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案
冰融化了教案
冰融化了教案冰融化了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冰融化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冰融化了教案1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前一课《水结冰了》和这一课《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
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
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在数字实验设备的使用上,熟练程度不高。
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学环境分析在数字实验室中、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
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意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解决策略:利用数字实验设备的准确性,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解决策略:学生利用学习网站、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设计实验方案。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一)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概念,知道冰融化是指冰变成水的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冰融化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重点:(1)冰融化的概念。
(2)观察和描述冰融化现象。
3. 教学难点:(1)冰融化原因的理解。
(2)冰融化影响的分析。
4. 教学准备:(1)冰块。
(2)观察记录表。
(3)讨论问题。
5.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冰块,引发学生对冰融化的兴趣。
(2)讲解冰融化的概念,解释冰融化是指冰变成水的过程。
(3)分组观察冰融化的现象,让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冰融化的过程。
(4)讨论冰融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环境等因素对冰融化的影响。
(5)分析冰融化的影响,如水资源的增加、气候变化等。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冰块或其他冰融化现象,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并和家长讨论冰融化的原因和影响。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理解冰融化的概念。
(2)学生是否能观察和描述冰融化现象。
(3)学生是否能分析冰融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改进:(1)在讲解冰融化原因时,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2)在讨论冰融化影响时,可以引入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
(3)在作业布置中,可以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冰融化的过程。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冰融化现象的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重点:(1)冰融化的概念。
(2)观察和描述冰融化现象。
3. 教学难点:(1)冰融化原因的理解。
(2)冰融化影响的分析。
4. 教学准备:(1)冰块。
(2)观察记录表。
(3)讨论问题。
5.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冰块,引发学生对冰融化的兴趣。
(2)讲解冰融化的概念,解释冰融化是指冰变成水的过程。
(3)分组观察冰融化的现象,让学生用观察记录表记录冰融化的过程。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章节通过讲解冰融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1.2.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1.2.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1.3 教学内容1.3.1 冰融化的原因1.3.2 冰融化的过程1.3.3 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1.3.4 应对冰融化的措施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教学准备PPT、教学素材、课堂讨论指南等。
第二章:冰融化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主要原因。
2.2 教学内容2.2.1 全球气候变暖2.2.2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2.2.3 自然因素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PPT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冰融化的原因。
2.4 教学步骤2.4.1 引入话题:介绍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
2.4.2 讲解原因:阐述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对冰融化的影响。
2.4.3 案例分析:展示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
2.4.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冰融化原因的解决方案。
2.5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冰融化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全球气候变暖的严重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
后续章节待补充。
第六章:冰融化的过程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6.2 教学内容6.2.1 冰融化的阶段6.2.2 冰融化速度的影响因素6.2.3 冰融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6.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配合PPT展示冰融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6.4 教学步骤6.4.1 引入话题:回顾上节课讲解的冰融化原因。
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 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
-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 科学探究目标。
-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状态变化。
- 观察并比较冰块融化前后的质量变化。
3. 科学态度目标。
-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 意识到冰融化成水对我们的生活既有好处也有坏处。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状态变化。
2. 教学难点。
- 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三、教学准备。
小组材料:冰块、温度计、烧杯、小勺、记录单。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冰块若干。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 展示冰块,提问:如果让冰融化,我们可以怎么做?2. 提出问题。
- 引导学生思考: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怎样变化?状态又会有怎样的改变?3. 作出假设。
-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假设。
4. 制定计划。
- 小组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并完善。
- 明确实验步骤:在烧杯中放入冰块,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每隔一分钟测量一次温度,并观察冰的状态变化,记录在记录单上。
5. 搜集证据。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 处理信息。
- 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温度变化折线图。
7. 得出结论。
-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8. 拓展应用。
