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
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结合我国发展实际,试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实事求是的发展观。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人均GDP偏低,二三产业比重较小、人均资源保有量低以及城乡经济不平衡、贫富差距十分显著等等。
面对这些国情,一方面,讲发展是客观必然,另方面如何发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更是现实的根本要求。
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着力解决基本国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唯此,发展才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面发展、长期不懈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发展应当是全方位的。
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
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政策途径。
协调发展,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
二是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
三是党的执政治国理念有了新发展。
四是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有了新期待。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下面是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更高。
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更全面。
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科学具体。
四是建设生态文明得到更加重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这些新要求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小康社会”,发端于邓小平同志对“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雄心壮志的现实思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它的内涵和意义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起初,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侧重于解决温饱问题。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
此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此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
这是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表明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加突出全面小康社会的自然与环境内涵。
十七大报告(重点内容)
十七大报告重点内容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4、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5、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6、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8、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9、重大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10、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12、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根本出路。
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
提升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从改革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发展现代服务业。
努力提高服务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水平。
三是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自觉把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强调指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三是加快完善相关政策。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要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关注民生利用外资方式、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我国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是构筑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重要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由“快”字当头到“好”字为先,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为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之中,自己对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结合**镇实际,与大家探讨交流。
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战略。
其科学内涵就是:要彻底摈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先市民后农民的发展次序和牺牲农民利益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并彻底消除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城乡分治的二元体制,建立健全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体制。
其重大意义表现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实现提速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各类资源要素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增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和地区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镇镇情概况与发展现状**镇位于正宁县东北部,是县城所在地,东临西坡、五顷塬乡,西接宁县米桥乡,北接宁县九岘乡,南面与湫头、永正乡毗邻。
全镇辖11个行政村,8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13个镇直企事业单位。
镇域总面积1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9万亩,人均1.81亩。
境内山、川、塬地兼有,平均海拔1442.21米,年均气温8.3℃、降水量620mm、无霜期180天左右。
2009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561.8万元(不含非税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5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大事件,其中所提出的一系列议题和方针,将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未来发展。
因此,在此,笔者将详细阐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重要议题和方针。
一、领导机构和领导制度的改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了领导机构和领导制度的改革问题。
报告指出,过去十年的发展已经打破了“三公制”的桎梏,中国特色的领导制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选择。
报告还强调,中国特色的领导制度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完善。
如今,这个领导制度已经在中国社会中愈发深入,被各层社会公众广泛认可。
在改革过程中,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最重要的议题是关于党的领导问题。
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可以突破世界的一个重要优势。
报告中所强调的党的领导,不仅包括党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的统一领导,也包括了党对全国人民思想观念的指导和引领。
此外,中国特色的党的领导还具有以下特征:顾全全局,资深临事,活在实践,走在前列。
这都是党的优势所在,正是这样的特征赋予了党在国家治理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经济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同时强调了经济改革问题。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的改革是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
中国必须要在加快经济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
这就要求中国经济的改革必须要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方针。
报告中所提出的重要方针包括:加强市场经济建设,推进对外开放政策,呵护民间经济,培育大型企业,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等。
这些方针,可以帮助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足的发展。
三、社会改革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指出了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缺乏保障、医疗体制不完善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报告中提出了从制度层面进行改革的方案,这些方案包括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二元经济体制的建设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文化的复兴
中国正在大气磅礴地走向世界,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正在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古老文明重新焕发生机,以新的姿态和形式走向世界。
我们要非常珍惜、发扬中华文化以人为本的人文传统,在中国经济崛起、政治影响扩大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传统文化,挖掘、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将传统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中国现实的软实力,在进一步与全球普世价值的融合中,不断增进中国的文化认同,通过国家文化主权,逐渐扩展中国文化的对外影响,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价值体系的主导的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公民意识
导致上述公民意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第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这种转型导致社会生活由一元向多元发展。此外,旧的规则体系已经失效,新的规则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这样便使人们的意识出现混乱或真空现象。
第二、西方不良思想的影响。近些年来,中国虽然从西方引进了许多好的东西,但也携带了一些坏的东西,如极端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等,它们腐蚀了人们的灵魂。
每一个公民是权利和义务高度统一的社会责任者
□全国各地自发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建设,进一步说明公民意识正在转化为社会各界的普遍行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大地震使中国人空前团结起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与灾区群众一起,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成片的帐篷整齐地排列
二
