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高血压诊治规范(最全版)

合集下载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2019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基层高血压防治的主要宗旨:根据基层医疗单位以全科为特点的疾病管理体系,充分利用社区慢性病防控网络和随诊体系,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管理高血压及相关疾病患者。

根据各地区医保政策和基层服务水平存在很大差异的现状,高血压基层实践版在相关高血压管理中结合科学证据和卫生经济学原则做两个层次推荐,即基本推荐和优化推荐。

一、定义与分类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SBP≥140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高血压。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2和3级[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二、诊断、危险分层与转诊(一)诊断及评估[1,2]1.血压测量: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主要采用诊室血压测量和诊室外血压测量,后者包括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

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的评价和高血压的诊断标准见表2。

基本推荐:在医疗机构所有高血压患者都需做诊室血压测量;鼓励患者做HBPM。

优化推荐:在基本推荐基础上,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配备ABPM设备,有ABPM指征的患者需做该项检测。

(1)诊室血压测量: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

(2)ABPM:采用无创自动血压测量仪器,监测全天血压水平。

主要在医疗机构使用。

(3)HBPM:也称自测血压或家庭血压测量。

HBPM有助于增强患者健康参与意识,改善患者治疗依从性,适合患者长期血压监测。

随着血压遥测技术和设备的进展,基于互联网的家庭血压远程监测和管理可望成为未来血压管理新模式。

2.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1)应全面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以下内容:①家族史:询问患者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视力问题等。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为基层医疗人员提供一份高血压诊疗指南,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高血压病情。

一、高血压定义和分类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血压持续升高,超过140/90mmHg。

它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显的原因,如肾病、垂体瘤等,导致血压升高。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二、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如下:1. 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2. 对于老年人(≥60岁),收缩压在140mmHg-159mmHg之间需要监测并适当降低。

诊断高血压需要进行3次以上的血压测量,以确定血压的水平。

同时,还需要检查肾功能、血糖水平、尿量等。

在对患者进行诊断之前,还需要咨询病史,了解患者的家族病史、饮食习惯、嗜好等。

三、治疗策略1.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包括:(1)饮食调整:限制钠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奶产品的摄入。

(2)体育锻炼:建议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减轻体重:减轻体重有助于降低血压。

(4)戒烟和限制饮酒:戒烟和限制饮酒是降低高血压风险的重要方法。

2.药物治疗对于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肾功能等因素来选择药物。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的血压至于较低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利尿剂等。

四、监测与随访1. 测量血压实施高血压干预治疗前、中、后均需测量血压,至少不少于3个月测量1次,需注意,测量时应:(1)正确选择血压计:手机等应用软件测量不准确,建议使用袖带式血压计进行测量;(2)防止影响测量的因素:应通知患者测量时应在安静环境下,禁止患者与他人谈话或活动;如服用某些药物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应在告知患者的情况下停药后再行测量。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

C+D+A C+A+B D+A+α
加其它降压药,如可乐定等
注:A:ACEI或ARB,B:β阻滞剂 C:钙拮抗剂 D:利尿剂 F: 复方制剂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α:α阻滞剂
治疗中血压未达标,可原药加量或加另外一种药
联合用药方式
• 采取各药的按需剂量配比处方,其优点是可以根 据临床需要调整品种和剂量
高血压概念
1.高血压基本定义 •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
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 是最常见的慢 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 经非同日(一般间隔2周)三次测量,血压 ≥140和/或≥90mmHg,可考虑诊为高血压 。
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理念
1. 高血压是可控的,大多数需长期治疗; 2. 降压治疗的好处公认,可降低高血压患者
固定复方制剂第一套选用方案第二套选用方案尼群地平10mg每日2依那普利10mg每日1非洛地平缓释片5mg硝苯地平1020mg每日23拉西地平4mg每日1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每日12氯沙坦50100mg每日1缬沙坦80160mg每日1替米沙坦4080mg每日1吲达帕胺12525mg每日1比索洛尔255mg每日1美托洛尔12525mg每日12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日1适用低收入患者基层高血压降压药物选用参考方案范例2第一套选用方案第二套选用方案尼群地平1020mg每日2氨氯地平255mg替米沙坦40mg依那普利20mg每日2氢氯噻嗪125mg每日1贝那普利10mg氢氯噻嗪125mg非洛地平缓释510mg拉西地平4mg美托洛尔12525mg每日1卡托普利25mg每日12氯沙坦50mg氢氯噻嗪125mg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缬沙坦80mg氢氯噻嗪125mg替米沙坦80mg每日厄贝沙坦150mg氢氯噻嗪125mg160mg左旋氨氯地平5mg卡托普利25mg每日1氯沙坦100mg每日1比索洛尔25mg氨氯地平5mg拉西地平48mg每日1培哚普利4mg吲达帕胺125mg硝苯地平控释3060mg每日1缬沙坦80mg氨氯地平5mg非洛地平缓释片5mg依那普利10mg级高血压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精选全文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精选全文

