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890d06c58f5f61fb6366620.png)
课题: 11.4 化学与社会发展 课型:复习课 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电池与氢能;知道常见的玻璃、塑料、玻璃钢及其应用,认识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2、知道一些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了解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认识“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知识点:重点:化学电池与氢能; 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常用化肥、农药的成分及作用;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三废”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难点: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材料的形成过程;典型的大气、水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危害、防治措施。
教法与学法:分组合作、实验探究、调查研究、自主学习等 。
板书设计: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学习过程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开发化学与材料研制化学与农业生产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化石能源、氢能源、化学电池 玻璃、塑料、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新型材料、玻璃钢氮肥、钾肥、磷肥、复合肥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与防治绿色化学学生: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 、 、 。
(1)金属材料:金属及其合金。
(2)硅酸盐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4)复合材料:玻璃钢、隐形材料等。
思考:哪些措施有利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师:每年春耕的时候,家里都买化肥吗?举出生活中的常见的化肥有那些?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元素分别是 、 、 。
学生:联系实际填写有关化肥的内容实验探究:铵态氮肥与碱的反应(1)分别取少量 (NH 4)2SO 4、NH 4NO 3放在研钵中、闻一闻它们的气味;(2)向上述两个研钵中加入少量的熟石灰,用研杵混合研磨,再闻一闻混合物的气味。
初中新课程“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教学之我见
![初中新课程“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教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2110bd0c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a2.png)
初中新课程“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教课之我见“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突出表现了初中化学“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以能源、资源、资料、健康和环境为线索,波及的内容既有燃料焚烧、金属冶炼、化肥鉴识、合成资料、微量元素等知识方面的,又有焚烧条件研究和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及危害状况检查等活动方面的。
该主题不单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拓展他们的学习视线,并且能增增强学教课的实践性,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可是在新课程的实行过程中,很多老师因为受传统课程过于着重知识技术教授的影响,对该主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力,以致于白白浪费或错失了很多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积极感情和提升学生科学修养的大好机遇,以致该主题的教课功能没有能够获取很好地发挥。
笔者在分析和研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特点的基础上,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对该主题的教课,供大家参照。
1重视综合性“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拥有较强的综合性。
第一,“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重申的是化学与生活、社会和技术的亲密联系,要点表现的是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质应用,所以该主题与其余主题之间必定存在着密不行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学生认识和学习物质构成、性质和变化的知识,经历和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其次,“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在内容上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互相浸透、互相交融,拥有必定的内在联系。
所以,在实施“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教课时,既要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又要重视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如在《化石燃料的利用》一节的教学中,相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长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散布状况、不一样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波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焚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波及了化学学科中不一样方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_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综合实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bb508bbde80d4d8d05a4f9b.png)
九年级化学综合实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专题复习课,意在通过对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复习,进一步掌握有关气体实验室制取的一般思路、方法、规律。
2.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到总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有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思路、一般规律[2]能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的需要,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并能计算纯度对实验进行评价。
2、能力目标[1] 信息的给予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2] 通过阅读题中给予的信息,不仅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同时可以考查分析、比较、归纳、整理和应用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能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事物,肯定自己、肯定别人;[2]通过对气体发生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气体发生装置、收集的设计和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计算与评价[教学过程]【教师】:初中化学综合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1、O2、CO2、H2等气体的制备、收集、除杂,主要考察反应原理,装置连接等方面的知识。
2、CO还原Fe2O3的实验,主要考察实验现象、装置的作用(验证、除杂、尾气处理)、实验计算、实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1、气体的制备、收集(1)气体发生装置:师—生回答:通常我们根据要制取的气体所需的反应条件(如常温、加热、加催化剂等)、反应物(药品)状态等来确定。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2)气体的收集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的设计原则——根据气体的溶解性或密度【小结】:气体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2)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归纳氢气的制取、收集方法2、气体的除杂、验证(1)用本装置作为除杂装置时进气管为_____ .装置装有浓硫酸可除去______;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______;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______。
