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经过及意义素材课件共21张

合集下载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笔记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原因: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4、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二、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1.“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2.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



团结协作、积极乐观

勇往直前、艰苦奋斗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大事记】
瑞 金 出 发
渡 过 湘 江
遵 义 会 议
四 渡 赤 水
渡 过 金 沙 江
飞 夺 泸 定 桥
红 军 爬 雪 山
红 军 过 草 地
吴 起 镇 会 师
会 宁 会 师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伟 大 转 折 定 航 向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张闻天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时间:1935年1月

大遵
转 折 定
义 会
航议

内容
①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①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
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情况简表
国民党 兵力
红军 反“围剿” 兵力 结果
第一次(1930.11--1931.1)
10万
4万

第二次(1931.3---1931.5)
20万
3万

第三次(1931.7---1931.9)
30万
3万

第四次(1933.2---(1933.10---1934.)
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 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6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6张PPT)

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005
遵义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10中央红 军开始长征
渡过湘江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意义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 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 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 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 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 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 过大小62座城市。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PPT-附教案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PPT-附教案

陕北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 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 问题?
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 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 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复杂的民族关系。
合作探究
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了种种难想象的困难,获 得了最终的胜利,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精 神——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八上历史
知识梳理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 印,保存。
点此下载
文小语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吴起镇 过草地
1935年10
005月中央红 军到达陕 北
爬雪山
飞夺泸定 桥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 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提示:从会议前后军事变化、历史上党的领导等角度思考)
遵义会议前:红军虽然英勇奋战,但处处被 动挨打,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遵义会议后: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的指 挥,开始扭转战局,走向胜利。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部分将士留影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新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新版

滑铁卢战役中的撤退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 役中败北后,率领残部进行了艰难的 撤退,最终回到法国。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敦刻尔 克海滩进行了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 功将数十万士兵撤离至英国,为日后 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保存了革命的火种
长征途中,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 争,保存了大量革命骨干和力量,为后来的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力
量支持。
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的形成。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
艰苦生活条件下的坚持斗争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围追堵截,还要应对疾病、饥饿等生存挑战 。然而,他们始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展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战胜敌人围追堵截,英勇善战精神风貌
战胜敌人围追堵截
在长征途中,红军多次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红军指战员不畏强敌、英勇奋战,通过灵活 的战术和坚定的信念一次次突破敌人的包围圈。
英勇善战精神风貌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展现了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勇猛顽强、敢于牺牲,还在平时的训练中刻 苦钻研、精益求精。这种精神风貌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04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粉碎国民党围剿企图,保存革命力量
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计划
长征途中,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灵活机 动,使国民党军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 剿,从而打破了其消灭红军的计划。
转折点意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新知讲解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14年
由转折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新知讲解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20余座 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行程:两万五千多公里 长征出发:约300000人;长征结束:约25000人。抵达终点者为出发 人数1/12。 长征经过省:14个。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 云南、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甘肃、陕西等。 翻越大山:40余座,其中5座大山终年积雪,海拔4000米以上20座山。 跨过大河:近百条,其中大河24条。 主要战斗: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15个整天进行大决战;中央红军平 均每天一个遭遇战;攻占大小城市62座。 装备平均每百人拥有枪支数仅40余支,平均每支枪只有不到56发子弹。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
新知讲解
会议内容
1、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 织上的错误
2、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
3、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新知讲解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 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新知讲解
材料 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 结果而告结束。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精心整理原因: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的原因: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红军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了给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探索道路,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

10月,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合,鄂西与红3军会师,3军恢复二军团番号,共同创建湘鄂川黔苏区。

七军团长征从1934年9月到11月,起点是中央苏区,终点是闽浙赣苏区。

十军团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1月,起点是赣东北,至皖南伏击国民党军王耀武部,遭到白军猛烈反击,伤亡惨重;随后在皖南怀玉山遭到白军围歼,除参谋长粟裕率先头部队突围外,余部全军覆灭。

