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知识点+习题(有答案)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 “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A. 《天演论》敲响警世洪钟B. 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于一些重要的不平等条约C.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 《马关条约》的签订2.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3.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个连续的年份。
下列发生在“戊戌”年的史实有①《马关条约)签订②谭嗣同英勇就义③京师大学堂创办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
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
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
”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A. 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B.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C.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5. 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下列关于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的正式开始B. 变法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建立民主共和国C.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变法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6.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B. 发展农工商业C. 开办新式学堂D.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7.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
”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维新思想B.儒家思想C.近代科学D.法家思想3.1895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乾隆帝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A.训练新式军队B.兴办私人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开办新式学堂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改革财政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8.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
“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9.“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促进思想启蒙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支持变法②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变法失败④变法使中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向敌人学习”指的是十九世纪末的()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从材料可见()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先进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人们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3.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A.曾国藩B.康有为C.邓世昌D.左宝贵4.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
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6.下列事件与结果的搭配,正确的是()7.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
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废除帝制,民主共和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8.“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10.胖虎同学为撰写论文,列出以下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二、梁启超与《变法通议》;三、严复与《天演论》。
17-18学年上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上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题一、基础练习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着被东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他们为救亡图存进行的探索是()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2. 1895 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 拒和B. 迁都C. 变法D. 革命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强学会的建立B.“公车上书”C.《定国是诏》的颁布D.保国会的建立4.在中国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梁启超B.李大钊、胡适C.李鸿章、张之洞D.曾国藩、奕沂5.“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
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6、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的出卖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C.顽固派的强大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7.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
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A.黄兴B.左宗棠C.曾国藩D.谭嗣同8. “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二、能力提升练习9.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复习课后习题练习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
1.“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 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B )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C.洋务运动的背景 D.《辛丑条约》的影响
2.有人将 1895 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材料三 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 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 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 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 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 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 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
A.严复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康有为
4.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 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学报》等,这些报纸、 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选项中,属于“为推动改 革而鼓呼”的是( A )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 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1)据材料一,指出史学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
进程的起点”的原因。 因为戊戌变法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 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2)据材料二、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戊戌变法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人民群 众;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利于变法成功,民 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八上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1.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改良的人们放大了。
这里提及的有志于改良的人们()A.康有为、梁启超B.李鸿章、左宗棠C.孙中山、黄兴D.陈独秀、李大钊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的《醒世歌》曰“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此歌所表达的主旨是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3.长期以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1895年)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
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
由此可见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4.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只为统治者服务C.不切合实际,不可以付诸实践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5.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
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史、地理、法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
这一变化表明()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6.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次“认识”使先进人士开始()A.创办近代工业以自救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7.维新派创办报刊不过几年工夫,全国风气大开,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
【人教部编版】2019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_戊戌变法课时作业
第6课戊戌变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1)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过程: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1)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表现: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知识点2 百日维新3.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4.时间:1898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5.6.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7.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C)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2.公车上书后,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从事的活动包括(A)①创办报刊②组织学会③创办新式学堂④领导武装起义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3.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部编版历史 八年级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