- 思考:冰融化成水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冰融化的过程,并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4《冰融化了》教案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反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环保意识。通过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冰融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冰融化的概念,掌握冰融化的基本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冰融化的过程,了解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冰融化现象,如冰雪融化、冰淇淋融化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展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共同探究冰融化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冰融化的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天气、气候和物质状态变化的基本知识,他们对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他们也了解到了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此外,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冰融化了【教学目标】1.了解冰融化的原理和过程。
2.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及数据。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1.冰融化的原理和过程。
2.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冰的融化速度。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冬天结冰的湖泊和河流,在春天变得水涨船高的现象?2.提问:你们认为湖泊和河流变得水涨船高的原因是什么?二、理论学习(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冰融化的原理和过程,包括冰的熔点和熔化热的概念。
2.学生听取教师讲解并记录相关知识点。
三、实验准备(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张实验记录表和所需材料:冰块、塑料杯、热水、冷水,计时器等。
2.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摆放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条件一致。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知识背景,设计实验步骤。
2.学生用热水和冷水分别向两个塑料杯中加入相同数量的冰块。
3.学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的冰块融化状况,并使用计时器测量每个时间段的融化时间。
3.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1.学生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内冰的融化速度。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导致不同融化速度的原因,包括温度、水量、冰块大小等因素。
3.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并将结论写在实验报告中。
六、实验总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与同组同学共同总结实验结果和结论。
2.学生通过展示实验报告和实验现场,向班级进行汇报。
【教学方法】1.探究教学法: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冰融化的原理和因素。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展示,评估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评估学生对冰融化原理的理解情况。
【注意事项】1.提前准备实验所需材料。
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主题: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
2. 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及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冰块、温度计、容器、观察记录表。
2. 教学资源:冰融化实验视频、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冰块,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吗?在这个过程中,冰会发生什么变化?”2. 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并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3. 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讲解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
重点解释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和温度变化。
4. 练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为什么冰融化成水会吸热?”,“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为什么温度会先升高后保持不变?”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的科学知识。
6.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冰融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及相关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思考问题,对冰融化的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观察记录表的填写,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在教学反思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更详细地解释和引导学生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我也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扩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冰融化的应用和影响,例如: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冰融化如何影响气候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冰融化的理解和看法。
七、课堂互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冰融化了教案(三年级科学下册)
课题:4、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智能: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探究法。
【学习方法】辩论法,谈话法,实验法,暗示法,列表法。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一、观察冰的融化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够了解水的三种物态,了解水的冰融化变水的液态;2.能够观察、实验、感知,初步了解“冰融化变液态”这一现象;3.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了解“实验”的概念和实验的基本要素;4.能够感知学习的过程,并从中体会到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过程。
1.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1.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及其转化;2.观察实验现象,“冰融化”;3.简单概括实验内容和结论,感知实验探究过程。
1.3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冰融化”现象的观察;2.实验过程的感知和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了解水的三种物态及其转化;2.实验过程的描述和总结。
1.4 教学资源和准备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和准备是:1.常温下的冰块;2.非常温下的水;3.实验纸;4.录音笔。
1.5 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情景化教学策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从实际中感知和了解“冰融化变液态”这一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兴趣,开展学习之旅。
二、课堂展示本节课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和老师进行互动。
首先,老师向学生们预习本节课内容,并询问学生们知不知道水的三种物态,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然后,老师向学生们出示一块冰块,与学生们一起观察和认识冰块,询问学生们认为冰块能否变成水。
学生们抱着疑问的心态,老师安排学生们进行实验。
老师首先让学生们观察实验过程,然后将冰块放入非常温下的水中,让学生们观察冰块的变化。
此时,老师让学生们描述和总结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
随后,老师向学生们提供实验纸和标签,让学生们自行制定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过程中老师给予指导和引导。
