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腹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腹痛(已完成)课件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
腹痛
概述
一、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一)病名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
腹痛。” (二)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 面的论述, 对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用附子 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 《血证论》中曰: “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 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 天台乌药治之。”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5.瘀血内停证 主证: 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舌脉: 舌质紫黯,脉细涩。 证机概要: 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加减。
6,中虚脏寒证 主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
力,气短懒言; 兼证: 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
预防调护
1、腹痛多与饮食失调不关,平素宜饮食有节,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饭 后不宜立即参加体育活动。
2、虚寒者宜进热食;热证宜进温食;食积腹痛者 宜暂禁食或少食。
3、医生须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腹诊情况、二便及其伴随症状, 并须观察腹痛与情绪、饮食寒温等因素的关系。
三、病因病机小结
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 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外邪、饮 食情志等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 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腹痛
概述
一、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 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一)病名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
腹痛。” (二)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 面的论述, 对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证及寒邪攻冲证分别提出用附子 粳米汤及大建中汤治疗等,开创了腹痛证治先河。 《血证论》中曰: “血家腹痛,多是瘀血,另详瘀血门。然有气痛 者,以失血之人,气先不和……宜逍遥散加姜黄、香附子、槟榔、 天台乌药治之。”对腹痛辨治提出新的创见。
5.瘀血内停证 主证: 腹痛较剧,痛如针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 舌脉: 舌质紫黯,脉细涩。 证机概要: 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治法: 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加减。
6,中虚脏寒证 主证: 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
力,气短懒言; 兼证: 胃纳不佳,面色无华,大便溏薄; 舌脉: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 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治法: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 小建中汤加减。
预防调护
1、腹痛多与饮食失调不关,平素宜饮食有节,要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前洗手,细嚼慢咽,饭 后不宜立即参加体育活动。
2、虚寒者宜进热食;热证宜进温食;食积腹痛者 宜暂禁食或少食。
3、医生须密切注意患者的面色、腹痛部位、性质 、程度、时间、腹诊情况、二便及其伴随症状, 并须观察腹痛与情绪、饮食寒温等因素的关系。
三、病因病机小结
