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研发要点讲解
制剂设计知识点
制剂设计知识点制剂设计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之一,良好的制剂设计可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制剂设计的几个知识点,包括药物特性、制剂选择、药物输送系统和剂型开发。
一、药物特性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于制剂设计至关重要。
药物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晶型和晶型转变等特性会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因此,在制剂设计中需要了解药物的溶解度情况,合理选择溶剂、增溶剂和助溶剂,以提高药物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二、制剂选择在制剂设计中,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选择适当的制剂形式。
常见的制剂形式包括固体剂、液体剂和半固体剂。
固体剂可以是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液体剂可以是溶液、悬浮液或乳剂,半固体剂可以是软膏剂、凝胶剂或栓剂。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制剂形式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便利性。
三、药物输送系统药物输送系统是制剂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将药物定向输送到疾病部位,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常见的药物输送系统包括口服给药系统、控释系统和靶向给药系统。
口服给药系统是最常见的药物输送系统,通过口服给药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肠道,在肠道中被吸收。
控释系统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使药物维持持续的血药浓度,提高疗效并减少用药频率。
靶向给药系统可以将药物送达到特定的疾病部位,提高药物的局部疗效。
四、剂型开发剂型开发是指将药物的药理活性转化为适合使用的剂型。
在剂型开发中,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特性、药物输送系统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来确定最终的剂型。
剂型开发包括制剂原型的筛选、物性测试、工艺开发和稳定性研究等环节,通过不断的试验和改良,最终确定最合适的剂型。
总结:制剂设计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的制剂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稳定性和疗效。
药物特性、制剂选择、药物输送系统和剂型开发是制剂设计的几个重要知识点,需要根据具体的药物情况和应用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和设计。
制剂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药物制剂是将药物通过一系列化学技术和工艺方法加工成最终产品的过程。
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是指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化学方法和手段来改进药物的药理活性、溶解性、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性质,以提高药物疗效。
以下是一些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的指导原则:1.药物分子的设计和合成:药物分子的设计是药物研发的第一步,需要考虑药物的目标,如靶点、疾病类型等。
同时,合成路线需要设计合适的化学反应,选择适合的反应条件,以及考虑合成的效率和纯度。
2.药物晶型的研究:药物晶型对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的药物晶型,确定最稳定和最溶解度高的晶型,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可利用性。
3.药物固体分散体制剂的研究:一些药物具有溶解度低的特点,使得其生物可利用性受到限制。
通过研究合适的载体和添加剂,制备药物固体分散体制剂,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空气敏感药物的保护:一些药物在与空气接触时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药物失去活性。
因此,在制剂研究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添加适当的抗氧化剂,以保护药物的活性。
5.控释型制剂设计:控释型制剂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通过研究药物的释放机制和控释系统,可以设计出适合不同给药途径和药物性质的控释型制剂。
6.纳米药物的研究:纳米药物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通过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和体内分布,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研究纳米药物的合成和表征方法,有助于制备出更有效的药物制剂。
总之,化学药物制剂研究技术是药物研发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药物的性能和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
同时,研究还需要遵循相关的伦理和法规要求,确保制剂的安全和质量。
医院制剂研发思路课件
工艺研究
要点:工艺研究的每步均应进行优化筛选,不论采用 正交试验方法或其它试验方法,试验中的不变条件要 尽量一致。 筛选指标首先应考虑处方中的君药、贵重药、毒剧药 中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只有在无法完成对君药、 贵重药、毒剧药中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 定研究的情况下,再考虑臣药、药量比较大的药味中 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有时还要考虑提取总固体物 的量作为测定指标。 通过工艺优化研究,饮片中的有效成分或指标成分在 制剂中的转移率达到60%以上最好,一般转移率不应 低于50%,转移率低于40%的工艺研究不算成功。
研究平台
实验室建设 基本条件的配备
申报注册
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利用传统工艺配制(即制剂配 制过程没有使原组方中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发生变化 的),且该处方在本医疗机构具有5年以上(含5年) 使用历史的中药制剂,可免报资料项13-17。但是, 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报送资料项目14、15: (1)处方组成含有法定标准中标识有毒性及现 代毒理学证明有毒性的药材; (2)处方组成含有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 (3)处方中的药味用量超过药品标准规定的。
稳定性研究
样品应具有代表性,一般为1-3批放大样样品 或生产线试制样品。 试验时间:申报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时 间至少完成6个月,才能上报。
安全性试验
A、急性毒性试验。 B、长期毒性试验。 C、特殊安全性试验。
