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F i b e rD i s t r i b u t e d S y s t e mE q u i p m e n t 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测试判决依据 (2)4.1 不确定度及指标判决依据 (2)4.2 指标分类及通过判决依据 (2)5.测试环境 (4)5.1 测试组网图 (4)5.2 常规测试条件 (5)5.3 极限测试条件 (5)6.测试工具 (5)7.无线指标—各制式公共项目测试用例 (6)7.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6)7.2 自动电平控制 (7)7.3 最大增益及误差 (8)7.4 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 (9)7.5 频率误差 (10)7.6 矢量误差幅度 (10)7.7峰值码域误差 (11)7.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12)7.9 带内波动 (13)7.10 电压驻波比 (13)7.11 带外抑制及带外增益 (14)7.12 杂散发射 (15)7.13 频谱发射模板 (16)7.14 噪声系数 (17)7.15 传输时延 (17)7.15.1 设备传输时延 (17)7.15.2 时延校正范围及补偿精度 (18)7.16 阻塞 (19)7.17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 (20)7.18 开关切换时间 (21)7.19 时隙调节能力 (22)7.20 同步动态范围 (23)8. 无线指标—GSM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 (24)8.1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 (24)8.2 互调衰减 (26)8.3 下行反射互调 (27)9. 无线指标—TD-LTE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 (28)9.1 不同通道的功率差 (28)9.2 不同通道的增益差 (29)9.3 双通道的时延差 (29)9.4 MIMO功能(EVM) (30)10.网络性能指标测试用例 (31)10.1 组网及承载能力 (31)10.2 多载波性能 (32)10.3 多系统间干扰 (33)10.4 设备功耗 (34)11.电源适应性测试用例 (35)11.1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 (35)11.2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 (35)12.环境适应性测试用例 (36)12.1 高温试验 (36)12.2 低温试验 (37)12.3 恒定湿热试验 (38)13.内置天线测试方法 (38)13.1概述 (38)13.2增益 (38)13.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 (40)13.4驻波比 (41)13.5隔离度 (42)13.6互调 (43)13.6.1三阶反射互调(暗室测量) (43)13.6.2三阶反射互调(现场测量) (44)13.7功率容限 (45)14.编制历史 (46)附录A TD-SCDMA制式测试模式设置 (47)A.1 T-TM1测试模式1 (47)A.2 T-TM2测试模式2 (47)A.3 T-TM3测试模式3 (48)附录B TD-LTE制式测试模式设置 (48)B.1 E-TM1测试模式1 (48)B.2 E-TM2测试模式2 (49)B.3 E-TM3测试模式3 (50)B.4 E-TM4测试模式4 (51)附录C 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 (52)C.1 GSM频段 (52)C.2 TD-SCDMA频段 (52)C.3 TD-LTE频段 (52)附录D 多载波信号配置要求 (52)D.1 GSM制式多载波要求 (52)D.2 TD-SCDMA制式多载波要求 (52)D.3 TD-LTE制式多载波要求 (53)前言本标准是在充分了解中国移动相关规划、建设和测试情况,参考电磁辐射、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天线、移动基站工程规划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中国移动PON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P O N 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C M C C P a s s i v e O p t i c a lN e t w o r k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c c e p t a n c e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实施QB-╳╳-╳╳╳-╳╳╳╳目录前言本标准是为了保证PON网络工程建设质量而制定,适用于PON网络接入系统及承载的各类业务工程验收。
本标准规定了PON系统设备安装、线缆敷设、系统检测、工程验收、竣工文件编制等具体要求,并规范了工程验收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
本标准是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例[1][2][3][4][5][6][7]…………本标准需与企业标准编号《企业标准名称》配套使用。
