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在作文批改中的应用实践

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在作文批改中的应用实践

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在作文批改中的应用实践作文批改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批改作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因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这一理论对于作文教学和批改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在作文批改中的应用实践。

一、了解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能力水平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强调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能力水平。

通过平时的作文练习和课堂表现,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写作风格、表达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还可以通过作文评分和建议,分析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作文批改工作提供参考。

二、挖掘学生的潜能,精准指导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强调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特点和能力水平,给予精准的指导和评价。

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细致的解释,引导学生改进作文结构、语法运用和逻辑表达,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鼓励他们尝试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写作主题,拓展他们的写作潜能。

三、差异化批改和个性化建议在作文批改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写作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批改和个性化建议。

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水平;对于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深度和表达方式,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作文品质。

四、注重心理因素,激发写作动力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因素,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

通过鼓励、肯定和关心,教师可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五、多元评价,全面提升陶行知因材施教理论主张多元评价,在作文批改中,教师也应该进行多元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材施教教学实践的(3篇)

因材施教教学实践的(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其中,因材施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推崇。

本文旨在探讨因材施教教学实践的内涵、实施策略以及成效分析,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因材施教教学实践的内涵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因材施教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1.深入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测试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2.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5.注重评价反馈教师应注重评价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四、因材施教教学实践的成效分析1.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材施教教学实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适合的学习方案,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材施教教学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探究、创新等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材施教教学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关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

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

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教案则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不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更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因材施教原则强调教学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案的因材施教原则。

一、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因此,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

因材施教原则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因材施教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

有些学生喜欢图表、图像的方式学习,而有些学生则更喜欢文字和文字记忆。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为其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2. 学习水平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有所不同。

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一学科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而对另一学科则较为薄弱。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学习兴趣差异: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二、因材施教实践理论的指导下,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极运用因材施教原则。

以下是一些教育实践的例子,旨在说明因材施教的方法和效果。

1.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2. 差异化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语言表达,可以让他们完成一些书面作业;而有些学生可能更适合进行实践操作,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实践任务。

通过差异化任务的安排,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3篇)

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3篇)

第1篇一、引言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意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中的因材施教。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1. 个体差异理论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智力、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2. 个性化教学理论个性化教学理论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的策略1. 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观察、个别谈话、家访等,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智力、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2. 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针对智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其思维能力;(2)针对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其学习能力;(3)针对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可多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其沟通能力;(4)针对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教师应多给予关注和鼓励,提高其自信心。

4. 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5.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的案例分析1. 案例一:针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适当增加难度,提高其思维能力;(2)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理论就是“因材施教”。

这一理论指导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实践,并且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意味着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施个性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潜力,而教育的目标就是发现和培养每个人的个性和才能,使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有以下几个基础:首先,孔子认为人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每个人的智力、兴趣、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教育者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而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育。

其次,孔子强调教育应以德育为主。

他认为人的品德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良好的品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孔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而不仅仅关注他们的知识水平。

第三,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他认为教育不仅是教师给学生知识,也是学生给教师启发和教导。

因此,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和进取,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四,孔子主张因材施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因此,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不将他们一概而论。

其次,它强调教育应以德育为主,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再次,它提醒教育者要与学生共同成长,不断学习和进取。

最后,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是我们进行教育实践的重要参考。

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品德和创新能力,才能使教育真正发挥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

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

---------------------------------------------------------------最新资料推荐------------------------------------------------------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摘要:因材施教因其能够适应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被历代教育家所运用和称颂。

但是,在现在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因材施教迎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关键词:因材施教人的存在与全面发展当代因材施教困境Abstract:It has been used and praised by the educator that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s able to adjust to their unique need of learning of students.However,it will also meet a new oppotunity and challenge,with the reques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s to what people-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 the core . Keywords: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Being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The contemporary era;Dilemma 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人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教学不能一刀切,应该因材而施教。

但教学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是:既承认人存在着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看做是知识的存储器,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练习题

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练习题

教育理论与实践案例练习题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练习题,深入探讨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实践来检验和完善教育理论。

