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富翁创业经历

合集下载

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雷军的创业故事

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雷军的创业故事

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雷军的创业故事雷军,一个来自中国的软件工程师,通过他的努力和智慧,不仅在科技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还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的创业故事激励着年轻人们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价值。

本文将讲述雷军从软件工程师到亿万富翁的创业历程,并探讨其中的成功因素。

一、初入科技行业雷军于1992年加入一家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

在那里,他熟练掌握了各种技术和工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然而,雷军并不满足于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他渴望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中国科技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小米之路在2007年,雷军看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创办一家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智能手机公司,那就是现在大家熟知的小米。

雷军相信,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改变市场格局,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小米公司成立后,通过低价高性能的产品策略,迅速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雷军坚信用户至上的理念,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这一理念成为了小米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三、战胜困境创业路上,雷军也遇到了很多挑战和困难。

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压力巨大,这些都曾让他感到沮丧和疲惫。

然而,雷军从未放弃,他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雷军注重团队建设,他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加入小米。

他们相信雷军的领导能力和创新理念,为小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雷军也时刻保持着对市场和技术的敏锐洞察力,不断调整战略来应对变化。

四、社会责任与公益事业雷军不仅关注商业利益,还注重社会责任和公益事业。

他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投资创办了雷军公益基金会,致力于改善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

雷军坚信,教育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础。

雷军通过自己的创业之路,努力将好的教育资源带给更多的人,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的公益事业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五、成功的启示从雷军的创业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创业案例南存辉创业故事

创业案例南存辉创业故事

南存辉创业故事南存辉从修鞋匠到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南存辉是正泰集团董事长,被《福布斯》列入中国首富前五十名的中国民企精英,然而,这位亿万富翁创业之前只是一个子承父业的修鞋匠,以下是南存辉从修鞋匠到亿万富翁的创业故事。

南存辉的少年时代充满了艰辛与磨难。

从6、7岁开始,他就挑着米糠,提着鸡蛋上街卖。

他的父亲是当地知名的老鞋匠,13岁那年,他初中刚毕业,父亲因伤卧床不起。

作为长子,南存辉辍学子承父业,每天挑着工具箱早出晚归,一晃就是三年。

初中没毕业,南存辉就当上了小鞋匠。

回忆这段经历,南存辉说,“修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回忆起当年的小鞋匠生活,南存辉说,“三年修鞋虽没赚到什么钱,但它使我懂得了诚实做人的道理,有质量便有市场。

同时它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必须重视从一件件的平凡小事做起,而且任何小事要做好都是不易的。

”修鞋的南存辉发现,自己每天“工作”的窄小的乐清柳市老街,两边的门面,没几年慢慢的都变成了经销电器产品的商店,并日渐热闹。

这里每天人来人往,来去匆匆。

他感觉他们很赚钱。

当时16岁的他从中发现,搞电器可能会比修鞋要好一点儿,于是就决定放下修鞋担,加入到电器生产行列。

南存辉说,当时做电器这个生意,只要找到店铺,就可以干了。

到工商局注册登记,拿到合法的身份后,然后去刻公章、印合同,就跑出温州到外地去接业务、接订单、找销路。

“那个时候,我感觉到,真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们,使我们从土地里、从农村中解放出来,有机会走南闯北寻找发财致富的道路。

”那时候,低压电器行业的市场前景很大,但南存辉发现,光靠个人力量不行,光靠一个小打小闹的门面更不行。

这个时候,他的小学同学胡成中找到了他,想跟他一起合伙办厂。

1984年,南存辉与胡成中一起投资5万元,办起了“求精开关厂”。

这个求精开关厂就是现在的正泰和德力西电气的前身。

那时,在乐清柳市镇的老街两边到处都是电器行,在这个环境当中,觉得怎么干也不会亏,于是就先干起来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创业故事比尔盖茨,全球个人电脑软件领导品牌--微软公司的董事长。

这样一位成功人士,也许会有很多人想了解他是如何创业,如何获取人生巨大的成功的,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比尔盖茨这位名人的不平凡的创业路。

比尔盖茨创业故事1:痴迷电脑的天才少年盖茨是为电脑而生的,而他也把电脑带入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比尔盖茨出生於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自小家境富裕,他的父亲威廉盖茨WilliamH.GateII是一位杰出的律师,母亲是华盛顿大学校务委员及第一州际银行FirtIntertateBank董事。

为了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盖茨的双亲便将盖茨送进管教严格的西雅图湖滨私立中学Lakeide就读,也就是在这里盖茨发现了一生事业的重心──电脑,也遇见了未来的工作伙伴保罗艾伦PaulAllen。

盖茨进入湖滨中学之后迷上了电脑,从此就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中心。

从8年级开始,盖茨便利用闲暇时间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

根据盖茨自己陈述:我在十三岁时就写了我的第一个软体程式,我拿它来玩井字游戏。

当时我所用的电脑体积庞大、笨重、速度缓慢而且相当不听话。

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侯我们玩得真开心。

盖茨上9年级的时候,TRW公司的工程师在架设西北输电网络时遇到了问题,一筹莫展。

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湖滨中学计算中心的一份《问题报告书》,当场打给制作这份报告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盖茨和艾伦),希望他们两人能来帮助排除问题。

但他们压根没有想到,这两位大师居然只是9年级和10年级的学生!比尔盖茨创业故事2:艰辛的创业1973年夏天,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进入了哈佛大学一年级,在那里他与SteveBallmer住在同一楼层,后者目前是微软公司总裁。