二、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承担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等管理工 作,识别出不适合在基层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并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上级医院 确诊的及接收的上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治疗病情平稳后应及时将有关信息 推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便及时纳入管理并跟踪随访。管理目标是降压达 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在2017版的基础上,本次指南更新重点参考了高血压领域(包含中医药相 关)新近发布的指南和重要研究结果。2020更新版经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专家 委员会多次审核、讨论后定稿。
一、基层高血压管理基本要求
1.组建管理团队
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立由医生、护士、公共卫生 人员等组成的管理团队,鼓励上级医院专科医生(含中医类别医生)加入团队 给予专业指导。各管理团队在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通过签约服务的方式, 按照本指南要求,为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提供规范服务。团队中的医生为经国家 统一培训合格的医务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团队服务绩效,建立并完善 相应的激励机制。
摘要
本指南制定的核心是可操作性,同时兼顾管理效果的可追踪、可考核,提 供基层医务人员可掌握的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推荐以具有明确循 证医学依据的药物为基础,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与上级医院医生在 原发性高血压药物治疗上的同质化。
本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管理人群涵盖辖区内≥18岁的成 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 流程、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及长期管理要求,为确保其可实施性,以直接的操 作推荐为主。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高血压诊疗水平,将辅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 服务项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对指南涉 及的推荐内容进行详细说明,提供推荐依据,扩展相关临床知识等。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一)定义高血压定义: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 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二)分类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1]。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1。

(三)流行病学中国高血压调查最新数据显示[2],2012—2015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27.9%(标化率23.2%),与既往调查比较,患病率总体呈增高趋势。

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5%,46.1%和16.9%,较1991年和2002年明显增高。

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明显增多,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3]。

二、病因学高钠、低钾膳食,超重与肥胖,过量饮酒和长期精神紧张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其中高钠、低钾膳食以及超重与高血压关系最大[2,4],另外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以及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调查发现2012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平均烹调盐日摄入量为10.5 g[5],虽低于1992年的12.9 g和2002年的12.0 g,但较推荐盐摄入量水平依旧高75.0%。

近年来,我国人群中超重和肥胖比例明显增加,35~64岁中年人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超重组和肥胖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组的1.16~1.28倍[4]。

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率关联最显著[2]。

三、病理生理机制[6,7]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血压的调节受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影响以及很多解剖、生理、生化方面的因素影响,基本的血液动力学特征表现见图1。

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
高血压的危害
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
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
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
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增加
血压水 平升高
我国高血压的负担
全国2亿高血压患者 全国每年由于血压升高而过早死亡150万人 ● 中国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其中一半与高血压有关 亚太队列表明66%心脑血管病发生与高血压有关 全国每年高血压医药费400亿元 高血压占慢性病门诊就诊人数的41%,居首位
开始药物治疗
继续监测
考虑药物治疗
继续监测
注明:*家庭自测血压平均值比诊室低5mmHg(即家庭135/85相当于诊室的149/90mmHg);
诊室或(家庭*) 多次测血压
诊室或(家庭*) 多次测血压
开始生活方式改善
按患者的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
其它危险因素 和病史
血压(mmHg)
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主要任务
提高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降压治疗要达标;主要目标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高血压防治是社会工程,政府主导,媒体宣传教育,专家指导培训,企业支持参与,基层实施落实。
高血压检出
高血压常见症状,称“无声杀手”; 建议成人每2年测血压一次;利用各种机会将高血压检出来 机会性筛查 重点人群筛查,35岁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 BP130-139/85-89; 肥胖 5 目标:提高人群高血压知晓率
初诊高血压的检查评估(4)
(四)靶器官损害表现 心脏:心悸、胸痛、心杂音、下肢水肿 脑和眼:头晕、眩晕、视力下降、感觉和 运动异常 肾脏:眼睑水肿、夜尿增多、多尿、血尿 泡沫尿、腹部肿块 周围血管:间歇性跛行,四肢血压脉搏不对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血管杂音

