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需要这种“不爽利” 从美国科学家介绍火星研究成果说起
六下第五单元作文插上科学的翅膀移明火星

六下第五单元作文插上科学的翅膀移明火星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好啊!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超级酷炫的故事,那就是——我们要给火星插上科学的翅膀,让它也能飞向太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火星。
火星是我们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它的名字叫“红色星球”,因为它的表面有很多红色的石头。
火星上有很高的山,还有很多峡谷,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迷宫。
火星上的天气也很特别,有时候是晴天,有时候是雨天,还有沙尘暴呢!那么,为什么要给火星插上科学的翅膀呢?因为科学家们发现,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如果真的找到了火星上的生命,那可是人类的一大突破啊!而且,火星上的资源也很多,比如水、氧气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未来发展的重要物质。
为了让火星也能飞向太空,我们需要做很多事情。
我们要发射一艘很大的火箭,把火星送上太空。
这个火箭可不能小看哦,它需要有很强大的动力,才能把火星送到正确的轨道上。
而且,这个火箭还要有很多特殊的设备,比如太阳能板、导航仪等等,这样才能让火星在太空中飞行得又快又稳。
接下来,我们要让火星穿上一件漂亮的“外套”。
这件“外套”其实就是一层保护膜,它可以让火星不受太阳和宇宙射线的伤害。
而且,这件“外套”还可以让火星在太空中自由地飘荡,就像我们在地球上放风筝一样。
我们要给火星安装一双科学的翅膀。
这双翅膀可不是用来飞翔的哦,它们其实是用来帮助火星探索太空的。
有了这双翅膀,火星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秘密了。
而且,这双翅膀还可以让火星和其他行星进行交流,就像我们和地球的朋友一样。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觉得我们能不能成功地给火星插上科学的翅膀呢?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勇敢地追求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一起为火星加油吧!。
《天问一号本领强》阅读练习及答案

《天问一号本领强》阅读练习及答案《天问一号本领强》阅读练习及答案〔三〕现代文阅读I〔8分〕天问一号本领强张蕾郭睿①与月球探测任务相比,火星探测不仅要面临最远4亿公里的遥远间隔,而且火星环境与地球环境有较大差异。
火星大气稀薄,受季节、昼夜、风暴等影响非常不稳定;火星外表地形复杂,遍布岩石、斜坡、沟壑等障碍物;火星尘暴较地球更为严重,而我们没有火星大气模拟实测手段,也没有经过飞行验证后的数据……这些因素给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带来了极大难题,平安着陆风险非常高。
“未知9分钟”②要想平稳地降落到火星外表,就要让高速奔驰的天问一号慢下来。
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翻开,而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且不稳定等问题。
③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天问一号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展气动减速,将下降速度减掉90%左右,这个过程需要克制高温和姿态偏向。
紧接着,天问一号翻开降落伞进展伞系减速,当速度降至每秒100米时,通过反推发动机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
间隔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准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外表。
④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历,但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困难。
火星外表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比月球外表环境更复杂。
火星间隔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到达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只能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经历“未知9分钟”。
⑤目前,人类火星探测任务成功率仅有5成左右,大局部失败都折戟在“进入/下降/着陆〔简称EDL〕”这一阶段。
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就是EDL,这个过程需要交融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才能施行软着陆,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造成整个任务的失败。
山东省青岛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

山东省青岛市2021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8题;共38分)1. (2分) (2016八上·蓟县开学考) 下列物品的尺度最接近2dm的是()A . 教室门口的高度B . 硬币的直径C . 文具盒的长度D . 手掌的宽度2. (2分) (2018九上·北京期中) 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水,用瓶塞盖紧瓶口,然后往瓶中打气.当瓶塞被推开时,可以看到瓶内有“白气”产生.“白气”说明瓶内气体内能发生了怎样的改变?()A . 增加B . 减少C . 不变D . 以上都有可能3. (2分)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A . 甲船B . 乙船C . 一定运动D . 都有可能4. (2分)(2017·宿迁)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 .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m/sC . “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分辨人的D . 戴上耳罩可以防止噪音的产生5. (2分) (2019八上·翠屏期中) 以下温度最接近25℃的是()A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B . 靖江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C . 人的正常体温D . 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6. (2分) (2018八上·紫金期中) 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B . 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传递能量C . 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 . 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7. (2分)(2018·宜昌)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 .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 .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D .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8. (2分) (2018八上·北京期中)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物态变化时;依据实验数据正确地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其中属于晶体熔化图像的是()A .B .C .D .9. (2分) (2017八上·惠安期中) 下列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B . 大拇指的长15cmC . 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5cmD . 小明同学跑100m的成绩是6s10. (2分) (2016八上·重庆期中) 用钢琴和小提琴同时合奏一首乐曲,常常能明显区别出小提琴声和钢琴声,这是因为钢琴和小提琴的()A . 音调不同B . 响度不同C . 音色不同D . 音调和响度都不同11. (2分)寒冷的冬天,万州二中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专项基础练习及答案一、课内阅读。
宇宙生命之谜(节选)科学家们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躁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底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字宙线的照射。
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为了对火星作进一步的考察,1975年,美国发射了两艘名叫“海盗号”的探测器。
这两个探测器在火星着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得到两个重要结果,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二是在对火星表面取样的培养中,未发现微生物的存在。
这证明,在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科学家又提出,生命物质是否会存在于火星的岩层之中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1.用“\”划去选段括号中的错字。
2.因为火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磁场,所以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因为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分子,___________,所以说明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3.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文两段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知识与积累。
不识字的老师①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延续求学的方法。
②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
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壮硕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
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③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
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④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
2020年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二级)笔试 章节题库(阅读理解-阅读并选择正确答案 下