研究平台
政府行为组织的项目
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攻关 课题 国家“星火计划”课题
研究平台
基金资助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教育部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青年科学基金 各地区、单位也逐渐建立科学研究基金会(江 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社会发展项目等) 企业基金项目
药物制剂的研发与优化
药物制剂的研发与优化第一章:引言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与辅助成分混合并赋予适宜的剂型,以便进行使用或者进行贮藏的制剂。
药物制剂的研发与优化是制药行业中的核心工作之一。
它对于新药的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研发的背景出发,探讨药物制剂研发与优化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药物研发的背景药物的研发是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从药物分子的发现到最终制剂的上市,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和阶段,如药物发现、药物筛选、药物合成、药效评价等。
药物的研发需要考虑药物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物利用度、毒理学特性等一系列因素。
制剂的选择和设计则关系到药物的稳定性、体内分布、药效持续时间等问题。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基本原则药物制剂的研发与优化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制剂应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防止药物的分解、氧化或者化学反应。
其次,制剂应该具有适宜的释放速度和生物利用度,以确保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蓄积。
另外,制剂应该考虑患者的使用便利性和合理的剂量调整。
第四章:药物制剂的优化方法药物制剂的优化方法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包括粉末冶金技术、固体分散技术、颗粒控释技术等。
化学方法则包括制剂添加剂的筛选和设计,药物的修饰和合成等。
生物方法是指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来提高药物的生物活性和选择性。
第五章:药物制剂的研发流程药物制剂的研发流程包括前期研究、中期研究和后期研究三个阶段。
前期研究主要是对药物及其制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评价和筛选。
中期研究是指对合适的制剂进行研发和优化。
后期研究则是通过动物和人体试验,对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和效果进行评估。
第六章:药物制剂的研发挑战药物制剂的研发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药物分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选择合适的制剂变得困难。
其次,多药耐药和多靶点效应使制剂的设计更为复杂。
另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第七章:药物制剂的前景药物制剂的研发与优化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物处方前研究的详细讲解—制剂篇
药物处方前研究的详细讲解—制剂篇一、概述处方前研究在剂型与制剂的设计和改进工作中已逐步成为常规化的研究项目,为进一步设计剂型及优化制剂的处方工艺提供依据。
处方前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或进行实验研究,获得剂型与制剂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药物的物理性状、熔点、粒子大小、溶解度、溶出速度、晶型、pKa、分配系数、表面特性等药物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稳定性,药物与辅料的相容性,药物的药理、毒副作用与刺激性,以及药物的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等。
二、药物的理化性质测定1、粒子大小与分布药物的某些理化性质(如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稳定性等)以及制剂操作与质量( 如粉体流动性、含量均匀度、生物利用度等)常受粒径与粒径分布的影响。
多数固体制剂( 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等)需要进行粒子加工以改善粉体性质来满足产品质量和粉体操作的需求。
颗粒大小显著影响某些药物的口服吸收,如灰黄霉素、螺内酯等。
因此,及早了解药物粒子大小对制剂处方和产品有效性的影响十分重要。
根据粒径不同,测定药物粒径及粒径分布可选用筛分法( 药典筛)、沉降法(库尔特计数器)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
2、溶解度药物的溶解性是药物剂型与制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之一,药物无论通过何种途径给药,都必须具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被机体吸收并产生治疗作用。
溶解度差的药物(水中溶解度<10mg/ml)往往表现为不完全或不稳定的吸收。
如果药物的溶解度低于期望值,则需要考虑采用适宜的方法增加其溶解度。
药物溶解度的测定常采用摇瓶法。
一般是将过量药物置于欲测定的溶剂内,在一定温度下振摇,测定达到平衡后的药物浓度即为其溶解度。
通常需振摇60-72 小时才能达到平衡。
在处方前研究中,常需要测定药物在多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如水,0.9%NaCl溶液、稀盐酸溶液(O.1mol/L HCI)、稀碱溶液(0.1mol/L NaOH)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乙醇、甲醇等某些特定溶剂。
制剂研发的知识点总结
制剂研发的知识点总结一、制剂研发的整体流程1. 项目立项阶段:首先需要确定研发的药物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包括市场需求、竞争情况、患者群体等因素的分析,然后确定项目的研发目标和计划。
2. 药物特性评价:包括药物的物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性、药效学特性等,以及药物毒理学评价,确定药物的适用给剂和给药途径。
3. 制剂设计:根据药物特性和给药途径的要求,设计合适的制剂剂型,包括剂型选择、生产工艺等。
4. 制剂工艺开发:根据制剂设计的要求,开发适合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选购、生产设备选择、生产工艺流程等。
5. 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价:制剂研发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价,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6. 临床试验:制剂研发完成后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评价制剂的药效、安全性和耐受性,确保制剂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性。
7. 审批上市:完成临床试验后需要进行药物注册申报和审批上市,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后才能进行市场销售。
