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寻根(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名寻根(一)

作者:安希孟

来源:《寻根》2018年第02期

水乡泽国话桥村

有些村名不叫村,而叫“桥”。古人在河道上搭建桥梁,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叫某桥,此后形成的自家村落就叫“某某桥”或“桥上”。据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统计,全国村名为“桥”的有33221个,沿海或南方居多。乡镇名称为板桥者,数目极大。

浙江金华武义敕令桥,传说为东汉刘秀敕封。刘秀被敌兵追赶,躲到桥洞下面,附近的蜘蛛爬来吐丝织网,追兵未能发现。躲过劫难的刘秀看见桥头白株树上熟透的果实,饱餐一顿。为报答此桥和白株树,他皇封此桥,村子也取名敕令桥。

浙江温岭三衙桥村,三衙六士皆位于此地。三衙桥村名,源于三衙桥。清朝,此地三个衙门集资修桥,得名三衙桥。然而嘉庆《太平县志》却载:“连树桥港,在九都,水自泽库东行,折而南,过三衙桥,东与黄(岩)境十字泾接……三衙桥即方衙桥,与黄境四衙桥皆洋山兄弟炽盛时建。”三衙桥村有“三衙六士九僧桥”,三衙桥与六士桥都在三衙桥村内,九僧桥则为路桥区的桥梁。六士桥,一说六位进士集资修建。九僧桥则是九位僧人化缘筹资修建的。三桥并称,成三、六、九。

浙江温州龙湾区状元桥村,因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状元赵建大所造的状元桥而得名。南有御史桥村。

浙江宁波礼嘉桥村,取自村中古桥“礼嘉桥”。早年村里只有徐、李两家。徐家在街河上造了一座桥,名“善庆桥”。李家穷,和徐家商量,两家再合造一桥,取名“李家桥”。李家为答谢

徐家,就取“李家桥”的谐音“礼嘉桥”。现村中古迹有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造的善庆桥,还有徐氏宗祠、九十九间头、七份头墙门、“礼嘉桥”原桥栏等。

浙江杭州西湖区有慈母桥村:明代司农少卿葛寅亮家住葛衙庄,其母娘家在龙门坎,回娘家必经龙门溪。溪畔无桥。葛寅亮功成名就,就在龙门溪上建桥,取名“慈母桥”。

绍兴是水乡和桥乡兼而有之,以桥命名村庄是绍兴村名的特色:有的是桥蕴含典故,有的是桥的地理位置,有的是桥的特点,如东双桥、八字桥、夏履桥等。其中,绍兴八字桥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南宋嘉泰年间,宝四年(1256年)重建,“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村名尾字为桥的,浙江宁波方桥村,坐落在福泉山鸣角嵝的山麓,含六个自然村。一条宽敞的溪流穿村而过,溪上一座石桥,铺着石板,桥面仿佛方形,叫“方桥”。村以桥名。山顶保留古代军事建筑“隘口”,垒着石墙。戚继光曾驻守于此。

浙江乐清以桥命村的地名很多,邬家桥是其中之一。邬家桥古称龙川。邬家桥应当是邬姓人家的聚居地。

江苏常州溧阳,村庄多以桥命名,故曰,一桥一村庄。溧阳水网密布,沟渠交错。水多的地方,桥也多。以桥命名的村镇也多。溧阳很多古桥今已不存,但桥名却留存在地名中,例如汤桥、余桥、平桥、别桥、竹箦桥、殷桥、夏桥、胡桥、八字桥、贝桥等。今日别桥,即昔日甓桥,古称“安乐桥”,是溧阳最早建的桥,始建于隋代大業十三年(617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甓两岸取其固”,甓就是砖,在两端用砖砌成桥堍,故称甓桥。后来被错写成别桥。

用竹子搭成的桥叫竹箦桥。传说河的两岸,垂钓的老者用河边竹子搭成一座竹桥。因桥面竹编呈床席状,被称为“竹箦桥”。溧阳市有竹箦镇余桥村。明万历年间造木桥,清乾隆庚子年重修,改为石桥。

溧阳城里有夏桥村,夏桥,古称“下桥”。下桥,因在溧阳城下水关东的下游,故称。南宋绍兴年间,因桥靠近秦梓府第,故又称“秦公桥”。秦梓是秦桧的哥哥,原籍江宁,宣和六年(1124年)登进士第,居官清正,不愿与秦桧同流合污,故迁居溧阳。初住上黄镇尚典村,后住溧阳下桥。下桥是桥的名称,也是一个自然村的名称。

