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药用植物学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1.2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1.3 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1.4 药用植物学的意义与应用第二章: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2.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2 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2.3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4 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第三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3.2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3 药用植物的生殖方式3.4 药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四章: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4.1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4.2 常见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作用与用途4.3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方法4.4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第五章: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5.1 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5.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5.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4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第六章: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6.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6.2 药用植物的鉴定技巧6.3 常用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实例6.4 药用植物采集与鉴定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7.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7.2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7.3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实例7.4 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8.1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8.2 药用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8.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实例8.4 提高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措施第九章: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1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9.2 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3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9.4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第十章: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10.1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0.2 药用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实例10.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药用植物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医药的贡献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解析: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识别技巧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难点解析:了解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难点解析:记忆和理解药用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应用五、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难点解析:平衡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药用植物采集和鉴定技术,确保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七、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难点解析:了解和应用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八、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难点解析:准确分析和评价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九、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十、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难点解析:掌握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的策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类识别、生长发育、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采集鉴定、繁殖栽培、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的特征

药用植物的特征

药用植物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它们具有一些特征和性质,使其在传统草药学和现代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药用植物的一些常见特征:
化学成分:药用植物通常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鞣质、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药用植物特定的药理活性和疗效。

药用部位: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

不同植物部位中的化学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药效和药理作用: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药效和药理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缓解或预防各种疾病。

例如,某些药用植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传统用途:药用植物通常有着悠久的传统使用历史,在传统草药学中广泛应用。

这些传统用途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并且被文化和民族传统所接受。

培植和采集:药用植物的培植和采集方法对其药用品质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有影响。

有些药用植物需要特定的栽培条件,而野生植物则需要适当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药用剂型:药用植物可以制备成不同的药用剂型,如粉末、浸膏、提取物、药丸、药水等,以便于患者使用和药物的有效释放。

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知识

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知识





3.溶解性 游离生物碱极性较小,不溶或难溶于水,溶于氯 仿、二氯乙烷、乙醚、乙醇、丙酮、苯等有机溶 剂,在稀酸水溶液中溶解而成盐。 生物碱的盐类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醇,不溶或 难溶于苯、氯仿、乙醚等;与游离生物碱相反。 例外,季铵碱如小檗碱、酰胺型生物碱和一些极 性基团较多的生物碱则一般能溶于水,习惯上常 将能溶于水的生物碱叫做水溶性生物碱。 中性生物碱难溶于酸。 含羧基、酚羟基或含内酯环的生物碱等能溶于稀 碱溶液中。某些生物碱的盐类如盐酸小檗碱则难 溶于水,少数生物碱的盐酸盐能溶于氯仿中。 溶解性对提取、分离和精制生物碱十分重要。

同一种生物碱也可分布于不同科中,如在毛 莨科、小檗科、防已科与芸香科的一些植物 中都有小檗碱。




生物碱可存在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中,同 种植物中所含生物碱常不止一种,有的可 含数种至数十种。 如罂粟约含25种生物碱 长春花中含70余种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各部分中分布是不相等 的,往往集中于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中。 如乌头(根)、黄连(根茎)、黄柏(树皮)、颠 茄(叶)、麻黄(地上茎)、洋地黄(花)、吴茱 萸(果实)、马钱子(种子)等。 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分,不但生物碱的含 量有差异,而且生物碱的种类也可能不同。
(一)糖类及甙类

糖类(suger,saccharides)又称碳水化合物 (carbohydrates),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 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初生产物。糖类不仅是 植物体内的贮藏养料,而且是生物合成其 他有机化合物的前体。 按照组成糖类成分的糖基个数,可将糖类 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三类。

糖 类(suger,saccharides)

(五)生物碱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复习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复习

13级药用植物资源学复习一"By:Taxaceae第一章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是指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动物、矿物资源,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和产生的活性有效物质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中药资源的特点:1)地域性:各气候带的水热条件和生长期不同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自然更新、人为扩大繁殖能力5)多用性6)国际性中药资源学的学科范围及任务:1)调查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2)实施GAF;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3)积极扩大与寻找中药新品种、新资源4)研究中药资源的动态规律,提出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5)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最著名的古代本草著作,载药1892种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中药资源的调查2)中药资源区划与适宜性分析3)中药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4)中药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5)积极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资源6)濒危中药资源评价与监测中药资源的开发:目的:可供人类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层次:初级开发、二级开发、深开发和综合开发1)初级开发: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如何首乌生制之分2)二级开发:以开发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产品为主如人参加入酒中制成的“人参酒"3)深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品为主如从小檗科小檗属植物中提取的小檗碱为常用的天然抗菌药物4)综合开发:在开发一种用途的同时,利用废弃物进一步开发出其他有用的药物和产品,使一种生药或药用植物发挥多种用途如甘草的根和根茎,除作中药材和提取甘草酸等原料外,其残渣可再提取出甘草黄酮类成分,用作化妆品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甘草地上部分又是优良的牲畜饲料甘草粉和加工品,大量用于食品和烟草工业。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生药学重点知识归纳

