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
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的妙处?3.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来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阅读诗歌,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为什么?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反映出来的季节是季,从“”词句中可以看出,理由是。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点明诗人出行的方式及途经的地点。
B. 颔联“阔”写出春潮水涨之景,“悬”描写了舟顺风而行之态。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遣意①(节选)【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都写到野步所见景色,但其特点不同:第一首诗是春景,第二首诗是的秋景。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拟人手法来写景抒情,请作简要赏析。
(1)生机盎然;萧瑟寒冷(2)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比较阅读能力。
第一首诗描写麦浪、草根、肥水、新蛙、蝴蝶、东风、野草花等景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特点,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阵阵秋风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情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醉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一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l了红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的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了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故答案为:⑴生机盎然;萧瑟寒冷;⑵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表现出陶醉于春景的怡然之情;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吹走了一年年时光,表达了作者老之将至的感慨。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综合测试题一、知识积累1、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
诗人在诗中把一个个点象组织起来,构成面象,或称集合意象。
以描写某个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比喻意象在诗歌中最突出的作用还在于化抽象为具象,把不具情态,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情绪品格声音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切的感受。
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故乡的眷恋,伴随着文革十年浩劫中痛苦的回忆通过“小木桥”这样一个比喻便具象化了。
3、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多义性,就是说诗的语言除表层意思外,还有着深层内涵,可以反复琢磨,越琢磨越有味。
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往往可以通过比兴、暗示、象征、双关等表现手段予以加强。
4、诗歌语言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包括压相同或相近的韵、平仄相间、节奏配置等。
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表达的内心情绪的律动。
这种情绪的律动一般称内在音乐性。
诗的音乐性应是内在的情绪律动与外在韵律的完美结合。
5、诗的鉴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的初步感知;意象的显现;深层意韵的探求。
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是关键。
6、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意味。
(1)、从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常见的象征意味。
(3分)意象:雁象征意味:乡思(信使)意象:柳象征意味:别情(送别)意象:菊象征意味:淡泊(清高)意象:竹象征意味:虚心(高风亮节)意象: 莲象征意味: 怜爱(洁身自好)(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柳”与“留”偕音,象征依依不舍的异别之情,古人常常折柳送友人,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柳”饱含了作者对离去友人深深的不舍和眷恋,寄托着作者的思念,渲染了悲凉、哀伤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的愁思,升华主题,突出中心思想。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阶段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综合测评(二)(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演义》讲活了,他那____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全国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宝相庄严,________。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解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都含有相似逼真的意思,“栩栩如生”偏重于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偏重于精妙肖似。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一个被人类文明几乎遗忘的、有着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家园。
B.周末,特里尔人走在被蒙蒙细雨打湿的古老街道上,度过他们惬意的时光。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同胞马克思,对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C.决定团队有效性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连贯且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解析】A项,语序不当,“几乎”应放在“一个”后面。
C项,“不只是”改为“不是”。
D项,“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郭沫若)720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天狗(郭沫若)测试题 2019.9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陈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地政府要求学校组织一次“地方资源”调查活动,假如你被指定为这次活动的策划人,请你为这次调查活动作一个策划方案,请把你的设想写在下面。
(活动策划中如出现地名,一律用“A、B、C、D……”代替:涉及人名,一律用“XX”代替。
)(1)你打算从哪几方面进行调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案。
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调查,你发现当地的自然景观受到了破坏,请写一条广告语,呼吁人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珍惜我们拥有的资源。
(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毕业在即,你一定想带着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走向远方。