”因“觉醒”而开始的爱国运动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 历史学家胡绳指出,“光绪皇帝当时不可能区别维派和洋务派,他是把维新派当作洋务派的后起之秀来使用的”。
这反映了光绪皇帝支持维新派的目的是()A.确立君主立宪制B.维护清朝统治C.确立民主共和制D.摆脱民族危机3. 公车上书的组织者是A.陈独秀、胡适B.孙中山、袁世凯C.李鸿章、曾国藩D.康有为、梁启超4. 如下“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民主”气息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设立京师大学堂D.裁减绿营,精练新军5.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6. 如下图,某班同学要出一期历史知识墙报,下列图片应归属于哪一个标题()A.英勇的反封建斗争B.近代化探索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血肉筑长城7. 严复借用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宣传变法思想,他认为国家变法图强方能顺应“天演”进化,否则将会被淘汰。
这说明严复A.坚持中体西用B.号召研究科学C.主张推翻帝制D.具有全球视野8. 梁启超认为:“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泰西(欧洲)皮毛,汲流忘原……,遂及自足,更狭小智小术。
……李鸿章晚年着着失败,皆由于是”。
材料说明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关键是()A.科学技术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D.生活方式9. “戊戌六君子被杀的时候,不少老百姓其实是叫好的,他们都认为国家杀了奸臣。
”对老百姓而言,康、梁就是奸臣。
材料表明戊戌变法()A.促进了思想解放B.缺乏理论指导C.打击了封建势力D.缺乏群众基础10. 如表是选自明清时期的两道科举试题。
据此可知,当时科举考试()时代题目明·崇祯如今风气不正,如何正士风以复古道清·光绪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秋人教版部编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实业救国高潮的出现D.“西学”在中国的宣传2.在1895年到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应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3.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4.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A.《时务报》的创办B.强学会的成立C.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D.保国会的成立5. “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6.2019年12月5日—12月20日,国家话剧院上演了2019年度的收官大戏《北京法源寺》。
这部戏截取了戊戌变法最具戏剧冲突的十天,用舞台的形式展开一段澎湃的故事。
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训练新式军队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废除科举制度7.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裁撤冗官冗员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开办新式学堂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8.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袁世凯9.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B.传播新思想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D.筹建海军10.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过程中,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的出卖B.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C.顽固派的强大D.所依靠的光绪帝没有实权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ɡ)以挞(tà)坚甲利兵乎?——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1)根据材料一,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共7题;)1.“公车上书”发生于()A. 1872年B. 1885年C. 1895年D. 1898年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 《万国公报》的创办B. 公车上书C. 维新团体的形成D. 强学会的成立3.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4.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这次行动是()A. 强学会成立B. 《万国公报》创办C. 公车上书D. 百日维新5.下列对“公车上书”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B.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议C. 他们联合各省会试的举人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D. 由于清朝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顽固派阻挠,公车上书没有成功6.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人物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康广仁7.如表是梁启超的人生履历(部分)。
由此可知,梁启超()时间活动1890年开始看到江南制造总局翻译的书籍,初步接触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1895年在北京协助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1902年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A. 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B. 是维新变法的最高领导C. 主张通过变法实现君主立宪制D. 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二、百日维新(共8题;)8.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A. 咸丰帝B. 慈禧太后C. 道光帝D. 光绪帝9.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精品试题(含答案):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1)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过程: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1)概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2)表现:①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②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作用: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知识点2 百日维新3.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4.时间:1898 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5.戊戌变法6.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7.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C)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2.公车上书后,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从事的活动包括(A)①创办报刊②组织学会③创办新式学堂④领导武装起义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④3.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预习指导 新人教版
第6课戊戌变法【预习指导】基础知识考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概况1. 简述戊戌变法的背景。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失败说明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国家富强的办法行不通2. 戊戌变法的目的:通过维新变法,发展资本主义,达到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的目的3. 戊戌变法的概况:时间:1895年—1898年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基础知识考点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 维新派在割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3.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
5.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
6. 戊戌六君子指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基础知识考点三:戊戌变法的评价分析1. 戊戌变法的性质: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场失败了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 戊戌变法的地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一次尝试;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 简述戊戌变法的作用。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爱国和进步的作用。
4.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充满软弱性和妥协性;②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群众基础;③部分变法措施冒进;④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5. 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是戊戌变法。
八年级上册历史突破训练知识点专题(部编版)课题06戊戌变法(解析版)
课题06戊戌变法知识梳理基础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他是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此人是()A.贾思勰B.刘徽C.祖冲之D.郦道元【分析】本题考查祖冲之的知识。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解答】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他是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
故C祖冲之符合题意。
故选:C。
2.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科学巨著,为我们汲取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提供了便捷。
下列科学巨著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是()①《水经注》②《九章算术》③《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分析】本题考查重要科学著作出现的时间,关键信息是“南北朝时期”。
【解答】据所学知,①《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②《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③《齐民要术》是北朝著名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④《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
故选:D。
3.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此字体是由谁独创的?()A.胡昭B.锺繇C.王羲之D.顾恺之【分析】本题考查了锺繇,他是著名书法家。
【解答】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是由锺繇独创的。
锺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故选:B。
4.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是()A.钟繇B.胡昭C.王羲之D.李斯【分析】本题以独创楷书书法的书法家为依托,考查钟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含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
”这首歌谣描写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洋务运动的影响C.戊戌变法的背景D.公车上书的结果2.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
