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设计:走向自然的诗意建造——以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建筑设计为例
设计结合自然——走向生态建筑学
设计结合自然——走向生态建筑学
任彦涛;李雪玲;卢健
【期刊名称】《建筑与设备》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本文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探讨生态学与建筑学的有机结合。
并从生态建筑学的观点和实践等方面对这一新兴的学科作简单的论述。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任彦涛;李雪玲;卢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4
【相关文献】
1.走向自然语言与情报检索语言结合之路--与我国著名情报语言学家张琪玉教授的通讯访谈
2.走向人道主义的生态建筑学时代: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及其环境的思考
3.“弱”设计:走向自然的诗意建造——以中关村软件园孵化加速器建筑设计为例
4.设计需结合自然——浅谈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5.设计需结合自然——浅谈生态学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结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满足 软 件研
中关 村 软 件 园 实施 以来
进展顺利
。
招商情况 很好
.
社
发 者 对 工 作 条 件 和 自然 环 境 的 双 重 要 求
(6 ) 统
一
会影 响较大
。
肌 理 与个性空 间的结合
、
较 多入 园企 业 的设 计机 构
,
,
尤其是 国外设 计 机 构称 赞 流 的规 划
,
在 总量 控 制 和 强 度 个 性 空 问 的创造
0 35
.
9
m
和
12
m
究氛 围 的原 野 型 空 间和城 市 区 两 种 空 间形 态 的有机 组 合
(2 ) 依 据 城 市 绿 带 规 划 的 意 图
,
建筑容 积 率 为
,
希望 维 护绿 化带 的功 能和形 态 本 方 案获 第
一
。
本规划提 出在 森林 背景
工
通 过 国 际 规 划 方 案 竞 赛
一
高度
、
体 量 的控制 条件 下
鼓 励
.
此 规 划 创 意 新 颖
.
称 其 为 国际
一
广 受好评
。
,
不
。
由于 组 团 间密林 的 隔 离 和 调 和 作 用
.
这
。
少高等 院校城 市规划专业 也 将其作 为教学实例
目标 的 实 现 是 对 整 个 园 区 的 丰 富
自然 尽 自然
、
励 组 团设 计
景 应 趋 于 现 代
。
,
.
将其绿 地 与 建筑 空 间
同 思 考 创 意
一
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研究
青岛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研究姓名:范国晖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指导教师:王润生20060601出了其具有典型孵化器职能的“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的功能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园区物质环境的规划。
清华大学科技园地处清华大学校园东南部,占地面积22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
根据园区的分期规划及功能要求,分为起步区、科技区和商住区三个功能区域(图2—1)。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已全部建设完成,包括华业大厦、紫光大厦、同方大厦、学研大厦等(图2~2)。
图2-1清华大学科技园规划总平面图起步区位于清华大学校园内东校门旁,北面紧临校园东区诸教学楼,其中华业大厦作为园区的创业服务中心,由清华大学科技园发展中心作为企业法人,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开发、经营与管理,并为入园机构提供包括中介服务和各项专业化服务在内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科技区位于园区中心地位,位于清华大学东校门与南校门之间的南侧基地上,规划利用中心广场,将区内建筑组织成一个具有向心力和扩展性的统一连贯的空间整体。
另在园区西侧还规划有少量的高层公寓式商住区。
青岛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清华科技园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更加明确了园区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定位,这样一方面不需要有大开问、大空间的建筑以免受用地限制,另一方面也为清华大学师生的创业设立了服务基地。
图2—2清华大学科技l围夜景图2.上海交大科技园2000年底,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从而成为上海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技园,它没有固定地域边界,不需要圈地、大兴土木和七通一平,它有的只是资产边界,是由众多各种所有制中小高科技企业共同组成的以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企业集团,各企业在科技园中共享资源与政策。
它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社会上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存量和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有机结合,实现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中小企业高科技化,使高校的科技成果资源、人才智力资源与社会存量资源有效结合,把好的技术成果在科技园经过产业化推向市场,同时面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上的创业者带着创意利用高校、科研院的人才条件来此孵化,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为发展知识经济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作出显著贡献。
北京用友软件园既有建筑的绿色探索与实践
北京用友软件园既有建筑的绿色探索与实践李莹莹;杜海龙;黄贵【期刊名称】《城市住宅》【年(卷),期】2017(024)005【总页数】8页(P27-34)【作者】李莹莹;杜海龙;黄贵【作者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介绍北京用友软件园项目的绿色建筑实践。
项目采取“因地制宜”策略,在设计、施工、运营全过程充分运用绿色理念,积极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可调外遮阳、能效管理平台等绿色建筑技术。
通过现场调研、问题挖掘、节能改造、现场检测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为既有建筑的绿色化运营提供借鉴。
建筑和建造对气候变暖的影响最为严重,建筑及其自身的管理运作占全球碳排放的40%。
我国建筑在运营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基本占自身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80%~90%,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带来很大压力。
