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城剑
丰城剑丰城剑传说始于西晋永平元年(291年)。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阖闾差使剑匠干将铸剑于莫干山,金汁经久不下。
其妻莫邪问计,干将道:“昔吾师作法,金铁之精不销,夫妻俱入冶炉之中,然后成物。
”莫邪道:“师知炼身以成物,吾何难哉!”于是断发剪爪,投入炉中。
金汁下,铸成雌雄两剑,乃举世无双,由吴王自持佩用。
历代诸侯为此争夺,至秦时被秦始皇佩用。
秦始皇南巡时听从道士进言,将此双剑埋藏于江西丰城,以镇妖压邪。
500年后,于西晋永平元年由丰城县令雷焕发掘出土,分别为司空张华和雷焕佩用。
9年后,张华在“八王之乱”中被杀,雄剑失落于河南襄城北汝河;雷焕辞世后传雌剑于其子雷华,3年后失落于福建南平延平津。
《晋书·张华传》载:“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因问曰:‘在何郡?’‘在豫章丰城。
’……即补焕为丰城令。
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丰城剑即龙泉、太阿宝剑,合则一柄,分则两把,因晋时在丰城出土,为称谓方便,代称为丰城剑。
丰城剑铸造于浙江德清莫干山,发掘于江西丰城荣塘墟,丢失于河南襄城北汝河和福建南平延平津,地跨4省4县,时跨2500年。
期间,亦真亦幻,或隐或现,是神是物,有记有传。
该剑自发掘到失落,最后在延平津双双化龙而去。
经过文字整理,口头传说,在丰城形成了一整套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后来,丰城剑传说还成为典故被广泛使用。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此典写出“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的名句。
“磨就青蛇斗气雄,神光长射曲江东。
张华去后无消息,千百年来起卧龙。
”这是明代爱国名将、丰城人邓子龙400年前在家乡留下的豪迈诗篇,其“剑扫风烟”手刻至今仍遗留在云南腾冲石崖上,成为各国驻华使馆武官必定要参观的古代军事景点之一;电影《少林寺》还将此处作特写镜头。
鲁迅先生的《铸剑》,将丰城剑传说第一次用白话文编成故事。
丰城净明养生疗法介绍
净明养生疗法简介丰城“净明养生疗法”,是中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净明养生疗法”在谌母医药疗法的基础上,从理论实践上有所突破、创新和提升,心净眼明,重在养生。
“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是净明养生法的核心理念,西晋许逊真君为世界净明道的开山鼻祖,丰城罗山(池山)为仙道策源地,净明养生法与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谌母医药疗法”同出一源,而前者较之后者更为奇特。
丰城剑邑万寿宫的吴雪娥、芦理瓜是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被邀赴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传道施教救治危患,声名远播。
一、传承脉络《谌母医药疗法》相传由晋时谌母首创,谌母传法许真君,许真君得道法和药方后,其所学道法和药方在“净明道”传承。
净明道传承人邦修文老先生,他见吴雪娥道长聪慧善良,根性很好,便将她收于门下。
在邦修文老先生的指导下,吴雪娥道长熟读儒道经典,学习了净明道法和谌母药方。
她从净明忠孝全书中,明白了万法皆空,一诚为实,以心学道,以心通道的道理。
1995年,吴雪娥道长怀着一颗正心修道,承担起了筹建丰城剑邑万寿宫的重任,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丰城剑邑万寿宫从无到有,高明殿、三清殿、玉皇殿、经堂、观音堂等一座座殿宇逐步建成。
吴雪娥道长她在修炼中,找到了人体经脉、脏腑、关节和外表的对应关系,她逐渐明悟了谌母药方治病救人原理,她把谌母药方和中医经络刮痧拍痧法相结合起来,为前来寻医问药的患者治疗,帮病人打通关巧、疏通经络,治疗疾病。
2012年在其女婿李友钧、芦理瓜的协助下申报“净明养生疗法”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基本内容“净明养生疗法”为道教养生功法,净明养生疗法从黄帝内经、易经和中医经络理论精髓中寻找到一种无形与有形结合、养心与养身结合、自修与他治(助患者通关巧、疏气血)结合的净明养生,功在养生长寿,效于愈疾强体。
净明养生疗法对治疗风湿性神经痛和缓解肢麻及一些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
吴雪娥道长(2019年已故,原宜春市道教协会会长、丰城剑邑万寿宫主持)于丰城大罗山巧遇隐士邦修文道长拜师修习,并于丰城剑邑万寿宫传承道教文化,悬壶济世,救急扶危,无量度人。
[整理]丰城民间习俗
丰城民间习俗(一)婚俗1.婚嫁“合八字”封建社会里,男女青年订婚必须事先“合八字”,这是旧时订婚的一个程序,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男性成年后,娶媳妇要事先托媒人(多为已婚妇女)向女方提亲,并求取“八字”,即出生年、月、日、时辰,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等,叫年庚八字,一旦对方有意,即将之写在红纸上。
若女方认可,就会送上庚贴,庚帖的内容就是所谓的“八字”;男方获得这份庚贴后,又请算命先生按天干、地支和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阴阳之说,推算男女双方的寿、夭、福、祸、通、穷、得、失,是“相生”,还是“相克”,若相生即好,相克则不好。
还有些地方有属相上不合婚的说法,如“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锉,猪见婴猴泪长流”等。
如果“八字”合上了,男方就将写好的双方年庚八字红帖置于祖宗神位面前,三天之内,如果白天家里没有摔坏东西,晚上也无异常动静,家人又没有发生口角,就表示佳偶天成,否则作罢。
一旦八字相合,男方就要再次委托原媒人去女方家上门正式说合,并下礼金,男女双方相互交换信物,婚约缔结方定。
封建社会里,男女婚姻大都父母作主。
在包办婚姻习俗下的青年男女,无法自由恋爱,只能托亲友到女家窥女子相貌而定,或在亲友的带领下,按事先约定的地点双方见面,这就叫“相亲”。
视其相貌俊丑,以议婚约。
这种相貌礼仪形式,在丰城民间一般大同小异,而且普遍流行。
今天的男女相亲,从内容到形式均与旧时有所不同,则须另当别论了。
2.母女哭嫁哭嫁,即女子出嫁时的哭诉过程,为丰城民间传统婚嫁习俗。
哭嫁有多种形式,有一人独哭,也有姐妹哭、兄嫂、父母、亲友同哭,有低声哭、放声大哭等,哭诉内容一般都是诉说对共同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的父母、兄妹、姐弟等亲人的离别之情。