下面是同学送给你的“心语”,阅读后请完成问题。
心语一:通过灿烂的理想,使我们年轻的心胸如宇宙般辽阔,让五色斑斓的星星在心中闪烁。
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业:诗歌部分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Word版含解析

五苦难的琴音(45分钟43分)一、语言应用(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唐朝数学家僧一行曾研究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围棋总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棋局?那时,围棋的棋盘刚刚从17道扩展到19道,演变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样貌。
运用当年简陋的计算工具,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简洁的规则和黑白两色的棋子,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或许正因如此,当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最近几年中击败人类顶尖围棋手的时候,不少科技界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棋局惊人的可能性,意味着人工智能无法依靠穷举的方式来选择最优的落子方式,()。
于是,一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信息技术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产生了奇妙的因缘。
围棋并非一个特例。
我们会从全国各地_____的“非遗”中,发现它们蕴含的“科学密码”。
在南京,为皇室制造衣料的云锦织机使用绳结组成的程序系统,由两名织工配合操作,让丝织品上繁复的图案保持严整,堪称现代计算机二进制编程鼻祖;藏族的唐卡画师从自然界的矿物和植物中采撷各色颜料,令画作历经数个世纪仍然色泽鲜艳、_______;雏形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针灸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进针施灸来解除病痛,如今早已_____,只要稍懂一些排列组合原理,就可以体会到一代代医师建构经络体系的艰难。
这些“非遗”瑰宝,凝聚成了中华文明的气场与魂魄。
除了诸多壮丽的建筑工程和_______的史册文献之外,一个个表演或游艺项目,一部部广为传颂的史诗或民间故事,一件件不同材质的手工艺品,乃至人们对世界起源和运转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自然万物的不同态度,共同构成了今天所见的中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色黑白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他展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B.一个惊人的事实被展示了:黑白两色的棋子和简洁的规则,可以演绎出极为丰富的变化。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综合测试题

者对爱情的很多思索,而且这种思索还是多角度的:有肯定,也有超越;有对历史的尊重, 也有新的价值评判角度。总之,每一首都很值得同学们去诵读。 教学要求: 一、体味诗歌的认识价值、情感价值和审 美情趣 二、学习诗歌的抒情方法和风格特点 精读《蛇》: 1、意象诗。 2、“蛇”的特点。 略读《预言》《窗》《你的名字》《神女峰》: 找到切入点,抓住重点,消解难点。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本单元的诗歌不单是借景抒情,而是力求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对人类存在的联想和思索,来把 握更本质、更具有思想含量的诗意。诗人通过塑造“河床”“金黄的稻束”“半棵树”等中心形象 而引发无限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人与大地的结构,即对自然、 土地、生命的沉思。诗人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将“诗”与“思”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感知作品蕴涵的哲思,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并感受诗人个性 化的语言表达。 教学要求: 一、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二、体会诗的意象与诗人的沉思和联想之间的关系 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精读《河床》: 1、把握朗读现代诗歌的内在韵律。 2、学会从主要意象着手分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挖掘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诗歌的抽象哲理如何与感性形象有机结合。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这个单元的抒情诗歌都包孕着丰富微妙的人生体验和社会内涵,诗人通过自我感受与个性的 张扬概括民族、时代的苦难。 教学要求: 一、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基本情绪 。 二、体会诗人抒发情感的手段、技巧 。 三、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 。 教学建议: 1、吟诵 2、意象。3、抓住诗歌的感情。 4、重视诗歌的形式。 5、鼓励学生表达创新的 见解。6、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少讲。 课时安排: 10 课时。 说明:每单元 2 课时(精读部分 1 课时,略读部分 1 课时)。
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综合测试题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现代诗歌综合测试题基础积累(26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③文学是情学,是人学。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__________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湖北浠水人。
是新月诗派的奠基者,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他的诗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对后来的新诗创作影响很大。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3、诗人头脑中所显之象,诗论家称为意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综合测试题及解答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1卷(单项选择题,共15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现代诗歌门类众多,但真正讲究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____________作品却寥寥无几。
②如果一个诗人的一生中能有三五首作品下来,这个诗人就是幸福的。
⑧文学是情学,是人学。
因此,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着作者的主观情感。
④鉴赏诗歌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章法、韵律,认真_________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A.品位流传灌注揣摩 B.品位留传贯注揣摩C.品味流传贯注揣测 D.品味留传灌注揣测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开贞,后以家乡大渡河及雅河的别称“沫水”和“若水”取笔名“沫若”。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了“文学研究会”。
B.冯至(1905~1993年),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曾任西南联大、北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87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艺术奖。
