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情况反映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情况反映调查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各种自然灾害因地质原因引起的灾害,主要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岩溶塌陷等。
地质灾害不仅会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会限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
因此,对于地质灾害的情况反映调查很重要,这篇文档将介绍该调查报告的情况及其分析。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由国土资源局主导,旨在掌握全国地质灾害的情况,了解各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规模、影响范围、救援措施等方面情况,以为政府制定灾害防治政策和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在调查之前,相关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各种地质灾害信息,制定采访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实地调查和访谈,同时也结合了一些现有的文献资料,以碎片化数据为参考,旨在全面了解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
二、调查结果1.各类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根据采访结果,可发现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在各地不一。
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西南及西北地区中河谷的解剖坍塌、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高发区,这里地质条件复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大,地表沟谷特别密集,地形坡度较大,土壤稳定性低,地表水、地下水对土壤固结性影响大,甚至滑坡、泥石流的灾害致灾因素也是这些地质灾害高发区具备的特征。
而在华北平原和低山区中,地面塌陷和大面积沙尘暴是主要灾害类型。
这些区域土地平坦,河道较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积水增加,稳定性较差,易产生地面沉降、沙尘暴等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调查结果还显示,地质灾害影响范围较广,尤其是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更深远,可引发道路封闭、交通中断、山体隔离、民房倾覆等灾难,给当地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
同时,地震和火山也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灾难,需要防范预案。
3.地质灾害的原因对于地质灾害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制约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影响因素,如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形等,而人类活动因素是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次要因素,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过度砍伐植被、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错误等因素。
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最后基于取得的调查材料汇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报告篇1一、基本概况裘家岭自然村位于六石街道北向12公里处,与相距4公里的广东坞自然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共有330余户871人。
该村四周群山环抱,是我市“一大”的会址所在地。
裘家岭虽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但由于山势较陡,交通不便,村民始终依赖三分薄田、几亩荒山过着清贫的生活,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百姓收入也仅够糊口。
目前村中身体强壮的都长年在外打工,坚守的只是老弱病残者或学前儿童约两百多人。
村貌破旧,70%以上村民仍居住在泥墙或砖木结构的老房中,很多住房泥墙长期雨蚀地陷,已严重开裂或危倾。
更为危险的是村北侧的后山坡体不稳,出现牵拉张裂缝,在极端气象或梅雨季节极易诱发地质灾害。
村中地势极陡,许多道路和房屋同时面临局部坍塌或大面积下滑的可能,直接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调查情况此前六石街道和六石国土所针对该村现状已做了大量工作,每逢大雨来临或气象报道有大雨,街道干部与国土所都只有驻村加强警戒,20xx年初对部分坍塌险情严重部位作了部分加固,但治标不治本。
村民由于久居险地而思想麻痹,有时还不理解,不配合政府的预防工作。
上级有关部门也曾多次亲临察看,但终因治理工作耗资巨大而委决不下。
此次市国土资源局和六石街道接受任务后,重新组织联合调查组,对裘家岭地质灾害区域面积、人口、房屋、人员思想进行详细调查。
经调查,全村面临地质灾害威胁的共有108户(已立户未析产的父子、兄弟只统计一户)341人,房屋297间11101、086O(占地)。
村民针对现状如何解决分歧较大,有主张搬迁也有反对搬迁,因政策不明朗,若没有相对有利于己的政策措施出台,大多数村民反对拆迁。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二)2024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精选(二)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由地球内部的力学、热力学和地表的地貌、气候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进行地质灾害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地质灾害调查进行精选汇总,包括列举了各种地质灾害的调查情况、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对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正文内容:一、山体滑坡灾害调查1. 调查对象:某山区的滑坡灾害发生区域;2. 调查方法:野外实地勘察、地质剖面测量和人工挖掘等方法;3. 灾害原因分析:地质因素、人为因素和降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4. 防治措施:土地利用规划、工程措施和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5. 结论:合理的山地开发和严格的灾害监测措施对山体滑坡灾害的防治至关重要。
二、地震灾害调查1. 调查对象:某地震灾害发生区域;2. 调查方法:历史文献研究、灾害现场勘察和地震仪器监测等方法;3. 灾害原因分析:地震断层的活动、构造变形和地震波传播等因素;4. 防治措施: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加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和灾后救援等措施;5. 结论:地震灾害的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地震监测、土建工程和公众教育等各方面的因素。
