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件(配东南大学第七版)
合集下载
机械系统动力学课件
3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课件
配套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
教材主编:郑文纬 吴克坚(东南大学)
课件设计:刁彦飞 孔凡凯 课件制作:孔凡凯 应丽霞
1
绪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平面摩擦副及机械效率 第二章 机械的平衡 第三章 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2
课件特点:
•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课件 》是东南大学郑文纬主编的“九五” 国家级优秀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的配套电子教材。本 电子教材包含了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涵盖教材全部内容及 课堂讲授扩展内容的各种媒体素材如图片、动画等,以及以知 识点、例题讲解主的单元素材。该课件的特点是: • 一、素材丰富,动画量大,有上千个二维和三维动画; • 二、既汲取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优点,可显示讲授提纲,又充分 发挥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知识点讲解为核心,一步一步 显示教学内容,着力体现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 最优化教学效果。 • 三、该课件适合大屏幕投影大课教学,教师操作灵活方便,具 有开放和教师可编辑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 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信息量。可满 足机类和近机类专业本科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的教学要求。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课件
配套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
教材主编:郑文纬 吴克坚(东南大学)
课件设计:刁彦飞 孔凡凯 课件制作:孔凡凯 应丽霞
1
绪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平面摩擦副及机械效率 第二章 机械的平衡 第三章 机器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2
课件特点:
• 《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课件 》是东南大学郑文纬主编的“九五” 国家级优秀教材《机械原理》(第七版)的配套电子教材。本 电子教材包含了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涵盖教材全部内容及 课堂讲授扩展内容的各种媒体素材如图片、动画等,以及以知 识点、例题讲解主的单元素材。该课件的特点是: • 一、素材丰富,动画量大,有上千个二维和三维动画; • 二、既汲取了传统黑板教学的优点,可显示讲授提纲,又充分 发挥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知识点讲解为核心,一步一步 显示教学内容,着力体现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 最优化教学效果。 • 三、该课件适合大屏幕投影大课教学,教师操作灵活方便,具 有开放和教师可编辑的特点,有利于教师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 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信息量。可满 足机类和近机类专业本科机械系统动力学基础的教学要求。
机械原理课件_东南大学_郑文纬_第七版_第11章_机器的机械效率
tg tg ( v )
M Qr0 (tg v )
M Qr0 (tg v )
tg ( v ) tg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90
γ ——三角螺纹的半顶角
f f f fv sin sin( 90 ) cos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解:1、滑块上升 F为驱动力,Q为生产阻力
Q vA F A
arctgf
考虑A的平衡: Q RBA F 0
F Qtg ( )
F f =fN R B
N
若A、B无摩擦 0
F
理想驱动力 F0 Qtg ( )
F0 tg F tg ( )
相反:当螺母A沿轴线移动方向与Q相同时(拧松螺母), 螺旋传动相当于滑块下降
F Qtg ( )
tg ( ) tg
M F r0 Qr0 tg( )
0,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2、三角螺纹 相当于楔形滑块与楔形槽的作用。 φv代替 φ
Wd Wr W f
Wd 0
§10-2 机器的机械效率和自锁
一、机器的机械效率
讨论稳定运动时期: Wd Wr W f 定义: Wr Wd W f 1 W f 1
Wf Wd
Wd Wr W f WG E E0
Wd
Wd
Wd
VQ
M d0 Mr Md M r0
由单一机构组成的机器,它的效率数据在一般设计手册 中可以查到,对于由若干机构组成的复杂机器,全机的效 率可由各个机构的效率计算出来,具体的计算方法按联接 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自己看书。
M Qr0 (tg v )
M Qr0 (tg v )
tg ( v ) tg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90
γ ——三角螺纹的半顶角
f f f fv sin sin( 90 ) cos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解:1、滑块上升 F为驱动力,Q为生产阻力
Q vA F A
arctgf
考虑A的平衡: Q RBA F 0
F Qtg ( )
F f =fN R B
N
若A、B无摩擦 0
F
理想驱动力 F0 Qtg ( )
F0 tg F tg ( )
相反:当螺母A沿轴线移动方向与Q相同时(拧松螺母), 螺旋传动相当于滑块下降
F Qtg ( )
tg ( ) tg
M F r0 Qr0 tg( )
0,
§10-3 机械效率计算及自锁分析示例
2、三角螺纹 相当于楔形滑块与楔形槽的作用。 φv代替 φ
Wd Wr W f
Wd 0
§10-2 机器的机械效率和自锁
一、机器的机械效率