学生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实验现象,并通过团队合作实现共同进步。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一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转化,初步了解冰融化变水的液态,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探究和团队合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小学三年级科学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冰融化了》二、课程课时2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1.内容概述本课题是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首先会引导学生观察冰的特征,为理解冰融化后的变化做铺垫。
接着重点探究冰融化的过程,包括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例如,学生会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继续上升。
教材可能还会涉及到冰融化与水的凝固之间的可逆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状态变化的概念。
同时,教材会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冰融化速度的因素,如温度、空气流动、表面积等,通过简单的对比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
2.教材编排意图本部分内容的编排旨在让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常见的冰融化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探究冰融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状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核心素养目标(一)科学观念1.理解冰融化是一种物质状态的转变,即从固态变为液态,知道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状态等方面的变化。
2.能够运用冰融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冰块在常温下会逐渐变小、冰雪融化后形成水流等。
(二)科学思维1.通过设计和进行探究冰融化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如温度不变的原因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探究实践1.学生能够亲自参与冰融化的实验操作,包括准备实验器材、控制实验变量、观察实验现象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实验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步骤或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态度责任1.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自然现象的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冰的主要特点和性质;(2)了解冰的融化过程及原因;(3)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提倡节约用水。
3.学科标准:认知与科学探究(三年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冰的特征和融化过程;(2)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2.教学难点:(1)理解水的物态变化;(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1)教材《冰融化了》;(2)冰块;(3)日光灯;(4)水杯;(5)温度计。
2.教学媒体:(1)多媒体投影仪;(2)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教师展示一块冰块给学生看,并问:(1)你们知道冰是什么东西吗?冰有什么特点?(2)冬天外面常下雪,你们见过雪吗?雪和冰有什么不同?2.理论探究(约20分钟)(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教师向学生展示PPT,介绍冰的特征和性质,帮助学生认识冰。
(2)教师向学生提问:冰和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冰可以融化成水?(3)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水的物态变化。
3.实验操作(约30分钟)(1)教师将冰块放在教室中央的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冰块的外形和特点。
(2)将光线调暗,教师打开日光灯,让其照射在冰块上,观察冰块的变化。
(3)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冰块变化的速度、水滴形成的位置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4.实验结果分析(约1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补充相关知识。
5.实验总结(约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冰融化的规律和原因。
(2)教师向学生提问:我们平时能见到冰融化的现象吗?给出一些例子。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实物、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冰的特征和性质,掌握冰的融化规律和原因。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冰融化了》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冰融化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了解冰融化的条件。
学会用温度计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能够描述冰融化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的过程,了解冰融化的条件。
测量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冰融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块冰,提问学生:冰在什么情况下会融化呢?引出课题。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冰融化的问题,如冰融化需要多长时间?冰融化的速度与什么有关?等。
3.作出假设组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例如,学生可能会假设冰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会融化得更快。
4.设计实验介绍实验材料:冰块、温度计、杯子、热水等。
设计实验步骤:将冰块放入杯子中,插入温度计。
向杯子中加入适量的热水,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和冰的状态。
5.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温度计和热水。
6.观察记录学生观察冰在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状态变化,并记录下来。
可以让学生绘制温度变化曲线,直观地展示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分析结果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冰融化的条件和过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冰在温度高于0℃时会融化,冰融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8.拓展延伸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冰融化得更快?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利用冰融化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9.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冰融化的条件和过程。
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探索科学奥秘。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的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现象,掌握冰融化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2 教案内容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过程,以及温度、光照等因素对冰融化的影响。
1.3 教学资源实验室设备、冰块、温度计、光照设备等。
1.4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讲解、小组讨论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2.1 准备实验教师提前准备冰块,实验室设备,并确保实验环境温度适宜。
2.2 引入话题教师向学生介绍冰融化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冰为什么会融化?”引导学生思考。
2.3 实验观察教师将冰块放在实验桌上,让学生观察冰块的状态。
教师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4 讲解原理教师向学生讲解冰融化的原理,说明温度和光照对冰融化的影响。
2.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拓展3.1 温度对冰融化的影响教师调整实验室温度,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的速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3.2 光照对冰融化的影响教师调整实验室光照,让学生观察冰块融化的速度变化,并记录下来。