女儿向父母亲哭诉,以谢养育之恩。
母亲要说“娘在东来女在西,不比女儿在边里”、“凡事自己要小心,上楼下梯要注意”等之类的话;还有向兄嫂哭诉帮助关照之情,向弟妹哭说多年相处情谊,嘱咐今后要听从父母长辈教诲等;母亲也会向女儿哭喊:“女儿到婆家后,要安分守己,勤俭持家,教敬公婆,团结妯娌,体贴丈夫,夫妻和睦”等礼教之言。
江西省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研究
江西省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策研究作者:邱婷陈琳浪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第04期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对于城市、国家、以及全世界的经济文化全面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文章立足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现状,探究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法立规、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宣传教育和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等保护措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丰城地方文化产业及经济发展的共赢。
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同时,文化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更。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民族的前进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文化文明来推动,现如今人们在追求物质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珍贵的文化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见证了人类思想的进步,是民间文化的积淀。
当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遗失和破坏日益严重,推进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指的是“被各社区、群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其内容主要包括:(1)口头传统;(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遗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寄托和传承在人们心灵中的东西,它是世代辛勤智慧的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和传承下来的。
任何一种非遗都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特性,代表了不同地域群落的文化和精神本质。
非遗的传承是强调传统文化精神内质的传承和发展,通过语言、文字、舞蹈、音乐、风俗民俗及其对应的生产方式和工艺品,以及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来实现。
二、江西省丰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和保护意义(一)丰城市非遗概况丰城市位于江西的中部,有大约1800多年的历史。
丰城传统文化(丰县特色文化)
丰城传统文化(丰县特色文化)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丰城传统文化,以及丰县特色文化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文库喔。
本文目录:1、社火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是什么?2、江西省丰城地区习俗3、要江西丰城乡下的民俗文化4、丰城有什么红色文化景点吗?社火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是什么?社火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如下:南方的丰城社火是江西省丰城河西地区的江右民系传统民俗活动,已申报为省级文化遗产。
“社火”是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
社火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
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可见其延绵之久。
每当严冬已尽、冰雪初融、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之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
此时,终年劳累的原始先民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就把自己“打扮”一下,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扎缚在头上,大喊大叫,狂蹦乱跳。
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
另据梁中元《陇东采风·社火》记载,陇东民间社火和全国各地社火一样,从内容和形式上有共同的特点,产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那时候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风俗通义》)。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
到了20世纪80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
现时,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表达人们对“神”的崇拜,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社火的表现形式:每队社火都有一个仪程官,西北地区也叫“春官”(民间称为说诗的),如春节到到单位或居民家中拜年时,仪程官就随着锣鼓点子说4句一首的祝辞,一般都是因单位性质职能不同或居民家庭的情况不同而现编现说。
