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当代诗歌现状

合集下载

自由者之歌——试论当下网络诗歌的发展现状

自由者之歌——试论当下网络诗歌的发展现状

续蓬 勃地 发展 壮大 着 , 且 以其特 有 的大众化 、 并 时效
Hale Waihona Puke 性、 互动性、 传播广泛等优势 在网络上落地生根 , 结 出越来 越 多 的硕果 。显 而易 见 , 网络 诗 歌 已经 成 为 了当代诗 歌发展 无 法 回避 的 一大趋 势 。

播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传统诗歌 的传播途径一般局 限于文字间的阅读传播 , 而网络诗歌不仅可以以文 字 的形 式传 播 , 可 以有 图片与声 音 结合 、 还 声音 与文
字结合 、 字 与音乐 结合 等 多种 多样 的方式 , 网络 文 在 媒 体 间进行 传播 , 样 不 仅 可 以使 得 网 络诗 歌 有 了 这

网络诗 歌 的基本特 征
19 94年 , 被 认 为 第 一 首 网 络 诗 歌 的 发 表 至 从
今, 网络 诗歌 已经 走 过 了 十几 年 的发 展历 程 。在 这
可 以在 创作 完成 后 吸 收读 者 的反 馈 进行 再 次修 改 ,
} 收 稿 日期 : 0 0 1 —0 2 1 —2 1
作者简介 : 张玉(9 2 ) 女 , 18 一 , 山西阳泉人 , 士, 究方 向: 硕 研 中国现 当代小说。
5 7
四川教 育学 院学报
21 0 1年 4月
受。其五, 阅读方式 向信息数字化过渡。网络诗歌 基于网络媒体传播这个基石上 , 人们 的阅读方式也 从 原先 的读 书转变 成 为 了现在 的读 电脑屏 , 读方 阅
式 向着数 字化 的方式 过 渡 。一 旦 离 开 网 络媒 介 , 网 络 诗歌 ( 其 是 网 络 超 文本 诗 歌 、 媒 体 诗 歌 和艺 尤 多
作,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 中一般处于封闭的隐秘状态。 和这 种传 统 的创 作 过程 相 比, 络 诗歌 的创 作 可 以 网 说是 一个 双 向或者 多 向交 流 的一 个 过 程 , 作者 在 创

诗词现状和发展

诗词现状和发展

诗词现状和发展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诗词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现状1.传统文化的影响逐渐减弱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逐渐降低,对诗词文化的接受度也相应下降。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多的是接触到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对诗词的兴趣和关注度正在逐渐减少。

2.诗词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由于诗词创作的门槛较低,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写一首诗一首词。

然而,由于缺乏足够的修养和才华,很多人的诗词作品都比较平庸,缺乏深度和内涵。

3.现代化的影响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很多人更倾向于接受一些现代化的文学风格,对于传统的诗词文化不再像以前那样追捧和推崇。

二、发展1.弘扬传统文化诗词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现在,很多相关机构正开展一系列关于诗词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诗词文化。

2.多元化的发展形式除了传统的诗歌、词曲创作以外,现在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诗词形式,例如现代派的诗词、网络诗歌等,让诗词文化具有更为丰富的展示和表达形式。

3.注重诗词作品的内涵和质量虽然诗词创作的门槛较低,但也需要有足够的修养和才华才能创作出具有内涵和质量的诗词作品。

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提高,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总之,诗词文化虽然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但也有着很多的发展机遇。

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重视诗词文化,让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我国诗歌创作和发展迎来了一片新的春天。

随着文学市场的繁荣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诗人涌现出来,他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入人心的诗作,让诗歌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中。

本文将对我国诗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国诗歌发展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古风诗歌仍然是很多诗人创作的首选题材,这种传承古典文化的方式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与此同时,新时期的社会变革和个人体验也成为许多诗人创作的灵感源泉,他们以生活为素材,以真实、直观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观察社会的洞察力。

这种包容并蓄的态势使得我国诗歌的创作领域更加广阔,为诗人们提供了更多发挥的空间。

其次,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诗歌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诗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籍,而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迅速传播。

不少诗人通过个人博客或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与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交流方式不仅扩大了诗歌的受众群体,同时也促进了诗歌艺术的创新和传承。

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分享自己的创作,也可以更容易地欣赏到其他诗人的作品,这种互动对于诗歌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诗歌发展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商业化的压力。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商业化的出版机构更倾向于推出商业利益较高的畅销书籍,而对于诗歌创作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

这导致了一些优秀的诗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注和认可。

其次是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精力集中度下降,对于高度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诗歌作品的接受度相对较低。

因此,诗歌需要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人们的思考和情感,以便更好地与读者产生共鸣。

展望未来,我国诗歌发展的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首先,在制度环境的支持下,对于优秀诗人的扶持和鼓励将更加有力度。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于文化创作的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扶持机制,为诗人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展示平台。

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品格与审美趋势

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品格与审美趋势

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品格与审美趋势中国现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品格和审美趋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特点以及其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品格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品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审美观念:中国现代诗歌在审美观念上与传统诗歌有所不同。

传统诗歌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规范,而现代诗歌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内在的思想感悟。

现代诗歌通过抒发个体的情感和体验,展现了更加真实、自由的审美追求。

2. 多元的表现形式:中国现代诗歌的美学品格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韵律诗在现代诗歌中逐渐被自由诗和散文诗所取代。