我国既有建筑面积已超500亿m2,其中大部分既有建筑受当时技术水平与经济条件的限制,约有30%~50%的建筑进入功能退化期或出现安全性失效,导致建筑使用率降低或需要拆除。
相对于趋向平稳的新建建筑完工速度,既有建筑开展绿色改造无疑为我国的绿色建筑行业创造新的机会,新建与既改并重推进将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因此,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将成为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环节[1]。
北京用友软件园位于北京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西南端,东临永丰路,北与北清路接壤,是目前亚太地区最大的管理软件产业园区(见图1)。
用友软件园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包括:1号研发中心、2号研发中心、5号研发中心、制餐中心、交流中心及员工食堂等。
获得国家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建筑为1、5号研发中心(二星级)及2号研发中心(三星级)。
用友软件园1、5号研发中心总建筑面积为87151.9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2520.5m2,地下建筑面积4631.4m2。
浅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浅谈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作者:贺雯洁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74期【摘要】以成羽町美术馆为例,探讨了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周围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任何建筑都必须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保持一定的关系,在容忍和制约的环境中,也成为其形成新的环境景观的组成部分。
安藤忠雄是塑造情感空间的大师,他的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意义”的抽象表达,并且注重基地环境、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对建筑的影响。
此次我们深入去了解安藤忠雄本人的设计理念以及背景经历,重点分析成羽町美术馆的设计,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看待,我们将会得到新的建筑感受,这是人类改造自然后所得到的产物。
【关键词】建筑;环境;成羽町美术馆;安藤忠雄一、自然因素对建筑空间的影响任何建筑都必须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保持一定的关系,在环境的宽容和约束下,也成为形成新的环境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环境质量对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建筑的布局、外观形状、立面装饰等。
因此,在确定建筑的实际位置时,首要问题是选择合适的施工地点。
首先是原始地形如何进行取舍,保留我们所想要表现的东西,通过设计进行最大化的利用,水、山形、太阳光影同样也是属于自然因素。
图书馆、美术馆、居住区等文化居住建筑外部空间往往需要温馨的艺术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舒适和放松,从而减少疲惫。
“空间体验”则是以个人思维为基础,从人们对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体验,以及如何将空间塑造成人类活动的场所。
如果能够唤醒人们对空间的内在感受和各种初始体验的回忆,就会使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安藤忠雄建的理念诠释建筑的动态连续。
安藤忠雄的建筑在形式上有自己的风格,但真正不同的是他的空间侧重的是与人类感官之间的实际交流。
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中,空间是不间断的,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动态连续的领域,它的扩展和延续是非常多样的。
建筑空间的多功能性。
“场所”的形成与人密切相关,场所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立足点,人们的活动赋予场所意义。
一个创新网络,生命绿树之果——中关村软件园规划设计之设想
一个创新网络,生命绿树之果——中关村软件园规划设计之设想俞孔坚张东等本文摘自《北京规划建设》杂志2000.5(*注:本方案在国际招标竞赛中获专家评价第一名,由于其他原因,未作为实施方案。
主持设计单位: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合作单位:北京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俞孔坚;主要设计人员:张东;参与设计人员:胡丽娟,吴本,张秋云,李健宏,叶强。
)中关村软件园占地约119公顷,本方案从研究创新网络空间的特征和场地个性入手,进行规划,使本方案有以下六大特色:第一、生态网络——一个生命的瓜蔓:由场地中心向四周发散,形成一个掌状绿地系统,所有建筑都与这一绿地系统相联系,成为生命瓜蔓上的结点。
第二、功能布局网络--一个创新的空间:九州方圆,平等共享环境。
工作、生活、休闲和交流场所相交织,构成创新网络。
第三、交通网络--人、车流各成系统:由环路加尽端路构成的车流网络;由"十"字绿带、内外环加辐射道,并与绿地系统相叠加的步行和自行车流网络。
第四、保安网络――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由门岗、尽端路、绿化隔离带和电子监视系统相结合的多级保安网络。
第五、建筑,单元组合,灵活适用:分为实、灰、虚三种空间,组合成多种宜人的办公和休闲场所。
第六、开发模式:多种开发模式并用,先有环境,后有建筑,使建筑成为自然之果、生命之实。
1.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高效率是软件园成功的关键,自然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
因此,软件园的规划应将人融于自然之中,使建筑成为生命瓜蔓上的天然果实。
为此,本规划的核心战略是:设计一种景观生态格局,使每个建筑、每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平等地共享自然。
自然是一棵生命之树,建筑是这一生命之树上的天然果实(图1)。
2 规划的依据和构思来源2.1 国际一流高科技中心的考察研究。
对包括硅谷在内的国际一流高科技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吸取其失败的教训。
2.2 来自创新软件人才的调研报告利用互联网对国际创新人才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其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偏好。
渐进式校园建筑空间改造——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园为例
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创办 的第一所研究生院,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 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 学位博士。2012年6月,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伴随“科教融 合”“率先行动”等口号的提出和本科生招生的 开始,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国内独树一帜的研究 型大学的特色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亚洲 第一的研究生数量、ESI国内排名第一、独具特色 的培养方式以及开放而接地气的办学模式均使其知 名度与日俱增。