社火队的主要项目有:高跷,民间称高拐子,一般用椽材制成长约3尺或4尺的长方形柱体木腿,在上半部约1尺的地方安装一长条(以脚宽为宜)横板,脚踩在横板上,上半部的木腿绑在人体的小腿上。
丰城市人文古迹有哪些
丰城市人文古迹有哪些丰城市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城市。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探索人文古迹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丰城市的一些著名人文古迹,带您一起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丰城古城墙丰城古城墙是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明朝时期,是江西省现存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古城墙呈四方形,全长约3千米,高约12米,由青石砌成。
登上古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二、文庙丰城文庙是古代尊崇孔子的场所,也是丰城市的重要人文景点之一。
文庙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重建和修缮,现在成为丰城的文化名片。
文庙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琳琅满目的石刻和雕塑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里,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轨迹,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古镇古村丰城市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镇古村,这些地方保留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给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生活和传统习俗的机会。
其中,最有名的是出水古镇和平江古镇。
出水古镇是丰城市的历史文化古镇,有着千年历史,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和古老的街道是游客们追溯历史的绝佳场所。
平江古镇则是一座古老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青石板路、古民居等元素构成了它独特的韵味,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宁静祥和的氛围。
四、历史遗迹丰城市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遗迹,如古代建筑、石刻、碑碣等。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文昌阁,是丰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被誉为“丰城文华之源”。
文昌阁建于明代,供奉的是文昌帝君,是诵读圣贤书籍、祈求文运的场所。
阁内收藏了许多古代书籍和文物,是了解丰城的历史和文化重要窗口。
五、古老宗教寺庙丰城市还拥有一些古老而庄严的宗教寺庙,如钟山寺、报恩寺等。
钟山寺建于唐朝,是丰城市最大的佛教寺庙,千年来一直是信仰之地。
报恩寺则建于明代,是一座重要的道教寺庙,寺内有大量的名胜古迹和文物,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以上所述只是丰城市人文古迹的一部分,这座城市还有许多值得一探的地方。
丰城市中秋节的风俗
丰城市中秋节的风俗
丰城市是江西省南昌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地方。
在这个美丽的城市里,中秋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首先,丰城市的人们喜欢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这个节日里制作各种精美的灯笼,比如花灯、笼灯、葫芦灯等等。
这些灯笼不仅造型别致,而且灯光明亮,让整个城市变得格外热闹。
其次,丰城市的人们还会在中秋节这一天放烟火。
他们认为,烟火可以消除邪气,增加吉祥,因此每年中秋节时都会燃放各种颜色的烟花。
此外,在这个节日里,丰城市的人们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习俗——吃月饼。
他们会在家里准备各种口味的月饼,比如豆沙月饼、莲蓉月饼、五仁月饼等等,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月饼,享受着团圆的时刻。
最后,丰城市的人们还会在中秋节这一天聚集在一起,举行各种文艺活动。
比如,他们会组织歌舞比赛、诗歌朗诵会、传统乐器演奏等等,让整个城市充满文化气息。
总的来说,丰城市的中秋节风俗丰富多彩,展示了这个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热情好客。
无论是制作灯笼、放烟火、吃月饼还是举办文艺活动,都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难忘和有趣。
- 1 -。
走近科学丰城五百钱
走近科学丰城五百钱在丰城民间流传着一种神秘的点穴神功,俗称“五百钱”,能伤人于无形之中,一旦出手,被点穴者非死即伤。
“五百钱”原名为“擒拿封闭”,因其清朝康熙年间开传之时,徒弟先交五百文铜钱学点死(下手),后交五百文铜钱学点生(也称收手),故名“五百钱”。
因为“五百钱”高手五个指头功力神奇,劲猛似铁,也被人形象地称为“五把钳”。
“五百钱”在丰城民间也被称为“小手”,即以阴柔内劲点摸对方穴位,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中招,伤敌于无形。
“这门功夫百分之百有,可以说是丰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丰城,只要你提到“五百钱”,就可以听到很多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有关五百钱的传说。
其中有一个传说的是八十年代初有一个年轻人,慕名到丰城小港的师傅那么学“点穴”,功成以后走路回家。
一想到自己从此就拥有了传说中的绝技,可以惩恶除奸就飘然若仙。
但是,他还从未在人身上试验过,不知道灵不灵验。
将信将疑中,他发现前面有一个白发的驼背老者蹒跚而来。
年轻人想,这老人总该八九十岁了,如果死了也不算遗憾。
正盘算着,老人家突然一个趔趄,像要摔倒,年轻人一看机会来了,上前一步伸手扶起老人顺手向老人的“血头”点去,但白发老人漫不经心地拂开年轻人的手说:“不用你扶!”老人站起来,佝偻着腰继续往前走。