在哈佛,他仍然无法抵抗电脑的诱惑,于是就经常逃课,一连几天呆在电脑实验室里整晚整晚地写程序、打游戏。

盘点20位白手起家巨富企业家

盘点20位白手起家巨富企业家

盘点20位白手起家巨富企业家前言:英雄不问出处,无论是大学肄业生,被炒鱿鱼的白领,运动员,还是普通工人,都有成为巨富的潜质。

第一名:比尔·盖茨(Bill Gates)身家:540亿美元公司:微软创业历程:受1975年1月《大众电子》上一篇关于MIST公司"牵牛星"(Altair)的文章启发,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Paul Allen)开始为其编制程序,之后两人创立微软公司,盖茨担任CEO。

第二名: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身家:270亿美元公司:甲骨文创业历程:1977年,埃里森用自己的1400美元储蓄创立了甲骨文。

最初,公司被命名为"软件发展实验室"(SDL),1979年更名为Relational Software Inc。

,在甲骨文数据库成为公司的旗舰产品后正式更名为"甲骨文"。

第三名:迈克尔·彭博(Michael Bloomberg)身家:180亿美元公司:彭博财经创业历程:1982年,彭博在被所罗门兄弟炒鱿鱼后,成立了彭博新闻社。

在其他财经媒体都大幅裁员并寻求易主时,彭博的业绩一直都保持强劲增长。

在提及当年那段经历时,彭博说:“活得更好是最好的报复。

”第四名:拉里·佩奇(Larry Page)身家:150亿美元公司:谷歌创业历程:学生时代的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合作完成的一篇论文:剖析大规模超文本网络搜索引擎,成为了谷歌创立的基础。

第五名: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身家:150亿美元公司:谷歌创业历程:见“拉里·佩奇”第六名:谢尔登·安德森(Sheldon Anderson)身家:147亿美元公司:拉斯维加斯海滩赌场(Las Vegas Sands)创业历程:安德森的父亲是出租车司机,安德森在12岁的时候从叔叔那里借来200美金开始卖报纸。

十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十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十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10-05-19 新华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中国历史上白手起家成就大业的先例并不少见,司马迁、武则天、朱元璋,他们的故事世世代代都激励着后人。

现代世界的竞争催促人们不断前进,从两手空空到财富巨人的例子就更多了。

据统计数据,全世界白手起家、最终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有680个。

当然,从平凡到成就伟业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以下列举的10位亿万富翁就是成功克服坎坷的典型。

他们中有5个人没有读完大学,3个则压根儿没上大学,有6个是孤儿或者被收养。

我们是否能从他们跌宕起伏甚至戏剧化的生命轨迹里得到启发?拉里埃里森净资产:280亿美元出生于单亲家庭,埃里森在32岁以前他还一事无成,读了三个大学,没得到一个学位文凭,换了十几家公司,老婆也离他而去,开始创业时只有1200美元,却使得甲骨文公司连续十二年销售额每年翻一翻,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的软件公司。

甲骨文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

埃里森以不择手段的经营手腕和强力甚至欺骗的市场竞争,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米奇贾格蒂阿尼净资产:280亿美元米奇贾格蒂阿尼在21岁时先后失去父母亲和哥哥,从大学辍学后曾经开过出租车、做过旅店清洁工。

他以哥哥留下的零售店铺和父亲留下的些许遗产为本钱,逐渐开创了数百亿美元的世界零售王国。

李嘉诚净资产:210亿美元李嘉诚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首富几乎成了他的名片。

他发家的历程更是充满艰辛,父亲早年病逝,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妹,李嘉诚被迫辍学走上社会谋生。

李嘉诚从一间玩具制造公司的推销员做起,两年后就业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他将它命名为“长江塑胶厂”。

从一无所有到稳固的财富帝国,李嘉诚在做事、做人上的哲学都值得借鉴。

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净资产:112亿美元他4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后来却成为俄罗斯首富。

他广为人知的身份是英超切尔西俱乐部老板,以及俄罗斯铝业大亨、石油大王,他还曾经担任俄罗斯楚戈奇自治州州长。

汪宏坤 从75元到亿万富翁 创业经验

汪宏坤 从75元到亿万富翁 创业经验

汪宏坤从75元到亿万富翁14年前带着75元钱闯荡北京,14年后在北京拥有资产数亿元的华威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汪宏坤的经历被公认为创造了一个打工奇迹。

但是,当提及“从75元到亿万富翁”这一说法时,这位脸上始终带着笑容的总裁严肃了起来,“中国现在优秀的企业家太多了,我离成功还有很大的差距。

”今年36岁的汪宏坤出生在安徽农村,现为香港华威家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家具行业商会会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

目前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涵盖了家具制造、装饰工程、房地产开发、门窗制造、餐饮等领域,员工1000余人。

改变命运的开始1986年高中还没毕业,看到家里状况很差,作为长子,汪宏坤萌发了出外打工补贴家用的念头。

他来到武汉,在一家家具厂当喷漆学徒工。

汪宏坤学技术很勤奋,不到3个月,就能够独立工作了,但是,月工资也就200来块钱,日子过得不宽裕。

结婚并生了小孩后,他的生活更加拮据。

面对这样的处境,汪宏坤开始问自己,是不是一辈子都要这样活下去?1992年快过春节时,他把妻儿送回老家,打算自己去北京打工。

大年初七那天,他向妻子要了100块钱做路费,“当时就觉得这钱太少了,能多一点是一点。

”所以,临走前一天晚上他跟几个朋友打麻将,“就是想赢啊,可越想赢越赢不了。

”结果他反而输了25块钱,也没敢跟妻子说,就揣着剩下的75块钱上路了。

从这时起,他的命运开始悄悄地改变。

自己当老板才能改变现状汪宏坤是当年进城打工大潮中的一员,当年与他一同出来打工的人如今很多都已回到老家,盖了房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但是汪宏坤不是这样的,“我想的是怎样发家,而不是赚了钱就盖房子过日子。