关键词 渐进式改造;空间更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
Abstract
The Zhongguancun Campus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CAS) is an untypical urban campus. Although the UCAS achieved grate development these years, the Zhongguancun campus has little chance to expand as the limited land usage of Zhongguancun areas. The reasonable alternative way is to rebuilt and renovate the campus architecture. According to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takes four architecture renovation projects of UCAS for example, displays the whole gradual design process of those projects and presents the typical problems during each project going on, and discusses the basic ways of campus architecture renov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lex requests and functions.
建筑行业的智能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建筑行业的智能建筑设计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友好、高效节能的追求,智能建筑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几个智能建筑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特点和应用效果。
案例一:北京国家大剧院(鸟巢)北京国家大剧院,俗称鸟巢,是2008年奥运会的重要场馆之一。
其建筑造型独特,外观呈现出鸟巢状,并由一圈钢筋交织而成的结构组成。
在设计上,鸟巢采用了多项智能技术,包括通风系统、照明系统和节能系统等。
鸟巢的通风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气流模拟技术,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照明系统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需求和时间段,自动调节灯光亮度和色温,实现节能效果。
此外,鸟巢还采用了太阳能和地热能利用系统,通过在建筑中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管道,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
案例二:苏州中心大厦苏州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苏州园区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中国首座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
在设计上,中心大厦结合了建筑、信息技术和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技术。
中心大厦的智能建筑应用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能源管理等。
智能照明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室内光线情况,实现自动调节照明亮度和开关控制,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节能的工作环境。
在安防方面,中心大厦采用了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有效增强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而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电力、水资源等能源的实时监测和调节,优化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案例三:中国移动大厦中国移动大厦坐落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移动通信总部大楼。
该建筑在设计上注重了智能化和绿色环保的理念。
通过智能建筑系统的应用,中国移动大厦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智能控制。
中国移动大厦的智能化应用主要集中在空调、照明和电力管理等方面。
该建筑采用了智能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人员使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温度和风速,提供一个舒适的办公环境。
《2024年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及建筑设计优化策略——以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为例》范文
《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及建筑设计优化策略——以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园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建筑设计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作为国内知名的科技产业园区,其二期科研设计项目在发展模式和建筑设计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分析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的实践案例,探讨新兴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及建筑设计优化策略。
二、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分析1. 产业集聚与协同发展新兴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以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为核心,通过吸引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在规划之初,便明确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吸引了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入驻,形成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2. 创新驱动与人才培养创新是新兴产业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注重创新驱动,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同时,园区还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新兴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生态平衡等因素,通过采用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措施,实现园区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建筑设计优化策略1. 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在空间布局上,东升科技园二期项目采用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同时,注重建筑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