年轻人发现不对劲,不敢出声,老头忽然回过头来说:“学点穴是惩恶扬善的,不许用人来试手,看你的手法不过是初学,这么狠毒,本来就此除去,免去一害,但是我老了,希望积德。
三天以后来找我,超过晚上十点就不要来了”年轻人本想再说什么,但看着老人生气的神情,只好沮丧地回家。
第二天年轻人开始卧床不起,第三天开始大口吐血,家里人终于知道事情原委以后,立即抬着他去找那位老者。
最后到达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任怎么叫喊都无人应声,全家人嚎啕大哭,因一念之差而惹祸的年轻人吐血而亡。
传说中高手通常以借火点烟,拍肩问路下手,一旦被点中穴位,被点人往往不治身亡。
这些有关“五百钱”的街谈巷议、酒桌茶余之谈已无从考证,但是丰城人至今流传着的一些习俗中似乎可以印证,比如:丰城老辈人不允许别人随便拍自己的身体。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项目(下)
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项目(下)锣鼓艺术丰城花钗锣鼓,俗称“吹打”,属民间乐队,有300多年历史,分布在丰城河东一带。
民间婚丧节庆均演奏花钗锣鼓,其风格粗犷,节奏明快,音乐优美,曲调激越。
道教音乐(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龙虎山被视为道教的发祥地,道教正一派之祖庭,在道教宫观中享有非凡地位。
龙虎山正一天师道道教音乐源远流长,既属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又有其作为宗教形式而独立存在和发展的特殊内容.表达了一种天人感应、人神相通的宗教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三代殷周时期的“巫祝”。
狮舞(黎川舞白狮)舞白狮表演历史悠久,是黎川县日峰镇下桥村的一种民间灯彩,相传从元代流传至今。
白狮制作精细,造型雄壮魁梧,动作舒展优美,刚柔相济,伴随着多变的打击乐,上下翻舞,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舞白狮一般为五人表演,一人舞彩球,每狮两人表演,一人掌狮头,一人掌狮尾,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目连戏发源于弋阳江地区,因主要演绎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
几百年来,经过无数艺人的锤炼.目连戏以其丰富多样的戏剧形式、无所不包的表演手段等在民间盛演不衰。
木雕(东固传统造像)吉安市青原区东固传统造像,是该区一项独具特色的融绘画、雕刻、宗教开光仪式为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
经过雕刻将神像定位在人与神之间,庄严而华美的雕像广为百姓所接受。
锡雕(莲花打锡)属于莲花县民间手工技艺的瑰宝。
其品种多样、图案精美、工艺精湛,曾经在餐饮席上流行的酒壶、茶壶,厨房里的水盆、火锅等多为锡制品。
民间绣活(新余夏布绣)早在清代黄原裕所著的《种苎麻法》一书中就称豫章织绩苎麻甲天下。
千百年来,深厚的豫章文化和传统的“夏布之乡”,培育了夏布刺绣这朵古朴绚丽的民间工艺之花。
客家民居营造技艺(赣南客家围屋营造技艺)赣南民居建筑以其主房四周外围筑以高墙炮楼而得名。
客家围屋的设计风格、建筑美学以及围屋中大量精美的木雕、石刻、绘画、对联词句都洋溢着浓郁的文学艺术韵味。
绿茶制作技艺(全南县擂茶制作技艺,婺源县绿茶制作技艺)赣南客家擂茶制作工艺精湛,历史悠久.独树一帜。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丰城岳家狮传承与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阈下丰城岳家狮传承与发展研究
鄢列臣
【期刊名称】《武术研究》
【年(卷),期】2022(7)4
【摘要】丰城岳家狮作为江西省丰城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于2008年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传播于丰城周边的樟树、高安、奉新、新建、抚州、新干等县市,具有悠长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岳家狮进行研究,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岳家狮的现状进行阐述,以期解决目前丰城岳家狮传承困境问题,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丰城岳家狮项目,并提出有利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城岳家狮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鄢列臣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体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
【相关文献】
1.在"和乐"文化教育理念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猫头狮"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
2.荆楚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武穴岳家拳传承与发展
3.非遗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r——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塔狮舞传承人李登山为例
4.非遗传承人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塔狮舞传承人李登山为例5.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文化价值——以江西省丰城岳家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万载民间傩舞的艺术特色
浅谈万载民间傩舞的艺术特色万载民间傩舞是江西省丰城市万载县传统民间舞蹈,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历经千年沉淀,经过辈辈相传,至今仍然保留完整。
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源远流长,具有悠久历史民间傩舞,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商周时代,在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发扬光大。
