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和探究:驱利性VS弘义性》

合集下载

金融论文: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金融论文: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发展普惠金融既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阶段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抓手。

金融机构在辖区内增设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多类新型金融组织为补充,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实现了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乡镇广覆盖。

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作为银行融资渠道的有益补充,不仅给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对满足民生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1.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从金融机构布局看,多数网点规划布局于经济相对繁荣发达的城市中心区和县城驻地,农村银行、社区银行相对欠缺。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金融机构数量较多,而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则较少。

2.金融机构服务弱势群体的内生动力不足。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充分,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少数金融机构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农民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弱,利率普遍较高。

3.小额金融供给不够。

据调查,农民需要借款的农民占比达到33.6%,但获得借款的农户占有借款需求的农户比重仅为16.6%。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各金融机构处于资产安全考虑,普遍优先保证中型以上企业需求,小微企业“挤出”趋势明显。

(二)普惠金融发展缺乏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金融部门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人社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政策性贷款,但由于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又加之普惠金融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较多,这就导致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时容易出现政策冲突、措施重叠等问题。

没有建立把农村丰富的资金转化为信贷投入的有效机制,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巨额信贷损失缺乏风险分散渠道和补偿制度安排,银行、证券、保险各类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合理地规划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普惠金融效用的最大化。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来促进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金融包容和金融普惠。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帮助解决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难题,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和益处。

在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经意识到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其中包括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数字鸿沟导致排斥现象、监管不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也影响了人们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和效益。

需要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1.2 研究意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数字普惠金融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提供金融服务,帮助普通民众获得更便捷、更实惠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提高金融包容性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数字鸿沟导致排斥现象、监管不足等。

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够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和影响,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为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制定政策的依据。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加强金融知识普及、缩小数字鸿沟、强化监管等方面的对策,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普及。

通过此研究,希望能够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作出贡献,促进金融包容性的实现,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其在推动金融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效果。

数字普惠金融面临着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挑战。

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

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

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与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金融服务的重要性。

然而,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着高门槛、高利率、不透明等问题,使得许多人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

这对于推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减少贫富差距等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弘扬普惠金融理念、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建设,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实践普惠金融理念来源于现代金融与微观金融学领域中对于弱势群体、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提供策略的讨论,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一种适应于公平、可持续、高效的金融服务理念。

中国应用普惠金融不仅把握了这一理念的内在要义,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广泛、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促进了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普惠金融不局限于传统金融业务,包括支付、信贷、保险、股权、公共数据以及互联网与大数据等领域,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从而推出普惠金融的概念。

阿里巴巴的“芝麻信用”是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之一。

芝麻信用以大数据为支撑,建设信贷风险预测系统,通过线上客户画像、量化评分、风险分析模型等技术手段,不断丰富信用评级体系,把从个人信用报告、个人金融、购物、旅游等客户行为中收集到的信用数据搜索匹配,为服务机构提供如借贷、租房等产品。

另外,普惠金融也是中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政策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些新政策引领下,普惠金融得以更好地走向全局、助推全球经济发展。

二、普惠金融未来发展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普惠金融市场有望加速发展。

当前,我国仍存在金融服务覆盖范围不广、金融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不畅等问题。

加上互联网金融、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创新模式不断涌现,大力弘扬普惠金融理念,可以加强金融服务的普及率、降低金融成本,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时代,普惠金融未来的发展也将更加多样化、复杂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在2021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提出,要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普惠金融,他表示:广西要构建面向东盟、服务“一带一路”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动网上金融和区块链等新业态健康发展。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普惠金融是指让更多的人通过金融服务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可以促进金融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地区倾斜,帮助农民、小微企业等群体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普及率和覆盖面,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加快城乡、区域金融发展的均衡性。

普惠金融还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和改革,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

发展普惠金融对于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概述普惠金融发展重要性】1.2 阐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普惠金融服务缺乏普及性,金融服务覆盖面并不广泛。

许多地方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缺失的现象,很多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这导致了金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现有的普惠金融产品缺乏创新性,很多产品的设计和功能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

缺乏差异化的金融产品,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我国金融知识普及不足,很多居民缺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利用金融工具,从而错失了许多金融机会。