公民意识是构成民主法治国家制度的心理基础和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逐步加强。1982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提出,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要求,“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从道德建设方面强调了培育公民意识。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民众的公民意识明显增强。在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抗震救灾等斗争中,民众的公民意识得到了集中体现。面对罕见的地震灾害,灾区民众奋起拼搏自救,体现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立自强意识;灾区民众和救灾人员舍己救人、相互扶助,体现了公民的高尚道德意识;各地各界踊跃为灾区捐款捐物,体现了公民的责任感和同胞意识。可以说,抗震救灾的英勇斗争,谱写了我国公民意识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十七大报告提出‘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注重’的内容是什么
十七大报告提出‘一个坚决,三个更加注重’的内容是什么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这是我们党反腐倡廉理念的重大突破和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方向。
我们要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贯彻力度,把这一新要求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各项工作之中。
一、提升能力,在坚决惩治腐败上有新作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愈加隐蔽,作案手法更为复杂,作案方式日益多样,在查办案件的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我们要取得通过查案惩腐取信于民的新成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就必须提升能力,在坚决惩治腐败上有新作为。
一是要注意提升敏锐捕捉案件线索的能力。
一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干部要不断丰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更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知识内容,熟悉各行各业重点易腐领域的特征,善于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中排查出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着力提高对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的高度敏锐感和捕捉力。
另一方面,要在充分发挥信访举报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收集执法监察、专项治理、纠风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的案件线索,认真梳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察员在巡视工作中发现的违纪线索,主动与公安、检察、法院、组织、人事以及行政执法机关联系,做好案源的移交工作,并善于挖掘案中案线索,拓宽案源渠道。
二是要注意提升不断突破大案要案的能力。
突破大案要案需要我们摒弃陈旧的办案观念和简单的办案模式,需要办案人员灵活掌握现代的办案方法和斗争策略,长于攻心,洞察腐败分子的弱点;善于谋略,挫败腐败分子的锐气;敢于提高攻心斗智的本领,击溃腐败分子的心理防线,精于选准突破大案要案的关键线索,运用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提高攻获取证据和运用证据的能力。
二、拓宽领域,在更加注重治本上有新突破浊其源而求其清,不可得矣。
当前,我们要在巩固目前已取得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下功夫拓宽反腐败治本工作领域。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解读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五个“首次”,展现中国新前景1 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人均GDP到2020年翻两番目标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出现。
解读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说,从GDP总量翻两番变为GDP人均翻两番,这一是考虑了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一个更高标准的小康。
二是增加了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样的要求,是一个实现难度更大的小康。
这将会为今后5年百姓生活带来更为显著、更为全面的变化。
2 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解读一:中央党校哲学部副主任韩庆祥教授认认为中国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另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生态文明反过来又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个文明。
3 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说法,内涵丰富、新意十足。
4 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以遏制贫富差距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他还强调,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5 党与腐败“水火不相容”,“廉政文化”首次出现在报告中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六个“新变化”1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一: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
1、十七大报告的题目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党的十七大指出,未来五年是什么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3、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哪一年?2020年4、十七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做到“四个一定要”是什么?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6、十七大报告认为,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处于什么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本方法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9、党章规定党委、总支、支部每届任期是多长?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至五年,总支部委员、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至三年。
10、《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哪一年颁布实施的?多少章?多少条?1998年3月30日,9章,35条1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2、我们党未来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3、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党的群众路线是什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5、党章规定党员应按时交纳党费,多长时间不交纳党费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党员应多长时间交纳一次党费?6个月,每月。
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教育方面提出的新内容是哪些?急用,谢谢!_百度知道
一般来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既可以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又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92年为2.73%,1993年为2.52%,1994年为2.62%,1995年为2.45%,1996年为2.47%,1997年为2.54%,1998年为2.61%,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徘徊在2%-3%之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家在教育投入上历史欠债太多,现在“有钱”了,是到了还债的时候了。
4、学生综合素质受到关注。十六大报告只是说“深化教育改革”,十七大报告则指明了教育改革要深化的是“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并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写入了报告。事实上,“改革”也好,“减轻”也罢,其目的无外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在报告中将实现目的的手段提得这么具体,这却是出人意外的。报告提出来了,能不能得到落实,取得实效,这还要看之后的实践。中国应试教育积弊之深,令笔者丝毫不敢乐观。
3、高等教育或将面临整顿。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前些年高校扩招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诸如学风败坏、学术腐败、借扩招之名行敛财之实的问题,已经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十七大报告表明中央注意到了相关问题,并放出了调整的信号。今年三本线大幅提高是为什么,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了。这是值得欢迎的好事。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什么中的比重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什么中的比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两个提高”是针对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是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
认真学习和领会这项举措的重要意义,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途径和措施,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涉及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关系。
国民收入是由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三部分构成的,合理调整这三者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居民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据有关方面测算,从2002年到2006年,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2002年为62.1%,2006年为57.1%,下降了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企业的收入比重从20%上升为21.5%,上升了1.5个百分点,政府收入比重从17.9%上升到21.4%,上升了3.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使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
据统计,在同期三大需求对国民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中,消费的贡献率从43.6%下降到38.9%。
这种变化趋势,影响了内需中消费与投资的合理结构以及内需与外需的合理结构。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要实现这个转变,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根本举措之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这一重要论断从时间和空间上,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作出了科学界定; 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个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提供了根本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科学命题, 最早是毛泽东同志使用的。
1938年10月, 他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任务。