引言概述: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发展、资源、利用、生物学性状及药用价值的科学,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生药学中,有一些重点知识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本文就对生药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药学的相关知识。

正文内容:一、植物的资源利用1.植物的药材部位划分分类原则:药材部位按功能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皮等。

药材部位的药用价值:不同部位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药用部位的选择需要结合药材的特点和用途。

2.植物资源的采集和加工采集原则:选择品质良好、适当生长期的植物进行采集;采集时要注意保护生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炒制、蒸制、煮沸、浸泡等,不同的加工方法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

二、药用植物的生物学性状1.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高度、枝条形状、叶片特征等。

内部结构: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结构特征,对于鉴别和选用药材具有重要意义。

2.植物的生长环境要求光照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有些植物则喜欢半阴湿的环境。

温度要求: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植物耐寒,有些则耐热。

水分要求:不同的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有些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则适应于干燥的环境。

3.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播、授粉和种子发芽等。

无性繁殖:包括茎叶切割、块茎增殖和植物器官再生等。

三、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1.主要化学成分分类生物碱:包括单萜生物碱、二萜生物碱、生物碱混合物等。

鞣质:包括单宁鞣质、黄酮鞣质等。

挥发油:包括芳香族化合物和萜烯类化合物等。

2.化学成分与药用活性的关系化学成分的作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在药用活性上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镇痛、抗炎、抗菌等。

化学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包括溶剂提取、萃取、色谱技术等。

四、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1.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类型镇痛作用:如罂粟壳、夏天麻等。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用植物,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用来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的植物。

药用植物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传统的医学体系中都使用了草药或植物的部分或全部。

其中,药用植物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关键因素。

药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物碱、酚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特殊糖类、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中,最常见的药物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它是许多药物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们常用的乌头、鸦胆子、风信子、白附子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因此可以对人体产生镇痛、镇静、降压等多种作用。

酚类化合物也是药用植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这类成分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后,通常会制成各种营养保健品或药物。

例如,生姜中的姜醇、辣椒中的辣椒素、芹菜中的豆状花扁桃酮等等,都具有消炎、解热、抗肿瘤等作用。

此外,药用植物的多糖也是许多中药的重要成分,常常被用于调理人体免疫系统。

多糖的化学结构特殊,可以与人体中的多种细胞结合,从而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和抵抗力。

以枸杞子为例,其提取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压、保肝的作用。

氨基酸、特殊糖类等种类的药用植物成分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以人参为例,它所含有的三大类成分中,就包括了许多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提高体力、增强免疫力。

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抗生素,如百部、菊花、鼠妇等,它们所含的特殊糖类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

药用植物通过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在使用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是药量,药用植物的药量通常要按照医嘱调整,过量的使用会导致身体不适或中毒。

其次是药效,药用植物的药效与口服的时间、方式、人体状况等因素都有关,需要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再次是质量,药用植物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药用植物前需要确保其真实、优质、安全。

最后还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

第一章总论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4).开辟新药源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糖及苷类2)醌类化合物3)苯丙素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6)三萜类化合物7)甾体类化合物8)生物碱类化合物5.主要生物合成的类型1.醋酸-丙二酸(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2. 甲戊二羟酸类(MV A)途径:萜类、甾类3.桂皮酸(cinnamic acid pathway)及莽草酸(shikimic acid pathway)途径:苯丙素类、黄酮类4.氨基酸(amino acid pathway)途径:→→生物碱5.复合途径:复杂的化合物(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AA-MA-SA)(2)醋酸-丙二酸-甲羟戊酸途径(AA-MA-MV A)(3)氨基酸-甲羟戊酸途径(A.A-MV A)(4)氨基酸-醋酸-丙二酸(A.A-AA-MA)(5)氨基酸-莽草酸途径(A.A-SA)7.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8.溶剂提取法选择溶剂的原则,目前最常用的溶剂。

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挥发油、油脂、叶绿素、树脂、内酯、某些生物碱及一些苷元。