初中化学_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5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3175e50b4e767f5bcfce75.png)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做任何事都必须尊重客观事实。
2、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3、学会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的六个不变和两个一定变分别是什么?【过渡】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质量守恒定律除了计算质量外还有没有别的应用呢?一.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分别有以下错误中的一种,将相应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A.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B.缺少反应条件C.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缺少或用错“↑”“↓”(1)P + O2点燃PO2(2)P2 + O5点燃P2O5(3)P + O2点燃P2O5二、课堂探究(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方程式在书写上都存在着错误,它们到底错在哪呢?请小组内讨论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找出。
【展示】生1:产物化学式不对,应该是五氧化二磷。
生2:反应物的化学式都不对,应为P+O2。
生3: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相等,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前后各原子个数必须相等。
【分析】1、2方程式错在不符合客观实际,是主观臆造的化学反应和物质;3是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由此可以看出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两个原则?【归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板书】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三、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过渡】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0页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讨论交流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板书】三、书写步骤【学生展示】1、根据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P + O2 —— P2O52、配平化学方程式,4P + 5O2=2P2O5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或“↓”4P + 5O2点燃2P2O5【点拨】⑴许多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所以必须在化学方程式中注明反应发生的条件,如: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等,(加热可用“”表示)写在等号的上方,如果反应条件不止一个,要分开写在等号的上下方。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下册《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4642f8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1.png)
1.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
过程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到其他方面。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教师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
-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其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5.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等形式,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化学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对社会的贡献。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对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化学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化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但部分学生对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和提升,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燃烧、电池、塑料等。
初中化学课程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
![初中化学课程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510f13431126edb6f1a101b.png)
课标分析:化学与社会发展一、化学与社会发展在教材中的地位“化学与社会发展”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该主题以能源、资源、健康、材料以及环境为线索,涉及空气污染及防治、水资源保护、土壤的改良、石油加工、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燃料及其利用等多方面的知识,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活动要求,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主要内容。
加强本主题的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本主题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四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二、有关科学探究的内容新课程强调化学课程内容必须适应科学发展和时代的要求。
事实证明,现代社会的四大支柱——材料、生命、环境和能源,无一不是以化学为直接基础的,化学已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本主题涉及面很广,涉及初中教材许多单元的内容,并且与生物、物理、地理等学科都有联系,能帮助学生加深、扩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重点:第一节,化学与能源1. 了解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
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_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化学与社会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d572e89580216fc710afd8f.png)
课型:复习课课题: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复习目标:1、认识能源与材料的利用。
2、了解日常生活熟知的合成材料以及应用。
3、了解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关系。
4、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料,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5、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点(重点、难点):1、能源、材料、环境三者的联系。
2、化学与社会发展与物质构成、变化、性质的联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学生用多种形式绘制本单元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化学1、化学与能源 与2、化学与材料 社会3、化学与农业 发展4、化学与环境学习过程:3、小组先交流、再请2名同学到班级交流一、知识大汇总首先请同学们展示本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并与多媒体对照。
老师检查各个学习小组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生积极抢答各知识点的内容。
1、人类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是一些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它包括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而化石燃料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危机,需要人们开发新的能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有其突出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
目前不能推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理想的制取方法___ ____ ______。
4、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工业的血液),__________(黑色的金子),________。
它们都是由_____和_______形成的化合物组成。
它们燃烧时都生成_____ 和________ ,并放出大量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整理完善,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做到了心中有数。
