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五章知识点(精华版)
化学九年级第五章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五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第五章涵盖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概念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这一章节中的知识点。
一、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它由元素符号和下标组成。
元素符号表示化合物中的元素,下标表示元素的原子数目。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
它是根据元素的电子数目来确定的。
通过化合价,我们可以预测元素与其他元素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的组成。
二、电负性和键的性质电负性是一个元素吸引共用电子对的能力。
具有较高电负性的元素更容易吸引电子对,而具有较低电负性的元素则较容易失去电子对。
根据元素间电负性的差异,可以将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离子键形成于电负性差异较大的元素之间。
在离子键中,一个元素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另一个元素获得电子,成为负离子。
这种相互吸引的作用力使得离子稳定地结合在一起。
共价键形成于电负性差异较小的元素之间。
在共价键中,两个元素共享电子对。
共价键可以是单键、双键或三键,取决于共享的电子对数目。
极性共价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在极性共价键中,一个元素的电负性高于另一个元素,导致电子对不对称地分布。
这种不对称使得一个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而另一个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
三、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指化学反应的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的速度。
它可以由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测量。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四、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是指溶液中的化合物。
酸味酸性物质味酸,可以中和碱性物质。
碱味碱性物质味苦,可以中和酸性物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例是1:1。
中和反应的产物是一种盐和水。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只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
例如: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水分子破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
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的质量增加,是因为生成的铜的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大。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比如:某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推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确定物质的化学式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确定某些物质的化学式。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例如:2H₂O₂ 2H₂O + O₂↑ 表示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从化学方程式中可以算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而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上述方程式中,过氧化氢、水、氧气的粒子个数比为 2:2:1。
3、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臆造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必须相等。
4、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3)注: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沉淀用“↓”)。
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1、依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是固定不变的。
2、步骤(1)设:设未知量。
(2)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
(4)列:列出比例式,求解。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初中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色散性好,坚硬)2.石墨(软,有滑感。
具有导电性,耐高温)3.C60(由分子构成)性质:1.常温下不活泼2.可燃性C+O2==(点燃)CO22C+O2==2CO3.还原性C+2CuO==2Cu+CO24.无定形碳1.木炭和活性炭吸附性2.焦炭炼钢3.炭黑颜料二、CO2的实验室制法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与水反应CO2+H2O==H2CO3与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2.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4.实验装置:固液常温下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5.检验:(验证)用澄清石灰水(验满)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三、CO的性质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化学性质:可燃性2CO+O2==2CO2还原性CO+CuO==Cu+CO2毒性:使人由于缺氧而中毒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主要是甲烷燃烧。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重点难点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化学变化,不适用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质的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不要遗忘空气中的物质一定不变的是: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③原子的种类;④原子的数目;⑤原子的质量。
一定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知识点二:化学方程式1.书写原则:(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步骤(1)写: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3)注: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生成物状态以下是配平的口诀记忆:左反应、右生成化合价、化学式系数平、原子等等号连、条件清生成物中气体、沉淀要用“”、“”来注明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1)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各原子数目分别相等,从而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2)方法:①观察法:查左、右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然后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②最小公倍数法:找左右两边出现机会较多,原子个数变化较大地原子的个数的最的小公倍数。