9.药用植物分离与精制的依据(5种差异:溶解度、两相分配比、吸附性、分子大小、解离程度)(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结晶与沉淀法1.结晶与重结晶2.溶剂沉淀法3.酸碱沉淀法4.沉淀试剂沉淀法5.盐析(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常见的分离方法:液-液萃取法逆流分溶法(CCD)液滴逆流色谱法(DCCC)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气液分配色谱法(GC或GLC)液-液分配色谱法(LC或LLC)(三) 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异进行分离吸附的类型:(10.吸附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也称表面吸附,常见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1、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一般细胞的直径为10~100μm3、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壁三部分组成。

4、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器包括细胞核、质体、线粒体、液泡系、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核蛋白体和溶酶体。

5、细胞核包括核膜、核仁、核液、染色质等四部分。

6、质体是植物体特有的细胞器,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密切关系。

质体按照有无色素可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含色素)和白色体(不含色素)7、有色体和色素的区别:有色体是一种细胞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存在于细胞质中,主要是黄色、橙红色或橙色;色素是溶解在细胞液(液泡)中,呈均匀状态,主要是红色、蓝色或紫色。

8、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对物质合成、盐类的积累等起着很大的作用。

9、液泡是植物体的特有结构,细胞液中存在草酸钙结晶等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物质,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10、内质网——合成输出蛋白质;高尔基体——合成和运输多糖,合成果胶、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参与细胞壁的构成;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溶酶体——分解大分子(消化和消除残余物)、保护作用(保护细胞免于自身消耗)11、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后含物的特征是中药鉴定的依据之一;单粒淀粉粒①淀粉粒复粒淀粉粒鉴定:加氯化锌碘液,显蓝色或红紫色半复粒淀粉粒②菊糖:(多含在菊科、龙胆科、桔梗科部分植物根的薄壁组织中)细胞后含物鉴定:10%α—萘酚乙醇+硫酸紫红色并很快溶解③糊粉粒(蛋白质粒):加硫酸铜和苛性钠水溶液显紫红色④脂肪和脂肪油:加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加锇酸变黑色⑤晶体——代谢废物12、代谢废物——晶体草酸钙结晶:方晶(甘草、黄柏)、针晶(半夏、苍术)、簇晶(大黄、人参)、砂晶(牛膝、曼陀罗)、柱晶(射干、淫羊藿)代谢废物鉴定:不溶于醋酸,遇20%的硫酸溶解,形成硫酸钙针晶碳酸钙结晶:多存在于爵床科、桑科、荨麻科等植物叶表皮细胞中鉴定:加醋酸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气泡13、细胞壁、液泡、质体一起构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三大区别;光学显微镜结构下,将细胞壁分为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三层;胞间层——果胶类物质,易被酸或酶溶解(组织解离法的原理)初生壁、次生壁——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单纹孔存在于薄壁细胞、韧型纤维、石细胞;具缘纹孔存在于纤维导管、孔纹导管和管胞;14、纹孔对——松科和柏科等裸子植物的具缘纹孔形成纹孔塞,有三个同心圆半缘纹孔存在于导管、管胞与薄壁细胞——被子植物的导管口15、细胞壁的特化常见的细胞壁的特化类型细胞举例作用鉴别方法木质化导管、管胞、木纤维、石细胞增强机械支持力加间苯三酚溶液再加浓硫酸或浓盐酸显红色木栓化周皮的木栓层保护作用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角质化茎、叶、果实的表皮保护作用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粘液质化某些植物种子的表皮利于种子的吸水萌发加玫红酸钠醇溶液显玫瑰红色;加钌红试剂显红色矿质化禾本科植物茎和叶的表皮增强机械支持力硅质溶于氢氟酸,不溶于醋酸和硫酸16、植物细胞的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章节要点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什么是原生质体?质膜有哪些特征?3.简述细胞核的光学结构及其生理功能4.质体包括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的联系5.简述淀粉粒的类型、各自特点、存在部位及检验方法?6.菊糖有何分布特点?如何检验?7.草酸钙结晶有几种类型?如何检验、区别草酸钙结晶和碳酸钙结晶8.常见的细胞壁特化有几种?如何鉴别?名词解释——细胞器、质体、具缘纹孔、木质化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组织是由许多具有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而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组成的细胞群。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总论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群体物质。

有毒成分:能致病的成分叫有毒成分。

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4、开辟新药源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糖及苷类2、醌类化合物3、苯丙素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6、三萜类化合物7、甾体类化合物8、生物碱类化合物第二章提取分离1.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其极性大小如下: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一、提取1、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2、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混溶):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特点:介电常数较大,水溶性较大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乙醇提取天然产物成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石油醚或汽油: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等苷元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有局限性。

3、溶剂提取的方法:⑴溶剂提取法①水作溶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②有机溶剂: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⑵其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挥发油)、升华法、CO2-SFE、超声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

药用植物学复习总结

药用植物学复习总结

药用植物学复习总结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结构一、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分为细胞质、细胞核和质体三部分。

