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焦耳定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焦耳定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细致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焦耳定律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从而引出焦耳定律这一概念。
4.学生跟随教师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公式Q=I²Rt及其各物理量的含义。
2.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焦耳定律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热量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利用图表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发现电流、电阻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知道焦耳定律是描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的定律。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

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具体章节为第十一章第3节“焦耳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焦耳定律的定义、热量的计算、电功率与电热的区别与联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概念,理解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定义及其与电功率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电源、实验板、计算器等。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热水壶,让学生观察电热水壶加热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与电热的关系。
2. 例题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推导焦耳定律公式,并举例说明。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不同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下的热量,巩固焦耳定律的应用。
4. 知识拓展:介绍电功率与电热的区别与联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电热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焦耳定律定义2. 焦耳定律公式3. 电功率与电热的区别与联系4. 实例分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焦耳定律计算给定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下的热量。
(2)应用题:分析生活中应用焦耳定律的实例,说明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互动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了解焦耳定律在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知识拓展。
18.4焦耳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18.4焦耳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精心设计每一节教育活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18.4焦耳定律。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和掌握18.4焦耳定律的内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18.4焦耳定律。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记录表、作业本。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电灯、电视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 探索发现(10分钟)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然后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共同发现18.4焦耳定律。
3. 理解与应用(10分钟)让幼儿根据焦耳定律,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为什么电灯会亮、电视会响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18.4焦耳定律。
难点: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会积极拓展延伸,寻找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焦耳定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情境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是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情境引入环节的设计情境引入环节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18.4焦耳定律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18.4焦耳定律一、教学内容1. 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 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其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I表示电流强度,R表示导体电阻,t表示通电时间。
3.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4. 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电热器、电炉、电灯等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及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流产生热量的实例,如电热器加热食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焦耳定律:(1)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给出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
(3)解释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如:“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丝,通过其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1分钟,求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引导学生 stepstep 地解决这道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讲解电热器、电炉、电灯等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 = I^2Rt适用范围: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人教版九级全册物理教案:《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内容、公式、进行一些计算),明白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焦耳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内容、难点:探究影响电热因素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教师利用小故事引入新课(结合课件完成):昨天休息,老师出门时让我女儿在家好好写作业,别看电视,等我回来时看见她还在那写,电视业没打开我特别快乐,然而,我只做了一个动作,就发现她看电视了。
同学们明白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不?(生答:摸一下电视后面还热呢!)教师接着追问:明白老师是依照什么道理判断的不?(生齐答:电流的热效应。
)(2)出示学习目标: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目标,并指名读目标。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
3、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二。
先学后教环节(一、先学环节)1、电流的热效应师:生活中,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图片,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生:电流经过导体时会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结合电子白板,板书: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师: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就要深入的了解她。
猜想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科学家们也经常使用“猜想”这种方法来研究有关问题。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估计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甲: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生乙:与电阻的大小有关生丙:与通电时间有关教师依照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梳理,结合电子白板整理出本节课所要研究内容。
师:当一个量与多个量有关时,我们该采纳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生:控制变量法教师出示自学指导一: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 Q 与电阻R、电流Ⅰ和通电时间t 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如何控制变量?产生热量的多少眼睛是否能直截了当看得见?假如看不见,我们该如何用看得见的现象来呈现?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案,5分钟后汇报、5分钟后各组展示研究方案:小组一: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能够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观察相同时间内煤油上升的液柱高低来反映放出热量的多少。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第四节焦耳定律教案

物理九年级人教版第四节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四节“焦耳定律”。
该章节主要内容包括:1. 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规律;2. 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 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推导,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2. 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规律,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源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壶、电暖器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在不同电流和电压下的发热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学推导: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 实际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热水器、电饭锅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焦耳定律电流 I电阻 R时间 t热量Q ∝ × ×电流的平方 I^2电阻值 R通电时间 t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 举出两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焦耳定律的应用。
答案:1. 实验计算结果与理论值相符,说明焦耳定律的正确性。
2. 实例一:电热水器,通过焦耳定律计算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从而得出加热水的能量;实例二:电饭锅,根据焦耳定律分析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加热效果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数学推导,使学生掌握了焦耳定律,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18.4焦耳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8.4 焦耳定律(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18.4 焦耳定律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焦耳定律,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2. 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焦耳定律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2. 讲解: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日常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现象中抽象出焦耳定律的概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焦耳定律的含义和应用,并能够运用它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习,了解更多关于能量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知识,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引入:我选择了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能量的转换。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电阻大小、电流强度和热量产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理解焦耳定律打下基础。
2. 焦耳定律的讲解:在讲解焦耳定律时,我会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其含义。
我会强调,焦耳定律是描述能量转换的一个重要规律,它指出,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这个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的值以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焦耳定律。具体包括:
1.提出问题:为什么烧水时水会变热?热水袋为什么能取暖?引导学生思考热能是如何转化的;
2.设计思考题:让学生结合实验和讨论,思考并回答思考题,如焦耳定律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热量转化的规律,进一步理解焦耳定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内涵。首先,我会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热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定量关系,即每秒钟每千克物质吸收的热量是4184焦耳。然后,我会通过示例和公式,讲解焦耳定律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焦耳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焦耳定律。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思考题和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和讨论。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分享和互补,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热能转化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我会拿出一个热水袋,提问学生:“为什么热水袋能取暖?”让学生思考热能是如何转化的。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能量守恒定律,提醒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与能量守恒定律有关。
(二)讲授新知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具体包括:
1.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人教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教案