一些金融机构服务态度不够专业和亲和,很多人在办理金融业务时面临着冷漠、繁琐的服务流程,这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阻碍。

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导致了一些金融乱象的滋生和蔓延。

这给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内容结束】2. 正文2.1 缺乏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缺乏金融服务覆盖面广泛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村和偏远地区仍然存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情况,导致农民和小微企业等群体难以获得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实践、存在问题及出路探讨

普惠金融实践、存在问题及出路探讨

摘要 : 近 年 来 普 惠金 融 在 世 界 一 些 国家取 得 令 人 关 注 的进 步 , 为 普 惠金 融 体 系开 创 了探 索之 路 。 我 国 目前 的 金 融 改 革 试 图运 用普 惠金 融模 式 来 寻 求 行 之 有 效 的 解 决 方 式 。本 文剖 析 温 州和 深 圳 两地 金 融 综 合 改 革 试验 区 的政 策 方 案 , 总 结
状况 、 帮 助受金 融压抑 困扰 企业 或人群 摆脱 困境 。
2 我 国普 惠 金 融 的 实 践 与 剖 析
2 . 1 温 州普 惠金 融的 实践与剖 析 2 0 1 2年 3月 , 酝酿许 久 的《 浙 江 省温 州 市金 融 综
合改 革试验 总体 方案 》 ( 以下 称为《 方案 》 ) 终 于在 民间
的期 待和改 革 的迫切 中获 得 国 务 院批 准 。《 方 案》 的 通过 和 出台 , 旨在引导 民间资本 阳光化 、 规 范化发 展 , 旨在 解决温 州金 融发 展过程 中一 直存在 的问题 , 即民 间资 本多 、 投 资难 , 中小企业 多 、 融 资难 的“ 两 多两难 ” 问题 , 至此温 州正 式掀 开 了普 惠金 融实践 的大 旗 。总 体上 看 , 温 州此 次 的普 惠金融 实践 改革 主要体 现如 下
温 深 两地 的 改革 实践 过 程 中所 出现 的 问题 , 并 在 此 问题 的 基 础 上 提 出相 应 的 政 策 建议 , 为 我 国其 他 地 区 的金 融 改 革提 供 示 范 和参 考 价 值 。
科 T
关键词 : 普惠金融 ; 民 间资 本 ; 金 融风 险 ; 金 融 改 革 中 图分 类 号 : F 8 3 2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8 0 7 ( 2 0 1 4 ) 0 3 —0 1 2 8 —0 4

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普惠金融的理论与实践ppt课件
中国现有的金融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大金融”,普惠 金融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自2006年以 来的爆发式增长折射出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的不平衡和中国普惠 金融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9/11/15
21
金融体系建设与普惠金融发展
中国现有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存在“错位、缺位和越位”的 缺陷。
2019/11/15
4
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
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国情,普惠金融的涵义不尽相同。
普惠金融 微型金融
小额信贷
2019/11/15
5
普惠金融与民间金融
普惠金融是体制内的、正规的金融体系,服务于所有自然人和 法人;民间金融是体制外的、非正式金融,服务于自然人,主 要在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2019/11/15
19
国内普惠金融的体系概览
小额信贷
保险 直接融资 其他
2019/11/15
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联保联贷、质押(知识产权、 应收账款等)贷款、投贷联动、核心企业担保等
农信社、邮储银行: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农业 科技专利抵押
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产融结合、产业链融资、商圈融 资
2019/11/15
2
普惠金融的概念
“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亦可翻译为“包容性金融体系”, 然而国内普遍接受的一种翻译方法为“普惠金融体系”(焦谨 璞,2006),强调其服务对象的全面性和普惠性。
不同意向
普惠金融
包容性金融
注重价值判断和技术层面
注重制度设计和基础设施层面
2019/11/15
16
国内普惠金融的实践轨迹
第一阶段: 土地改革时期,产生了小额信贷的需求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金融产品的多样性、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广和农民金融素质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应提出一些对策,比如推动金融科技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应用,以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同时加强金融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只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加强金融教育,才能促进农村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对策、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农民金融素质、金融科技、金融教育、培训、覆盖面广、应用、提升、推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金融问题愈发凸显。