1、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 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外邪、饮 食情志等病因,皆可导致相关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郁滞, 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PPT课件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食滞内停;恣食肥甘厚腻辛辣,酿 生湿热,蕴蓄肠胃;误食馊腐,饮食不洁,或过食生冷,寒湿内停等, 均可损伤脾胃,阻遏脾阳,气机失调,腑气通降不利而发生腹痛。另外 ,饥饱不调,损伤脾胃,气血生化不足,脏腑经络失于濡养,亦可致腹 痛。
12
3.情志失调抑郁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痛; 或忧思伤脾,或肝郁克脾,肝脾不和,气机不利,腑气失于通 降而发腹痛;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气血郁于腹中,脉络不 通,而致腹痛。
4.跌仆手术跌仆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手术,均可损伤腹 部脉络,或导致出血,形成瘀血,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腹痛 。
5.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之品,损伤脾阳,渐 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腹痛;甚至久病 肾阳不足,脏腑虚寒,失于温煦而致腹痛。
13
(二)病机
腹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肝、大小肠,并与足少阳、足三阴、手 足阳明、冲、任、带脉等担差‰基杰病飙势笺祝有黼脉缮辩隘;幂通黜 痛趱!戆养,不荣则痛。腹痛的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病理因素主 要有寒凝懒。愈积。氧滞、血瘀。寒邪客久,郁而化热,可致郁热内结 ;气滞作痛日久,由气及血,血行不畅,可成瘀血内阻;至于寒热并见 ,虚实夹杂,气滞血瘀者,亦属常见。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 及跌仆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而出 现实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则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而 成虚痛。
11
(一)病因
1.外感时邪外感六淫,如风、寒、暑、热、湿等邪气,侵入腹中,均 可引起腹痛。如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素问-举 痛论》日:“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如伤于暑热或湿热,或寒邪不解,郁 而化热,致湿热壅滞,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而发生腹痛。
12
3.情志失调抑郁恼怒,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滞而痛; 或忧思伤脾,或肝郁克脾,肝脾不和,气机不利,腑气失于通 降而发腹痛;或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气血郁于腹中,脉络不 通,而致腹痛。
4.跌仆手术跌仆损伤,络脉瘀阻,或腹部手术,均可损伤腹 部脉络,或导致出血,形成瘀血,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腹痛 。
5.阳气素虚素体脾阳不振,或过服寒凉之品,损伤脾阳,渐 致脾阳衰惫,气血不足,不能温养脏腑,而致腹痛;甚至久病 肾阳不足,脏腑虚寒,失于温煦而致腹痛。
13
(二)病机
腹痛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肝、大小肠,并与足少阳、足三阴、手 足阳明、冲、任、带脉等担差‰基杰病飙势笺祝有黼脉缮辩隘;幂通黜 痛趱!戆养,不荣则痛。腹痛的病理性质有寒热、虚实之分。病理因素主 要有寒凝懒。愈积。氧滞、血瘀。寒邪客久,郁而化热,可致郁热内结 ;气滞作痛日久,由气及血,血行不畅,可成瘀血内阻;至于寒热并见 ,虚实夹杂,气滞血瘀者,亦属常见。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以 及跌仆等原因,皆可导致脏腑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而出 现实痛;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则脏腑经脉失于温养,气血运行无力而 成虚痛。
11
(一)病因
1.外感时邪外感六淫,如风、寒、暑、热、湿等邪气,侵入腹中,均 可引起腹痛。如伤于风寒则寒凝气滞,经脉受阻,不通则痛,《素问-举 痛论》日:“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寒气客于小肠, 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如伤于暑热或湿热,或寒邪不解,郁 而化热,致湿热壅滞,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而发生腹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ppt课件
源流
• 4龚延贤《寿世保元》把腹痛归纳为寒 、热、虚、实四类,可谓提纲挈领
• 5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前人 治疗腹痛的经验,认为腹痛“在脏者 ,以肝、脾、肾为主,在腑者以肠胃 为先”,治法强调以“通”为主,或 “通”、“补”兼施,迄今仍为临床 所效法