(一)细胞质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二)细胞核分为核膜、核液、核仁和染色质(三)细胞器包括质体、液泡、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微管、高尔基体、圆球体、溶酶体、微体等。

前三者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其余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

质体: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它们起源上均由前肢体衍生而来,而且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的的各种非生命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一)淀粉淀粉由多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其分子是为(C6H12O5)n。

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同化淀粉→葡萄糖→贮藏淀粉。

贮藏淀粉是以淀粉粒的形式贮藏在植物根、块茎和种子等的薄壁细胞。

淀粉按脐点分单粒、复粒和半复粒。

含有直链淀粉的淀粉粒遇稀碘液显蓝紫色,支链淀粉则显紫红色。

(二)菊糖菊糖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多含在菊糖、桔梗科和龙胆科部分植物根的细胞里。

菊糖遇25%α-萘酚溶液再加浓硫酸显紫红色二溶解。

(三)蛋白质植物中的贮藏蛋白质是化学性质稳定的无生命物质,在种子的胚乳和子叶细胞里多含丰富的蛋白质,它们通常是以糊粉粒的状态贮存在细胞质或液泡里,体积很小。

它们遇碘呈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水溶液显紫红色。

(四)脂肪和脂肪油脂肪和脂肪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的酯,也是贮藏的一种营养物质,存在于植物和器官中,特别是种子中。

它们遇碱则皂化,遇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红色和紫红色,遇锇酸变成黑色。

(五)晶体1、草酸钙晶体:形状有单晶、针晶、簇晶、砂晶和柱晶。

草酸钙结晶不溶于醋酸,但遇20%硫酸便溶解并形成硫酸钙针状结晶析出。

2、碳酸钙结晶:加醋酸则溶解并放出二氧化碳,可与草酸钙结晶区别。

3、其他结晶三、细胞壁细胞壁中也含有少量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与液泡、质体一起构成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区别的三大结构。

第二章-生药学

第二章-生药学
如:四大怀药:怀菊花、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
均产于河南怀庆地区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生药学的性质(定义)
生药学(Pharmacognosy)
是一门以天然来源的、具有医疗或保健作用 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生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质 量和变化规律,探讨其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的 科学。
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遗传学、 中医学等学科知识,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 鉴定、活性成分、品质评价、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科学。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研究药材的来源,采集加 工,品质,纯度,混 杂物及伪品检验 20世纪70年代, 群众性的中草药 运动,编写了数 以百计的地方中 草药手册。
(三)生药学的任务
生药,即药材,进行商品的 买卖,商品学的一个分支 19世纪初,生 药学在德国诞生
1880年,日本大井玄洞译著, 产生中文“生药学”,1905 年,传入中国。
个子货:论个的生药,指原药用部位。
饮片:切制或切制后炮制的药材。中医处方煎剂直接使用;或 制成粉末直接饮用或外用;或中成药方剂和工业原料直接使用。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medicine):即处方制剂。根据疗效确
切,广泛应用的中医处方、验方、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比如六神丸:牛黄、蟾酥、冰片、麝香、珍珠、雄黄
药学导论
第二章 生 药 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生药学的性质与任务
生药的名称和分类 生药的化学成分 生药的标准 生药的鉴定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生药的生产
生药的商品流通 生药的利用 生药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

绪论药用植物学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为对象,研究它们的形态、组织、分类鉴定、生理功能、资源开发和合理利用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

液泡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含有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的混合液,是无生命的。

主要成分是水分、糖类、生物碱、苷类、结晶,其中不少化学成分具有强烈生理活性,是植物药的有效成分。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是生药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重要依据,包括淀粉粒、菊糖、糊粉粒、脂肪油、各种结晶。

淀粉粒的分类单粒淀粉只具有一个脐点的淀粉粒。

复粒淀粉具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有各自层纹的淀粉粒。

半复粒淀粉具有两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它各自的层纹外,在外面另被有共同层纹的淀粉粒。

直链淀粉粒遇稀碘液显蓝紫色菊糖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多在菊科、桔梗科,扇形结晶,+25%α萘酚+浓硫酸→紫红色蛋白质化学物质稳定的无生命物质,种子中多含,以糊粉粒状态存在于细胞质或液泡+碘→暗黄色;+硫酸铜+苛性碱→紫红色脂肪、脂肪油多存在于种子中,固态半固态的称脂肪,液态的称脂肪油。