自由诗以其自由的形式结构和语言表达,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使诗歌的表现力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3. 深入的内在表达:中国现代诗歌注重内在的表达,通过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诗人借助诗歌这一媒介,表达对人生、社会、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使诗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二、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趋势中国现代诗歌的审美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的表达:现代诗歌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展现个体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这种个体化的表达使现代诗歌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对现实的关注:现代诗歌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加。

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自然环境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批判性。

3. 跨界融合的创新:现代诗歌在审美趋势上呈现出了跨界融合的创新特点。

诗人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将不同艺术形式的元素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使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4. 多元化的文化交流:现代诗歌在审美趋势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特点。

中国现代诗歌与世界各国的诗歌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审美趋势。

当代诗坛现状

当代诗坛现状

当代诗坛现状
当代诗坛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诗歌的地位和影响也发生了变化,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和冲击。

首先,当代诗坛的诗歌类型和主题有了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传统的诗意和意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诗人们开始尝试更多的形式和风格,同时关注社会和人性的问题,表达当下的思考和情感。

例如,新诗、散文诗、诗歌小品等新形式的出现,以及关注现实生活、人际关系、环境保护等新主题的涌现,使得当代诗坛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其次,当代诗坛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诗歌不再局限于书本和报刊,而是通过网络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新媒体传播,创造了更广泛和立体的传播环境。

这种变化也催生了更多的新诗人和读者,为当代诗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最后,当代诗坛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商业化和市场化的加剧,诗歌出版和销售的压力不断增大,使得一些优秀的诗人和作品难以获得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在语言和文化的多元化背景下,传统的文学评价和认定体系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才能更好地反映当代诗歌的特点和品质。

综上所述,当代诗坛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领域,需要诗人们和相关方面共同努力,推动诗歌的创新和传播,为文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意义。

- 1 -。

我国诗词发展现状

我国诗词发展现状

我国诗词发展现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诗词文化传统,诗词作为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热爱和推崇。

近年来,尽管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但中国诗词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首先,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加方便地获取和传播诗词。

无论是传统诗词还是现代创作的新诗,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和交流。

许多热衷于诗词的人们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站,组织各种形式的诗歌比赛和活动,为诗词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次,我国诗词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与传统的格律诗相比,现代诗歌短小精悍,表达方式更加简练、直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这种转变主要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反映了现代人对于诗歌表达方式的需求和追求。

再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益关注心灵的寄托和宣泄。

诗词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形式,能够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和追求。

尤其是在压力剧增和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诗词成为人们放松心情、拓宽思维的途径之一。

最后,对于我国诗词发展,我们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传统文化受到现代价值观的冲击,部分人对于诗词文化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同时,现代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观念,也使得一些青年群体对于诗词文化兴趣不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广和传承诗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诗词。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诗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整体来看,诗词仍然在我国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势头。

通过现代科技的推动,诗词获得了新的传播途径,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诗词也得以涌现。

同时,诗词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满足了人们情感表达和内心宣泄的需求。

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使其永远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光彩。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前言近几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文学市场的刺激下,更是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本文将会就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并探讨中国文学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二、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其中诗歌、散文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独特特色。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伴随着新时期的来临,文学的写作也在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早期,文学作品不再只是提供了关于工农等阶层的描写,而且开放社会摸索出的新方向也得到所写,作品题材也逐步转向市场和大众文化。

此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文学作品也逐渐有了更多元化的特点,文学内涵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现状当代中国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人的新时代追求。

首先,文学题材从早期农村生活和工业化过渡,转向了更多元化的方向,如历史、社会现象、科幻、神话传说等等。

其次,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提升,特别是现代化的网络语言使得文学作品具有更亲切、生动和普及化的特点。

不仅如此,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交流以及多元文化交汇也使得中国文学得到更广泛和更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

另外中国的网络文学市场也迅速壮大,不少新锐小说家也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四、当代中国文学难题虽然当代中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快速发展和市场化使得一些文学作品受益,但也出现了轻薄低俗、只追求卖座和功利的文学作品,这让人们对中国文学质量的担忧加大。

另外,一些作家,在流行趋势面前沦为“写作机器”,不断推出书籍而缺少文学内涵和精神内核,这将是长期影响当代文学中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五、当代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文学现阶段的发展和品质的更高要求,呼唤大量的青年作家来推广文学的本质,使文学重新成为一种思想和文化的塑造力量。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文学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也将更加便捷和快速。

当代诗歌的“怪现象”: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

当代诗歌的“怪现象”: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

我们处在二十一世纪的“怪现象”中:名校增多了,名师减少了;有想法的人多了,思想家少了;出版的图书增多了,当代经典读物减少了;读书会增多了,读者减少了;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

一首诗成就一个人的时代离我们远去,当代诗歌正处在一个尴尬境地:所谓的口水诗、打油诗将诗歌的创作水准大大拉低,虽然不大力提倡精英文化,但诗歌也应该有称其为诗歌的高标准。

在这里,我想简单谈一谈当代诗歌的命运与前途。

从文化英雄到零余者当代诗歌似乎真的已经堕落了。

当笑料百出的“梨花体”、“羊羔体”、“了体诗”定期不定期地“亮瞎”我们的双眼;当本是庄重严肃的“鲁迅文学奖”总是因诗人和他们的诗歌而一次次蒙羞;当赵丽华、柳忠秧、周啸天等二三流诗人情愿或不情愿地以诗歌之名行娱乐明星之实;凡此种种怪现象,说当代诗歌堕落似乎并不过分!当然,仅仅说诗歌堕落也不算准确,更准确地应该说是诗人堕落了。