2020年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主要内容(全文)精选全文

2020年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主要内容(全文)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2020年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主要内容(全文)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办公室组织修订更新的《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正式发布。

新版指南保留了2017版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特色,并在管理要求、血压测量、降压目标值、综合干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更新,以保证指南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本指南适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工作者。

管理对象为≥18周岁的成年高血压患者。

管理流程图1 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流程图诊疗关键点:1. 血压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2. 诊断要点:诊室血压为主,140/90 mmHg为界,非同日3次超标确诊。

3. 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4. 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5. 基层高血压转诊五类人群:起病急、症状重、疑继发、难控制、孕产妇。

治疗原则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1. 首先要降压达标。

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

2. 其次是平稳降压。

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此外,长效制剂有利于每日血压的平稳控制,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有益,推荐使用。

3. 再次要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管理。

选择降压药物时应综合考虑其伴随合并症情况;此外,对于已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具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血小板及降脂治疗,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再发及死亡风险。

降压目标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降至130/80 mmHg以下;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 mmHg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 mmHg以下。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 指南

2024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1.2管理目的1.3适用范围1.4诊断标准1.5治疗原则第二章:基层高血压防治的基本原则2.1健康教育和宣传2.2高血压筛查和早期识别2.3个体化治疗方案2.4生活方式干预2.5药物治疗和监测2.6随访和管理第三章: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3.1饮食调整3.2运动锻炼3.3抽烟和饮酒的限制3.4控制体重3.5应对压力第四章: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4.1药物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2药物种类和作用机理4.3药物剂量和用法用量4.4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监测第五章:高血压患者的随访和管理5.1随访频率和方式5.2随访内容和重点5.3测量和评估结语2024年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高血压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常见的慢性病,且易导致多种其他疾病并引发心脑血管事件。

根据全球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高血压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而在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基层是高血压患者的重要管理和治疗场所,因此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指南来指导基层医护人员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工作。

1.2管理目的本指南的目的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策略,帮助医护人员在基层从事高血压防治工作,并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等目标。

1.3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在高血压防治中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员,也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

1.4诊断标准本指南所采用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静息状态血压≥140/90mmHg,并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筛查。

1.5治疗原则本指南所提倡的治疗原则包括:全员参与、分级诊疗、个体化治疗、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并适时应用药物治疗。

第二章:基层高血压防治的基本原则2.1健康教育和宣传基层医护人员应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对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意识,从而增加高血压患者就诊和治疗的积极性。

高血压的基层规范化诊疗概述

高血压的基层规范化诊疗概述
详细描述
高血压通常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高压)和/或舒张 压(低压)持续高于正常范围。正常血压值一般认为收缩压不 超过120mmHg,舒张压不超过80mmHg。当血压超过这个范 围时,就被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分类
总结词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绝大多 数。
详细描述
某患者通过单位组织的体检,发现血压偏高,医生建议其定期监测并改善生活方式。经 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和减轻压力等措施,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病情恶化。
诊疗案例二: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与管理
总结词
在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 药物,同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有效 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的控制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降 压药物控制血压。
非药物治疗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 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等降低血压。
定期随访
定期进行血压检测和评 估,确保血压控制在正
常范围内。
自我监测
学会自我监测和记录血 压,及时发现血压异常
波动。
高血压的自我管理
01
02
03
04
了解高血压知识
VS
详细描述
某患者确诊高血压后,医生根据其病情制 定了药物治疗方案,并详细说明了药物的 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患者在药物治 疗的同时,积极调整饮食和运动习惯,血 压保持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诊疗案例三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非药物治疗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包括 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减轻压力等措施,有 助于降低血压、减少药物依赖和预防并发症。
问题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医务 人员的诊疗水平参差不齐,高血压患 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以及高血压防 治的知识普及不够等。

