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净水工艺归纳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
净水厂是一种用于处理自来水的设施,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使水变得更加清洁、卫生。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几个步骤。
1. 预处理
预处理是净水厂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泥沙、树叶、水草等。
预处理通常采用格栅、砂池、旋流器等设备。
首先,水经过格栅,去除大颗粒杂质;然后,水进入砂池,通过沉淀作用去除较小的杂质;最后,水进入旋流器,使残留的杂质沉淀到底部。
2. 混凝
混凝是净水厂的第二步,其目的是将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后续处理。
混凝通常采用铁盐、铝盐等化学药剂。
这些药剂能够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团块,称为絮凝体。
3. 沉淀
沉淀是净水厂的第三步,其目的是将絮凝体沉淀到底部。
沉淀通常采用沉淀池等
设备。
在沉淀池中,水经过缓慢的流动,使絮凝体沉淀到底部,形成泥浆。
4. 过滤
过滤是净水厂的第四步,其目的是去除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残留的杂质。
过滤通常采用砂滤器、活性炭滤器等设备。
在砂滤器中,水通过多层砂层,去除微小悬浮物和水中的有机物;在活性炭滤器中,水通过活性炭,去除水中的异味和有机物。
5. 消毒
消毒是净水厂的最后一步,其目的是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消毒通常采用氯气、臭氧等消毒剂。
这些消毒剂能够与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发生化学反应,杀灭其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
以上是净水厂的工艺流程,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自来水变得更加清洁、卫生,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
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使之变得清澈、无色、无味和无害的过程。
下面是水厂常见的净水工艺流程:1. 预处理:首先,将水源引入水厂,经过粗筛、格栅和除砂器等预处理设备,去除大颗粒的悬浮物和杂质,防止后续工艺设备的堵塞。
2. 凝结沉淀:将预处理后的水通过加药设备,投加适量的凝结剂,使悬浮的细小颗粒聚集成较大颗粒的团块,然后通过沉淀池进行静置沉淀。
在沉淀池中,根据不同颗粒的密度,通过重力作用将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混凝沉淀物。
3. 浮选:在沉淀池沉淀后,将水通过气浮池进行浮选处理。
在气浮池中,通过注入气体(如空气或二氧化碳)的方式,产生大量细小气泡,这些气泡会附着在悬浮颗粒上,使其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再通过刮板将浮渣从水体中去除。
4. 滤料过滤:将浮选后的水通过滤料过滤设备,如砂滤器、碳滤器等,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颜色和异味物质。
在滤料中,水通过滤料的孔隙,颗粒、颜色和异味物质被滤料截留,从而得到较为清澈的水。
5. 加药消毒:为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保证水的安全性,常常在滤料过滤后的水中加入消毒剂,如氯或臭氧。
消毒剂能够快速杀灭水中的微生物,并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分解,使水恢复到可饮用水质标准。
6. 高级处理:对于特殊水源或特殊需求,水厂还可以采用一些高级处理设备,如活性炭吸附、反渗透膜和紫外线消毒等。
这些设备能够更彻底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微量污染物。
7. 出水调理:调理是为了进一步改善水的口感和品质,通常包括调节水的硬度、酸碱度和含氧量等。
调理水可以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或通入空气等方式来实现。
最后,经过以上工艺流程处理的水被送入水质储水池,然后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家中、工厂和市区等地。
这样,经过水厂的全面处理,水源变得清澈透明,符合饮用水的卫生和品质要求。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厂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的重要任务。
而净水处理工艺则是水厂进行水质净化的关键方法之一。
本文将围绕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对读者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以及其在提高水质净化效果、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方面的作用。
一、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1. 絮凝沉淀法絮凝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它通过向水中加入絮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汇聚成较大的絮体,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絮体从水中去除。
絮凝沉淀法在水厂的净水处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浊度、有机物、胶体等杂质,从而提高水质的透明度和卫生指标。
絮凝沉淀法也可以帮助水厂减少后续过滤、消毒等工艺环节对设备的磨损和化学消耗,降低运行成本,保障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行吸附的一种净水处理工艺方法。
活性炭的大孔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色度、有机物、有机污染物和部分重金属离子等。
在实际应用中,活性炭吸附法通常作为水厂预处理过程的一部分,用于对水质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从而提高后续工艺操作的效果和水质的稳定性。
3. 混凝过滤法混凝过滤法是将絮凝和过滤两个工艺结合起来的一种净水处理方法。
在该工艺中,首先通过加入絮凝剂对水质进行絮凝处理,使悬浮污染物沉淀形成絮体;然后将水送入过滤装置,利用过滤介质对水中的絮体进行过滤,从而去除水中的浊度、有机物、微生物等。
混凝过滤法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处理效果显著的优点,因此在水厂的净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半透膜对水质进行分离和去除杂质的高效净水处理方法。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它们可以根据膜孔径和截留机理对水中的颗粒、有机物、微生物和溶解性盐类等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离和去除。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1. 引言1.1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直接影响着水质的优劣。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混凝过滤法、膜分离技术、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臭氧氧化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微生物等杂质,从而提高水质。