三、地质灾害调查1. 调查对象:某河口地区的地质灾害分布情况;2. 调查方法:卫星遥感、测量绘图和大型钻探等方法;3. 灾害原因分析:河水冲刷、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等因素;4. 防治措施:改善河道环境、强化岸坡支护和加强监测预警等措施;5. 结论:地质灾害的调查和防治应与区域规划和水资源管理等相结合,实现综合治理的目标。
四、泥石流灾害调查1. 调查对象:某山区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区域;2. 调查方法:航空遥感、现场标本采集和地质勘测等方法;3. 灾害原因分析:降雨量、坡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4. 防治措施:植树造林、建设拦河坝和完善防灾预警系统等措施;5. 结论:泥石流灾害的综合防治需要进行区域协作和人群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态势。
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报告
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总结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其中地质灾害的频发程度较高。
为了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害,我组织了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并对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本报告旨在汇报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情况,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二、总体情况在2024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我们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全市进行了细致的勘查和评估,重点关注了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和地震等地质灾害隐患。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地质地球物理勘测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了以下总体情况:1. 山体滑坡:共发现潜在滑坡危险点100处,其中已存在的滑坡隐患点60处,新发现的滑坡隐患点40处,地质环境复杂、坡度大的地区滑坡风险相对高。
2. 地面塌陷:共发现潜在塌陷危险点80处,其中已存在的塌陷隐患点50处,新发现的塌陷隐患点30处,城市周边地区土地沉降和开发建设导致的地面塌陷风险较高。
3. 地震:通过地震站的观测和分析,发现地震活动频繁区域是东南部和南部,震级集中在4-5级,较长时间内未发生较强烈地震。
三、问题与隐患分析在2024年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问题:1. 部分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不合理,忽视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导致灾害风险增加。
2. 部分开发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隐患问题,在施工后容易引起滑坡、塌陷等灾害。
3. 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技术支持,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较弱。
四、防灾减灾措施建议针对以上问题和隐患,为了提高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避免在高危险地区建设重要设施。
2.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审查和监管,确保项目符合地质灾害防治标准。
3. 加强地质灾害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增加地质灾害监测力度,完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灾害损失的扩大。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最新4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实施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了解地质灾害的造成原因和可能发生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便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1.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如下:•了解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评估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
2. 调查方法为了获得准确的调查结果,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实地考察: 我们对调查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观察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并对其进行拍照和测量。
2.数据收集: 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统计数据,包括地震记录、降雨量、地质构造等。
3.调查问卷: 我们还针对当地居民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问卷,以了解他们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灾减灾措施的需求。
3. 调查结果3.1 地质灾害种类和特征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观察,该地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地质灾害:1.地震: 该地区位于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地震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
2.滑坡: 地质构造复杂,地势陡峭,容易发生滑坡。
降雨量大的时候,滑坡风险更高。
3.泥石流: 该地区多山地,受降雨和山体侵蚀的影响,泥石流风险较高。
3.2 地质灾害的原因通过分析地貌和地质构造,我们认为以下因素导致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1.构造活动: 该地区处于构造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带,地壳运动引发了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
2.降雨量: 气候湿润,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泥石流和滑坡的发生。
3.土壤类型: 土壤含水量高,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
3.3 对社会和生态的影响地质灾害给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人员伤亡: 地震和滑坡引发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事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悲剧损失。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二)2024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为了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情况,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本文将从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火山喷发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通过对每一个方面的细致梳理和分析,我们将揭示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一、地震地震是一种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现象。