以上是制剂研发的整体流程,下面将分别介绍制剂研发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制剂研发的关键技术1. 药物特性评价技术: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物化性质的评价技术,以及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毒理学评价等。
2. 制剂设计技术:包括剂型选择、剂量选择、给药途径选择等技术,根据药物特性和患者需求进行合理的制剂设计。
3. 制剂工艺开发技术:包括原料选购技术、生产工艺流程技术、生产设备选择技术等,确保制剂的生产工艺合理可行。
4. 质量控制和稳定性评价技术:包括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产品稳定性研究等技术,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符合要求。
5. 临床试验技术:包括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方案制定、临床试验数据分析等技术,评价制剂的临床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是制剂研发的关键技术,下面将分别介绍制剂研发的发展趋势。
三、制剂研发的发展趋势1. 高效制剂研发:随着化学合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被发现和研发,对高效制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药物制剂研究
药物制剂研究
药物制剂研究是现代药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通过研究和开发适合人体使用的药物剂型,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制剂研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等。
药物制剂研究的核心目标是研发出高效、稳定、易于使用的药物剂型,以便患者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接受治疗。
在制剂研究中,研究人员需要考虑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渗透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吸入等),并设计出合适的制剂形式(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在药物制剂研究中,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物理化学性质可以影响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吸收等方面,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定药物的溶解度、药物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法来了解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这些性质来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
另外,药物的代谢和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也是药物制剂研究的重要内容。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毒性,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等来了解药物的代谢。
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行为来了解这些相互作用,从而为药物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药物制剂研究是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通过研究制剂技术和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代谢和药物与生
物体的相互作用等内容,可以开发出高效、稳定、易于使用的药物剂型,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药物制剂设计知识点
药物制剂设计知识点药物制剂设计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药物的剂型选择、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
正确和科学地设计药物制剂,对于药物的疗效和药物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药物制剂设计的几个关键知识点:1. 药物剂型选择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物理形态,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药物剂型的选择应考虑至少三个方面:药物的性质、药物的途径和用药的目的。
例如,对于溶解度较差的药物,可以选择胶囊剂型,以增强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性;对于需要快速生效的药物,可以选择注射剂型。
2. 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对药物制剂的设计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溶解度、晶型转变、缓释性等是常见的物理化学性质。
药物的溶解度影响着药物的吸收性和药效,因此在制剂设计中需要选用合适的载体或添加剂来改善溶解度。
晶型转变可能导致药物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在制剂设计中需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和控制。
缓释性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控释技术来实现,以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
药物的稳定性与其分解、氧化、光敏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药物制剂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添加剂、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此外,对于氧敏感性药物,需要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工艺措施来保护药物。
4. 药物的适应性和安全性药物制剂设计需要考虑患者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例如,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可以选择适合他们服用的制剂形式,如口服液剂;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需要考虑药物的胎儿和婴儿安全性。
此外,对于需要长期用药的药物,需要选择适当的控释技术来保证药物的长期疗效。
总结:药物制剂设计是药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涉及到药物剂型选择、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稳定性等方面。
正确和科学地设计药物制剂,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药物制剂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途径和用药目的,以及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稳定性等因素。