C.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文史学者。
在新诗格律化方面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诗集有《红烛》和《死水》。
D.艾青(1910~1996年),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1932年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轰动诗坛。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无题邹荻帆我们将扑倒在这大风雪里吗?是的,我们将而我们温暖的血将随着雪的溶化被吸收到大树的根里去被吸收到小草的须里去而这雪后的平原会袒露出来那时候天青水绿鸟飞鱼游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注]《无题》是诗人在解放前夕黎明前的黑暗中写成的。
A.诗篇以大气磅礴的设问起首,为全诗创造了激越奔放的氛围,也可视为对笼罩在黑暗中而采用《无题》篇名的注释。
B.这首诗理性的成分十分明显,因此避开了平铺直叙的写法,以巧妙的间接议论突出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C.诗中第三至七行表现了革命者为人民解放事业甘愿牺牲的崇高精神,细腻生动,耐人咀嚼。
D.诗中生动的形象与深湛的思想内涵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
“天青”、“水绿”等一系列意象预示行将到来的历史变化,结句“风将吹拂着我们的墓碑”悲壮豪放,感人肺腑。
4.对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中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
静默。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5.对郑敏的《金黄的稻束》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目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D.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第Ⅱ卷(共135分)二、(24分)6.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人行道在车来车往的街头,横越马路是不那么自由——只在一定部位划两条白线,通过吗?必须从这儿行走!严厉也是一种爱呀,条条框框并非全是保守;只因我们曾忽视规律和法则,至今,心上还有条流血的创口……(1)概括全诗的主旨。
(限20字以内)(4分)(2)简析这首小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4分)7.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0分)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1)有人说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无理而妙,富于别趣”,如按照生活逻辑和表达习惯,“红”不能用量词“张”来修饰,“白”不能用量词“片”来限定.“香”不能用量词“朵”来衡量。
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此外,“瓢、张、片、朵”是四个单位很小的量词,如果说换成“湾、园、地、片”行不行?为什么?(6分)(2)请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4分)8.按要求补出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雪》)②_____________,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____________。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③那榆阴下的一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④_____________,也爱你坚持的位置,___________。
(舒婷《致橡树》)⑤你站在桥上看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断章》)⑥三峡大坝使原来水流湍急的险滩变成了静水航行,面对滚滚长江水,我们也很少有人能体会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和毛泽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迈之情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3题。
(22分)春天丰子恺春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自古以来的人都赞美它,希望它长在人间。
诗人,特别是词客,对春爱慕尤深。
试翻词选,差不多每一页上都可以找到一个春字。
后人听惯了这种话,自然地随喜附和,即使实际上没有理解春的可爱的人,一说起春也会觉得欢喜。
这一半是春这个字的音容所暗示的。
“春!”你听,这个音读起来何等铿锵而惺忪可爱!这个字的形状何等齐整妥帖而具足对称的美!这么美的名字所隶属的时节,想起来一定很可爱。
好比听见名叫“丽华”的女子,想来一定是个美人。
然而实际上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
我积三十六年之经验,深知暮春以前的春天,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梅花带雪开了,说道是漏泄春的消息。
但这完全是精神上的春,实际上雨雪霏霏,北风烈烈,与严冬何异?所谓迎春的人,也只是瑟缩地躲在房栊内,战栗地站在屋檐下.望望枯枝一般的梅花罢了!再迟个把月罢,就像现在:惊蛰已过,所谓春将半了。
住在都会里的朋友想象此刻的乡村,足有画图一般美丽.连忙写信来催我写春的随笔。
好像因为我偎傍着春.惹他们妒忌似的。
其实我们住在乡村间的人,并没有感到快乐,却生受了种种的不舒服:寒暑表激烈地升降于三十六度至六十二度之间。
一日之内,乍暖乍寒。
暖起来可以想起都会里的冰淇淋,寒起来几乎可见天然冰.饱尝了所谓“料峭”的滋味。
天气又忽睛忽雨,偶一出门.干燥的鞋子往往拖泥带水归来。
“一春能有几番睛”是真的;“小楼一夜听春雨”其实没有什么好听,单调得很,远不及你们都会里的无线电的花样繁多呢。
春将半了,但它并没有给我们一点舒服,只教我们天天愁寒,愁暖,愁风,愁雨。
正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春的景象,只有乍寒、乍暖、忽晴、忽雨是实际而明确的。
此外虽有春的美景,但都隐约模糊,要仔细探寻,才可依稀仿佛地见到,这就是所谓“寻春”罢?有的说“春在卖花声里”,有的说“春在梨花”,又有的说“红杏枝头春意闹”,但这种景象在我们这枯寂的乡村里都不易见到。
即使见到了,肉眼也不易认识。
总之,春所带来的美,少二隐;春所带来的不快,多而确。
诗人词客似乎也承认这一点.春寒、春困、春愁、春怨,不是诗词中的常谈么?不但现在如此,就是再过个把月,到了清明时节,也不见得一定春光明媚,令人极乐。
倘又是落雨,路上的行人将要“断魂”呢。
可知春徒美其名,在实际生活上是很不愉快的。
实际,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是从暮春开始的。
就气候上说,暮春以前虽然大体逐渐由寒向暖.但变化多端,始终是乍寒乍暖,最难将息的时候。
到了暮春,方才冬天的影响完全消灭,而一路向暖。
寒暑表上的水银爬到temperate上,正是气候最temperate的时节。
就景色上说,春色不须寻找,有广大的绿野青山,慰人心目。
古人词云:“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出。
”原来山要到春去的时候方才全青,而惹人注目。
我觉得自然景色中,青草与白雪是最伟大的现象。
造物者描写“自然”这幅大画图时.对于春红.、秋艳,都只是略蘸些胭脂、朱磦,轻描淡写。
到了描写白雪与青草,他就毫不吝惜颜料.用刷子蘸了铅粉、藤黄和花青而大块地涂抹.使屋屋皆白.山山皆青。
这仿佛是米派山水的点染法.又好像是cezanne 风景画的“色的块”,何等泼辣的画风!而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
花木有时被关闭在私人的庭园里,吃了园丁的私刑而献媚于绅士淑女之前。
草则到处自生自长,不择责贱高下。
人都以为花是春的作品,其实春工不在花枝.而在于草。
看花的能有几人?草则广泛地生长在大地的表面,普遍地受大众的欣赏。
这种美景,是早春所见不到的。
那时候山野中枯草遍地,满目憔悴之色,看了令人不快。
必须到了暮春,枯草尽去,才有真的青山绿野的出现,而天地为之一新。
一年好景,无过于此时。
自然对人的恩宠,也以此时为最深厚了。
讲求实利的西洋人,向来重视这季节,称之为May(五月)。
Mav是一年中最愉快的时节,人间有种种的娱乐,即所谓Mav—queen(五月美人)、May—pole(五月彩柱)、Mav—games(五月游艺)等。
May这一个字,原是“青春”、“盛年”的意思。
可知西洋人视一年中的五月,犹如人生中的青年,为最快乐、最幸福、最精彩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