本地区的地震情况如下:1. 高发地震带的确定:a. 分析历史地震数据;b. 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c. 地震孕震断层的调查。
2. 地震烈度与震级的关系:a. 揭示地震震级与烈度的对应关系;b. 建立地震烈度预测模型。
3. 建筑物震害状况调查:a. 观察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破坏情况;b. 分析建筑物抗震性能与地震震级的关系。
二、滑坡滑坡是由于土壤和岩石悬挂体失去平衡而引发的地质现象。
本地区的滑坡情况如下:1. 滑坡类型与分布:a. 定义不同类型的滑坡;b. 确定滑坡的分布范围。
2. 滑坡形成机制研究:a.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的试验分析;b. 土壤水分与滑坡变形的关系研究。
3. 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估:a. 建立滑坡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b. 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滑坡风险的影响程度。
三、泥石流泥石流是由陡坡地区的大量泥沙和水混合物快速流动而形成的流体地质灾害。
本地区的泥石流情况如下:1. 泥石流形成条件分析:a. 地形特征与降雨条件研究;b. 土壤侵蚀状况的调查。
2. 泥石流演化过程研究:a. 追踪泥石流演化过程;b. 分析泥石流流速与流量的关系。
3. 泥石流预警与防治:a. 建立泥石流预警系统;b. 探索有效的泥石流治理方法。
四、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空洞或岩溶破坏导致地表下降的地质灾害。
本地区的地面塌陷情况如下:1. 地下空洞的空间分布规律:a. 调查地下空洞分布及大小;b. 分析地下水和土壤的关系。
2. 地下塌陷机制研究:a. 土壤物理力学参数的测试与分析;b. 地下塌陷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研究。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2024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
为深入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趋势,本报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灾害情况调查。
本报告将从灾害类型、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地震灾害1.地震的定义和分类2.地震的成因与发生规律3.世界地震分布情况4.地震带和地震带的特征5.地震的灾害性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山体滑坡灾害1.滑坡灾害的定义和形成机制2.滑坡的分类及其特征3.山体滑坡的危害及影响因素4.滑坡的监测与预警系统5.预防和治理山体滑坡灾害的方法三、地质泥石流灾害1.泥石流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泥石流的分类及特征3.泥石流的危害及主要影响因素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5.泥石流灾害的应急响应与救援措施四、火山喷发灾害1.火山喷发的发生机制和类型2.火山喷发的危害及影响范围3.主要火山喷发区域和活动特征4.火山喷发的预测与监测手段5.防治火山喷发灾害的方法与经验五、地面沉陷灾害1.地面沉降的定义和原因2.地面沉陷的分类及特征3.地面沉陷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4.地面沉陷的监测与预警系统5.地面沉陷灾害的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总结:地质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地震、山体滑坡、地质泥石流、火山喷发和地面沉陷是地质灾害中的重要类型。
针对不同的灾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以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相关推荐地质灾害应急报告(通用19篇)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灾害应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灾害应急报告篇1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函〔20xx〕504号),市国土资源局《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市国土资函〔20xx〕94号)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的通知》(市国土资发〔20xx〕29号)文件要求,区国土资源分局迅速组建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副局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党组成员、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排查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七个大排查工作小组,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
现将排查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一)部分镇对于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一是有的还没有组织召开20xx年地灾防治专项工作会,对20xx年地灾防治工作还没有进行部署;二是有的还没有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三是有的还没有编制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应急预案;四是有的对专(兼)职监测员管理不到位,部分监测人员电话不畅通,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
(二)部分防灾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是部分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编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二是有的《预案》公示上墙制度没有落实;三是有的监测人员的监测装备没有落实到位;四是部分隐患点没有设立监测点;五是监测记录不规范。
(三)个别隐患点需作应急处置。
一是新乐镇铜鼓村木姜岩危岩隐患点。
该隐患点上几个巨石已悬空,随时有下滑的可能,危岩下的6户16人和房屋42间随时会有生命财产安全,对巨石应作应急处理;二是白节镇青风村新瓦房滑坡隐患点。
地质灾害处置情况报告
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由地壳运动、地下水位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
为了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处置工作至关重要。