本标准的附录A、F为标准性附录,附录B、C、D、E、G、H、I、J、K、L、M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移号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昶、张国强、姜岩、吴振海、高军诗、张德朝、张大虎1.总则1.0.1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移动基于EPON/GPON技术的新建宽带光接入网工程的随工检查、初验和终验(竣工验收)工作,对于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1.0.2本规范未具体规定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应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及相关国家标准执行。
本规范未包括的特殊项目验收指标要求,可依据工程项目的技术规范书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执行。
1.0.3在执行本规范时,如与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相矛盾,应以国家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为准。
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自行制定的规程不得与本规范相抵触。
精选中国移动IMS设备测试规范V20资料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I M S设备测试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I M S E q u i p m e n tT e s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黑体小四}╳╳╳╳-╳╳-╳╳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前言本规范是依据中国移动IMS网络设备规范及3GPP相关协议规定而制定的,内容包括中国移动IMS 网络中涉及的网元设备(P-CSCF、I-CSCF、S-CSCF、BGCF、MGCF、MGW、MRF、SLF、HSS、AS) 的功能、接口规程、信令配合、维护、测量、性能、软硬件要求等方面,目的是在目前的多厂家环境下,保证中国移动IMS网络中所涉及的网元设备的互通以及在网络中正常可靠地运行。
本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对本规范中的主要章节和其中的内容进行列举和简要介绍>。
附件1是[提示性|标准性]>附件附件2是[提示性|标准性]>附件附件3是[提示性|标准性]>附件……;明确附件的性质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研发中心负责解释。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发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强、党京、魏冰……目录1 范围 (5)2 引用标准 (5)3 缩略语 (6)3.1 缩略语 (6)3.2 接口标识 (7)4 测试环境及说明 (7)4.1 测试环境配置 (7)4.2 IMS标准系统架构 (9)4.3 简化的IMS系统架构 (10)5 设备功能测试 (11)5.1 Proxy-CSCF (11)5.1.1 用户注册/注销处理 (12)5.1.2 用户会话控制 (17)5.1.3 用户会话无关的请求处理 (24)5.2 Interrogating-CSCF (25)5.2.1 用户注册处理 (26)5.2.2 用户路由查询处理 (30)5.2.3 网络拓朴隐藏处理(可选) (33)5.3 Serving-CSCF (35)5.3.1 用户注册鉴权处理 (35)5.3.2 会话控制处理 (42)5.3.3 其他会话无关的业务处理 (51)5.3.4 用户数据管理 (53)5.4 BGCF (54)5.5 MRFC / MRFP (57)5.5.1 放音资源操作 (58)5.5.2 会议资源的特殊操作 (61)5.5.3 收号资源的特殊操作 (65)5.6 MGCF/ IM-MGW (66)5.6.1 ISUP互通 (66)5.6.2 IM-MGW控制及其他 (71)5.7 IM-SSF (72)5.7.1 IMS用户呼叫IMS用户,主叫是VPMN用户 (73)5.7.2 IMS 用户拨打GSM用户,IMS用户是VPMN (79)5.7.3 GSM 用户拨打IMS用户,GSM用户是VPMN (83)5.8 SLF(可选) (85)5.8.1 通过Dx接口与I-CSCF/S-CSCF交互处理 (86)5.8.2 通过Dh接口与AS交互处理 (87)5.9 AS (87)5.10 HSS有关IMS的功能要求 (88)5.10.1 移动性管理 (88)5.10.2 安全性管理 (96)5.10.3 通过Sh接口与SIP-AS/OSA-SCS交互处理(可选) (96)5.10.4 通过Si接口与IM-SSF交互处理(可选) (102)5.11 SBC测试 (102)5.12 CCF测试 (111)5.12.1 计费请求消息(ACR)采集功能 (111)5.12.2 计费信息存储功能 (115)5.12.3 计费剔重功能 (115)5.12.4 计费合并功能 (115)5.12.5 最终话单分拣功能 (119)5.12.6 自动备份功能 (119)5.12.7 计费信息浏览功能 (119)5.12.8 计费信息查询功能 (120)5.12.9 CCF-BS接口 (120)6 网络管理功能测试 (121)6.1 基本配合要求 (121)6.1.1 管理多个网元 (121)6.2 主要网管功能测试 (123)6.2.1 故障管理功能 (123)6.2.2 配置管理功能 (124)6.2.3 性能管理功能 (125)7 操作维护要求 (125)7.1.1 测试与诊断功能 (125)7.1.2 接口跟踪功能 (128)7.1.3 配置管理 (129)7.1.4 性能管理 (132)7.1.5 安全管理 (133)7.1.6 操作维护日志管理 (141)7.1.7 软件管理 (142)7.1.8 时间管理 (144)8 附录A 编制历史 (145)1范围本测试规范用于对IMS设备进行测试,包括设备功能、接口规程、网络管理、操作维护等方面的要求,目的是保证包括CSCF、BGCF、MGCF/IM MGW、MRFC、MRFP、SLF、HSS、AS、CCF、IM-SSF在内的各IMS设备符合标准,为设备引进、网络规划与设备制造、工程设计、网络运行、管理和维护等提供测试技术依据。