”1992年到北京后,他成为一家家具公司的普通油漆工。

不久后,他发现,这家公司的工资结算方式是月薪制,成本高、效率低,于是向老板建议改为计件制,漆好一件家具得一份钱,这样调动了员工积极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他向老板提出自己要承包车间,做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

陈士骏 27岁亿万富翁的传奇故事 真实创业经验

陈士骏 27岁亿万富翁的传奇故事 真实创业经验

陈士骏 27岁亿万富翁的传奇故事在一年多前,还是个欠卡数累累的年轻人。

参与创办后,来自台湾的陈士骏一夜致富,让人羡慕。

有趣的是,他起初只是为了给朋友之间提供一个分享录影片段的场所,没想到网站却在短短一年里成为网民的回忆储存库和作品发布场所……小卡奴变亿万富翁台湾'坏仔'的传奇故事如果你问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们,他们最爱浏览的网站是哪一个,大多数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的“出身”非常平凡,也相当贫寒,只能形容为两位好友的突发奇想。

最近搜索界巨龙出价26亿新元收购这个网站,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创办人之一陈士骏,这个曾经背负一身卡债的台湾小子如何成为"咸鱼翻身",成为现代男版的"灰姑娘"。

一年多前还欠无数卡债一年多前,参与创办来自台湾的陈士骏还是个欠卡数累累的年轻人。

陈士骏和合作伙伴贺利。

现年27岁的陈士骏于中三那年和家人一同移民美国,高中后进入香槟伊利诺州大学修读计算机科学。

最后一个学期,他受聘于拍卖网站旗下的网上付款公司,期间认识香槟伊大校友贺利和卡里姆。

2005年1月,陈士骏和贺利相继离职,且身上背负钜额信用卡卡债。

去年,陈士骏和贺利在一个朋友的晚会上拍摄了一个视频录像,他们想在网上与其他朋友分享这个录像,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网站将录像放上去。

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创建一个网站,让自己和朋友们能够方便地分享各种视频录像。

两个年轻人的原意是为了给朋友之间提供一个分享录影片段的场所,没想到网站却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成为网民的回忆储存库和作品发布场所,特别是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尤其广泛。

爆红了香港“巴士大叔”和“新加坡女生”还记得让人议论纷纷的香港“巴士大叔”吗?还有,新加坡某理工学院的女生自拍性爱录影片段,也被网友上载到去,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由于本地青少年上网的人数非常多,次数非常频密,再加上这个网站已深入民心,因此这些片段一被上载,都被广泛流传,不一会儿就人人皆知。

【名人故事】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

【名人故事】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

【名人故事】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许家印,中国亿万富翁,华人首富,也是中国房地产巨头恒大集团的创始人和主席。

他的人生轨迹堪称传奇,经历了从贫寒到富裕的蜕变,以及创业失败与成功的起伏。

以下是关于许家印的人生故事。

许家印出生于1965年湖南省娄底市,家境贫寒。

他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为了供许家印上学,甚至不惜将自家的猪卖掉。

在家人的努力和支持下,许家印考上了麻阳师范学校。

在大学期间,许家印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通过勤工俭学赚取学费。

毕业后,他进入了广东工业大学,主修会计。

毕业后,他成为了广东曼莎集团的财务总监,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许家印并不满足于一份稳定的工作。

他有着强烈的创业梦想,于是他辞去了工作,与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

由于市场不景气和管理不善,这家公司很快就破产了,许家印也一度陷入困境。

尽管经历了一次失败,但许家印没有放弃,他仍然坚信创业的机会。

他决心从新开始,于是他创办了恒大集团,最初只有一些小规模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凭借他的勤奋和智慧,恒大集团很快在房地产业取得了成功,并迅速扩张。

如今,恒大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并且进军了其他行业如金融、旅游等。

许家印精明的商业头脑使他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一直秉持着“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的人”的理念。

他十分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并成立了许家印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教育、医疗和灾难救助等方面的慈善活动。

许家印的人生轨迹令人敬佩。

他凭借自己的毅力、智慧和勇气从贫寒中崛起,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他的故事鼓舞和激励着许多创业者和年轻人,告诉他们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就一定能够成功。

他的成功也证明了创业并不容易,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就。

许家印的人生故事是一个有着远见和毅力的人的典范。

尽管他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依然保持着谦虚和勤奋的态度,不断前行,追求更大的成就。

中国亿万富翁的发家创业史

中国亿万富翁的发家创业史
张思民的海王集团在1992至1997年之间,也曾遭遇极大风险,企业险些翻船。后通过上市,其因盲目投资而险些断裂的资金链得以续接,才生存下来。
张思民的第一桶金当是来自澳大利亚投资家的投资,这笔投资达100万美元,张在股份中占大头。张用以创业的原始资本只是3000元的日常积蓄。
六、因缘际会型或无心插柳型
中国亿万富翁的发家创业史
中国亿万富翁的发家创业史
一、逼上梁山型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后期,长达10年的时间内完成创业的中国富豪大多属于逼上梁山型。在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今天,此种类型曾有出现。其典型代表是连续数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李晓华,以及创办广东七喜电脑有限公司的易贤忠。李晓华的第一桶金是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当时投入资金是3500元,收获则达10万元人民币。后李又在秦皇岛放录像,获利百万。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此类创业者的典型特征是本来没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而遇地发了财。其典型代表为张果喜。
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当地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机会,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200多块钱。张顿时灵机触发,立刻返回老家按照上海生产樟木箱的程序“依葫芦画瓢”。半年后,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出品。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自己制作的第一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套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元。这是张掘得的第一桶金。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
韩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出如许一笔巨款,原因在于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支持下,韩很快又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常韩白手起家,其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这也是韩掘得的第一桶金。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故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上,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总是让人动容和鼓舞人心。

他们以毅力、勇气和智慧,穿越重重困难,在创业道路上砥砺前行,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以下是几个成功人士的创业励志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们的成功与智慧。