第四章:教学总结4.1 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温度和光照对冰融化的影响。
4.2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冰融化的原理,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观察学生对冰融化原理的理解程度。
5.2 教学改进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5.3 教学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延伸6.1 延伸活动一:冰融化实验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冰融化速度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接触面积等。
6.2 延伸活动二:冰融化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学生分组讨论冰融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袋降温、冰淇淋制作等,并展示讨论成果。
第七章:学生作业7.1 作业一:观察日记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冰箱冰块融化过程,记录温度变化和融化速度,并与课堂实验进行对比。
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案
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感知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或碎碎冰)、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1.这是一块冰,如果我们给冰加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2.揭示课题:冰融化了(板书)二、科学探索:观察冰融化成水(预设18分钟)[材料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1.吸管吹冰块(预设8分钟)(1)科学家研究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就会开始融化。
我们可以怎样加快冰块的融化?如果给你一台吹风机,你可以怎么做?如果给你一根吸管,可以怎么做?(预设: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用吸管吹热气让冰融化)(2)学生用吸管朝冰块一个部位吹气。
(3)交流现象:被吹热气的部位冰融化的快。
(4)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这个实验说明了热量增加,可以加快冰块的融化速度。
[材料准备: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2.将结冰的试管放入热水中(预设10分钟)(1)讨论:你知道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教师出示实验材料: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3)提问:怎么利用以上材料做这个实验?(4)教师在学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后实验方法。
提示:a.用记号笔在冰面位置做好记号,再把试管放入有热水的烧杯里。
b.冰在融化过程中用眼睛观察,不能动手触摸移动试管和烧杯。
c.冰完全融化后再在水面做好记号。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冰融化了》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的第六单元《物质变化与常用材料》,其中的一课题《冰融化了》。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探究冰在何种条件下融化,从而掌握冰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冰在何种条件下融化;•冰融化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冰的融化速度和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能观察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实验能力,掌握实验课程的基本技能;•培养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实验中总结物质变化的一般规律性。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真相,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的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和环保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冰在何种条件下融化;•引导学生总结冰融化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总结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将总结的能力应用到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让学生理解冷和热的概念是相对的;•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融化速度与温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冰块和水杯,引导学生思考冰块和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预测什么情况下冰块会融化,冰融化后会变成什么物质。
2. 实验探究(20分钟)•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用水果冰箱制作冰块;•将冰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融化的时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变化,比如温度、阳光、风等。
3.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中发现的规律,归纳出导致冰融化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实验加深认识,表明自己学习的成果;•帮助学生理解冰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关系,并寻找相同点和区别。
4. 展示(15分钟)•请个别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老师做一些小结的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冰融化了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材: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物态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观察和描述冰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探究冰融化的原因。
教学重点:1.掌握冰融化的概念。
2.理解冰的融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
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运用温度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状态的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图片、PPT等。
2.温度计和冰块。
教学过程:Step1 导入(10分钟)1.引入冰的状态,并简要回顾水的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2.提问:如果我们把冰块放在太阳底下,冰会发生什么变化?Step2 观察实验(20分钟)1.教师出示一块冰块并询问学生:你们觉得冰块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变化?2.请学生组队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探究冰融化的原因。
要求:-提供两个温度(室温和热水)。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变化。
-观察并记录冰块在两个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Step3 实验结果总结(15分钟)1.学生反馈实验结果,描述冰在两个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温度升高时,冰块会融化成水。
Step4 知识讲解(15分钟)1.老师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介绍冰融化的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冰块融化是因为温度升高,使冰变成水。
3.展示其他物质的融化现象,如蜡烛融化。
Step5 操作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操作练习。
2.提供不同温度的盆子和冰块,要求学生动手进行实践。
3.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Step6 拓展应用(15分钟)1.提问:冬天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扔盐在结冰的路面上?2.引导学生思考:盐会使冰融化,降低冰的温度。
3.引导学生总结:在冬天泼盐可以防止路面结冰。
Step7 小结复习(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
2.学生小结: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伴解释冰融化的原因。
3.教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纠正学生的错误。