中国移动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测试验收规范
中国移动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测试验收规范Q/XSD04.05-2014编制:工程部审核:批准:2014年10月5日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测试前期准备 (4)2.1 仪器设备 (4)2.2 测试准备 (4)2.3 log文件命名规范 (5)2.4室内覆盖指标图例 (5)第三章现场测试方法 (6)3.1 DT测试方法: (6)3.2外泄测试方法 (6)3.3室内外切换测试方法 (6)3.4定点测试方法 (6)第四章测试流程 (7)4.1测试流程图 (7)4.2流程说明 (8)4.2.1开站测试阶段 (8)4.2.2 优化测试阶段 (8)第五章测试项目及指标 (8)1无线网络覆盖测试 (8)2 CS域指标测试 (9)3 PS域指标测试 (11)4外泄指标测试 (12)5 HSDPA指标测试 (13)6 室内外切换指标测试 (13)7 电梯切换指标测试 (14)第六章测试评估指标要求 (14)6.1测试评估指标 (14)第一章总则1.1为落实TD室内分布系统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保证TD室内分布系统的网络质量,规范验收工作,特制定《中国移动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测试验收规范》;1.2本规范用于指导并规范TD室内分布系统改造工程质量验收、单站优化测试、业务质量测试的方法、流程和标准;第二章测试前期准备2.1 仪器设备2.2 测试准备2.2.1基础资料a)系统设计方案(含最终的系统图、平面图AUTOCAD图纸、器件清单)、机房设计图纸;b)站点基础信息表(站点名称、位置、室内分区、室外邻区,频点扰码信息等);c)基站OMC-R有关数据统计表;d)将平面图变更为路测图,导入电脑。
2.2.2仪器设备a)检查所有测试设备,保证其能正常工作;b)检查测试所需的各类附件(测试线、负载、功分器、耦合器等);c)所有仪器仪表携带足够的电池(正常工作8小时以上)。
2.3 log文件命名规范测试log文件名称应包含站名、楼层、业务、时间。
中国移动设备通用安全功能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设备通用安全功能测试规范中国移动设备通用安全功能测试规范T e s t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S e c u r i t yB a s e l i n e o f D e v i c e s U s e d i nC h i n a M o b i l e版本号: 1.0.0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编号:【网络与信息安全规范】·【第二层:技术规范·网元类】·【第2102号】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公布本规范对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网、业务系统和支撑系统的各类设备入网环节涉及的设备安全功能测试提出要求。
本规范要紧依据《中国移动设备通用安全功能和配置要求》,针对账号治理及认证授权、日志以及IP协议和其他四个方面每个功能要求,提出相应的测试要求。
并对设备内核安全补充提出了测试的内容。
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归口治理。
本规范讲明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具体技术细节由中国移动研究院负责讲明。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研究院1 范畴52 引用标准53 有关术语与缩略语讲明54 测试环境55 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55.1 测试工具 55.2 测试方法 56 内部安全操纵功能测试66.1 账号口令、认证授权功能测试 6 6.1.1 账号功能66.1.2 口令功能96.1.3 授权功能146.2 日志功能测试176.3 IP协议安全功能测试216.4 其他安全功能测试267 外部安全防护功能测试307.1 设备内核安全评估测试 30附录A 编制历史错误!未定义书签。
范畴PC客户端测试环境讲明:PC客户端要紧用来模拟被测设备账号进行远程登录和命令操作;PC客户端与被测设备应当配置为不同的网段,并通过交换机进行互连。
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测试工具可供参考选择的漏洞扫描工具。
测试单位能够按照实际情形审慎选择其它能够满足测试工作需要扫描工具。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双型号版带)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GSM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书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数字光纤直放站测试规范书一、 测试设备配置 1、载波数近端可同时配置16个载波,远端站应能同时支持不得少于8载波信号输出2、测试频段工作频段:900MHz前向(下行):935~954/945~954 反向(上行):890~909/900~909 工作频段:1800MHz前向(下行):1805~1830MHz 反向(上行):1710~1735MHz3、远近端配置近端设备:1台 远端设备:10台4、组网方式混合组网:链式和星型混合组网近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远端机基站图1二、 测试条件1、常规测试条件常规测试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 ――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2、极限测试条件极限试验应在下列条件的任意组合的情况下测量:a)温度:低温:-40℃(室外I类)、-25℃(室外II类)或-20℃(室内机);高温:+55℃(室外I类和II类)、+40℃(室内机)。