一、案例一:因材施教的实践在一所小学里,有两个学生,小明和小红。

小明聪明好学,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但缺乏耐心和细心;小红则比较踏实勤奋,但思维相对较慢,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根据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为小明制定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计划,鼓励他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以充分发挥他的潜力;而对于小红,教师则采用了更加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她掌握知识,给予她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巩固和提高。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案例二: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在一堂高中数学课上,教师在讲解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

教师问:“如果我们从这个问题的已知条件出发,你们能想到什么?”“这个问题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大家尝试换一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最终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体会到启发式教学的魅力。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和成长。

三、案例三:情境教学的实践在一堂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没有单纯地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而是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丽风光,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虚拟旅行”,让学生扮演游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桂林山水的美景。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引言: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音乐教育中,因材施教是必不可少的原则,它确保了每个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并探讨如何将其落地实践。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意义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性,进行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最大的教育效果。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因材施教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首先,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每个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素养都不同,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每个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技能水平都有差异,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让他们能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音乐想法和创作能力,只有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教学引导,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才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二、因材施教的实践策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因材施教的实践策略有很多种,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实践策略。

1.音乐兴趣调查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直接询问学生的方式,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喜好,以及已经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分层教学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有所不同,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通过分层教学,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3.个性化辅导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音乐方面有特殊的兴趣、才能或需求,可以给予他们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比如,对于喜欢弹奏乐器的学生,可以提供额外的乐器课程;对于有作曲潜力的学生,可以提供作曲指导等。

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

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

教学中如何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育领域,因材施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理念。

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发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如何具体地体现这一理念呢?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堂观察、作业分析、与学生交流以及与家长沟通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等。

例如,有些学生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天赋,但在语言表达上稍显薄弱;有些学生性格外向,喜欢参与小组讨论,而有些学生则较为内向,更倾向于独立思考。

只有充分了解这些差异,教师才能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上进行调整。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如参加学科竞赛、进行研究性学习等,以激发他们的潜能;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基础知识讲解和反复练习,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自信,跟上教学进度。

比如,在教授数学乘法运算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直接引入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并引导他们探索运算规律;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先从一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简单运算开始,逐步提高难度。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型学习者,教师生动的讲解、故事性的叙述可能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对于动觉型学习者,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等方式学习效果会更好。

比如,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对于喜欢视觉学习的学生,可以展示丰富的地图和地理景观图片;对于听觉型的学生,可以讲述有趣的地理故事和传说;对于动觉型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制作地理模型。

除了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方式也应当体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项目、口头报告等。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引言因材施教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力来个性化地制定教育方法和教学计划。

这种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

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学习成果。

1. 理论基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融合了多个教育理论和心理学原理。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是个体差异理论。

个体差异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学习方式,因此,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教育计划。

另一方面,协同学习理论也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支持。

协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过程,通过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教育实践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2.1 个性化学习计划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例如,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教育者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课程和挑战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2.2 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教育者应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有些学生可能通过听讲解来理解知识,而另一些学生可能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来学习。

因此,教育者应该结合讲解、实践和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

2.3 小组合作学习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和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育者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支持,同时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4 反馈和评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强调个体化的反馈和评估。

教育者应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需求,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同时,教育者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观察、作业和考试等,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因材施教的认识和实践

因材施教的认识和实践

因材施教的理解和实践孔子实行因材施教有其客观的历史条件。

一方面,春秋末期诸侯因争相招聘贤士为己所用,不拘一格选用各种人才,这就为孔子私学实行因材施教培养各类人才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孔子为适合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要,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所以他的学生成份复杂:年龄不一,出身不同,地区不限,文化水平、道德素养、性格特征存有着很大的差异,学习目的各有千秋。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从各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具体要求实行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因材施教也是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合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在那时,因受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的制约,教师在教学时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即使学生有几十个人甚至更多,但因为年龄、知识水准、学习内容等原因,教师对学生也只能采取个别对待方式,这就使得教师有机会理解每个学生的“材”,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二、孔子对因材施教的理解与实践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较古代西方教育理论家昆体良早500年,他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1、孔子注意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

孔子在实践中十分重视这个点,他经常通过谈话、观察、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从中实行分类、归纳。