1. 张磊——从乞丐到亿万富翁张磊,一个出生在农村的贫穷孩子,经历了贫困童年。

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拥有任何背景和资源。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放弃,相反,他用勤奋和才智,逐渐从乞讨生活中走出来。

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张磊来到城市,开始从事小本生意。

他从市场上收购廉价商品,然后再卖给别人。

虽然生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未气馁。

他坚持持续创新,不断改进自己的经营方式,最终成功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通过多年的奋斗和积累,张磊逐渐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在商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的故事成为了无数人的励志典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付出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2. 王海——突破传统,创新风口王海,一个技术geek,对科技充满了无限的热情。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对电子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在那个年代,大部分人都认为电子产品是昂贵且高端的奢侈品,没有人看好他和电子产品有关的梦想。

然而,王海并没有受到外界质疑的影响,他坚定地相信电子产品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此,他投入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电子技术,寻找突破点。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王海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作为第一批创新者,他抓住了科技风口,带领公司迅速崛起。

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之一。

王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突破点,取得成功。

3. 李娜——逆袭的中国传奇李娜,一个来自中国的网球运动员,用她的坚持和勇气改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她从小接触网球,展示出了过人的天赋和潜力。

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网球并不被看好,她接受了很多的质疑和挑战。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

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3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富豪是一帆风顺,不经历失败的挫折就历为富豪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富豪创业成功的故事1:在港台的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的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的。

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然而,霍英东的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的一个!霍英东的祖籍是广东番禺,但是从他的祖父开始,全家就离开了陆地,长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称为“舢板客”,甚至贬称为“水流柴”,“家仔”。

1923年,霍英东就出生在这样的舢板上。

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钊,后来改叫霍官泰;抗日战争爆发后,年轻气盛的他自己改名英东,意思是要“英姿勃发于世界的东方”!霍英东的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的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的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

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的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的渔船救下一条命。

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的渡轮上当加煤工。

可是他的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

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

不过,早年的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的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的一天!赚到第一笔大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的机会。

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

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的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的,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

【名人故事】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

【名人故事】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

【名人故事】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许家印,中国的企业家、亿万富翁,也是万达集团的创始人和董事长。

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奋斗和成功,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梦故事。

许家印出生于1963年,是河南省郑州市人。

在学生时代,他并不是学习特别出色的学生,但他非常努力和勤奋。

他的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在高中期间就考取了大学,进入河南工学院(现河南工业大学)学习。

大学期间,许家印就显示出了他的创业天赋。

在大学时,他就开始创办自己的生意,从事小商品交易和矿产交易。

他通过这些生意赚取了第一桶金,并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1989年,许家印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大连万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起初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

许家印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嗅觉,看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并没有满足于此。

2004年,许家印决定将万达集团从传统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

他的目标是让万达集团成为一家国际化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家印探索了新的业务领域,并开始收购和并购其他公司。

他陆续将万达集团拓展到了金融、文化、旅游、娱乐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

在许家印的领导下,万达集团稳步发展,并逐渐走向国际。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和开发大型项目,比如在英国伦敦建造了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并逐渐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许家印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他成立了许家印教育基金会,捐资助学,改善教育资源。

他还积极参与扶贫事业,捐资建桥修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许家印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勤奋和努力,他坚守“公司最大,个人最小”的理念,一直以来都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

他追求卓越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探索创新和变革。

许家印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成长轨迹,他的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的故事也充满了激励和启示,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奋斗,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乐安居董事长张庆杰白手起家终成亿万富翁! 创业经验

乐安居董事长张庆杰白手起家终成亿万富翁! 创业经验

乐安居董事长张庆杰白手起家终成亿万富翁!乐安居董事长张庆杰每次经过深圳书城大厦时,总会习惯性地看一眼这个建筑。

"那是我来深圳的第一个落脚点。

1987年,这里还是一个小山坡,我就住在小山坡上一间废弃的水泥瓦房里,一直住了两年。

"现在担任乐安居董事长的张庆杰,属上世纪80年代到深圳白手起家的一代。

18年过去了,张庆杰刚来深圳栖居的小山坡上,早已是高楼林立,他也从当年的农村穷汉子,变成了坐拥亿万身家的阔老板。

当年他的"座驾"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全身都响的旧单车,也鸟枪换炮,变成了最新款的宝马七系列。

尽管如此,提起当年那辆旧单车,张庆杰依然记忆深刻。

故事就从那辆旧单车说起吧。

白手起家:骑单车卖香蕉本钱七百"这部旧自行车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财产。

"张庆杰回忆刚来深圳时的窘迫,百感交集。

1968年,张庆杰出生在潮阳县港头村。

"那是一个连稀饭都吃不饱的地方,人均不到四分地。

"作为家中的老大,张庆杰刚读完小学就辍学卖水果帮补家用。

1987年春节,听村里外出打工的人说,深圳的钱比较好赚,于是不到20岁的张庆杰告别家人,踏上了深圳的淘金之路。

"来深圳的路上,我和同伴约定,等赚到五万块钱,就回去盖房子算了!因为在我的家乡,盖一栋房子大概要三、四万。

"就这样,抱着盖一栋房子的"远大"理想,张庆杰和同伴在现在深圳书城所在的小山坡上,租了以前部队废弃的一间水泥瓦房。

初来乍到的张庆杰,手中仅有的就是一辆旧单车和卖水果赚来的700元钱,此外一无所有。

不得已,张庆杰在深圳干回了老本行卖水果。

来深的第二天凌晨5点,他踩了三个小时的单车,到南头拿香蕉到人民桥小商品市场卖。

"每一趟我都载100至200斤的香蕉,不过,深圳的香蕉很多都是用药泡熟的,等不了两天就会坏掉。

最初由于不懂行情,几乎天天都有很多香蕉卖不完烂掉了,自己又吃不了,扔掉又心疼。

新加坡亿万富翁魏成辉的创业故事

新加坡亿万富翁魏成辉的创业故事

新加坡亿万富翁魏成辉的创业故事新加坡亿万富翁魏成辉的小生意薄皮卷挣了大钱,店铺相信只要你有心,你也可以。

全球各大城市的唐人街,无论是旧金山,还是印度加尔各答,乃至在中国都可以发现“Spring Home”这个品牌的身影。

虽然竞争对手不断涌现,但没有谁能挑战第一家的地位——90%的产品出口至全球49个国家。

薄皮卷的生意薄皮卷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健康的大众食品,源自魏成辉的福建老家。

