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笔记整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词: 1.女性写作 2.新生代诗 3.寻根文学 4.先锋小说 5.归来者诗人 6.反思文学 7.朦胧诗 8.伤痕文学 9.现实主义冲击波 10.新生代小说
简答: 1.简析《芙蓉镇》的艺术构思。
2.简析汪曾祺小说的特色与风格。
3.简析王蒙的艺术探索与创新。
4.简析《爸爸爸》的文化批判内涵。
5.简析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
6.简析小说《蝴蝶》的象征性意蕴与艺术特点。
7.简析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
8.简析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9.简析《陈毅市长》的艺术结构创新。
10.简析丙崽形象。
11.简析顾城的诗歌《一代人》。
12.简析《红高粱》的生命意识。
13.简析《方舟》的女性意识。
论述: 1.试析高晓声笔下的李顺大陈奂生等农民形象。
2.试析马原小说创作的特点。
3.试析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
4.试析《绝对信号》的艺术探索与创新。
5.试析白嘉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6.分析王一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女性写作或小说:
指那些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以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强调角色差异和性别意识的写作或小说。80年代的张洁、残雪、王安忆、刘索拉、铁凝、池莉等;90年代新崛起女作家:陈染、林白、徐小斌、斯妤、徐坤、海南、张欣、毕淑敏等
2、“新生代”是继朦胧诗人之后走上诗坛,具有更新的诗歌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新一代诗人群体,是一百多个松散的诗歌团体的总称,另有“第三代”诗人,“后朦胧”诗人等称谓。2其诗歌又有不同于朦胧诗的艺术特征:逃离文化,或曰反文化,非文化;美学精神的“反崇高”;语言上的反意象化。2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尚仲敏的《尚义街六号》、李亚伟的《中文系》及伊蕾、翟永明等的女性主义诗歌。1
3、进入 80 年代中期,文坛出现 “文化寻根”热 ,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2代表性作家作品有,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爸爸爸》、张承志的《黑骏马》、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等;1他们希望从“民族文化心理”的层面,解答为何中国会出现“文革”十年动乱乃至自盛唐以来国力衰落的疑问; 这是新时期首次出现的以明确的理论主张倡导的、理论与作品同时出现的完整意义上的文艺思潮。2
4、1985年,一种激进的叙事实践开始出现,这就是以马原的《拉萨河女神》《岗底斯的诱惑》等为开端的先锋小说潮流,其代表作家还有洪峰苏童余华等人。2先锋小

说具有实验性,特点有:文化上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消解;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2先锋小说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1分
5.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潮的诗人群体,那些重返诗坛的诗人被称为“归来者”诗人。1;1980年艾青出版诗集《归来的歌》,流沙河、梁南分别创作了题为《归来的时刻》的诗作,“归来者”诗人因此而得名。1;“归来的诗人”大体由以下几部分组成: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受到打击的右派诗人,有艾青、公木 等,1;1955年“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的受害者,有牛汉、绿原等七月派诗人,1; 50年代因艺术观念与政治路线相左而退出诗坛的九叶诗人,有辛笛、郑敏等。 1分
6.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1分;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1分;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3分
7.朦胧诗
作为新时期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称的是以舒婷、北岛、顾城、江河、杨炼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4分;1979年正式登上公开诗坛,1980年酿成大潮。1分
8.伤痕文学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 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 ‘ 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 这一社会问题1。 此后不久, 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 伤痕 》,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1。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2
9.现实主义冲击波
9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创作,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河北的三驾马车谈歌、何申、关仁山的崛起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人称为现实主义冲击波。2尖锐而真实地揭示以改革中的经济问题为核心的社会矛盾,注重当下的生存境况和摆脱困境的奋斗,贯注着浓重的忧患意识。2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刘醒龙的《分享艰难》、谈歌的《大厂》等等。1
10.新生代小说
也称90年代新生代小说,包括毕飞宇、鲁羊、朱文、韩东、陈染、林白、