+苏丹Ⅲ溶液→橙红色晶体草酸钙结晶解毒作用,对植物有毒害的多量草酸被钙中和。

形状包含:方晶、针晶、簇晶(人参根)、沙晶,这些特征可作为鉴别生药的依据。

草酸钙结晶不溶于醋酸,但+20%硫酸→溶解,并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碳酸钙结晶+醋酸→溶解+二氧化碳气泡细胞壁的分层a:胞间层(中层)是相邻两个细胞共用的薄层 b.初生壁c:次生壁:在初生层内侧纹孔是次生壁在加厚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加厚,在很多地方留下的没有增厚的空隙。

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增加了木质素,+间苯三酚,待片刻+浓盐酸→红色木栓化:增加了脂肪性的木栓质,+苏丹Ⅲ→红色角质化:增加了脂肪性的角质,+苏丹Ⅲ→橘红色黏液质化:+玫红酸钠醇→玫瑰红色矿质化:含有硅质或钙质,硅质能溶于氟化氢,但不溶于醋酸或浓硫酸。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陈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陈
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对植物体生命活动来说 不可缺少的物质。初生代谢产生的糖类、蛋白质、核酸、脂类 等成分。
次生代谢(secondary metabolism):利用初生代谢产物,生物 合成生命非必需物质并储存次生代谢产物的过程。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ary metabolites):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 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 合物。
生药化学成分极其复杂
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
复方配伍 不同生药化学成分间协同作用
麻黄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治疗恶寒、发热、头痛、咳嗽 麻黄碱(平喘) 桂皮醛(镇痛、解热) 苦杏仁苷(镇咳) 甘草酸(解毒、抗菌、消炎)
2、控制生药及其制剂的质量
生药质量影响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存条件、加工 方法等
分子生物学 分子药理学 活性筛选
药物发现
Discovery
1. 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物候选化合物
药物开发
Development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研究
新药
计算机辅助 药物设计 半合成
麻黄碱 青蒿素 吗啡 青霉素 利血平 银杏叶制剂
第一节 生药化学成分分类
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 异性。如生物碱,黄酮类、蒽醌、三萜等等
第二节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一 糖类和苷类 二 黄酮类 三 萜类 四 皂苷类 五 生物碱类 六 醌类 七 强心苷类 八 十六 无机成分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香豆素类 木脂素类 鞣质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有机酸类 树脂类 植物色素类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一门研究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生态、化学成分、药用价值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学科。

它是中药学、药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以下是对药用植物学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药用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一)根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通常具有吸收、固着和支持的作用。

根的形态多样,有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之分。

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组成,次生结构则包括周皮、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等。

(二)茎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主要承担着支持、输导和繁殖的功能。

茎的形态有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和匍匐茎等。

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次生结构包括形成层活动产生的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

(三)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叶的形态多种多样,通常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叶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

(四)花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组成。

花的类型有两性花、单性花、辐射对称花和两侧对称花等。

(五)果实果实是由子房或连同花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

果实的类型有真果和假果、单果、聚合果和聚花果等。

(六)种子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方式。

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一)按药用部位分类可分为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等。

(二)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顺序,将植物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

(三)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含生物碱类、含苷类、含挥发油类、含黄酮类等药用植物。

三、药用植物的生理生态(一)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二)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水分代谢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经过茎的运输,到达叶片进行蒸腾作用。

(四)矿质营养植物需要吸收氮、磷、钾等多种矿质元素来维持生长和发育。

药用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药用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药用植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药用植物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A. 植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B. 植物的生理代谢和调控 C. 植物的遗传和进化 D. 植物的药用性及应用答案:D2.以下哪个属于药用植物的普通形态性状? A. 根 B. 茎 C. 叶 D. 花 E. 果实答案:A、B、C、D、E3.以下哪个方法可以用于鉴定药用植物的外形性状? A. 形态特征比较法 B. 解剖结构观察法 C. 化学成分分析法 D. 遗传标记分析法答案:A4.以下哪个方法不能用于鉴定药用植物的外形性状? A. 形态特征比较法 B. 解剖结构观察法 C. 化学成分分析法 D. 遗传标记分析法答案:C、D5.以下哪个属于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 A. 碳水化合物 B. 脂肪 C. 蛋白质D. 维生素E. 矿物质答案:A、B、C、D、E二、判断题1.药用植物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和解剖结构。

答案:错2.形态特征比较法可以用于鉴定药用植物的外形性状。

答案:对3.化学成分分析法可以用于鉴定药用植物的外形性状。

答案:错4.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答案:对三、简答题1.请简要介绍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

答: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及其药用价值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对药用植物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代谢、化学成分、药用性及药用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药用植物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和挖掘植物的药用价值,为药物研发和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哪些?答: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的形态特点。

根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块根、纺锤根、圆锥根等;茎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直立茎、匍匐茎、匍匐根茎等;叶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卵形叶、长圆叶、心形叶等;花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单花序、聚伞花序、总状花序等;果实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核果、蒴果、浆果等。