前往他乡讨生活的福建人将它带到世界各地,并普及开来。

薄皮卷这种食品,是用饼皮将切好的红萝卜、豆芽、生菜、胡萝卜(还也可以加上肉)包裹起来,然后蘸着海鲜酱吃。

魏成辉的公司从生产薄皮卷饼皮开始,发展到生产薄皮卷以及一系列亚洲式的方便食品,包括印度煎饼、印度三角饺、糯米饭团和虾卷等。

“我是个简单的人,从薄皮卷这种不起眼的生意开始做起。

但如今我们的生意已远不止于此。

”魏成辉说道。

“成辉这人证明了,只要有动力、有激情和有决心,任何事都是可能的。

他是个积极能干的人。

”魏成辉的好友欧石吉(Ow Chio Kiat)如此说道。

欧石吉在新加坡经营酒店业,是史丹福置地的董事长,同样是今年的上榜富豪。

魏成辉常常被新加坡政府拿来作为立足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最后发展成全球性企业的成功楷模。

“‘新加坡制造’这个标签有助于食品出口商在海外营销产品,而这一点被第一家很好地利用了起来。

”新加坡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国际企业发展局(IE Singapore)负责生活方式部门的理事阿兹丽娜?所罗门(Azlina Sulaiman)如此说道。

魏成辉也承认说:“新加坡国家品牌的强大为我在全世界开启了机会之门。

”凭借其食品业务,以及其他方面,尤其是房地产生意,魏成辉今年首次入围福布斯新加坡40富豪榜,名列第12,其个人财富估计达12亿美元。

魏成辉的成长经历魏成辉一开始并不是做食品生意。

他父亲魏可忠原来在福建务农。

在魏成辉6岁时,全家移民新加坡,住在肮脏破烂的芽笼区,这同时也是新加坡出名的红灯区。

白手起家企业家有哪些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企业家有哪些创业故事

,做事踏实,能吃苦耐劳。1975年,他高中毕业後,也 像周围的同龄人一样,到农村上山下乡。不过,这并没 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恢复高考,他就考上 了福州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後
,胡钢在福建省电脑研究所工作了六、七年。这期间, 他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成果。当时电 子部还把他列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这使得他有机 会参加中国IT行业一些政策、方案
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与环保三个领域。胡 钢介绍说,新大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业务主要有两大块, 一块是终端机应用性产品,包括金融POS、终端、二维码 技术和机具、高速公路监控系
统、电子税控设备等等;另一块是系统软件产品与服务, 包括移动通信支撑网、金融电子化核心业务等系统软件, 并已开始介入网络软件和服务领域。在生物制药领域, 以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也是中国
周晓光说,两人当初来到义乌时,本就是一无所有,大 不了再重新开始。在商界这么多年,周晓光说每次作出 重大决策时,都得到了丈夫虞云新的支持。作为副董事 长,虞云新一直隐身在妻子身后,不
管企业发展到哪一阶段,在妻子这位“元帅”的统领下, 他都把公司里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丈夫现在负责国 内南方市场,他负责的那一块不论是信誉还是利润,都 做得很好。”妻子这样夸奖。正是
一、新大陆集团总裁胡刚两度白手起家成亿万富翁的创 业故事时势造英雄。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胡钢,刚刚42 岁,已是一个拥有总资产十几亿元人民币、集团旗下拥 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
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 息、生物制药和环保三个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老板。 谁能想到,十几年的商海生涯中,他聪明
,重新创办全民营的新大陆。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为什麽 在事业如此辉煌的时候却激流勇退,去借钱办一家小公 司。现在回过头来看,胡钢一点也不後悔当初的选择。 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

名人励志故事之巴菲特的创业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之巴菲特的创业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之巴菲特的创业故事沃伦·巴菲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位投资界的精英。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财富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可是没人知道,就是这个世界首富,其实也是从白手起家干起来的。

他的励志创业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

虽然巴菲特的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资产过亿,但是在大学毕业后,巴菲特的父亲拒绝了他想接管父亲的公司的想法。

父亲宁可慷慨地把大笔大笔的钱捐给了慈善机构,也不肯给巴菲特留一分钱。

没办法,为了积累创业资金,巴菲特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巴菲特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首富的创业故事就是这样开始了。

8带你一起去了解巴菲特的创业故事和传奇经历。

一、巴菲特6岁时候的创业故事第一次赚钱是倒卖可乐,据巴菲特的母亲回忆,当她的儿子第一次对自由企业产生兴趣时,还只是一个年仅六岁的孩子。

他以每箱25美分的价钱在爷爷的杂货店购买一箱可乐,然后以每瓶5美分的价钱在附近兜售。

因为那时每瓶百事可乐的容量是12盎司,而可口可乐却只有6盎司,但是,两种可乐的售价是相同的。

大多数孩子都心满意足地喝着汽水,但他们从来不去多想什么,只有巴菲特捡起汽水机旁被人们丢弃的瓶盖,把它们分门别类并数一下各种瓶盖的个数,看看哪种牌子的汽水卖得快。

二、巴菲特10岁时候的创业故事当巴菲特还在露丝黑尔学校读书的时候,就发表了一个名为"马童选集"的报告,告诉人们在赛马中如何设置障碍以及如何下注。

他在他父母居所的地下室里完成了这本小册子的印刷工作,然后以每本25美分的价格出售。

他和一个朋友运用数学原理开发出一套赛马中挑选谁是赢家的系统。

但是,由于没有营业执照,他们的企业被有关当局关闭。

10岁的巴菲特就开始阅读有关股票市场方面的书籍。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股票市场的痴迷有增无减,他开始绘制股票市场价格的升降的图表。