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策略及技术要点
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策略及技术要点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在近年来备受关注,作为医药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它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技术和策略。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概述外用制剂是指涂擦在皮肤、黏膜或其他表面的药物制剂,包括洗剂、喷雾剂、凝胶、乳液、软膏等形式。
与口服、注射等内服剂型相比,外用制剂在临床研究开发中具有独特的技术要点和策略。
在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中,需考虑药物在局部的渗透性、稳定性、湿润性等特点,以及应用范围广泛、副作用较少等优势。
二、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的技术要点1. 药物渗透性研究外用制剂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药物在皮肤或黏膜上的渗透性。
在临床研究开发中,需要结合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特点,进行渗透性研究,以确定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制剂形式。
2. 制剂稳定性评价外用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其稳定性评价尤为重要。
在临床研究开发中,需要对制剂的稳定性进行充分评估,确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活性和有效性。
3. 药物湿润性研究外用制剂的湿润性直接影响其在皮肤或黏膜上的吸收和作用。
在临床研究开发中,需要重点研究药物的湿润性,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局部组织并发挥作用。
4. 安全性评估与内服剂型相比,外用制剂更容易引起局部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
在临床研究开发中,需要对外用制剂的安全性进行充分评估,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安全有效。
三、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的策略1. 个性化治疗策略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中,个性化治疗策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通过个体化的制剂设计和给药技术,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依从性。
2. 多学科协作策略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学科的协作。
医药、化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的专家需要共同合作,以解决外用制剂研发中的技术难题。
3. 临床前临床一体化策略外用制剂临床研究开发的策略之一是临床前临床一体化。
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点
药物制剂相关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药物制剂》①基本定义:药物制剂呢,简单说就是把药做成不同的样子,比如说做成药丸、药粉或者药水。
就是把原料药(就是最开始提炼出来有药效的那些东西)按照一定的方法加工成可以吃或者用的药品形式。
②重要程度:在药学这个学科里可重要了。
要知道,一种药哪怕成分再好,如果制剂做得不好,可能就影响药效,不能很好地治病救人。
像给小孩用药就得做成小孩容易接受的剂型,如果都是大片剂,小孩根本没法吃。
③前置知识:得知道一点化学知识,因为很多药物的制作涉及到化学变化。
还得有点儿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毕竟药是用在人或者动物身上的,得知道身体的基本构造和机能。
④应用价值:实际用处大着呢。
在医院里,不同的病人需要不同剂型的药物。
比如有的老人吞咽困难,那液体制剂就很合适;有的药需要在体内缓慢释放,就做成缓释片。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药学学科里,药物制剂处于很中心的位置。
从药物研发出来,到最后能放到药店里卖,制剂是中间关键的一环。
②关联知识:和药物化学关系很紧密,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成分结构,制剂要依据这些来设计。
还和药理学有关,因为药理学能确定药物在体内起作用的方式,制剂得配合这个让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起来有点难度。
关键点在于得搞清楚不同剂型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比如栓剂的制作,就需要理解它在体内的溶化和吸收过程,这可不是随便就能弄明白的。
④考点分析:在药学的考试里经常考。
考法很多,可能让你写某种剂型的制作步骤,也可能问你某种病症适合用什么剂型,或者给出一种剂型让你分析它的优缺点。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药物制剂核心就是把原料药变成能用于临床的药物形式,包括各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软膏剂等。
②特征分析:片剂的特点是剂量准确、服用方便;胶囊剂可以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还能保护药物不受胃酸破坏;注射剂能快速发挥药效,但使用不太方便而且风险相对高一些,像多肽类药物就比较适合制成注射剂,因为口服容易被破坏。
执业药师药物制剂学知识要点
执业药师药物制剂学知识要点药物制剂学是执业药师必须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药物制剂的设计、制备、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应用等多个方面。
对于保障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知识要点。
一、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制成适用于临床使用的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气雾剂等。
药物制剂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药物的使用、储存和运输,同时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二、药物制剂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如口服片剂、胶囊剂等,这类制剂需要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才能发挥作用。
非经胃肠道给药制剂:包括注射剂、气雾剂、栓剂、滴眼剂等,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或作用部位,起效较快。
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制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如溶液剂、糖浆剂等。
胶体溶液型制剂:药物以胶粒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如溶胶剂、乳剂等。