③奇数配偶数法:a.找出方程式里左右两端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在各端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选定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c.由已推出的化学计量数决定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知识点三: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解题思路、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1)解题思路:审题分析——找关系——列比例——解出未知——写出答案在第一遍审题时,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第二遍审题时,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第三遍审题时,确定数据带入化学方程式中,列出比例式(2)基本解题步骤:“设、写、找、列、解、答”①“设”:设未知数②“写”:写出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③“找”: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有关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并标在各物质化学式的下面,然后把题意中的已知量和待求的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上下对齐④“列”:列出已知量与待求量对应项的比列式⑤“解”:接触待求的未知量⑥“答”知识点四: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的基本类型(1)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物质或反应物的质量(2)有关含有杂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杂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纯度)=不纯物质的质量*(1—杂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纯度=纯物质的质量/不纯物质的总质量*100%物质的纯度=不纯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该元素的理论质量分数*100%。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五个不变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⑴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⑵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弹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两个一定改变微观——构成原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变为构成生成物的粒子) 化合价可能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⑶关键词的理解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②“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
还有蜡烛的燃烧,参加反应的石蜡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的和。
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提供的信息⑴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⑵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②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 ③反应条件④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 ⑤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 ⑶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 C+O 2====CO 2 为例碳跟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①宏观: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微观:在点燃的条件下,每个碳原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③质量:在点燃的条件下,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⑴书写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捏造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对于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是要配平。
⑵书写步骤(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守五字诀:写、配、等、标、查) ①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
②配: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验(如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要点

第五章 知识要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金属大多数为固体(汞是液体),有特殊金属光泽;有良好的延展性,机械强度大,易导电(Ag > Cu > Al ),传热,铁、镍等少数金属还有磁性。
铁片:银白色 铝片:银白色 铜片:亮红色铁粉:黑色 铝粉:银白色 铜粉:红色自来水管、铁栏杆等表面所涂“银粉”实际上是金属 Al 的粉末,热水瓶内胆上的金属(或镜子所涂金属)是 Ag ,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 Hg , 灯泡里做灯丝的是 W 。
3. 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4Al + 3O 2 ======= 2Al 2O 3 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3Fe + 2O 2 ======= Fe 3O 4 现象: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2Cu + O 2 ======= 2CuO 现象:铜表面变黑(2)与酸(稀盐酸、稀硫酸)反应:Fe + 2HCl ====== FeCl 2 + H 2↑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铁变小、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2Al + 6HCl ======= 2AlCl 3 + 3H 2↑等质量的铁、铝、镁、锌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Al > Mg > Fe > Zn足量的铁、铝、镁、锌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 Al = Mg = Fe = Zn点燃 △(3)与某些盐反应:Fe + CuSO 4 ======= Cu + FeSO 4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湿法炼铜)现象: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Fe + 2AgNO 3 ======= 2Ag + Fe(NO 3)2注:铁丝放到稀硫酸中,铁丝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加。
铁丝放到硫酸铜中,铁丝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五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第五章第五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正是因为物质的变化,我们才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九年级化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其中第五章的内容是关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它们在化学变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电解质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和盐。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导电,这是因为在溶液中,电解质分子会解离为离子,并且溶液中的离子是带电的,能够传导电流。
酸是一种带酸性的物质,常见的有盐酸、硫酸等。
酸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氢离子(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酸性氢离子。
酸的特点是呈酸性,能够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碱是一种带碱性的物质,常见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碱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氢氧根离子(OH-),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碱性氢氧根离子。
碱的特点是呈碱性,能够与酸中的氢离子(H+)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产物,具有电解质的性质。
盐的形成是由于酸中的氢离子(H+)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而成。
二、非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形成离子的物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非电解质有糖类、酒精等。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导电,这是因为它们不能在溶液中解离成离子。
糖类是一种常见的非电解质,它们在水中溶解时不会产生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人们常常用糖类来调味食物,如蔗糖、果糖等。
酒精也是一种常见的非电解质,它在水中也不会产生离子,因此不能导电。
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用于提取药品和制作酒类。
三、应用和意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电解质可以用于制作电池。
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来产生电流,从而驱动设备的正常运行。