讨论稳定运动时期: Wd Wr W f 定义: Wr Wd W f 1 W f 1
Wf Wd
Wd Wr W f WG E E0
Wd
Wd
Wd
VQ
M d0 Mr Md M r0
由单一机构组成的机器,它的效率数据在一般设计手册 中可以查到,对于由若干机构组成的复杂机器,全机的效 率可由各个机构的效率计算出来,具体的计算方法按联接 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种情况。自己看书。
机械原理课件(第七版)
综合原理的应用
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中,综合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 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解 决方案,提高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义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工作中所 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影响因素
机械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机械设计、制造精度、润 滑条件、摩擦类型和材料性质 等。
提高效率的方法
为了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采取 优化设计、改善制造工艺、选 择合适的润滑剂和减少摩擦阻 力等措施。
实验测定
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功率法、扭矩法
平面机构的动态动力分析
总结词
动态动力分析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动态动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应用 ,如优化机构设计、提高机构性能、预测 机构运动行为等。通过动态动力分析,可 以更好地理解机构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 律和受力情况,为机械设计提供重要的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5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机械的效率
机械原理课件(第七版)
目 录
• 绪论 • 机构的结构分析 •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 机械的平衡 •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01 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总结词
介绍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系统、机构、机器和装置等 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03
等效转动惯量
等效转动惯量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为了模拟机械的转动状态所需要
用到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转动惯量的大小取决于机械内部各部件的转
在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中,综合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设计师 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解 决方案,提高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义
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工作中所 做的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影响因素
机械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机械设计、制造精度、润 滑条件、摩擦类型和材料性质 等。
提高效率的方法
为了提高机械效率,可以采取 优化设计、改善制造工艺、选 择合适的润滑剂和减少摩擦阻 力等措施。
实验测定
机械效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 常用的方法有功率法、扭矩法
平面机构的动态动力分析
总结词
动态动力分析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动态动力分析在机械设计中具有重要应用 ,如优化机构设计、提高机构性能、预测 机构运动行为等。通过动态动力分析,可 以更好地理解机构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规 律和受力情况,为机械设计提供重要的理 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5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机械的效率
机械原理课件(第七版)
目 录
• 绪论 • 机构的结构分析 •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 • 机械的平衡 •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01 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总结词
介绍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性质和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系统、机构、机器和装置等 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03
等效转动惯量
等效转动惯量是指在机械运转过程中,为了模拟机械的转动状态所需要
用到的等效转动惯量。等效转动惯量的大小取决于机械内部各部件的转
机械原理课件_东南大学_郑文纬_第七版第08章_组合机构
输入
机 输出
机构I
构 II
二、机构的组合及其组合机构
2. 组合机构:用一种机构来约束和影响另一个多自 由度机构所形成的封闭式传动系统。 或:n种基本机构有机的联系,互相协调和 配合的传动系统。
通常由并联式组合、反馈式组合、复合式组合这三种组合方
式所组成的机构为组合机构。
基础机构:组合机构中,自由度大于1的差动机构 称为基础机构(fundamental mechanism)
附加机构:自由度为1 的基本机构称为附加机构 (additional mechanism).