本报告为地质灾害处置情况报告的第二部分,将概述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发生情况,并详细阐述地质灾害的处置措施和效果。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发生情况1.地震灾害1.1概述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危害1.2描述近年来的地震灾害发生情况1.3分析地震灾害的原因和趋势2.山体滑坡灾害2.1介绍山体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类型2.2分析山体滑坡灾害的危害和影响2.3统计山体滑坡灾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3.土石流灾害3.1解释土石流灾害的特点和成因3.2探讨土石流灾害的危害和影响3.3总结土石流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预警方法4.崩塌灾害4.1分类崩塌灾害的类型和特点4.2介绍崩塌灾害的成因和危害4.3分析崩塌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应对策略5.地面塌陷灾害5.1论述地面塌陷灾害的形成原因和特点5.2探讨地面塌陷灾害的危害和影响5.3分析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二、地质灾害处置措施1.预防措施1.1制定地震灾害预防规划和建设标准1.2加强山体滑坡、土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1.3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技术,提高公众防灾意识2.应急管理措施2.1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和灾害处置队伍2.2加强灾后救援和抢险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安全2.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地质灾害3.缓解措施3.1实施地震工程技术和岩石力学研究3.2采取有效的山体稳定措施,减少滑坡和崩塌的风险3.3发展治理土石流和地面塌陷的技术和措施4.修复与恢复重建措施4.1进行灾后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4.2实施灾后重建工程和社会经济恢复措施4.3加强灾后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处置措施5.法律与政策保障措施5.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和政策5.2加强地质灾害监管和责任追究5.3提供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护指导,健全灾害保险体系结论:地质灾害的类型多样且发生频率较高,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地质灾害报告(一)2024
地质灾害报告(一)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因地质因素造成的一系列灾害,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等。
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面临着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的风险。
本报告将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便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灾害应对措施。
一、地震地震是最常见且破坏力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
地震可以造成建筑物倒塌、土壤液化、土地沉降等问题。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调查地震活动区域的历史地震记录。
2. 确定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
3. 建立地震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地震活动。
4.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5. 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地震应对措施。
二、泥石流泥石流是由山体坡面上的泥土和石块随着雨水流动形成的一种地质灾害。
泥石流的危害包括破坏房屋、堵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等。
我们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 监测降雨情况,及时预警泥石流的发生。
2. 加强土地治理,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
3. 建设抗泥石流的设施,如挡土墙、引导沟等。
4. 制定疏散和救援计划,保障人员安全。
5. 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提醒居民避灾。
三、滑坡滑坡是由于地表土壤失去稳定性而发生的地质现象,常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中断等灾害。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 调查地质情况,找出可能发生滑坡的区域。
2. 加强土地治理,稳定土壤。
3. 确定滑坡的特征和规模,预测滑坡的危险程度。
4. 制定滑坡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
5. 加强滑坡监测,采取相应的早期预警措施。
四、崩塌崩塌是指山体或土♀♀♀♀♀♀♀♀障发生坍塌、滑坡、倾倒或堆积的地质现象。
崩塌会造成土地损失、交通中断以及人员伤亡。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1. 选址时避开危险地带,避免崩塌的发生。
2. 加强土壤稳定性的调查,找出潜在的崩塌隐患。
3. 修建崩塌防护设施,减少崩塌风险。
4. 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崩塌问题。
5.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崩塌防范意识。
总结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正确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地质灾害情况调查报告2024
引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地质灾害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是地质灾害情况的第二次调查报告,旨在对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正文内容一、地震灾害地震是地壳中发生的一种自然震动,经常伴随着地表破裂和地面变形。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发生了多起地震灾害,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具体来看,下面是对地震灾害的详细阐述:1. 地震的发生机制。
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球内部的板块运动和能量释放导致的。
板块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决定了地震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2. 地震灾害的危害。
地震灾害引起的破坏包括房屋倒塌、桥梁毁坏、道路阻塞等。
同时,地震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地表破裂、地面塌陷等。
3. 减灾措施。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减灾措施,包括建筑抗震设计、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市民自救互救意识的提高等。