湿度:95%b)供电电压:AC 220V: 低压+155V;高压 +285V。
DC -48V:低压 -36V;高压 -72V。
DC +24V:低压 +19V;高压 +28V。
3、测试仪表序号仪表名称备注1 网络分析仪2 综合信号发生器产生GSM信号8-PSK调制信号和多载波GSM调制信号3 综合信号分析仪可分析GSM信号8-PSK调制信号4 RF射频信号源5 噪声系数测量仪6 光功率计7 光衰减器8 恒温恒湿试验机可产生95%湿度9 高低温、湿热试验箱可产生-40℃至+55℃的环境温度10 对地漏电流测试仪11 W/I自动测试仪三、 测试方法1. 准备工作:根据《数字光纤直放站技术规范书》的要求,按设备配置组网要求搭建网络测试系统,并开启所有设备,通过本地监控平台确认网络中的被测设备保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中国移动光缆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讨论稿)
中国移动光缆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初稿)(V1.1)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网络部二零零五年七月一、前言 (4)1.1 说明 (4)1.2 范围 (4)1.3 引用标准 (4)二、系统总体技术规范 (6)2.1 对维护管理的基本要求 (6)2.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6)2.2.1 系统的组成 (6)2.2.2 系统的功能 (8)2.3 监测中心的组成及功能 (8)2.3.1 监测中心的组成 (8)2.3.2 监测中心的功能 (9)2.4 监测终端的组成及功能 (24)2.4.1 监测终端的组成 (24)2.4.2 监测终端的功能 (24)2.5 便携终端的组成及功能 (24)2.5.1便携终端的组成 (24)2.5.2便携终端的功能 (24)2.6 监测站的组成及功能 (25)2.6.1监测站的组成 (25)2.6.2监测站的功能 (25)2.7 光功率监测模块的组成及功能 (28)2.7.1 光功率监测模块的组成 (28)2.7.2 光功率监测模块的功能 (28)2.8 技术要求 (29)2.8.1 工作条件 (29)2.8.2 技术指标 (30)2.8.3 监测站的主要硬件 (30)2.8.4 光功率监测模块的主要硬件 (33)2.9 线路设备代码 (35)2.10 通信通路和通信协议 (35)2.10.1 通信通路 (35)2.10.2 通信协议 (35)2.11 功能命令集 (36)2.12 数据管理及数据文件格式 (36)2.12.1 数据管理 (36)2.12.2 数据文件格式 (37)2.13 试验方法 (38)2.13.1 指标检验 (38)2.13.2 功能确认 (39)2.13.3 OTDR模块和光功率监测模块的校验 (39)2.13.4老炼试验 (39)2.13.5 运输试验 (39)2.14 检验规则 (39)2.14.1 产品检验 (39)2.14.2 产品出厂 (40)2.14.3不合格产品处理 (40)2.14.4 用户验收检验 (40)2.15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41)2.15.1标志 (41)2.15.2 包装 (42)2.15.3 运输 (42)2.15.4 贮存 (42)三、附录 (43)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线路设备代码和IP地址 (43)附录B (标准的附录) 远程访问、备用通信通道的数据通信协议 (46)附录C (标准的附录) 功能指令集 (49)附录D (标准的附录) 数据文件格式 (74)附录E (标准的附录) 术语 (88)一、前言1.1 说明光缆在线监测系统能实时地监测光缆线路传输性能的劣化,及时发现障碍隐患,并迅速对被监测光纤的障碍点进行定位,有效地压缩障碍历时。
2015MDAS集采附录5-7:中国移动MDAS类设备网络管理北向接口测试规范
EMS
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同□和预期结果不同,结果如下:
测试结论:□通过□未通过
14.3.6
测试项编号:H.4.3.6
测试内容:新告警通知上报功能
预设条件:设备或EMS产生了新告警
预期结果:新告警产生后,可通过北向接口上报通知至NMS。下列各项测试功能必须同时满足。
测试记录:
(1)告警列表文件准备完成后,应能够向NMS上报告警同步通知。
(2)告警同步通知包含与同步请求相同的RequestID。
(3)告警同步通知的参数内容完整并符合技术规范表22要求。
(4)告警同步通知的格式符合技术规范7.4.1节要求。
(5)NMS收到告警同步通知后,能够根据通知提供的信息获取告警列表文件。
(4)清除告警通知消息中的“告警记录编号”应与相应的新告警通知保持一致。
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同□和预期结果不同,结果如下:
测试结论:□通过□未通过
15
日期
主题
旧版本号
新版本号
2015年5月
创建第一稿
V0.0.1
2015年6月
修改了部分测试要求,完善了对技术规范的引用
V0.0.1
V1.0.0
This annex lists all change requests approved for the present document since the specification was first approved by 3GPP TSG-SA.