8-2 组合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一、凸轮—连杆组合机构 由具有两个自由度的连杆机构 + 自
由度为1的凸轮机构组成 能较容易地准确地实现从动的运动轨
迹和运动规律
1、利用凸轮—连杆机构实现复杂的 运动轨迹
输出 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1
四、联动凸轮组合方式 • 多用来实现预定的运动轨迹
凸轮1 凸轮2
两凸轮有机联系、 互相协调配合的传 动系统
8-3 常用组合机构的设计
分析:先分析已知的基本机构,在分析与 其串联的下一个基本机构,其顺序 按框图由左向右。
设计:先设计一个基本机构,然后再设计 前一个基本机构,把组合机构化分 成已知会的机构最后设计出来。
在机构组合系统中,如果多自由度子机 构的一个输入运动是通过单自由度子机构的 输出构件回授的,这1种组合方式称为反馈式 组合。
输入 机构I
输出
机构II
二、机构的组合及其组合机构
(4) 复合组合(compound combining) 在机构组合中若由一个或n个串联的基
本机构去封闭一个具有两个或多个自由度的 基本机构,这种组合方式称为复合式组合。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 2.模数m不同于齿轮,有单独的标准。
• 3.ha*=1,c*=0.2
• 4.直径系数(蜗杆特性系数)
q和升角λ
• 1)q:为了减少刀具数量,
有利于标准化,…
• q=d1/ma1
d1=mq
• 6.转向
• 10.13.3 背锥与当量齿数
当量齿数的用途:1、用仿 形法加工齿轮时选刀号
• rv1=r1/cosδ1=mz1/2cosδ1
• 1、 轮齿啮合的过程
理论啮合线N1N2 实际啮合线B2B1
齿廓工作段
齿廓非工作段
• 2、渐开线齿轮连续传动的条件
例:ε=1.2 的几何表示
• 3、重合度εα的计算 • 1)外啮合εα=B2B1 /pb
2.不出现根切的最小齿数
线距离
加工标准齿轮不出现根切的条件是:刀具的齿顶线到节
• 10.10.4 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 10.10.5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
• 短半轴b=r, 长半轴=r/cosβ • c点的曲率半径 ρ=a2/b =r/cos2β • 以ρ为rv,以mn为m,以αn为α作当量齿轮
• 10.11 螺旋齿轮传动
• 10.11.1 螺旋齿轮齿廓曲面形成的方法
• 10.11.2 几何关系
• 2.正确啮合条件
• mn1=mn2=mn
• 3.几何尺寸计算
αn1=αn2=αn=20°
a=r1+r2=mn(z1/cosβ1+ z2/cosβ2)/2 可调β1和β2来凑中心距
10.11.3 传动比i12及从动轮的转动方向
1.转向
轮2的转向不仅与轮1的转向有关,还与旋向有关。 • 2.传动比
机械原理课件 东南大学 郑文纬 第七版 第十章.ppt
平面运动的构件的惯性力由机架平衡。机构 的平衡称为机架上的平衡 。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其质心分别为ri ,其惯性力为 平衡质量mb和质心rb ,使得 mn rn r2 m1 r1 m2
设:构件以ω转动, 有n个分布在同一平面中的质点mi(i=1,2,…,n)
F m r i i i
2
F F F 0 b i
S2
C 3 S3 D 4 h3
l2 h2 m m h 2 m2B m2 2C 2 l2 l2
在构件I的延长线上r1处续上一个 对重,使其质量m’与m2B、m1 的总质心位于点A处
2
l3
m2Bl1 mh 1 1 m r 1
m l m l h 2 C 3 3( 3 3) m r 3
2
放大器4由仪表 7指示出不平衡 传感器1、2拾 质径积的大小 得振动信号
信号送入 4信号与 5信 解算电路 3内进 号输入鉴相器 行处理 6,由仪表8 指示不平衡质 径积的相位
6 电动机
4
放大器
7
驱动系统
测量系统
8
引言
在一般平面机构中存在着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复合运 机构的总惯性力为 F=-Mas,欲使任何位置都有F=0,则 动的构件,它们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不可能象回 机构总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
转件一样在每个构件内部得到平衡。 as 0 机构总质心沿着封闭曲线退化为停留在一个点。 但就整个机构而言,可以在机架上平衡其所承受的 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 当且仅当平面机构总质心静止不动时,平面机构 总惯性力矩还必须与机构的驱动力矩与生产阻力矩综合 的惯性力才能达到完全平衡。 考虑。
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得到平衡,从而减小或消除运动构件 作用于机架上的动压力。 平面机构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只有使质心S静止不动。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其质心分别为ri ,其惯性力为 平衡质量mb和质心rb ,使得 mn rn r2 m1 r1 m2
设:构件以ω转动, 有n个分布在同一平面中的质点mi(i=1,2,…,n)
F m r i i i
2
F F F 0 b i
S2
C 3 S3 D 4 h3
l2 h2 m m h 2 m2B m2 2C 2 l2 l2
在构件I的延长线上r1处续上一个 对重,使其质量m’与m2B、m1 的总质心位于点A处
2
l3
m2Bl1 mh 1 1 m r 1
m l m l h 2 C 3 3( 3 3) m r 3
2
放大器4由仪表 7指示出不平衡 传感器1、2拾 质径积的大小 得振动信号
信号送入 4信号与 5信 解算电路 3内进 号输入鉴相器 行处理 6,由仪表8 指示不平衡质 径积的相位
6 电动机
4
放大器
7
驱动系统
测量系统
8
引言
在一般平面机构中存在着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复合运 机构的总惯性力为 F=-Mas,欲使任何位置都有F=0,则 动的构件,它们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不可能象回 机构总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