2020 年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MHK(二级)笔试 章节题库 【MHK 笔试】
【阅读理解】
第二部分 阅读并选择正确答案 下
说明:每段文字后都有一个或若干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 ABCD 四个答案,请你阅读 后根据每题的要求选出唯一恰当的答案,并在答卷上代表答案的字母上画一横道。
2.文章第三段中的“它们”指的是( )。 A.火星车 B.沙质结构 C.微生物 D.强碱性盐水 【答案】B
3.从文章中画线部分我们可以知道( )。 A.关于沙质地貌的成因科学家有不同看法 B.有些科学家认为沙质地貌形成过程中有生命存在 C.所有科学家都认为沙质地貌是由于强碱性盐水蒸发而形成的
4 / 35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关于沙质地貌中有无生命,科学家存在不同的看法 【答案】A
4.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 B.之前曾经有数据反映火星上存在生命生存的条件 C.大部分科学家认为现在火星上存在着细菌 D.科学家们曾发现火星上有冰川和冰川运动 【答案】C
1~3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开始看报纸上那些由四幅漫画组成的短故事。不过我常常看不懂漫 画哪里有趣,总是请妈妈讲解。到了小学,我常常看报纸上的电视广告栏,偶尔也看看第三 版的文艺栏。看报纸时,我习惯从后往前翻看,不知不觉地对时事问题产生了兴趣,后来, 在学校里还被称为“小专家”。但那时仅仅停留在知道事情上,不像现在这样边读报边思考。 进入初中后,老师布置了“读报笔记”作业。每周要总结所关心的一个报道的内容,然 后写上自己的感想。开始这对我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必须认真了解报道的发生、经过、 结果。虽说只要看一遍,但一周的报纸都要一一过目,依旧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其次是写 感想时要认真思考。如果不用心思考,那么作业就会显得非常空洞,缺乏自己的见解。 所以,很不擅长写作的我,在好不容易盼到的星期天里,不得不把大半天的时间都用在 读报笔记上。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努力,到了初三时,我已能自如地查找自己需要的报道,并 写出有思想、有内容的读报笔记了。
《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的阅读附答案

《把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的阅读附答案①据《新闻晨报》报道随着美国和欧洲火星工作的进行,人们发现,要想在短期内发现火星生命,希望十分渺茫。
但是,英国媒体28日,美英等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一个大胆的计划:把红色的火星改造成另一个地球,使蓝色的海洋、绿色的田野、温和的清风覆盖如今的不毛之地,让生命在火星上尽情。
②当然,这个看起来像科幻小说的计划也招来了许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把火星变成地球的计划与其说是异想天开,不如说是荒谬绝伦,因为,它很可能会给火星带来致命的灾难。
③英国《观察家报》28日刊文说,越来越多的火星研究人员认为,在海洋与河流从火星消失几百万年之后的今天,人类有可能把火星改造成类似地球的生命天堂。
一些科学家正在以严肃的态度考虑,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帮助火星恢复其远古年代的辉煌面貌———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变成星罗棋布的湖泊,红色星球焕然一新,变成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家园。
④借着今年初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相继成功登陆火星的东风,美国宇航局将于下周主持召开一个大型国际研讨会,其主题就是如何把火星改造成小地球。
⑤美国宇航局太空生物学高级科学家迈克尔.梅尔说:长期以来,改造火星一直是热门的科幻话题,但现在,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这个‘天方夜谭’变为现实。
我们认为,改造火星这个话题已经像其他的科研项目一样,存在其实现的可能性。
美国宇航局加利福尼亚州艾姆斯研究中心的克里斯.麦克凯也将参加下周的讨论会。
麦克凯在会前对记者透露,目前科学家提出的两个改造火星的方案都能有效地改造火星,它们也将是改造火星的关键一步。
一旦有了稠密、温暖的大气层,火星土壤中的冰就会融化,其结果就是可以在火星上种植农作物了。
把地球上的花草树木移植到改造过的火星上,就能为那儿提供氧气,火星大气层将会逐渐变得跟地球大气层一样。
麦克凯说:我们应该认真考虑送地球生命去火星的可能性。
反对者:毁了地球别再毁火星⑦当然,改造火星计划也招致许多人的反对。
⑧美国天文研究中心的保罗?穆丁就表示:改造火星的计划即使算不上疯狂,也可称之为极端,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初中说明文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4分)》阅读答案