(三)范围
• 1、本节讨论内科腹痛,外科、妇科不在本节范围 。
医道虽繁‘而可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腹痛
黄冈市三医院 孙卫军
• 本节内容为2个课时。
• 教学目的 了解腹痛的定义、历史沿革、范围 、预防与护理;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 及类证鉴别;掌握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 分型论治。
• 教学内容 腹痛的概述、病因病机、诊断及类 证鉴别、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护理等。
• 素体脾阳不振
脾阳衰惫
腑
• 过服寒凉伤阳
脏腑失温
气
腹
• 肾阳不足
脏腑失养
不
痛
• 肾失温煦
脏腑虚寒
通
三 诊断
• ﹙一﹚诊断:
• 1、部位: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包括脐腹、 肋腹、小腹、少腹。
诊断
• 2、病程:有长有短,起病有缓有急。 • 3、诱因:饮食、情志、受凉等 • 4、辅助检查:腹部X线、腹部B超等。 • 5、排除外科、妇科腹痛。
• 尚可加木香、莱菔子、槟榔以助消食理气之力。 • 食滞较轻,脘腹满闷---保和丸消食化滞
五瘀血阻滞
• 1、辨证依据 • (1)少腹疼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 • (2)甚则腹有包块,经久不愈; • (3)舌质紫暗,脉细涩。 • 具备(1)+(2)或(1)+(3)均可确诊。
瘀血阻滞
• 2、治法: • 活血化瘀。 • 3、方药: • 少腹逐瘀汤。 • 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 • 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化瘀止痛; • 小茴香、肉桂、干姜:温经止痛。
中医腹痛ppt课件
辩证要点:腹痛﹢瘀血阻滞症状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30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养营活血;生蒲黄、五灵脂、没 药逐瘀止痛;血得温则行,故用肉桂、干姜温经暖营;小 茴香、元胡理气止痛。如有包块者加桃仁、红花、莪术, 若腹部手术后作痛者加泽兰、红花。若属跌仆伤后作痛者 加王不留行、三七粉、云南白药。如瘀结于腹,腹大坚满, 青筋暴露者可加水红花子、陈葫芦、泽兰,或用隔下逐瘀 汤。
辩证要点:腹痛﹢积热内阻症状
治法:泄热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25
此方峻下实热燥结,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荡涤肠胃;芒硝咸寒润燥,软 坚破结;佐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痞除满。若热偏重, 加黄芩、黄连、公英、银花等,湿胜,苔白腻,去芒硝, 重用厚朴,加木香、苍术。
21
分型论治
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更甚,多有受寒病史。 兼症: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大便不通,手足 厥冷。 舌脉: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 分析:寒邪所客。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入侵,中 阳不运,气血被阻,脉络挛急,故腹痛暴急。寒得温则散, 遇冷则凝,故得温则减,遇冷更甚,阳气不达四末,故手 足不温,甚至畏寒喜暖。若中阳受伤,运化不健,则大便 溏薄。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苔薄白、脉弦紧均为寒盛 之象。
3
[历史沿革]
① 《素问》: 病因:外邪侵袭,尤寒邪 病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部位:脾胃大小肠,兼肝肾。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 间,…急引而痛。”
《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 痛而闭不通矣。”
4
②《金匮要略》腹痛分实寒、阳虚、实 热、血虚等辨证施治。
③《诸病源候论》腹痛专立单独病候, 把腹痛分急腹痛、久腹痛,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30
方中当归、赤芍、川芎养营活血;生蒲黄、五灵脂、没 药逐瘀止痛;血得温则行,故用肉桂、干姜温经暖营;小 茴香、元胡理气止痛。如有包块者加桃仁、红花、莪术, 若腹部手术后作痛者加泽兰、红花。若属跌仆伤后作痛者 加王不留行、三七粉、云南白药。如瘀结于腹,腹大坚满, 青筋暴露者可加水红花子、陈葫芦、泽兰,或用隔下逐瘀 汤。
辩证要点:腹痛﹢积热内阻症状
治法:泄热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25
此方峻下实热燥结,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大黄苦寒泄热,攻下燥屎,荡涤肠胃;芒硝咸寒润燥,软 坚破结;佐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消痞除满。若热偏重, 加黄芩、黄连、公英、银花等,湿胜,苔白腻,去芒硝, 重用厚朴,加木香、苍术。