混凝过滤法通过混凝剂将悬浮物聚集在一起,再通过过滤器去除杂质;膜分离技术则是利用半透膜将水分离成纯净水和废水;活性炭吸附法则能吸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离子交换法可去除水中的硬度离子;而臭氧氧化法则能分解水中的有机物。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水质进行有效处理,可以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的安全,减少水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未来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将不断完善,为人类提供更加清洁、安全的用水环境。
2. 正文2.1 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包括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大类。
物理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沉淀、膜分离等技术。
过滤是最基本的净水处理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级别的过滤介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和颗粒物。
沉淀则是利用重力或化学药剂使颗粒物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膜分离技术采用微孔膜或超滤膜对水进行筛选,可以有效去除微小颗粒和溶解性有机物。
化学处理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臭氧氧化法。
活性炭吸附法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余氯。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树脂或其他介质实现水中阴阳离子的交换,从而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和硬度物质。
臭氧氧化法则通过臭氧氧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提高水的整体水质。
综合运用这些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水厂的水质,保障供水安全。
不同的水质要求会决定不同的处理工艺选择,因此水厂在选择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组合。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自来水厂是用于生活、工业、农业等方面使用的唯一大规模自来水供应单位。
为了保证向市民提供清洁、安全的自来水,需要对水源进行净化处理。
本文将介绍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一、机械过滤工艺机械过滤工艺是水厂最早采用的一种水处理工艺,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过激水到滤料层,滤料层筛选杂质,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机械过滤器的滤料主要有石英砂、硅砂、玄武岩、活性碳等。
该工艺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缺点是需要更换滤料,维护费用高。
二、混凝沉淀工艺混凝沉淀工艺是默认的经典净水处理工艺,主要通过加入化学物质使溶解的悬浮物、胶体、有机物等通过混凝机的作用凝聚成大颗粒,随后再通过沉淀池沉淀下来。
该工艺优点是处理效果稳定,缺点是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并且会产生大量沉淀,污泥处理量大。
三、活性炭吸附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是利用活性炭表面的孔洞吸附水中的有机物、余氯等物,从而实现水的去除异味、提高水质的目的。
该工艺优点是高效、安全、环保,缺点是只能去除水中有机物,处理效果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生物过滤工艺是将厌氧菌和好氧菌等微生物种植于过滤器中,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的过程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成无机物质,并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吸附杂质,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该工艺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对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有很好的处理效果,但过滤器的运行维护难度较大。
五、反渗透工艺反渗透工艺是目前常见的比较高级的净水处理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膜分离技术,将水中的溶解物质、无机盐等通过压力将水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渗透通过,从而实现水的净化。
该工艺优点是处理效果好,能有效减少水中有机物、胶体、无机盐等,缺点是处理成本高,过滤器容易受到污染。
总之,不同的净水处理工艺在不同的水源和水质要求下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效果。
对于水厂来说,提高净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水平和运行管理方面的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
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
1.水源地水质预处理:对水源地进行预处理,如自然沉淀、筛网过滤等,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杂质。
2. 水泵进水:使用水泵将处理后的水送入净水厂。
3. 絮凝池处理:加入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等),混合搅拌后使水中的小颗粒杂质凝聚成较大的颗粒,并沉淀到底部。
4. 澄清池处理:将絮凝池处理后的水送入澄清池,使水中的颗粒杂质继续沉淀,从而使水更加清澈。
5. 滤水处理:将澄清池处理后的水送入滤水池。
滤水池中通常会使用多层滤料(如石英砂、活性炭等)对水进行过滤,去除水中的微小颗粒、浊度、异色等。
6. 加氯消毒: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水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一般使用氯气等消毒剂对水进行处理,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7. 净水出厂:消毒后的水送入出厂水箱,等待供应给居民使用。
以上就是净水厂的典型工艺流程,不同的净水厂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 1 -。
水厂净水工艺流程
水厂净水工艺流程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污染和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安全,水厂净水工艺流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厂净水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和技术原理。
1. 原水处理。
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首先要对原水进行处理。
原水可以是自然水源,也可以是地表水或地下水。
原水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原水处理通常包括预处理和初级处理两个阶段。
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过滤和沉淀。