除年龄、出身等方面差异外,尚有智力、性格、气质、才能、志向等方面的差异。

像孔子以前说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颜回能“闻一知十”,子贡只能“闻一知二”,说明孔子早就注意到学生在智力灵活性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孔子还在他的言论中反映了他对性格气质差异的看法,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由也谚”。

“师也过,商也不及。

”又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等。

在他看来人的性格能够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不得中行而为之,必也狂狷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曾对孟武伯评价他的学生的才能,“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

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教学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而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因材施教是一项关键的策略。

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内容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教学中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理论依据实施因材施教的理论依据主要源于教育心理学和个性化教育理念。

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生的学习差异和认知发展规律,强调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方式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个性化教育理念则提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实施策略1. 了解学生的差异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背景、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个体差异。

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个体化的信息,为因材施教提供基础。

2. 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

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项目、任务选择、选修课程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掌握程度和学习节奏来安排课程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深度能够适应个体的能力发展。

3. 引导个体学习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研究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个体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评估和反馈教学中的评估和反馈对于因材施教来说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学习日志、项目展示等,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潜力,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实践因材施教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灵活而专业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精确把握教学节奏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

“因材施教”的理论和实践


谓“ 有希望” 的“ 尖子” , 为之而“ 奋斗” , 这样就使大多数“ 陪” 读 生“ 劳师无功” . 大 大 挫 伤 了他 们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也 严 重 影 响 了 普 通 高 中 的 教育 教学 质 量 , 显 然 与素 质 教 育 背 道 而 驰 。 鉴 于上 述原 因 。 本着“ 为 毕 业 生 参 加 社 会 劳 动 和 进 一 步 学 习打基础” 的职能 . 我 们 只 有 充 分 认 识 到 学 生 差 异 的 客 观 存 在 及教学 现状 . 切 实开展 教改实 验 , 探究“ 因材 施教 ” 的 有 效 途 径, 才能从根本上摆脱 困境 , 全面提高 教学质量 , 使 数 学 教 学 符 合 素 质 教 育要 求 , 适 应 社 会 需要 。 三、 普 通 高 中数 学 “ 因材 施 教 ” 的 实施 因 材施 教 中 的 分 法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环 节 ,其 指 导 思 想 是 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 是 成 绩 差 异 的分 层 , 而 不 是 人 格 的分层。 为 了不 给 “ 差生 ” 增 加 心理 负 担 , 必须 做 好 分 层 前 的 思 想工作 , 了解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点 , 讲清道 理 : 学 习 成 绩 的 差 异 是 客观存在的 。 因材 施 教 的 目的不 是 人 为地 制 造 等 级 , 而 是 采 用 不 同的 方 法 帮 助 他 们 提 高 学 习 成 绩 ,让 不 同 成 绩 的学 生 最 大 限 度 地 发 挥 他们 的潜 力 , 逐 步 缩小 差 距 , 达 到 班级 整体 优 化 。 在教学中 . 根 据 学 生 的数 学 基 础 、 学习能力 、 学 习态 度 、 学 习 成 绩 的 差 异 和 提 高 学 习 效 率 的 要 求 ,结 合 教 材 和 学 生 的 学 习 可 能 性水 平 , 再 结 合 高 中 阶段 学 生 的生 理 、 心 理 特 点 及 性 格 特征 . 按 教 学 大 纲 所 要 达 到 的基 本 目标 、 中 层 目标 、 发 展 目标 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 可将学生依下 、 中、 上按2 : 5 : 3 的 比例 分 为A、 B、 C Z个 层 次 : A层 是 学 习 有 困难 的学 生 , 即能 在 教 师 和C 层 同 学 的 帮助 下 掌 握 课 文 内容 ,完 成 练 习 及 部 分 简 单 习 题: B 层 是 成 绩 中 等 的学 生 . 即能 掌 握 课 文 内容 ,独 立 完 成 练 习. 在 教 师 的 启 发 下 完 成 习题 , 积 极 向C 层 同学 请 教 ; C 层 是 拔 尖 的优 等 生 , 即 能 掌 握 课 文 内容 , 独 立 完 成 习题 , 完 成 教 师 布 置 的 复 习参 考 题 及 补 充 题 ,可 主 动 帮 助 和 解 答 B 层、 A层 的 难 点. 与A 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为此 , 对 学 生 进 行分 层 要 坚 持 尊 重学生 , 师生磋商 , 动 态分 层 的原 则 。 首先 , 向 学生 宣布 上 述 分 层 方 案 的设 计 , 讲 清 分 层 的 目的 和意 义 , 统一师生认识 ; 其次 , 教 师 应 指 导 每 位 学 生 实 事 求 是 地 估 计 自 己 ,通 过 学 生 自我 评 估. 完 全 由学 生 自己 自愿 选 择 适 应 自 己 的层 次 ; 最后 , 教 师 根 据 学 生 自愿 选 择 的 情 况 进 行 合 理 的 分 析 。这 样 使 部 分 学 生 既 分 到 了 合 适 的层 次 上 , 又保 留了“ 脸面” , 自尊 心 也 不 至 于 受 到 伤害 , 也 提 高 了学 生 学 习 数 学 的 兴趣 。 但 学 生 的层 次也 不 是 永 远不变 的 。 经过一 段学习后 , 由学 生 自 己提 出要 求 , 教 师 根 据 学 生 的变 化 情 况 , 做必要的调整, 最终达到A 层逐 步解体 , B 、 C