正是因为农村金融体系的薄弱和不完善,导致了农民在金融服务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金融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也开始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的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农村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覆盖面较窄,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较窄,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农村金融素质低,许多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和理财技能,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本文将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提升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其意义不言而喻。

农村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农民群众的金融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农民的金融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实现金融全覆盖和普惠金融目标。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郑兵来源:《现代营销·理论》2019年第01期摘要:发展普惠金融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原则,可以促进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可为金融机构自身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做出贡献。

本文通过查找文献,对普惠金融做了阐述,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一、普惠金融概述2005年5月,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全球普惠金融启动大会,该次会议对普惠金融的概念做出了定义,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也称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那些被传统金融忽视的农村地区、城乡贫困弱势群体、小微企业。

普惠金融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种与其他人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其能够为贫困群体带来一定地帮助。

普惠金融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金融机构要长期提供金融服务,来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

近年来,普惠金融发展也得到了政府高度重视,201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更加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

总的来说,普惠金融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普,一个是惠。

普的一方面主要是扩大受众面,随着银行的利润逐步增加,规模经济逐渐形成,更多的客户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务;而惠的一方面主要是降低作业成本,比如交易费用、时间成本和无效损耗等等。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普惠金融体系尚不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是指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各阶层群体,尤其是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

完善的普惠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涵:一是让每个人都应该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

只有每个人享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会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二是要在金融体系不断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和产品创新;三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也就是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推荐】

普惠金融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推荐】

普惠金融工作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当前,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不断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延缓甚至阻碍了工作推进。

一是认知程度和思想观念有待提升。

社会各界对普惠金融的认识不够清晰,对商业金融、贴息式的扶贫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边界还不明晰,对普惠金融要坚持的原则、实现的目标、实现的路径及方式方法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

所以,希望能够省县两级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进行大量的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和普惠金融政策讲解,完善普惠金融配套的体制机制,更新思想观念,提升社会各界的金融素养,为普惠金融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重视程度不够。

某些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上,如农行,推出的产品,不是专用于普惠授信,中行、农行、邮储银行没有把普惠金融当做一项长期的专项工作对待,进度缓慢,在工作方法和产品设计方面,没有完全为了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而设置。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建行以及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澳洲联邦村镇银行,没有参与普惠金融工作,意愿不强,积极性不足。

邮储银行没有对县支行放开普惠金融授权,导致县级机构无法创新开展普惠金融工作。

在要求金融机构报送创新改革工作时,辖内金融机构没有创新权限,无一家上报。

在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过程中承办银行推则动,不推则不动,不能把普惠金融服务站建设放在一定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往往以上级行没有批准费用为由,没有按照服务站建设质量和标准去进行,拖慢了服务站建设的进度。

因此,希望省级层面,督促各金融机构从思想层面提高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充分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关键作用,从根本上把普惠金融工作当做重点和长期开展的重要工作对待,健全体制机制,做好普惠金融工作。

三是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人员配给不足。

当前仅有农商行设置了普惠金融部,其他8家银行均未专门设立普惠金融部门,没有配备专职专岗人员做普惠金融工作,在推进工作中,工作量大人员少的困难成为常态,如农行,做农贷业务的仅有3人,中原银行信贷人员仅有5人,难以有效支撑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速度和社会需求。

普惠金融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普惠金融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普惠金融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摘要:普惠金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发展战略,它十分重要并且亟待实施。

它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与OECD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当前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集中体现在正规金融机构账户渗透率低、信贷可得性低、金融科技化程度低这三方面。

但普惠金融的推广在现实中困难重重,以银行业为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倾向于将信贷资源向发达地区、向城镇、向高收入人群倾斜,并且金融扶贫过程中商业银行自身也承受着较大的信贷风险。

为此,商业银行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应从以下三方向着手实施普惠金融战略:一是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开展广泛合作,改善教育环境;二是设计新型的金融模式,助力打造适合地区发展的产业链,塑造良好经济生态;三是支持农村和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口逐渐向农村和中小城镇迁移。