学生观看图片,谈谈如何解决严峻的污染问题。
师生互动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2、在学习中,你还有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引入课堂检测题。
【多媒体出示】当堂检测请同学们用6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检测题(见附录)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做完检测题,老师出示检测题答案。
初中化学课后反思(4篇)
![初中化学课后反思(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ae562f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c.png)
初中化学课后反思本学期的初中化学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回顾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化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对这些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觉得我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还有待改进。
有时候我会在课堂上走神,没有专心听讲。
这导致了我在之后的学习中对一些概念和理论掌握不牢固,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复习。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决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就是每一节课都要专心听讲,不搞任何干扰活动。
另外,我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提出自己的问题,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这样我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课后的作业完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有时候我会拖延做作业的时间,或者只完成最基本的题目,没有细心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导致了我的作业质量不高,也没有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决定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并且要求自己在完成作业后进行思考和总结,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向老师请教。
同时,我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拖延,保证学习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此外,我还发现自己在课外阅读和实践方面的不足。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光光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实验和实践的操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经常出现失误和纰漏,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我打算在之后的学习中增加课外阅读的内容,查阅化学方面的资料,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我还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化学实践活动,争取多参与实验操作,积累实际操作的经验。
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我还想提醒自己要注意化学安全问题。
化学实验中涉及到一些化学品和实验设备,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带来危险。
因此,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要严格遵守实验规范,正确佩戴实验服和防护用具,注意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我还要加强对化学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af9ac60912a216157929c1.png)
化学与社会发展1.了解化学与能源的开发和新能源的种类。
2.掌握新型材料,并能够加以区分。
3.了解去除空气污染与水污染的方法。
4.确立绿色化学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一、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种类(1)几种能源当前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属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
应对措施:必须开发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氢能等。
提高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电能的效率,降低能耗。
研制节能产品。
(2)、石油替代能源乙醇:俗称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等谷物发酵制得。
2.太阳能:太阳能十分巨大、太阳能经济、丰富、清洁(1)平时我们都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①、直接利用②、间接利用3.化学电池化学电源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如:电池等(1)干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蓄电池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呢?(1)、氢能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2)、氢气为什么被称为理想的“绿色能源”?①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②原料不受限制;(原料是水)2H2O ====2H2 ↑ + O2↑③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环境。
2H2+O2====2H2O(3)、氢能源的大量应用需解决的问题?1、从水制备氢气的能耗。
2、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二、化学材料的研制(1)天然材料、合成材料。
(2)分类金属材料硅酸盐材料:玻璃水泥陶瓷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羊毛棉花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玻璃钢混凝土汽车外胎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1)塑料: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
热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电木)(2).合成纤维: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耐化学腐蚀,但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
如: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人造羊毛)等。
合成纤维常与天然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既舒适又挺括。
(3)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 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 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7dbabf6bd64783e08122b5d.png)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2、认识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形成绿色化学观学习任务:一、小组活动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盐酸,现将废液调至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那种方案最合理。
二、学以致用1、下列物质,最不易被酸雨腐蚀是()A、铜雕像B、大理石栏杆C、铝合金D、铁轨2、写出酸雨腐蚀大理石雕像的反应原理———————————————————3、汽车尾气也是导致酸雨的原因,通过贵金属的催化,可使有害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反应原理是———————————————————三、学会分析1、在下列反应中,哪种反应类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理()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方案如下氧气稀硫酸(1)Cu CuO CuSO4浓硫酸(2)Cu CuSO4(提示:Cu+2H2SO4=CuSO4+SO2↑+H2O)哪个方案符合绿色化学的原理,说明原因。
四、我的责任:保护环境,我来做。
关于学情的研究学生的知识体系:本节课是在空气成分知识学习之后,是对空气污染的知识的补充学习。
复习回顾空气污染物,让学生观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站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认识化学。
学生能力体系。
首先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利用网络学习;其次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通过自己学习,归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危害。