25军长征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9月,起点是大别山,经湖北、河南、陇东,终点是陕北,与当地红26军、27军合编为15军团。

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川陕苏区嘉陵江畔,经四川、西康、甘肃、宁夏、陕西,终点是陕甘苏区;其中9军、30军和由中央红军五军团改编的5军组成西路军,在到达陕甘苏区前的宁夏战役中西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在消灭了总数超过自己的马家军部队的同时,先后于1936年12月、1937年1月和3月遭到马家军的歼灭性打击,残部于1937年4月到达新疆,是最后一支结束长征的红军部队。

重要历史事件:强渡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后投入2.4团2师4团在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的率领下,在江界河用竹筏强渡乌江未成功。

入夜后,4团再次强渡乌江,第3连连长毛振华率4名战士登上北岸。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

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事件是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十多个省区,历经25,000里长征路程,最终于1936年10月到达延安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长征的原因、路线、重要事件及重大战役的详细阐述。

一、长征的原因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27年,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革命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但是,敌强我弱,敌我矛盾尖锐,国共合作短暂、军阀混战、叛徒内奸等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到了1934年,红军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红军长征由此而生。

二、长征的路线红军长征的路线穿越了中国西南的山区、草地和河谷,包括贵州、四川、云南等地的崇山峻岭,经过了极端异常的地理环境,历时如此之久也是因为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挑战。

红军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的转移和调整,但可以分为主要的四条路线:第一道路线,从瑞金出发,经过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进入贵州;第二道路线,从甘肃会宁出发,穿越川陕边区,进入四川;第三道路线,从四川泸定出发,经过云南,进入贵州;第四道路线,从云南西双版纳出发,穿越云贵高原,进入贵州。

三、长征的重要事件1.离开瑞金,红军开始漫长的征程。

2.千里跃进,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经过四川、贵州、云南进入西藏地区,成功摆脱了追兵,打破了长征被迫中断的危机。

3.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面临长征的艰难路途。

4.四渡赤水,红军在贵州遵义召开紧急会议,确立毛泽东领导的地位。

5.大渡河战役,红军围攻国民党军第四军总部,歼灭了大量的敌军,绝对士气得到提高。

6.雅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主要领导地位,制定了军事、政治、组织、宣传、纪律五项基本准则。

7.抗日战争爆发,红军和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16张PPT)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 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长征精神?
中 国 工 农 红 军 长 征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时间: 1934.10~1936.10
经过 遵义会议:确立了…挽救了…成为了…是…
路线:江西·瑞金→冲破→强渡→遵义→四→
开始地点: 江西·瑞金 初期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渡过 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时间: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遵义 会议
内容
纠正了…… 肯定了…… 选举了…… 取消了…… 确立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成为了…… 是…… 的标志。
意义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认知学习目标:
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路线,遇到 的艰难,探讨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
意义。
3.体会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和先烈们不
畏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活动一:红军长征
阅读教材第81~8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探讨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2.归纳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3.说出红军长征的经过。 学习要求
1.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在课本上用铅笔勾画,标注。 2.学友向师傅汇报,师傅帮学友解读。 3.学友展示。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时间 军队人数 敌 第 一 至 四 次 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1930年 至 1933年
10万 4万 毛泽东 避敌主力 (前三次) 20万 3万 周恩来 诱敌深入 30万 3万 集中优势 红军为什么要 朱德 50万 7万 (第四次) 各个击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版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共22张PPT)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大 巧渡金沙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
飞夺泸定桥
强渡大渡河
过草地











大 巧渡金沙江 渡

爬 雪 山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遵义

会议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 过湘江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来自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
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
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
红军长征时穿过的草鞋
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 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
3、长征胜利的意义
材料一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 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 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
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zī]重要 在一个地恶球劣上的最自险然峻环的境地带保持这样敌的人平的均围速追度堵,截可说近
乎奇迹。 生活艰苦、缺衣 恶劣的少自食然环境
材料二:眼看掉队、牺牲的 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 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
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17课