关键词:普惠金融;经济发展;风险控制;商业银行;科技化一、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普惠金融(InclusiveFinace)这一概念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是指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为需要金融服务的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国际上通常称为包容性金融。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实施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如何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当前形势下,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改善弱势群体生活水平意义重大:一是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助推国家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二是通过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可以扩大内需,强化“三驾马车”中“消费”的动力,实现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三是可以满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和达成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实施普惠金融势在必行。

二、我国普惠金融主要指标处于较低水平普惠金融这一构想虽然利在千秋,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困难重重。

从我国金融发展现状来看,优质且数量巨大的金融资源普遍集中在大型企业、城镇及富裕阶层,而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普惠金融现实困境与对策

普惠金融现实困境与对策
科技化助力普惠金融创新
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普惠金融带来创新机遇,突破传统 业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数字化和科技化发展带来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挑战,需要建立健 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
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挑战
01
供给不足
由于成本、风险、收益等因素,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投入相对有
普惠金融现实困境与对 策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普惠金融概述 • 普惠金融面临的现实困境 • 普惠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 普惠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 案例分析:普惠金融的成功实践
普惠金融概述
01
普惠金融的定义与特点
01
普惠金融是指通过完善金融体系 ,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 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 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 现线上申请、审批、支付等金融服务 流程。
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对普惠金融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 ,提高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保障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制度,完善风险评估、监测和预
警机制。
加强监管力度
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 ,规范金融机构业务开展行为。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风险补偿机 制,对因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普
惠金融业务风险进行补偿。
普惠金融的未来发
04
展趋势和挑战
数字化和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发展加速
普惠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 化和智能化,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

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

普惠金融的实践与探索作为新时代的追随者,普惠金融一直都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这种金融服务模式以小贷、小微企业贷款为主要内容,针对贫困人群或者是小微企业提供更便捷、更灵活的金融服务,让人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而在最近几年,我国普惠金融的探索和实践也有了亮眼的成绩,同时也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结合现实实践和理论探索来阐述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态,并提出建议。

一、普惠金融的实践成果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旨在为一些贫困人群或者小微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和方便的贷款服务,让他们通过金融手段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实现个人或者企业的发展目标。

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则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西部地区,以及一些偏远地区展开的。

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普惠金融更重视风险管理和产品创新,整体的服务更为人性化和高效。

在近年来的实践中,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以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为例,其“芝麻信用”就是一种基于普惠金融实践的产品。

芝麻信用并不会依据申请人综合信用评分来进行贷款授信,而是会整合社交网络上的用户评价和行为数据,从而获取更为准确的用户评价。

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过去没有信用记录或者是评分不高的小微企业,更多的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也得到了合理的贷款支持。

二、普惠金融的问题和挑战然而,普惠金融的发展也面临着颇具挑战性的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受到了一些影响,这些影响源于我国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和一些“黄牛党”的存在。

在一些城市,是否可以拿到普惠金融的贷款往往并不是由于申请者所处的经济实力是否能够承受,而可能和额外的条件挂钩,例如一些不法中介或者是第三方平台等,这些经济垄断者也抬高了服务成本。

另一方面,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有时候则会受限于一些传统的金融思维和模式的束缚,包括评估风险和客户的权益保护等方面。

一些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仅仅是在金融资产收益保证的基础上,而对于客户权益和保障方面则非常的脆弱。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普惠金融这一领域。

普惠金融是指以普通民众为服务对象的金融服务,旨在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弥补金融服务的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普惠金融发展迅猛,但它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普惠金融的定位、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对策分析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普惠金融的定位普惠金融旨在为广大民众提供金融服务,让更多人享有金融服务等资源,促进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社会落后地区、贫困农村、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民众,减少金融服务领域的信息不对称、区域不平衡和服务不足等问题。

普惠金融在中国是由央行发起,得到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建立普惠金融机构、政策支持、优惠税收等手段,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超过7.5万家普惠金融机构,其中包括村镇银行、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等。

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领域主要涵盖农村贫困人口、社会弱势群体、小微企业、个体经济等。

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普惠金融相关的政策与措施,例如减税降费、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等,使得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高效、稳定。