当然,也不可能是所有诗人都堕落了,肯定还是有好诗人的,那种皓首穷经以诗歌和文学为志业,心忧天下而又不慕虚荣、宁静淡泊的诗人,在当今社会肯定还是有的。

只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触目所及的却不是他们,而是与他们截然相反的另外那些。

这当然也和乐于并善于无事生非的新闻传媒有关。

写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却少了当代诗歌的“怪现象”:文/吕鹏娟不过话说回来,苍蝇从来不会叮无缝的蛋,如果你自己真的清白无辜,哪还会招来起哄和围观呢?那么,当代诗人究竟有哪些问题呢?谈这个问题首先得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正在谈论的“诗人”,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已经远非像以前那么单纯——诗人群体已经非常复杂。

这种“复杂”说好听一点叫多元化、平民化。

诗人在今天已经不单单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那些有超凡才华和语言技能的少数人,而是泛化为了几乎所有有意愿、有能力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人,只要你有一支笔、一台电脑就可以写诗。

今天的诗歌创作,其门槛之低是让人惊讶的,甚至小说、散文也均是如此。

因为诗歌篇幅短小,写起来省时省力,天然地具有零散化、片段化、随时随机可生成性的特点,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已经具备了诗歌写作的基础,接下来就是怎么断句、分行的问题了。

诗歌的未来前景:现代诗歌的趋势预测

诗歌的未来前景:现代诗歌的趋势预测

诗歌的未来前景:现代诗歌的趋势预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在经历着与时俱进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前景的预测。

一、自由化与多元化——现代诗歌的主导趋势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进而促使诗歌表达方式的多元化。

未来的诗歌将更加注重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创新,摒弃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追求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写作风格。

二、融合与跨界——诗歌的艺术融合与创新在现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一种趋势。

未来的诗歌将更多地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通过融合创新,使诗歌作品更加丰富生动,与读者建立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三、科技与互联网——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新途径科技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诗歌的创作与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诗人可以更便捷地创作与发布作品,并与读者进行更直接的互动交流。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诗歌创作可能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和个性化。

四、关注当下与社会问题——诗歌的现实主义转向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催生了一种新的诗歌写作趋势,即现实主义。

未来的诗歌将更加关注当下社会问题,直面人们生活中的矛盾与挫折,并承担起表达社会声音和思想的使命。

诗歌作品将更加深入地反映社会的多维现实,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五、环保与生态关怀——诗歌的环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当代人对环境问题的敏感性不断提高,这也将反映在未来诗歌的创作与主题上。

诗人们将更加关注自然环境的破坏与保护,凭借诗歌的力量呼唤人们对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未来的诗歌创作将更加注重生态意识的唤起,激发人们对自然美的新感悟。

六、个体心理与情感宣泄——诗歌的情感倾诉与治愈功能在高压和竞争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对情感倾诉和心灵抒发有着更大的需求。

未来的诗歌将成为个体情感宣泄和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提供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创作内容,满足人们对情感交流与心灵治愈的需求。

当代诗歌创作的现状与趋势调研

当代诗歌创作的现状与趋势调研

当代诗歌创作的现状与趋势调研当代诗歌创作的现状与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话题。

以下是对当代诗歌创作现状与趋势的调研概括:1.多样性与包容性:当代诗歌创作呈现出多样性,涵盖了多种风格和主题,从现实主义到抽象主义,从个人情感表达到社会政治评论,都有诗歌在探讨。

诗歌创作越来越注重包容性,不同文化、性别、族裔背景的诗人都在发声,使得诗歌生态更加丰富和均衡。

2.实验性与创新性:现代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注重实验性和创新性,诗人不断尝试新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技巧,如自由诗、散文诗、跨文体写作等。

诗歌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合也是一大趋势,如视觉艺术、音乐、表演艺术等,产生了跨媒介的诗歌作品。

3.社会参与与责任:当代诗歌不再局限于象牙塔,诗人更加关注社会现实,通过诗歌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如环境保护、性别平等、社会公正等。

诗歌被用于社会教育和心理健康等领域,成为一种有力的社会工具。

4.技术的影响: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对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络平台为诗歌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空间,使得诗歌更加易于分享和传播。

一些诗人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诗歌创作,如互动诗歌、虚拟现实诗歌等,探索诗歌的新可能性。

5.国际交流与合作: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诗歌交流日益频繁,国内外诗人之间的合作和对话增多,国际诗歌节、交流项目等活动促进了国际诗歌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6.挑战与机遇:尽管当代诗歌创作呈现出积极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如诗歌市场的萎缩、文学边缘化、创作同质化等。

同时,新技术的出现也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数字出版、诗歌表演、社交媒体等都是诗歌传播的新渠道。

综上所述,当代诗歌创作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领域,它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多元性、实验性和社会参与度都有显著提升。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诗歌创作将继续演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考察

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考察

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现状考察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诗歌,在悠久而丰富的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篇章。

近20年间,不仅涌现出众多优秀的诗人和诗歌作品,也将新的话题、现象、立场和论争引入当代诗歌的历史脉络中。

回顾这段时间中国诗歌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对这些年间的诗歌创作、理论、流派和思潮等加以梳理与反思,并对这一时期诗歌创作中提出的某些规律性议题予以探讨,正是当代诗人与诗评家应当肩负的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诗歌在未来应如何强化本土文化性格、如何与世界交流对话,又将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等,都是新世纪当代诗歌研究领域亟待关注的重要话题。