测试记录:
(1)NMS通过北向接口下发获取告警列表请求后,EMS能够立即返回响应信息。
(2)请求及响应消息中的RequestID保持一致。
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技术规范(技术规范专用部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技术规范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XXXXX有限公司2016年02月·XXXXX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规定了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管理范围内新购置光纤分布式测温系统的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本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标明的参数数值是作为特殊强调的条款,其它未标明的均应执行IEC、GB及有关行业标准的最新版本中相关条款的最高要求。
2.总则概述⑴.本技术规范专用部分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光纤分布式测温系统。
⑵.在本招标专用技术规范中,凡出现“应”的条款,属于强制性条款,在正常情况下均应按此执行;凡出现“宜”的条款,属于推荐性条款,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按此执行;凡出现“可”的条款,属于选择性条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此执行。
⑶.本招标专用技术规范书中标注为“★”部分条款均属于强制性条款,如不满足其投标作废标处理;标注为“▲”部分条款作为详评阶段的加分项,不作为废标条件,详见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章节相关描述。
⑷.技术参数表格内标注“▲”部分为此次招标项目的关键性技术参数指标,作为详评阶段的加分项,不作为废标条件,投标人所响应填写的“投标人保证值”列内容,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有效的电磁兼容型式检验报告(或试验报告或鉴定报告)及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或试验报告或鉴定报告)作为佐证验证其填写内容真实性,详见评标办法章节相关描述。
⑸.投标人应按照本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要求提供应标文件,中标方按照本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要求提供技术协议书。
⑹.投标人对本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每一条款应逐条做出明确的答复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否则视该条回答无效。
⑺.投标人应保证:今后在本次工程所提供的系统、设备平台上进行升级、扩容时,不中断已有开放业务,能够平滑升级;扩容、升级后的传输通道具有与本次工程终验时同等的传输质量性能。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技术规范四川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7月名目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 (1)二、中国移动室内覆盖目标要求 (1)三、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2)1、室内分布系统的含义与作用 (2)2、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2)2.1.直放站 (2)2.2.宏蜂窝或微蜂窝 (4)3、无源室内分布系统 (4)3.2.电缆式 (4)3.2.泄漏电缆式 (5)3.3.光纤式 (6)4、有源室内分布系统 (7)5、电梯覆盖的解决方案 (8)四、900/1800M在室内分布系统中的应用 (10)五、室内分布系统选型要求 (11)1、厂商资质要求 (11)2、各配件、器件、缆线技术指标 (11)2.1.无源天馈分布设备 (11)2.2.室内覆盖有源天线分布设备(系统指标) (14)2.3.干线放大器 (15)3、具备或部分具备系统监控 (16)4、设计施工能力 (16)六、室内分布系统验收标准 (16)1、安装工艺要求 (16)1.1.有源设备安装 (16)1.2.室内天线安装 (17)1.3.馈线及相关设施 (17)1.4.无源器件安装 (18)1.5.接地 (18)1.6.标签 (18)2、网络质量要求 (18)2.1.覆盖达标 (18)2.2.质量标准 (19)2.3.网络运行指标 (19)2.4.监控系统 (20)一、建设室内分布系统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移动通信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移动的GSM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直以极高的速度进展。
截至2000年底,全国GSM移动用户数量已突破6000万,网络规模容量及用户数已居世界第三位。
与此相适应,中国移动的网络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网络覆盖日益完善。
在此基础上,室内覆盖已成为今后网络覆盖的重点。
完善室内覆盖,是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
随着网络的进展,用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几年前用户满足于能够打电话,现在则要求随时随地能够通话,室内话务已占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1. 引言中国移动室内分布系统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中国移动在室内环境的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本技术规范旨在为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建设、维护和优化提供统一的指导,以满足高质量的通信需求。
