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经典教案第8册第一课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国学经典》诵读教案1一、教学目标: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教学:有词朗诵、配乐美文赏识、唱诗词。

三、教学预备: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词或美文,并细心预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支配多种多样。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人类在历史进展的进程中,制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竞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抱负境界。

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

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每天坚持。

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教学。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老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教学,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老师要依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依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

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舞学生多诵多背。

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竞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

语文老师要每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舞后进;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沟通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教学,培育学生的个性才能。

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

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学期计划一、教材分析国学经典文章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

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

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

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性著作。

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

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国学经典第一课

国学经典第一课

《吾日三省吾身》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②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明白反思就是进步。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养成习惯。

【教学准备】为学生印好反思表格。

【教学过程】教师故事引入课题:师: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看屏幕。

(屏示:“龟兔赛跑” )师:兔子输了很不服气,就约乌龟再次赛跑。

(屏示:“龟兔再跑” )师:第二次赛跑,谁赢了?生:兔子。

师:这次兔子为什么能赢?生1:兔子本来就跑得快。

生2:兔子吸取了教训。

···生x:注意反思。

师:龟兔1:1持平,其它动物鼓动它们又举行了一场比赛,有的公司还搞了赞助。

(屏示:“龟兔三跑” )师:第三次赛跑,结果怎么样?生:双赢。

师:为什么它们能双赢?生1:不能骄傲。

生2:要吸取教训。

生:···不断反思。

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屏示:)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能使我们眼光更敏锐,言行更规范,头脑更聪明。

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屏示:)我们应该从小学会自我反思,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好习惯。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吾日三省吾身(板书课题)师:这句话什么意思?(屏示:课题释意)师:请大家齐读课题:吾日三省吾身师:这句古训出自哪里?请看屏幕。

师:“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弟子曾参,原文是“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乎?与朋友交而不乎?传不习乎?”师: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屏示:曾子说)师:古人强调行而后思,那么什么是反思呢?什么是反思(板书)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我的反思”,然后回答问题。

(屏示)反思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是否恰当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方式。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其中积极的道理,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呢?(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1.学生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学生跟读。

3、小组、全班齐读。

4、老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研究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小组讨论:1)你认为哪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研究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绘画或完整的话语,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XXX,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呢?(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1.学生自读《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课

《国学经典诵读》第一课

一东(其三)
【华对嵩】华,读去声,西岳华 山。嵩(音松),中岳嵩山。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分四掌岳四对时三、公方】岳四的岳官,。传三说公尧:时古
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代天子以下最大的三个官员。 【禁柳】古代皇帝居住的城苑禁
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止即百宫姓廷出中入的,柳所树以。称禁宫;禁柳
璞讨回了五色笔,从此“江郎才 尽”。
有人香径淡凝脂。
【十香词】辽道宗后萧氏,小字
观音,才貌双绝,后以谏猎见疏,
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保塞; 作《同心词》耶律乙辛诬后与伶
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人私通,假造《十香词》为证, 帝竟赐后自尽。
【泼墨】大量用墨渲染。
【传卮】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
皇寿。
【神奇韩干画】学画十余年,善
相传南朝梁武帝时,有童谣:
“青袍白马寿陽儿”。不久,寿
陽的侯景发动叛乱,叛军中尽青
袍白马,终于亡梁。
【箴】古代一种以规劝、告诫为
四支(其三)
内容的文体。
【讚】颂扬﹑称美,通赞。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音居)】裾,衣服的后
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
襟。轻裾,形容人在走动或舞蹈 时衣襟飘扬的样子。
酒力。 【朝饔】早饭。
唐库金钱能化蝶, 延津宝剑会成龙。
【唐库金钱能化蝶】唐穆宗时, 殿前种千叶牡丹,有无数黄白蝴 蝶飞集花间,天明即飞去。人们
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
张网捕捉数百,天明都变成了金 玉,后来打开宝橱,发现皆库中
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金银所化。
【延津宝剑会成龙】雷焕的儿子佩另一口剑经过延平津,剑忽然从腰中跳出沉没水中, 使人入水寻找,只见数丈长的两条龙。

国学经典第八册[知识发现]

国学经典第八册[知识发现]