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3篇)

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在教育领域,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因材施教理念应用于教学过程,以实现个性化教学。

二、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1. 学生差异性理论学生差异性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

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2. 个性化学习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个性化的,即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等因素,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

3. 教学策略理论教学策略理论认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1. 课前准备(1)了解学生:教师应通过观察、谈话、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2. 课堂教学(1)分层教学: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

(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4)针对性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3. 课后评价(1)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2)总结性评价:在学期或学年末,教师应通过考试、作业、项目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案例分析案例:某小学语文教师针对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了以下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总结6篇

因材施教总结6篇

因材施教总结6篇篇1因材施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因材施教理念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材施教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势和挑战。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并针对他们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这样,学生就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因材施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因材施教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提问、讨论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学生就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和需求,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同时,学生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这样,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我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例如,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我会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如唱歌、跳舞等,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我会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探索来获取知识。

此外,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学生,我会让他们参与绘画比赛或创作展览等活动;对于喜欢音乐的学生,我会组织音乐比赛或音乐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总之,因材施教是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小学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策略

小学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策略

小学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策略小学教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和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小学教育中因材施教策略的应用。

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

这些学科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因材施教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了解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和挑战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关注学生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趣味性的比赛、游戏、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3.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在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评价。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

教师因材施教方案

教师因材施教方案

教师因材施教方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的中坚力量。

教师因材施教方案,即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师因材施教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重要性教师因材施教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天赋和学习风格。

如果教师只按照统一的教学方法和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来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会忽视他们的个体差异,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而教师因材施教方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实施策略实施教师因材施教方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

以下是几种实施策略的简要描述:1.了解学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学习风格和学习困难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等方式来获取学生信息,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目标明确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将其与学生共同确定。

目标的明确和共同确定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又有助于教师有条不紊地实施个性化的教学。

3.知识诊断教师应通过测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个案分析,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4.教学方式多样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口语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来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视觉型的学生,可以利用图片、图表等教具来辅助学习。

5.评价方法多样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应兼顾评价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外,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项目制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总结教师因材施教方案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的实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潜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困境与实践

“因材施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困境与实践

个 生动 的过程 ,每一个 老 师都无 法预 料到 在真 实环境 中可 能发生 的种种 细节 , 预设 的教 学模式 使得 课 堂变得 呆板 , 这
与“ 因材 施 教 ” 理 念 相 去 甚 远 。 的 3对 “ 教 ” 局 限 理 解 , 得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逐 渐 丧 . 施 的 使
怕 是 孔 子 实 行 “ 材 施 教 ” 不 可 想 象 的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因 时 不 同 于 其 他 课 程 ,其 目的 在 于 帮 助 大 学 生 树 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 、 生 观 、 值 观 , 要 求 老 师 必 须 随 时 把 握 学 生 的 思 想 人 价 这
理 论课 教 师 , “ 从 因材 施 教 ” 临 的 困境 人 手 , 讨 思 想 政 治 面 探 理论 课 的教学模式