2. 术语和定义本技术规范中涉及到的术语和定义如下: - 室内分布系统(In-Building Distribution System,IBS):为满足室内通信需求而设计的系统,包括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室内小基站等。
- 分布式天线系统(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DAS):将无线信号从主基站通过传输线路分配到室内的天线系统。
- 室内小基站(Indoor Small Cell):在室内布置的小型基站设备,用于增强室内信号覆盖和容量。
- 室内半径(Indoor Coverage Range):室内分布系统能够覆盖的最大距离。
- 室内容量(Indoor Capacity):室内分布系统能够支持的最大用户数或数据传输速率。
3. 技术规范要求3.1 室内分布系统设计3.1.1 网络需求分析在设计室内分布系统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网络需求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室内覆盖需求:分析室内不同区域的覆盖需求,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等。
- 室内容量需求:根据用户数量和数据传输量估计室内分布系统的容量需求。
- 阻挡物分析:分析室内存在的可能影响信号传播的障碍物,如墙壁、楼板等。
3.1.2 设计方案选择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适合的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分布式天线系统(DAS):根据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DAS系统方案。
- 室内小基站:根据覆盖需求和容量需求,选择适当的室内小基站方案。
3.1.3 设计参数设置根据选择的设计方案,设置相应的设计参数。
中国移动通信江苏公司3G(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性能验收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江苏公司3G(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性能验收测试规范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网络部目录1 前言 (1)2TD室内分布测试办法和要求 (1)2.1DT测试要求 (1)2.2定点测试要求 (2)2.3外泄测试要求 (2)2.4室内外切换测试要求 (3)3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性能验收项目及指标要求 (3)4验收测试方法及用例 (6)4.1覆盖测试 (6)4.1.1PCCPCH及AMR12.2K业务信道覆盖测试 (6)4.1.2PCCPCH信道外泄强度测试 (9)4.2业务性能测试 (11)4.2.1CS64K业务测试 (11)4.2.2HSDPA业务指标测试 (13)4.3切换测试 (15)4.3.1室内外切换 AMR12.2K (15)4.3.2室内小区间切换AMR12.2K (17)1前言为了规范中国移动集团江苏公司内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各项性能验收指标,建设优质TD-SCDMA室内覆盖网络,特制定本验收规范。
请各地市严格按照本规范要求的指标对TD三期工程建设的室内分布系统站点进行测试验收。
本验收规范由中国移动集团江苏公司网络部负责解释。
2TD室内分布测试办法和要求2.1 DT测试要求1)用路测设备连接测试手机进行室内DT测试,且测试软件中加载站点平层结构图,按照结构图手工打点完成边缘区域覆盖测试;2)大楼的非标准层(专用楼层,一楼大厅,会议楼层)、地下层为必测层;标准层至少选择两层分别测试。
3)每个测试层测试走廊、电梯厅、公共区域以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间的窗口边缘区域(距离窗口一米处);4)每个RRU覆盖范围内至少抽测一层;5)每部电梯均需要测试,从电梯覆盖的最高层至最底层,或从最底层至最高层。
由进入电梯前开始记录,出电梯进入电梯厅后停止记录。
2.2定点测试要求1)每个RRU下至少选择一个验收测试区。
2)在每个验收测试区内至少选择一个典型的测试点:近点(PCCPCH RSCP>-65dBm)、中点(PCCPCH RSCP>-75dBm)、远点(PCCPCH RSCP>-85dBm),在每个点进行测试。
中国移动无源光分路器和光放大器设备产品质量检测实施细则
中国移动2023年数据链路采集设备集中采购
无源光分路器和光放大器设备产品质量检测实施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中国移动数据链路采集集中采购项目无源光分路器和光放大器设备的到货产品质量检测环节。
本细则规定了产品质量检验的关键项目、检测方法、产品质量判定标准,明确了不合格产品及其供应商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请应答是否满足,无需逐条应答。
二、检验依据
《中国移动数据链路采集无源光分路器及光放大器设备集中采购回标文件》,以及中国移动企业标准QB-B-007-2013。
三、到货产品检测流程
中国移动数据链路采集产品集中采购产品质量检测为到货产品质量检测。
中国移动省公司负责组织省内到货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具体内容包括:联系具备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组织到货产品的抽样及盲样送检。
四、到货产品抽样
省公司负责组织对每批数据链路采集产品进行随机抽取。
具体数量如下:
检测项目:到货产品质量检测具体检测项目和要求包括中国移动数据链路采集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中所有指标要求,不限于下表所示:
判定标准:
以上指标为技术规范书要求的基本指标,依据技术规范书和测试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如某项指标测试值劣于技术规范书或厂商应答要求,即为该项指标测试不合格。
测试结果中有1个A类指标或累计3个及以上B类指标不合格时(3个C类指标相当于1个B),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检测项目表中未列明的技术指标为C类指标。
六、质量违约责任追究条款
质量违约责任追究条款见招标文件中供应商承诺书。