二、山体滑坡灾害1. 山体滑坡的形成原因。
山体滑坡的形成与地下水位变化、土壤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
山体滑坡多发生在陡峭的山坡上。
2. 山体滑坡灾害的危害。
山体滑坡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土地破坏、房屋损坏、水源污染等。
此外,山体滑坡还可能导致交通中断和人员伤亡。
3. 预测和防治技术。
为了预测和避免山体滑坡灾害,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质勘测技术等。
同时,加强山体滑坡防治的意识和管理也至关重要。
三、泥石流灾害1. 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泥石流的形成与地表的坡度、土壤属性、雨量以及地下水等因素有关。
在降雨过程中,泥石流会形成并迅速向下流动。
2. 泥石流灾害的危害。
泥石流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房屋被埋、道路冲毁、农田受损等。
同时,泥石流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水源受到污染。
3. 预测和防治措施。
为了预测和防治泥石流灾害,需利用气象数据和地质勘测数据进行监测和预警。
此外,加强抗御泥石流灾害的设施建设和管理也十分重要。
地质灾害防治及措施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及措施调研报告州局党组:根据州局党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工作方案的安排,本科室在局党组成员温安贵总工程师的带领下,结合讯前排查工作,力时间清查排查日期。
于2009年3月12日至23日对全州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与县乡村及相关部门人员,矿山业主,座谈和对各县市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危害程度资料的分析研究,并对晴隆、普安县市部份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实地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基础情况1、地质灾害分布及受威胁程度州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为主,全州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78处,受威胁人数达90276人;其中主要分布在兴义市294处、受胁人数为13407人,兴仁县130处、受胁人数为17913人,普安县160处、受胁人数为20215人,晴隆县100处、受胁人数为15375人,贞丰县128处、受胁人数为7698人,望谟县160处、受胁人数为8017人,册亨县5处、受胁人数为1244人,安龙县145处、受胁人数为6407人。
全州受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的有252处,受胁人数为63768人。
分别为兴义市34处、受胁人数为8121人,兴仁县51处、受胁人数为15213人,普安县72处、受胁人数为16870人,晴隆县45处、受胁人数为13150人,贞丰县17处、受胁人数为4116人,望谟县19处、受胁人数为3738人,安龙县3处、受胁人数为2409人。
共潜在预估经济损失6亿元。
2、灾情险情2008年共发生地质灾害12起,造成11人死亡,7人受伤,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53.5万元。
据统计2002年以来,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4起,其中自然因素引发12起,与人为活动有关的252起,共造成57人死亡,66人受伤,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4837.41万元。
(即历年地质灾害情况统计表)3、影响城赵及重要设施情况一是安龙县万峰湖镇政府驻地和原镇派出所驻地(已搬迁)存在严重滑坡隐患;二是望谟县打县镇街上和打易小学存在滑坡隐患;三是兴义市坪东办事处云盘山存在岩体崩塌隐患,威胁到原师范学生宿舍;四是晴隆县大桥河二级水电站和一、二级电站引水渠存在滑坡隐患;五是南昆铁路和324、320国道及县乡公路的高陡坡狭谷地段受强降雨影响,易发生滑坡、崩溻、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六是晴隆县、普安县、兴仁县、贞丰县、兴义市、安龙县的煤金开采矿区已存在多处山裂缝和农户房屋地基开裂、田地下沉、水源减少,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报告 地质灾害报告(11篇)
地质灾害报告地质灾害报告(11篇)想要知道一些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较后基于取得的调查材料汇成调查报告。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帮大伙儿整编的11篇地质灾害报告的相关范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质灾害报告篇一按照《关于深入开展地质灾害和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石地灾指〔20xx〕1号)文件通知要求,乡D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我乡实际,庚即进行安排部署,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一、统一思想,精心部署。
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强化地灾防治工作,统一思想,分析我乡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始终把地质灾害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
按照“坡要到顶、沟要到头”的要求,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要求,突出重点、全面覆盖的排查原则,从6月10日至7月10日,在全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二、强化落实,取得实效。
按照区域分解,明确责任,实行乡、村、组、监测员四级联动,迅速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防治工作。
凡是有人居住、有工程活动的地段、区域逐点逐段排查核查,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
重点对学校、聚居点等人口密集区动态排查,找准薄弱环节、及时化解风险,强化问题整改。
对已通过各种措施处理销号的隐患点进行“回头看”,检查治理工程运行情况,核查周边地质环境是否有新的变化。
同时在排查工作中同步开展地灾防治宣传工作,组织汛期每月开展一次应急避险演练,增强干部群众临灾避险、自救互救的意识和实战能力,确保发生灾情、险情时临危不乱,快速、有序、安全撤离。
三、加强信息收集报送,认真总结工作经验。
按照“一日一移交”的原则,及时将排查结果汇总上报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对排查出的隐患点逐一细化避让、监测、治理等措施,对险情紧迫的,一时间组织受威胁人员聚散转移,并及时与县国土资源局与华地公司联系,对排查隐患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工作措施安全到位。
地灾调查总结汇报范文
地灾调查总结汇报范文地灾调查总结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地灾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灾发生的原因和蔓延情况,我单位组织了地灾调查小组,对某地区的地灾进行了深入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地灾的起因和发展情况,掌握现场情况;2.分析地质地貌和气象等因素对地灾发生的影响;3.总结地灾防治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三、调查内容1.调查地点:某地区2.调查时间:2022年XX月XX日-XX月XX日3.调查方法:现场勘查、资料收集、问卷调查等四、调查结果1.地灾发生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某地区地灾频发,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灾害。