通过对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帮助鉴别不同植物的药用价值和应用。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药用植物学知识点总结药用植物学是研究植物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和作用的学科。

以下是药用植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1. 植物药物:药用植物可以提供各种药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这些植物药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对人体产生治疗作用。

2. 植物中的化学成分:药用植物中含有多种活性化合物,如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多糖体和多酚类物质等。

这些成分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3. 药理学: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药理学研究了药物如何在人体内起作用以及它们对机体的影响。

4. 植物药的分类:植物药可以根据其来源、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单味药、复方药、中药和西药等。

5. 药用植物的采集和质量控制:药用植物的采集和质量控制对于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至关重要。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采集方法和质量评估指标等。

6. 药用植物的应用:药用植物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物研发中。

许多传统草药已经被科学验证其治疗功效,并被用于制备药物。

植物药物也可以作为保健品和天然药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7. 药用植物的毒性和药物相互作用:药用植物虽然具有治疗功效,但一些植物也含有毒性成分,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药物相互作用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同时使用多种草药或药物的情况下。

8. 现代药物发展中的药用植物:由于其天然来源和多样性,药用植物在现代药物研发中仍具有重要地位。

许多现代药物的原料来自药用植物,或是以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为基础进行合成。

药用植物学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学科,它涉及到植物学、化学、药理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

通过深入理解药用植物的特性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界的资源来改善人们的健康。

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第一章引言银杏树为杉科银杏属树的树种,经过数百年的栽培和繁殖,分布至今已经广泛,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银杏所具有的保健和药理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深入探究银杏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

第二章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银杏叶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苯丙素类。

其中黄酮类主要包括酚酸、橙皮苷、异鼠李素、芦丁等,而苯丙素类则包括肉桂内酯、木质素、鞣花酸等成分。

银杏叶中还含有苯胺类成分,如胺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因此,银杏叶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改善微循环等药理作用。

抗氧化方面,银杏叶所含的黄酮类成分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防止自由基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细胞,延缓衰老。

银杏叶中的成分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淋巴系统和单核细胞系统的增强。

银杏叶含有较多的黄酮类成分,而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物质。

银杏叶中的苯丙素类成分也可以起到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另外,银杏叶中的芦丁、橙皮苷等化合物所起到的作用则主要与它们的生物膜稳定性有关,银杏叶所含的这些化合物对血管的通透性有调节作用,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第三章银杏叶的医学应用3.1 养生保健银杏叶片富含黄酮类和苯丙素类,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中老年人适当服用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益于身体健康。

3.2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利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有很多临床研究。

有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可以扩张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提高脑血流量,从而起到保护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3.3 防治脑血栓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日本的某些研究者也曾经对银杏提取物的药理研究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将之作为防治脑血栓的药物应用。

3.4 牛皮癣、慢性支气管炎等治疗研究表明,银杏叶制成的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

因此,它可以作为治疗牛皮癣、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一种选择性治疗药物。

食物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功效

食物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功效

食物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功效食物和药用植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提供了所需的营养和能量,还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发挥着各种功效。

本文将探讨食物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和功效食物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源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食物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1.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得能量的主要来源。

在食物中,常见的碳水化合物有淀粉和纤维素。

淀粉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提供能量;而纤维素则无法被人体分解,但它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消化和预防便秘。

2. 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酶、激素以及其他关键化学物质所必需的。

食物中的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维持身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3. 脂肪脂肪是提供能量的另一种重要成分。

食物中的脂肪可以分为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和转脂肪。

饱和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不饱和脂肪则有助于维持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保护心脏健康。

4. 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

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在食物中具有不同的功能。

比如,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铁的吸收,维持结缔组织的正常功能;维生素A则对保护视力、维持皮肤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5. 矿物质矿物质在人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并维持生命活动。

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在食物中广泛存在,维持骨骼健康、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功效药用植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物研究中。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功效。

1. 白芷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它含有多种挥发油和生物碱物质,具有祛风、止痛、抗菌等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头痛等症状。

2. 当归当归是补血养颜的中药佳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维生素、有机酸和酚类物质。