10岁那年,他开始在他父亲的经纪人业务办公室里做些像张贴有价证券的价格,及填写有关股票及债券的文件等工作。

创业成功故事以及案例(精编版)

创业成功故事以及案例(精编版)

创业成功故事以及案例看创业成功故事,感悟创业成功之道。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创业故事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成功创业故事案例篇1:亿万富翁的烧烤人生人物简介: 王宇,河北廊坊人,出身穷困,北漂一族。

由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到自己发明创造无烟烧烤工具,使烧烤成为中华名小吃;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佳创业项目奖、创业带动就业首选推荐项目等荣誉称号。

5000块的小本钱三十多年前,河北廊坊一个普通农家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个村庄,在廊坊穷得不能再穷。

孩子有了,本是乐事,但苦了父母。

家里经济条件差,这个孩子注定要过一个寒酸的童年。

那个时代,美女找对象的标准不是帅哥而是知识分子,于是考上大学走出村子,成为他寒酸童年中唯一的梦想。

在那个年代寒酸的童年不足为奇,但村里出了大学生,在当时可是个新闻,村里人都说:这小子,有出息,将来一定能给家里带回一个城里的漂亮媳妇。

这个被乡亲们给予漂亮媳妇厚望的人便是王宇。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还真是应了这句话,大学生活,王宇的世界只有两个,一个是学习,一个是打工,却从来没想过漂亮媳妇的事。

打工可以挣钱,少让家里操心,是王宇那个时候的唯一想法。

大学的打工生活,是一本有益的书,王宇在里面学到了知识,尝到了乐趣。

每每晚上睡不着觉时,王宇就静静地思考,与其给别人打工,何不为自己打工?这种想法慢慢地开始深入骨髓,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里一点点地汇成了力量。

毕业后,当身边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落实工作单位,抢着争着去找铁饭碗的时候,这位一直靠打工维持生活的穷学生却硬是借了5000块,在廊坊开了一个做烧烤生意的小饭店。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职业。

可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辈子干的第一件事,好似命中注定似的打开了自己的烧烤人生。

5000块钱放到现在或许只是一顿饭钱,对于当时的王宇来说,这可是个舍命的数字。

为什么这么讲?细想便知,一个穷学生浑身上下能有几根钉?这是一场小小的赌博,如果挣了钱算是老天开眼,万一赔了,那干脆就把自己卖给人家,当牛做马连本带利来偿还。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四位亿万富豪创业史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四位亿万富豪创业史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四位亿万富豪创业史深圳新闻网讯中国的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很多,很多富豪都是白手起家的。

下面这些创业者有的曾是卖冰棍起家,有的做过修鞋匠和缝纫工人,还有的50岁开始卖汤圆发迹。

四位富豪都有不同的创业历史和感悟。

下面来看看这些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吧!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之一:卖冰棍起家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我的商店会越开越多,但 1989~1990年,国家开始对私营经济进行打压,即所谓的“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刚刚萌芽的私营经济开始停滞不前,大批民企倒闭。

我的商店虽然没垮,但在三四年的时间里真正是举步维艰!苦撑到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让我嗅到了变化。

1993年成为我创业经历的转折点,这一年,我创办了安庆南翔贸易公司,主营糖、酒批发业务。

短短两年时间营业收入就达到2亿元,跻身当年“全国最大型私营企业500强”。

小企业管理容易赚钱难,大企业是赚钱容易管理难。

我在公司常说“规则第一,董事长第二”。

任何一家企业要发展壮大,我认为规则要摆在第一位。

我们企业的高管办公室里都有一份授权书,上面有四句话:你的权力是领导团队科学打造规则;你的权力是带领团队严格执行规则;你的权力必须在规划中量化;你的权力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遵守这样的规则,最初很艰难,但长期坚持会对企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我一年不去上班,对企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之二:从修鞋匠到亿万富翁我13岁初中毕业那年,父亲意外受伤卧床不起,我是长子,为了养家糊口只好辍学子承父业,当起了走街串巷的修鞋匠。

修皮鞋的活我一干就是3年,因为手艺好,慢慢有了固定客人,生活也得以为继。

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掀起一股低压电器创业潮。

1984年,我转行和几个朋友开始生产低压电器开关。

我们4个人没日没夜地干了1个月,只赚来35元,我的3个合作伙伴都很沮丧,我却觉得兴奋,因为我看到了一条通往财富的路。

当年7月我和朋友一起投资5万元办起了一个简陋的“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从此开始正式涉足电气事业。

中国最早亿万富翁的四次创业故事

中国最早亿万富翁的四次创业故事

中国最早亿万富翁的四次创业故事中国最早亿万富翁的四次创业故事导读:瞿建国,这位申华实业创始人,带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成为“老八股”之一,后因股权角力淡出;移居加拿大却又回国,成立开能环保专注净水行业,并登陆创业板宣告“复出”。

此番定增原能细胞,意味着这位“中国最早亿万富翁”开始了人生第四次创业。

停牌数月的开能环保昨日开盘即封涨停——10月30日晚间,开能环保公布了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9.798亿元资金,其中4.268亿元用于增资原能细胞及投资免疫细胞存储项目。