其中,滑坡灾害发生最为严重,泥石流次之,地面塌陷相对较少。
2.地质地貌因素的影响调查发现,某地区地质地貌较为复杂,土壤质地松散,地下水丰富,加之长期暴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质灾害频发。
地质构造的不稳定性和地表物质的流动性也是地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3.气象因素的影响频发的降雨是地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时间高强度降雨会导致土壤液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同时,降雨过多还会造成地下水位的上升,增加地面塌陷的风险。
4.防治经验总结根据调查结果,总结了以下几点防治经验:(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灾监测体系,及时掌握地质地貌和气象的变化情况,提前预警地灾的发生。
(2)做好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建设,避免在潜在地质灾害区域新建重要基础设施和人口密集区。
(3)加强土地治理: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土地的保水保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
(4)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地灾知识普及和培训,提高居民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五、调查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和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地灾预警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2.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规范土地利用和建设;3.加大投入,提升地质灾害治理水平;4.加强地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
六、可行性分析基于调查结果和建议,可行性分析表明,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可以有效减少地灾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2023简版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地质灾害调查报告一、引言地质灾害是指由地下或地表的地质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地质滑坡、地面沉降等。
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地质灾害的调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一次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调查目的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确定地质灾害的具体类型和成因,为后续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2. 评估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生活和产业的影响程度;3. 提出相关的预防和救助建议,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三、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范围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及其附近一定范围内进行的。
调查方法包括实地勘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咨询专家。
四、调查结果根据本次地质灾害调查的结果,我们对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了全面分析。
1. 地质灾害类型:经过调查和分析,确认本次地质灾害为地震和地质滑坡的复合地质灾害。
2. 地质灾害成因:地震是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本次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
而地质滑坡,则是地震造成地表岩石和土壤松动,通过重力作用发生滑动。
3. 地质灾害影响:本次地质灾害造成了大量的房屋倒塌、道路中断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生活和产业的发展。
4. 预防和应对措施: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和减少灾害损失,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完善地震监测体系,及时发布地震预警;- 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规划管理,不建设高风险区域的重要工程或居民区;- 加强地质灾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五、结论地质灾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通过本次地质灾害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震和地质滑坡的复合地质灾害;2. 地质灾害成因主要是地震引起的地壳运动和地表岩石土壤松动;3. 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生活和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4. 应加强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地震预警系统,加强对易发区域的规划管理和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普安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黔西南州普安县雪浦乡雪浦村、高山菁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贰零壹壹年拾月玖日目录一、基本灾情 (1)二、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1)三、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 (4)四、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6)五、发展趋势及危害性 (6)六、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建议 (7)前言2011年10月初,黔西南州普安县雪浦乡雪浦村场坝组、高山菁村高箐二组村民房屋大规模开裂且有不均匀沉降;2011年10月8日,根据普安县国土局电话请求,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环境调查科朱要强工程师、李阳春助理工程师在普安县国土局、雪浦乡相关负责人的协同下对该处险情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一、基本灾情2011年10月2日,普安县雪浦村场坝组72户324人,受影响的30户137人,严重的10户(49人),高箐村高箐二组84户346人,发生隐患的7户(31人),均出现集体性房屋开裂及地坪开裂现象。
