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告大臣们学习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道理。
本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将从词语理解、句子翻译、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文章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
2.难点:对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德观念的阐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历史背景,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孙权劝学》做好铺垫。
孙权劝学的教案汇总五篇
孙权劝学的教案汇总五篇孙权劝学的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A、魏国B、蜀国C、吴国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A、关羽B 、吕蒙C、鲁肃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__):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3)但当涉猎只粗略地阅读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5、口译全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孙权劝学》一课进行教学设计。
该课文内容简洁,主要是通过孙权的劝学来表达对自己、对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孙权,掌握《孙权劝学》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生僻词汇和短语,如“意气风发”、“滔滔不绝”、“一叶知秋”等;•了解一些中华文化的细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尊重他人的学习成果和努力。
三、教学过程1.预习指导(5分钟)•提醒学生关注标题和本文的作者;•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过程逐步掌握文章内容。
2.新课呈现(15分钟)•通过说、画、演等多种方式介绍《孙权劝学》中的主人公孙权;•对生僻词汇和短语进行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语义理解;•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细节,如“先行贤达,后起庶民”等。
3.阅读理解(25分钟)•分发课文,让学生默读,并在读后填写相关问题;•通过讨论、交流的形式,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和探讨;•教师对课文进行剖析,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情节和寓意等。
4.文本解读(20分钟)•通过老师的讲解、提示或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和重点;•利用PPT、黑板等多媒体设施,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文章内容。
5.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与本篇文章和上一篇文章相关的作业;•熟记生僻词汇和短语的含义。
四、教学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和解读情况;•学生在交流、讨论和提问环节的表达质量;•学生对文本中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把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内容,既让学生通过预习有了基本的认识,又通过多种方式解读文章,提高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2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精选2篇(一)教案范文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篇名:《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孙权为什么要劝学;2.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3.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文本的内容和语言;2. 理解劝学的重要性;3.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劝学的内涵;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2. 学生课本;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前期准备】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学生孙权的形象及相关背景知识;2. 创设情境:孙权作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导入】1. 复习之前学过的《乌鸦喝水》,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主要内容;2. 引发兴趣: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一个关于孙权的故事。
【学习过程】1. 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孙权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3. 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劝学的内涵和意义。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劝学?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总结;3. 鼓励学生感兴趣的同学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巩固练习】1.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2. 教师布置课后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篇文章的背景。
【课堂总结】1. 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总结,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概括出来;2. 再次强调劝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劝学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同时,通过学习该课文,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劝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和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品介绍: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同学自主阅读课文下注释。
)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读一读:认读: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全班齐读。
解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释疑: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
故事复述。
2、议一议: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测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
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溢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劝告大臣们学习的故事。
通过孙权的劝学,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领导干部应该以身作则的精神。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于古代的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的文言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重点文言字词的学习。
2.难点:对课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以及从中悟出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讲解,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历史资料、文言字词解释。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古代历史的了解程度,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孙权。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课文的语音韵律。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教师选取重点文言字词,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学习的认识,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学的故事。
通过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展现了孙权关心国家大事,注重人才选拔,以德服人,善于劝谏的特点。
本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寓意深刻,对学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可能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激发学生对文中人物品质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文言文断句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青春时光,努力学习;学会劝人向学的道理,培养善于劝谏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难点:分析孙权劝学的道理,理解课文寓意;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人物品质,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背景、人物形象、课文内容等。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补充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孙权这位历史人物。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让学生了解孙权与吕蒙的对话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孙权的劝学之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孙权劝学的语气和情感。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阐释文章主题。
2. 掌握古汉语中的词语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孙权劝学》的文化背景及文章主题。
2. 词语的解释、用法及相关文化内涵。
3. 文献分析方法及文章评价。
4. 道德教育及自我约束、自我激励。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状态和习惯,讨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 文本阅读与解析(1)师生共读《孙权劝学》,讨论文章主题和情节,尝试解释古语词语。