广东揭阳普宁平定桥村,桥原名黄大桥,又名黄殿桥。南宋陈氏从福建莆田竹木街来此定居。村东北有桥名黄大桥,系黄姓所建。潮州方言,大与殿相近,年久被转称为黄殿桥。相传,北宋兵征南时,扎营于此,为祈早日平定叛乱,故村名又易为平定桥。

江西大余县斑竹桥村,或名竹桥村,方志记载了村名的由来:以前,在通往村庄的主要路口有一座桥,建桥的材料都是斑竹,村庄因以为名斑竹桥。江西抚州有竹桥村,金溪挨村而过,一溪如带,上架竹桥。元末明初始建竹桥古村。

山东德州砥桥,紧靠漳卫新河。大河决堤,仅残存一角,名铁角镇,后河上建大桥,借中流砥柱之意,取桥名砥桥,后为村名。山东微山九孔桥村,村中有族谱载,刘氏于咸丰元年迁来,定居于九十九孔桥(又叫乱石桥)边,村子取名九孔桥(又曾名刘庄)。

安徽黄山汗山桥村,又名撼山桥村,桥原名“蓝天桥”。岳飞率军大败金兵,金兀对天长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后人把他感喟的地方蓝天桥改为“撼山桥”。民众误写成“汗山桥”。

河南焦作有马范桥村,附近还有陈范桥、刘范桥、石范桥等村,村名都与范桥有关,主要居民分别为马姓、陈姓、刘姓、石姓。范桥名称与战国范雎有关。范雎,亦名范且,更名张禄,潜入秦,慷慨陈词。秦王拜范雎为相,用“远交近攻”策略。后自责谢病,归相印,不久病死。刘范村有范雎墓,石刻“秦国丞相范雎之墓”,碑上镌刻《祭秦相范雎文》,2010年立。刘范村传说范雎死后葬于此。后来刘、郜、李三姓迁居此地。郜姓居地取名郜范村,刘氏取名刘范村,李氏李范村。沿河有几个村庄,村民在河上建了几座桥,百姓称为“范桥”,后来这几个村庄便以村中居住人数多的姓氏冠名,这就是马范桥、石范桥、刘范桥、陈范桥等村名的由来。

河北唐山玉田不少村名带有“桥”字,如丁家桥、江家桥、杨家板桥、刘家桥、李家桥等。人们在河道上搭起简易的桥梁,并在桥名之首冠以自家姓氏。村庄有桥,会在村名后面加一个“桥”字。河北玉田彩亭桥镇,金代晚期,学士杨绘(字彩亭)退休回乡,定居蓝水之畔。当时,没有村名。他出资在蓝水(今称蓝泉河)上筑起三孔拱券石桥,名为彩亭桥,后来就有了彩亭桥村。它和金朝卢沟桥都是载于《大明一统志》中的十三座古桥之一。以桥为村名,如王桥、李桥,系河北古卫河、古漳河沿岸村落有木桥,居民以王姓、李姓为多故也。

北京门头沟村名与桥梁有关。龙泉镇的村子孙桥,也叫孙家桥,始建于明代,单孔石桥。梁桥也叫梁家桥。梁桥是因为城里的官人梁九公出资修建。北京房山板桥村,清代成村。此地原属芦村,称“北地”,后来于此地大石河上修造一座木板桥,便于东西往来,桥之两头渐成村落,隔河相望,河东者称南板桥,河西者称北板桥。

太原豫让桥,即赤桥。战国时,智伯家臣豫让潜伏石桥下,行刺赵襄子未遂,此桥遂更名豫让桥。明万历《太原府志》:赤桥“在太原县西南七里晋水上,智伯引水灌城。初名豫让桥,至宋太祖凿卧虎山有血流成河,故改今名”。赤桥所在的村因而被命名为赤桥村,村观音堂碑文:“石桥村曾名刘村、韩村。”太原小店区有西桥、东桥、橙桥、邓桥、洋灰桥等村名。

村名尾字拾趣

中国传统村落名称由姓氏加“家庄”“家坡”的很多,凡称呼“家庄”“家坡”“家堡”“家岭”“家湾”的村庄,理论上应该比较小,由同一姓氏的几户人家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