直接影响的房屋财产400余万元;岩溶塌陷规模等级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等级为大型。
二、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普安县雪浦乡位于普安县南部,距县城49公里,东临青山镇,南与楼下镇接壤,西与盘县新民乡隔河相望,西北与罗汉乡相邻,北与新店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为128.7平方公里, 辖6个村、103个村民组,共6194户农户,总人口26858人。
全乡有耕地73496.4亩,其中地64522.8亩、水田8973.6亩、园地546.6亩、林地25941.3亩、牧草地36855.6亩、其他农用地9831.2亩、建设用地3216.4亩、未利用地36682.4亩。
雪浦村场坝组地理坐标:104°56′29.2″,25°31′18.8″;高山菁村高箐二组地理坐标:104°56′21″,25°28′07″。
其交通位置状况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普安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540米,年均气温14℃,年降水量1400毫米至1500毫米之间。
地灾排查情况汇报
地灾排查情况汇报
根据最新的地质灾害排查工作情况,我单位在近期对本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全面排查和调查,现将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排查范围。
本次地质灾害排查范围主要包括城乡结合部、山区、河流附近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域,共计排查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二、排查内容。
排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运行情况、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完善情况等方面。
三、排查结果。
1. 隐患点排查。
在本次排查中,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其中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多种类型。
其中,滑坡隐患点占比最高,共计发现15处,为此已立即对相关区域进行了限制性管控,并启动了应急预案。
2. 监测设施运行情况。
在排查中,对地质灾害监测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设施运行正常,未出现故障情况,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3. 应急预案完善情况。
通过排查发现,各相关部门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已得到较好的完善和落实,各项措施和预案均得到有效实施。
四、下一步工作。
1. 针对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将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警,确保隐患点不会对
周边居民和交通造成影响。
2. 继续加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对尚未排查到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排查和调查,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全面掌握。
3. 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
能力和水平。
以上为本次地质灾害排查情况的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密切关注排查结果,
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地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也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为地区的安全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自查情况报告范文
关于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自查情况报告范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自查情况报告一、概述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应对地质灾害,我国建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以提前预警、及时救援和后续恢复为主要任务。
为了评估我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现状,本报告对该体制进行了自查。
二、应急机构设置我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主要包括国家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省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以及地市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
自查发现,国家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省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建立相对完善,机构设置合理、职能明确。
但是地市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设置不够完善,一些地市级相对较弱,机构职能重叠,需要加强整合和统一。
三、人员配备和培训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及其素质水平对于应急管理的有效展开至关重要。
自查发现,国家级和省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相对较好,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
但是地市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特别是技术人员的比例偏低。
同时,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培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四、预警和监测体系预警和监测体系是地质灾害应急工作的核心,提前准确地发现和监测地质灾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自查发现,我国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相对健全,包括地震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气象监测等多方面的预警和监测手段。
然而,在具体应急工作中,预警和监测体系的数据共享和及时传递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协同工作。
五、应急救援能力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直接决定了对灾害的应对效果。
自查发现,我国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整体较强,具备较高的紧急救援能力和物资准备能力。
但是,一些地方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相对滞后,需要加强队伍建设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和更新。