过滤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浮游物,一般采用砂滤、活性炭过滤或多介质过滤等方法。
沉淀是通过加入絮凝剂和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凝聚沉降,一般采用絮凝沉淀池或絮凝沉淀池等设备。
初级处理阶段主要包括絮凝、沉淀和过滤。
絮凝是通过加入絮凝剂使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沉淀是通过重力沉降或气浮等方式去除絮凝体和部分悬浮物。
过滤是通过多介质过滤或砂滤等设备去除水中的残余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2. 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是对原水进行二次净化和提纯的过程,主要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步骤。
絮凝沉淀是通过加入絮凝剂和混凝剂使水中的微小颗粒物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
过滤是通过活性炭过滤或微孔过滤等设备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胶体物质。
消毒是通过加入消毒剂(如氯气、次氯酸钠等)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保证水质达到卫生标准。
3. 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方法。
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生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提高水质的纯净度和透明度。
超滤是通过超微孔膜去除水中的胶体颗粒、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纳滤是通过纳米孔膜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反渗透是通过高压作用将水分子从溶液中透过半透膜,去除水中的无机盐和微生物。
净水处理厂工艺流程
净水处理厂工艺流程一、引言净水处理厂是为了将水源中的污染物去除,使水变为符合饮用水标准的过程。
该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混凝与絮凝、沉淀与过滤、消毒等环节。
本文将逐一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工艺流程。
二、预处理预处理是净水处理厂的第一步,主要目的是将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和杂质去除,以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
预处理包括格栅除渣、砂石滤除、调节pH值等环节。
1. 格栅除渣格栅除渣是将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通过机械方法去除的过程。
通常采用机械格栅设备,将水流引入格栅,格栅上设有细密的网格,可以阻挡大颗粒悬浮物,而让水流通过。
2. 砂石滤除砂石滤除是通过滤床将水中的细小颗粒悬浮物去除的过程。
滤床由不同颗粒大小的砂石层组成,当水流通过滤床时,大颗粒悬浮物被砂石滤除,而干净的水则通过。
3. pH值调节pH值调节是为了控制水的酸碱度,使其符合后续处理工艺的要求。
通常采用加入酸碱调节剂的方式,根据水的pH值进行调节,使其接近中性。
三、混凝与絮凝混凝与絮凝是为了将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于后续的沉淀与过滤。
混凝与絮凝包括添加混凝剂、搅拌混合、絮凝体形成等环节。
1. 添加混凝剂混凝剂是一种能够与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聚集成絮凝体的物质。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
根据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适量添加混凝剂。
2. 搅拌混合搅拌混合是为了使混凝剂充分与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接触,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通常采用机械搅拌设备,将混凝剂均匀投加到水中,并对水进行充分搅拌。
3. 絮凝体形成在搅拌混合的过程中,混凝剂与水中的胶体物质和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这些絮凝体会逐渐增大并沉淀到水中,净化水质。
四、沉淀与过滤沉淀与过滤是将水中的絮凝体和残余悬浮物进一步去除的过程。
沉淀与过滤包括沉淀池、过滤设备等环节。
1. 沉淀池沉淀池是用于沉淀絮凝体的设备,通常采用大型沉淀池,静置一段时间,让絮凝体自然沉淀到池底。
自来水厂净水方法
自来水厂净水方法自来水厂净水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主要步骤。
下面将分别详细介绍。
一、物理处理:1. 气浮沉淀:将源水中的悬浮物通过气体注入、混凝剂加入等方法使其形成气泡,悬浮物与气泡共同上升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后从水面去除。
2. 活性炭吸附:将源水经过活性炭层过滤,利用活性炭对水中的颜色、异味物质以及有机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去除杂质的目的。
3. 过滤:通过层层过滤,将源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微粒、胶体等杂质去除,以净化水质。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石英砂、活性炭、陶瓷膜等。
二、化学处理:1. pH调整:根据源水的pH值进行调整,通常采用加入酸碱药剂的方式来调整水的酸碱度,使得水的pH值处于合适范围,以便后续处理步骤进行。
2. 混凝: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颗粒和悬浮物之间发生凝聚作用,形成较大的凝聚体,便于后续步骤的沉淀和过滤。
3. 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次氯酸钠等,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有害微生物,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三、生物处理:1. 活性污泥法: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的方法。
通过引入活性污泥,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微生物代谢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水清洁无害。
2. 生物滤池:将源水通过植物根系、活性炭等生物滤材进行过滤,利用细菌和植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 硝化脱氮:一些自来水源中存在大量的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有害物质,通过厌氧和好氧培养微生物,分别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和将氨氮转化为无害氮气,达到过滤水质的目的。
综上所述,自来水厂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法,对源水进行多道处理,从而使水质达到国家标准,保证供水安全和卫生。
这些方法在实际运行中还会根据当地水质情况和具体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净水效果最佳。
水厂净水工艺归纳
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本归纳说明就水厂的细节工艺流程逐一说明。
按传统水厂净水基本工艺流程第一节 取水工艺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特种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有岸边式、河床式、竖井泵房式和斗槽式等。