2. 绿色建筑与节能减排在建筑设计中,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理念。
通过采用新型建筑材料、绿色能源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3. 灵活性与可适应性设计建筑设计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因此要注重灵活性和可适应性设计。
《2024年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及建筑设计优化策略——以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为例》范文
《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及建筑设计优化策略——以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新兴产业园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中关村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领军地区,其新兴产业园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以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为例,探讨新兴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及建筑设计的优化策略。
二、新兴产业园发展模式1. 产业定位与特色发展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在产业定位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通过明确产业定位,园区形成了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吸引了众多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
2. 创新驱动与产学研一体化园区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
3.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推广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措施,实现园区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建筑设计优化策略1. 建筑规划与空间布局在建筑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园区的整体布局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等空间。
同时,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绿色建筑与节能设计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和节能设计的理念,如使用节能材料、绿色屋顶、雨水收集等措施,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
3. 灵活多变的建筑空间考虑到园区内企业和研发机构的需求多样性,建筑空间设计应具备灵活多变的特性,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使用需求。
同时,空间布局应充分考虑未来的拓展和变更需求。
4. 智能化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智能化元素,如智能照明、智能空调、智能安防等系统,提高建筑的智能化水平,为园区企业和员工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案例分析——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北京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二期科研设计项目在发展模式上,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学研一体化为特色。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设计精塑城市之“芯”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1C PARK )—设计精塑城市之“芯”IC PARK: The Design Builds the “Core” of the City许晓冬XI Xuiodonu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区别于一 般地产、商业建筑,既要满足现代办公环境的功能 需求,又要体现园区自身特色以吸引现代企业的入 驻。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IC PARK )诞生于国 家集成电路发展战略,是致力于打造1C 产业生态的 综合创新产业园区,因此项目的设计及规划从一开 始就要考虑到更多的行业专项诉求及城市因素:在与业主方沟通时我们了解到,业主希望该 产业园不仅能够成为吸引全球集成电路资源的世界 一流专业园区,聚集集成电路相关行业的大型龙头 企业、中小型发展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园区环 境,同时还能区别于以往产业园尺度开阔、疏于沟 通的形象,以一种适用于高科技创新主力军交流的 场所空间,来营造具有人情味的园区氛围:1设计剖析从城市区位来看,丨C PARK 地处北清路中心点,坐拥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轴和黄金十字带。
项 目地块中央有一条需要保留的宽60m 、长800m 的 城市绿化带,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都需要围绕绿轴 开展。
在尊重城市设计导则的前提下,项目设计需 要遵循三大特点:大尺度的开放空间、轴线对称的 规划布局、中高边低的天际线。
此外,通过对丨C 人群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总 结出IC 人群之间的交流是创意来源、灵感发生的重 要一环,但是这种交流的主体仅限于业内,而不希 望被外界打扰。
经过多方研究和综合考量,设计师 提议用一种“多维交互”的新型空间模式,呈现园 区交流环境的层级和属性,创造出既可交互又不干 扰的立体空间。