吴思敬观察到,当下中国诗歌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语境的诸多挑战。

他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明显地看到诗人们正在清除自己对文化传统的偏见,自觉汲取中国诗学文化的营养,收获了一批植根在民族文化之树上的诗的果实。

他认为,在激活古典诗学传统与树立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更应该对世界敞开中外诗歌文化交融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紧闭的国门打开,外国诗歌作品和诗学思潮再次涌入诗坛,诗歌研究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也随之不断更新。

新世纪以来,诗人、评论家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创作与研究思维更加活跃,知识结构也更加健全,呈现出思想的敏锐和视野的宏阔。

新世纪以来的诗坛由青春期的躁动与张扬,进入成年期的冷静与深思;由向西方现代诗派的牙牙学语,转向面向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养分。

这种新的诗学文化来自传统母体又不同于传统,受外来诗学文化触发又并非外来文化的翻版,它植根于文脉的传承,更立足于现代的追求,体现了对传统诗学文化与外来诗学文化的双重超越。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深厚诗歌传统,诗性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独特和宝贵的重要面向。

何言宏提到,诗歌与人民气息相通。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延续和体现了这样的精神传统与精神特征,也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同时,在诗歌创作之外,我们的诗歌研究、诗歌批评、诗歌翻译与诗歌出版,包括近些年来愈益丰富与活跃的诗歌文化活动,同样也是当代中国诗歌成就的重要方面。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现状中国现代文学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迅速,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状呈现出多样化、活跃和蓬勃发展的局面。

本文将就中国现代文学的现状进行一番浅谈。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小说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众多优秀作家以小说为载体,表现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矛盾性。

获得文学界和读者认可的作家王小波、刘震云、余华等,其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一定的创新,而且在社会、历史、人生等方面也表现出了深刻的洞察和鲜明的个性。

他们的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并通过深刻的思考和描绘,为读者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图景。

与此也有一大批年轻作家崭露头角,以其清新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大批读者。

这些作家的作品多以青春、都市为主题,内容新颖、贴近生活,给人以新鲜感和活力。

在诗歌创作方面,中国现代诗歌总体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审美情趣的不断升级,现代诗歌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拓展和创新。

有的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刻画生活,有的则以抒情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还有些诗人则以象征、意象等形式来塑造自己的文学世界。

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了一批新生代诗人,他们的作品鲜活、有力,引发了不少读者的共鸣,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散文、随笔等文体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许多作家通过网络平台或自媒体渠道发表自己的散文作品,其作品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出了对社会、人生、情感等诸多领域的思考和洞察。

这些作品以其真实、直接、畅快的特点,深受读者喜爱,成为了当代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少数民族文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学家们积极创作,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底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多样性。

不少优秀的作家以自己的文学作品为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莫日根、玛多等藏区作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真挚的情感,在文学创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当代诗歌境况及其走向探析

当代诗歌境况及其走向探析

当代诗歌境况及其走向探析诗歌是语言艺术的一种形式,是抒情、表达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而当代诗歌则是指当前时代、现代的诗歌,它反映了当代文化、社会、人类生存境况等方面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当代诗歌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两个方面进行探析。

当代诗歌的现状1. 诗歌文化的衰落时至今日,很多人对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

随着现代社会的急剧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诗歌这一细腻、抒情的艺术形式的热情有所消退。

在很多公共场合,如电视、广播等,诗歌的表现形式也日渐老旧,艺术性越来越弱,更多的是在娱乐大众,而非弘扬文化。

2. 诗歌表现形式的多元化现代诗歌在表现形式上越来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韵文形式。

诗歌现在采用了更为自由、灵活的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等,这种多元化表现形式也使得诗歌的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3. 诗歌主题的多样化当代诗歌的主题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爱情、生死、自然等等,而是涵盖了现代社会的诸多方面,如城市、环境、科技、政治等等。

这些多元化的主题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切入点。

4. 诗歌的小众化虽然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主题都更多元化,但在流行程度上却显得有些小众化。

现代社会的文化消费更多关注于短小精悍的信息,而对于深度抒情、文艺气息浓重的诗歌则显得陌生和疏离。

当代诗歌的未来走向1. 传播方式的创新传统诗歌的传播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

未来诗歌的传播方式需与时俱进,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小众化等方式更具有现代时代的特色,实现多样化和定位化。

例如在数字化方面,可以通过开发网络诗歌平台,媒体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深度结合,来拓展诗歌的网络传播。

2. 诗歌主题向当代问题聚焦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未来的诗歌应该更加关注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如环境、社会问题等,将诗歌的抒情功能与思想性、社会责任感相结合,并给予读者启迪与思考。

3. 多元化创作方式的推广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个性、需求都更为多样化,未来诗歌也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推广多元化创作方式,如融合音乐配合诗歌,走向诗歌音乐化、舞蹈化等家庭育儿等需求。

