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分类.doc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分类.doc说课稿

有机化合物分类(说课稿)民勤一中周敏【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5》2.年级:高一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5.教学时间:40分钟【设计理念】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知道了有机化合物的几种主要分类角度及其对应的类别的名称后,才能继续后面的学习。
故本教材将这部分内容放在开篇的第一节,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必要知识的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角度的不唯一性和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并能用三种分类方法对常见的简单有机物进行分类;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框架,能使几次框架下的各类物质并知道其所含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类。
②初步建立有机分子内基团间会产生相互影响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②、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高中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有机化合物分类一级标题:有机化合物分类的重要性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有机化合物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包括食物、药物、塑料、燃料等。
因此,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对于深入理解化学世界以及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二级标题1: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有机化合物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
1. 饱和烃:这类化合物的分子中只有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
由于分子结构的简单性,饱和烃通常是比较稳定的物质。
典型的饱和烃有烷烃和环烷烃。
2. 不饱和烃:这类化合物中存在碳-碳双键或三键。
不饱和烃的存在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容易进行化学反应。
常见的不饱和烃有烯烃和炔烃。
3. 芳香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具有环状结构,并含有具有稳定性的芳环。
芳香化合物通常具有浓郁的香气,例如苯和香豆素。
4. 卤代烃:这类化合物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取代。
卤代烃具有相对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并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
5. 醇:这类化合物含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醇是许多重要化合物的基础,例如乙醇和甘油,它们广泛应用于溶剂、药物和润滑剂等领域。
6. 醛和酮:这类化合物中分别含有羰基(—C=O)和酮基(—C=O—)。
醛和酮是重要的功能性化合物,广泛用于制药、香料和合成材料等行业。
7. 酸和酯:这类化合物含有羧基(—COOH)或酯基(—COO—)。
酸和酯是有机酸和有机酸酯的代表,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染料工业和香料工业等领域。
二级标题2: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应用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其结构和性质,还有很多实际应用。
1. 医学应用: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通过对不同类别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类别的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合成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2. 化学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使化学家能够系统地设计和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
高三化学有机物说课稿模板

高三化学有机物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展示一节关于高三化学有机物的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题是“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掌握其性质,并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导入首先,我们将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程主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有机化合物的初步认识,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和反应规律。
3. 学会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机化合物的碳链结构和官能团。
2. 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及其机理。
教学难点1. 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2. 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演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
2. 新课讲解:- 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 讲解碳链结构和官能团的概念。
- 通过实例,展示不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 实验演示:演示一些基本的有机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有机反应的过程。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塑料、药品等。
5.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我们将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作业布置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能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有机化合物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去。
谢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节课再见。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化学学习有所帮助。
再次感谢大家的聆听。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说课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说课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2的学习之后,在初步了解了某些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选修模块,因此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属于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范畴。
是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思想在后续各章还会结合官能团体系的学习不断出现,巩固和深化;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教学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二、说学情:初中和高中必修中的有机化学知识已涉及不少,但没有系统性,以常识性知识和典型代表物的性质为主。
学习过程中要先复习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初步了解有机物的类别,建立知识的系统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本节教材的内容呈现比较直观、简洁,主要通过一个分类图、一个表格和一个练习来完成学习。
所以本节的学习应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
作为本节课的科学分类法,已在必修1种被学生所认识,因此我对这节课关于分类方法的教学侧重在两个方面的引导:一是为什么要用分类法来研究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二是怎样的分类方法更有利于人们认识有机物?(分类的科学性)前者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种类有几千万种的事实来启发学生。
后者通过学生总结的有机物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来对比、筛选达到统一。
有关官能团的教学主要通过表1-1,温故知新,复习已学过官能团的化学性子。
了解未学过的酚、醚、酮等官能团及其代表物。
对个别重要、易混淆的官能团还进行了拓展和延伸。
对于教学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我认为除了对官能团的分类记忆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官能团来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实例。
2. 教学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 教学素材:相关有机化合物的图片或实物。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醇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应该如何分类?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分类方法:根据碳原子之间的连接方式,有机化合物可分为链状有机化合物和环状有机化合物;根据功能团的不同,有机化合物可分为烃、醇、醚、酸、酯、胺等六大类。
3. 案例分析(15分钟)针对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展示相关实例,如甲烷、乙醇、乙酸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4. 互动提问(5分钟)提问学生:如何区分有机化合物中的烃、醇、醚、酸、酯、胺等类别?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布置作业: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在互动提问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思考并解答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仍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巩固。