三、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虽然普惠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融资成本高:由于普惠金融客户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各机构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成本和融资成本。

2、客户信用记录不完善:普惠金融客户普遍缺乏信用记录,影响了机构对客户的信用评估。

3、机构服务质量不一:由于普惠金融机构涉及面较广,整体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客户的信任程度和发展前景带来了困扰。

4、发展仍不平衡:从地域分布来看,普惠金融仍然存在东部地区较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现象,未来需要加大在中西部地区市场的拓展。

四、对策分析针对普惠金融面临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1、降低融资成本:央行可以利用货币政策等手段,降低普惠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机构的利润率和服务质量。

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

普惠金融:理念、实践与发展前景普惠金融的理念普惠金融的社会经济背景在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结构最大的区别),即发达国家就是橄榄形社会结构,而中国是金字塔形社会结构,越处于社会底层的企业和人群数量越多,规模越大,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

社会结构的金字塔对应的是金融服务的“倒金字塔”,金字塔底层弱势的群体,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而言,金融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即存在非对称的结构性矛盾。

这就是我们讨论普惠金融的出发点,即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

普惠金融英文是Inclusive Finance,也曾经被翻译为包容性金融。

但是,普惠金融这个词可能会带来一些歧义:有人以为“惠”就是优惠、减税、让利、低息,但实际上普惠金融没有优惠的意思。

普惠金融不需要政府补贴,而应该是商业上的可持续。

普惠金融特别强调内在的公平和正义的概念,强调社会的转型,换一个说法就是由金字塔形社会转型到橄榄形社会。

那么普惠金融的意义何在?首先,联合国将之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即融资权利、金融权利,也是人的基本权利。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全球普惠金融形成一个浩荡趋势的重要原因。

其次,普惠金融除了改善金融结构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平衡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所谓的产业过剩,与产能过剩相对的是有效需求的缺乏。

由于金字塔底端的人收入和消费能力低,带来了部分产品过剩的问题。

如果通过普惠金融,通过消费金融解决这一问题,将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复苏,更重要的是社会的转型。

问题和挑战现实中的金融社会打破了经济学教科书的原理。

经济学理论认为穷人、小微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高,因而应该有更多投资,但现实并非如此。

原因在于现实中弱势群体和小微企业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风险,存在信息不对称,经常会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因而对于实务操作而言,普惠金融难度非常大,因为边际回报非常低。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普惠金融区别在于,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储蓄系统,即资金的“抽水机”功能非常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和探究:驱利性VS弘义性》杜晓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对一个小额信贷机构和普惠金融体系的评价要同时考核它的社会业绩指标(社会绩效)和业务业绩指标(财务绩效)。

对开展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活动的机构,要有一个对其业务(财务)绩效和社会绩效双底线、双考核、双评价的要求。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然而改革发展的新挑战和瓶颈依存,农村金融,尤其是农村普惠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薄弱的环节。

从本质上说普惠金融是强调金融要为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服务,并应将其融汇到主流金融中,使其成为完整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以笔者的认识,简单的理解和概括,农村普惠金融的涵义就是为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提供适宜和有效的金融服务。

对理性经济人理论的批判——普惠金融的理论依据的思辨(一)问题的提出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假定。

人们在现实中看到的往往是商业性金融不愿意或勉强做或做不了小额信贷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

当然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有社会责任心有社会情怀的商业金融机构这方面的表现也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商业金融往往会忽视或回避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有专家认为:主要是其面临信息障碍;成本障碍以及重抵押担保的障碍,这些理由是对的。

不过这解释不了以下问题,即像有的农商行和农信社的同事说的心里话:我们内心也愿意为农户服务,然而我们的商业大股东要求我们保证他们的商业回报率,多做大业务,这是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局。

笔者认为,商业金融普遍存在的问题再深究下去,还需要从思想深层和指导理论上寻找根源。

最深层次的原因或原因之一是其根本性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可能出了偏差。

认识和理论的不清醒、不自觉,会导致实践行为的摇摆、不坚定或者错误。

人们对商业金融在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实践上的摇摆表现和如何解决相关问题,常感到迷惑和困惑,可能这与诸多商业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终极目标这一动因分不开,亦即与接受或信奉“理性经济人理论”(或称“完全自私经济人假设”)的思想理论分不开。