它被广泛应用于妇科病治疗和美容护肤。

3. 金银花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防治感冒等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庚烷、桂花中的正癸烷。一些小分子的脂肪族醛、酸、酯 也存在于挥发油中如薄荷和桉叶挥发油中的异戊醛、啤酒 花和迷迭香挥发油中异戊酸、桂花中的乙酸乙酯等。 2.芳香族化合物:如苏合香油中的苏合香烯、丁香油中的丁 香酚、八角茴香油中的茴香醚及肉桂中的桂皮醛等。 3.萜类: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的基本单位,在挥发油中主要 有单萜与倍半萜类化合物,少数为二萜类化合物。
〈2〉:分布与存在 1.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约有56科、136属300种。 2.挥发油存在于表皮的腺毛、油室、油细胞或油管中,大 多数成油滴状态存在。挥发油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多种多样, 同科不同种的植物含有不同的挥发油。
(二)化学组成
基本组成为:脂肪族、芳香族和萜类化合物 1.脂肪族化合物:如鱼腥草中的甲基正壬酮、松节油中的正
(三)通性
1.颜色:大多数挥发油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 2.气味:挥发油具有特殊的香气或其它气味,多具有刺激性的灼热或辛辣味 3.挥发性:常温下可挥发,并不留下持久性的油斑,这可与脂肪油相区别。 4.比重:大多数比水轻。 5.溶解度:易溶于醚、氯仿、石油醚、和脂肪油等有机溶剂中,能完全溶于无水
四,生物碱类
1. 生物碱的定义、分布 2. 生物碱的通性 3. 生物碱的分类 4. 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一)生物碱的定义、分布
1.生物碱:一类存在于生物界中,大多数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的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其分子含有碳、氢、氧和氮四种元 素,极少不含氧原子。
2.分布:分布于100余科的植物中,以双子叶植物为多,其 次为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与蕨类植物。在地衣和苔藓类 植物中,尚未发现生物碱。蛙类、蟾蜍、某些昆虫、加拿 大海狸等动物中也存在生物碱。
4. 黄酮苷 flavonoid glycoside
• 由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苷——黄酮苷
5.皂苷Saponin
6.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
• 对心脏有显著生理活性的甾体苷类。 •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临床:地高辛(digoxin),
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西地兰(cedilanid-D), 毒毛旋花子苷(strophanthoside K)。 主要分布植物:
二,有效成分, 辅成分 和 无效成分 • 有效成分 active substances 显著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生物碱 苷类 挥发油类等。 利血平reserpine 是萝芙木降压的active substance 苦杏仁苷amygdalin是苦杏仁止咳平喘的active substance 薄荷醇menthol 和薄荷酮menthone 是薄荷辛凉解表的
(二)分类与通性
1.分类:分为可水解鞣质和缩合鞣质 2.通性: (1)鞣质大多为无定形粉末,仅少数为晶体。 (2)鞣质可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 (3)鞣质具较强的极性,可溶于水、乙醇和甲醇,形成胶体溶液,可溶于
乙酸乙酯和丙酮,不溶于石油醚、乙醚、氯仿与苯。 (4)鞣质分子中有邻位酚羟基,故可与多种金属离子络合。
第2节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简介
• 一,糖类 sugar, saccharide, carbohydrates (一)单糖类 monosaccharides: 天然单糖有200多种。 1.常见单糖 2.特殊单糖 3.单糖衍生物
• (二) 低聚糖类 oligosaccharides
• (三)多(聚)糖类 polysaccharides
(一)苷的通性
• 1.性状 • 2.酸碱性 • 3.溶解度 • 4.水解 • 5.旋光性与还原性 • 6.颜色反应 • 7.沉淀反应
(二)生药中常见的苷类成分
• 1.氰苷 ayanogenic glycoside • 鉴别实验:苦味酸钠实验
普鲁士蓝实验
• 2.酚苷phenolic glycoside与醇苷alcoholic glycoside
(一) 鞣质的定义、分布、作用
1.鞣质的定义: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 酚类化合物。
2.广泛分布于植物界,约70%以上的生药中含鞣质类化合物 3.鞣质具有收敛性,内服可用于治疗胃肠道出血,溃疡和水泻等症。外用
于创伤、灼伤、可使创伤后渗出的蛋白质凝固,形成痂膜,可减少分
泌和防止感染,鞣质能使创面的微血管收缩,有局部止血作用。
6.显色反应:常用的显色剂有:(1):矾酸铵-浓硫酸溶液 (2): 钼酸铵(钠)-浓硫酸溶液 (3):甲醛-浓硫酸试剂 (4): 浓硫酸 (5):浓硝酸
(三)分类
如按生物碱的生物来源、生理作用、性质、生源及其母核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后 者分有60类左右,其中主要有以下12类: (1)有机胺类:如麻黄碱、益母草碱、秋水仙碱等 (2)吡咯烷类:如千里光碱、野百合碱等 (3)吡啶类:槟榔碱、苦参碱等 (4)喹啉类:奎宁、喜树碱等 (5)异喹啉类:如吗啡、石蒜碱、青藤碱等 (6)喹唑酮类:如常山碱等 (7)吲哚类:如利血平、长春碱、麦角新碱、士的宁等 (8)莨岩烷类:如莨菪碱、东莨菪碱等 (9)亚胺唑类:如毛果云香碱等 (10)嘌呤类:如咖啡碱、茶碱、香菇嘌呤、石房蛤毒素等 (11)淄体类:如茄碱、贝母碱、澳洲茄碱等 (12)萜类:如猕猴桃碱、石觯碱、乌头碱、黄杨碱等
色变深,并失去原有的香气,形成树脂样物质,也不能随水蒸汽蒸馏了。
(四)提取与品质评价
1.提取:提取方法有蒸馏法、溶剂提取法、 吸收法、压榨法等。
2.品质评价:首先鉴定挥发油的颜色、气味及在乙醇中的溶 解度,在测定折光率、相对密度、比旋度等物理常数。
六 鞣质类
1.鞣质的定义、作用、及分布 2.分类 3.通性
结晶体(水+乙醇),熔点190~191℃,旋光度+17.0 (c=2.0, 6mol/L盐酸)。天然存在于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的种子等植物中。可用化学合成法制得。本品钾盐有明显的驱除 人体肠内蛔虫的作用,排虫率达82%。使君子酸是使君子驱虫的有效 成分。其对蛲虫的排虫率较蛔虫低,对钩虫、绦虫等肠寄生虫无明显 作用。对脊神经的刺激作用大于L-谷氨酸钠。
(四) 糖类成分的鉴定
• Feling实验 • Molish实验
• 成脎实验 • 层析法
二,苷类
• 苷 glycosides, 又称配糖体,杂糖体heteroside
• 糖---非糖化合物 (苷元aglycon)