万载县的傩舞,据传始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
二、形态丰富,动作精妙万载民间傩舞的形态丰富多样,表现形式有单人舞和群舞,场面热闹非凡。
傩舞的动作与表现方法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通过康熙、乾隆等朝代的发展丰富,形成了现代傩舞的舞蹈形式。
舞蹈动作详细、入微,掌握简单而准确,在机智灵活中富有变化。
在身体姿态和肢体动作方面,表现出小器姿态、矮缩腰肢、带浪漫等特点,使万载民间傩舞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色彩丰富,服饰华丽万载傩舞的服饰色彩热烈浓烈,华丽多彩,红、黄、蓝等颜色居多,能够很好地体现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舞蹈服饰的设计取材自古代的衣服,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服饰上常以大花、如意、蝴蝶等为纹饰,表达出吉祥如意、美好祝愿等含义,让观众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沉淀,而且能够在服饰上折射出古代的社会生活文化。
四、内容丰富,有益身心健康民间傩舞,可以看作是传统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娱乐方式。
万载民间傩舞,不仅在于舞蹈本身的表演,更在于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
傩舞穿梭于寺庙、草台和村落,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普及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它不仅在造福观众的身体健康方面,而且在智力、心理和社交等方面都有益处。
综上所述,万载民间傩舞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傩舞之一,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点,色彩丰富、形态多样、动作精妙、内容丰富,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和音乐上的享受,同时也是文化遗产的继承者和传承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记忆。
宜春非遗物质文化背景故事
宜春非遗物质文化背景故事
丰城木雕
丰城木雕是江西省境内比较完整的流派,兴起于明朝,兴盛于明末清初民国。
题材选自传统文化,如《西厢记》、《水浒传》等;江西文化特色的宗教题材,如宗祠、菩萨等,具有实用性的建筑题材,如万寿宫的门窗雕刻,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门、窗、床、箱子、柜子等;江西红色文化题材,如革命烈士纪念堂勋章、江西省博物馆革命馆保书台、毛主席诗词等。
丰城木雕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江西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和实用观赏价值。
宜丰洞山
洞山位于宜丰县同安乡境内,距县城21公里。
这里山川明秀、古木参天、峰奇石峭、瀑飞泉鸣,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晖映,天人合一,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中“曹洞宗”的发祥地,距今已有1150年的历史,在中外佛教界享有盛名。
自唐至清,洞山在一千多年禅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育孕了许多诗文楹联、成语典故,演译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这些传说故事,历经千年流转,有的被保留下来,有的则灭失在时空流转之中。
这些情节独特、内容丰富、极具佛教禅宗文化内力的传说与故事,经当地人民群众干百年来口耳相传,加工修饰,形成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学。
它们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仅流传国内,而且远播
日本、朝鲜、韩国及东南亚地区,对中国的佛教禅宗文化极具影响,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非遗丰城花钗锣鼓价值解读
比裱2空【论坛]Forum国家非遗丰城花钗锣鼓价值解读■周颖(华东交通大学)主城花钗锣鼓是江西地区鼓吹乐器乐乐种,击流行于江西赣中丰城。
它是丰城历史悠久且流传广泛的一种以喷呐演奏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丰城花钗锣鼓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
这不仅得到了音乐文化界对丰城花钗锣鼓的关注,还引起了政府、机构等对它的重视。
同年,笔者跟随丰城市文化馆馆长何顺清等一行人来到孙渡镇对花钗锣鼓进行采风,近距离地观看了他们的演奏,不禁让人感叹其丰富多彩的节奏及慷慨激昂的演奏风格。
其中,我们遇上镇里某户人家办喜事,村民们听到啖呐和锣鼓声响起时,纷纷赶来观看并表示祝福,随后围着哼唱。
那么,村民们是真正的“欣赏者”吗?丰城花钗锣鼓为什么能够在纷乱的历史长河中保留其仪式、曲牌、演奏形式,并获得好评呢?下面,笔者对它的价值进行了解读分析。
■丰城花钗锣鼓的历史价值史料记载:“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乡绅陈瑞在龙泉、太阿宝剑出土地建了一所龙光书院,除教授学生诗文外,还传授练习音乐。
朱熹在《龙光书院心广堂记》中说’植丛篁以供吟啸,疏莲沼以纵游赏,诵诗读书以识圣贤之指趣,弹琴鼓乐以歌先王之风化'。
每年旧历三月初三,是宝剑出土纪念日,龙光书院中的雷焕祠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庆典活动。
这一天,书院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龙光书院成了集中展示各类民间音乐的舞台,它们在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丰城花钗锣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清乾隆年间,丰城市民间喷呐演奏家熊海元将龙光书院演奏曲目记录整理,形成了丰城花钗锣鼓最早的宫调、乐队等音乐构架的雏形,并起名为“花草锣鼓”。