邱华栋、东西等90年代成名,被评论界称为新状态作家的创作。2有三种写作类型:哲学型,私语型和写实型。2它是90年代边缘化语境的产物,也是80年代先锋文学的发展和延续。1分
简答题。每小题7分。
1.简析《芙蓉镇》的艺术构思。
“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2分;小说以小镇的青石板街作为中心场地,以胡玉音的悲剧命运勾连起活动在小镇上的一组人物,构成一个小社会,透过这个小社会来写走动着的大社会;2小说精心选择了1963、1964、1969、1979这四个农村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年头,每年一章,每章七节,每节重点讲述一个故事或刻画一个人物。2历史的发展与人物命运纵横交错,以15万字的篇幅,浓缩进我国农村近20年的变迁史。1
2.简析汪曾祺小说的特色与风格。
A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2分;B从整体风格考察,其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2;C语言别具一格,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2;D他的小说创作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一的审美情趣和形式技巧的一次冲击。1
3.简析王蒙的艺术探索与创新。
A《夜的眼》开始,尝试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技巧,常常用主观感受、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梦幻等艺术手法来表现生活。3分;B从《相见时难》开始,在借鉴西方的创作手法的同同时,也注重吸收中国传统小说的创作手法,注重故事情节的展开。2分;C,王蒙特别看重语言的作用,比如喜欢使用反讽修辞。2分
4.简析《爸爸爸》的文化批判内涵。
A,塑造的丙崽形象,是一种意象或人生的象征,其生活的环境是一种凝固的社会空间。3分B,作者把一种远古意识、初民思想呈现出来,抨击了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这种原始意识有多种表现,如万物有灵论、迷信祭神、巫卜文化、打冤械斗等。4分
5.简析舒婷诗歌的艺术特征
A,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肯定,对人格独立和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舒婷诗歌的核心思想。B,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3分C,女性独特的关照方式赋予她是个单纯外观下丰富的情感层次。 采用意象、象征和转折让步语序等现代主义技巧表现复杂的情绪和主观直觉体验。3分
6.简析小说《蝴蝶》的象征性意蕴与艺术特点。
A 《蝴蝶》的深刻意蕴
庄生梦蝶---党群关系的深刻反思
通过张思远人生历程的戏剧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党与人民群众关系的深刻的反思。30年的政治风云变幻和地位沉浮变迁,促使张思远不得不寻找小石头——张指导员——张副主任——

张书记——老张头——张副部长之间的差别与联系。作品将张思远的生活历程同党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展示出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内涵。
B《蝴蝶》的艺术特点
A.新奇巧妙的艺术构思
B.意识流手法的大胆尝试
C.结构上的新探索
7.简析先锋小说的艺术特征。
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
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
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
8.简析新写实小说的艺术特征。
答:1)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粗糙庸常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流。2
简明扼要的叙事,客观化的叙事态度,语言与生活状态的统一。1
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2
淡化价值立场。1
写出困苦尴尬的生活情境,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无奈。1
9.简析《陈毅市长》的艺术结构创新。
《陈毅市长》在情节结构上,完全打破了以某一中心事件贯穿全剧的传统的戏剧结构方式,采取了“冰糖葫芦”式的全新结构,全剧没有贯穿始终的中心事件和矛盾冲突,十场戏十个片断,各有矛盾冲突,但又都围绕陈毅这个中心人物贯穿下来。
剧本的开头、结尾采用了一人独白的形式,把舞台空间扩大到了整个剧场,收到了很好的戏剧效果。
10.简析丙崽形象的象征性内涵。
1)丙崽是传统文化的丑陋性,原始性与老而不死的象征。
2)以丙崽为代表的鸡头寨村民的心态体现出我们民族国民性的历史之根:一种愚昧、蛮荒、冥顽不化的集体无意识和非理性因素。
11.简析顾城的诗歌《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1分;体现了诗人对漫长的历史黑夜的反思,并在反思中寻找生命的真谛2分;反思与寻觅是其创作艺术取向上的特点1分;注重意象的营造,常采用与内在生命感受相呼应的新奇意象3分。
12.简析《红高粱》的生命意识。
答:小说以敢爱敢恨、敢生敢死的生命意识为基调,对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进行原生状态的描述,一方面渲染了火红的高粱般的民族性格,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农民意识的正负两个层面:强悍与虚弱,自尊与自卑,善良与残忍,机智与愚昧。3我爷爷余占鳌与罗汉大叔既有无拘无束的叛逆性格和土匪习气,也有抗御外侮的坚韧不拔的生命潜能2;我奶奶戴凤莲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张力的、非贤妻良母式的中国妇女形象,她对传统道德的反叛精神重新诠释了我们民族对生命意识的理解。2
13.简析《方舟》的女性意识。
它以女性视角审视了男权中心社会里传统习惯势利和伦理道德规范对女性的压抑、桎梏,表现了在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女性个人独立意识的觉醒,以及她们在挣