中国移动集团最新EPON设备规范20101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E P O N 设备规范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E P O N e q u i p m e n t s o f C h i n a M o b i l e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2010-10-11发布 2010-10-11实施QB-B-005-2010目录前言...........................................................................................................................................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 EPON系统组成 (4)4.1.参考配置 (4)4.2.OLT (4)4.3.ONU (5)4.4.ODN (6)4.5.线路速率 (6)5. EPON协议要求 (6)5.1.协议栈 (6)5.2.PMD层 (7)5.3.RS子层 (7)5.4.MPCP协议 (7)6. EPON业务能力和设备类型 (8)6.1.业务能力 (8)6.2.ONU设备类型 (8)7. 设备接口要求 (8)7.1.OLT网络侧接口 (9)7.2.ONU用户侧接口 (9)8. PON基本功能 (10)8.1.ONU设备认证功能 (10)8.2.数据加密 (10)8.3.FEC (10)8.4.光链路检测功能 (11)8.5.断电通知功能 (11)8.6.长发光ONU的检测 (11)8.7.动态带宽分配(DBA)功能 (11)9. OLT技术要求 (12)9.1.业务Q O S (12)9.2.L2功能要求 (13)9.3.网络安全相关功能 (16)9.4.以太网OAM功能 (17)9.5.上联IP业务级联功能 (17)9.6.OLT设备可靠性要求 (17)9.7.OLT设备功耗 (18)10. ONU技术要求 (18)10.1.业务Q O S (18)10.2.L2功能要求 (19)10.3.网络信息安全相关功能 (20)10.4.WLAN接入功能 (20)10.5.以太网OAM功能 (21)10.6.V O IP功能 (21)10.7.可靠性要求 (21)10.8.其他要求 (21)11. 性能要求 (22)11.1.PON接口容量 (22)11.2.业务性能 (22)12. PON的保护 (25)12.1.保护倒换方式 (25)12.2.保护倒换配置 (25)12.3.保护倒换性能 (26)13. 同步功能要求 (26)13.1.EPON设备同步要求 (26)13.2.TDM业务同步要求 (30)13.3.时间同步要求 (32)14.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33)15. 其它要求 (33)15.1.环境要求 (33)15.2.电气安全要求 (34)15.3.设备功耗要求 (35)15.4.设备散热要求 (35)16.编制历史 (35)附录A (标准性附录)EPON设备PON接口指标要求 (36)附录B (资料性附录)EPON 光模块1000BASE-PX20+光接口特性 (40)前言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采用PON技术的有线接入网,为网络规划与建设、工程设计和通信组织、网络维护和运营等提供技术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C h i n a M o b i l e F i b e rD i s t r i b u t e d S y s t e mE q u i p m e n t T e s t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QB-╳╳-╳╳╳-╳╳╳╳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4.测试判决依据 (2)4.1 不确定度及指标判决依据 (2)4.2 指标分类及通过判决依据 (2)5.测试环境 (4)5.1 测试组网图 (4)5.2 常规测试条件 (5)5.3 极限测试条件 (5)6.测试工具 (5)7.无线指标—各制式公共项目测试用例 (6)7.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6)7.2 自动电平控制 (7)7.3 最大增益及误差 (8)7.4 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 (9)7.5 频率误差 (10)7.6 矢量误差幅度 (10)7.7峰值码域误差 (11)7.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12)7.9 带内波动 (13)7.10 电压驻波比 (13)7.11 带外抑制及带外增益 (14)7.12 杂散发射 (15)7.13 频谱发射模板 (16)7.14 噪声系数 (17)7.15 传输时延 (17)7.15.1 设备传输时延 (17)7.15.2 时延校正范围及补偿精度 (18)7.16 阻塞 (19)7.17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 (20)7.18 开关切换时间 (21)7.19 时隙调节能力 (22)7.20 同步动态范围 (23)8. 无线指标—GSM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 (24)8.1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 (24)8.2 互调衰减 (26)8.3 下行反射互调 (27)9. 无线指标—TD-LTE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 (28)9.1 不同通道的功率差 (28)9.2 不同通道的增益差 (29)9.3 双通道的时延差 (29)9.4 MIMO功能(EVM) (30)10.网络性能指标测试用例 (31)10.1 组网及承载能力 (31)10.2 多载波性能 (32)10.3 多系统间干扰 (33)10.4 设备功耗 (34)11.电源适应性测试用例 (35)11.1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 (35)11.2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 (36)12.环境适应性测试用例 (37)12.1 高温试验 (37)12.2 低温试验 (37)12.3 恒定湿热试验 (38)13.内置天线测试方法 (39)13.1概述 (39)13.2增益 (39)13.