失。在传统 的教 学 中, 知识和技 能的传授 一直是 教育者 十分
重 视 的 ,施 教 ” 大 多 被认 为 是 教 授 知 识 为 主要 目的 , 有 大 “ 也 拥 量 的 知 识 , 生 也 就 发 展 了 。 当然 , 学 知识 和 技 能 的掌 握 是 人 才
己的独特性。 正如杜威在《 的教育信 条》 我 中明确指 出的那样 :
“ 在现存 条件下 , 我们对孩 子所 能做到 的唯一可能 的调整 是通 过使孩 子完全拥有 自己的能力而 实现的那种调整 。”
二 、 因材 施 教 ”在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中 得 以 实 现 的 主 要 “
途 径
为, 观看 他 所走 的道 路 , 察 他 的感 情倾 向 , 以全 面地 了 考 借
解 学生 的思想 面貌 。随着高等教 育越来越 普及化 . 许多 高校

工学教育模式的因材施教策略

工学教育模式的因材施教策略

工学教育模式的因材施教策略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工学类专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工学教育的经验和知识传授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复读和死记硬背,它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材施教策略是工学教育中的一项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策略是关注学生的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一、因材施教策略的理论基础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与多元智能理论密切相关。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智能类型,包括语言能力,逻辑数学能力,空间能力,音乐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等能力。

因此,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用他们自己的智能类型来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因材施教策略的具体实践实施因材施教策略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特点方面的状态。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估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心理状况等。

然后,通过这些评价,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因材施教的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化指导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定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和愉快。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的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积极学习。

三、因材施教策略的优点因材施教策略的优点在于保障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

它可以帮助每个学生都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对于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因材施教策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个人特点,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

总之,因材施教策略是工学教育模式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它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因材施教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摘要:因材施教因其能够适应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被历代教育家所运用和称颂。

但是,在现在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因材施教迎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

关键词:因材施教人的存在与全面发展当代因材施教困境Abstract:It has been used and praised by the educator that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s able to adjust to their unique need of learning of students.However,it will also meet a new oppotunity and challenge,with the reques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s to what people-oriented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re the core . Keywords: teach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Being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The contemporary era;Dilemma 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人存在着个别差异,所以教学不能一刀切,应该因材而施教。

但教学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是:既承认人存在着差异,又在很大程度上把人看做是知识的存储器,忽视了个体的差异。

这种忽视人的差异而进行的教学,丧失了因材施教的意义。

本文对因材施教进行研究,试图突破人存在的个别差异的狭隘视1/ 16界,重新认识人,更全面地了解人,在此基础上解读当代因材施教思想的内涵,并深入思考因材施教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一、国内外有关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一)国内的因材施教思想我国古代教育家的教学思想,有一个特点,即一般是由学论教,也就是说,教学思想往往就从研究学习的规律中提出来的。

① 根据这个研究结果,我们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把握我国教育教学思想史上杰出而优秀的教学思想的起点。

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将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应用在教学实践中的伟大教育家。

孔子在他的教学活动中善于对弟子们听其言,观其行,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并依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资质、德行等进行针对性的教育,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因材施教案例为后继教育家们所借鉴。

近现代以来,教育思想家们对因材施教的探索仍未停止,近代民主主义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旨在促进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会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限制作用,所以人们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表现在: 其一、教学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上难免单一,---------------------------------------------------------------最新资料推荐------------------------------------------------------ 因材施教也多是采取个别教学和辅导的方式。

其二、受当时社会提供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所限,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足,因材施教不可能真正全面实行并关照到每一个学生。

因此,历史上人们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个别差异开展教学,培养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以人为本成为教学的本质所在。

(二)国外的因材施教思想其实在国外教育教学思想史上,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这个词语,但与我国教育教学思想相关研究不谋而和的是,国外众多教育思想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问题,并因此提出了一些与因材施教相类似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由于受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西方教育学家研究教学现象更注重关注人性,思考教学问题也更多地立足于人的存在和价值,因此他们喜欢使用人性差异、心性差异、天性差异等词语来表述不同学生的差异存在。