混悬型制剂:药物以固体微粒的形式分散在介质中,如混悬剂。
气体分散型制剂:如气雾剂。
固体分散型制剂:如散剂、颗粒剂等。
三、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能力。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处方因素和外界因素。
1、处方因素pH 值:许多药物的水解或氧化反应受 pH 值的影响。
溶剂:溶剂的极性和介电常数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解。
辅料:如抗氧剂、金属离子络合剂等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外界因素温度:温度升高通常会加速药物的分解。
光线:某些药物对光敏感,容易发生光解反应。
空气(氧):氧化反应是药物变质的常见原因之一。
湿度和水分:可能导致药物的水解或吸湿结块。
为了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处方设计、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
四、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1、片剂的制备湿法制粒压片: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后,加入粘合剂制成软材,过筛制粒,干燥后压片。
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的目的是以优异的制剂形式提供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确保该治疗的最高安全性和良好的耐受性。
药物制剂是一种辅助剂,用于控制、改善、延长或者增强治疗效果。
制剂的选择取决于用药的特性,油水分配系数,肠对肝的第一通过程的影响,药物的渗透性和在不同 pH 值下水溶性的变化等。
任何一种制剂的开发都需要经过多次的临床实验才能确定最佳的制剂类型和用药路径。
药物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评估、制剂制备和质量控制。
首先,在制备药物制剂之前必须要知道药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这包括药物的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蒸馏度和药物结构等。
通过这些属性的评估,可以确定最佳的制剂类型。
对于某些药物,如难溶剂和生物纳米材料等,将需要更先进的制剂技术。
其次,制剂的制备是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的核心。
对于制剂制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制剂必须越来越符合用户的需求。
制剂是药物的辅助成分,使药物更易于使用、存储并发挥最佳药效。
制剂制备的过程包括引入新的制剂材料、寻找最佳的生产工艺和试验,提高药物的吸收能力等。
最后,药物制剂还必须从制备阶段到投入市场阶段的整个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一个利用成熟的技术、管理和监测机制确保制剂的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过程。
制剂必须保持效力、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方面的进展使通过药物治疗获得最佳结果的可能性提高了。
这种进展能够提供更好的设备和工具,在不断发展的健康保健市场的推动下,这些设备和技术可能会通过开发出口销售于世界各地。
而女性、儿童和老年人等卫生需求都将会促进更好的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
药物制剂研究和开发现在正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时期,尤其在消费者对保健和治疗方面期望更高的情况下。
制剂研发分析要点
制剂研发分析要点
制剂研发是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对药物的适应症、制
剂类型、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制剂研发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方面:
1.药物适应症研究:
2.制剂类型选择: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药物传递途径,制剂研发需要选择合适的制剂类型。
制剂类型可以分为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气体制剂等。
在选
择制剂类型时,需要考虑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生理药代动力学特点以及
临床应用的便捷性等因素。
3.配方设计和优化:
配方设计是制剂研发的核心环节,它涉及到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
用以及稳定性问题。
在配方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溶剂、辅料和结合剂,并考虑其在药物中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以提高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物释放速率以及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
以提高治疗效果。
4.生产工艺的研究:
制剂研发还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在保证制剂质量的前提下,提
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生产工艺的研究包括原料的选择和采购、制剂的
混合和制备过程、制剂的包装和贮存等方面。
在研究生产工艺时,需要注
意控制制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避免制剂的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确
保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制剂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同时,在制剂研发的过程中,还需要遵循相关的法规和规范,保障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发手段的不断完善,制剂研发的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为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制剂制备知识点总结
制剂制备知识点总结制剂制备是药物制剂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对药物的加工、成型、包装等过程,可以将原始的药物物质转化为各种形式的制剂,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
通过对制剂制备知识点的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
一、制剂制备的基本知识点1. 药物的物种和性质:药物物质可以分为化学药物和天然药物两大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
同时,药物还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比如颗粒度、溶解性、稳定性等,这些性质对于制剂的制备有着重要的影响。
2. 药物的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具体形式,比如片剂、胶囊、口服液、注射剂等。
不同的剂型适用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患者需求,因此在制剂制备时需要充分考虑剂型的选择和设计。