【初中说明文阅读】《天外飞来准晶体(4分)》阅读答案天外飞来准晶体( 4 分)①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 1982 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天外飞来准晶体(4分)①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
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
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
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②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21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
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③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
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④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中保持稳定。
12.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2分)13.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2、(2分)作比较,突出了准晶体结构很特殊的特点。
(答突出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导电导热能力差、容易破裂,也可酌情给分)13、(2分)不能删。
部编版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天问一号”》(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天问一号”材料一: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
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
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针的研制工作。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 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 年5月16 日)材料二: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连度降至0米/小时。
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
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
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研需要这种“不爽利”从美国科学家介绍火星研究成果说起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张小军王艳红)
听美国科学家介绍研究成果,真是“不爽利”。
8月4日,美国航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在火星中纬度地区发现液态水存在的环境证据。
这个发现具有轰动性。
正如美国航天局局长博尔登所评价,它进一步预示火星“可能支持生命”。
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生命必需三大要素:液态水、有机分子和能量源。
在与火星环境相似的西伯利亚冻土带,虽然条件极为恶劣,但因有三大要素,微生物也能顽强存活。
而“火星生命”能否存在,是一个长久以来吸引公众的悬念。
自1962年苏联发射“火星1号”探测器开始,人类对火星的科学探测已经有近40年。
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探测器相继抵达火星,许多人期盼着“重大成就”之类的断语。
奇怪的是,当潜在的“重大成就”出现,美国科学家在介绍时却不求激动人心,不谈辛苦和贡献,而是不厌其烦地说明目前成果的种种不足、缺陷,听上去很“不爽利”。
比如,此次研究的首席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麦克尤恩说,对于火星的观测结果,“迄今最好的解释是它们由含盐的水流所致”。
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直接说明火星上有液态水?
麦克尤恩继续解释,目前并没有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直接证据。
即便是有“最大的可能性”,自己团队的结论仍只是一个间接推测。
这些“不爽利”的说辞,肯定会降低此次发现的对外影响,麦克尤恩的这种作法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但细细分析,“不爽利”的背后正是科学家所必需的严谨,这是由科学研究的性质所要求的。
科学研究首先是谨慎的、有保留的,少有惊天动地。
从一个角度说,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求证的过程,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有些问题还不清楚”、“部分学者有不同看法”等,是科研人员谈论一项进展时的必备语汇。
严肃的科学家难得会有一句“肯定就是这样”。
其次,科学研究不是传奇,而是一个长期、渐进、持续积累的过程。
科学家必须通过长期艰苦地学习,熟练掌握运用复杂数学工具的能力,进行周密的理论
假设,完成严格的实验证明。
当然,偶然因素能够给科学家提供灵感,但若没有不断学习与思考为基础,这些偶然因素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
神奇的科学发现故事,往往是不真实的同义词。
第三,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平常心。
五百多年前现代科学萌芽,可以涌现达芬奇这样的全才。
但如今事易时移,能专精某一极细的分支领域已是成功,很难再有人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所有的科学领域。
然而,在某个分支领域里非常重要的发现,在公众看来,却可能只是鸡毛蒜皮事。
俗话说,演员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科学家来说,许多人可能一生都没有向公众展示其成就的“三分钟”,即使他们的智慧结晶已默默成为支撑科学大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麦克尤恩等科学家在公布火星研究成果时的表现则进一步说明,即使有这“三分钟”,严谨的态度仍不能动摇,哪怕被认为是“不爽利”。
(完)
(XYS20110807)
◇◇新语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