见戴渊在岸上发号施令,神色自若,丝毫不觉得在做
坏事;而众人在他的指挥下,行动井井有条。陆机便
感觉这个人不一般。于是,他走出船舱,对戴渊说:
“壮士,你年纪轻轻,才能出众,为何要做强盗呢?”
戴渊一听,觉得这句话说到了自己的心里头,便表示
愿意改过自新,追随陆机。
一番交流之后,陆机见戴渊慷慨不凡,便与他结
为好友,并写信推荐他从军。后来戴渊作战勇敢,官
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
上》)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
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
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尽心上》)
学习园地
14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习园地
15
王良辞驾
溪涧岂能留得住,
终归大海作波涛。
学习园地
5
日积月累
君子远庖(páo)厨
有一天,齐宣王坐在朝堂上,有个人牵着牛从
堂下经过。他看到牛瑟瑟发抖,于心不忍,便问
道:“你要把牛牵到哪儿去啊?”牵牛人说:“屠
宰场。要杀了它来祭祀大钟。”齐宣王说:“牛
并没有罪,却要被送进屠宰场。放了它吧,我不
忍心看它那颤抖的样子。”于是,牵牛人就把这
齐王知道了,就对孟子说:“先生真的要离开吗? 我一直敬佩您的才能,和您共事我感到非常愉快,希 望您能留下来。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您批评。” 并用万钟的俸禄挽留孟子。孟子说:“有人给我十万 钟的俸禄我都没有要,又怎么会要万钟的呢?能够实 现理想的地方,虽有千军万马阻挡,我也会勇往直前; 不能实现理想的地方,我是一刻也不能多待!”最终, 孟子离开了齐国。

国学教案1.道

国学教案1.道

国学教案:第1课道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和背诵课文内容。

2、理解字词句的基本意思。

初步理解“道”的含义。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道”的感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相关的文字、视频、音频资料。

2、制做ppt课件。

学生准备:1、把课文熟读成诵。

2、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课起引道:未成曲调先识道幻灯片1 :猜谜语,认识道:师:比一比,谁聪明?请猜谜语:首字表人头,走之表示走;走路抬首看,目标在前头。

无路要敢走,走多路才有。

幻灯片2 :看词语,解释道:地道铁道羊肠小道【道路】公道天道头头是道【道理;事理;规律】医道棋道生财之道【方法;办法;技艺。

】导语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一组词语,聪明的小朋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导语2:道字是一个富有智慧的字,它有丰富的内涵。

请大家猜一猜第一行的“道”是什么意思?第二行的“道”是什么意思?第三行的“道”是什么意思?幻灯片3:观媒体,了解道。

【媒体展示】导语3师:道字是一个魔术师,它千变万化。

今天,我们学习的五年级上册《国学》第一课《道》。

课文出自2000多年前的一本书《道德经》。

其作者老子,姓李,名耳,亦称老聃(dān),他是春秋时期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

老子所说的“道”与众不同。

二、课承诵道:经典诵读品味道【(一)自由读顺。

】导语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共同学习《国学》第一课,《道德经》第一章:道。

幻灯片3、【课文内容】导语2:请大家自由的读三遍课文。

(学生自由读。

)【课文: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②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③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⑤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导语3:读一读就能明白。

课文中有一对反义词最重要。

谁知道?【1分钟】生:无和有。

师:课文中的道,主要讲述的就是从无到有的变化规律。

国学第一课教案

国学第一课教案

国学第一课教案第一篇:国学第一课教案《中国古典诗词欣赏(诗卷)》第一课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诗经2、了解比兴手法3、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大意2、采用提问质疑共同讨论等方法分析关键句子,理解意境。

3、朗读背诵,积累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教学难点:1、对每句诗的理解2、体会整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课件及音频资料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资料共享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同学们先欣赏欣赏(屏显画面):一对呱呱鸣叫的水鸟欢乐地嬉戏在青青河洲,长长短短的碧绿水草随水漂流,看到这幅画,你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想像很丰富,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千年前的人们又是怎样联想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聆听三千年前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的文明与辉煌。

未读《诗经》,先闻其名,《诗经》究竟是怎样一部书,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介绍?(学生介绍)善于查阅资料,好。

《诗经》是诗歌的源头,读者《诗经》,你会觉得不如了浪漫的殿堂。

那么,大家知道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是哪一首吗?(生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关雎》。

二、一唱三叹吟诵《关雎》1、教师质问(学习诗歌的方法、朗读注意问题)2、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读准字音、节奏。