学生的情感体系:本单元前面的学习,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
为学生理解化学对环境保护有重要作用奠定基础,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小组情况分析:本班分为七组,是以全学科总体表现分组,(在化学上偶有不太均衡的情况。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 (新版)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 (新版)沪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94a39e80eb6294dd886cd1.png)
化学与社会发展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能源:①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能源,应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②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
世界及中国化石燃料可开采年限(发布日期2003-08-22)石油/年天然气/年煤/年世界49 57 262中国23 61 1025、淡水资源和我国水资源现状:⑴世界水资源现状:⑵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的人均水量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1/4 。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3、塑料:塑料的品种很多(见下表),用途也各不相同。
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污染”。
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有:①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③使用可降解塑料;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⑤寻求可分解的替代品等。
4、橡胶: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
常见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
与天然橡胶相比,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性质与反应 有机物无机物溶解性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些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 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一般在400℃以下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比较高可燃性 多数可以燃烧多数不能燃烧化学反应较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小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大塑料名称 聚酯 高密度 聚乙烯 聚氯乙烯低密度 聚乙烯 聚丙烯 聚苯乙烯其他 塑料代码 01 02 03 04 05 06 07 塑料缩 写代号PETHDPEPVCLDPEPPPSothers5、纤维: 纤维包括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涤纶、锦纶、腈纶、丙纶、维纶和氯纶,称为六大纶)。
初中化学_初中化学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初中化学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b415ef6453610661fd9f439.png)
课题:第十一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复习课)复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复习知道几种能源的利与弊2、通过复习知道肥料的作用,知道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使用的原因3、通过复习知道材料的分类,并会判断4、通过自主复习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2.初步认识物质构成,了解物质变化,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并能以此分析简单的问题。
2.认识生活中的能源、材料、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4.能主动交流和讨论,表达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和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资的观念。
重点:认识复合材料,常见塑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化肥的分类及其作用,铵态氮肥与碱的反应,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空气污染的形成及主要污染物,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绿色化学。
难点:材料的分类及铵根离子的检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导入:大屏幕展示图片:学生观看以学生喜欢看的图片引入本节课,激起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
同学们知道这些图标是什么意义吗【过渡】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
学完了本单元,我们对这些内容也有了了解,今天我们就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通过复习我们对学好化学更有信心。
一、知识大汇总首先请同学们整理并展示本单元知识网络结构。
【板书设计】本单元知识网络图模块一化学与能源【典例分析】大屏幕展示【反思回顾】1、三大化石燃料是什么?2、已知煤当中含有碳、硫、氮等元素,煤燃烧会产生哪些污染物呢?(1)因为含有硫,故煤燃烧后产生气体(2)因为含有氮,故煤燃烧后产生气体(3)因为含有碳,当煤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未完全燃烧的粒,同时生成一种有毒的气体。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全)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全)鲁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b3876a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7d.png)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一)鲁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关的化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引发学生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如钢铁的腐蚀与防护、食物的保存等,让学生了解化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化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新能源的开发、环境保护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二)鲁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如洗涤剂的去污原理,引发学生对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思考。
初中化学_初中化学2.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初中化学2.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196aad8a6c30c2258019e67.png)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跟踪练习题1、在下面物质的溶液中加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将呈现蓝色的是()A.食盐B.蔗糖C.石灰水D.食醋2、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A.蓝色B.红色C.紫色D.无色3、我省苏北有些滩涂地区的土壤被称为“盐碱地”,当地农民常用引进内河淡水浸泡再排水的方法改良土壤。
若以土壤pH为纵坐标,浸泡水次数(m)为横坐标,下列能正确表示土壤pH变化的图像的是()A B C D4、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A.偏低B.偏高C.相等D.无法比较5、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B. 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D. 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6、正常雨水ph___7,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酸雨指常温下pH__________的雨水,酸雨的形成主要因为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产生的_________等气体通入大气后形成。
7、多数农作物适宜在接近______的土壤中生长,在pH<_______或pH>______的土壤里,却不宜生长。
人体内胃液的pH__________,健康人体血液pH______。
课堂检测题1.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A.肥皂水B.石灰水C.雪碧D.蔗糖水2.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A.显酸性B.显碱性C.显中性D.无法确定3.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呈( )A.无色B. 红色C.蓝色D.紫色4.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变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一定显红色B.可能仍为紫色,也可能为红色C.一定显无色D.可能显蓝色5.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初中化学分析与反思教案