2017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17课
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 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 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 国革命的新局面。
⒌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 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 奋斗的精神。
⒈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⒉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1)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 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 指挥权。
(2)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 志。
⒍红军长征之“难”: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严 酷的自然阻碍;物资的严重匮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⒊长征经过(路线):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 湘江→强渡乌江→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 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 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摆脱敌军围追堵截〗→强渡 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 子口→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三大主力甘肃会 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

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表
名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10万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大约比例 2.5:1 7:1 10:1 4:1 6:1
——为什么要长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博 古(秦邦宪) 李

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问题解析:
•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 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 犯了“左”的错误。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 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 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仅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更为 重要的是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为什么要长征 ——长征经历的过程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自主学习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长征起止时间,出长征路线(开
始、转折、吴起镇会师、胜利)
三、转折性历史事件——遵义会 议时间、内容、意义 四、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从江西瑞 金出发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突破 湘江
渡过 乌江
过 转折
遵义会议
解放遵义
后期(1936年10月) 胜利会师
想一想:到了遵义后,当时红军最需要解决 的问题是什么?
——转折性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
遵 义 会 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地点: 贵州遵义
3)内容:
1.解决了 取消了 肯定了 2.会后确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7张PPT)

扼守的天沙险金 腊水 子口天贵险,打南 开了中西瑞央金红福军北上
进入陕江甘的通道。贵阳 州
1934.10.

论军事上、 政治上,都 会处于进退 失据的境地。 ——聂荣 臻元帅
广西

1935.10.
吴起镇陕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渡 泸定桥
雪山 四
川 长
安顺场



金水
贵 南


贵阳




西
瑞金 福
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故事客栈】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
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
红军在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形势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改道贵州?
瑞金 福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
1934.10.
建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
广西
了大渡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黄 陕

腊子口
朱德总司令在长征河 回忆中题 词“万里西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 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
西
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毛尔盖
红军由2康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 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渡桥头雪。山 四 川
1934.10.

广西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中共中央带领中 央红军历经艰难 险阻,终于到达 陕甘革命根据地 的吴起镇,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

二、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错误,取消了博 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 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意 义和遵义会议
•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
一、长征的开始---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二、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三军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次序 国民党 中央 红军 军队 红军 指挥者
战略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3万多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第四次 50万 7万多
毛 泽 东
朱德 周恩来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
根据地特点的战略
战术:如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在运动中
胜利
消灭敌人等.
第五次 100万 8万多
博古 李德
制定了”左倾”战略
战术:如全面出击, 失败 同敌人打阵地战等
想一想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
主观上: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 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 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 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 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 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 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 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 子拽出绞肠而死。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 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 长,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可惜他在 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 长征路上的一 天,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 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 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 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 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带答案)