诗歌的发展与现状思考:传播决定命运

诗歌的发展与现状思考:传播决定命运

诗歌 的传播特 色是在 它的起源 与发展 中形 成 的 ,那么
诗歌 的传播有何 特点呢?受众 研究是传播 学 的重 点之一 , 从 受众 这个角 度来考察 诗歌 的传播 理所 当然 。媒 介 的话 语权 是 指媒介在 对受众 产生传播 效果 的潜 在的 现实影 响力 。作 为一种媒介 , 歌在其 昌盛 的年代 , 各种 文体 中是享有 充 诗 于
因此 , 一种 文学 ( 文艺 ) 态 , 形 只有适 合于 ( 群体 性 的 ) 人 的身体 本身 作为 媒介 来传 播 , 可 能熬 过没 有 书写 ( 录 ) 才 记 媒介 的那段 史前 史 , 而通 过人 的 口耳 、 体相 传 , 利流 从 肢 顺
刹 而 祝 担庆 功
顺利 . 主政 成功
诗歌 , 从字 面看 , 就是 和吟 唱 、 乐 紧密联 系在一 起的 。 音 事 实上 也如 此 . 在世 界各 地 。 歌 都是 最早 的 文学 形态 , 诗 都 以 口头传播 和强烈 的音 乐性为特点 。毋庸置疑 , 这是 由诗 歌 的传 播特点所 决定 的。 广义的语言 , 源很早 , 起 与人 类 社 会 的 产 生 是 同 步 的, 因而 , 义 的 文学 、 歌也 是 与 人类 社 会 同步 产生 的。 广 诗 因 为语 言 、 文学 、 诗歌 可 以依托 于 ( 体性 的 ) 本 身而 存 群 人 在 , 文 字 的产 生 与发 展 极 度依 赖 于 书 写工 具 , 是人 类 而 这 社 会 发展 到 相 当程 度才 可 能 提供 的条 件 . 比前 者 , 迟 相 它

孔 子说 :不学诗 , 以言 。‘塞并非夸大 的说法 , “ 无 ” 春秋战 国时期 ,诗经》 《 经常被人们 在交际场合 吟诵 , 以表达心 志 、 借 抒发情感 。 国语 》 载 , 《 记 晋文公 重耳流亡 到秦国时 , 受到秦穆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趋势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趋势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趋势述评当代诗歌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诗歌创作,是作为传统诗歌的延伸和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诗歌形态。

在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当代诗歌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的发展趋势。

首先,当代诗歌在形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传统的诗歌形式逐渐失去了对诗人的限制,自由诗和散文诗成为了当代诗歌中常见的形式。

自由诗以其突破传统诗歌的束缚和规则,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由度受到了广泛的赞赏。

散文诗则以其散文的叙述方式,结合诗歌的韵律,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易于被读者接受。

并且,还有一些诗人尝试使用新的诗歌形式,例如诗歌故事、图像诗等,这些形式的出现使得当代诗歌的多样性更加丰富。

其次,当代诗歌在主题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与传统诗歌以题材为主不同,当代诗歌的主题更加广泛,包括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生活哲学等等。

诗人们试图用诗歌去探讨和表达当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使诗歌更有现实感和触动力。

例如,一些诗人通过抒发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表达了对社会不公正和道德沦丧的担忧。

另外,一些诗人用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使诗歌更富有人文关怀,更具有心灵的共鸣。

第三,当代诗歌在语言上呈现出了创新的特点。

传统诗歌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音韵的美感,而当代诗歌更强调对语言的创新和突破。

一些诗人尝试使用大量的流行词汇和网络术语,使诗歌更加贴近当代社会的语言环境。

还有一些诗人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与之前的诗歌以及世界上其他诗歌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种对语言的创新使得当代诗歌更具有现代性和前卫性,具有一定的艺术新意。

总的来说,当代诗歌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的诗歌形态。

当代诗歌在形式、主题和语言上呈现出了多样化、多元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它不仅是诗歌发展的一种延伸和拓展,也是诗人们在当代社会中表达情感、抒发思考、反映社会的一种重要方式。

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发展趋势可以在当代诗歌中观察到。

试论中国当代诗歌现状

试论中国当代诗歌现状

试论中国新诗发展现状(一)、新诗发展的不利因素1、新诗呈现边缘化。

现在,新诗正逐渐离开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远离群众,走向边缘化。

其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上很少见到新诗。

在口头上,除了有的诗歌团体内的新诗人及诗评家之外,群众不说新诗,不理睬新诗,新诗朗诵会很少举办,即使是偶尔举办,参加的人数都很少。

在视觉上,出版社不愿出版新诗,出版社愿主动出版新诗集的很少,诗人要找其出版,则要书号费或包销。

在综合性的日报、晚报副刊上,很少刊载新诗,偶有少量点缀,质量也较差。

在市场上,处于经济生活的边缘。

于是形成报刊亭很少出卖诗歌刊物,书店主要卖台,很少摆放新诗集。

在高科技领域:新诗被—些以音响与荧屏为表现手段的高科技领域排斥在外,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边缘地带。

现在的戏剧与时俱进,电视剧占领荧屏中心位置,成为群众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事物;流行歌曲抢占音响市场的制高点,—盘光碟上市就是数十万张。

在电视与光碟领域,很少看到新诗影子。

新诗的研究与评论家数量在减少。

由于报刊少载新诗,以致一些文科学术性刊物不大欢迎评论当前新诗人的评论文章,导致一些新诗评论家停笔去从事其它写作活动。

致使新诗评论队伍在缩小。

造成新诗边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现在的新诗,好诗也有,但是不够多;大量是老一套,或是自我沉吟的过了时的调子;有很多人写诗是让你读不懂;等而下之是黄色下流。