21
分型论治
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暴,得温则减,遇冷更甚,多有受寒病史。 兼症: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便溏,或大便不通,手足 厥冷。 舌脉:苔薄白,脉沉紧或弦紧。 分析:寒邪所客。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入侵,中 阳不运,气血被阻,脉络挛急,故腹痛暴急。寒得温则散, 遇冷则凝,故得温则减,遇冷更甚,阳气不达四末,故手 足不温,甚至畏寒喜暖。若中阳受伤,运化不健,则大便 溏薄。口不渴或喜热饮,尿清、苔薄白、脉弦紧均为寒盛 之象。
3
[历史沿革]
① 《素问》: 病因:外邪侵袭,尤寒邪 病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部位:脾胃大小肠,兼肝肾。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 间,…急引而痛。”
《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 痛而闭不通矣。”
4
②《金匮要略》腹痛分实寒、阳虚、实 热、血虚等辨证施治。
③《诸病源候论》腹痛专立单独病候, 把腹痛分急腹痛、久腹痛,
中医内科学-22腹痛课件
精
33
(一)辨腹痛缓急
1.突然起病,腹痛剧烈,常有明显诱 发因素,或伴有寒热,或伴有呕吐, 嗳腐酸臭等症状者,属急性腹痛,因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虫积内扰所致。
2.起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时作时 止,痛势不甚,经久缠绵,属慢性腹 痛,多由情志内伤,脏腑虚弱,气血 不足引起。
精
34
(二)辨腹痛性质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见大便溏薄
心脾两虚,脏腑失养,故见头晕乏力, 神疲气短,怕冷,舌淡脉细等症
精
24
病机特点
不通则痛
精
25
病理性质
有虚有实
精
26
病理因素
寒凝、湿热、瘀血、积食
精
27
类证鉴别
一、腹痛与胃脘痛
• 胃居上脘,其疼痛部位在胃脘 近心窝处。腹痛在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
• 胃脘痛多伴嗳气、吐酸、嘈杂 或得食痛减,或食后痛增等特 征。而腹痛常少有这些症状。
精
暴饮暴食,胃纳过盛,
脾运不及,宿食内停,气滞 中焦,则见脘腹胀满,疼痛 拒按;宿食不化,浊气上逆 则见嗳腐吞酸等;食滞中阻, 运化无权则见腹痛欲泻,泻 后痛减。
精
20
三、情志失调,肝失疏泄
情志怫郁,恼怒伤肝,肝 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 滞、横逆攻脾,肝脾不和, 气机失畅,可引起气滞腹痛。
精
28
类证鉴别
二、腹痛与胁痛 胁痛的疼痛部位在一侧或二侧季 肋下,很少有痛及脐腹及小腹者, 故不难与腹痛鉴别。
精
29
类证鉴别
三、腹痛与淋证 淋证之腹痛,多属于小腹,并伴 有排尿窘迫,茎中涩痛等症。
精
30
类证鉴别
四、腹痛与痢疾、霍乱、癥积
中医内科学腹痛课件
推广中医特色疗法在腹痛治疗中的应用
强调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在腹痛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鼓励临 床医生积极学习和运用这些疗法。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关怀
倡导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关怀,帮助患者了解腹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 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THANKS
适用于阴血不足、肝脾不和所 致的腹痛。
02
小建中汤
01
芍药甘草汤
适用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所致 的腹痛。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 大承气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所致的腹痛。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01
02
03
辨证选方
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等 因素,选择相应的中药方 剂。
兼顾兼证
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兼顾 兼证,提高治疗效果。
腹痛相关中医术语解析
胃脘痛
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多由上腹部疾 病引起
胁痛
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的疼痛,多与肝胆疾 病相关
腹痛(绕脐痛)
以脐周为中心的腹部疼痛,多由小肠疾 病引起
少腹痛
小腹两侧或一侧的疼痛,多与肝经、大 肠、胞宫等病变有关
02
腹痛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腹痛常见病因分析
外感时邪
风、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 气机阻滞或损伤脏腑。