3. 制剂的成型技术:成型技术是制剂制备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对药物原料的加工、混合、压片、填充、涂膜等多个步骤。
不同的成型技术适用于不同的药物物质和剂型,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4. 制剂的包装与贮存:包装和贮存是制剂制备的最后环节,它涉及到对制剂的保存、运输和使用等方面。
合适的包装和贮存条件可以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需要特别重视。
二、常见的制剂制备技术1. 干燥技术:干燥是制剂制备中的常见工艺,它用于去除药物中的水分,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贮存性。
常见的干燥技术包括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
2. 粉碎技术:粉碎是将药物物质从大颗粒状态转变为细粉末状态的过程,可以通过机械研磨、球磨、超声波粉碎等多种方式实现。
粉碎技术对于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混合技术:混合是将多种药物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以便进行后续的成型和制备。
常见的混合技术包括机械搅拌、流体化床、湿法混合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
4. 给药系统的制备技术:给药系统是将药物包裹在载体中,以便更好地在人体内释放和作用。
医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
医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一、医药制剂的概念医药制剂是指经过一系列制剂工艺处理后的药物制品。
通常是指将原料药加工成适合于药品使用、易于携带、便于服用或者使用的形式的药品,常见的医药制剂有片剂、胶囊、注射液、口服液、口服膏等等。
二、医药制剂的分类(一)按给药途径分类1、口服制剂:指口腔或肠道直接服用的制剂,常见的有片剂、胶囊、颗粒剂、口服液等。
2、外用制剂:指涂抹于皮肤、黏膜或其他部位的制剂,常见的有贴剂、喷雾剂、膏剂、软膏、洗剂等。
3、注射制剂:指通过针头注射进入体内的制剂,常见的有注射液、注射粉针剂、眼部注射剂、口腔黏膜注射剂等。
4、吸入制剂:指通过口咽部或鼻咽部吸入,经呼吸系统为它体内输送的制剂,常见的有吸入粉雾剂、吸入气雾剂等。
5、经皮制剂:指贴在皮肤上,药物经皮肤直接吸收到循环系统中的制剂,常见的有贴剂等。
6、肌肉注射制剂:指注射于肌肉中的制剂,常见的有注射剂、粉针剂等。
(二)按成分分类1、化学制剂:指合成或半合成的药物,如人工合成的抗生素,化学药物等。
2、生物制剂:指来源于生物体制,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分离纯化后加工制备而成的制剂。
(三)按制剂形式分类1、固体制剂:指剂型为固体物质的制剂,如片剂、胶囊、颗粒剂等。
2、液态制剂:指剂型为液体的制剂,如注射液、口服液等。
3、半固体制剂:指剂型为半固态的制剂,如口服膏、软膏等。
三、医药制剂的研发医药制剂的研发一般分为新药研发和老药更新研发两个方面。
(一)新药研发新药的研发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指在已知的生物数据中,寻找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2、药物设计:药物设计是指对已知的活性化合物进行优化,使其具有更好的活性和较强的生物可利用性。
3、药物评价:药物评价是指对优选出的候选药物进行评价,以确定其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4、药物工艺开发:药物工艺开发是指生产工艺的优化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确保新药的质量和效果能够得到充分保证。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
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引言化学药物制剂是指将化学药物以一定的剂型和工艺进行加工和制备,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处方和工艺的研究是化学药物制剂研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药物的质量、疗效以及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讨论化学药物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处方研究处方研究是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的基础,它涉及到药物的剂型、组成成分、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探究。
通过合理的处方设计,可以确保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溶解性以及一致的释放速率。
在处方研究中,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剂型选择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进行研究。
常见的药物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注射剂、乳剂等。
剂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药物的物化性质、口服吸收特点以及患者的用药便利性等因素。
2. 成分选择和配比合理选择药物的辅料和配比,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在成分选择上,需要考虑药物与辅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溶性等。
在配比上,应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所需的剂型特点进行合理的比例。
3. 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于制剂设计和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包括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pH值、离子强度等参数的测定和评价。
4.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利用率和吸收程度。
通过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可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剂型的合理性。
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体外释放试验、动物实验等。
二、工艺研究工艺研究是指在处方确定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的研究,制备出符合药物质量和疗效要求的制剂。
工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制剂工艺流程设计制剂工艺流程设计是制剂研究中的关键步骤,它包括药物的加工顺序、加工条件、机械设备的选择等。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可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纯度以及工艺的可操作性。
2. 制剂工艺参数的确定制剂工艺参数的确定是制剂研究的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包括药物的溶解温度、混合时间、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优化。
制剂研发必学知识点总结