你不关心群众,不让大众读懂并欢迎你的诗,你的诗却要别人掏钱买,这是不公平的事!第二,诗的形式怪异。

近些年有些新诗人学习现代派,或模仿后现代主义,自称为“第三代”,不是吸取其精华,而是得其糟粕,搞结构性解体与非文化的结果是新诗越来越脱离中国实际,脱离人民大众的口味,有些诗愈加散乱化与口水化。

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颠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讲音节、没有韵律。

让人见而弃之。

你要人民听你的朗诵、或买你的诗集是不可能的。

于是失去了市场。

难怪市场上很多报刊亭都不卖新诗报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趋势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趋势述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发展趋势述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诗歌在形式和主题方面展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的当代诗歌不再受传统格律的束缚,而是更加追求自由的表达方式和独立的思想探索。

首先,当代诗歌在形式上呈现出了多样性。

相比于传统的格律和押韵,当代诗歌更注重对语言的运用和表现力的发挥。

自由诗是当代诗歌的一种主流形式,它以自由的行间距和诗句结构展现出诗人丰富多样的创作技巧。

此外,还有充满音乐感和视觉效果的声音诗、画面诗、碎片诗等形式的出现。

这些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更为诗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其次,当代诗歌在主题上具有更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

在80年代以来,社会的变革和思想的解放使得诗人们更加关注社会现象和个体的内心体验。

他们试图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的不公、探索人的存在和思考人的处境。

诗歌的主题涉及政治、环境、爱情、人生哲理等方面,呈现出更加深刻的思考和更加真实的感悟。

与此同时,批判意识也成为了当代诗歌的一种特征,诗人们用文字表达对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的愤怒和不满。

再次,当代诗歌对传统发出了挑战。

在80年代以来,诗人们开始质疑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表达方式,试图打破传统的界限,追寻更为真实和个性化的创作手法。

这一时期涌现了很多不拘一格的诗人和作品,他们在创作中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和流行文化,使诗歌更加接地气并贴近现实生活。

这种对传统的挑战和突破让当代诗歌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并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

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是多样化、包容性和个性化的。

它摒弃了传统的束缚,以自由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展现出诗人们的独特创造力和思想深度。

当代诗歌承载了诗人们对社会的关怀和批判,反映了时代变迁和人们内心的困惑与追求。

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也与当今社会的发展相呼应,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此外,当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呈现出更多的实验性和创新性。

试论当代诗人的职责和未来

试论当代诗人的职责和未来

试论当代诗人的职责和未来当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凝聚了无数诗人的心血和智慧,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代诗歌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诗人的职责和未来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

本文将从当代诗歌的现状、诗人的职责和未来展开讨论,探索当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前景。

一、当代诗歌的现状当代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时代性和多样性。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当代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诗歌形式,如诗、词、曲等,也有新兴的诗歌形式,如自由诗、散文诗、现代诗等。

从诗歌的内容上看,当代诗歌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传统的诗歌主题,如爱情、自然、人生等,也有新兴的诗歌主题,如社会现实、科技进步、文化多元等。

然而,当代诗歌的现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当代诗歌的读者群体越来越小,很多人对诗歌的兴趣和认识都在逐渐减弱。

其次,当代诗歌的创作和发表也面临着困难,很多诗人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平台,很多好的诗歌作品也难以被广泛传播和传承。

最后,当代诗歌的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诗歌作品存在着内容空洞、语言平庸等问题,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二、诗人的职责作为当代诗歌的创作者和传承者,诗人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

首先,诗人应该具有高度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感悟,传递人类文化的精神和价值。

其次,诗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对社会现实、文化现象和人类命运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后,诗人应该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的公共事务和文化建设,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诗人的未来当代诗歌的未来充满着机遇和挑战,诗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诗人应该积极适应和引领诗歌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和探索新的诗歌形式和内容,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其次,诗人应该注重诗歌的传播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更广泛的读者群体传播优秀的诗歌作品,提高诗歌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价值。

当代近体诗词现状

当代近体诗词现状

当代近体诗词现状
当代近体诗词的现状可以说是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一方面,近体诗词在文化传承和艺术欣赏方面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近体诗词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在创作方面,虽然现在有大量的诗词爱好者,也有许多人在尝试创作近体诗词,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作品还存在着模仿、重复的问题,缺乏创新和深度。

同时,由于当代社会信息爆炸,人们的阅读习惯和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对于近体诗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在传播方面,虽然网络为近体诗词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但是真正能够获得大众认可和关注的作品并不多。

一些诗词类自媒体账号往往只关注诗词的物质价值,而忽略了其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导致许多优秀的近体诗词作品被埋没。

此外,当代社会对于近体诗词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

相较于其他文化领域,近体诗词在教育、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投入也较少。

虽然有一些诗词类比赛和文化节等活动,但是其影响力和关注度也远远不如其他文化领域。

总的来说,当代近体诗词的现状并不乐观,面临着创作、传播、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

但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的认识逐渐深入,相信近体诗词在未来仍将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新诗发展现状(一)、新诗发展的不利因素1、新诗呈现边缘化。