转件一样在每个构件内部得到平衡。 as 0 机构总质心沿着封闭曲线退化为停留在一个点。 但就整个机构而言,可以在机架上平衡其所承受的 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 当且仅当平面机构总质心静止不动时,平面机构 总惯性力矩还必须与机构的驱动力矩与生产阻力矩综合 的惯性力才能达到完全平衡。 考虑。
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得到平衡,从而减小或消除运动构件 作用于机架上的动压力。 平面机构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只有使质心S静止不动。
机械原理课件第七版ppt
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机器与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也涉及到对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优化设计以 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和任务
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涉及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运动学、机械振动以及 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任务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机构分析、设计、优化以及控制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 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件第七版
汇报人:
202X-12-30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机构组成与分析 • 平面连杆机构 • 凸轮机构 • 齿轮机构
目录
Contents
• 轮系 • 其他常用机构简介 •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 机械的平衡
01 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机器与机构
机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的能量转换为输出的机械能的装置, 而机构则是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与变换的装置。机械原理课 程主要研究各种机器与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运动特性以 及能量转换进程。
05 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齿轮机构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 机构之一,具有传递效率高、结 构紧凑、工作可靠等优点。
分类
根据齿轮的形状和传动方式,齿 轮机构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圆锥齿轮 机构等。
齿轮的构造及模数
构造
齿轮由齿廓、齿根、齿面等部分组成 ,其中齿廓是决定齿轮传动性能的关 键部分。
。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的作用
注意事项
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机构的 组成和运动情况,便于对机构进行分 析和设计。
机械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机器与机构组成的复杂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也涉及到对机械系统的整体性能、优化设计以 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和任务
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主要涉及机构学、机械动力学、机械系统运动学、机械振动以及 机械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任务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课程,学生可以掌握机构分析、设计、优化以及控制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培养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工程 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原理课件第七版
汇报人:
202X-12-30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机构组成与分析 • 平面连杆机构 • 凸轮机构 • 齿轮机构
目录
Contents
• 轮系 • 其他常用机构简介 •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 机械的平衡
01 绪论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机器与机构
机器是一种能够将输入的能量转换为输出的机械能的装置, 而机构则是实现运动和力的传递与变换的装置。机械原理课 程主要研究各种机器与机构的工作原理、组成、运动特性以 及能量转换进程。
05 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齿轮机构是机械传动中最重要的 机构之一,具有传递效率高、结 构紧凑、工作可靠等优点。
分类
根据齿轮的形状和传动方式,齿 轮机构可分为直齿圆柱齿轮机构 、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圆锥齿轮 机构等。