制剂研发必学知识点总结1. 药物的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药理学性质和毒理学性质。
制剂研发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吸收性、代谢途径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性质,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剂和制备工艺。
2. 质量标准制剂研发需要根据药品注册申请的要求,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药品管理法规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药物的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物理性状、稳定性等指标。
3. 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制剂研发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以便在制剂设计和临床研究中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药物制剂的分类常见的药物制剂包括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剂)、液体制剂(如口服液、注射剂)、半固体制剂(如软膏、凝胶)等。
制剂研发人员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制剂对药物的适用性和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便选择合适的制剂类型。
二、制剂研发的工艺知识1. 药物的制备工艺制剂研发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制备工艺,包括原料的选用、配伍性、溶解性、溶解度、溶解动力学、晶型转化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药物的制备方法、制备设备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2. 质量控制制剂研发需要掌握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技术,包括原料的质量控制、工艺的质量控制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物理性质的测试方法、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微生物检测方法等。
3. 药物的制剂工艺制剂研发人员需要了解药物的制剂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药剂学的特性、药物释放的动力学、制剂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药物的制备方法、加工设备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三、制剂研发的生物技术知识1. 药物的制剂改良制剂研发需要了解药物的制剂改良技术,包括常见的改良技术有微球化、纳米技术、固体分散技术、脂质体技术、悬浊液技术等。
制剂研发人员需要了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知识。
2. 药物的释放控制制剂研发需要了解药物的释放控制技术,包括常见的释放控制技术有缓释、控释、定向释放等。
药物制剂重点
药物制剂重点第一篇:药物制剂重点填空题1.现代工业化生产中,生产出优质合格的药物制剂,必须具备四个要素:1.合理的剂型选择、处方设计和工艺流程2.合格的原辅料与包装材料3.优越的生产环境与条件4.严格的生产和质量管理。
2.3洁净厂房一般可分为洁净厂房可以分为洁净生产区、洁净辅助区和洁净动力区三个部分。
4.除某些结晶性药物或可供直接压片的药粉外,一般粉末状药物均需事先制成颗粒才能进行压片,制粒的方法一般有湿法制粒,流动床制粒,干法制粒。
5.空胶囊的生产过程分为溶胶,蘸胶,干燥,脱模,截割,套合等工序。
2.冻干粉针剂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正常的产品冻干生产时,测定低共熔点的方法有热分析法和电阻法。
7.目前对于西林瓶的清洗国内绝大多数厂家使用毛刷式洗瓶机设备,先进的洗瓶机有超声波洗瓶机。
8.制备糖浆剂的方法主要有热熔法,冷溶法和混合法三种。
9.制药机械按GB/T15692分为8类:原料药设备及机械,制剂机械,饮片机械,制药用水设备,药用粉碎机械,药用包装机械,检测设备,其他制药机械及设备。
10.药厂管线敷设方式有三种:直埋地下敷设和地沟敷设,架空敷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对药师的标准规定是以筛孔内径大小为根据的,共规定了九种筛号,一号筛的筛孔内径最大,依次减小,至九号的筛孔内径最小。
12.胶囊剂一般都供口服应用,一般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即胶丸)和肠溶胶囊剂。
13.综合起来,片剂的质量评价指标有片重差异,含量均匀度,硬度与脆碎度,崩解时限,和其他方面。
14.我国目前针剂生产所使用的容器都为玻璃安瓿。
15.目前在制药企业生产中主要有离子交换柱、电渗析器和反渗透装置三种纯化水设备。
16.目前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可分为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三大类。
判断题1.过去制药工业“三检”指自检、互检、专职检验,“三把关”指把好原、辅、包材关,把好中间体质量关,把好成品质量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出度或释放度方法的研究 注意点 上述研究应尽可能有对照制剂数据的支持。 应取12片与原研制剂进行多条溶出曲线对比,每种介质溶出量必须有 一点达到85%以上,且F2均应大于50,计算时间点应不少于3个,且 溶出量在85%以上的时间点不得多于1个。在处方研究时,时间点尽 可能多点,这样对于F2的跟踪评价更加充分和清晰 当出现主成分在某pH介质中极不稳定,溶解后即迅速分解,无法测定 的情况,则该介质溶解度可不测定,其溶出曲线亦可免做。 对于溶出曲线测定第1个时间点的各溶出数据的RSD大于20%,以及 在其后的时间点的溶出数据RSD大于10%,溶出结果就可以被认为具 有高度变异性。溶出结果的高度变异性使得处方、工艺等变化对制剂 质量的影响无法进行测定和评估。应从方法适用性或处方本身考虑予 以解决 对于溶出度考察需在不同pH介质中进行,在方法建立阶段,尚有必要 对溶出前后的pH是否发生变化进行检查。 若溶出度均值超出含量2.0%以上,则说明溶出度测定方法有干扰。
四、处方前研究 原料药理化性质测定 性状 包括原料药的颜色、气味和外观 晶形 多晶型、无定形、水合物等 可影响药物的溶解度,溶出度,颗粒流动性,可压性,稳 定性若非稳定晶型在生产中或领存中可能发生转晶 如有不同晶型存在,共有几种晶型?哪种是最稳定晶型? 原料药采用哪种晶型?是否存在任何专利侵权问题? 检测方法:X衍射、红外、DSC、TGA
五、质量标准的建立
如果已有多个药典标准,应采用最严格的标准执行。 制剂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
性状 制剂的性状是考察样品的外形和颜色。如片剂应描述是什 么颜色的压制片或包衣片(包薄膜衣和糖衣),除去包衣 后片芯的颜色,以及片子的形状,如异形片(长条形、椭 圆形、三角形等);片面有无印字或刻痕或有商标记号等 也应描述。硬胶囊剂应描述内容物的颜色、形状等。注射 剂一般为澄明液体(水溶液),但也有混悬液或粘稠性溶 液,需注意对颜色的描述,还应考察贮藏过程中性状是否 有变化。
三、分析方法(HPLC)的摸索
流速、进样体积、柱温 样品溶剂的选择等 (尽可能用流动相来溶解,若流动相不能溶解,可先加有 机溶剂溶解,再用流动相稀释,或选用与流动相极性相近 的稀释剂) 样品溶液制备的振摇或超声时间
三、分析方法(HPLC)的摸索