非电解质在药品和化妆品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药品和化妆品中都含有非电解质成分,起到了稳定和溶解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复习知识点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章复习知识点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第五章初识酸和碱5.1 日子中的酸和碱一、常见的酸和碱酸:H2SO4、HNO3、HCL(胃酸)、H2CO3、H2S(氢硫酸)、H3PO4、CH3COOH (HAc,乙酸、醋酸):工业三大强酸碱:Ca(OH)2、NaOH、KOH、NH3.H2O(易分解,易挥发)二、酸的组成和分类组成: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分类物质类不:无机酸、有机酸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某酸)、无氧酸(某化氢/氢某酸)氧原子个数:一元酸(HCL)、二元酸(H2S)、三元酸(H3PO4)可结合(如:HCL一元无氧无机酸)三、碱的组成和分类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与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分类可溶性1、可溶:KOH、NaOH、Ba(OH)2、NH3.H2O2、微溶:Ca(OH)23、难溶:其余Fe(OH)3 红褐群,Cu(OH)2 蓝XXX,Mg(OH)2 白群5.2酸碱的性质研究一、酸的性质研究酸的溶液才有酸性H2SiO3硅酸难溶盐酸物理性质1、为混合物:HCL气体+水2、纯净的盐酸为无群液体工业盐酸别纯净,黄群,含铁的化合物3、有非常强挥发性浓盐酸(36%--37%),有刺激性气味打开浓盐酸瓶盖,瓶口产生白雾。
挥发出的HCL气体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浓HNO3类比)一瓶浓盐酸敞口放置一会后,M质、M液、浓度均变小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2、与金属反应(方程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一律生成亚铁,亚铁溶液呈浅绿群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化学性质越稳定能与水反应,H前能与酸反应3、与碱反应HCL+NaOH==NaCL+H2O 放热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热的反应实质:碱中的OH与酸中的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生成的水越多,放出热量越多。
05_初中化学_知识点总结_第五章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5.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点燃(1) 实验原理:红磷 + 氧气五氧化二磷(2) 实验装置:(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 实验原理:铁 + 硫酸铜→铜 + 硫酸亚铁(2) 实验装置:(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3、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 实验原理:盐酸 + 碳酸钠→氯化钠 + 二氧化碳 + 水(2) 实验装置:(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4、镁带燃烧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点燃(1) 实验原理:镁 + 氧气氧化镁(2) 实验装置:(3)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备注:通过实验三、实验四可知:若利用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来进行质量守恒的测定,必须设计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二、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物质质量总和(1) 化学变化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2) 质量的理解:只是质量守恒,其它的比如体积不守恒.(3) 参加的理解: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没参加反应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例如:将15g A和10g B以及9g C的三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充分反应,反应停止后,A剩余3g,B增至25g,C无剩余,并有新气体D生成,则D 的质量为多少?解:根据质量守恒,A+C=B+D,但是A反应后还有剩余,参加反应的部分只有12g,同理B参加反应的也只有15g,因此D的质量为12+9-15=3g(4) 总和的理解:必须把各种反应物的质量加起来,各种生成物的质量加起来,质量才会相等,不能忽略掉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或生成的气体的质量A、如果反应物有气体参加,则生成物的固体质量总和大于反应物的固体质量总和B、如果生成物有气体,则生成物的固体质量总和小于反应物的固体质量总和2、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化学反应的微观角度来说,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成新分子,构成生成物,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因此质量总和必定不变3、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1) 对质量守恒定律基本概念的理解例1 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A 10g冰熔化成10g水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2) 解释一些日常现象例2 中国有句成语说,点石成金,用化学观点分析其是否科学(3) 计算反应物或者生成物的质量例3 A、B、C三种物质各15克,它们化合时只生成新物质D30克,若增加A10克,反应后只余C。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总结第五章本章主要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酸性物质的性质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有机化合物是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它们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有机化合物的名称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基础名、官能团名和命名的功能前缀。
基础名由碳原子数目最多的连续碳链所决定,官能团名指的是有机分子中的特殊官能团,如醇、酮、醛等,命名的功能前缀用于表示有机化合物中某种功能基团的存在。
除了名字外,有机化合物还可以通过结构式来表示。
结构式有三种常用的表示法:分子式、结构式和键线式。
分子式表示了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原子数目,结构式则详细展示了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间的连接方式和空间结构。
键线式是一种简化的结构式,用线条代表键,更加简洁明了。
二、酸性物质的性质酸性物质是指能够与碱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的物质。
酸性物质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酸性物质呈酸性溶液:酸性物质在溶液中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使溶液呈酸性,具有酸味和导电性。
2.酸性物质与金属反应: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3.酸性物质与碱反应: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性物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5.酸性物质与金属碱土金属反应:酸能与碱土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三、酸碱中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按化学计量比例混合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摩尔比必须满足等值关系,即酸碱摩尔比为1:1。
中和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其特征是反应产热。
中和反应中,酸和碱发生反应后,产生的盐是中性的,溶液呈中性。
中和反应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制备食品、药品等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中和反应来控制酸碱度。