所谓“理性经济人理论”,强调在市场经济中个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谋求私利,并且个人谋求私利的活动将会自动地增进社会福利。

本文想要重点探究的就是被许多人奉为“圣明”的“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局限性以及以它作为经济发展理论指导现实经济实践所产生的两面效应,尤其是对践行普惠金融的消极影响。

学术研究应是开放的、求实的,广开言路、百家争鸣是健康有益的研究氛围,是推动学术研究深入探究和发展、寻求真理的有力手段。

笔者愿以这种态度与有兴趣探讨此议题的人士商讨我们当前所面对的、在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困惑,尤其是驱利性与弘义性的利弊、对错及相互关系。

(二)国外穷人银行家与穷人经济学家的相关理论。

国际上著名的穷人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创办者尤努斯教授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对人性的误读。

在当前对资本主义的解释中,经营企业的人被描绘成一维的人,其唯一的使命就是利润最大化,而人类理应一心一意地追求这个经济目标。

这是对人类极其歪曲的描述,稍作思考人们就能看到,人类并非赚钱机器。

关于人类的基本事实是:人是多维度的,他们的幸福有多种源头,而并非只来自于赚钱。

尤努斯认为:“这种对人性的歪曲认识是导致我们的经济思维不完整、不精准的致命缺陷。

……我们必须将经济理论中的单维度人换成多维度的人,即同时具有自私和无私特质的个体。

当我们这样做之后,商界的景象会立即为之一变。

我们会看到社会需要两类企业:一类为了私利,另一类则致力于帮助他人。

……我把基于人性无私这种特质的第二类企业称为‘社会企业’,这正是我们的经济理论所缺失的。

”我们再看一下印度的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的思想学说。

阿玛蒂亚·森认为,发展是人的发展,“经济学应该关注现实的人”,具体说是现实人的自由发展。

这种经济学逻辑前提的设定明显地比照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逻辑前提——理性经济人的缺陷和不足,所以阿玛蒂亚·森说理性经济人像“跛脚的驴”。

进入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者视野的只是交换主体的逐利动机和行为,至于与此密不可分的其他因素则被这种狭窄的视野虚无化。

森认为,经济学应关注人的生活质量。

而效用、财富、效率等都不能与生活质量处在同一逻辑层面上。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问题出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主流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学说的曲解,其二是生吞活剥地套用达尔文的生物学进化论。

主流经济学推崇和独尊经济学的工程学根源,厌恶和舍弃经济学的伦理学根源,结果导致主流经济学有极其严重的“人学”贫乏症。

阿玛蒂亚·森认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内容异常丰富,绝非仅仅效率一个方面能够概括和表达。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的灵魂和核心是自由。

这里的自由包括经济、政治、思想等诸多方面,与此相对应,效率只不过是自由的一个结果,它为自由服务而非自由服从于效率。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需要智慧、勇气和良知的社会安排,它由三个核心因素构成:经济运行体制、政治法律制度的规定和保障以及由经世致用的价值观体系来加以维系。

第三,市场与国家并非只有相互冲突的一面,此外更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冲突或相辅相成的原因在于国家的性质。

第四,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而言,国家不是必要的恶,而是它须臾不可分离的前提条件。

(三)国内一些学者的相关理论。

笔者也注意到,我国学界也有不少的专家学者已对“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偏颇予以了批驳。

在此,摘引一些学者的相关观点和论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研究员提出了“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的基本命题。

他认为,依据人类实践和问题导向,并受马克思的思想启迪,必须确立一种新“经济人”假说和理论,即“利己和利他经济人假设”(或称“己他双性经济人假设”),其方法论和哲学基础是整体主义、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

作为创新的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它对应“完全自私经济人假设”,也包含三个基本命题:一是经济活动中的人有利己和利他两种倾向或性质。

二是经济活动中的人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两种状态。

三是良好的制度会使经济活动中的人在增进集体利益或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合理的个人利益最大化。

