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应重视社会公德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教育应重视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指人们在公共场合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外部标志。

然而,我们的社会公德正在大面积地缺失,有人说:“雷锋出国了”。雷锋的精神说到底,就是胸中有他人。可当今社会,在种种公共场合,自觉让位的少了,主动助残的人少了;随手扔垃圾的人多了,勇闯红灯的人多了,还有“交际语言不文明,朋友交往无诚信,面对弱小无爱心,公益事业不热心,语言行为相分离”等现象。总之社会的爱心行为少了,自私自利的行为多了。

社会公德为什么会大面积缺失?究其原因,有社会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我觉得学校德育教育的欠缺也是难究其责的。我们的教育体系一直是重物质、轻精神;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只强调文化素质,而忽视公德的培养。

学校德育应如何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校系统道德教育: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组学生礼仪常规》等种种规范中,学生都可以学到规则意识。而这些守则规范之中就包含着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二是通过社会公德

系列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明白言必信、行必果的为人品质,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并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优化学生的成才环境,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让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课堂,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外在的行为内化为其优良的品质。

二、学校公德教育应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仅靠学校教育这一主阵地是不够的,家庭、社会这些校外力量不容忽视,因此,学校在社会公德教育上努力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活动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并主动协调社会力量,力求优化社会大环境,形成教育合力,克服“学生在学校是正规教育,在家是实惠教育,在社会是金钱和权势教育”的冲突性落差现象,达到一种相互溶入、相互渗透的程度。

孩子是明天的希望,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提高青少年的道德修养,防止青少年的道德缺失,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