(老师板书课题)3、抽一名学生读,评价。

4、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节奏。

5、师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试用简洁语言概括(或播放录音)6、一生说说内容。

(这首诗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一女子的爱慕、追求而又求之不得的过程。

)7、这首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吟诵,还可以闭目沉思,想象故事中一幅幅画面。

老师先给同学们做个示范,起到抛砖引玉——我在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句诗时,眼前不禁浮现出这样的情景: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一条玉带似的河流静静流淌。

小学《国学》第八册

小学《国学》第八册

02 03
礼制规范
儒家注重礼制,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在教学 中,让学生了解传统礼仪和现代社会礼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交 能力。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强调追求平衡、和谐、中道。通过课 程学习,让学生领悟中庸之道的内涵,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问题时 保持平和、公正的态度。
ABCD
民族音乐赏析
通过欣赏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 风格和特点,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合唱与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排练和音乐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 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07
思想道德品质塑造
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传播
01
仁爱之心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即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热爱和平。通过《国学》
课程,引导学生培养仁爱之心,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03
诗词欣赏与创作
古代诗词欣赏
80%
感受韵律之美
通过欣赏古代诗词,引导学生体 会其平仄、押韵等音韵特点,感 受汉语的独特魅力。
100%
领略意境之美
指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意象、比 喻等修辞手法,领略其深邃的意 境和丰富的内涵。
80%
品味文化之美
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 等元素,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后 的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自信。
德育故事
选取古代典籍中的德育故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
艺术欣赏
欣赏古代书法、绘画、音乐等 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艺术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掌握第八册所涉及的国学知识,理解 相关概念和思想。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文 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年级国学第1课《天地玄黄》教案

二年级国学第1课《天地玄黄》教案

第1课:天地玄黄(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昃”“闰”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课之前,老师请大家听一个故事,播放《盘古开天地》的动画。

故事听懂了吗?有意思吗?古人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动听的韵律歌。

大家一起听一听好吗?二、学习诗文1.初读诗歌,疏通语句。

(1)(出示带拼音的字幕)借助拼音,自读诗歌。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玄”、“盈”、“昃”、“辰”、“宿”、“闰”、“吕”的读音。

2.教师范读,小老师带读;学生齐读。

3.古今对译,初步理解诗文。

学生看诗文,教师相机引导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4.引导理解诗文中的自然现象,如提问:“天地玄黄”指天、地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不说天是蓝色的?“腾云致雨,露结为霜”,云和雨,露和霜是什么关系?学生同桌、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5.再读诗文,齐读。

三、诵读诗文1.(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读好吗?同桌的两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请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难就请你当小老师帮帮他。

2.同桌对读。

3.指名开火车轮读四句。

4.全班齐读。

第1课:天地玄黄(第二课时)一、教材内容:《天地玄黄》,“神奇汉字”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能初步认识日、月等天体,理解“月”字形字义,理解象形字。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师范读,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四年级第八册

四年级第八册

四年级第八册《国学》教材第1课人性善原文: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告子上》)译文:告子说:“人性就像湍急的流水,东方决口就向东流,西方决口就向西流。

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不一定向东流或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水确实不一定向东流或向西流,难道也不一定向上流或者向下流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下流一样。

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用手击,却能让水花飞溅高过额头;阻遏水势,却能让水倒流,使它漫上山冈。

飞溅和倒流,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让它变成这样的。

之所以能让人做坏事,道理也是这样。

”第2课心之四端原文: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公孙丑上》)译文: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小孩将要掉入井中,无论是谁都会有惊惧同情的心情。

产生这种心情,不是为了结交这个孩子的父母,不是为了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好名声,也不是因为厌恶这个孩子的哭声。

由此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不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不是人;没有谦让之心,不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不是人。

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

人具有这“四端”,就好比具有四肢一样,是自然而然的。

第3课牛山之木原文: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第八册国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第八册国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第八册国学教案一、教案背景介绍国学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经典著作和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借助国学教育,我们可以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本教案是第八册国学教案,通过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和故事。

- 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 《史记》中的重要篇章- 世家篇:以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为主要内容。

- 列传篇:以讲述历史上的名人事迹为主要内容。

2. 《史记》中的故事- 盘庚之义: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古代中国的宇宙观念和人文观念。

- 安远的故事:通过讲述安远破敌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忠诚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15分钟)- 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史记》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国学的兴趣。

