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善用比喻
《围城》中的妙喻有三种,一是真实的写景写事物的形象比喻,读来令人 舒畅,感觉恰到好处。二是抽象的思维和感觉运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或 者反行之,读来让人觉得新奇,玄妙。第三种是利用喻体和本体在价值等 级上的强烈反差逻辑性,达到对对象的嘲讽贬抑,使作品更显诙谐、幽默。
开篇一段中“夜仿佛纸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它给太阳拥抱住了,分不出 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 一句话比喻与拟人混用了,整体流畅自然而不带任何矫饰,这是第一种比喻, 书中很是常见,又如五人赴三闾途中描写“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 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 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老成”用在雨上,可谓唯钱先生一人,用的 好!雨丝密说水面上在“长毛”,更是形象新奇,但却又恰到好处!
讽刺艺术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 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这种讽刺基于时代的和人性的的原因,也基于钱 钟书个体的原因。 先说个体的原因。钱钟书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同时,他也是最纯粹的学者, 对学问怀着最深挚的虔诚,在学术上他不能容忍一丁点儿的虚伪和取巧。在 这种目光注视下,一般的所谓“学者”,要不可笑也就很难了。比如他经常 讽刺学者抄卡片,《围城》中的头号小丑李梅亭就有一个铁皮卡片箱。其实 一个教书匠肯花力气抄卡片已经是颇为值得表扬的了,但在钱钟书看来,读 书而没装在脑子里融会贯通,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更常见的是第二种比喻,也是全书中的亮点。方鸿渐留洋归来,“衣锦还乡” 颇为惊动了家乡那个小小的县城,先是报上登出新闻,继则应邀回母校作关 于“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之影响及其检讨”的学术报告。在县省立中学作 演讲时,鸿渐说只有鸦片和梅毒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使记录的女生“涨 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 耳朵失去贞操是因为耳朵进了污秽之言,这种换位的应用钱先生可谓炉火纯 青。
钱钟书和他的《 》 钱钟书和他的《围城》
15014221-15014232
围城
作者简介
• 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 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 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 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 “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 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 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 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Leabharlann Baidu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 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 是钱钟书的着力点之一。一是以现代文 化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 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 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 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 的”之类。二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 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 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 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如 曹元朗摹仿“爱利恶德”(艾略特) 《荒原》的《拚盘姘伴》诗,又如买办 张先生式的洋泾滨。三是探讨对西方文 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如方鸿 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 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 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 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 又如三闾大学中的“导师制”。
小说所写的人物和事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十分隔膜,与时代结合并不紧密,我们 不可能像别的小说那样通过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的分析去考察小说的主题。虽然 有评论者认为小说一上来就点明了时间──1937年,结尾也说明是1939年,整部 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因此描写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官场的腐朽堕落, “展示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这可以看作一种解读,但是有强为之说的嫌疑。 作者在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 他并没有刻意突出时代性,阅读的时候,可以直接进入文本阅读,切忌把对小说 的理解往政治和时代上靠。 《围城》是一部学人小说,他的语言体现了钱钟书作为学者的一面,虽然有的地 方似乎是在故意卖弄才情,但总体而言,并不使人感到沉闷,因为许多话语有着 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时常散发出机智的锋芒,不断有新奇的比喻和警句, 这一切都可以给我们的写作以有益的借鉴。
另一方面,作者通过对方鸿渐经历的叙述,传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 思考。从婚姻是“围城”,到最后感慨人生是“围城”。方鸿渐不 断渴望冲出“围城”,却又不得不进入另一个“围城”。生活好像 故意跟他作对,老是与他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他不想结婚,但父 亲却塞给他一个老婆,却也因“祸”得福,有机会出国留学;他不 想得什么学位,在父亲和岳父的催促下,才买了一个假文凭充数; 他不爱对自己一片痴情的苏文纨,爱上了温柔伶俐的唐晓芙,眼看 就成了,却因为误会分了手;到了三闾大学,他不愿意在履历表上 填上假学历,以求心理上的平衡,却受到同样是“克莱登大学博士” 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的排挤;他害怕自己爱上孙小姐,却糊里糊涂 地答应了孙小姐的婚事……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探讨人的孤立和彼 此无法沟通的小说”;也有人认为阐释了生活是荒谬的这一哲学命 题;还有人把人物的命运和现实的斗争生活结合起来,认为这种荒 谬性是由于他们精神上的围城造成的,只有面对广阔的生活,才能 摆脱各种围城的束缚。每一种理解都有道理,这也正是小说的魅力
第三种比喻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关键在于他所用的喻体。喻体和本体间 强烈的反差所形成的效果,实在令人叹服。作者在嘲讽李梅亭时说他“脸 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眼睛与鸡蛋,本 无联系,作者想常人所不能想,运用夸张的手法,贬讽了李梅亭,让读者 对之产生 厌恶之情。又挖苦他“本来像冬蛰的冷血动物,给顾先生当众恭 维的春气入耳,蠕蠕欲活”,更突出了李梅亭的性格特点。
• 《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 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 腾和一再破灭。因此,“围 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 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
内容梗概
• 方鸿渐海外“游学”四年,回国前花了几十块美金从 一个爱尔兰人手中买了一纸假文凭(克莱登大学哲学 博士学位),骗过父亲与“岳父”,但是真才实学苏 文纨喜欢他,而他喜欢美丽纯真的唐晓芙(苏文纨的 表妹),期间,他在这姐妹间旋,也最后由于他与这 表姐妹间的种种误会,方鸿渐暂时离开了上海。稀里 糊涂的与同在三闾大学教书的孙柔嘉结了婚,而后来。 苏文纨与诗人曹元朗结了婚,方鸿渐与苏文纨的青梅 竹马赵辛楣(情敌)也成了朋友。在三闾大学教书期 间,教授们也勾心斗角,方鸿渐最终混了个副教授职 位。
多层意蕴
一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一大批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形 象。他们游离于当时的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 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 势力和思想斗争的勇气,结果甚至无法把握自己的生活。像主 人公方鸿渐、“冷若冰霜、艳若桃李”的苏文纨、庸俗贪财的 学术骗子李梅亭、柔顺之下深藏心机的孙柔嘉等……作者以机 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这群人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 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
完
,谢谢。
语录摘抄
• 他坐立不安的要活动,却颓唐使不出劲来,好比杨花在春 风里飘荡,而身轻无力,终飞不远。 • 方鸿渐住家一个星期,感觉出国这四年光阴,对家乡好像 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 • 时时流露本土乡音,仿佛罩褂太小,遮不了里面的袍子。 • 电话可以省掉面目可憎者的拜访,文理不通者的写 信, 也算是个功德无量的发明。 • ...... • (欲知更多,请亲自阅读本书)
有人这样感悟围城:
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语录摘抄
• 落伍的时髦,乡气的都市化。 • 兴奋都蒸发了。 •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生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 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 光明和轮廓都清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 她冷淡的笑容,像阴寒欲雪天的淡日。 • 这欢喜是空的,像小孩子放的气球,上去不到几尺, 便爆袭归于乌有,只留下忽忽若失的无名惆怅。 • 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 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 的余音。
语言风格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小说 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只是一些由作者琐碎的见识和 经历”拼凑”成的琐碎的情节。就一般而言,情节琐 碎的书必然要有绝佳的言语表达才能成为一本成功的 作品。钱钟书的《围城》果真是把语言运用到了登峰 造极的境界。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 样只注重情节而忽视语言了,如果那样的话(忽略其 言语),《围城》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围城》 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 得赏析的地方。
《围城》
• 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 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 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 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 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 • “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 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 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