清光绪年间,拖船蛟湖的徐莹甫为谋营生周游四方,汇各方艺人之所长,融南腔北调为一体,回乡后广带徒弟进行传授,在促进丰城民歌和民间戏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丰城花钗锣鼓曲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丰城10个种知名的小吃_排行榜
丰城10个种知名的小吃_排行榜10.罗山豆腐乳罗山豆腐乳是以优质大豆、罗山矿泉水、罗山辣椒、天然茶油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精制而成,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开胃生津、增强食欲之功效,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餐桌小菜。
豆腐乳的所有原材料均由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专业生产基地提供。
年产量500吨左右。
9.“老实人”瓜子“老实人”瓜子突破传统炒艺,出品全新口味瓜子。
选自中国各地的上品瓜子,经过浸取、蒸煮、风干、包装等工序,成为一品一的老实人瓜子,让您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无论多么出格,都可以来一包老实人瓜子。
轻松品味忙碌中的悠然一刻。
“老实人”商标荣获江西省著名商标。
通过ISQ9001―2000版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QS质量安全体系谁认证。
8.脚鱼炒粉皮(鳖)1、主料:活脚鱼(鳖或甲鱼)一只(约一斤半),粉皮六两,蒜头一个,生姜五钱,米酒五钱,葱头二钱,胡椒粉五分,植物油一两半,食盐二钱,味精五分。
2、制作:脚鱼斩去头爪,取出内脏洗净,将脚鱼切成半寸长方块,粉皮浸泡二十分钟,切成小长方块,用旺火将油烧熟,将葱姜下锅、泡出香味取出,然后放下脚鱼入锅,加酒再炒两分钟,再放开水三斤入锅内,大火焖熟脚鱼。
7.墨鱼薯粉条1、主料:薯粉条半斤;配料,墨鱼二两,大蒜丝二两,茶油二两。
2、制作:墨鱼浸透切成丝;瘦肉切小条状,薯粉条浸湿用茶油炒熟,把先前炒熟的墨鱼丝、大蒜丝、瘦肉条、酱油进行混合拌炒两分钟,撒少许味精。
3、效能:味道鲜美。
6.孙渡板鸭孙渡板鸭,是江西省久负盛誉的地方名产。
制成的板鸭外观呈桃圆形,体肥、皮白、肉红。
食用时具有香、酥嫩、骨脆可嚼、余味回甜等特点,风味独特,是逢年过节摆筵设席,馈赠亲友上乘佳品,又称“南安板鸭”。
孙渡地处丰禽生产繁衍的天然场所,自然资源丰富,具有饲养水禽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5.“一品斋”酱菜“一品斋”酱菜以丰城特产雪里红、芥菜、黄豆为主要原料,博采民间传统的囟腌工艺,结合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精制而成。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宜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宜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宜春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11.05
•【字号】宜府字〔2021〕49号
•【施行日期】2021.11.0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宜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宜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宜阳新区管委会、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宜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2项)已经市政府第1次常务会同意,现予公布。
2021年11月5日附件
宜春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32项)
一、民间文学(共计1项)
二、传统音乐(缺)
三、传统舞蹈(缺)
五、曲艺(缺)
七、传统美术(共计6项)。
“丰城岳家狮”文化价值之研究
1 . 2 . 1 以《 满江红》 词为基调 , 以舞姿展现书法 岳飞是 中华 民族历史上妇孺 皆知 的民族英雄 , 其爱国之情 ,
浩然正气 ,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 “ 诗有英豪气 , 书兼龙虎 姿” 。岳飞不仅是气贯长虹 的民族英雄 , 而且是才华横溢 的词人
尘” 、 “ 拜母” 等动作 。 然后“ 上席” ( 又叫上山或上桌 ) 表演 “ 饮水” 、 “ 钓鱼” 。“ 下席” 后, 便“ 咆哮” 、 “ 滚翻” 、 “ 发燥 ” 、 “ 狂舞” 、 “ 怒 发冲
以“ 武” 为特色 , 以“ 威” 、 “ 雄” 、 “ 险” 为显著 特征 的岳 家狮 , 俗称
1 . 2 . 2以武术展现剧情 岳家狮表演前通常先耍一阵刀棒拳棍 , 然后才进行舞狮。 表
演者约五六人 , 其中: 狮头狮 尾各 一人 , 一 二副流星 , “ 破狮 ” ( 亦
叫带狮人 ) 一人。 狮舞 由水 、 火 流星开场 。 表演枪 、 锤、 拳, 后依次
表演各种刀刃 、 棍棒 、 板凳。 表演时 , 各尽所长 、 尽情发挥 。 狮子 由
“ 打狮子” 【 l _ 。随之 , 岳家狮 便代代相传 。在丰城周边 的清江( 樟 树) 、 高安 、 奉新 、 新建 、 抚州 、 新干等县市都可以见到 岳家狮 的身
影。
流星引出后 , 在“ 雪花盖顶” 、 “ 流星赶 月” 、 “ 过背” 、 “ 连环手 ” 等流 星动作 的陪衬 下 , 翩翩起舞 , 表演 “ 引颈” 、 “ 伸懒 ” 、 “ 梳须 ” 、 “ 舔
【 民族传 统体 育 】
‘ ‘ 丰城岳家狮 ’ ’ 文化价值之研究
黄 晓华 李恤忠
( 江西警察学院, 江西 南昌 3 3 0 1 0 0 )
丰城桥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城桥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桥东镇最高点为西南部耸峰山,海拔159米。
因山峰耸峭故名,又名龙背山,以山脊形似龙背而得名。
山顶有耸峰殿高入云端,雄伟壮观,为江南著名道教圣地。
耸峰殿有寺庙四幢,为清朝所建。
耸峰山下的石年前休闲山庄,其石年湖常年碧波荡漾,花木茂盛,是回归自然,会议、培训、休闲、观光的理想之处。
历史沿革桥东镇位于丰城市南部。
辖桥东居委会,更新、南山、象牙、展山、路边、明星、蓝田、栗花、株桥、盛家、七里、上车、杜坊、上青、下青、葛塘、朱坊、东岸、观建、丁桥、前进21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农贸西路26号,距市区15千米。
丰(城)洛(市)铁路支线、丰(城)乐(安)公路穿境而过。
[沿革]宋淳祜元年(1241)属豫章丰城折桂乡。