(2)请学生自主分组阅读,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讨论文章的文献价值和评价。
3. 词语与语言运用(1)导入关键词——勤学、自强不息、立志远大、崇尚佳声。
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出处及文化内涵。
(2)学生利用电子工具,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源,加深对相关词语的理解。
(3)学生在小组内,采取角色扮演或是小型辩论等方式,主动运用新学词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4. 道德教育(1)让学生通过阅读孙权的“劝学”描写,进一步了解到尽职尽责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2)让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学习目标,并制定可行的执行计划,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激励以及约束行为,稳步提高学习水平。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孙权的劝学理念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更加懂得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可以从教学收获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同时,也希望学生在学习《孙权劝学》的过程中,能够探究出文化背景与语言特点之间的关系,并将文化内涵和人生启示内化为自己的日常处世方法和学习态度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深入了解《孙权劝学》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读物阅读与解析环节中,学生通过讨论和解释古语词语,深入挖掘了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了阅读和文献分析能力。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并掌握有关“lecture, director, textbook, scholarship, graduate, institution, accurate, reputation, intelligent, instruction, improve, talent”单词的拼写、读音及基本用法。
2)掌握本文中含有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加深理解文章。
2、过程与方法1)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并思考自己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
2)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学习的态度的思考,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我教育意识。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背景及其主张。
2)帮助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优美英文诗歌及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2、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含有的较高难度词汇的表达方式。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与学生共同思考“学习”的概念,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学习”的含义,并要求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学习”。
2)提出问题:你对学习有什么看法?你是否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Step 2 孙权劝学1)老师简要介绍孙权劝学的背景,将孙权劝学的立意与学生成长相联系,说明他的劝学主张的现实意义。
2)让学生听播放读本文孙权劝学的英文原文,了解其主张,并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
Step 3 诗歌朗读1)让学生听录音,并跟读诗歌。
老师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注重语音语调的语感醇和度。
2)让学生阅读诗歌,老师逐步分析让学生领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从中领悟到故事,领悟到文化,领悟到内心的情感,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孙权劝学》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生字词、词义、句式等。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孙权的劝学方法,把握其精神内涵。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重点段落。
具体细节举例:
-生字词:重点讲解“劝、学、涉、历、识、才、达、兼、倍、攻、究、遂”等词语的读音、书写和词义。
3.发展思维品质: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表达和阐述观点的能力。
4.增强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品味文章语言美的同时,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5.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主动探索文章内涵,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பைடு நூலகம்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文章背景,理解孙权劝学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生字词:劝、学、涉、历、识、才、达、兼、倍、攻、究、遂等。
3.阅读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孙权劝学的原因和具体方法。
4.课文解析: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设问、对比等,体会其表达效果。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都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有些学生显得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孙权劝学的现实应用还不够理解。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思考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整体效果较好,但部分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他们在归纳总结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系统性的认识。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4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精选4篇(一)教案范文教材:《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篇名:《孙权劝学》教学目标:1.了解孙权为什么要劝学;2.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3.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文本的内容和语言;2. 理解劝学的重要性;3. 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劝学的内涵;2.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2. 学生课本;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前期准备】1. 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学生孙权的形象及相关背景知识;2. 创设情境:孙权作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导入】1. 复习之前学过的《乌鸦喝水》,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主要内容;2. 引发兴趣: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习一个关于孙权的故事。
【学习过程】1. 阅读课文《孙权劝学》,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孙权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3. 教师组织全班进行讨论,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劝学的内涵和意义。
【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劝学?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和总结;3. 鼓励学生感兴趣的同学向大家分享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巩固练习】1.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的相关题目;2. 教师布置课后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篇文章的背景。
【课堂总结】1. 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总结,将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内容概括出来;2. 再次强调劝学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要劝学?劝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孙权劝学的原因、劝学的意义和价值,并能够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
同时,通过学习该课文,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劝学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四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熟读,疏通文意。
人教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
举例: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深提升。
难点:学生阅读古文时,对句子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理解存在困难。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逐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得到了较好的反馈,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堂氛围较为活跃。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孙权劝学的场景。这个环节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孙权的劝学方法和态度,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词汇、句式等方面的困难。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前,先对古文词汇和句式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