2整体规划依托城市绿轴,结合功能需求,项目整体布局 采用“一心、二园、三轴、三广场”,高层办公位88A!1鸟瞰实景图2总平面图3北广场业主:中关村发展集团、首创集团建设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建筑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项目总负责人:许晓冬设计团队:裎章.张奭、王专、李真真、任志凯(建筑方案)武勇、梁军成、杨金生、王伯荣(工程主持)田睿、张霄、李博、汪子媛、王哲(建筑施工图)于新、辛海广、杨猛、唐磊、柳海霞、袁士伟.于芮、赵毅强(结构)聂亚飞、贾晓婧、张志刚、文柳、李妍、王英豪、周波、王新亚、张锡虎(设备)汪冉、刘光青、董月洪、殷德富、野光明、乔斐(电气)建筑面枳:217 300m:设计时间.•2015建成时间:2018—~1'摄影:三乘二摄影_鼸醐|A T 〇20 (〇4 894北清路北轴线 5 _层平面图 6规划布局 7独栋办公区 8高层办公区90 AT 20?0^04于园区中心位置,花园式独栋办公位于高层两侧,独立组团。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国际教育科技加速器项目Ⅰ标段建筑结构工程装饰装修施工方案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国际教育科技加速器项目Ⅰ标段建筑结构工程项目经理部2017年6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3)1.1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国际教育科技加速器项目1标段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图纸。
(3)1.2 本工程的施工合同。
(3)1.3现行有关法律、法规 (3)1.4现行有关施工规范、规程、标准表 (4)二、工程概况 (6)2.1.用地概况 (6)2.2.工程简介 (6)2.3、建筑设计概况 (7)2.4、工程特点 (8)三、施工部署 (9)3.1项目管理目标 (9)3.2项目组织结构 (10)3.3项目施工管理体系 (20)3.4现场管理和施工总平面图 (21)四、施工准备 (23)4.1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23)4.2施工和管理人员的准备和拟投入的最高人数和平均人数 (23)4.3施工劳务人员组织 (23)4.4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程序 (24)4.6施工机械及测量质检仪器计划 (28)五、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29)5.1混凝土垫层施工 (29)5.2复合轻集料垫层 (30)5.3 DS水泥砂浆地面 (33)5.4地毯地面 (34)5.5环氧自流平涂料地面 (39)5.6耐磨地面 (41)5.7实铺式硬木地板 (42)5.8橡胶地面 (44)5.9地面砖施工 (45)5.10石材地面 (47)5.11砖踢脚 (49)5.12水泥踢脚 (50)5.13 木踢脚线 (51)5.14水泥砂浆墙面施工 (54)5.15墙面贴面砖 (56)5.16内墙涂料饰面 (58)5.17石材墙面安装 (60)5.18石膏板吊顶 (64)5.19铝板吊顶 (69)5.21户门安装 (72)5.22防火门安装 (75)5.23金属框玻璃门 (76)5.24、栏杆和扶手 (81)5.25玻璃隔断 (82)5.26室外坡道、台阶、散水、花岗岩楼地面(台阶、坡道) (87)5.27细木工板窗帘盒 (88)5.28.吊柜、壁柜安装 (91)5.29.电缆敷设 (94)5.30灯具安装 (98)5.31.开关、插座安装 (103)5.32.金属线槽配线安装 (105)5.33室内给水管道安装 (112)5.34室内排水管道安装 (116)5.35卫生洁具安装工艺 (118)六、各项管理制度及保证措施 (121)6.1各项管理制度 (121)6.2材料设备供应保障措施 (142)6.3保证进度目标的措施 (143)6.4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147)6.5保证质量目标的措施 (148)6.6成品保护措施 (154)6.7技术管理措施 (155)6.8季节性施工措施 (156)6.9装修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61)七、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措施 (165)7.1指导思想 (166)7.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166)7.3本标段工程安全管理要点 (166)7.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166)7.5施工现场的安全保证措施 (168)7.6文明施工管理机构图 (171)7.7.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71)7.8.环境保护措施 (172)7.9消防保卫措施 (178)一、编制依据1.1中关村翠湖科技园国际教育科技加速器项目1标段室内装修工程施工图纸。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生态建筑的定义与重要性 (3)1.2 生态建筑案例研究的意义 (4)二、生态建筑概述 (5)2.1 生态建筑的基本原则 (6)2.2 生态建筑的主要特点 (7)三、经典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8)3.1 英国伦敦的巑巴比肯艺术中心 (9)3.1.1 案例背景 (11)3.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2)3.1.3 建筑评价 (13)3.2 德国柏林的太阳能办公楼 (14)3.2.1 案例背景 (15)3.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16)3.2.3 建筑评价 (17)3.3 美国加州的加州科学学院 (18)3.3.1 案例背景 (20)3.3.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1)3.3.3 建筑评价 (23)四、现代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25)4.1 中国上海的世博会中国馆 (26)4.1.1 案例背景 (28)4.1.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29)4.1.3 建筑评价 (31)4.2 中国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 (31)4.2.1 案例背景 (33)4.2.2 设计理念与生态技术 (34)4.2.3 建筑评价 (35)五、生态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 (37)5.1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 (38)5.2 新材料与技术的应用 (39)5.3 人本主义的回归 (41)六、结论 (42)6.1 生态建筑案例分析的启示 (43)6.2 对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展望 (44)一、内容简述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以其节能、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选取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建筑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设计理念、建筑结构、材料选择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个案例是位于丹麦哥本哈根的Kalkbrnderiet住宅楼。
该建筑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理念,通过优化建筑朝向、提高保温性能、利用自然光等方式,降低建筑能耗。
创造零态空间
创造零态空间———北京中关村软件园设计理念吕 丹(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89) 摘 要:从人、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出发,以东方哲学为基础,总结出建筑的三态空间。
其中“零态空间”是人工与自然相融合,创造建筑精神功能的重要元素,并通过中关村软件园的设计实例阐述了“零态空间”的创造。