而大多数采用比较多的是岸边式和河床式。
1.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1.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其构成是:取水头部、进水管、吸水间和泵站。
(1)取水头部 其要求是:①避免吸入泥沙;②不引起附近河床的冲刷;③避免其进水口被水内冰堵塞;④不被船只、木排及流冰撞击;⑤便于清洗。
其设计要求:①具有合理的外形;②取水头部进水口的位置适当,其上缘在最低水位以下0.5~1.0,冰盖底面以下0.2~0.5m ,其下缘高出河底1.0~1.5m ;③进口水流速度适当。
其类型有:喇叭管、蘑菇型、鱼型罩、箱式、墩式、斜板式、活动式。
箱式取水头部由周边开设进水孔的钢筋砼箱和设在箱内的喇叭管组成。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能减少冰渍和泥沙进入量。
适用于冬季冰凌较多或含沙量不大,水深较小的河流上采用,中小型取水工程用得较多。
中南地区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上箱的平面形状:圆形、矩形、棱形。
(2)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之分,其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水中含沙量较高时,为取得含沙少的水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可设置高位自流管。
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可以开挖隧道;而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需先将虹吸管抽真空可进水。
虹吸高度2—6m 。
适用于河滩宽阔,河岸较高,且为坚硬岩石,埋设自流管需开挖大量土石方,或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时可采用虹吸管。
优点:减少水下土石方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缺点:对管材、施工质量要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要装置真空设备,严密不漏气,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
下面
将对这三类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物理处理方法
1. 沉淀法:通过控制水流速度,使悬浮物在沉淀池中沉降下来,达到分离固液的目的。
常用的沉淀剂有石灰、氯化铁等。
这一方法适用于处理富含悬浮物的水源,如河水、
湖水等。
2. 过滤法:通过过滤介质(如石英砂、活性炭等)对水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微生物。
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广泛用于水厂的预处理和后处理过程中。
3. 加热和蒸发法:通过加热和蒸发,使水中的溶解性物质蒸发,从而达到除盐和浓
缩的目的。
这一方法常用于淡化海水和处理含有高浓度溶解性物质的水源。
1. 氧化法:通过添加氧化剂(如氯氧化剂、臭氧等)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这一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含有较高有机污染物的水源。
2. 沉淀法:与物理处理中的沉淀法类似,通过添加化学沉淀剂(如铝盐、铁盐等)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一些溶解性物质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2. 人工湿地法:通过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一
些无机物质。
人工湿地法可以模拟自然湿地的水处理过程,对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有较好的效果。
净水厂工艺流程
净水厂工艺流程净水厂工艺流程净水厂是指对自然水源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设施。
净水厂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一般包括了原水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多个步骤。
本文将对净水厂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水处理:净水厂的首要任务是对原水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泥沙、有机物等。
首先,原水经过格栅过滤,去除大颗粒的杂质。
之后,原水经过沉淀池,加入混凝剂如聚合铝盐或聚合硅酸铝,使其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快速聚结沉降,以便后续处理。
2.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净水厂的核心处理步骤之一。
在这一步骤中,通过添加混凝剂和助凝剂,使原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和胶体物质聚结成较大的团块,以便后续处理。
混凝后的水通过沉淀池,使团块迅速沉降,分离出沉淀物。
清水经过上层溢流进行下一步处理。
3. 过滤:混凝沉淀后的水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
过滤器一般采用砂滤或活性炭滤料,能够进一步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微生物、胶体物质等。
砂滤器通过多层砂料的过滤作用,使水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而活性炭滤器则能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
经过过滤器,水质达到一定的净化标准。
4. 消毒:经过过滤器处理后的水质已经较为清洁,但仍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为了杀灭这些微生物,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常见的消毒方法有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
其中,氯消毒是最常见的方法,通过氯化剂如氯气或次氯酸钠的添加,将消毒剂与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反应,达到杀菌的目的。
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则利用臭氧或紫外线的杀菌作用,对水进行处理。
5. 系统分配:经过消毒处理的水质已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供应给居民、企事业单位使用。
净水厂通过设立水箱和管网系统,将净化后的水分配到每个用户位置,确保居民和企业的用水需求。
综上所述,净水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水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和系统分配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有多种,它们根据水源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1. 混凝沉淀法: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聚集成较大的团块,形成沉淀物,然后通过沉淀池的沉淀作用将其分离出去。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浑浊度较高的水源,
可以有效去除悬浮固体和颜色。
2. 砂滤法:将水通过砂滤层进行过滤,砂滤层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颗粒、有机物等,同时也起到一定的去除重金属离子和细菌的作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中水源