齿轮的构造及模数
构造
齿轮由齿廓、齿根、齿面等部分组成 ,其中齿廓是决定齿轮传动性能的关 键部分。
。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的作用
注意事项
机构运动简图可以直观地表示机构的 组成和运动情况,便于对机构进行分 析和设计。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vi i Me Fi cosi ( ) Mi ( ) 1 1 i 1
n
Mer M 3
3 D QD Q i 31 1 2 2i13
Me M 1( 1) QD 2i13
例1式子说明:卷扬 机的Me是ω1的函数
例2:已知:图示为一由齿轮驱动的正弦机构,z1=20, z2=60,J1、J2、LBC=L,m3、m4的质心在C、D点,在轮1上有 驱动力矩M1,构件4上作用有阻力F4。现取曲柄BC为等效构 件。求:Je、Me n 解:由公式 v 2 2 得:
2. 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
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起动、稳定运转和停车阶段。 1)起动阶段:Wd>Wr, V2>V1, E2>E1, Wd = Wr + △E(动能增量) 。 2)稳定运转阶段:等速型:Wd=Wr ,E2=E1,Jd=c 周期波动型: Wdp=Wrp。 3)停车阶段: Wd=0, Wr=E , V2<V1, E2<E1 。
vi i Fe Fi cos i ( ) M i ( ) v1 v1 i 1
n
vi i M e Fi cos i ( ) M i ( ) 1 1 i 1
n
例1:已知:图示传动系统,i13、D、Q、M1=M1(ω1 ) 取电机轴1为转化构件。求:Me=? 解:Me=Med -Mer= M1(ω1 )-Mer
E Wd ( ) Wr ( )
[ Med ( ) Mer( )]d
a
Je( ) 2 ( ) / 2 Jea 2a / 2
0
周期变速稳定运转的条件: 在等效力矩 M 和等效转动惯 量J 变化的公共周期内,驱动 功应等于阻抗功(或者说,盈 功等于亏功)。
n
Mer M 3
3 D QD Q i 31 1 2 2i13
Me M 1( 1) QD 2i13
例1式子说明:卷扬 机的Me是ω1的函数
例2:已知:图示为一由齿轮驱动的正弦机构,z1=20, z2=60,J1、J2、LBC=L,m3、m4的质心在C、D点,在轮1上有 驱动力矩M1,构件4上作用有阻力F4。现取曲柄BC为等效构 件。求:Je、Me n 解:由公式 v 2 2 得:
2. 机械运转过程的三个阶段
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起动、稳定运转和停车阶段。 1)起动阶段:Wd>Wr, V2>V1, E2>E1, Wd = Wr + △E(动能增量) 。 2)稳定运转阶段:等速型:Wd=Wr ,E2=E1,Jd=c 周期波动型: Wdp=Wrp。 3)停车阶段: Wd=0, Wr=E , V2<V1, E2<E1 。
vi i Fe Fi cos i ( ) M i ( ) v1 v1 i 1
n
vi i M e Fi cos i ( ) M i ( ) 1 1 i 1
n
例1:已知:图示传动系统,i13、D、Q、M1=M1(ω1 ) 取电机轴1为转化构件。求:Me=? 解:Me=Med -Mer= M1(ω1 )-Mer
E Wd ( ) Wr ( )
[ Med ( ) Mer( )]d
a
Je( ) 2 ( ) / 2 Jea 2a / 2
0
周期变速稳定运转的条件: 在等效力矩 M 和等效转动惯 量J 变化的公共周期内,驱动 功应等于阻抗功(或者说,盈 功等于亏功)。
机械原理课件 东南大学 郑文纬 第七版 第十章
钢制刀口 再使转子向另一方向转动,待转子 形导轨 静止后,在转子上刻一铅垂线
静平衡架
二、动平衡试验原理
齿轮传动
万向节手
支承系统
试件 1
测振传感器 3 解算
基 准 信 号 发 生 器 Nhomakorabea5 带传动
2
放大器4由仪表 7指示出不平衡 传感器1、2拾 质径积的大小 得振动信号
信号送入 4信号与5信 解算电路3内进 号输入鉴相器 行处理 6,由仪表8 指示不平衡质 径积的相位
静平衡的条件是:分布于该回转 件上各个质量的离心力的合 力等于零或质径积的向量和 等于零。
一、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举例:有三个质量块,分别作出三个质径积mr 为了平衡,应加平衡质量的质径积mbrb
3 mb rb mi ri 0
i 1
在求出mbrb 后,根据rb的方向,添加平衡质量mb; 或rb的反方向,减少平衡质量mb。
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第十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机构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试验法 机架上的平衡
§10-1 机构平衡的目的和分类
机构平衡的目的 机构平衡的分类
§10-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转子的静平衡
质量分布在同一回转面内的平衡。 D/B≥5(径宽比)
刚性转子的动平衡
6 电动机
7
4
放大器
驱动系统
测量系统
8
引言
在一般平面机构中存在着作往复运动和平面复合运 机构的总惯性力为F=-Mas,欲使任何位置都有F=0,则 动的构件,它们的惯性力和惯性力偶矩不可能象回 机构总质心作匀速直线运动;
机构总质心沿着封闭曲线退化为停留在一个点。 但就整个机构而言,可以在机架上平衡其所承受的 总惯性力和总惯性力矩。 当且仅当平面机构总质心静止不动时,平面机构 总惯性力矩还必须与机构的驱动力矩与生产阻力矩综合 的惯性力才能达到完全平衡。 考虑。 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得到平衡,从而减小或消除运动构件 作用于机架上的动压力。 平面机构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只有使质心S静止不动。
机械原理(第七版)优秀课件—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Gears and its Design
• 10.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分类
• 10.1.1 概述 • 1.什么是齿轮?