四、课后作业1. 列举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分类。
2. 总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3.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碳氢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氮的化合物、含有硫的化合物等。
3.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例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包括碳氢化合物、氧化物、含有氮的化合物、含有硫的化合物等。
3. 案例分析:给出具体例子,让学生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归纳总结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例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定义和分类方法的理解。
2. 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实物模型: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帮助学生理解。
3. 化学实验: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参考书籍:提供有机化合物分类的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以及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化合物的特征。
2. 准备实物模型,展示有机化合物的空间结构。
3. 准备化学实验器材,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实验。
最新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word版本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Ⅰ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二、过程与方法
3、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 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 性。 利用投影、 动画、 多媒体等教学手段, 演示有机化合物的
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 板书 ]2 、按官能团分类
[ 投影 ] 表 1-1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类别
官能团
典型代表物和结构简式
烷烃
———
甲烷
CH 4
烯烃 炔烃 芳香烃
双键 —C≡C— 三键
———
乙烯 乙炔 苯
CH 2= CH 2 CH ≡CH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主备人教学设计
4、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 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Ⅱ教学重点:
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
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Ⅲ教学难点:
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Ⅳ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讲练结合
Ⅴ教学过程: 一、引入教学 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
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 如油脂、 糖类和蛋白质等, 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 1828 年,德国科学家维
类别 卤代
烃 醇
酚
官能团 — X ( X 表示
卤素原子) — OH 羟基
— OH 羟基
典型代表物和结构简式
溴乙烷
CH 3CH 2Br
乙醇 CH 3CH 2OH
苯酚
醚
乙醚 CH 3CH 2OCH 2CH3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说课稿 教案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目标】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原子团。
【知识要点】〖复习〗1、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
但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2、有机物的特性:种类繁多、分子较大、反应慢、副反应多、大多数能燃烧、一般难溶于水。
〖新课〗一、按碳的骨架分类1、链状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的化合物(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
如:CH3-CH2-CH2-CH 3正丁烷CH3-CH2-CH2-CH2-OH 正丁醇2.环状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
它又可分为两类:⑴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
如:环戊烷环己醇⑵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
如:苯萘〖练习1CH2⑶CH≡CH ⑷⑸⑹CH3Cl⑺CH3CH2OH⑻⑼⑽CH3COOH⑾CH3CHO⑿CH3COOC2H5⒀△链状化合物:⑴⑵⑶⑹⑺⑽⑾⑿有机化合物脂环化合物:⑷⒀环状化合物芳香化合物:⑸⑻⑼〖练习2〗下列有机物中⑴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①②⑤⑥⑦⑧⑩,⑵属于芳香烃的是②⑤⑧⑩,⑶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⑧⑩。
①②③-CH3④⑤-CH3⑥-COOH⑦⑧⑨⑩〖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按官能团分类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官能团。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化合物,其化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类别官能团代表物类别官能团代表物结构名称名称结构简式结构名称名称结构简式烷烃——甲烷CH4 酚-OH 羟基苯酚烯烃双键乙烯CH2=CH2 醚醚键乙醚CH3CH2OCH2CH3炔烃叁键乙炔CH≡CH 醛醛基乙醛CH3CHO芳香烃——苯或酮羰基丙酮CH3CH3OH-CH2-OH -OH-OH -CH=CH2卤代烃-X卤原子溴乙烷CH3CH2Br羧酸羧基乙酸CH3醇-OH 羟基乙醇CH3CH2OH 酯酯基乙酸乙酯CH3O-C2H5〖练习3〗下列化合物中有2个官能团的是(CD)A、CH3CH2ClB、C、CH2=CHClD、〖练习4〗判断下列物质的所属类别CH3CH2CH2CH3正丁烷CH3CH2CH2CH2OH 正丁醇环已烷环已醇苯萘对苯二酚甲醛对甲苯酚乙苯苯甲酸甲酸乙酯丙烯酸〖练习5〗下列物质有多个官能团可以看作醇类的是BD,酚类的是ABC,羧酸类的是BCD,酯类的是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合物分类(说课稿)
民勤一中周敏
【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化学5》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设计理念】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知道了有机化合物的几种主要分类角度及其对应的类别的名称后,才能继续后面的学习。
故本教材将这部分内容放在开篇的第一节,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必要知识的同时也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角度的不唯一性和有机化合物的多样性并能用三种分类方法对常见的简单有机物进行分类;建立烃和烃的衍生物的分类框架,能使几次框架下的各类物质并知道其所含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的研究,能够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对比和归类。
②初步建立有机分子内基团间会产生相互影响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②、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蛋白质等典型的有机化合物,了解了它们的主要性质以及在人们生活、化工生产中的作用;重点学习了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反应特点;初步了解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认识了一些有机物对于人类日常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初步形成了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
有机化合物按结构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根据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碳骨架)分类,另一种则是按照决定有机物分子化学性质的特殊原子或原子团(官能团)分类。
通过
分类方法的学习,认识分类思想在有机化合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三是将教与练结合起来,以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的目的。
【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超市里为了顾客买东西方便把商品分类摆放,我们现在学习的有机物的种类更多,为研究和学习的方便我们也要对有机物进行分类,引出本节课的授课内容。
(二)、新课教学
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得出有机物分类的一般方法及类型。
即按元素组成分、按碳骨架分、按官能团分。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有机物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每种分类举例帮学生认识理解,尤其对官能团的学习,对其结构和名称都做详细的讲解和书写,以便使学生对官能团有清晰的认识。
(三)、练习反馈: 1、2、3、4
通过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对所做练习互评,以便找到差距,加深印象。
(四)、小结:略
(五)、作业布置; 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P63题。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情景导入,学生热情高涨。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始终充满热情、兴趣浓厚。
在探究、交流过程中也暴露出他们学习中的不足,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掌握知识。
【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有机物分类》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
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