二、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要求:自学课本,找出长征过程中红军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双方和意义,红军
长征的历史意义。
1.两次会师: (1)吴起镇会师: 1935 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会宁会师: 1936 年10月,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 会宁地区,
点拨:第(3)问通过图片及其文字介绍来分析作答。 尝试解答:(3)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生活:面临 着食物的匮乏。
【创造奇迹 感悟精神】 材料四 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 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 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随堂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要求:自学课本,说出红军长征的原因、起止时间,记忆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和 意义,简述长征的路线。 1.原因:红军第 五 次反“围剿”中,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 的错误,导致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经过: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经过及意义素材课件(共21张PPT)-PPT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召开的原因经过及意义素材课件(共21张PPT)-PPT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三、生死攸关---遵义会议的意义
1、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 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 熟的标志。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三、生死攸关---遵义会议的意义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吴起镇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过草地 爬雪山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
力会师
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来自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猴场会议
1934年12月底,中央红军进抵乌江南岸的候场。12月31日晚至次 日凌晨,中共中央在候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 行动方针的决定》,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
二、风雷激荡---遵义会议的内容
1、会议的召开
二、风雷激荡---遵义会议的内容
1、会议的召开 2、会议的内容
时间: 1935年1月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一、濒临绝境---遵义会议的背景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湘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一、濒临绝境---遵义会议的背景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惨烈的湘江战役
十年不饮湘江水 三年不吃湘江鱼
一、濒临绝境---遵义会议的背景
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惨烈的湘江战役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红军长征原因:1933年,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
3.长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10)——会宁会师(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5.长征的胜利: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胜利意义: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39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39张)
红二方面军:贺红龙四任方总面指军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辖 第二军团、第六军团、第三十二军。1934年8月开始 长征,部队1.7万多人。抗红日二战方面争军开始后,红二方 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
红四方面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张国焘,总红一指方挥面徐军向前, 政委陈昌浩。近8万人。1935年3月,第四方面军开 始长征。张国焘另立中央,搞分裂党的活动。抗日 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
会宁会师楼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3)红军长征胜利历史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 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 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 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 新局面。
8万 3万 6千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你是如何 理解长征精神的?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 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 军事指挥小组,从而正式结束了 李德、博古对红军的军事指挥。
中共诞生
(1921年)
14年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35年)
(1949年)
14年
经受了大革命 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由胜利走向 折 胜利,建立 点 新中国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巧渡金 沙江
四渡 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强渡 大渡河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
突破湘江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
dx 3
4. 设 常 系 数 方 程 y??? ? y?? ? y ? ?ex 的 一 个 特 解 y* (x) ? e2x ? ex ? xex , 则 此 方 程 的 系 数
??
,? ?
,? ?
.
5. 朗斯基行列式 W (t ) ? 0是函数组 x1(t), x2 (t),? , xn (t) 在 a ? x ? b 上线性相关的 条件.
1 10
?
x?
x2
?
x3
?
3 2
x4
?
3 5
x5 ,
9. 求 ( dy )3 ? 4xy dy ? 8 y2 ? 0 的通解
dx
dx
x
?
? ??
dy dx
3
? ? ?
?
8
y2
4 y dy
解:方程可化为
dx

dy
令 dx
?
p
x?
则有
p3 ? 8y2
4 yp (*),
1
又由 p3 ? 4 y2 ? 0 得 p ? (4 y 2 )3 代入(*)得
的唯一解.
5.求方程 y?? y ? sin x 的通解.
6.验证微分方程 (cos x sin x ? xy2 )dx ? y(1? x2 )dy ? 0 是恰当方程,并求出它的通解.
7.设
A?
?? 3 ?? 2
1? ? 4??

?
?
?1 ? ??? 1??
,试求方程组 dX dt
?
A X 的一个基解基解矩阵 ? (t ) ,求 dX dt
答案 一.填空题。
1. 二,非线性
2.u ? xy ,
1
1du ? dx来自u( f (u) ? 1) x
3.无穷多 4.? ? ? 3, ? ? 2,? ? ? 1
5.必要
6. y3
7. ? ?(t)? ?1 (t)
8.
e At
?
?e2t ? ?0
0?
e
5t
? ?
9.
10.
11.
12. 1,
二、计算题 1.求平面上过原点的曲线方程, 该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与切点和点(1,0)的连线相互垂直.
求得特征值 ?1 ? ? 2, ?2 ? ? 5 ,对应 ?1 ? ? 2, ?2 ? ? 5 的特征向量分别为
?1?
?1 ?
V1 ? ? ??1?? ,V2 ? ? ??? 2??, (? , ? ? 0).
可得一个基解矩阵 ?
(t)
?
?e? 2t ??e? 2t
e? 5t ?
?
2e?
5t
? ?
.
2
令 y ? c( x)ex 为原方程的解, 即有 c?( x) ? e? x sin x , 所以 y ? ce x ? 1 (sin x ? cos x) 为原方程的通解.
2
解:特征方程为 det( A ? ? E) ? ? 3 ? ?
1 ? (? ? 2)(? ? 5) ? 0,
2 ?4? ?
一、填空题。
1.
方程
x3
d 2x dt 2
?1?
0是
常微分方程练习试卷