人教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教案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这一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焦耳定律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公式,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同时,通过实验和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公式和规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练习,将焦耳定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我准备了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电源等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焦耳定律的规律。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我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特别强调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将焦耳定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焦耳定律的运用和拓展。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这一物理知识,更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焦耳定律的规律。
这一设计方式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这一部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这部分设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内容,我在课堂上使用了电流表、电压表、电阻丝、电源等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优选6篇)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优选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文档、教学教案、企业文案、求职面试、实习范文、法律文书、演讲发言、范文模板、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job reports, work reports, resignation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es, lesson plan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焦耳定律》教学设计(优选6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8.4焦耳定律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2. 掌握焦耳定律的表述及公式;3. 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4. 学会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2. 掌握焦耳定律的表述及公式,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3.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表述及公式;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与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电热水壶,提问学生:“电热水壶工作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2. 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重要性;(2)教师板书焦耳定律的公式,并解释各符号的含义;(3)教师通过PPT展示焦耳定律的推导过程,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原理;(4)教师举例说明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电热器、电饭锅等;(5)教师讲解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如:“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热丝,通电5分钟,电流为2A,求电热丝产生的热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注意掌握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教师挑选几份答案进行讲解,指出错误之处,并解释原因;(3)学生根据讲解,修改自己的答案。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 = I^2 R t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为20Ω的电热丝,通电3分钟,电流为4A,求电热丝产生的热量。
答案:Q = I^2 R t = 4^2 20 3 = 960J2. 题目: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器,通过它的电流为3A,通电时间为2分钟,求电阻器产生的热量。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1【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活动方式】1.提出问题2.实验观察3.讨论分析【实验方案示例】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2. 制作方法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3.实验步骤(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2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
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
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
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
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

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在进行《焦耳定律》这一节的教学设计时,我思考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能量转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能量转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从而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的思路。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中的损失问题,引入焦耳定律。
这样的设计方式旨在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感受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仪器、投影仪、电脑。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本。
五、活动过程1. 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能量转换的过程,记录下实验数据。
2.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能量转换中的损失问题,让学生尝试解释损失的原因。
3. 引入焦耳定律:在学生对能量转换损失问题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引入焦耳定律的概念,解释其含义。
4. 公式推导: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焦耳定律的公式。
5. 应用讨论: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
难点:焦耳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让学生写了实验报告,并对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同时,我布置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
在课后拓展延伸中,我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焦耳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能量转换和焦耳定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验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推导焦耳定律公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5篇)

《焦耳定律》教学设计(5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较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较小单位,较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想要一份整理好的知识点吗?作者整理了5篇《焦耳定律》教学设计,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篇一【教材分析】焦耳定律是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与内能之间转化的具体体现。
教材在电功、电功率之后安排焦耳定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由“电流的热效应、焦耳定律和电热的利用与防止”三部分组成,研究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定性关系,焦耳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做好实验及分析实验现象是关键。
同时,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实验时的不确定因素导致难于掌控时间和教学内容太多,我把本节内容教学设计为2课时,第1课时内容: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通过实例,认识电流的热效应。
2.能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电热的大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焦耳定律;3.会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控制变量的物理方法,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焦耳生平的学习,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确定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中各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及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焦耳定律演示器、电流表、电源、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新课生活中的小故事:小东乘着妈妈外出时不做作业而偷偷看电视,妈妈回来前才关掉电视假装做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8.4焦耳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8.4焦耳定律教案一、设计意图:本次课程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体验式学习,以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学具:画笔、纸张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活动一:生活用品分类。
将一些生活用品分堆,让孩子们自己找出相同类的用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活动二:团队游戏。
设置一个团队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活动三:绘画活动。
给孩子们发放画笔和纸张,让他们自由发挥,画出他们心中的美好生活,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很高。
但在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孩子们的自主发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活动拓展:可以邀请家长们参与活动,让他们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生活实践,让他们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焦耳定律》教案(精选12篇)