脱旧式的人身和精神枷锁的同时陷入新的困境所面对的痛苦、绝望。
小说的三位女主人公都是中年知识女性,梁倩是电影导演、柳泉是一家进口公司的翻译、曹荆华是一位专攻马列主义研究的理论家,她们曾是中学密友,她们或离异或分居,为了抚慰彼此受伤的心灵,她们住进了同一套公寓房。公寓房便成了她们摆脱现实痛苦与不幸、寻求再生之路的“诺亚方舟”。
四、论述题
1.试析马原先锋小说的艺术特点。
答:详细分析见教材P134-135
首先在于他小说中频频出现马原形象来拆除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使小说呈现亦真亦幻的状态。5
其次,马原所叙述的故事往往是缺乏逻辑联系的片段,靠马原叙述的强制性拼合在一个小说中。5
再次,将小说的叙述过程与方法置于小说的意义之上。5
以《冈底斯的诱惑》或者《虚构》为代表加以分析。
2.试析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
答:详细分析见教材P108-110
汪曾祺的小说兼具散文化和诗化的特征,读来平和淡泊却意味无穷。4
从整体风格看,传达出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4
小说语言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4
综观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一的审美情趣和单一的小说形式技巧的一次冲击。3
3.试析高晓声笔下的李顺大陈奂生等农民形象。
答:详细分析见教材P99-100
高晓声通过笔下的李顺大陈奂生等农民形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历程,揭示了造成其心酸命运的政治经济历史、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深层根源,探讨了左倾错误和民族的劣根性。4
他笔下的农民,既有善良朴实忠厚的传统美德,也有民族劣根性。2
李顺大陈奂生勤勉一生,只是在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后才摆脱了穷困与饥饿。2长期的小农经济方式和封建残余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巨大的性格缺陷,集中表现为奴性意识和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陈奂生上城》围绕五元钱活画了陈奂生的灵魂 。4
高晓声提出了在农民解决温饱等物质追求的问题后如何解决精神追求的问题。3
4.试析白嘉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白鹿两大家族的族长白嘉轩 ,几千年中国宗法封建文化所造就的一个人格典型。陈忠实 :“白嘉轩,他身处于封建社会政权形式已经解体,但他的社会心态仍然在延续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意识。他的精神上延续着封建糟粕,他的身上具有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封建人格力量,他的硬汉精神就是这个民族的封建文明制造出的民族精神。”
他的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直的硬汉精神,仁义的族长的一面,另一方面

也体现着中国宗法文化全部的反动与保守,
他以仁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的腰板总是挺得很直,就是挺在这“仁义”二字的基础上。身为族长,他自尊自信,律己律人,威严、刚强而不暴烈,从不凭白欺负人欺压人,即使对自家的长工鹿三也充满了仁慈和关爱,常常让鹿三感激涕零。不少论者据此认为是由于有了白嘉轩这样“脊梁”的支撑才使中国封建社会维系了几千年而不衰。
白嘉轩残忍的一面,吃人的一面的“冷”“硬”,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他成了宗法文化的卫道士。对待违反族规的家人和族人残忍至极,将狗蛋活活打死,与仁义道德背道而驰;他无情地惩罚白孝文,是在尽量挽回自己的面子;小娥生前被白嘉轩扼杀了人性,死后还要被他禁锢灵魂。
3)白嘉轩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一生都“仁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学为好人”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只要是人就会有性格缺陷,尤其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白嘉轩,他性格中也有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虚伪保守的一面。他身上具有多重矛盾的性格,是一个既高大又渺小,既仁义又绝情,既无私又自私的复杂形象。正是他的复杂性才显示了他存在的真实性。
5.试析《绝对信号》的艺术探索与创新。
首先,它打破了话剧“顺时”叙事的传统结构模式。以主观性的心理时空来结撰故事,比如黑子与蜜蜂在守车上不期而遇,舞台上经过光影和音效的变化处理,一下子就回到了过去的时空,演出了黑子对往事的回忆4.
其次,它突破了传统戏剧展示人物心理世界的单一模式。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和人物间无声的交流外化为视觉、听觉形象。比如黑子与蜜蜂在守车里意外相逢,这时,舞台变暗,只有两束白光分别打在二人身上,两个人在火车行进的节奏声和心跳的“怦怦”声中进行着心灵的交流。4
再次,它打破了传统话剧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固定交流方式,采取了“虚拟”和“假定性情境”的创作原则。比如舞台上支起几根铁架、放上几把椅子,配上列车行进的“咔嚓”声,再加上演员的表演,便虚拟出了列车车厢的典型场景。4
此外,《绝对信号》在舞台语言方面也有创新,比如大量运用了超现实的光影和音响。3
6.分析王一生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作品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为背景,从容不迫地讲述了一个“棋呆子”的故事。主旨指向人的本体精神世界,表现传统文化熏染下的崇尚实际的人生态度、淡泊名利的人生追求和特立独行的人格精神,含蓄深沉地剖示民族文化

所孕育的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
作品的主人公王一生,是一个处于历史风云变幻的时代保持着独立的生活方式和自由的精神追求的人物形象。在现实世界巨大的压力之下,仍然能够获得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是民族文化给了他强力的精神支持。纵览王一生的人生观念、为棋之道,确乎具有道家风范和儒家精神。
通过对他吃相的近于夸张的描写,表明了贫寒的生活造就了他崇尚实际、淡然无争、充实平和的人生态度。
王一生出身寒微,从小就迷恋下象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道家旷达与超脱、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儒家坚定执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将棋道与人格融为一体。在九局连环大战中,王一生从容不迫、凝神忘我,把“命放在里面搏”。以最终的胜利,达到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生命力量的辉煌展视。
“王一生的壮举确证着历史文化的价值,体视着民族精神的深刻现实意义。”①王一生的精神内核中,既有道家思想的精髓,又有儒家文化的要义。在他“无为而无不为”的人生追求过程中,儒家坚定执着的精神是促其不懈努力积极进取的内在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