• 申报SFDA时,若USP、EP、CP等均收载该产品的杂质检测方法, 应先通过3个药典方法的比较,对比检出杂质的个数,含量,确定质 量控制最严格,最全面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若申报FDA时,应该严格按照USP要求检测,不得随意更改。 • 杂质分析方法应能检测所有的工艺杂质和降解产物,因此在无药典方 法参考时,制剂分析方法的开发应尽量与本公司API的检测方法保持 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主峰与杂质及杂质与杂质 之间均能达到有效分离。现USP与进口标准中多采用含量与杂质相同 的色谱条件。 • 详细说明该方法的研究进程报告(CTD格式申报中必须要求的内容) • 所开发的方法应具有稳定性指示能力,特别关注质量守衡,可通过进 行强力降解试验来证明,守衡要97%以上。必要时,可结合LC-MS。 • 原料工艺中的杂质(起始物料、中间体等),如果含量不高且不降解, 可以不再控制。 • 分析方法应尽可能在处方研究前确定,以保证处方研发数据的有效性 和连续性。
四、处方前研究
API与辅料相容性研究 实验条件:50℃(敞口)/40℃ RH75%(闭口) 取样时间:2周 4周 考察内容:性状、含量、有关物质、DSC等
前提:1、确定了有效和稳定的分析方法 2、完成了API降解和溶液稳定性,明确了主要杂质 和降解产物
注意实验数据前后的逻辑性,发现实验偏差,及时调查。
(磷酸盐:pH2.1-3.1、pH6.2-8.2;醋酸盐: pH3.8-5.8)
检测器及检测波长的选择
(方法开发初期,应选DAD或PDA检测器来开方法,杂质方法所选波 长应能检测到所有杂质,且杂质与主峰的紫外吸收相当,并且应该有 足够的灵敏度(LOQ浓度≤0.05%);含量方法所选波长应选择该药物主 峰的最大吸收)
一、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
相关科学书籍、期刊杂志、专业网站、论文专著、专利等
(Merck Index、PDR、日本橙皮书、CDE、FDA公布的溶出曲线数据 库、维普数据库、丁香园、欧洲药品评价局EM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马丁代尔大药典)
原料药及制剂成品的药典专论
(USP、EP、JP、BP、CP、USP-PF、进口标准)
四、处方前研究 原料药理化性质测定 粒径分布 可影响溶出度,颗粒流动性、与辅料的混合等 检测方法:筛分法,玛尔文激光散射扫描法、显微镜法 熔点 DSC(热分析法) 水中的pH值 酸碱解离常数(pKa) 吸湿性 湿度:30%、40%、50%、60%、70%、80%和90% 时间:0、1、2、3、10、14天 CP中规定在80%RH条件下放置24小时
溶出度或释放度方法的研究
• 溶出介质的选择 1、根据该药物在体内吸收的主要消化道部位的生理pH 2、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外相关性的pH(适用于创新药) 3、最能体现不同来源制剂间彼此差异的pH 4、最能反映生产工艺变化、偏差的pH 5、溶出最低的pH 6、溶出数据精密度更佳的pH
• 测定法 UV(测定的吸收度范围0.2~0.8)或HPLC;对于复方制剂,应首选 HPLC • 取样时间点(普通制剂) 质量标准中为单点取样,一般为刻钟的整数倍(15、30、45、60、 90、120min);有些治疗窗窄,防止突释的产品会订多个取样点。 溶出曲线:间隔5、10或15分钟取样;通常规定5、10、15、20、30、 45、60分钟
药物与药品包材相容性的研究
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是指为考察药品包装材料与药 物之间是否发生迁移或吸附等现象,进而影响药物质量而进行 的一种试验。 药品包材主要包括玻璃、橡胶、金属、塑料等,注射剂应采用 正放、倒放、侧放同时进行考察。 实验条件:按照影响因素、加速、长期稳定性条件进行考察 考察内容:同影响因素、加速、长期稳定性项目 * 参考资料:YBB00142002《药品包装材料与药物相容性试验指 导原则》
五、质量标准的建立
鉴别 通常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较强、操作较简便、不受辅料干扰的方法 对制剂进行鉴别。鉴别试验一般至少采用二种以上不同类的方法,如 化学反应法、色谱法(HPLC、GC、TLC)、和光谱法(UV、IR) 化学反应法: 选择官能团专属的化学反应进行鉴别。包括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等 色谱法: HPLC、GC法采用保留时间对比来鉴别;TLC法采用比移值(Rf)和 显色等进行鉴别。 光谱法: IR是鉴别试验的重要方法,应注意根据产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制作方 法。UV应规定在指定溶剂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必要时,规定最小吸 收波长;或规定几个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比值或特定波长处的吸 光度,以提高鉴别的专属性。
原研药的有关信息
(药物说明书,可确定药物日最大剂量,为制订杂质限度提供依据)
公司内原料药部门的相关信息及供应商的技术文档(DMF)
包括原料药的分析方法、验证资料、合成工艺信息等
二、对照制剂、对照品、色谱柱、试剂的购买
购买原研品(FDA橙皮书上的产品)时皆应尽可能获取不 同时间段的多个批号样品(至少3批),如出厂不久和临 近有效期,进行溶出曲线对比,杂质谱对比,稳定性对比 (影响因素试验和长期、加速稳定性)。
溶出度或释放度方法的研究 • 溶出介质的选择
对于难溶于水的药物,可在溶出介质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 酸钠或吐温-80),但应对添加种类与浓度进行评价。另外由于表面 活性剂的质量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应注意不同来源的表面活性剂可能 会对试验结果带来显著性差异的情况,尤其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时。 建议采用分析级或高纯度的来避免上述情况,并在质量标准中注明使 用的品牌,便于其后的试验易于重现。 禁止使用有机溶剂 试验前应首先进行原料药在各pH值溶出介质中的稳定性考察,以确保 试验数据的准确测定 也可采用pH1.2不含酶的人工胃液和pH6.8不含酶的人工肠液。 当硬胶囊使用的囊壳为明胶胶囊时,为避免产生交联现象影响溶出时 可加入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
四、处方前研究 原料药理化性质测定 原料药的稳定性 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初步考察API的稳定性 条件:根据CP要求进行高温(60℃ 40℃)、高湿 (75%RH 92.5%RH)、强光照射(4500Lux±500Lux)等条 件下的实验,分别于5天、10天取样检测。 原料药强力降解试验 溶液:高温、强酸、强碱、氧化、光照 固体:高温、高湿、光照 重点关注各条件下的降解产物;质量守衡。 应考虑PH对降解的影响。
三、分析方法(HPLC)的摸索
仪器设备(Agilent 、waters、Shimadzu等) 色谱柱的选择(C18、C8、Phenyl、CN、Chiral等) 洗脱模式:等度或梯度
(杂质检测方法尽可能采用梯度洗脱)
流动相组成及比例:乙腈/甲醇:水/缓冲液 甲醇/水、乙腈/水、加缓冲液(可加甲醇、四氢呋喃等优 化分离) 是否用缓冲液或离子对试剂:酸、碱或中性化合物 缓冲剂、缓冲液pH、缓冲能力及离子强度的选择
四、处方前研究 原料药理化性质测定 溶解度
有机溶剂的溶解度(甲醇、乙腈、不同浓度的乙醇(100%、75%、 50%)等(温度:室温) pH-溶解度测定(水、pH1-7.5、pH=pKa、pH=pKa+1、pH=pKa-1), 考虑到实验偏差,每个pH处的溶解度应至少测定3次,并绘制“pH溶解度”曲线,并且测定样品溶解前后溶液的pH值及在不同pH条件 下的溶液稳定性。(温度:37℃) 不同浓度的SDS或吐温80溶液(适用于水溶性差的原料药,浓度按照 1、2、5序列增加,即0.01%、0.02%、0.05%、0.1%、0.2%、0.5%、 1.0%、2.0%,最高至3.0%),考虑到实验偏差,每个pH处的溶解度 应至少测定3次,研究中应注意不同来源的表面活性剂可能会对试验 结果带来显著性差异的情况。(温度:37℃)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剂、pH、温度 注意事项:降解、晶型转变 目的:为溶出介质选择、含量和有关物质测定时样品溶液制备提供信 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