现在,新诗正逐渐离开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远离群众,走向边缘化。

其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上很少见到新诗。

在口头上,除了有的诗歌团体内的新诗人及诗评家之外,群众不说新诗,不理睬新诗,新诗朗诵会很少举办,即使是偶尔举办,参加的人数都很少。

在视觉上,出版社不愿出版新诗,出版社愿主动出版新诗集的很少,诗人要找其出版,则要书号费或包销。

在综合性的日报、晚报副刊上,很少刊载新诗,偶有少量点缀,质量也较差。

在市场上,处于经济生活的边缘。

于是形成报刊亭很少出卖诗歌刊物,书店主要卖台,很少摆放新诗集。

在高科技领域:新诗被—些以音响与荧屏为表现手段的高科技领域排斥在外,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边缘地带。

现在的戏剧与时俱进,电视剧占领荧屏中心位置,成为群众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事物;流行歌曲抢占音响市场的制高点,—盘光碟上市就是数十万张。

在电视与光碟领域,很少看到新诗影子。

新诗的研究与评论家数量在减少。

由于报刊少载新诗,以致一些文科学术性刊物不大欢迎评论当前新诗人的评论文章,导致一些新诗评论家停笔去从事其它写作活动。

致使新诗评论队伍在缩小。

造成新诗边缘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现在的新诗,好诗也有,但是不够多;大量是老一套,或是自我沉吟的过了时的调子;有很多人写诗是让你读不懂;等而下之是黄色下流。

你不关心群众,不让大众读懂并欢迎你的诗,你的诗却要别人掏钱买,这是不公平的事!第二,诗的形式怪异。

近些年有些新诗人学习现代派,或模仿后现代主义,自称为“第三代”,不是吸取其精华,而是得其糟粕,搞结构性解体与非文化的结果是新诗越来越脱离中国实际,脱离人民大众的口味,有些诗愈加散乱化与口水化。

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颠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讲音节、没有韵律。

让人见而弃之。

你要人民听你的朗诵、或买你的诗集是不可能的。

于是失去了市场。

难怪市场上很多报刊亭都不卖新诗报刊。

第三,诗人创作小众化。

有些新诗人处于自我小圈内、或者说象牙之塔中,继续耍弄自己脱离现实的玩意儿,而自“夸大口”,自许清高,还说什么,诗是自我情感流露,不必要别人理解。

见别人讨论“诗是什么?”还要讽刺说:诗是“哈哈”!处于边缘地带而自以为荣,能不悲乎?第四,新诗创作、阅读、批评存在问题。

中国新诗在创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现在有不少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声势不小,但其中大多数人的诗歌文本不仅对于业余读者来说构成了阅读接受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对许多有较高诗学素养的专业读者,也构成了阅读接受上的严重挑战。

这些诗歌在语言运用、意象设置及诗思方式上大大偏离诗歌的阅读规范与审美习惯,整体风格过于晦涩或怪异,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当代汉语诗界极端的“个人化”写作与“贵族化”写作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初衷与它的后果都是要让诗人的写作变成一种与一般读者无关的、高不可攀的写作。

这显示了某些中国当代诗人孤芳自赏与自我炫耀的“贵族化”心态。

2、诗人缺乏一定的素养。

有一些诗人缺乏一定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抛弃传统的道德水准,为了满足少数人的低级趣味的要求,甘心堕落,创作了一批批低俗乃至下流的作品,有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这些人别人称他们为“垃圾派”,他们写诗提倡“崇低”,诗中常出现“屎”、“操”等字眼,更是把诗写到了令人恶心的程度。

还有一些诗人在行为上也让人震惊,在北京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有一个诗人走到台上脱衣裸体朗诵新诗,结果被保安人员带走。

这些举动实在是令人厌恶。

对此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俄罗斯诗歌研究专家,汪剑钊质问说:“诗人在策划堕落,诗歌又怎能不堕落?”3、诗人与卫道士相比,卫道士的人数占压倒性胜利。

历史证明,中国新诗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艰难,卫道士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因素。

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成群结队,无所事事却又有组织有预谋的维护经验文学,传统文学,任何敢于越雷池半步者,必受其群起而攻之,冷嘲热讽,恶语相向,举着代表真理的伪横幅,到处招摇撞骗,横行霸道。

当年湖畔诗社搞诗歌创作的时候,多少衣冠楚楚的卫道士谓其曰“淫秽之诗”“**之语”,然则时间证明,湖畔诗人歌颂的爱情是多么的纯洁清澈,晶莹剔透。

伊沙说过,有两种卫道士,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另一种在我们行业内部,满嘴“诗”、“这是诗”、“那不是诗”的那路货色。

诗歌始终是个无法具体定义的文学概念,那又为何不可接受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终其原因还是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远远多于真正通晓事理的知识分子,卫道士太多,路不好走,走得人少了,路太窄了,又怎么能有大作为呢?4、网络文学,快餐文学的兴盛,以及实用性理论的绝对胜利。

E时代不仅仅强烈的冲击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好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文学的发展。

现阶段读者的阅读可以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纯粹寻求一种快感,一种发泄,一种娱乐;另一种则是寻求一种实用性、目的性和功利性。

然则上两类书籍绝对是现在销量的主流,如果以书籍的销量来观社会思想的主流趋势,这是何种可悲的境地。

而作为文学形式中最直接触动精神领域的诗歌,在大环境的背景下竟落得如此下场。

5、全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刊来作为诗人的阵地。

纵观新诗的发展史,任何一个诗歌兴盛的时代,必然有一本全国性的诗刊作为诗人活动的主要阵地。

例如新月派时期的《晨报副刊·诗镌》《新月》,集中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文艺价值观,新诗形式观与美术、音乐、诗同体同形的新格律观。