(线性、非线性)微分方程.
2. 方程 x dy ? f (xy ) 经变换 _______ ,可以化为变量分离方程
.
y dx
3. 微分方程 d 3 y ? y2 ? x ? 0 满足条件 y(0) ? 1, y?(0) ? 2 的解有
t
? ?
8. 求方程 dy ? 2x ? 1 ? 3 y2 通过点 (1,0) 的第二次近似解. dx
解: 令? 0 ( x) ? 0 ,于是
? ? 1(x) ?
y0 ?
x
[2x ? 1?
1
3?
2 0
(
x
)]dx
?
x2
?
x,
? ? 2 ( x) ?
y0 ?
x
[2x ? 1?
1
3?
2 1
(
x
)]dx
?
6. 方程 xydx ? (2 x2 ? 3y 2 ? 20)dy ? 0 的只与 y 有关的积分因子为
.
7. 已知 X ?? A(t)X 的基解矩阵为 ? (t) 的,则 A(t) ?
.
8.
方程组
x
'
?
?2 ??0
0? 5??
x
的基解矩阵为

9.可用变换
将伯努利方程
化为线性方程.
10 . 是满足方程 y???? 2 y??? 5 y?? y ? 1 和初始条件
解: 设曲线方程为 可得如下初值问题:
, 切点为(x,y), 切点到点(1,0)的连线的斜率为 , 则由题意
.
分离变量, 积分并整理后可得
.
代入初始条件可得
, 因此得所求曲线为
.
dy x ? y ? 1
2.求解方程 ?
.
有或
,积分后得 ,即
,所以

是原方程的通解,这里 为任意常数。
4.用比较系数法解方程.
x [? 2 y(? ) ?? ]d? ,
x0
x0 , x ? [? , ? ]
的皮卡逐步逼近函数序列 {? n (x)}在 [? , ? ] 上一致收敛所得的解,而? ( x) 是这积分方程在 [? , ? ] 上的
连续解,试用逐步逼近法证明:在 [? , ? ] 上? ( x) ? ? (x) .
? (0) ? ?
?
?? ???
1 2
? ? ?
,
并求 expAt
三、证明题
1. 若 ? (t), ? (t) 是 X ?? A(t) X 的基解矩阵,求证:存在一个非奇异的常数矩阵 C ,使得 ? (t) ? ? (t)C .
2. 设 ? ( x) (? ? x0 , x ? ? ) 是积分方程
? y(x) ? y0 ?
,又因为 ?
?1 (0)
?
1 ?2 3 ??1
1? ?1??

于是,所求的解为 ? (t) ?
?
(t)?
?1 (0)?
?
1 ?e? 2t 3 ??e? 2t
e? 5t ? ?2
?
2e
?5
t
? ?
??1
1??1? ? 1?? ???1??
?
1 3
?e? 2t ??e? 2t
? ?
2e?5t ?
4e
?5
? AX
满足初始条件 x(0) ? ? 的解.
8. 求方程 dy ? 2x ? 1? 3 y2 通过点 (1,0) 的第二次近似解. dx
9. 求 ( dy )3 ? 4xy dy ? 8 y2 ? 0 的通解
dx
dx
10.若
A?
?2 ??? 1
1? 4??
试求方程组 x?? Ax 的解? (t),
y ? 4 x3 27 也是方程的解 .
10.若
.
解:特征方程为
, 特征根为
.
对应齐方程的通解为
.
设原方程的特解有形如 代如原方程可得
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可得
,故
.
原方程的通解可以表示为(
是任意常数)
.
5.求方程 y?? y ? sin x 的通解.
解:先解 y?? y 得通解为 y ? cex , 代入得 c?( x)ex ? c( x)ex ? c( x)ex ? sin x , 积分得 c( x) ? ? 1 e? x (sin x ? cos x) ?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