和浑浊度较低的水源,能够提供良好的水质。
4. 逆渗透法:通过施加较大的压力将水逆渗透膜,使水中的溶解固体、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微生物等被截留在膜表面,从而获得较为纯净的水。
逆渗透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溶
解固体、重金属离子和溶解性有机物较高的水源,能够获得高品质的纯净水。
5. 臭氧消毒法:通过将臭氧与水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进行反应,从而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臭氧消毒法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提供安全可靠的
饮用水。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厂是保障城市居民饮水安全的重要设施,而水厂的净水工艺则是保证水质清洁、健康的重要环节。
目前常用的水厂净水处理工艺及应用效果包括絮凝-沉淀-过滤工艺、膜分离技术和活性炭吸附技术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工艺及其应用效果。
一、絮凝-沉淀-过滤工艺絮凝-沉淀-过滤工艺是水厂净水处理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絮凝、沉淀和过滤三个步骤。
1. 絮凝絮凝是利用絮凝剂将水中的浑浊物质和胶质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为后续的沉淀和过滤提供条件。
絮凝剂一般采用铝酸铵、聚合氯化铝等化学物质。
2. 沉淀沉淀是将絮凝后的颗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至底部,以分离悬浮颗粒物。
常用的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和沉砂池。
3. 过滤过滤是将经过絮凝和沉淀处理后的水通过过滤介质,如砂滤层、活性炭层等,去除残余的悬浮颗粒、胶体和微生物,使水质更加清洁。
这种工艺主要适用于处理中小型水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其处理效果良好,可大大提高出水水质的透明度和澄清度,满足国家卫生标准。
二、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较为先进的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1. 微滤微滤是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之间的微孔膜,实现对水中大颗粒物质和胶体颗粒的截留和分离。
微滤工艺适用于水中微生物的过滤,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2. 超滤3. 反渗透反渗透是利用半透膜对水中的溶解性无机盐和有机物质进行截留和分离,净化水质。
其处理效果非常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氯离子、硫酸盐、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获得纯净水。
膜分离技术具有处理水质稳定、操作简便、节能减排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是利用活性炭对水中的有机物质、异味物质和难降解物质进行吸附和去除的工艺。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的吸附材料,具有大表面积和较强的吸附能力。
活性炭吸附工艺主要包括固定床吸附和流动床吸附两种形式。
其处理效果非常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异味、色度、有机物质和部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使水质更加纯净和健康。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对水质的需求,水厂采用了多种净水处理工艺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1. 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最常见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之一。
它通过往水中加入混凝剂,将水中的悬浮颗粒污染物和胶体污染物聚集成大颗粒,然后通过沉淀的方式将它们从水中分离出来。
混凝-沉淀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处理大规模的自来水厂,但对一些微小的污染物的去除不是很彻底。
2.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通过吸附来去除水中有机物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
活性炭的表面积非常大,可以吸附大量的有机物质。
此外,活性炭还具有生物活性,在去除有机物质的同时,还能去除水中的氯气、苯、甲苯、二甲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
活性炭吸附法适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较多的情况。
3.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通过微孔大小的选择性分离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净水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杂质和细菌等有效地过滤掉。
膜分离法可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种不同的工艺。
膜分离法具有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但其成本较高。
4. 紫外线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物。
紫外线灭菌法具有高度杀菌效果、无公害、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品等优点。
但是,其对水中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等其他物质的去除效果较差。
5. 臭氧氧化法臭氧氧化法是一种将臭氧气体加入水中,利用臭氧的氧化性来去除水中污染物的净水处理方法。
臭氧氧化法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色度、异味、细菌等。
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去除水中各种污染物,但是其成本高。
总的来说,不同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水处理效果。
为了达到理想的净水效果,水厂通常会采用多种净水处理工艺方法的组合进行联合处理。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饮用水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水厂在水处理工艺方面也不断进行创新,以提高净水效果。
下面简要介绍了水厂常用的几种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是一种具有极强吸附能力的物质,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异味等污染物。
水厂常用的活性炭吸附法主要包括颗粒状活性炭过滤和粉末状活性炭处理两种方法。
颗粒状活性炭过滤主要应用于水源较为稳定的地区,具有去除色度、浑浊度、有机物等优点。
粉末状活性炭处理则常用于膜法净水前处理,能够去除微污染物、提高膜的使用寿命。
2. 反渗透浓缩法反渗透浓缩法是一种利用半透膜分离水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去除水中绝大部分无机盐和有机物质,净水效果非常优秀。