六、恢复重建和风险管理地质灾害发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降低灾害风险的关键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黔西南州普安县雪浦乡雪浦村、高山菁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贰零壹壹年拾月玖日
目录
一、基本灾情 (1)
二、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1)
三、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 (4)
四、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6)
五、发展趋势及危害性 (6)
六、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建议 (7)
前言
2011年10月初,黔西南州普安县雪浦乡雪浦村场坝组、高山菁村高箐二组村民房屋大规模开裂且有不均匀沉降;2011年10月8日,根据普安县国土局电话请求,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环境调查科朱要强工程师、李阳春助理工程师在普安县国土局、雪浦乡相关负责人的协同下对该处险情进行了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一、基本灾情
2011年10月2日,普安县雪浦村场坝组72户324人,受影响的30户137人,严重的10户(49人),高箐村高箐二组84户346人,发生隐患的7户(31人),均出现集体性房屋开裂及地坪开裂现象。
直接影响的房屋财产400余万元;岩溶塌陷规模等级为小型,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等级为大型。
二、自然地理及地质概况
普安县雪浦乡位于普安县南部,距县城49公里,东临青山镇,南与楼下镇接壤,西与盘县新民乡隔河相望,西北与罗汉乡相邻,北与新店乡毗邻,全乡国土面积为128.7平方公里, 辖6个村、103个村民组,共6194户农户,总人口26858人。
全乡有耕地73496.4亩,其中地64522.8亩、水田8973.6亩、园地546.6亩、林地25941.3亩、牧草地36855.6亩、其他农用地9831.2亩、建设用地3216.4亩、未利用地36682.4亩。
雪浦村场坝组地理坐标:104°56′29.2″,25°31′18.8″;高山菁村高箐二组地理坐标:104°56′21″,25°
28′07″。
其交通位置状况见图1。
图1 交通位置图
普安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1540米,年均气温14℃,年降水量1400毫米至1500毫米之间。
自6月中旬以来,普安县降雨持续偏少,气温偏高。
目前,全县无有效降雨已持续60余天,7月份全县平均降雨量只有35.2mm, 为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248.3mm 的14.2%,偏少85、8%;8月份全县平均降雨量只有108.6mm, 为历年同期平均降雨量214.8mm 的50.6%,偏少49.4%,大部分乡镇偏少达7-8成。
调查区域地貌类型属残丘坡地地貌,斜坡整体坡度约12°~20°,呈台阶状,高差约50m,斜坡长度约150m;场坝组场地内出露基岩为三叠系中统关岭组薄层细晶白云岩(T 2g),高箐二组场地内出
调查区域1
调查区域
2
露基岩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中厚层状灰岩夹白云岩;雪浦村场坝组调查区北侧发育有约NE40°方向的断层发育,受断层构造应力控制,该场地基岩较为破碎;两调查区基岩均呈单斜产出,产状70°∠7°~12°。
调查区内岩溶现象发育,地表岩溶形态为溶沟、溶槽、石芽等形态(见照片1、2),地下岩溶形态为土洞、竖直状裂隙、溶洞等(见照片3、4)。
照片1: 场坝组溶槽发育形态 照片2 :场坝组石芽现象
照片3 高菁二组表面岩溶凹槽 照片4 高菁二组出露基岩剖面 根据水动力性质和赋存分布状态,调查区内地下水为红粘土孔隙、裂隙水和基岩裂隙、
岩溶管道水;区内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补给方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降雨直接或呈片状片流,通过微细孔隙或壤土风化层分散缓慢下渗补给;另一种则是降雨形成地面线状水流,通过落水洞、溶斗、溶井、溶洞等较大的岩溶洞穴,集中
溶洞
岩溶裂隙
表面溶蚀凹槽
快速补给;地下水通过岩溶管道及基岩裂隙运移,少量部分在基岩临空面呈分散式排泄,大部分以泉或地下河的方式向低洼处集中排泄。
三、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
调查区内的变形迹象为房屋墙体开裂及地坪沉降开裂(见照片5、照片6、照片7、照片8)以及地面收缩裂缝(见照片9);据现场走访调查,调查区内未发现落水洞、土洞塌陷等岩溶塌陷现象。
照片5: 场坝组村民房屋沉降拉裂缝 照片6: 场坝组村民地坪沉降拉裂缝
照片7: 高菁二组村民房屋沉降拉裂缝 照片8:高菁二组村民房屋侧墙裂缝
照片9:场坝组地面裂缝(因红粘土收缩形成)
根据调查及收集资料分析,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该村民组数十栋房屋的开裂:
1、强烈的岩溶发育
调查发现,开裂的房屋均位于岩溶单元内,岩溶单元的岩溶形态以地表的溶沟、溶槽、石芽和地下的竖井、溶洞、土洞为主(见图1);基岩覆盖层为块状红粘土,自上而下根据含水量状态可划分为硬塑红粘土、可塑红粘土、软塑红粘土,厚度约1m~5m(场坝组较厚,可达8m左右);可塑-软塑红粘土主要分布在溶沟、溶槽中,其含水量较大,失水收缩量也相应较大;另外溶沟、溶槽内的软弱红粘土易形成上部建筑地基的下卧软弱层;石芽易在建筑基础下形成刚性支点;土洞、空腔型溶洞的存在则为岩溶塌陷提供了空间条件。
图1:调查区岩溶发育典型形态推测剖面图
2、房屋建筑结构
当地农村居民房屋多采用砖石砌体结构,基础多采用刚性的毛石
基础,建筑整体性较差,抵抗地基变形的能力较低。
3、长久干旱的气候作用
自6月中旬以来,当地无有效降雨的时间长达4个多月,长久干旱造成可塑、软塑红粘土失水收缩,体积减小,导致建筑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综上所述,当地一部分房屋开裂(已经长期开裂的房屋)是由于岩溶地基中存在刚性支点或软弱下卧层而导致基础弯曲-拉裂;而近期开裂的房屋则多是由于长久干旱引起可塑、软塑红粘土大量失水收缩而导致建筑物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继而造成房屋开裂;另外有极少部分是由于地基向临空面蠕动变形造成基础拉裂。
四、已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险情发生后,当地已采取的措施为:
1、明确责任人、监测人,加强监测;
2、立即编制防灾预案,下发明白卡,设立警示牌;
3、户墙裂缝存在严重隐患的,严禁房屋里住人,立即采取避让措施,发放救灾帐篷,搭建在安全地带居住。
通过以上措施,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使得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有序进行。
五、发展趋势及危害性
根据调查,调查区内房屋建筑区下存在空腔型溶洞,则可能在旱涝急转、持续暴雨等极端气候作用下,造成岩溶水动力条件发生急剧变化而诱发溶洞顶板塌陷或土洞塌陷,可能造成房屋倒塌乃至人员伤
亡。
六、进一步开展防灾减灾建议
(一)临时防治措施
1、加强监测,对各住户发放防灾明白卡,增强防灾意识,制定或完善岩溶塌陷防灾救灾预案;
2、对已成为危房的房间严禁进入;旱涝急转或持续暴雨天气时对已成为危房的住户进行临时搬迁避让;
3、暂时停止该区域房屋的建设活动;
4、建筑前存在较高(2m以上)边坡而未进行支挡在暴雨期间需注意房屋地基蠕滑拉裂。
(二)长期防治建议
1、对岩溶单元内的住户选择异地搬迁重建;或者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根据勘察成果对开裂区内的住户进行重建或房屋维修加固;
2、除本报告调查的2个点外,新隆村大地组、洞口村洞口组、洞口村卡房组、新隆村小旧云组、新隆村新屋基组、洞口村旧寨组、洞口村新寨组等7个居民点均出现类似的房屋集体开裂现象,可见岩溶地基上房屋开裂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建议与建设部门协调,选择一处或数处典型岩溶地基地区进行地质勘察、研究,制定出合适的岩溶地区农村房屋建设规定,以避免或减少今后类似地区因岩溶地基变形而导致的房屋开裂现象。
8
附:应急调查组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