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 1针灸学经络总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 辨证归经
病候——辨经络病变 症状部位——辨经脉病变
⑶ 治疗疾病: 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 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小结: 思考题:
①经络的含义是什么? ②经络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 ③十二经脉有什么特点?具体的分布规律、
流注方向循环流注交接关系如何? ④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有哪些异同? ⑤经络有什么生理功能?
⑵ 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⑶ 作用: 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 沟通十二经脉间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3)十五络: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别出一络
及脾之大络的总称
作用: 十二经络脉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表里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 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经 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熟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4、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经络的含义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 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 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 布全身。
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躯干
太阴经在前 厥阴经在中 少阴经在后
特点: 循行走向规wk.baidu.com(流注):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特点:
② 内属一定的脏腑: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③ 有表里络属关系: 经脉间有脏腑属络关系
络脉沟通了互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 经脉一阴一阳的互相衔接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经脉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经络
十五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1)十二经脉:
⑴ 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为手足三阴 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⑵ 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 特点:
① 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
分布规律:
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特点: ④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
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 交接部位: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接 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⑤十二经脉均有所属的穴位。
2)奇经八脉
⑴ 含义:“奇”有“奇特”“奇异”之意, 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 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 的八条经脉,为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的总称。
经之间的联系。 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
别沟通了腹、背、头和胸部,从而输布 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4)十二经别:
十二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深入体 腔的支脉。 作用:
加强经脉与脏腑的联系。 加强表里经脉的联系。 扩大了十二经脉的循行范围,沟通内外。 扩大了阴经及其腧穴的主治范围。
5)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 手厥阴心包经 足 手少阴心经 三 足太阴脾经 阴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 手少阳三焦经 足 手太阳小肠经 三 足阳明胃经 阳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四、经络的病理反应
⑴ 反应病候:内脏有病通过经络反 应到体表
⑵ 传注病邪:正虚邪盛时,经络是 病邪传注的途径 ①经脉病变可以传入内脏 ②内脏病变可累及经络 ③脏腑之间病变通过经络相互影响
五、经络的临床应用
⑴ 诊断疾病:
望诊:皮肤形态、色泽的改变 切诊:结节、条索状物、凹陷、隆起、
压痛点、皮肤温度的改变、切脉
针灸学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李素荷 教授
针灸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 腧穴、刺灸方法、运用针灸防治 疾病的一门学科。
内容:经络腧穴 刺法灸法 针灸治疗
源流
脉经 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专著) 针灸大成
经络腧穴部分
第一章 经络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作用 特点。
十二经脉之气渗灌、濡养、结聚 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作用:
联络筋骨,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的正常运动。
6)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循行的体表区域,亦是
十二经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作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 机体、抗御外邪、反映病证的作用。
三、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⑵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