2021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21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

2021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当前,估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 亿,已成为我国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

基层医疗卫活力构承当着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工作。

?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的制定,可有效支持基层高血压管理。

该指南涵盖概述,病因学,病理生理机制,诊断、风险分层与转诊,治疗,基层医疗卫活力构对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的急诊处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内容,本文仅就指南的要点局部进展阐述。

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干预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者和需要药物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

➤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1〕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逐步降至<6 g,增加钾摄入。

〔2〕合理膳食。

〔3〕控制体重,BMI<24 kg/m2;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4〕不吸烟,彻底戒烟,防止被动吸烟。

〔5〕不饮或限制饮酒。

〔6〕增加运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 min。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睡眠。

降压药应用的根本原那么➤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初始治疗用药,建议根据特殊人群的类型、合并症,选择针对性药物个体化治疗。

➤应根据血压程度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结合治疗。

➤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初始治疗时通常应采用较小有效治疗剂量。

根据需要,可逐渐增加剂量。

➤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 h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对SBP≥160 mmHg和/或DBP≥100 mmHg、SBP高于目的血压20 mmHg 和/或DBP高于目的血压值10 mmHg或高危及以上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结合降压治疗,包括自由结合或单片复方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高血压诊治规范(最全版)
一,我国高血压现状-基层是工作重点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的成人高血压普查,显示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高血压可导致严重的相关脏器并发症,如心、脑、肾、眼等。

尤其是心,脑并发症较为严重,致死致残率高,经济及家庭负担重。

目前我国高血压存在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

基层高血压患者由于其受教育程度及就医方便程度相对偏低,故上述特点更为明显。

据估算,现患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的约为1.2亿,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患者约为8600万人。

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适合分级诊疗基层管理的患者约占60%。

所以,因此基层高血压诊治是高血压诊治工作的重点。

二,基层高血压诊治-从筛查做起
1.定期筛查:健康成人定期测量血压,每2年至少测1次。

2.机会性筛查:健康体检、家庭自测血压、公共场所测量血压等偶然发现血压升高者;在单位医务室、医院等日常诊疗过程中检测发现血压异
常升高者。

3.重点人群筛查:35岁首诊测血压;高血压易患人群,建议每半年测血压。

高血压易患因素主要包括:
(1)正常高值血压人群
(2)超重和肥胖
(3)酗酒
(4)高盐饮食
(5)高血压家族史
(6)年龄≥55岁
三,做好诊断和评估是提升效率及规范治疗的关键
高血压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

1.病史采集。

(1)病史:发病年龄,血压最高水平和一般水平,伴随症状,降压
药使用情况及治疗反应。

(2)个人史:生活方式(饮食、酒、烟等),体力活动,已婚女性注意询问避孕药使用情况。

(3)既往史:了解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暂停征、肾病、甲状腺疾病等病史。

(4)家族史:询问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及其发病年龄等家族史。

(5)社会心理因素:了解家庭、工作、个人心理、文化程度等社会心理因素。

2.体格检查。

(1)规范多次测量非同日血压,初诊患者测量双上肢血压,如怀疑体位性低血压,应测坐位和立位血压。

(2)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3)心率、心律、大动脉搏动、血管杂音。

3.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及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具体分为基本项目,推荐项目和选择项目,详见“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表”。

4.靶器官损害表现。

(1)心脏:心悸、胸痛、胸闷、心脏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异常表现、下肢水肿。

(2)脑和眼:头痛、头晕、视力下降、感觉和运动等神经系统表现异常。

(3)肾脏:多尿及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腹部有无肿块,腰部及腹部血管性杂音。

(4)周围血管:间歇性跛行,四肢血压、脉搏、血管杂音、足背动脉减弱。

5.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以下几种情况应警惕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1)发病年龄小于30岁。