注意禁忌
避免使用与患者病情不符 或存在禁忌的中药方剂。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腹痛的目的。常用 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 推拿按摩:运用手法作用于腹部相关穴位和经络,缓解腹痛症状。 • 饮食调养: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避免刺激性食
强调中医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等在腹痛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和应用价值,鼓励临 床医生积极学习和运用这些疗法。
加强患者教育与心理关怀
倡导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关怀,帮助患者了解腹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 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
THANKS
适用于阴血不足、肝脾不和所 致的腹痛。
02
小建中汤
01
芍药甘草汤
适用于中焦虚寒、肝脾不和所致 的腹痛。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 大承气汤:适用于阳明腑实证所致的腹痛。
常用中药方剂介绍及选用依据
01
02
03
辨证选方
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等 因素,选择相应的中药方 剂。
兼顾兼证
在治疗主证的同时,兼顾 兼证,提高治疗效果。
腹痛相关中医术语解析
胃脘痛
胃脘部近心窝处的疼痛,多由上腹部疾 病引起
胁痛
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的疼痛,多与肝胆疾 病相关
腹痛(绕脐痛)
以脐周为中心的腹部疼痛,多由小肠疾 病引起
少腹痛
小腹两侧或一侧的疼痛,多与肝经、大 肠、胞宫等病变有关
02
腹痛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腹痛常见病因分析
外感时邪
风、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导致 气机阻滞或损伤脏腑。
注意禁忌
避免使用与患者病情不符 或存在禁忌的中药方剂。
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腹痛的目的。常用 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枢等。
• 推拿按摩:运用手法作用于腹部相关穴位和经络,缓解腹痛症状。 • 饮食调养: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避免刺激性食
《中医内科学腹痛》课件
典型案例分析
急性胃炎病例
我们将通过一个急性胃炎的病例 分析,深入了解腹痛的病因和治 疗方法。
肾结石疾病病例
我们将通过一个患有肾结石的病 例,了解中医内科学在腹痛治疗 中的应用。
月经痛病例
我们将通过一个患有严重月经痛 的女性病例,探讨如何应用中医 内科学来缓解腹痛症状。
知识总结与提问解答
• 总结介绍腹痛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 • 回顾并强调中医内科学治疗腹痛的方法与原则。 • 提供时间给听众提问并解答相关问题,以加深对腹痛的理解。
《中医内科学腹痛》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中与腹痛相关的重要内容。我们会 探讨疼痛的定义与分类、腹痛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常见腹痛的病因与病程、 中医内科学对腹痛的理论解释、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与原则、典型案例分 析以及知识总结与提问解答。
疼痛的定义与分类
疼痛定义
疼痛是身体对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产生的一种有意识的不适感觉。
2
泌尿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问题如肾结石、膀胱炎等也可以导致腹痛。病程可能与疾病的病因和诊 断有关。
3
妇科问题
妇科问题如月经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是常见的腹痛病因。病程可能与经期有 关。
中医内科学对腹痛的理论解释
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腹痛是由于气血运行畅通不畅所致,通过调整经络可以缓解腹痛。
脏腑理论
中医将腹痛归因于脏腑功能失调,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可以治疗腹痛。
疼痛分类
疼痛可以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两种类型,具体的分类还包括病因性疼痛、炎症性疼痛、 神经性疼痛等。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是确定疼痛的强度、性质、位置和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的过程,可帮助医生制定有效 的治疗计划。
中医内科学-22腹痛ppt课件
四、跌仆创伤,络脉痹阻
跌仆创伤 腹部手术
脏腑经络受损
气血瘀滞
五、蛔虫侵袭,脐腹受扰