《焦耳定律》教案《焦耳定律》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焦耳定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焦耳定律》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引出焦耳定律。
3.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二)教具如图的实验装置一套(比课本上图9梍7的实验装置多用一个乙瓶和一块电流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1)灯泡发光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灯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电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用手触摸电动机部分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学生回答:发烫。
是电流的热效应。
再通过课本本节开始的“?”和图1,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①介绍如图1的实验装置,告诉学生RA>RB,RB=RC,通电后,IA=IB,IB<IC(从电流表的示数可知道I的数值)。
②问: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③问:该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观察什么?向学生讲述:当电流通过电阻丝A、B、C时,电流产生的热量就使三个瓶中的煤油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瓶塞上面原来一样高的液柱就会逐渐上升。
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液面就会上升得越高。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
④教师演示实验,记录下在同一时刻三管中煤油液面的高低情况:hC>hA>hB。
⑤分析:问:比较A、B两瓶,什么相同?(I、t相同),什么不同?(R 不同,RA>RB;玻璃管中煤油上升的高度不同,hA>hB)说明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问:比较B、C两瓶,同上问(略)。
引导学生回答: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教师指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焦耳定律》优秀教案范文

《焦耳定律》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7章第3节《焦耳定律》。
该节主要介绍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即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同时,本节课还会涉及到电流的热效应、能量转换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内涵,掌握电流热效应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掌握和应用。
难点:电流热效应的内在联系和能量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丝、电流表、电压表、计时器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用电为例,让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识讲解:(1)介绍电流的热效应,解释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
(2)阐述焦耳定律的内容,强调电流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讲解电流热效应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转换过程。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经典例题,如:一定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如何计算?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用电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如何计算?5.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下产生的热量,验证焦耳定律。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电器的能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浪费。
六、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I²Rt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流的热效应及其应用。
答案:电流的热效应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
在生活中,电流的热效应广泛应用于电暖器、电热水器等电器设备。
(1)电流为2A,电阻为10Ω,通电时间为1小时。
(2)电流为3A,电阻为15Ω,通电时间为0.5小时。
答案:(1)Q=(2A)²×10Ω×1h=400J(2)Q=(3A)²×15Ω×0.5h=225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场景,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和焦耳定律的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电流通过任何电器或导体,电器和导体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热效应。
(老师板书:电流热效应)师:这种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电能转化为内能。
(老师板书:电能转化为内能)师:它们产生的热量有什么不同?生:(学生讨论后)它们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
(在学生心里自然产生了“产生热量有多少?”这个问题。
)【点评】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期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科学探究焦耳定律:师:既然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不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谈论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引导)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你们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去猜想)(学生谈论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引导)生: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时间或其它等等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师:同学们讨论很热情!猜想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进入试验研究)生:我们用试验来验证!(通过平常的教学,学生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试验事实来评判)【点评】各种研究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布满兴趣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发觉的问题。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方案(学生设计试验)(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可以长一点)【点评】老师开始不要给任何提示,以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试验方案?(学生七嘴八舌,但真能设计完整方案的不多,此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师:你们说说做这个试验首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试验设计)生:热量的多少如何用试验展示出来?生:如何用试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
生:用什么样的电路去试验。
生:师: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可以体现热量多少的办法?生:(学生讨论并发言)有热胀冷缩比较热量法,测温度比较热量法等等。
《焦耳定律》教学教案