元朝初期,在高脚庙(又名“朱坊街上”)靠透水西侧设有店铺,进行交易,经过几百年的演变,逐渐向西移到富水东侧,后又发展到富水西侧,即在现在地址。
为了交通方便,在河上架了两座桥(上桥和下桥),富水东侧为桥东,富水西侧为桥西。
元代(1286)年间,桥东属江西龙兴路富州。
明洪武九年(1376)属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三坊。
民国元年(1912)属江西豫章道丰城县。
民国十五年(1926)为丰城县第三区的桥东、桥西2乡和第二区的丁桥乡。
建国初期(1949),属剑南区,不久改属第三区(驻地石滩)。
(为丁桥、七里等9乡)1950年属第九区(驻地桥东)。
1958年合设桥东公社,1961年分为桥东、本桥、南山公社,属桥东区。
1964年撤区并社,复为桥东公社。
1965年,成立铁路区公社,辖桥东,三桥等29个社。
1968年,又撤区并社并队,原铁路区撤销,恢复桥东公社。
民歌民谣桥东民歌民谣是劳动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长期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一种讲究字句工整,平仄押韵的对仗顺口溜。
一、长工苦民歌民谣:日头公公快下山,我打长工真艰难。
一日三餐糙米饭,咸菜辣椒端三碗。
二、地名歌:桥东,桥西,白马庙,蓝田,赵家,黄塘桥。
丰城状元楼简介
丰城状元楼简介
丰城状元楼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位于江西省丰城市城郊。
它是明清时期一位状元所建,是中国古代私人建筑中规模最大,风格
最为精美的一座楼阁式建筑。
丰城状元楼共有三层,高达五十多米,全楼共有四十多个房间,
其中还包括一座会议室、一个厨房和一个书房等。
楼内设计得十分巧妙,民间传说是由当地一位非常聪明的女孩设计。
在楼内,你可以欣
赏到各种精美的木刻和扇面画,以及当地妇女手工织的锦绣车、绣球花、绸缎锦被等。
此外,内部还有各种木雕、石雕、铜雕和陶瓷器等,每一件都十分精美。
丰城状元楼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说是楼主曾在里面设下了一个
大规模的迷宫,许多豪杰英雄都在这个迷宫里碰了壁,难以逃脱。
据说,这个迷宫可以让人在里面转上几十个圈,最终还是回到原地。
不
过现在,这个迷宫已被拆除,被用来做其他用途。
丰城状元楼除了本身的历史和建筑价值外,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和研究人员,他们到这里来寻找历史的痕迹和文化气息。
每年农历五
月初五到七日,这里还会举行传统的龙舟赛和祭江活动,是非常有观
赏价值的盛事。
作为江西省文化遗产,丰城状元楼不仅代表了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峰,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财富的独特价值。
在我们不断追求新的时
尚和科技的时代,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和珍惜历史的文化遗产,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它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丰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先辈创作并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亦包含了大量发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深藏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民间古老的文化记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征,凝结了丰城人祖祖辈辈的智慧与精神,为今天丰城的繁荣和谐增添了隽永独特的文化魅力。
丰城岳家狮--丰城的百姓为纪念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而创造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
它起源于宋代,延续至今已有1000多年。
岳家狮是丰城狮子邓家村的邓子龙将本地字门拳与岳家硬门拳(岳家拳、岳家掌、岳家手)有机地揉为一体,把岳飞阵法、书法、武学巧妙地移植于民间舞狮中,充分展示岳派武艺的威、雄、险文兼武备的特征和“还我河山”的豪迈气概,用拳术展示书法,舞艺体现剧情的一种群体性艺术表演。
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玄机,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既能强身健体,又能鼓舞人们的意志,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
丰城岳家狮于2006年省政府批准确立为江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正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花钗锣鼓--在丰城俗称“吹打锣鼓”,萌芽于明代,正式形成于清朝,迄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它属于民间乐队,几乎每村一个乐队,全市覆盖面达百分之百,深受群众喜爱,长期成为百姓生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
由旋律(唢呐)和打击乐两部分组成,乐队一律是七人十件乐器,其曲调部分由两支唢呐演奏。
花钗锣鼓的传统曲牌有109个,分单首牌子和套曲两类,其套曲的大部分段落粗犷悲壮。
而单首牌子适合热闹场合演奏。
凡民间婚丧喜庆、传统节日、龙灯社火、朝佛敬神等民俗活动,均有花钗锣鼓演奏助兴。
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溪梅烛--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俗称板凳龙。
板凳长龙在夜间烛光点点,状若梅花,故称梅烛。
取“梅占花之魁、烛乃光之源”之义,古老而典雅。
相传,唐代贞观盛世,玉皇大帝规定丰城隍城镇及周边地区,只准降三分雨,存七分干旱,“露龙”为拯救苍生,偷洒甘露,因此触犯天条被斩。
民众为纪念露龙,在每年正月十三举行声势浩大的“梅烛”民俗活动,历时千年,传承至今。
隍城镇清溪村是受露龙恩泽的中心区域,梅烛活动更是兴盛不衰。
2008年5月清溪梅烛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城剑传说--始于西晋永平元年(291年)。
丰城剑即龙泉、太阿宝剑,合则一柄,分则两把,因晋时在丰城出土,称为丰城剑。