提到开能环保,熟悉资本市场的人不会不知道其董事长瞿建国。

这位申华实业创始人,带领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成为“老八股”之一,后因股权角力淡出;移居加拿大却又回国,成立开能环保专注净水行业,并登陆创业板宣告“复出”。

此番定增原能细胞,意味着这位“中国最早亿万富翁”开始了人生第四次创业。

这二十年间,多少股市大佬已经销声匿迹,究竟是什么使瞿建国选择了复出?又是什么使他看上了环保及细胞行业?时代巨变从木匠到董事长与上个世纪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一样,瞿建国1954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一户农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家贫无以治学,于是就去学了木匠手艺。

”当时的他白天在生产队工作,晚上偷偷做家具。

1973年,瞿建国开始创办乡镇企业,到1983年,他领导村办企业实现产值千万元、利润超百万,闻名全国。

此后,他当上了川沙县孙桥乡分管工业的人民公社副社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把城市里淘汰的企业争取到孙桥,尽管现在看大都是重污染、废旧落后工艺的企业,但在当时确实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

当时孙桥乡有300多家企业,七八千工人,处于散乱差的状态,我有个念头,为什么不搞合作社、搞企业集团。

”1983年,公社搞了个工业区,把分散的企业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企业联合体。

“这举动在当时实属罕见”。

到当年底,“全上海市只有18万门电话,我们孙桥公社家家户户都已经安上电话了。

”瞿建国说,短短两年,公社工业产值就突破了亿元大关,成为中国农村首批“亿元富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亿万富翁创业经历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创业活动强度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开亿万富翁创业经历,希望能帮到你。

亿万富翁创业经历篇一1、为了“理想”创立汽车之家李想2005年创立汽车之家的时候已是亿万富翁了。

据公开报道,李想2000年注册泡泡网,2002年告别父母从石家庄迁到北京,招兵买马,开始正式的商业运作。

自此,泡泡网的广告销售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5年泡泡网收入2000万,利润1000万,李想一股独大,身价超过1亿元。

李想是为了做成第一汽车垂直网站而做汽车之家的。

请看他接受《创业家》&I黑马采访时的表述:“我们做泡泡网的时候错失了周期,被中关村在线抓走了。

中关村在线是后来者,但市场转换的时候,它抓上了时机。

当时我们没在意这个机会,时机过了以后,就得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行。

就像现在的汽车之家,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的努力没有下降,我一天工作十个小时,你能一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二十个小时吗?泡泡网做到了第三名,做不到第一。

做汽车之家,我们看到了一个市场机会,而且全力以赴抓住了这个机会,其实就能成为第一。

我们做得不早也不晚,正好赶在汽车增长的高发期。

另外一方面,汽车网站的对手比IT行业要弱得多。

我自己认为我们是所有汽车网站里最会做互联网的,因为现在的汽车网站百分之九十九都算不上互联网公司,他们根本就没有运用互联网的生产力。

”2、为了做成事,不惜把CEO位置让出,甘做副总裁2007年,李想引入职业经理人秦致做汽车之家的CEO,而他甘当副总裁。

秦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先后获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曾在国外多家知名公司工作,回国后加入265上网导航任首席运营官,并促成了其与Google的并购。

李想曾这样对《创业家》&I黑马谈起引进秦致的初衷:“秦致2007年来公司,我们团队光和他见面就有好几个月,团队所有人都几乎认可了,他才进来的。

我觉得秦致很适合,他有我们所缺的东西。

我们一帮人擅长做产品,了解用户,但是管理经验、销售经验都非常欠缺。

”3、善于利用风险资本,迅速做大汽车之家2008年,李想把他2000年创立的泡泡网“相当于卖给了”澳洲电讯,据传价格是5亿元左右。

这固然有当时泡泡网因为资本市场泡沫的破裂,上市难成的原因,卖掉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更核心的原因是,李想可以凭借这笔资本收入,聚焦资源,把汽车之家迅速做到行业第一。

果然,一年后,汽车之家成为汽车类垂直网站绝对老大,第三方调研显示汽车之家流量占所有汽车类网站资讯的50%。

4、发挥产品和技术的优势李想是石家庄最早摸计算机的高中生。

“我是高三时开始上的网,当时上网还很贵,一个月要700、800块钱。

”在此期间,李想迷上了个人网站,除了上学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机上,像许多电脑迷一样,他也建了一个个人网站,“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他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1万人次/天。

他靠建站掘到第一桶金10万元,并因此成为他后来创办泡泡网的资本金。

我们会发现,新一批成功的硅谷式创业家,基本都懂技术: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最早就做过域名交易平台;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是程序员出身,曾为世界银行开发过搜索项目;YY 语音创始人李学凌虽然是记者出身,但也懂技术和编程;搜狗CEO王小川,美团网创始人王兴都是IT男出身。

5、连续创业的劲头李想2000年创立泡泡网,2008年卖掉;2005年二次创立汽车之家。

跟他一样是连续创业家的硅谷式创业家越来越多了。

庄辰超做去哪儿之前还做过虎鲨网,卖给了TOM,现在他又是融360、美丽说等高成长企业的联合创始人;王小川先后参与过ChinaRen、搜狗的创立;王兴先后创办过校内网、饭否和美团网;李学凌先后创办过CFP、YY语音……6、学历低但受教育程度不低这一点毋庸置疑。

即便李想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创业,但他受的教育程度并不低。

他是石家庄最早使用计算机的高中生,1998年前,他曾给《电脑报》、《计算机世界》等中国一流的IT刊物撰写稿件。

他2000年创业,5年后身价过亿,当时被树为80后创业代表人物,无论是做泡泡网还是做汽车之家,他都是完全按照市场规律,靠对互联网的娴熟应用,靠对用户的理解和把握成为行业的前茅。