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 (40)13.4驻波比 (42)13.5隔离度 (42)13.6互调 (43)13.6.1三阶反射互调(暗室测量) (43)13.6.2三阶反射互调(现场测量) (44)13.7功率容限 (46)14.编制历史 (47)附录A TD-SCDMA制式测试模式设置 (47)A.1 T-TM1测试模式1 (47)A.2 T-TM2测试模式2 (48)A.3 T-TM3测试模式3 (48)附录B TD-LTE制式测试模式设置 (48)B.1 E-TM1测试模式1 (48)B.2 E-TM2测试模式2 (50)B.3 E-TM3测试模式3 (51)B.4 E-TM4测试模式4 (52)附录C 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 (52)C.1 GSM频段 (52)C.2 TD-SCDMA频段 (52)C.3 TD-LTE频段 (52)附录D 多载波信号配置要求 (53)D.1 GSM制式多载波要求 (53)D.2 TD-SCDMA制式多载波要求 (53)D.3 TD-LTE制式多载波要求 (53)前言本标准是在充分了解中国移动相关规划、建设和测试情况,参考电磁辐射、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天线、移动基站工程规划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建网需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光线分布系统设备的选型测试提出技术依据。
本标准定义了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本标准需与QB-A-XXX-XXXX《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计划建设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雪松,邓鹏, 赵杰。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的设备性能测试方法,供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光纤分布系统的设备研发、生产和出厂验收提供测试依据,同时适用于为光线分布系统设备的选型测试提出技术依据,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表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4.测试判决依据4.1 不确定度及指标判决依据本标准所定义的所有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技术规范所定义的指标要求来进行判断。
4.2 指标分类及通过判决依据5.测试环境5.1 测试组网图作为被测设备的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连接框图如图5-1、5-2所示。
其中:图5-1为用于无线性能测试的最小光纤分布系统,它包括主单元1个、扩展单元1个、远端单元1个;图5-2为用于组网指标测试的链型连接框图和星型连接框图,它包括主单元1个、扩展单元3个、远端单元2个。
这里为了验证最大组网能力,可按设备实际组网能力酌情安排扩展单元级联数量和远端单元总数量。
远端单元1m 光纤扩展单元1m 光纤主单元图5-1 最小光线分布系统测试连接图主单元扩展单元远端单元扩展单元远端单元2Km 光纤2Km 光纤500m 光纤1m 光纤扩展单元1m 光纤图5-2 光纤分布系统组网指标测试连接图测试用例的测试组网图详见第7、8、9、10、11、12章中的具体测试用例。
5.2 常规测试条件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 温度:+15℃~+35℃; — 相对湿度:45~75%。
5.3 极限测试条件极限测试条件参考第12章中的环境试验要求。
6.测试工具表6-1 测试工具(主要测试仪表及附件)7.无线指标—各制式公共项目测试用例7.1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7.2 自动电平控制7.3 最大增益及误差7.4 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7.5 频率误差7.6 矢量误差幅度7.7峰值码域误差7.8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7.9 带内波动7.10 电压驻波比7.11 带外抑制及带外增益7.12 杂散发射7.13 频谱发射模板7.14 噪声系数7.15 传输时延7.15.1 设备传输时延7.15.2 时延校正范围及补偿精度7.16 阻塞7.17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7.18 开关切换时间7.19 时隙调节能力7.20 同步动态范围8. 无线指标—GSM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8.1 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8.2 互调衰减8.3 下行反射互调9. 无线指标—TD-LTE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9.1 不同通道的功率差9.2 不同通道的增益差9.3 双通道的时延差9.4 MIMO功能(EVM)10.网络性能指标测试用例10.1 组网及承载能力10.2 多载波性能10.3 多系统间干扰10.4 设备功耗11.电源适应性测试用例11.1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11.2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12.环境适应性测试用例12.1 高温试验12.2 低温试验12.3 恒定湿热试验13.内置天线测试方法13.1概述驻波比、隔离度、互调等电参数需要在微波暗室中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或专业互调仪完成。
辐射参数需要在微波暗室中通过近场或远场测试系统完成。
13.2增益13.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13.4驻波比13.5隔离度13.6互调13.6.1三阶反射互调(暗室测量)图13-5 天线互调测量框图(暗室测量)将被测天线与测量系统相连接,并保证接触可靠;13.6.2三阶反射互调(现场测量)13.7功率容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