• 2.特点:适应范围广(v、p、r);效率
高(0.99);速比稳定、传动精度高;工 作可靠;可实现任意轴间的传动。制造 和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较高;不适于 远距离传动。
• 刀具不标准
2.变位齿轮问题的提出
1)z<zmin时又要不根切; 2)a’≠a;
3)ρ小<ρ大, σ小>σ大, u小>u大,
• 3.刀具的变位 1)正变位 2)负变位 • 4. 变位传动
1)零变位齿轮传动:∑x=0,α’=α, a’=a • x1=x2=0 标准齿轮传动 x1=-x2 等移距变位齿轮传动 • 2)非零变位齿轮传动:∑x≠0,α’≠α, a’≠a
曲齿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 3.按齿廓曲线分:渐开线、摆线、圆弧 • 4.按工作条件分: • 1)开式:2)闭式:
• 5.按运动速度分:
• 低速:<1m/s
• 中速:1~25
• 高速:>25m/s • 超高:>100m/s
• 10.1.3 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 1.传动准确平稳
i 1 d1
2 d 2
α
r
α N1
xm ha m
p
Q
• 2. 变位齿轮的几何计算
• m、a由强度计算确定,α、z、d、db不变化 • h高a和、齿h厚f 、的d变a化、 df、s 、e 、α’都将变化,而关键是齿
• 1)齿顶高、齿根高
hai (ha* xi y)m
hfi (ha* c* xi)m
x的选择:无侧隙、不根
2
c os '
Gears and its Design
• 10.1 齿轮机构的特点及分类
• 10.1.1 概述 • 1.什么是齿轮?
• 2.特点:适应范围广(v、p、r);效率
高(0.99);速比稳定、传动精度高;工 作可靠;可实现任意轴间的传动。制造 和安装精度要求高,成本较高;不适于 远距离传动。
• 刀具不标准
2.变位齿轮问题的提出
1)z<zmin时又要不根切; 2)a’≠a;
3)ρ小<ρ大, σ小>σ大, u小>u大,
• 3.刀具的变位 1)正变位 2)负变位 • 4. 变位传动
1)零变位齿轮传动:∑x=0,α’=α, a’=a • x1=x2=0 标准齿轮传动 x1=-x2 等移距变位齿轮传动 • 2)非零变位齿轮传动:∑x≠0,α’≠α, a’≠a
曲齿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 3.按齿廓曲线分:渐开线、摆线、圆弧 • 4.按工作条件分: • 1)开式:2)闭式:
• 5.按运动速度分:
• 低速:<1m/s
• 中速:1~25
• 高速:>25m/s • 超高:>100m/s
• 10.1.3 对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
– 1.传动准确平稳
i 1 d1
2 d 2
α
r
α N1
xm ha m
p
Q
• 2. 变位齿轮的几何计算
• m、a由强度计算确定,α、z、d、db不变化 • h高a和、齿h厚f 、的d变a化、 df、s 、e 、α’都将变化,而关键是齿
• 1)齿顶高、齿根高
hai (ha* xi y)m
hfi (ha* c* xi)m
x的选择:无侧隙、不根
2
c os '
机械原理(第七版)东南大学机械学学科组郑文纬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 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习其助 同学们了解设备和管理设备。 四、课程目标 掌握机构学和机构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 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分析和开发设计机构的 能力。 五、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1、机械原理与理论力学联系紧密。 2、机械原理中采用图解法、图解法与解析法并重。 3、机械原理课程在理论上是严密的,但同时具有工程特点。 4、机械原理课程中采用机构运动简图来表示机构。
1、机架:固定不动的构件 2、原动构件(主动构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 3、从动构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 输入构件:输入运动或动力的 构件 输出构件:输出运动或动力的 构件 二、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 研究各种机构(主要是平面机构)和机器的共同问题。其 中包括1):平面机构的结构理论,研究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及 机构的组成;2)平面机构的运动学,运动分析和运动综合;3): 机构和机器动力学,力求解、效率计算、真实运动规律的求解、系 统动力学,等三部份。主要研究常用机构(例如平面连杆、凸轮、 齿轮、轮系以及间歇运动机构等)的运动学分析和设计。 三、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教材: 教材: 《机械原理》(第七版)东南大学机械学学科组郑文纬 吴克坚 主 机械原理》 第七版)
编
参考书: 参考书 1、《机械原理》孙桓(西北工业大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年
2、《机械原理》(第六版)黄锡恺 郑文纬(东南大学)主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3、《机械原理学习指导书》高松海 申永胜 编 中央广播电
视大学教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5年10 月 4、《机械原理》天津大学等和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