丰城剑铸造于浙江德清莫干山,发掘于江西丰城荣塘墟,丢失于河南襄城北汝河和福建南平延平津,地跨四省四县,时跨2500年。
期间,亦真亦幻,或隐或现,是神是物,有记有传。
该剑自发掘到失落,最后在延平津双双化龙而去。
经过文字整理,口头传说,在丰城形成了一整套富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后来,丰城剑传说还成为典故被广泛使用。
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引用此典写出“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的名句。
2008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挂联剪纸工艺--始于宋代,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最初的表现内容形式以“挂联”为主(即春节挂在大门横梁上的门联),寓意“挂剑”避祸消灾。
工艺是用大红彩纸把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文字剪、刻以横幅形式悬贴在大门横梁上,使春节门庭充满吉祥喜庆的色彩。
挂联剪纸的制作工艺及内容都有自身的严格要求和独特内涵。
丰城挂联剪纸制作主要分布在丰城市桥东、秀市、洛市三个乡镇,以桥东镇路边村下南山村小组为最。
它是以传统手工技艺创造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丰城挂联剪纸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谌母医药疗法--源于丰城市罗山谌母行宫,成规模于欧石岩青云寺。
丰城市及其周边县市的善男信女均会前往青云寺进行法事活动,祈求谌母元君药签庇佑,消灾解难。
谌母医药疗法即“谌母药签方与传统中医刮痧疗法”,是宗教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其主要价值在于以舒筋活血通经络的理论和方法治疗病痛和肢麻,而穴位的刮痧和经络的拍打在于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使人体能够更好更快地吸收药物。
这一民间疗法,其影响涉及丰城市内外和海峡两岸,台湾玉清宫亦存有该验方,高雄文殊讲堂与丰城青云寺一直有文化交流。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丰城谌母医药疗法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城冻米糖--丰城市优秀传统产品,俗称“江南小切”,以其“洁白如雪、香脆酥甜、落口消融”的独特风味闻名天下。
据《丰城县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丰城开始制作冻米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代民族英雄邓子龙(1531~1598年)曾令部下将士,把糯米饭晾干,炒成爆米花,以糖粘拌,切成小块,取名“小切”,又叫“米花糖”,以备行军打仗作干粮食用。
此传统一直延续至清代,始渐演化为待客解茶、馈赠亲友之用。
1756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丰城,品尝小切后连声称好,此后小切便成为皇室贡品,并蜚声全国,驰名东南亚,成为久负盛名的江西地方特产,享有江西“四大名点”之一的美称。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丰城冻米糖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许真君传说--许逊(239-374),字敬之,河南汝南人。
是我国历史上继大禹治水后的又一位治水英雄人物,他为官清正,誉为“许旗阳”,辞官为民治水造福人间,民间奉为“普天福主”、“许仙真君”。
曾任旌阳县令,以晋室纷乱,弃官东归。
学道法于丰城池山(罗山),周行江南诸郡,殇灭毒害。
在长达30多年治水活动中,丰城是他治水活动的主要地区,因而留下了大量的遗迹遗址和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2010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许真君传说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洪洲窑碗泥岭窑址制陶技艺--洪洲窑是唐代六大民窑之一。
其名源于唐代陆羽《茶经》,《唐书》亦有记载。
与1977年首先在丰城市曲江镇发现洪洲窑。
实物资料证明,洪洲窑始烧于东汉,发展于两晋南北朝,鼎盛于隋唐,终烧于晚唐五代,延烧800余年,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碗泥岭窑址,在铁路和石江相邻界的碗泥岭和黄金水库周围,在阳夏坊下窑坑和钳石村枫树下一带有较高的龙窑包数座,这里民风淳朴、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山林茂密、土地肥沃,具备产销陶具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3年8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洪洲窑碗泥岭制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城社火--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争,天下饥荒,百姓苦不堪言。
有一年不知是饥饿还是流行病的发生,隍城地区有不少人病倒,甚至病死。
有人说是瘟神下降,为消灾免祸,村民集资,于农历八月动工兴建天符庙,以求祈祷人畜平安,从此病者日渐好转,疫情不再蔓延。
天符庙到农历十月二十八日落成,为纪念这一特殊日子,当地人把每年农历八月和十月定为一个节日,各村轮值举行庆祝活动。
因这些日子香火异常旺盛,人们便把这些日子取名为过社火。
丰城社火一般流传于赣江以西的隍城、梅林、湖塘、董家、泉港、曲江等乡镇。
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丰城社火2013年8月正式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丰城木雕--丰城市是江西著明的木雕之乡,也是江西有名的侨乡,据考证丰城木雕起源于洪州窑商代制陶期。
那时为了打造制陶生产工具,雕刻各种制陶花纹模具,也就渐渐产生了木雕工艺。
丰城木雕,源远流长,至今主要工艺有浮雕、透雕、圆雕、混合雕等技巧,内容多是传统文化、民间故事,常见于家具中的床、柜、箱、桌,建筑中的牌、匾、楼、阁等,做工精美、色泽自然、纹理清晰、格调高雅,在丰城的一些古建筑的村落、老民宅的旧家具中均可见到丰城木雕的倩影。
丰城木雕以其历史悠久、名扬九州、匠心独具、工艺精湛而自成一体的特色,于2010年6月列入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