主要的类型:
• O-苷
• S-苷
• N-苷
• C-苷
自然界最多是O-苷,糖:α,β异构体;苷: α,β
七.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酶
1. 氨基酸
300余种, 含氮有机物, 两类: 1.1 组成蛋白质的:
30种,α-型,L-型, RCH(NH2)COOH 人类必需的10种:Lys Val Leu Typ His Arg Glu Cys等
直接用于临床: 肝昏迷:Arg Leu 肝硬化:Met 消化道溃疡:His
羟基香豆精:七叶苷 呋喃香豆精:补骨脂内酯 吡喃香豆精:白花前胡甲素
双香豆精:双七叶内酯 双氢异香豆精来自岩白菜内酯 分布:• 功能: 抗菌 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血管 松弛平滑肌 抗凝血与止血…..
• 鉴别反应: 异羟酸铁反应
三, 木脂素类
• 木脂素 lignan, 又木脂体。 • 由2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游离态。 • 与糖结合存于植物树脂状物质中。
Chapter 2.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
概述
一,植物的新陈代谢与代谢产物
• 同化作用 assimilation或合成anabolism
• 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或分解 catabolism
• 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
• 次生代谢产物second metabolites
驱回虫:使君子氨酸(squalic acid) , α-海人草氨酸( α-kainic acid)
使君子氨酸(squalic acid):
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分布福建、台湾、广西、江西、湖南、四川、 贵州、云南及广东海南岛等地。药材主产四川、广东、广西。此外, 福建、江西、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
3. 蒽苷(Anthra Glycoside)
• 由蒽的衍生物与糖结合的苷——蒽苷 • 按结构不同,蒽的衍生物:
蒽醌(anthraquinone) 氧化蒽醌(oxanthranol) 蒽酚(anthranol) 蒽酮(anthrone) 二蒽酮(dianthrone) ……… 大多数为O-苷,少数为C-苷,如芦荟苷。
active substance
• 辅成分 adjuvant substances 具有次要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有时临床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增强吸收:
洋地黄皂苷促进洋地黄强心苷的吸收。 促进发挥:
槟榔鞣质保护槟榔碱arecoline在胃里不溶解而到肠 才游离出来发挥疗效。
• 无效成分 inactive substances 无生理活性和药理作用,临床上没有应用价值。 纤维素, 木栓,角质,黏液,色素,树脂等
The introduction of levodopa in the 1960s revolutionised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it continues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symptomatic therapy.
3.生药中生物碱的的含量大多低于1%,目前已分离到的 1000余种中有80余种已用于临床,如小檗碱、麻黄碱、 利血平、喜树碱、长春新碱。
(二)通性
1.性状:大多数为结晶状固体,少数为液体。 2.旋光性:大多数生物碱含不对称碳原子,所以有旋光性。 3.酸碱性:大多数生物碱具碱性反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
蓝。 4.溶解度:游离生物碱极性较小,不溶或难溶于水,能溶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