![初中化学分析与反思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213b6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6.png)
初中化学分析与反思教案一、教学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化学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面对化学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因此,有必要在教学中加强化学分析与反思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3. 通过对化学实验、概念、原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分析方法的学习: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
2. 化学实验分析:以实验现象为依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3. 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原理的本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化学分析方法的学习:讲解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 化学实验分析: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
4. 化学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原理的本质。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学生作业、测试成绩:分析学生的作业、测试成绩,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化学学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复习课
课题: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复习目标:
1、认识能源与材料的利用。
2、了解日常生活熟知的合成材料以及应用。
3、了解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关系。
4、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料,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5、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点(重点、难点):
1、能源、材料、环境三者的联系。
2、化学与社会发展与物质构成、变化、性质的联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学生用多种形式绘制本单元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
化学
1、化学与能源 与
2、化学与材料 社会
3、化学与农业 发展
4、化学与环境
学习过程:
3、小组先交流、再请2名同学到班级交流
一、知识大汇总
首先请同学们展示本单元知识网络结构并与多媒体对照。
老师检查各个学习小组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生积极抢答各知识点的内容。
1、人类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能源是一些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它包括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而化石燃料面临着日
益枯竭的危机,需要人们开发新的能源,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氢气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有其突出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
目前不能推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理想的制取方法___ ____ ______。
4、化石燃料包括___________(工业的血液),__________(黑
色的金子),________。
它们都是由_____和_______形成的化
合物组成。
它们燃烧时都生成_____ 和________ ,并放出大量通过对单元知识的整理
完善,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积极参与交流,做到了心中有数。
学生观看图片,谈谈如何解决严峻的污染问题。
师生互动之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1、你认为本单元的易错点、易混点、难点有哪些?
2、在学习中,你还有哪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老师引入课堂检测题。
【多媒体出示】
当堂检测
请同学们用6分钟时间独立完成检测题(见附录)
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做完检测题,老师出示检测题答案。
同桌互批检测题,老师检查达标率。
老师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助学单元检测。
通过展示图片及交流讨
论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呼吁
学生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我
们拥有清洁的家园。
通过检测了解学生的学
习达标情况,以便查漏补缺。
当堂检测题
1.下列物质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
A.棉花
B.羊毛
C.晴纶
D.尼龙
2.聚乙烯醇水玻璃涂料(俗称106涂料)是一种常见的涂料,其中聚乙烯醇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这种涂料的特点是涂层光滑,手感细腻,还可制成各种色彩,但耐水性能差。
因此适宜作为()
A.内墙涂料
B.外墙涂料
C.屋顶涂料
D.地板涂料
3.废旧电池集中处理的首要原因是()
A.回收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B.回收电池外壳金属材料
C.防止电池中汞、铜等重金属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D.防止电池中的渗出液蚀其他物品
4.不会加剧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是()
A.使用太阳能淋浴器
B.燃烧煤
C.超音速飞机尾气排放
D.使用氟里昂作制冷剂
5.环境科学家的最新观点是“室内污染不比户外污染轻”。
以上不属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是()
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
B.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
C.水果散发出的香味
D.劣质粘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物质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木插座破裂后可以热修补
B.涤纶、羊毛、丝绸都属于天然纤维
C.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等优良性能
D.合成材料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污染,所以要禁止生产和使用
7.水利部门今年已引8亿多立方米长江水入太湖以治理污染。
专家在肯定“引江济太”工程的同时指出,这项工程只是治表,要治本必须靠全社会的重视。
下列措施:①工矿企业污水排放要达标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③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④提倡节约用水⑤禁用含磷洗涤粉,能改善太湖水质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8.“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
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
2002年桂林市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漓江
C.深埋入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9.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俗话说,“庄稼一
枝花,全靠肥当家。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营养元素
是(填元素名称)。
(2)某农民准备配制一种复合肥50kg,该复合肥中含NH4Cl、NH4H2PO4和K2SO4的质量比为1:2:2,则需要NH4H2PO4的质量为 kg,该复合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为。
(3)请写出鉴别NH4Cl和K2SO4这两种化学肥料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
当堂检测题参考答案
1-5 BACAC 6-8 CDD
9、(1)氮、磷、钾;
(2)20、10.1%、
(3)方法一: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再加入蒸馏水,配成溶液,并分别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K2SO4,无此现象的是NH4Cl。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再加入熟石灰,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NH4Cl,无此现象的是K2S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