7、做成汽车行业重要的平台“2009年我们开始跟随厂商做渠道下沉,我们做了一个全国的布局,做经销商业务。

现在全国80个城市有我的办公室和员工,我能让经销商把最新的信息都发出来,审核哪一些对,哪一些错。

给经销商的客户群提供不同的服务,随时能让客户知道80个各城市你所关注的新车价格信息和到店信息。

例如,一个别克的4S 店,想全国80个城市同一天,每一个城市找两个别克4S店做看车团,我就能做,有人和没人差别还是很大的。

”李想的汽车之家已把用户和汽车厂家牢牢地团结在周围,平台和生态初显,“现在我们的渠道价值越来越大,很多4S店,我们占到它全部销售额的15%到20%,对它们来讲,我们就是渠道。

这些经销商不会在乎汽车之家媒体的属性,更多的是在乎渠道属性,当然也会在乎互动属性。

”亿万富翁创业经历篇二时势造英雄。

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胡钢,刚刚42岁,已是一个拥有总资产十几亿元人民币、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环保三个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老板。

谁能想到,十几年的商海生涯中,他曾两度白手起家呢?胡钢属于典型的福建人,头脑聪明,做事踏实,能吃苦耐劳。

1975年,他高中毕业後,也像周围的同龄人一样,到农村上山下乡。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渴求。

所以,恢复高考,他就考上了福州大学自动化专业。

毕业後,胡钢在福建省电脑研究所工作了六、七年。

这期间,他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成果。

当时电子部还把他列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这使得他有机会参加中国IT行业一些政策、方案的制定工作。

而他的重要成果当属中国第一块汉卡的开发,这解决了英文软件无须修改而直接处理中文信息的问题,在当时极为轰动。

18个月後,联想集团还专门请他去看他们的汉卡研究成果,征求他的意见,可见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但是,胡钢所在的单位却未能充分意识到它的作用,没有及时加以完善,反而互相扯皮。

最终,这个成果只卖了一千多套,赚了2、3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头头认为这已经很不错啦。

萌发了自己创业念头这种体制让胡钢非常不适应,因为它产生不了很好的效益。

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产品是失败的。

一个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重要的不是看它得了什麽奖,而是能否被社会接受,能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

对这种体制的失望,让胡钢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1988年,胡钢带领15名科研人员,凭藉25万元人民币资金,创办了福建实达电脑有限公司。

现在谈起来,胡钢说自己那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自己创办公司应该能使科研成果的转化尽快地实现。

他那时还不到30岁,看到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是外国的,就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中国人自己的品牌。

他笑言,就是这种原始的爱国主义,这种不服气的心态,让他脱离了国有体制,跳进了市场经济的商海。

1992年,实达成为全国电子百强、营业规模逾亿元的中国最大的电脑终端机,但是问题又来了。

因为实达是国有控股、职工参股的企业。

企业赚钱了,主管“婆婆”也有话了,但是对业务又不太懂,于是弄得人心涣散。

一开始,胡钢还寄希望于改造实达,想增大员工与新骨干的股份,减少国有控股,但一年下来,才发现做起来很难。

与其这样折腾,不如重新开始。

他就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

对于胡钢离开实达的原因,业界议论纷纷,他自己就听到了三、四十种版本。

其实,他也承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条,是他逐步看清楚了,高科技的企业,一定要有民营机制与它相对应,才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而且,他认定,民营科技企业一定会有大发展的一天,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够抓住机遇。

重新创办全民营企业于是,1994年初,胡钢放弃了在实达所拥有的利益,再次两手空空,重新创办全民营的新大陆。

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为什麽在事业如此辉煌的时候却激流勇退,去借钱办一家小公司。

现在回过头来看,胡钢一点也不後悔当初的选择。

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事实证明,短短的七年,新大陆已从几百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十几亿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

目前,新大陆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与环保三个领域。

胡钢介绍说,新大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业务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终端机应用性产品,包括金融POS、终端、二维码技术和机具、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税控设备等等;另一块是系统软件产品与服务,包括移动通信支撑网、金融电子化核心业务等系统软件,并已开始介入网络软件和服务领域。

在生物制药领域,以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也是中国国内唯一的国家一类癌症检测试剂TSGF为龙头,正在把体外生化试剂做强做大。

在环保领域,拳头产品是国际上一流的新型紫外消毒技术和设备,目前市场很畅销,且已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回顾自己十几年投身商海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成功人士胡钢仍然有着很深的危机感。

所以他总是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习、创新,从别人的失败中研究正面的收获。

他相信,现在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绝好机遇。

因为,政策环境的改善,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科技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提高,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

他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做强做大。

成功的人士总像向导一样引导我们前行的路,或许从这些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人士身上我们找到的不仅仅是动力,还有追求创业成功的毅力和坚定信念吧!亿万富翁创业经历篇三16岁的一天,还是大学生的董思阳发现了商机,从此,她似乎走上了商业坦途,事业一直颇为顺利。

有人说她20出头就成了亿万富翁,这些资金全靠个人的辛苦经营;有人则认为她仍旧局限于“成功学”,视野会太狭隘,毕竟这个世界充满丰富多彩的“价值多样性”;有人担心她过去的顺利对今后的事业会有影响,毕竟,商场不敢说处处机诈,至少可以肯定是危机四伏、充满了不确定性。

16岁走上“成功路”不知道董思阳多少次对人讲起她16岁的故事。

反正我是第一次听到。

董思阳出生于1985年,原籍山西太原,但自幼在台湾长大。

15岁那年,留学新加坡,2006年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毕业,进入美国斯特福大学攻读MBA。

留学是她人生道路的第一次转变。

因为祖辈、父母都是医生的缘故,董思阳自幼生活在医式家庭环境,且家教甚严,而本应受家庭氛围影响的她却偏偏有着活泼开朗、敢想敢梦的气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