在水厂中,该方法常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制备等领域,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熟的水处理技术之一。
3. 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是一种通过加入混凝剂使悬浮固体物聚集成大片,从而被沉淀下来的方法。
该方法常用于去除水中的藻类、微生物、颜色等污染物。
水厂常用的混凝-沉淀法主要是采用铁盐和铝盐等化学物质进行混凝处理,沉淀后使用高效过滤器去除混凝后形成的飘浮颗粒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源波动较大、水质较差的地区,效果非常优秀。
4. 电解氧化法电解氧化法是一种利用电解技术将水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氧化分解的方法。
这是一种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处理工艺,在去除水中有机物、微污染物、氨氮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水厂中,该方法已经成为常用的前置处理工艺。
综上所述,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有很多,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水源水质和污染物特点的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组合,以达到最优化的净水效果。
水厂净水工艺
工艺部分一沉淀水厂净水工艺,有常规工艺和先进工艺之分:常规工艺:沉淀→过滤;先进工艺:预处理+常规工艺+深度处理以前自来水净水工艺处理的对象为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
由于环境的恶化和民众对饮用水安全卫生观念的加强,国家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净水要求,各水厂处理对象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一项——溶解性物质的处理。
这在对水厂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成为了各水厂引进先进工艺的初始动因。
关于浊度1度:1 mg 二氧化硅在一升水中所形成的浑浊度,是通过测定透射光强度来获得其数值。
1 NTU:它是通过测定散射光强度来获得其NTU值。
所以浊度为1度的水与浊度为1 NTU的水其所含杂质的数量是不完全一样的。
1. 沉淀池沉淀池大体可分为:(1)平流式沉淀池(2)竖流式沉淀池(3)斜流式沉淀池(1)平流式沉淀池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广泛,它具有构造简单,造价低,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管理方便等特点,并且对异重流有不错的抵抗能力。
但也有缺点,比如占地面积大。
【所谓异重流是指进入较静而具有密度差异的水体的一股水流。
异重流重于池内水体者,将下沉并以较高的流速沿着底部绕道前行;异重流轻于水体者,将沿水面径流至出水口。
密度的差别可能由于水温,所含盐分或悬浮固体量的不同所造成。
若池内水平流速相当高,异重流将和池中水流汇合,影响流态甚微。
这样的沉淀池具有稳定的流态。
若异重流在整个池内保持者,则具有不稳定的流态,这不利于絮凝体的下沉。
】(2)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其异重流比较严重,冬季在气温变化大时易泛池。
该类型池于50年代从苏联引进,到了60年代已基本上不再建了。
现在要做的话要往自动化方向发展,但这个困难还是挺大的。
(3)斜流式沉淀池斜流式又分为斜板式和斜管式两种。
根据理论,在沉淀池有效溶积一定的条件下,增加沉淀面积,可使颗粒去除率提高。
为此过去曾经把普通平流式沉淀池改建成多层多格子的池子,使沉淀面积增加。
但由于排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无法推广。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厂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向市民提供清洁饮用水的重要职责。
而水厂中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对于保证饮用水的质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提高净水效果和降低净水成本。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应用效果。
一、絮凝沉淀工艺絮凝沉淀是水处理中常用的一种物理化学方法,通过添加絮凝剂将悬浮物质聚集成絮凝物,然后利用重力沉积下来,从而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和悬浮物质。
常用的絮凝剂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该工艺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浑浊物质、悬浮物质和有机物质,效果显著,可以使水的透明度明显提高。
絮凝沉淀工艺还能够起到预处理的作用,为后续的过滤、消毒等工艺提供净水。
絮凝沉淀工艺对水质要求较高,如果水质不佳,絮凝不完全或絮凝物不易沉淀,从而影响后续工艺的效果。
二、过滤工艺过滤工艺是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净水方法,通过将水通过滤材层,使其中的杂质、微生物、胶体物质等被截留下来,从而实现净水的目的。
常用的过滤材料包括石英砂、活性炭、陶瓷膜等。
过滤工艺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微生物等,效果较好。
活性炭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的氯气、异味、有机物质,还可以吸附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但是过滤工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滤材易堵塞、易磨损,需要定期更换和清洗,同时需要较高的运行成本。
三、膜分离工艺四、氧化消毒工艺氧化消毒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通过向水中添加氯、臭氧、次氯酸盐等氧化剂,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等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氧化消毒工艺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微生物、异味等,具有杀菌、消毒的效果。
氯消毒是最常用的一种氧化消毒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消毒效果好等优点。
氯消毒会生成致癌物质三卤甲烷,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控制氯的用量和控制氯代产物的生成。
水厂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是为了保证饮用水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厂五大工艺流程》
自来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自来水厂则是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
自来水厂的工艺流程决定了水质的好坏,下面介绍自来水厂的五大工艺流程。
一、净水处理工艺。
净水处理是自来水厂最重要的工艺流程
之一,其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污染物。
净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网箱过滤、絮凝沉淀、砂滤和活性炭吸附等多个步骤。
二、混凝沉淀工艺。
混凝沉淀是在净水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道重要工艺,经过此工艺处理后的水质更加纯净,包括絮凝、混凝以及沉淀等多个步骤。
三、除氯工艺。