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冰融化了教案及教学反思2. 课程类型:自然科学3. 课时安排:40分钟4. 年级段:三年级5.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冰融化是一种自然现象,知道冰融化的过程和条件。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冰融化的概念和过程。
(2) 冰融化条件的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1) 冰融化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材料:冰块、温度计、容器等。
3. 环境:室内温度适中,通风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 利用PPT展示冰融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主题。
(2) 提问:“你们知道冰融化是什么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2. 知识讲解:(1) 讲解冰融化的概念和过程,让学生了解冰融化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冰融化条件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3. 实验观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在不同条件下的融化情况。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 讨论与思考:(1) 引导学生讨论冰融化的应用场景,如生活中的冰雪融化、道路除冰等。
(2) 思考冰融化对环境的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变化等。
5. 教学反思:(2)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水资源保护。
五、课后作业1. 绘制冰融化的过程图,标注冰融化的条件。
2. 写一篇关于冰融化对环境影响的短文。
3. 调查生活中冰融化的应用场景,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冰融化的概念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冰融化条件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对冰融化对环境影响的认知水平。
4. 学生参与实验、讨论和思考的表现。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或环保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冰融化的认识。
冰融化了说课稿
冰融化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冰融化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冰融化了》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物质的变化”单元的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和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质变化的科学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水可以变成冰,冰也可以变成水。
而本节课则聚焦于冰融化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等,为后续学习水的蒸发和凝结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的年龄阶段。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冰融化的现象,但对于冰融化的过程和原理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知道冰是固态的水,水可以变成冰,也知道温度会影响冰的状态,但对于温度变化与冰融化之间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
在能力方面,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数据记录和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
(2)知道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冰融化的过程,记录温度和状态的变化。
(2)能设计实验,探究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冰融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学重点】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教学难点】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小组: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
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师: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3、师: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
师: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请大家一起看书P50
4、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预设:(1)把冰块放入烧杯内,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
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
5、师: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冰块融化时的温度记录
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记录表
6、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
二、加快冰的融化
1、师: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师: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预设: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
6、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什么使冰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
三、拓展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熔化
板书:冰(固态)水(液态)
2、师:在冰融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问题出现吗?(如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1.T细胞主要的表面分子及其主要作用是
表面分子主要作用
TCR 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CD3 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
CD4/CD8 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
CD28
LFA-2(CD2)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可与CD58结合,能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还能介导效应阶段的激活途径
CD40L 可表达于部分活化的T细胞表面,可与B细胞表现CD40结合,产生的信号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丝裂原受体与丝裂原结合后,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转化为淋巴母细胞
2.T细胞亚群分类及其功能。
T细胞是异质性群体,分类方法有很多:按CD分子不同可分为CD4+和CD8+两个亚群;按TCR分子不同可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胞;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辅助性和抑制性T细胞;按对抗原的应答不同可分为初始T细胞、抗原活化过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
功能:(1)CD4+辅助性T细胞(Th):增强免疫应答;活化细胞,增强其吞噬或杀伤功能;
(2)CD8+杀伤性T细胞(Tc):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
(3)抑制性T细胞(Ts):抑制免疫应答
(4)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TD):主要为Th1,还有CTL,Th1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引起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TL可以直接破坏靶细胞。
Th1细胞与Th2细胞各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主要作用是:
Th1细胞分泌IL-1、IFN-γ、TNF-β等细胞因子,引起炎症反应或迟发型超敏反应;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等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合成并分泌抗体,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3.Ts细胞既可以是CD4+T细胞又可以是CD8+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