通过学习本章知识,我们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式表示法、酸性物质的性质以及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掌握这些知识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和化学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四、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微观)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分子总数.五、化学反应类型⏹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第二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三、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 2 + O 2 = 2H 2O 4 :32 : 36⏹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 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 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五、 写化学方程式时常出现的错误:⏹ 不尊重科学实验,随意臆造化学式或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反应. ⏹ 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没有配平或计量数不是最简比. ⏹ 化学式书写错误. ⏹ 写错或漏写反应条件.⏹ 错标或漏标“↑”(气体生成符号)、“↓”(沉淀符号).“↑”:如果在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那么应该在生成气体的化学式后面标“↑”.“↓”:在初中阶段,只有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生成沉淀,才在生成沉淀的化学式后标“↓”.六、 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 一般情况下,可以按照书98页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 如果化学方程式中有单质,一般留到最后配平.⏹ 配平时一般从最复杂的化学式入手.但配平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从一氧化碳入手.⏹ 刚开始配平,可以让化学计量数是分数.配平结束后“=”两边的化学计量数翻倍,全部变为整数即可.⏹ 在刚学化学方程式时,要多做一些练习以熟练配平的方法;学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试着把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背下来(有的时候,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对背方程式很有帮助).第三节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 例题1: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解:设生成的O 2的质量为x .x6g 32 316 O MnO MnO KΔ 2KMnO 22424↑++g6.0316g 632g632316=⨯==x x答:加热分解6g 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 氧气.【注意】如果没有完全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不能代入计算.只有通过相关数据得知反应完全进行(遇到“充分反应”、“恰好完全反应”、“适量”等话语),这些质量才可能有效. 遇到“足量”、“过量”、“一段时间”、“少量”等词语,说明可能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二、 例题2(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固体30g 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是20.4g ,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KClO 3的质量为x .9.6g20.4g -30g 96 245 3O 2KCl ΔMnO 2KClO 223=↑+xg5.24969.6g 245g 6.996245=⨯==x x答:参加反应的KClO 3的质量为24.5g.【注意】当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不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时,说明有气体逸出. 三、 例题3: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将8g 氧化铜放入试管中,通入足量的氢气并加热一段时间.再次称量固体时,发现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2g.问生成铜的质量为多少?解:设生成Cu 的质量为x .参加反应的CuO 的质量为g 4%1008016g 8.0=⨯÷x4g 6480 O H Cu ΔCuO H 22++g2.3804g 64g 46480=⨯==x x【注意】对于这种题,先要注意(8g -7.2g )并不是生成水的质量,而是参加反应的氧元素的质量. 四、 带杂质的计算见第八单元. 五、 计算时的常见错误:⏹ 未知数带有单位.⏹ 所设物质的质量包含杂质的质量,或者包含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 ⏹ 已知物质的质量没有单位.⏹ 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没有配平(这个错误会使计算题的得分降为1,甚至为0). ⏹ 关系式中的数据没有与物质的化学式对齐.⏹ 步骤不完整、数值计算错误、所答非所问等在其他学科也能犯的错误.知识点一介绍: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例】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5CuSO4·5H2O=5×[64+32+16×4+5×(1×2+16)]=5×[160+5×18]=1250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例】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Fe∶O=56×2∶16×3=112∶48=7∶3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例】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 ×100%=35% 练习将一定量某种铁的氧化物用足量H2还原后,得到33.6g铁,生成14.4g水,如果氧化物中铁与氧的原子个数比为最简比,试求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知识点二介绍: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2CO+O2=2CO2微粒比:2∶1∶2质量比:2×28∶32∶88(7∶4∶11)2.不纯物的计算: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例】用含Fe2O3 75%的赤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 11215吨(1-4%)xx==12.5吨3.选量(过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例】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氢气10克,氧气10克(B)氢气2克,氧气18克(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4.多步反应的计算: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例】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Zn+H2SO4(稀)=ZnSO4+H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知识点三介绍:有关溶液的计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溶解度的计算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典型例题】例1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的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为20%,加热后,剩余的固体混合物中MnO2的质量分数升高至25%,则KClO3的分解率是多少?63.8%例2 将4gH2和O2的混和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得到1.8g水蒸气,则反应前混合物中O2不少于g,不超过g. O2不少于1.6g,不超过3.8g.例3质量相同的下列金属分别和足量盐酸反应,产生H2最多的是( )A.MgB.AlC.ZnD.Fe规律:在金属质量相同时产生H2质量与该金属的化合价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成正比例40.92g金属Cu与CuO的混合物被H2完全还原后,得到0.752g固体剩余物.求原混合物中含CuO的质量分数?91.3%【同步练习】1、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后,小松知道了白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CH3COOH).为了测定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他把4%的NaOH溶液滴加到30 g白醋中,待反应恰好完全时(假定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共用去NaOH溶液25 g.(1)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0,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_.(2)请计算白醋中醋酸的质量分数.(5%)3、(广东汕头)某同学为探究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先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1)上表三次实验中,合金里的铁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硫酸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该铜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第三次实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1)80g(2)56%(3)33.5%)4、(河北)某钢铁厂检验员为了检测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取矿石样品20g,加入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共用去稀盐酸219g,过滤得到滤渣4g(假设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跟酸发生反应).