广东省委党校郑志国教授充分肯定了程恩富教授的双性经济人假设。

认为这一假设力求全面反映经济主体行为的利己和利他双重动因及其关系,合理解释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状态,统筹考虑社会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合理利益最大化及其制度条件,对经济人的利益关系和行为方式做出新的设计。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辩证法、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中的一些观点与方法,构成双性经济人假设最重要的理论依据。

该假设与可持续发展要求高度吻合,由利己主义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倡导利他行为。

现代社会要求经济主体兼顾利己和利他,提高理性水平,转变行为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春学研究员认为,经济学家都普遍认识到, 即使仅仅从经济的动态效率角度看,经济人模式所不能解释的那些因素(例如,出于理想信念、归属感、正义感的行为) ,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特别地,不能把自身利益的极大化视为是唯一符合理性的, 而追求其他目标( 如公益精神、群体团结等) 就是不理性的。

在一个纯粹的经济人社会中,诸如搭便车、囚徒困境这类的问题,就必定会使交易成本极高,最终使市场制度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率的制度。

要把这些因素纳入经济学分析之中,无需否定但要超越经济人。

问题在于:以什么样的严格方式纳入经济学的分析逻辑之中?杭州商学院会计学院刘海生认为,“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经济人”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经济假设,在这两个假设中,人是“同质”的。

然而“同质”的“经济人”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人既是异质的又是同质的。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高嵩认为, 经济人假设关注个人的利益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能力, 而马克思在刻画个人时还特别强调了社会关系对个人行为选择的约束。

厦门大学经济系庄宗明教授认为,“重新理解人”,应当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这要求我们把“人”拉回到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结合社会、文化、历史、制度、心理深入理解人,从而深化对经济学的研究。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科体系,这一体系随时欢迎其他学科的参与,只要他们带来真知。

如果我们能够容忍理论界的暂时混乱,如果我们能够鼓励多种方法、多角度研究的进行,如果我们立足创新但并不排斥,大力引进但不迷信,我们或许可以在未来收获一个更为成熟的中国经济学,或称为经济学的中国流派。

小结与思考就笔者自己的认识,以上各方对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理论依据的阐述,可以看出,这些理论本身就是多元的、多维度的、有差异的,也是极有启迪和探讨价值的。

再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微型金融、普惠金融要在政府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操作,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也是理论多元性的又一例证。

潘功胜的观点与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追求(以服务弱势群体为宗旨,同时追求机构自身组织上和财务上的自负盈亏和可持续发展)相近,试问福利主义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能接受这一观点吗?在贯彻发展普惠金融的实践中,我国是否能真正以此作为指导原则呢?而且,既然公益性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组织在我国已有20年的历史,为什么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解答和探求。

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笔者的理解,对普惠金融而言,实际是既不主张补贴式的政策性(福利性)金融,又不主张商业利润最大化式的金融,而是要兼顾金融供求双方利益的平衡;金融供给方兼顾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间的平衡;也是本文讨论的驱利性和弘义性之间的平衡。

尤努斯的上述理论在某种意义上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相似的、一致的。

尤努斯的理论可能比目前人们看到的其他各种西方经济理论更鲜明透彻,更有震撼性,值得我们深思和进一步的探求。

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也是入木三分、独树一帜的。

这二位穷人的银行家和穷人的经济学家的反潮流理论及我国一些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市场规律不唯用于自利或利己,亦可用于利他。

先公后私、利己与利他兼顾,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温家宝总理也说过:“亚当·斯密写过两部有名的著作,一本叫《道德情操论》,一本叫《国富论》。

《国富论》是讲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

《道德情操论》中有一段话很精彩,他说如果社会财富只聚集在少数人手中,那是不公平的,而且注定是不得人心的,必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我觉得这个话是对的,所以要讲公平,要把正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

”这也说明,即使对西方经济学鼻祖的理论也被人有意无意地进行了不完整的传播或歪曲。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我国的政治经济学论述的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与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理论有更天然的内在关联,因为小额信贷(微型金融)和普惠金融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公平正义,强调金融也要为无资本或少资本的劳动者提供持续的适宜的有效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