这次行动是()A.强学会成立B.《时务报》创办C.公车上书D.百日维新开始3.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时务报》B.《国闻报》C.《湘报》D.《万国公报》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6.中国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作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7.某班同学编导的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材料,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主A.1894年(农历甲午年)B.1901年(农历辛丑年)C.1898年(农历戊戌年)D.1911年(农历辛亥年)8.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中没有涉及的是()A.知识分子参与政事B.发展实业C.开办新式学堂D.解决土地问题9.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民族企业家,你最赞同下列哪项变法诏令()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D.训练新式军队10.光绪帝于1898年6月下令:“(从)下科开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以前)用四书文者,(今后)一律改试策论。
”这体现了维新变法哪一方面内容() A.开放言论B.废除八股C.训练新军D.裁汰冗员11.1898年,紫禁城内发生政变,慈禧太后再度出面执政,到处搜捕被视为乱党的改革者,原被裁撤的政府部门和各类官职也重新恢复,军政大权则由太后信任的权贵控制。
下列哪一选项是造成此事件发生的原因()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公车上书1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公车上书②颁布“明定国是”诏书③创办《时务报》④光绪帝被囚禁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13.“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这是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叙述,他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B.皇帝没有实权C.改革在地方执行难度过大D.帝国主义强加给慈禧的压力14.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归纳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1、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及主要活动。
2、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3、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实质及进步意义。
重点:1、公车上书意义2、百日维新内容及进步意义难点:百日维新内容及进步意义新课讲解: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核心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在位皇帝:光绪帝(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却轰动京、沪)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1)表现: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B、严复等支持《国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严复结束:1898年9月,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别名:百日维新(变法历时103天)也称戊戌变法(1898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谭嗣同名言: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含答案)第6课戊戌变法学校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2017·淮安)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A.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 《马关条约》的签订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2. 以下关于戊戌变法内容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B.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C.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D.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创建北洋海军3.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A. 蔡锷B. 梁启超C. 康有为D. 谭嗣同4. “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理解戊戌变法的作用A. 提高了工作效率B. 起了思想启蒙C.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D. 摧毁顽固派力量5.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与历史史实不符合的是A. 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B. 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C.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D. 它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二、判断题1. 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在京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百日维新”。
2.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 谭嗣同、杨锐、梁启超、康有为、康广仁、刘光第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英勇就义,被后人称为“戊戌六君子”。
4. 为了宣传维新思想,以左宗棠为首的维新派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
一、背景
《》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未上达光绪帝。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学会——等
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宣传变法的人物代表: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6.11——9.21
标志: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9.21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
(妥协性、软弱性)
六、历史意义
1、性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的改良运动。
2、意义: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作用(最突出)。
3、启示: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部编历史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亡之时。
2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后。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经过:康有为,梁启超联合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
影响: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宣传变法维新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影响最大的有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国闻报》严复主持,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二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2主要人物康有为光绪帝
3时间
1898年6月11日--1897年9月21日
4变法内容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5结果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抓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变法失败。
6影响※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7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陈旭麓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的炮声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签订D.清政府腐朽统治
2.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曾国藩B.康有为
C.邓世昌D.左宝贵
3.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刊物中,居于南北舆论界领导地位的是()A.《中外纪闻》《湘学报》
B.《时务报》《国闻报》
C.《洲学报》《知新报》
D.《天演论》《变法通议》
知识点2百日维新
4.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以下素材。
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明定国是”诏书。
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5.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而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D.政治制度
6.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文
C.精简机构D.裁撤冗官
7.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慈禧太后”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为走救国之路,__A__七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__B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C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D__慷慨就义
8.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能力提升】
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
A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明定国是”诏
书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10.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
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
前车之撤,可以为鉴。
”“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
”由此可知他主张()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1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
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急。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
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
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材料三: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的作用?“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直击中考】
12.(河北中考)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13.(达州中考)列强的侵略,使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
下列事件中,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答案
基础过关
1.C
2.B
3.B 3.C
4.D
5.B
6.C
7.B
能力提升
9.A 10.B
11.答案:(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
(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
(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戊戌政变。
直击中考
12.B 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