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应用
摘要: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如何针对我院教学对象,根据课程性质及教员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从而避免了选用教学方法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突出了教学艺术,并针对应用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正确理解、科学选择、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我院具有多层次并存、专业众多、学员基础参差不齐等特点,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就是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课程特点、教员特点等因素综合选择,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否则将会带来负面效应。一、理性认识教学方法的应用条件,做到合理选择
生物对自然界中的气候、土壤具有适应性。同样,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作为达成目标的手段和形式,对构成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更具有适应性。就学员来讲,具有对学生年龄、知识水平、身心发展特征的适应性;就内容来讲,不同的学科、内容和教学任务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就教学保障条件来讲,不同的设备条件、装备配置、不同经济水平地区都会对方法形成有利或不利的因素;对教员来讲,具有对教员的年龄、阅历、性格、知识水平、性格等的适应性。如果把教学质量比作我们理想中的宏伟建筑的话,教学方
法可比作是建筑中不同的材
料,我们要理性认识,因地制宜,把它用到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效能。
二、科学运用教学方法,达到理想效果
1.把握运用条件,做到因材施法
不同的讲授者可以选择相同的方法,但授课的效果可能会截然不同,这就涉及到方法的运用问题,体现在使用过程中则表现为艺术水平和知识魅力的不同。比如研讨式、案例教学法作为针对性、研究性很强的教学方法,是在学员具有一定系统知识积累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我们在强调研讨给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带来益处的同时,不能忽视系统知识传授和积累的基础作用。更不能将这种适当内容、适当条件下、适当对象中运用的方法取代不能取代的讲授的方法,运用到每一堂课、每一类群体中。再比如,多媒体教学进人课堂之后,对于一些教员来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对于另外一些教员来讲则成为照本宣科的翻版和教学质量提高的桎梏。因此,当一种新的方法成为我们可以选择的手段时,必须认真分析,科学运用。
2.深入理解内涵,准确把握实质
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后,要以教学效果来检验,至少应该得到受益人?—学员的认可。相反,采用的教学方法没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失败。当然,这里有学员的原因,如学习观念没有转变、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因素,但教
员必须查找自身的原因,反思自己对采取的方法本质上的理解是否不够深入或是出现偏颇,以及在方法的操作上是否出于表面化。下面就以我们现在大力提倡的互动式教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互动式教学是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反思和挑战,是基于教与学双边活动这一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这种认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假如把这种方法仅仅局限于提法上,或者局限于形式上,没有把握其实质,而是把简单的问答当作是互动,并且在问题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对学生的作答不做进一步的引导和深层次的归纳,则这种互动未免显得肤浅。把对互动式的界定仅仅局限于有没有问答、有没有师生的语言交流上,更是曲解了互动的本义。
实际上,问答只是互动的一种手段。作为手段,问答的效果取决于教员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和自身的知识水平。提问的主题和逻辑显示了教员对学员的了解程度,优秀教员会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通过把复杂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把学生引向深奥的知识殿堂。而仅对浅显的、学生都明白的问题进行发问,一则说明教员对学生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把握不准,另则说明教员知识储备的缺乏,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不够,再则说明教员是为了互动而互动,没有理解其真正的含义。真正意义上讲,达到师生的互动绝非仅限于口头交流。“百家讲坛”上,几乎没有语言互动,但听者心服口服、回味无穷,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应该说,这种教学的最佳状态和效果是在悄无声息的互动中实现的。而我们要做到这种互动,则是体现在
教员的教学设计上要符合学员的心理,符合他的接受能力,学员听懂了,会与你产生共鸣,这是心灵上的互动。接下来就会产生眼神及表情的互动,从眼神及表情上你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进入了心灵、眼神、表情的高级互动。这种状态下,没有问答的点缀更能显示教员对学员追求知识的把握程度,体现教员的艺术魅力,看似“灌输”,实则启发,体现了互动教学的真正含义。
3.避免教学方法功能夸大化,使用单一化
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人的认识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在方法的使用上就会出现片面性或是走极端。当前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出现了“推陈出新”的势头,即肯定一种新方法的同时,也相应批判和否定旧方法,而且大力宣扬,甚至把占主导地位的方法用不当的辅助方法手段来代替,这样做势必造成方法之间的割裂和对立。例如多媒体教学,它能使授课更具有形象性,增强了感性认识,具有便捷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教学中上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但普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出现了多媒体课件教案化、讲稿化的倾向。一些教员把要在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甚至是说的话,逐字逐句地写在上面,一节课的多媒体达几十页,而且各级标题一应俱全,完全引导了教员的讲授,成为教员“一劳永逸”的工具,这种做法显然曲解了多媒体手段的功能。换句话说,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配合讲授的直观教学手段,其地位和作用是辅助性的。倘若把教员的讲授
内容全部放在多媒体上去念,则成了辅助多媒体教学,就会出现”新照本宣科”,使本来生动的讲授呆板化,限制了教员课堂机智的发挥和运用,无法体现教员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另外,作为直观教学方法的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它可以替代实物演示、参观、实验室实验,但绝对不是全部,这些教学手段有其特殊的效用,是教学中所必须采用的,是无法替代的,而全盘多媒体化则是夸大了该手段的作用。
4.避免千篇一律,突出教学艺术个性化
如果说在一定时期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具有相对稳定性、规范性和制度性,教员不能擅自更改的话。那么,教学方法则不然,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可替代性,表现为一种目标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来实现,这种手段要因人而异,也就是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员的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最高境界是教学艺术。因此,作为教员,要把方法运用与自身教学艺术的形成结合起来,使方法运用成为教学艺术形成的手段。教学艺术的形成需要继承,也需要创造。继承表现在:要不断学习古今中外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来的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方法,从中汲取营养、把握规律,为教学工作奠定基础;个性化表现在:在汲取的同时进行消化,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在继承的过程中弥补教学方法中的空缺和不足,从众多的方法中选择和创造适合自己的得心应手的方法,成为自身教学个性化的重要部分。
此外,教学管理部门应当大力提倡方法选择和使用上要不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