除氯是自来水厂处理水质的重要步骤之一,
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氯气及氯化物,从而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口感。
四、浊度去除工艺。
浊度中的颗粒物和微生物是影响水质的
重要因素,而浊度去除工艺则是将这些颗粒物和微生物彻底去除,以确保自来水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五、消毒工艺。
消毒是自来水厂最后的一道工艺流程,主要
是通过氯气或紫外线等方式对水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进行杀灭,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总的来说,自来水厂的五大工艺流程是相互配合的,每个工艺流程都是为了提高水质并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只有在严格执行这些工艺流程的情况下,自来水才能被广大市民放心地饮用。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水厂常用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水是生命之源,人们需要饮干净卫生的水才能保证健康。
为了满足人们对水的需求,水厂需要将自来水进行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利用科学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保证水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净水处理工艺方法及应用效果。
1. 滤水滤水是一种简单的物理过滤方法,主要通过过滤介质对水中悬浮的小颗粒进行分离。
常用的滤水介质包括石英砂、活性碳、煤、陶瓷等。
滤水的作用是除去水中的悬浮物和泥沙等粗大颗粒。
此方法不适用于处理水中的溶解体,如有机物等。
应用效果:滤水对处理水中的大颗粒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工作量。
2.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高效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恶臭等物质。
水厂经常使用活性炭作为净水处理工艺方法。
应用效果:活性炭能够吸附和去除水中的异味、异色和化学污染物等,具有较好的除臭、去色和去污作用。
3. 反渗透技术反渗透技术是一种高级的净水处理工艺,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驱使水通过半透膜,将水中的溶解物和离子分离出去。
常用的反渗透膜材料有聚酰胺、聚醚酯等。
应用效果: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物和离子,如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等,具有较好的净水效果。
4. 消毒处理消毒处理是水厂进行净水处理的必要工艺,主要的消毒方法包括氯气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氯气消毒是消毒工艺方法的主要形式,消毒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当地的水质、污染物种类等情况进行选择。
应用效果:消毒处理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保障了用水的卫生质量。
5.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处理方法。
混凝沉淀的原理是添加一定的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大颗粒,然后通过重力作用使其沉淀到水底。
应用效果:混凝沉淀可以有效地去除不易分离和絮凝的细小颗粒物,例如重金属和软质硬度水质等。
综上所述,水厂的净水处理工艺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种,各种净水处理方法的应用效果也因水质不同而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本归纳说明就水厂的细节工艺流程逐一说明。
按传统水厂净水基本工艺流程第一节取水工艺地表水取水构筑物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特种取水构筑物。
固定式取水构筑物主要有岸边式、河床式、竖井泵房式和斗槽式等。
而大多数采用比较多的是岸边式和河床式。
1.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1.1.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河床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河床稳定,岸坡平缓,主流离岸较远,岸边水深不够或水质不好,而河中具有足够水深或较好水质时。
其构成是:取水头部、进水管、吸水间和泵站。
(1)取水头部其要求是:①避免吸入泥沙;②不引起附近河床的冲刷;③避免其进水口被水内冰堵塞;④不被船只、木排及流冰撞击;⑤便于清洗。
其设计要求:①具有合理的外形;②取水头部进水口的位置适当,其上缘在最低水位以下0.5~1.0,冰盖底面以下0.2~0.5m,其下缘高出河底1.0~1.5m;③进口水流速度适当。
其类型有:喇叭管、蘑菇型、鱼型罩、箱式、墩式、斜板式、活动式。
箱式取水头部由周边开设进水孔的钢筋砼箱和设在箱内的喇叭管组成。
进水孔总面积较大,能减少冰渍和泥沙进入量。
适用于冬季冰凌较多或含沙量不大,水深较小的河流上采用,中小型取水工程用得较多。
中南地区含沙量较小的河流上箱的平面形状:圆形、矩形、棱形。
(2)进水管进水管有自流管与虹吸管之分,其自流管取水:自流管淹没在水中,河水靠重力自流,工作较可靠,水中含沙量较高时,为取得含沙少的水可在集水间壁上开设进水孔,可设置高位自流管。
适用于自流管埋深不大,或可以开挖隧道;而当河水位高于虹吸管顶时,无需抽真空即可自流进水;当河水位低于虹吸管顶,需先将虹吸管抽真空可进水。
虹吸高度2—6m。
适用于河滩宽阔,河岸较高,且为坚硬岩石,埋设自流管需开挖大量土石方,或管道需要穿越防洪堤时可采用虹吸管。
优点:减少水下土石方量,缩短工期,节约投资。
缺点:对管材、施工质量要较高,运行管理要求严,要装置真空设备,严密不漏气,可靠性不如自流管。
主要探讨自流管进水。
(3)吸水间及其作用:1.沉淀一部分泥沙及杂质; 2.便于安设格网; 3.可以根据吸水井中的水位变化判断取水系统的工作情况;4.可以减少水泵吸水管的长度及埋深; 5.便于清洗自流管。
因河流河岸较缓,主流远离岸边,宜采用固定式河床取水构筑物。
河心处用箱式取水头部,经自流管流入集水井,再经格栅、格网截留杂质后,用离心泵送出。
(斗槽式)1.1.2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岸边式取水构筑物与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基本相同,但它没有取水头部与进水管,只有集水并和泵房组成。
原水由无塔供水的集水间的进水孔进入。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深水线靠近岸边,水质良好,水位变幅不大且岸坡陡峻,岸坡地质条件较好的情况。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平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椭圈形。
根据供水设备取水量和流速确定进水窗口总面积,再由每个窗口的面积定出窗口数目。
因为水源的水位有涨有落,为了取得含砂量较小的水,窗口可做成上下两排,高水位时用上排,低水位时用下排。
窗口的位置应保证下面一排最低水位下有适当深度,上排位置使最高水位时仍能取水。
风向对取水口处的水质有影响。
如风向由岸吹向河中心,下层水清,应从下排窗口取水。
反之,则应开上排窗口取水。
集水井和泵房可以合建,也可以分建.其原则与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相同。