(2)高血压程度严重(达3级以上)。

(3)血压升高伴肢体肌无力或麻痹,周期性发作,或低血钾。

(4)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或有肾脏疾病史。

(5)阵发性高血压,发作时伴头痛、心悸、皮肤苍白及多汗等。

(6)下肢血压明显低于上肢,双侧上肢血压相差20mmHg以上,股动脉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

(7)降压效果差,不易控制。

(8)夜间睡眠时打鼾并出现呼吸暂停。

(9)长期口服避孕药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者。

6.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7.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

基层医院需要完成病史、体检、基本项目及部分推荐项目检查。

如病情需要,可将患者转诊至二级及以上医院完成推荐项目及选择项目的检查,进一步完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临床疾患的评估。

表1 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检查评估指标
8.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

对初诊患者应通过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各项辅助检查,找出影响预后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其他临床疾患等因素(表2),并据此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量化估计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表3)。

表2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表3 根据心血管总体危险量化估计预后危险度分层表
四,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并举同时管理危险因素
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血压达标,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总危险。

(一)治疗目标。

一般高血压患者,宜将血压降至140mmHg/90 mmHg以下;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收缩压宜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够耐受可以降低至140mmHg以下。

(二)健康生活方式。

1.限制食盐及含盐量高的食物摄入,每人每日食盐量逐步降至6克。

2.合理膳食,减少膳食脂肪,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

3.适量运动,每周5-7次,每次持续30分钟。

4.控制体重。

5.戒烟限酒。

6.保持心理平衡。

(三)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噻嗪类利尿药和-受体阻滞剂五大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常用五大类降压药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选择药物。

二级
及以上高血压患者常需要联合治疗。

采用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可以更好的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血压、降低治疗费用。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以降低血压为目标,依据患者临床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药物的可获得性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估等选择适宜的治疗药物。

(图4)
图4 高血压初始药物治疗选择参考图
(四)合并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或并存临床疾患。

在积极治疗高血压的
同时,应考虑患者总体心血管危险,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有关危险因素,处理并存临床疾患。

如针对合并脂代谢异常者进行调脂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者补充叶酸治疗;存在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有明确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等。

五,基层高血压患者的管理
(一)高血压分层分级管理内容。

(二)高血压管理级别与调整。

根据初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伴临床疾患进行危险分层,然后分级管理。

1.一级管理: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低危的高血压患者。

2.二级管理: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按照危险分层属于中危的高血压患者。

3.三级管理:高血压3级或合并3个以上其它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并存临床情况者,按照危险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

管理1年后视情况调整;血压连续6个月控制好的,可谨慎降低管理级别。

对新发生心脑血管病、肾病、糖尿病的患者及时升级管理。

(三)患者自我管理。

1.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提倡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交流经验。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学会自测血压,学习如何调整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保健知识,增强防治高血压的主动性及降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与医生沟通的能力和紧急情况下寻求医疗帮助的能力,提高高血压的管理效果。

2. 家庭血压测量: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血压自我管理的核心内容,建议有条件的患者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自动血压计自测血压。

3.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指标:
(1)血压知晓率。

(2)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

(3)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知晓率。

(4)患者就医依从性、医嘱执行率。

(5)干预行为执行率。

(四)患者并发症及合并疾病的检查。

六、双向转诊,以充分利用三级诊疗资源
1.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1)社区初诊的高血压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
多次测量血压水平达三级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怀疑合并靶器官损害需要进一步评估治疗;高血压急症;怀疑继发性高血压;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随访6周血压不能达标的;血压波动较大控制不满意的;
(2)在社区随访的高血压患者,如有以下情况之一:
采用2种以上降压药物规律治疗,血压仍然不达标;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血压波动较大,临床处理有困难;随访过程中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患者服用降血压药物后出现不能解释或难以处理的不良反应;高血压伴有多重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而处理困难。

2.下转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诊断明确,治疗方案确定,病情稳定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