是我国代表性的北方森林。
因此本研究以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测法、遥感法、模型模拟法对落叶松林碳储量进行监测,探索各方法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同时采用实测法较全面的对大兴安岭林区典型树种兴安落叶松林(不同龄组、坡位、林分类型)碳储量及各碳层分配特征进行研究,并对人为干扰因素(林分密度、采伐方式、更新造林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及各碳层分配特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结果对准确地评价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汇功能和价值,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实测法、遥感法、模型模拟法落叶松林碳储量监测本研究通过实测法、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的遥感法、基于异速生长方程的模型模拟法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进行监测。
其中遥感法共建立了6种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在0.58~0.74之间,精度在80.6~84.7%之间;模型模拟法建立了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幂指数函数模型,其建立的模型决定系数在0.92~0.98之间,精度在82.88~96.11%之间。
通过分析对比可知,模型模拟法决定系数和精度均高于遥感法。
在未来研究中,如在小尺度研究基础上,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实测法对森林碳储量进行监测。
若在不破坏植被的基础下,应该考虑以自变量胸径建立的幂指数函数模型进行森林碳储量监测。
浅谈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
浅谈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摘要】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其森林资源丰富,拥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大兴安岭森林通过调节水资源、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它对土壤保护和人类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大兴安岭森林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其生态功能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水资源调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人类健康、生态平衡、保护管理、地球环境1. 引言1.1 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大兴安岭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横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总长约1200公里,宽度约300公里。
它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之一,地势险峻,森林茂密,被誉为“东北第一山脉”。
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处于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天然屏障。
这里地势复杂,气候严寒,是中国最为寒冷的地区之一,冬季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上。
大兴安岭地区还是中国珍稀动植物的聚集地,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这里还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诸多河流源头都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看,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针叶林区之一。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覆盖面积广阔,林木种类繁多。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主要包括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
针叶树种以云杉、落叶松、红松等为主,阔叶树种以白桦、榆树、山杨等为主。
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不仅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森林资源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药材、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当地的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基于植被动态的黄土高原生态地理分区_张甜_彭建_刘焱序_赵明月
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 第34卷第9期2015年9月V ol.34,No.9September,2015基于植被动态的黄土高原生态地理分区张甜,彭建,刘焱序,赵明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摘要:生态地理区划作为自然区划的新分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地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在认识地理分异规律及区域规划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生态地理分区多依据自上而下的三级演绎途径,且对于多分区方案的对比与优选缺乏定量化准则。
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植被生长与恢复对缓解当地生态困境十分重要,因此以植被多年动态一致性特征作为分区合理性的评价指标,有助于准确揭示当地生境特点及分异规律。
为此,选取热量类、水分类、地形类及地表覆被类共9个指标,采用自组织映射网络(SOFM )与GIS 空间分析技术,基于黄土高原近30年来自然本底与覆被状况进行生态地理分区;并依循植被动态一致性准则,依据两步筛选法对多种方案进行优选,最终将黄土高原分为六大生态地理区。
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修正6分区方案在12个备选分区方案中效果最好;同时,修正6分区方案多年平均NPP 离散系数最低,表明该分区内部离散程度最小。
分区方案与既有分区方案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由于区划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整体区域划分更为清晰。
对生态地理分区方案优选定量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提升自下而上生态地理区划的客观性。
关键词:生态地理分区;植被动态一致性;分区方案优选;SOFM 神经网络;黄土高原DOI:10.11821/dlyj2015090041引言自然区划作为地理学的核心议题和重要工作,在认识地理分异规律、社会生产以及区域规划活动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自然区划着重从区域角度出发,通过观察和研究地表自然综合体以揭示地域分异规律,并探讨自然地域单元的划分与合并[1]。
基于不同的研究目标与不同发展阶段,自然区划产生了诸多分支,相关概念也十分丰富,如:综合自然区划[2]、自然地理区划[3]、生态地理区划[4]、生物(态)气候区划[5]等。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及区系地理成分研究谢振光【摘要】运用植物地理学方法,结合野外调查及历年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共有维管束植物92科373属1 062种(含变种、变型),其中被子植物的科属种分别占维管束植物科属种的84.78%,93.57%,95.76%,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在科的水平上,单种科和中小型科优势明显,占总科的82.50%;在属种的水平上,含20种以上的较大型科所含的属种数分别占总数的62.61%,68.69%,这些大科在本区植物区系组成中具有明显主导地位.2) 种科比(种/科)指标能较好地反映植物区系的分化强度,本区种科比为12.78.3) 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性,以明显的温带性质为主,其属数占总属数的89.12%,热带分布属占总属数的5.78%,说明本区曾与热带区系有过联系.世界分布属占总属数的16.71%,显示了本区植物的普遍性,特有性程度较低.4) 本区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大兴安岭特有植物3种.%With plant geography methods,combined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original forest area in north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lnner Mongolia,floristic composition and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lnner Mongolia have the original vascular plants of 92 families,373 genera and 1062 species(including varieties and forms),angiosperms accounted for 84.78%,93.57%,95.76%,of vascudle bundle plants in plots,the absolute advantage in number;in the division level,single section and small and medium-sized obvious advantages,accounting for 82.5% of the total families;on the relation between levels,including more than 20 kinds oflarger families,the genera and species respectively accounted for 62.61% of the total 68.69%,these large families in floristic composition in this area has obvious dominance.2)The species/families indexes can well reflect the floristic intensity of differentiation,the kind of family was 12.78.3)Floristic geographical composition diversity with obvious temperate nature is given priority.The number of genera accounts for 89.12%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genera number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 accounts for 5.7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of tropical distribution,which shows some linkage with tropical flora in this area,genera of the world distribution accounted for 16.7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This shows the universality of plants in this area.4) There are a total of 6 kinds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cted wild plants in this area.In the Grester Hinggan Mountains there are three endemic species.【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5页(P88-92)【关键词】植物区系;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地理成分【作者】谢振光【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内蒙古牙克石 0221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是中国保存最完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未开发的原始森林;是大兴安岭山脊的最北端,地处寒温型明亮针叶林带;是欧亚针叶林区的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境内的一部分;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天然生态屏障;是大兴安岭的起点,黑龙江的源头,蒙古、鄂伦春、鄂温克等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