在岸边较陡,岸边水较深,水质和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不大的河流,比较适合采用集水井和泵房合建的固定取水方式,这种取水方式具有设备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短,运行安全可靠,便于维修的特点;而在河岸地址较差,建立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对河床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水下施工有难度的水源点宜采用分建式,这种取水方式泵房离开河岸,设在水质条件比较好的位置,维护管理,运行安全性相对于合建式要差一些。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建在河床稳定,河岸较为平坦主流离河岸较远,河岸水深较浅,水质较差;河中有足够的水深以及水质较好的河流取水点,可以分为自流管取水和集水井和泵房分建、合建2种。
1.3江心进水头式由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和取水泵房组成。
常用于岸坡平缓、深水线离岸较远、高低水位相差不大、含砂量不高的江河和湖泊。
原水通过设在水源最低水位之下的进水头部,经过进水管流至集水井,然后由泵房加压送至水厂。
集水井可与泵房分建或合建。
当取水量小时,可以不建集水井而由水泵直接吸水。
取水头部外壁进水口上装有格栅,集水井内装有滤网以防止原水中的大块漂流杂物进入水泵,阻塞通道或损坏叶轮。
江心桥墩式也称塔式。
常用于水库,建于尚未蓄水时。
构筑物高耸于水体中,取水、泵水设施齐全,用输水管送水上岸。
可以在不同深度取水,以得到水质较好的原水。
岸边式集水井与泵房分建或合建于岸边,原水直接由进水口进入。
一般适用于岸坡较陡,深水线靠近岸边的江河。
对含砂量大或冰凌严重或两者均出现的河流,取水量又较大时,可采用斗槽式取水构筑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其前以围堤筑成一个斗槽,粗砂将在斗槽内沉淀,冰凌则在槽内上浮。
中国西北地区有多处斗槽式取水构筑物。
底栏栅式以山区溪流作为水源时,为避免急流中的砂砾,用低坝抬高水位,坝内有引水渠道,渠顶盖栏栅。
水流溢过坝顶时从栏栅进入渠道,流至沉砂池沉除泥沙后,再用水泵输出。
(江心进水头式)1.2移动式取水构筑物适用于水位变化大的河流。
构筑物可随水位升降,具有投资较省、施工简单等优点,但操作管理较固定式麻烦,取水安全性也较差,主要有两种:1.2.1浮船式水泵设在驳船上,直接从河中取水,由斜管输送至岸上。
水泵的出水管和输水斜管的连接要灵活,以适应浮船的升降和摇摆。
当采用阶梯式连接时,须随水位涨落改换接头位置。
当采用摇臂式连接时,加长联络管为摇臂,不换接头,浮船也可以随水位自由升降。
浮船取水要求河岸有适当的坡度(20°~30°)。
浮船式取水构筑物在中国西南和中南地区较多。
80年代,单船供水能力已超过每日1 00000m3/h。
1.2.3缆车式由泵房、坡道、输水斜管和牵引设备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图3)。
取水泵设在泵车上。
当河流水位涨落时,泵车可由牵引设备沿坡道上下移动,以适应水位,同时改换接头。
缆车式取水适宜于水位涨落速度不大 (如每小时不超过2米)、无冰凌和漂浮物较少的河流。
第二节混凝工艺.2.1.1功能和目的混凝是指向水中投加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剂,这些化学药剂在水中发生水解,和水中的胶体粒子互相碰撞,发生电性中和,产生吸附、架桥的网捕作用,从而形成大的絮体颗粒,并从水中沉降,起到了降低颗粒悬浮物和胶体的作用。
有时单独采用混凝剂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投加辅助药剂以提高混凝的效果,这种辅助药剂称之为助凝剂,助凝剂本身不能产生像混凝剂一样的作用,只能起到改善絮体结构,使絮体颗粒增大、强韧和沉重。
因此单独采用助凝剂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2.2 常用单混凝絮凝药剂常用的混凝剂种类很多,工业上常用的一般为无机盐类混凝剂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无机高分子盐类混凝剂主要有三氯化铁和硫酸业铁。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主要有碱式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和聚合硫酸铝(PAS)。
其中,以三氯化铁和碱式氯化铝最为常用。
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剂在水中的混凝作用会受pH、水温及水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及投加剂量需要结合小试烧杯实验加以确定。
常用絮凝剂一般为有机高分子物质,主要有聚丙烯酰胺(PAM)和阳离子型聚合物。
其中阳离子型聚合物虽然具有优良的助凝效果,但价格昂贵,因此应用不太普遍。
而聚丙烯酰胺则已成为最为常用的人工合成有机高分子助凝剂。
2.2.3 注意事项由于大多数芳香聚酰胺反渗透膜表面整体现负电荷性,因为如果在预处理工艺中投加的阳离子型混凝剂或助凝剂过量的话,那么过剩的阳离子物质可能会吸附到膜表面,造成膜的离子型污染。
此时反渗透系统将会产生产水量下降、压降上升的现象,而且一旦发生离子型污染,将很难以得到有效地恢复。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混凝剂和助凝剂的准确投加及其pH范围的控制。
2.2.4混凝气浮池在经过前面构筑物的生化处理的出水中投加混凝剂,经混凝反应后进入混凝气浮池分离,进一步降低有机物悬浮物的浓度,保证有良好的出水。
混凝气浮法分为加药反应和气浮两个部分,加药反应通过添加合适的混凝剂和絮凝剂以形成较大的絮体,再通入气浮分离设备后与大量密集的细气泡相互粘附,形成比重小于水的絮体,依靠浮力上浮到水面,从而完成固液分离。
整个混凝气浮的工艺流程为将配制好的混凝剂通过定量投加的方式加入到原水中,并通过一定方式实现水和药剂的快速均匀混合,然后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混凝气浮由混凝和气浮两个工艺组成。
(1)气浮工艺气浮过程中,细微气泡首先与水中的悬浮粒子相粘附,形成整体密度小于水的“气泡——颗粒”复合体,使悬浮粒子随气泡一起浮升到水面。
由于部分回流水加压气浮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较多,并且节省能源、操作稳定、资源利用较充分,所以多采用部分回流压力溶气气浮法。
(2)混凝工艺向污水中投入某种化学药剂(常称之为混凝剂),使在水中难以沉淀的胶体状悬浮颗粒或乳状污染物失去稳定后,由于互相碰撞而聚集或聚合、搭接而形成较大的颗粒或絮状物,从而使污染物更易于自然下沉或上浮而被除去。
混凝剂可降低污水的浊度、色度,除去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些重金属毒物和放射性物质。
2.2.4常见混凝剂1)聚合氯化铝(Polyaluminium Chloride,缩写PAC),简称聚铝。
它是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由于氢氧根离子的架桥作用和多价阴离子的聚合作用而生产的分子量较大、电荷较高的无机高分子水处理药剂。
在形态上又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两种,而固体按颜色不同又分为棕褐色、黄色和白色,不同颜色的聚合氯化铝在应用及生产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区别。
2)硫酸铝(AS) 无水硫酸铝是无色结晶,易溶于水,常温下硫酸铝以含十八水合物最为稳定。
Al2(SO4)3·18H2O是具有光泽的无色颗粒或粉末晶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PH<=2.5)。
工业品为白色或微带灰色的粉末或块状结晶,因可能存在少量的硫酸亚铁而使产品表面发黄。
硫酸铝是使用最早的絮凝剂之一。
硫酸铝对水中胶体微粒的絮凝过程分为吸附脱稳、沉淀絮凝、吸附沉淀混合区和再稳定四个区域。
加入过量的硫酸铝,会形成胶体再稳定而影响絮凝效果。
硫酸铝价格便宜,应用较广泛。
3)聚合氯化铝(又称碱式氯化铝PAC) 聚合氯化铝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絮凝剂,它的固体呈无色至黄色树脂状,易潮解,溶液为无色至黄褐色透明状液体,聚合氯化铝易溶于水并易发生水解,水解过程中伴随有电化学、凝聚、吸附、沉淀等物理化学现象。
聚合氯化铝一般是由铝矿土与酸经过酸溶、水解、缩聚等复杂的过程而制成的。
相对于硫酸铝而言,聚合氯化铝混凝效果随温度变化较小,形成絮体的速度较快,絮体颗粒和相对密度都较大,沉淀性能好,投加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