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 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 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 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他还认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4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 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 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正确结合起来。
“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一是“站起来”,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富起来”,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的完成, 为决后一任务扫清障碍, 创造必要的前提。
在争独立、求解放的过程中, 无数志士仁人对各种思想和理论都做过尝试, 但都没成功。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
可是, 教条化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使中国革命屡遭挫折, 中国共产党人终于认识到: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这不仅是做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领导干部,不仅是工作上的领导,也应当是做人上的楷模。
讲党性是原则,重品行是基础,做表率是途径。
在全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候,结合“三情文化”建设,我们向全体党员干部和执法队员发出“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的倡议,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讲党性:党性是党员干部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一是要讲政治。
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认识、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将自己置身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中,坚决维护党组织的集中统一,保证政令畅通。
三是要胸怀大局。
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时刻放在综合执法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把握、去思考、去衡量。
四是要坚持原则。
做人要公道正派,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表明态度,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重品行:就是保持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
“品”是“品德”,是党员干部立身做人、执政为民的道德准则;“行”是“行为”,是党性修养、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品行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立身做人的综合体现。
品行和能力相比,品行更为关键。
一是重政治品行。
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不能有利就为,无利不为。
二是重工作品行。
坚持公平正义,积极维护单位和谐,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地工作。
三是重生活品行。
要清正廉洁,守法遵规,坚决反对和抵制奢侈浪费和糜烂之风,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情趣健康,作风正派。
四是重言论品行。
要诚实守信,在言论上要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与自己所在的组织保持一致,在工作中不说大话、空话、废话,说到做到,不做不说,“言必行,行必果”。
十七大报告全文主要内容1
十七大报告要点一、十七大报告内容要点:1、报告的整体框架:第一、第二部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表明中国共产党仍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第三、第四部分,高瞻远瞩、求真务实,从中国的发展全局出发,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想、奋斗目标,做出了切合实际地回答。
后八个部分,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祖国统一、外交、党建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报告发出了时代最强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科学发展是方法,社会和谐是目标。
3、报告包含的时代主题:高举一面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面向世界的政治宣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坚持一条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阐述了一个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标灯;提出了四点根本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更好更快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报告中九个新表述和两个“没有变”:“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九个新提法、新表述:(1)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我们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2)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条具体道路;(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首次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范畴;(4)翻两番由“总量”到“人均”;(5)“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6)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基础上增加“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7)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8)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9)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到“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五条中国特色具体道路”内容是什么?
(1)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走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
(3)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4)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5)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2、运用国家职能知识说明政府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政治职能: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经济职能: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文化职能: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素质。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3、简述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自
由。
(2)宗教信仰自由。
(3)人身自由。
包括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公民的人格不受侵犯,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4)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
(5)社会经济权利。
包括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的保障权、获得物质帮助权。
(6)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包括受教育权以及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7)妇女的权益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8)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4、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
(2)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
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5、行政管理职能的含义是什么?
行政管理职能是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是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所有。
它反映着整个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为本质的具体表现。
包括: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
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
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行政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
它实际上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化合“外化”。
行政职能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6、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必须坚持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7、简述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异同。
相同点:犯罪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区别:
(1)侵犯客体不同。
受贿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贪污罪侵犯的直接客体
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2)侵犯对象不同。
受贿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
(3)客观方面的犯罪手段不同。
受贿罪是采取为他人谋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贪污罪是采取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自己主管、经营、经手的公共财物。
(4)主管方面的犯罪目的不同。
受贿罪是为了取得他人或单位的公共财物,贪污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8、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应采取什么手段和措施?
首先,要切实转变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来武装政府工作人员。
只有首先转变思想,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过程中,政府工作人员要注意保证公平正义和以人为本。
第一,政府要进行必要的信息公开,同时注意征求民众的意见,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避免暴力执法,实行人性化
执法。
做到从指标管理向实效管理转变,有事后被动应付向源头主动预防转变。
再次,形成有效的制度安排。
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形成政府服务运行机制。
严格依法行政,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规范和约束行政行为。
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政务公开机制、群众监督和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