蛔虫内扰肠胃,以致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故腹痛时作时止。痛时辗转不安,痛止如常人,蛔虫扭结成团,阻于肠道,传化不行则腹痛剧烈,不矢气,不大便,并可扪及虫瘕包块。
六、素体阳虚,心脾失养
(二)实热腹痛 主症特点: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焦黄起刺或黄腻,脉沉实有力。 治法:泄热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三)食积腹痛 主症特点:腹痛胀满,嗳腐吞酸,厌食泛呕,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
演变与预后
黄疸
胆瘅
胰瘅
虚劳
预防与调护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饮食须有节制 加强精神调摄
辨证实例举要
邓×,男,53岁,××××年3月初诊。 一年来反复左少腹剧烈疼痛,西医诊断为肠粘连,嘱其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遂来中医就诊。观其颜面苍白,表情痛苦,畏寒、纳呆,大便溏薄,小பைடு நூலகம்清长,匍匐按腹而行以缓急迫。扪之腹软,无包块索状物,苔薄白,舌淡嫩,脉沉弱。
历史沿革
腹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历代医书中有“绕脐痛”、“少腹急结”、“少腹里急”、“心腹痛”等称谓。
《金匮要略》初步创立腹 痛的辨证体系。根据腹痛的寒证、实证、虚证创立了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等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
《诸病源候论》将腹痛分为急腹痛与少腹痛,并提出以脉象定病之所在及判断预后,对久腹痛的转归论述颇详。
(二)辨腹痛性质 寒痛:痛多拘急、腹鸣切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寒实者坚满急痛而拒按,虚寒者痛势绵绵而喜温喜按。 热痛:多痛在脐腹,痛处灼热,或伴有便秘,喜冷饮等症。
跌仆创伤 腹部手术
脏腑经络受损
气血瘀滞
五、蛔虫侵袭,脐腹受扰
蛔虫内扰肠胃,以致气机逆乱,胃失和降,故腹痛时作时止。痛时辗转不安,痛止如常人,蛔虫扭结成团,阻于肠道,传化不行则腹痛剧烈,不矢气,不大便,并可扪及虫瘕包块。
六、素体阳虚,心脾失养
(二)实热腹痛 主症特点: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焦黄起刺或黄腻,脉沉实有力。 治法:泄热通腑。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三)食积腹痛 主症特点:腹痛胀满,嗳腐吞酸,厌食泛呕,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轻证用保和丸,重证用枳实导滞丸。
演变与预后
黄疸
胆瘅
胰瘅
虚劳
预防与调护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饮食须有节制 加强精神调摄
辨证实例举要
邓×,男,53岁,××××年3月初诊。 一年来反复左少腹剧烈疼痛,西医诊断为肠粘连,嘱其手术治疗,患者不愿手术,遂来中医就诊。观其颜面苍白,表情痛苦,畏寒、纳呆,大便溏薄,小பைடு நூலகம்清长,匍匐按腹而行以缓急迫。扪之腹软,无包块索状物,苔薄白,舌淡嫩,脉沉弱。
历史沿革
腹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历代医书中有“绕脐痛”、“少腹急结”、“少腹里急”、“心腹痛”等称谓。
《金匮要略》初步创立腹 痛的辨证体系。根据腹痛的寒证、实证、虚证创立了附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小建中汤等治疗腹痛的有效方剂。
《诸病源候论》将腹痛分为急腹痛与少腹痛,并提出以脉象定病之所在及判断预后,对久腹痛的转归论述颇详。
(二)辨腹痛性质 寒痛:痛多拘急、腹鸣切痛,遇冷痛剧,得热痛减。寒实者坚满急痛而拒按,虚寒者痛势绵绵而喜温喜按。 热痛:多痛在脐腹,痛处灼热,或伴有便秘,喜冷饮等症。
腹痛-教学ppt课件
《景岳全书》提出暴痛多由食滞、寒滞、气滞; 渐痛多由虫、火、痰、血。《医林改错》提出 少腹逐瘀汤主治瘀血阻滞腹痛。
腹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内科腹痛可 见于西医学的许多疾病之中,如急慢性 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 激惹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 结石等,多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并能排 除外科、妇科疾病时,可参考本节辨证 论治。
2.湿热壅滞
临床表现:腹部胀痛,痞满拒按,烦渴尿赤, 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
方剂:大承气汤。
加减及备选方:①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 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②小腹右侧疼痛, 为肠痈者,可用大黄牡丹皮汤。③燥结不甚, 湿热较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栀子、 黄芩、黄柏。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腹痛的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多伴便秘烦渴,得凉痛减。 气滞痛:胀闷、攻窜不定,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 血瘀痛: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拒按,入夜尤甚。 伤食痛:胀满,嗳气频作,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