- 教师向学生展示《史记》中的重要篇章和故事,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心。

2. 学习《史记》中的重要篇章(30分钟)-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重点介绍世家篇和列传篇的内容。

-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章节,理解其中的故事和事件,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 学习《史记》中的故事(30分钟)- 教师选择《史记》中的两个故事进行讲解,例如盘庚之义和安远的故事。

- 学生通过阅读和听讲解,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4. 活动设计(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所学内容展开自由讨论,分析其中的道德因素和历史意义。

-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相关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中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

5. 总结与评价(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第八册国学教案

第八册国学教案

第八册国学教案教案标题:第八册国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之经典名著赏析课时:5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论语》选读第二课:《孟子》选读第三课:《史记》选读第四课:《诗经》选读第五课:《论语》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思想。

2. 了解《孟子》的作者孟子及其思想。

3.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写作背景。

4. 了解《诗经》的作者及其文化背景。

5. 探讨《论语》中的智慧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重点:1. 掌握《论语》、《孟子》、《史记》和《诗经》的基本内容。

2.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 分析经典名著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教学步骤:第一课:《论语》选读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孔子及《论语》的背景知识。

2.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篇章,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寓意。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论语》中的格言,并写一篇短文阐述其意义。

第二课:《孟子》选读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孟子及《孟子》的背景知识。

2. 学习《孟子》中的经典篇章,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寓意。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孟子》的理解和感悟。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孟子》中的名句,并写一篇短文阐述其意义。

第三课:《史记》选读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司马迁及《史记》的背景知识。

2. 学习《史记》中的经典篇章,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寓意。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史记》的理解和感悟。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则《史记》中的故事,并写一篇短文阐述其意义。

第四课:《诗经》选读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诗经》的背景知识。

2. 学习《诗经》中的经典篇章,解读其中的名句和寓意。

国学第一课

国学第一课

《笔畅国学堂》教案【总体教学目标】1、部分篇目(“古诗两首”和《弟子规》)学生能够流利背诵。

2、学生能够理解文意,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范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总体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每课的教学重点为“古诗鉴赏”和“国学经典”两部分。

“名言警句”和“故事长廊”作为学生课余读物用。

②“古”和“国”的教学重难点请详见每一部分的“教学重难点”。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意,懂得做人的道理,并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

【总体教学准备】1、根据分校自身情况,可创设“私塾”情境。

{教室布置、老师学员服装、教具用品、授听课方式(地坐蒲团或配备古几案等)......)。

}参考如下图:2、可适当采用古礼,如上课前后向老师作揖行礼问好、告别等。

如称老师为先生或师傅(提前教会学生)第一课第一部分:古诗鉴赏(20分钟左右)【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古诗。

2、学生能够理解诗意,理解古诗里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部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②选择其中一首详讲,另一首留作业,作业形式需多元化。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体会古诗里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动画《静夜思》,学生跟读。

/show/tqMc64HSfLF8KbxgD7Kq1g...html?st=1_9_3_1&nr=1(贝瓦唐诗三百首之“静夜思”)二、新授:1、知识补充师:你们知道古代的门和窗是什么样子的吗?.......师:告诉你们吧!古代的门是非常小的木门,不透光,窗子也非常小,而且是用纸糊起来的。

大家想一想,这样的门和窗,月光可能照进屋里吗?......师:所以啊,一个著名的收藏家马未都就抛出了这样的观点:李白名句“床前明月光”的床,实际是一个“马扎”(北方可折叠的小板凳),古称“胡床”。

李白当时是在院子里坐着而非大家一直以为的在室内,所以,“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就是“胡床”,也就是“马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1 - 课题第二课性善课型国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1课人性善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3、理解孟子的性善论、四端说。

4、学有所用达到“修养受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和古诗读出文言文和诗歌的节奏、韵味。

2、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

教学难点1、能结合老师讲解和课文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及原文的大意。

2、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导入在座不少同学在小时候都背过《三字经》相隔时间久了或许已忘了大半但第
一句相信大家都知道。

对了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少人对这句话产生了疑问“人的本性真的是善良的吗”但也有人对此深信不疑。

先秦诸子的一位儒学大师就坚信“人性本善”他就是被称为“亚圣”的孟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跟随孟子的脚步去探寻“人性本善”的丰富内涵。

二、关于“性善论”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那“性善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性善论”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