关键词:零态空间 无 道 阴阳 浮岛CREATION OF ZER O SPACE———DESIGN CONCEPTION OF ZH ONGGUANCUN SOFTWARE PARK IN BEIJINGL üDan(IPPR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Beijing 100089)Abstract :The ternary space of the building is summarized from human ,building and natural relation ,based on eastern philos ophy ,of which “zero space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merging artificiality and naturel ,and creating building spiritual function.Creation of “zero space ”is als o explained through planning of Zhongguancun S oftware Park.K eyw ords :zero space vanity T ao Y in &Y ang floating island作 者:吕 丹 男 1967年10月出生 高级建筑师收稿日期:2005-06-101 建筑与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建筑的发展过程是与自然和人类这两个因素无法分割的。
从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躲避风雪、野兽而建造的简陋的栖身之所到现代喧嚣繁闹的大都市,人类已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基于行动导向的园区更新规划_以中关村老产业基地更新规划为例
基于行动导向的园区更新规划——以中关村老产业基地更新规划为例髙珊珊方旭摘要:伴随城市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与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产业园空间规模不断扩张,在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的原则指导下,园区面临着更新升级的难题,如何再利用原有产业用地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用地效率,使新的园区规划得以推进落实,提升片区活力,成为老产业基地规划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园区发展调研入手,分析目前北京市的园区开发与土地利用的问题,结合地方相关政策,以促进产业更新、规划落实为出发点,以首钢特钢公司厂区概念规划为例,提出了园区更新实施规划的几个策略。
关键字:利益协调;园区;实施规划1.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发展背景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密集、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区域,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在推动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引领我国创新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建成以来,园区始终保持的高速的发展势头,2012年,示范区实现增加值3647.5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0.4%,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成为首都经济的中坚力量。
图1 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及增长率(1990~2012)图2中关村示范区增加值及占北京市比重(1990~2012)示范区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电子一条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园区空间规模不断扩大,由“一条街”经过“一区三园”、“一区五园”、“一区七园”的演变,变为了233平方公里的“一区十园”,而在2012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了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调整的方案,示范区正式由233平方公里扩展至488平方公里,实现了“一区十六园”的新空间格局。
此时,示范区的空间范围已经覆盖了北京市70%的产业用地,10%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关系紧密。
2.中关村园区建设面临的挑战根据国务院对中关村的要求,即在2020年实现中关村企业总收入达到10万亿,而对应现状发展情况,中关村若要实现这样高的目标,还需解决诸多问题。
造景: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探析——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128-05 收稿日期 2023-10-10摘 要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点位于南苑,南苑是北京皇家苑囿起源地,京郊唯一平原湿地型皇家御园,清中期大运河水源补充地,具有独特的湿地基底和历史景观资源。
该文研究对象为当代景观建筑,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项目实践为例,探索以造景为目标导向的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
方案结合体育驿站场地环境和园区景观建筑整体设计定位,确立景观形象营造目标,即以自然湿地基底为依托,营造出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体育驿站景观建筑,与场地使用者共同构成人在城市山林中运动健身的活跃景象。
通过自然渗透的场地规划布局、轻介入的建筑构型以及公共性场所营造的造景原则,在满足体育驿站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场地规划、建筑构型以及场所营造的造景方法,达到目标造景效果,以期为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 造景 设计方法 景观建筑 南苑 体育驿站Abstract Beijing Nanyuan Forest Wetland Park is located in Nanyuan. Nanyuan is the source of Beijing Royal Garden, the only plain wetland Royal Garden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and it is also the water source supplement of the Grand Canal 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which has unique wetland base and historical landscape resources. Taking the practice of Beijing Nanyuan Forest Wetland Park Sports St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it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with landscaping as orientation. Combining the sports station