难点: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受到固定思维模式的影响,难以形成独立思考。
解决方法: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逐步提高思辨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身边朋友或同学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孙权劝学的奥秘。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4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东吴大帝孙权劝诫年轻将领吕蒙勤学苦练的故事。
通过孙权的劝说和吕蒙的勤奋学习,最终使吕蒙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
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既有历史故事的趣味性,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历史,感受文学魅力,同时也能学到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他们对历史故事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文言文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并引导他们从中汲取启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孙权的智慧与气度,树立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与翻译;2.难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词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译文;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孙权和吕蒙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随后,教师逐句讲解课文,注意解释生僻词汇和特殊句式。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孙权的劝学方法和吕蒙的学习态度。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试着进行翻译。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设计《孙权劝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如“当涂”“辞”“治经”“涉猎”“见往事”等。
2.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如“以”“为”“之”等。
3. 理解并能够准确翻译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文中人物的语气、情感。
2.引导学生分析孙权和吕蒙的对话,把握人物形象,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吕蒙接受孙权的劝告并努力学习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中,体会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感悟孙权善于劝学、吕蒙虚心好学的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并翻译课文。
2. 分析孙权和吕蒙的对话,把握人物形象。
(二)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孤”“博士”“但”等。
2. 体会孙权劝学的技巧以及吕蒙学有所成的原因,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节奏,从而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同时有助于理解文意。
例如,在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范读,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如“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等,逐步达到熟练朗读的目的。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和情感。
比如在分析孙权劝学的场景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孙权或者吕蒙,在当时的情境下会有怎样的表现,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问题引导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例如在讲解孙权的劝学时,可以问学生“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他是怎样劝的?”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分析课文。
4.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如“吕蒙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四课孙权劝学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孙权劝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树立远大志向”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翻译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翻译练习的结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孙权劝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文言文阅读理解和文章主旨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孙权劝学》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们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技巧。在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时,我尽量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部分内容仍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孙权劝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别人劝你努力学习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孙权劝学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4. 学完本课,你肯定有所感悟,联系生活,写一篇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4. 孙 权 劝 学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
|
对
|
(详、正) (略 写) (详、侧)
孙权 劝学 —对— 吕蒙 就学 —话— 鲁肃 赞学
四)演读课文,感知内容
1.发问文题。孙权劝学的对象是谁?为什么要劝学?怎么劝学的?结果如何?
小组合作讨论,明确答案,理清课文思路。(板书: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分角色演读课文,模仿并感受人物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心理,完成课后练习二,评说人物形象特点。(板书:对话 善劝 肯学 敬才)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及设计意图
《孙权劝学》是人教社2017年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吕蒙在孙权劝说下认真读书,才略长进的故事。文章短小精悍,对话描写生动,既可承担、落实本单元写人的教学重点任务,又是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的好文本,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4.本文主要人物是谁?用哪一个成语能概括本文的思想主题?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完成课后练习一。(板书:开卷有益)
六)齐读课文,梳理总结
1.以练习题的形式梳理与巩固本课的知识点。(投影练习题)
2.请学生对照板书,回顾本课教学内容,齐读课文。
七)拓展延伸,布置作业(选做)
1.课下搜集与学习有关的名言、故事,第二天交流。
二)范读课文,正音断句
1.师范读,生听读,注意正音断句。
2.生试读,生评议,师随机纠正。
3.指名读无标点课文,要读音准确,断句正确。(投影无标点课文)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交流学习资料,明确课文背景。(投影作者作品及文中人物,呼应导语)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译课文,圈点勾画疑问之处,小组讨论解决或师生全班共同解决。(投影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示例)
五)赛读课文,探究质疑
1.师生赛读,尝试背诵。
2.从文中找出能够表现吕蒙就学前后鲜明对比的两个成语,并以此说一段话。(板书: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对比)
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板书 同:与学习有关;异:《伤仲永》----少年不学,泯然众人 先叙后议 《孙权劝学》----成年肯学,刮目相待 对话描写)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两个成语。
2.在朗读的基础上,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确翻译课文;理解文意,品味人物对话,评说人物特点。
3.领悟开卷有益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涉及的文言词语及两个成语,把握文意;
(善 劝) (肯 学) (敬 才)
|
比
|
刮目相待
启示:开卷有益
本设计以朗读(不同形式)为主线,以练习(不同形式)为副线,意在通过引导,学生能够疏通文意,积累一些基础的文言词句,体会传神的语言,感知生动的人物形象,习得文言文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教师为了不教”的目的。
二、学情学法分析
教学此课前,学生初中阶段已学过八篇文言文,初步掌握了借助工具书与课文注释疏通浅显文言文文意的能力,本课的主题与学习有关,易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联系实际选准切入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在读中质疑文题,圈点勾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通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感知文本思想内容,提升学生的感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方法与准备
1.方法:自读法、质疑文题法、讨论法等。
2.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相关学习资料等。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悬念,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时代,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群雄中的一位大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东吴的一位将军之手,可想而知这位将军定有非凡之处,他也是咱们安徽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他有关的一篇文章。(板书文题:孙权劝学)