第二部分 临 床
腹痛作为一个症状,在多种内科疾病中均可出 现。70年代以来,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腹痛 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较丰硕成果。
临床急性腹痛以湿热壅滞型多见,如急性胆 囊炎、胰腺炎、肠痈等。治疗多用清热解毒, 通里攻下,代表方剂:多选用大柴胡汤合大承 气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l0g,赤芍10g,枳 壳10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6g,芒硝15g 水煎服。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以清 热解毒利胆。
腹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内科腹痛可 见于西医学的许多疾病之中,如急慢性 胰腺炎、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肠道 激惹综合征、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 结石等,多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并能排 除外科、妇科疾病时,可参考本节辨证 论治。
2.湿热壅滞
临床表现:腹部胀痛,痞满拒按,烦渴尿赤, 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
方剂:大承气汤。
加减及备选方:①少阳阳明合病,两胁胀痛, 大便秘结者,可用大柴胡汤。②小腹右侧疼痛, 为肠痈者,可用大黄牡丹皮汤。③燥结不甚, 湿热较重,大便不爽者,可去芒硝,加栀子、 黄芩、黄柏。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腹痛的性质 寒痛:腹痛拘急,疼痛暴作,遇冷痛剧,得热则减。 热痛:腹痛急迫,痛处灼热,多伴便秘烦渴,得凉痛减。 气滞痛:胀闷、攻窜不定,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减轻。 血瘀痛:刺痛,痛无休止,痛处不移,拒按,入夜尤甚。 伤食痛:胀满,嗳气频作,痛甚欲便,便后痛减。 实痛:痛势急剧,痛时拒按,痛而有形,痛势不减。 虚痛:痛势绵绵、喜揉喜按,时缓时急,痛而无形,饥而
第二部分 临 床
腹痛作为一个症状,在多种内科疾病中均可出 现。70年代以来,中医中药治疗急、慢性腹痛 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较丰硕成果。
临床急性腹痛以湿热壅滞型多见,如急性胆 囊炎、胰腺炎、肠痈等。治疗多用清热解毒, 通里攻下,代表方剂:多选用大柴胡汤合大承 气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l0g,赤芍10g,枳 壳10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6g,芒硝15g 水煎服。亦可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点滴,以清 热解毒利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辨腹痛缓急
1.突然起病,腹痛剧烈,常有明显诱 发因素,或伴有寒热,或伴有呕吐, 嗳腐酸臭等症状者,属急性腹痛,因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虫积内扰所致。
2.起病缓慢,病程迁延,腹痛时作时 止,痛势不甚,经久缠绵,属慢性腹 痛,多由情志内伤,脏腑虚弱,气血 不足引起。
(二)辨腹痛性质
• 寒痛:痛多拘急、腹鸣切痛,遇冷 痛剧,得热痛减。寒实者坚满急痛 而拒按,虚寒者痛势绵绵而喜温喜 按。
金元时期
刘河间将腹痛分寒热两类
朱丹溪以腹痛的新久虚实 来确定治则,还立有“痛忌 补气” 之说
李东垣提出“通则不痛”和 “痛 随利减”的观点
《寿世保元》将腹痛归纳为寒 热虚实四类
《临证指南医案》倡导以“通” 为主的治疗方法
《医林改错》、《血证论》创 瘀血腹痛新治法
西医学急慢性胰腺炎、胃肠 痉挛、神经官能性腹痛、消 化不良性腹痛、急性肠系膜 淋巴结炎、结核性腹膜炎、 肠粘连、嵌顿疝早期等以腹 痛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考 本篇辨证论治。
脾运不及,宿食内停,气滞 中焦,则见脘腹胀满,疼痛 拒按;宿食不化,浊气上逆 则见嗳腐吞酸等;食滞中阻, 运化无权则见腹痛欲泻,泻 后痛减。
三、情志失调,肝失疏泄
情志怫郁,恼怒伤肝,肝 失疏泄,气失条达,肝郁气 滞、横逆攻脾,肝脾不和, 气机失畅,可引起气滞腹痛。
四、跌仆创伤,络脉痹阻
跌仆创伤 腹部手术
风寒之邪入侵腹中,中阳受损, 脾胃气机失调,经脉拘急运行受 阻,故腹痛暴作,遇冷痛甚,得 温痛减
若感受暑热之邪,或兼湿邪与积 滞内结于中,腑气不通,而致腹 痛者,因暑热之邪易伤津耗液, 可见烦渴引饮,小便短赤
若兼积滞,又可见恶心呕吐,腹 胀纳呆等症
舌红,苔黄腻为湿热内蕴之象。
二、饮食不节,邪滞中焦
类证鉴别