如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就指出人有天性差异,他说一个高明的教师当他接受付托给他的儿童时,应当先弄清他的能力和资质,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因为各个人的才能的确有着不可思议的差别。

② 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3/ 16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他最有才能的方面得到发展。

③ 在国外教育教学思想史上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但人们已经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针对这种差异进行教学的重要性,这一点与我国历史上关于因材施教思想的研究有相通之处。

二、对因材施教中材的理解(一)传统材的理解关于材的基本理解,有人认为因材施教中的材就是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因材施教,这是对材的一般理解,学生的不同指的就是学生表现出的个别差异。

施教必须因材,材是因材施教教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学生的个别差异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材即个别差异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智力因素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孔子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依据。

孔子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早就认识到人有智力上的差异,他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知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④ 。

因材施教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既不偏向只针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也不用统一的或同一的尺子衡量全体学生的智力发展,无视智力差别。

因材施教要依据学生的智力差异,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合其智力发展水平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体现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照。

---------------------------------------------------------------最新资料推荐------------------------------------------------------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智育能把人引向全部复杂而丰富的生活⑤ 。

2、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差异是指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

鉴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论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为因材施教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丰富的依据。

(1)、学生的认知方式不同有学者提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认知方式进行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存在认知方式、认知风格,认知能力,个性特征等差异,造成了学生建构的认知结构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指导方式,促使学生顺利、有效地配合策略教学。

⑥ (2)、学生的心理差异学生存在的心理差异主要为思维策略上的差异(如有的学生喜欢顺向推理的思维策略,而有的学生喜欢逆向推理的思维方式)以及在焦虑程度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开展教学。

⑦ (3)、学生学习方式不同还有学者指出学生学习方式存在差异。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或风格,对于5/ 16学习方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因素有感觉通道,认知方式,生活方式和人脑单侧化等。

针对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教学应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有效性。

⑧ 还有人就人格差异,性别差异等方面也进行了论述。

(二)现代教学实践中关于材的新解释因材施教由因材和施教两方面内容构成,因材是施教的依据。

一直以来对材的内涵界定基本都囿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界定诊释了对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的关注。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实践内容的丰富,教学的对象随之丰富起来,对学习者单一要素进行因材施教实际上己背离了它本身所具有的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原则,⑨ 基于此教学应该因教学的不同内容、社会的相关要求、现有的设备条件等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去施教,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⑩ 材通常指学生的身心差异,这是材的核心内容,同时材还应包括教材在性质,内容,结构,要求及教学法和教师在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差异。

○ 11 还有学者认为材一指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教学;二指教材,对教材应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教法;三指教学环境,要求教师根据所处的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12 三、当代因材施教思想的内涵在历史上,因材施教思想的最早产生就是基于人的现实存在。

---------------------------------------------------------------最新资料推荐------------------------------------------------------ 孔子曾感叹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于是就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进行着因材施教。

后来人们对因材施教产生的种种认识尽管有各家所言,但大都是围绕着人的现实存在所表现出的人性差异这一点,足见人性差异的存在对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当代教学论在人具有人性差异的基础上将从更全面和深入的维度认识人,阐释人的存在,这种认识和阐释同时也深化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内涵,为因材施教思想开辟了广阔的视野,使因材施教具有了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因材施教的基础人的客观存在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的存在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此人的客观存在就是人是其所是的现实状态。

教学应该充分认识人,了解其所是,这样因才有根据;不认识人,不知人之所是是什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教学之不存,因材施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人的实然存在是哲学研究的话题,但却触及了因材施教思想最根本与基础的内容。

(二)因材施教的追求人的价值取向主体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人对自身应是怎样的目标追求。

如果说人的客观存在是因材施教的起点,那么人的价值取向为因材施教教学活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更使对因材施教思想的研7/ 16究具有了现代意义和研究价值。

因材施教就是要适应这种独具个性特征的人的现实状态,遵循每个人的基于自身独特个性差异的客观发展规律,这是因材施教思想区别于其他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之处。

(三)因材施教的本质对材的确认与超越因材重要的是认识材,认识清楚和明确,才能保证一切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真正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