site environment and the overall design positioning of the park'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project establishes the goal of creating a landscape image, which relies on the natural wetland base to create a sports station with the high integ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sports station building and the site users together form an active scene of people exercising in the urban mountains and forests. The landscape design principles are the natural penetration of the site planning, the light intervention of the archite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the public place creation. On the basis of meeting the functional needs of the sports station, the target landscaping scene is well achieved through site planning, architectural configuration and place design landscaping methods. This project provides feasible ideas for contemporary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Design metho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anyuan Forest Wetland Park, Sports station造景: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探析——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为例The Research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Design Methods Based on Landscaping :A Case of the Sport Station in Beijing Nanyuan Forest Wetland Park何香怡 | He Xiangyi 任中琦 | Ren Zhongqi 张大玉 | Zhang Dayu1 项目背景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位于北京南中轴线,其规划范围北至南四环,西至京开高速,东至德贤路,南至警备西路,总面积约17.5k m 2。
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科技地产实践的春天
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科技地产实践的春天作者:史文学吴浪来源:《科技创新与品牌》2012年第07期经过6~8年的开发建设和产业培育,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将吸引10多家国际一流龙头企业、5家大型企业总部和500多家创新型企业,年均实现产值超过200亿元。
提起科技地产,业内人士大多都会想到北京科技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科建集团)。
北科建集团先后成功打造了中关村西区城市功能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等高科技专业化园区,展现了中关村科技商务核心区和高端产业功能区的崭新形象,成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关村的成功有北科建巨大贡献,而中关村也成就了北科建。
北科建集团当前正极力打造的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更体现了集团对科技地产实践的精耕细作。
日前,北科建集团副总经理、无锡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白廷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中关村软件园太湖分园的实践出发,对科技地产模式进行了详细阐述。
产业基础优势明显北科建集团所倡导的科技地产,是以科技产业发展为主体,以房地产开发为手段,以金融服务为支撑,通过建设高科技企业研发载体和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使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充分聚集,形成产业集群的一种科技园区开发模式。
据白廷全介绍,科技地产以产业为主体,其选址对产业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产业基础非常好、经济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
无锡作为我国东部经济重镇,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经济与产业基础。
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始终位于国家级高新区前列,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00亿元。
尤其是自2009年8月国家提出在无锡建设“感知中国”中心以来,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2011年物联网产业产值达365亿元。
2010年国务院又批准了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绿色建筑
最大程度上保证自然的采光和通风 环保系统的应用 节能系统的应用 高效低耗
绿色理念:最大程度上保证自然的采光和通
风 大楼座向最佳化,整体建筑造型的推敲,能有效 地将太阳热能降到最低,同時將自然通风最大化。 自然采光,使用玻璃幕墙及采光棚顶,特别在大 堂及办公空间周边的位置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用 量,天窗也能照亮顶层的走廊。
绿色理念:节能系统的应用
新浪大厦还建有雨水回收系统和 太阳能热水系统,极大提高了资 源的利用率。 双层低辐射玻璃的使用大大减低 制冷能耗,同时外遮阳片为建筑 幕墙提供高效遮阳。有效减少太 阳光对室内的直射,也能降低室 内空调能耗。
绿色理念:高效低耗
垂直动线及办公核心位于建筑 的四角与中央中庭相连。内部 动线模彷无限符号,从而使大 楼用户高效地从建筑一端通达 令一端,而建筑对角的通行时 间不多于两分钟。
基本介绍:
设计以 ‚无限‛为概念, 借喻通过媒体技术和信息 流通的进步开辟了数码世 界的无限机会。大楼的设 计反映着符号‘∞’,以 展现‚无限‛的设计概念。 整个建筑规划利用模块化 方法来确保最大的灵活性, 可按需要而作出空间调整。
虽然建筑形态呈直线,但推 演过程严格遵循设计原则。 建筑形态经过被挤压、揉搓、 捏合,得以形成入口、阳台、 特殊的双层挑高工作区以及 天窗。
源自中国传统建筑庭院的格局,大楼结合2个内 庭空间创造出经典的围合庭院式使得大楼更好实 现自然采光及对流风,打造更舒适的办公空间。
绿色理念:环保系统的应用
大厦的设计建造深度体现了绿色低碳和节 能环保的理念。国内领先的一体化绿色低 碳集成公司成信绿集成为大楼量身定制 PM2.5过滤和二氧化碳传感器联动新风系 统,配备空气过滤、紫外线消毒、风量自 动调节等功能,共同践行一体化绿色环保 科技集成理念,实现了人工管理无法达到 的科学环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