二、腹痛与胁痛 胁痛的疼痛部位在一侧或二侧季 肋下,很少有痛及脐腹及小腹者, 故不难与腹痛鉴别。
类证鉴别
三、腹痛与淋证 淋证之腹痛,多属于小腹,并伴 有排尿窘迫,茎中涩痛等症。
类证鉴别
四、腹痛与痢疾、霍乱、癥积
痢疾之腹痛与里急后重、下痢赤白 粘冻同见;
霍乱之腹痛往往卒然发病,上吐下 泻互见;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 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
“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 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
也。”
《诸病源候论》认为:“因腑 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 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 邪气交争,相击故痛。”
中阳受损,运化失司可见大便溏 薄
阴寒凝滞,阳气不行则可见怕冷, 踡卧,小便清长之象。
癥积之腹痛与腹内包块并见,但有 时也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须注意 观察鉴别。
类证鉴别
五、腹痛与外科、妇科腹痛
• 外科腹痛,一般先腹痛,后发热, 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部位局限, 压痛明显,常伴有肌紧张或反跳 痛
• 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 胎、产有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辨腹痛缓急 辨腹痛性质 辨腹痛部位 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故见大便溏薄 心脾两虚,脏腑失养,故见头晕乏力,
神疲气短,怕冷,舌淡脉细等症
病机特点
不通则痛
病理性质
有虚有实
病理因素
寒凝、湿热、瘀血、积食
类证鉴别
一、腹痛与胃脘痛
• 胃居上脘,其疼痛部位在胃脘 近心窝处。腹痛在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
• 胃脘痛多伴嗳气、吐酸、嘈杂 或得食痛减,或食后痛增等特 征。而腹痛常少有这些症状。
腹痛
定义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 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 现的病证。
腹部又可分为大腹、小腹、 少腹、脐腹。
大腹是指歧骨以下肚脐以上 的部位。小腹是指脐下正中的部 位。少腹为小腹左右两侧。亦有 将小腹与少腹统称为小腹者。脐 腹为肚脐周围的部位。
历史沿革
腹痛一证首载于《内 经》。历代医书中有“绕脐 痛”、“少腹急结”、“少 腹里急”、“心腹痛”等称 谓。
恣食辛辣厚味 过食生冷 暴饮暴食
邪滞中焦 腹痛
恣食辛辣厚味,酿生湿热, 湿遏热结,气机阻滞,传导 失司而致脘腹胀满者,可见 疼痛拒按,伴有便秘或便而 不爽,舌黄腻,脉滑实之症。
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脾 失健运,寒湿留滞,气机阻 滞,通降失常,故腹痛暴作, 常伴恶心呕吐,手足逆冷, 腹中雷鸣之症。
暴饮暴食,胃纳过盛,
脏腑经络受损 气血瘀滞
五、蛔虫侵袭,脐腹受扰
蛔虫内扰肠胃,以致气 机逆乱,胃失和降,故腹痛 时作时止。痛时辗转不安, 痛止如常人,蛔虫扭结成团, 阻于肠道,传化不行则腹痛 剧烈,不矢气,不大便,并 可扪及虫瘕包块。
六、素体阳虚,心脾失养
素体阳虚或腹痛日久,损及脾阳,中 阳衰惫,气血不足,血行迟滞,脏腑 经络,失其温养,腹痛乃作,其痛绵 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劳累加重, 休息稍减
• 瘀血:痛处固定不移,刺痛,拒按, 夜间多腹痛加重,常见肌肤甲错, 面色晦暗,舌质紫等症。
(三) 辨腹痛部位
• 痛在大腹,多为脾胃,大小肠受 病
• 痛在少腹,多为厥阴肝经之病 • 痛在小腹,多为肾与膀胱受病 • 痛在脐腹,喜吐清水,多为虫扰
《金匮要略》初步创立腹
痛的辨证体系。根据腹痛的 寒证、实证、虚证创立了附 子粳米汤、大黄附子汤、小 建中汤等治疗腹痛的有效方 剂。
《诸病源候论》将腹痛分为急 腹痛与少腹痛,并提出以脉 象定病之所在及判断预后, 对久腹痛的转归论述颇详。
《备急千金要方》提出九种心 痛病名,在治疗心痛及腹痛 的方剂中,包括了温中化瘀、 理气止痛等治法,同时还提 出熨法、剌法和气功疗法。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 瘀血阻滞 虫体侵袭 素体阳虚
气机阻滞 脏腑失养
腹痛
一、外感时邪,脾胃失脾
•风
胃
•寒
运
•暑
化 功
•热
能
•湿
失
调
《素问·举痛论》说:“经脉流行不 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 注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 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 热痛:多痛在脐腹,痛处灼热,或 伴有便秘,喜冷饮等症。
(二)辨腹痛性质
• 虚痛:病程经久,痛势绵绵,痛 处难以定位,喜温喜按,饥时痛 作。
• 实痛:起病急骤,病程短暂,痛 势较剧,痛处拒按,得食痛增, 常伴嗳气、呕逆、便秘。
(二)辨腹痛性质
• 气滞:疼痛时重时轻,以胀痛为主, 痛无定处,并伴有胸胁不舒、嗳气 等症,得嗳气或矢气则胀痛可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