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

学生读大屏。

自由读。

说说你读的理解。

让学生感受三字经的思想内涵。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二、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2 - “四端说”。

1、四端说请学生用课本上的句子回答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请学生解释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

①孟子为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忽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进井里人们都会有恐惧同情的心理——不是因为与那小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为在乡里朋友那里求取名誉也不是因为厌恶那小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

因为这种同情心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

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是否能说出一两个呢此例由老师讲解“四端”例子由学生自行讨论交流老师给予指导、总结②例不久前我们学习的孟子选篇中的《齐人一妻一妾》最能体现这羞恶之心。

丝毫无羞耻之心的齐人在乞食了祭司剩下的酒肉之后还在妻妾面前表现出与达官贵人共食的傲慢样子在孟子的眼中他已经是“非人”了。

相反齐人的妻妾抱头痛哭以她们的丈夫为耻。

总结句请大家反思自身如果对于自己的错误有羞耻之心面对他人的丑恶行为有憎恶之心说明你心中保持着“性善”中“义”的一面。

③例“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

9.11事件、汶川大地震逃生时让妇女儿童先离开老师组织学生先离开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
气、节奏、情感。

5、背诵。

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

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男女生比赛背。

1、自由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2、划出节奏把握好句子停顿处。

3、对课文疑难字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表达特点和风格。

4、再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5、背诵。

填空背。

师生合作背。


女生比赛背。

读后你们的感受。

老师引导学生举例展开“四端说”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范读。

自由读。

读通顺、读流利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3 - 自己留在最后。

坐车不为老人让座。

总结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谦让便是知礼的最基本表现。

④例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哥白尼坚持真理“日心说”奉献了宝贵的生命。

总结句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需要我们分辨。

或许分辨它们需要突破重重阻碍或许我们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我们也不能停下追求真理的脚步。

刚才大家对仁义礼智的发端内涵讨论激烈可见对此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那这四端是孤立存在的吗不是。

他们是统一的整体。

第一则中有这样一句“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就是说人有仁义礼智就好像人有四肢一样。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便不是一个身体完整的人。

一个人失去仁义礼智便不是一个心灵完整的人。

2、如何使“发端”成熟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就说明我们已经完全拥有了仁义礼智了吗孟子为我们回答了这一问题。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仅仅拥有仁义礼智四个发端还不够还需要“扩而充之”。

“扩而充之”即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的基本素质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

孟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扩而充之”的意义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

如果“为”就像火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就像泉水开始流出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如果“不为”就如最好的五谷种子不能生长成熟还不如成熟的。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感情朗读。

背诵。

学生例举汶川大地震的例子。

说说诗句的含义。

先听老师讲在小组里说然后再全班说。

作业设计1、背诵《人性善》。

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4 - 2、收集孟子、告子、荀子有关人性之善的故事同学之间互相讲一讲。

3、做一件助人为乐的事情。

板书设计第一课性善人性善教学反思教学准备小学国学经典教材第8册- 5 - 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

他认为人性皆具有善端人生一切善行国家一切善政都是此四善端扩而充之的结果。

若善端尽失则无礼无义无礼无义其与禽兽何异人性的完成道德的完备在于后天不断的存养扩充。

所以善端虽小如能推扩充实之以仁善之心行仁善之政那么看到人民遭冻馁、罹灾患必然怜恤之、拯救之、保爱之这就是不忍人之政。

世间一切有益人类的伟大功业其起源常不外是由于心中的一点善端只要能扩而充之则世人并受其福。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之水可以成河。

这里孟子以泉、火为喻极写扩充之后不但足以事父母更可以保有四海。

1、师生共背故事引导以激发兴趣。

每次背诵我都是跟着学生一起背。

有时候让班长主持我作为一名学生在下面参与。

要是班长找我背诵的时候我故意装得不熟练的样子然后多背几遍直到会了为止。

以此告诉孩子们最笨的办法就是最好的办法多读几遍就牢固了。

我还给他们讲《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小时候刻苦读书的事情康熙小时候每天5点就起来读书每篇文章要读120遍滚瓜烂熟为止。

引导孩子以名人为榜样牢固记忆。

2、引导学生写读后感。

有些易懂的章节或句子我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然后引导他们用“引---议---联---结”的形式写读后感。

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力。

经典背诵不只是背诵而已它辐射到很多地方它对学生其他功课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