请你和检验员一起完成下列计算:(1)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2)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5、(济南)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有气体放出,还可以看到的明显实验现象是 . (2)在实验过程中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为 g.(3)当滴入Na2CO3溶液至图中B点时,通过计算求此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1)生成白色沉淀(2)4.4 (3)8.1%6、(济宁)东方中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测定由氯化钠和硫酸钠形成混合物的组成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混合物全部溶于水,将得到的溶液等分为4份,然后分别加入一定量未知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实验数据见下表:若有关的化学反应为:Na2SO4+BaCl2=BaSO4↓+2NaCl,请计算:⑴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多少.⑵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01)⑴未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32%.⑵原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28.4%8、(荆州)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 g 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 g(假设除镁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试计算(1)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6.8 g 加入到足量的盐酸溶液中反应,试计算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24g 0.4g)【提升练习】一、选择题(6×10=60分)1.甲、乙两人各取2克锌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和稀HCl反应制得的氢气是()A.甲的多B.一样多C.乙的多D.无法比较2.氧化铜跟氢气反应时,如果生成36克水,则被还原的CuO的质量是()A.40克B.60克C.80克D.160克3.完全分解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KClO3、KMnO4、HgO、得到O2最多的是()A.KClO3B.KMnO4C.HgOD.H2O4.2.4g镁、2.7g铝、5.6g铁、6.5g锌分别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得到H2的质量比依次是( )A. 1∶1∶1∶1 B.2∶3∶2∶2C.3∶1∶1∶2 D.1∶2∶2∶35.金属X与盐酸反应能生成XCl2,已知9.6g该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0.8gH2,则金属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24B.40C.56D.656.有A和B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已知2克A能和5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克C和3克D,现有6克A和20克B经充分反应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C和D质量之和为26克B.生成12克CC.有1克A剩余D.生成10克D二、填空题(2×10=20分)7.每份质量P与份质量O2充分反应生成份质量的P2O5.8.加热克KMnO4可生成6.4克O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和___________,其质量分别是和.三、计算题(2×10=20分)9.将109铁与509稀H2SO4反应完毕后,取出剩余的铁,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3g.试回答:可制得氢气多少升?(标况下ρH2 = 0.09g/L)10.将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09,用足量的H2还原,待反应完全,得到固体铜16.8g,求:(1)反应用掉的H2质量是多少?.(2)原混合物里CuO的质量分数?【素质优化训练】3.将锌和ZnSO4的混合物20.8g,放入179.6g稀H2SO4中,完全反应后得到200gZnSO4溶液.求:(1)原混合物中Zn的质量分数?(2)把200gZnSO4液中的水蒸干,可得到ZnSO4固体多少g?【知识验证实验】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假如没有二氧化锰,可以加少量高锰酸钾,同样可以使氨酸钾很快放出氧气.甲同学认为是高锰酸钾起了催化作用,乙同学认为是高锰酸钾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起了催化作用.你同意谁的观点?并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你的观点.【知识探究学习】难题巧解:锌、铁、镁的混合物4g,与足量的稀H2SO4完全反应,蒸发水份后,得到固体物质1g,试计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第五章化学知识点九年级

第五章化学知识点九年级第五章:化学知识点(九年级)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都离不开化学的影响。
九年级化学的第五章主要探讨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而分子则是由相同或不同元素的原子组合而成的。
我们常见的物质都由多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组成,才能深入理解化学的奥秘。
二、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有118种,其中少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部分需要通过实验和研究才能发现。
元素是构成化合物的基础,不同元素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式,表示了它们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表示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化合物的性质往往与组成元素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溶液和浓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溶质是指能够在溶剂中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能够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水是天然的溶剂,很多物质都可以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溶剂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浓度。
浓度的计算可以通过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方法进行。
浓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溶液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实验和生产中重要的参数。
四、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方程式的左边表示反应物,右边表示生成物。
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表示了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了原子、离子或分子的重组和重新排列。
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能量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速率表示反应进行的快慢,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动态平衡状态,能量变化则涉及反应的放热或吸热过程。
七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

七年级化学第五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究物质本质、组成及性质的科学,而化学元素是化学的基本单位。
在七年级的化学学习中,化学元素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化学第五章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元素的相关内容。
1. 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是指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相同物理化学性质的基本物质。
化学元素是自然界中基本单位,它们本身不能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学元素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元素共118种,包括气体、金属、非金属等不同种类。