20世界末21世纪初,《文友》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学期刊。

它网罗了一小撮“气焰嚣张”的“骂将”,“快刀老五”徐江等人的文学批评、文化随笔是整本杂志的灵魂,而伊沙主持的一个诗歌栏目《世纪诗典》成为了青年诗歌爱好者们的圣地。

只是可惜,最后《文友》亦没有逃脱市场规则,终沦为一本低俗的时尚杂志。

而当下,书店报亭诗刊已经绝迹,想买的方式只能通过邮购。

也只有《读者》《青年文摘》上还能看到诗歌的狭小版面,可惜也不是当下中国青年诗人的作品。

《星星诗刊》无疑是现存历史悠久的诗刊之一,但是却是一个很没用和没激情的杂志。

诗坛现在急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诗刊,出版界亦缺乏一些有觉悟有实力的出版商。

抛开商品价值,难道泱泱中华竟然找不出一家出版社?诗人们散落在全国各个阴暗的角落,摸着黑单干,如果无法把本来已经十分有限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又怎能有什么大作为?6、诗歌理论发展停滞,诗歌写作走向极端。

中国新诗也已经发展了近百年,可以说一直在成熟的中国古典诗词体系和成熟的西方诗歌体系中彷徨前进,该尝试的似乎都已经尝试了,能入诗歌的似乎都已经入诗了,要在这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何其艰难。

而当下新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什么具有突破性的理论了,当年新月派之所以影响重大,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无疑,新格律诗理论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而当下的诗歌因缺乏引导,陷入了两个极端,一种是技术流,一种废话流。

技术流,顾名思义,全靠技术撑场面,表面上看功力十足,其实只是个空架子,没有丝毫内力的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

而废话流,则是完全抛开技术。

这两种极端的发展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可取的。

7、读者群对诗人的误解和诗人本身的反读者行为。

诗人等于疯子,这个等价关系已经成为极大多数读者群的既定公式。

究其原因,前辈诗人们的一些行为导致了一些历史遗留性问题。

如海子、顾城、魏尔伦、兰波等人不是自杀,就是杀妻毁己,这样大师的行为无疑给读者造成很深的暗示,似乎诗人的心理都变态,精神上都不正常,往往和卧轨,情杀联系在一起。

而当下青年诗人往往也是有意无意脱离群众,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团体,并以此为某种炫耀,来显示自己灵魂的崇高与独一无二。

人类是种群居动物,社会性动物,是无法单独存在的。

而诗人本身也必须称认属于整个社会,否则也无法称其为诗人。

(二)、新诗发展的有利因素。

1、刊物扩版2002年《诗刊》率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以名家名作为主,下半月刊则向青年诗人倾斜。

据不完全统计,《诗刊》改版后的当年比往年多发表作品约2000首。

随即《星星诗刊》在下半年也改为半月刊。

其他专业诗歌杂志如《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等,虽未改版,但在这期间也十分活跃。

此外,就是《作家》、《山花》等综合性的文学杂志继续坚持开办诗歌专栏,山西《大众诗刊》和甘肃《敦煌》等新诗刊的加入,也都为诗创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民刊逐步发展壮大民间诗歌刊物也是诗歌创作的一块重要阵地。

2000年5月17日,作为“70后”诗人主要阵地的民刊,诗人沈浩波、李红旗、朵渔创办了《下半身》杂志,不久即以之为中心,形成近期反响较大的诗歌派别。

此外,像北京的《新诗界》、《诗前沿》、《观念》等计有数十家之多。

2003年,个别诗歌还获得了公开出版发行的机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网络诗歌蓬勃发展椐统计,2002年全球诗歌网站有26.5万个,其中中文简体站点12.7万个,而2000年,中文简体站点不过1万个。

另据一位网友2004年8月的调查数据,可实名搜索的独立、专业汉语诗歌网站共503个,其中大陆475个,港澳台15个,国外汉语诗歌网站5个,外国诗介绍网站8个。

显然,与大陆目前公开发行的10家左右的诗歌报刊相比,诗歌网站的数量及其吸纳的写作者、阅读者的人数是惊人的。

可以说,在新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中,网络诗歌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远远超过了纸介诗歌。

4、诗歌创作出现了新的势头(1)对现实问题的关注。

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政治的、军事的和一般社会生活事件,如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以及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生存问题等,不仅引起了报告文学作家和小说家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灵。

(2)对生存体验的关注。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诗歌,在摆脱了长期极端的政治化影响之后,十分重视个体的生命经历和生存体验。

近年来的诗歌创作承续了这一内在化的创作追求。

无论是标榜“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标榜“民间写作”的诗人,抑或是在二者之间,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诗人,无一例外地都把个体的生命经历和生存体验看做是诗歌创作的主要精神资源,以引发生命的战栗和心灵的震撼为诗歌创作的最高目标,不同的只在于表现的角度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与表现原始的生命欲求,视身体的物质存在为诗歌创作的本原,或侧重与表现这种原始的本能的生命欲求被禁锢被压抑所产生的精神和情感的变异;有的侧重与表现日常生活状态和生存体验(包括日常化的语言即口语)中去感悟生命和生存的本真状态;也有的侧重与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情感或神性体验,从中去体味生命和存在的神圣与崇高的境界。

总之,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多年的诗歌不同,近年来的诗歌创作,主要不是以历史、民族、文化为主题,而是以个体、生命、存在为轴心。

(3)对本土经验的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