《焦耳定律》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二节《焦耳定律》。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实验发现过程,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焦耳定律的实验发现过程,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
2. 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电饭锅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饭锅工作时能量的转化过程。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4. 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5. 应用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 = I^2 R t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焦耳定律的实验报告。
(2)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已知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阻,通过它的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1分钟,求产生的热量。
2. 答案:(1)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2)实际问题:Q = I^2 R t = 2^2 10 60 = 2400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和数学推导,使学生掌握了焦耳定律的内容,并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三节“焦耳定律”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焦耳定律的表述与理解;2. 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3. 焦耳定律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内涵,掌握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电能的影响;2.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焦耳定律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电流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电灯泡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电流表、电阻箱、电源、导线、电灯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电热水壶加热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现象,引出焦耳定律的学习;2. 例题讲解:讲解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推导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1)计算电流为2A,电阻为10Ω,通电时间为5秒时,产生的热量;(2)已知电流为4A,电阻为5Ω,产生的热量为40J,求通电时间;4. 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焦耳定律,并记录实验数据;6. 知识拓展:介绍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电暖器、电热水器等。
六、板书设计1. 焦耳定律的表述;2. 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3. 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4. 学生实验结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电流为3A,电阻为15Ω,通电时间为4秒,求产生的热量;(2)已知电流为6A,电阻为8Ω,通电时间为3秒,求产生的热量;a. 电热水壶加热水时,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壶体?b. 电暖器为什么不能长时间接触易燃物品?2. 答案:(1)180J;(2)144J;(3)a. 因为电热水壶的壶体温度很高,接触皮肤会导致烫伤;b. 电暖器长时间接触易燃物品,可能导致热量积聚,引发火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电炉烧水
电热取暖器
电熨斗
[师]这些用电器工作时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
[生]都要消耗电能。
[生]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的例子
这种现象这叫电流的热效应.
板书:电流的热效应
[师]在前面课程小灯泡的发光实验中,同学们曾有意地去触摸过小灯泡,感觉小灯泡(同学们一起说)热.有没有同学触摸过导线,如小灯泡连接的导线热不热.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的热效应
[想想做做]方法一:
[师]同学们四人一组,选择你们面前的仪器设计实验,讨论如何做,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要用煤油,用水不可以做吗?
[生]为什么是等量的煤油,不等量行吗?
[师]完全可以用水来代替煤油,只不过时间可能要长一些才能从温度计上读出温度值.原因同学们在后续课程中将会找到答案.谁能回答第二个问题?
[生]只有等量的煤油,才能通过它们的温度讨论电流产生的热量.这样的方法应该是控制变量法.
[师]同学们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注意安全)
[生]两个瓶中温度不同.
[生]浸泡着镍铬合金丝的瓶中温度计指示的温度高.
(引导学生分析)
[生]煤油温度高,说明煤油中的金属丝产生的热量多.即电阻大的金属丝产生热量较多.
[生]和电阻丝接触的塑料泡沫板被烧熔切开,和铜丝接触的没有切开.
[生]这说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生]就是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大家都同意后一个同学归纳的结论吗?
(同学们开始议论.教师提醒大家:他是不是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从实验考虑)
[生]电阻丝和铜丝在同一个串联电路中,它们工作的时间相同.
t——时间——秒(s)
引导学生利用电功率的表达式P=IU和欧姆定律I= .推导出焦耳定律。
[强调]在说到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成反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条件:关系式中其他物理量的大小不变.
[投影]
例题:某导体的电阻是2 Ω,通过2 A的电流时,在1min内产生多少热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18.4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科学是有用的。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哪些因素有关。.
[生]讨论后得到实验方案
[强调]控制变量的重要。
[演示]演示实验
[师]这个实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在通电时间一定、电阻相同的情况下,通过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 同学们再来思考一下,电流的热效应还跟什么因素有关?
[生]时间,比如电视机通电越久,机身就越热。
[师]刚才我们从第一个实验也可以看到,铜丝或镍铬合金通电时间越久,煤油的温度升高得越多,说明产生的热量也越多。
[生]应该说,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生]也可以说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热量的功率越大.
共同总结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关系了,那跟电流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能否设计出实验来验证呢?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并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烧瓶、温度计、铜丝、电炉丝、导线、煤油、电源.、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投影仪.
●教材分析
“电与热”是电能和电功率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写顺序(电能——电功率——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电与热——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电和热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用电器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电和热的关系, 通过实验说明电热与电阻、电流、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实验中很好地运用了控制变量和转换的研究方法),指出焦耳经过大量实验才于1840年得到精确的结果——焦耳定律,同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焦耳定律的认识,又从电能转化和欧姆定律推出了公式Q=I2Rt,这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来学习、研究物理问题也有一定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对课程标准中的“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有更深的理解,教材在50页设计了“想想议议”问题。对于电热的利用和危害的防止,教材也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活中两方面的事例加以说明。
二.焦耳定律
[师]从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知道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导体的电阻、电流和通电时间都有关系。其实早在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精确地确定了它们的关系,得到了焦耳定律。
(学生阅读焦耳定律的内容)
板书:Q=I2Rt
Q——热量——焦耳(J).
I——电流——安培(A)
R——电阻——欧姆(Ω)
[生]我摸过,没感觉到热.
[生]我也在家里摸过做饭的电饭锅,饭都熟了,导线也没感觉到热.
[师]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的电流相同吗?
[生]相同.
[师]导线和用电器中流过了相同的电流,用电器发热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今天同学们就来一起探讨电流经过用电器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
方法二:
学生:根据钢丝和铅笔芯上的蜡油熔化的快慢,推断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的定性关系。
[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把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直的不行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演示.
[演示]电热切割(可让1~2位同学演示)
如图,电阻丝和铜丝各一段,在木架上串联后接入电压为4~6 V的蓄电池组上.同时将相同的泡沫塑料板与电阻丝和铜丝接触(过一会).
解:由题知:R=2 Ω I=2 At=1min=60s
Q=I2Rt=(2 A)2×2 Ω×60s =480J
(同学们在演算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大家注意:代入计算的时候,要将电流的单位“A”一起平方 ,同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师]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利用公式推导得出了电流热效应跟什么因素有滚.同学们现在能不能回答本节开始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