2. 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化学元素一般用符号表示,一般符号采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等,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氢元素的符号为H。
化学符号采用拉丁字母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比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氯元素的符号为Cl。
采用希腊字母表的元素符号,字母大小写无区别,如α粒子符号为α,β粒子符号为β。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某个时期内元素按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列,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层数,而同一元素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常见的周期表包括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西蒙斯-勃罗茨基元素周期表等。
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的元素按照其性质被分组,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过渡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
4. 化学元素的性质每个化学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殊性质。
化学元素的性质分类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其中物理性质包括原子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等,而化学性质包括元素的化学反应、与其他元素或化合物的反应等。
5.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照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一般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化合物常常是多种元素反应之后形成的。
常见的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6. 稀有元素与稀有气体稀有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第八族元素,包括氢、氖、氦、氙、氡、氕等。
稀有元素活泼度较低,多数为气体,不易与其他元素发生反应。
稀有气体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后一列元素,包括氦、氖、氩、氪、氙和放射性氡。
九年级化学第5章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5章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等方面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5章是关于化学反应的知识点,其中包括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质量守恒定律等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1. 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参与物质种类、数量以及化学变化的方程式。
- 反应方程式示例:2H₂ + O₂ → 2H₂O,表示2个氢气和1个氧气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 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反应前写在箭头的左边,反应后写在箭头的右边。
2. 化学计量- 化学计量是描述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与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定量关系。
- 反应物:参与反应并在反应中被消耗的物质。
- 生成物:反应中由反应物生成的新物质。
-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质量比和摩尔比关系。
3.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质量守恒。
- 反应开始时的总质量 = 反应结束时的总质量。
- 这条定律是化学反应中一个基本的定律,可以用来研究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变化。
4.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的电荷状态发生变化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
-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或增加氧原子,如2Na + Cl₂ →2NaCl。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或减少氧原子,如CuO + H₂ → Cu + H₂O。
5. 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速率。
- 反应速率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 较高的反应速率通常意味着化学反应较为迅速,而较低的反应速率则表示反应相对较慢。
6.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指化学反应达到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恒定的状态。
- 在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被称为平衡常数。
-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平衡态。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第5章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打印版)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重要知识点归纳(整
理打印版)
本文档整理了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供学生参考。
以下是重要知识点的概要:
1. 原子结构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
-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荷。
-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荷。
2.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进行排列。
- 元素周期表的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性规律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
- 钢是一种金属,由金属离子通过金属键相连而成。
- 水是一种分子,由氢键和氧键相连而成。
4. 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指的是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
-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 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
5. 酸碱和盐
- 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盐是酸和碱中和生成的化合物。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的重要知识点的概要。
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教材或课堂讲义。
祝学习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和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①一定不变:a.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b.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②一定改变:a.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b.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课题二、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一写:写出正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用短线连接
二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三标:标明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并把短线改成等号
四查: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号
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计算步骤:
①根据题意设未知量x(x不带单位)
②根据题意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及已知量、未知量。
写在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式的下面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写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